大明王朝最腥風血雨的一頁傳奇 2012年最步步驚心的歷史小說
嗜血超越四爺,虐刑遠勝尼祿,劇情張力直逼「後宮甄嬛傳」!
莫言:「在祝勇的所有創作中,《舊宮殿》是最成功的一部。」
祝勇很早就把關注點聚集到了明清歷史,特別是紫禁城上面來,他不僅沉潛於史料,而且對紫禁城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調查。這種扎實穩健的風格,對於一個年輕人而言,難能可貴。他擁有敏銳的洞察力的靈活的視角,這剛好有利於發揮他的特點,對紫禁城作出與他人不同的闡釋,使他的作品,成為一種獨特的文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 鄭欣淼
《舊宮殿》是祝勇精心設置的一個歷史迷宮,它華麗而蒼涼,嫵媚而毒辣,莊嚴而汙穢。它誘惑我們走進去,讓我們陶醉其中,渾然不覺,而作品中所有通向歷史暗角的路徑,都盡在作者的掌握之中。作者像一個老謀深算的巫師,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窺視著歷史,也占卜著我們的將來。
——小說大師 莫言
宮殿簡單明瞭地注明了權力的暴力內涵。
如果你不進入權力系統。宮殿只是你視線中的風景;
如果你對皇權發出挑戰,那被殘陽照亮的血色宮殿便時刻質問你,
你所準備的勇氣犧牲是否足夠……
深層噩夢與厚黑盛宴
交織出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朝代
離開《血朝廷》的迷局,祝勇在《舊宮殿》中回溯最初的皇權原貌,從紫禁城內的各宮各殿、物件器皿蔓衍出過往歷史的種種。以皇權鬥爭為線索,演繹明成祖朱棣在奪權過程中各種隱祕而又慘絕人寰的陰謀手段。作者將龐大的考察基底,於堅實的散文中羼雜小說的虛構,透過本書,我們不僅看到深藏於真實歷史底下,一種絞盡腦汁的潛規則,也見識一個陰謀中崛起的大明王朝脆弱不堪的內心世界……
祝勇讓冰冷的建築在人跡與事物的運行中漸漸回暖,成為一個「往日重現」的鏡像,映照宮殿中無數暗影蛛網,使血腥、殺戮、鬥爭與卑微,全然無所遁形。
作者簡介:
祝勇
中國大陸作家,學者,藝術學博士。北京作家協會合同制作家,第十届全國青聯委員,二○○六至二○○七年任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駐校作家。
堅持以現代視角重述和闡釋歷史,尤其是晚近歷史,已出版作品四十餘種。
主要作品有:
長篇歷史小說《舊宮殿》、《血朝廷》,長篇非虛構作品《辛亥年》,歷史散文集《西藏:遠方的上方》、《紙天堂》,「文革學」研究專著《反閱讀:革命時期的身體史》等。《1405,鄭和下西洋》、《利瑪竇:岩中花樹》、《辛亥》、《我愛你,中國》等大型紀錄片總撰稿。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祝勇很早就把關注點聚集到了明清歷史,特別是紫禁城上面來,他不僅沉潛於史料,而且對紫禁城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調查。這種扎實穩健的風格,對於一個年輕人而言,難能可貴。他擁有敏銳的洞察力的靈活的視角,這剛好有利於發揮他的特點,對紫禁城作出與他人不同的闡釋,使他的作品,成為一種獨特的文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 鄭欣淼
《舊宮殿》是祝勇精心設置的一個歷史迷宮,它華麗而蒼涼,嫵媚而毒辣,莊嚴而汙穢。它誘惑我們走進去,讓我們陶醉其中,渾然不覺,而作品中所有通向歷史暗角的路徑,都盡在作者的掌握之中。作者像一個老謀深算的巫師,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窺視著歷史,也占卜著我們的將來。
--小說大師 莫言
名人推薦:祝勇很早就把關注點聚集到了明清歷史,特別是紫禁城上面來,他不僅沉潛於史料,而且對紫禁城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調查。這種扎實穩健的風格,對於一個年輕人而言,難能可貴。他擁有敏銳的洞察力的靈活的視角,這剛好有利於發揮他的特點,對紫禁城作出與他人不同的闡釋,使他的作品,成為一種獨特的文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 鄭欣淼
《舊宮殿》是祝勇精心設置的一個歷史迷宮,它華麗而蒼涼,嫵媚而毒辣,莊嚴而汙穢。它誘惑我們走進去,讓我們陶醉其中,渾然不覺,而作品中所有通向歷史暗角的路徑,都盡在作者的掌握之中...
章節試閱
第二卷 火(下)
棣踏進宮殿的時候,大火已經熄滅,惟有殘留的少許微弱的火苗,在不易察覺的角落裡,艱難地喘息。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焦糊的味道。那些在大火中消失的器物、錦緞、紙張、香料甚至肉體,已變成青煙,依然停留於原先的位置上。那種難聞的氣味如同看不見的粘稠的液體,撥弄不開。棣本能地扇動了兩下袍袖,毫無作用。
時值夏季,南京城的天氣炎熱而滯悶。被焚毀的皇宮,更是讓人透不過氣來。已經消失了形骸的大火,體溫卻觸手可感。那殘存的溫度足以將手掌燙紅。雖然隔著袍服,皮膚仍有燒灼感,仿佛有一萬個火星在筋肉間滾動。空氣仿佛突然間不知去向,棣張著嘴,但他什麼都呼吸不到。他深吸了一口,嗓子眼立即感到異常疼痛,火辣辣地,像被一隻火鉗夾緊。他有些噁心,要嘔吐。他伸出手,想扶住柱子。但他的手什麼都沒能碰到,一陣暈眩中,身體的重心開始偏斜,幾乎跌倒。
「燕王!」
周圍的兵士忙把他攙住。他站穩,慢慢抬起頭來。大火已將皇宮的景象篡改得面目全非。昔日熟悉的宮殿,巨大的宮殿只剩下黧黑的骨胳,紅色的梁柱上金漆的圖案,已被大火抹成濃黑。結實挺拔的金絲楠木巨柱,幾乎成了焦碳,仿佛輕輕一觸,就會化成粉末。烈焰焚燒後的灰屑已經沒過腳掌,腳步落處,都會掀起一陣黑色的波瀾,那些細小的粉末,如同沒有體重的黑色的精靈,在空中舞蹈和晃蕩。滿地的黑色中還間雜著少量灰白的餘燼,行走時,腳下的黑色旋渦深處,偶爾還會發現螢火般猩紅的亮點。
棣行走的腳突然被一隻手勾住。棣低頭一看,發現是一隻被燒焦而捲曲變形的胳臂,如同塵土中露出的一段樹根,表皮上還有幾個凸起的疤結,鷹爪似的手指攥住了他的半個腳掌,仿佛不是棣無意中踢到它,而是被它有意抓取。棣想擺脫它,但它很有力量,緊緊地攥住,不肯撒手。棣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懼,有些失態地大吼一聲:
「朱允炆!」
棣不知因何喊出了這個名字,他的吼叫無疑驚動了士兵。他們循聲趕來,順著棣手指的方向,搬開了幾根木梁,一具彎曲的屍體顯露出來。他長長的頭髮像液體般流了滿臉,並且早已嵌在皮肉裡,掩蓋了他猙獰的表情,只能看到幾顆牙齒,尖銳地突出著。顯然,他在死前掙扎過。也許他曾經為自焚感到後悔,他有機會逃跑,但是塌落的梁木阻止了他的腳步。他被壓在下面,無法動彈,只能忍受烈火的刑罰。
士兵試圖搬動屍體,但屍體與金磚的接觸面已被燒成糊狀,緊緊地粘在上面。棣轉過頭去,一揮手,幾名士兵一齊用力,一陣撕裂的聲音過後,尚未燒焦的肚腸像流質一樣傾瀉下來。建文帝的屍體被收拾走了,地面上,大半張人皮還粘在上面。一截龍袍的殘片,被血肉模糊的皮膚覆蓋在下面。
*
第一次呼喚朱允炆的名字時,朱允炆還是繈褓中的嬰兒。後宮裡傳出他的第一聲啼哭,並無他將成為天子的預兆,諸如銜珠而生,或者天象異常之類。他不過是皇太子朱標的第二個兒子,他赤裸的身體與那些降臨在農家土炕上的嬰孩沒有區別。十六歲的朱棣把他抱在懷裡,侄兒歪著小腦袋,安靜地躺著,他不知抱他的人是誰,也對這沒有興趣,朱棣臂彎的弧度剛好使他感到無比舒適,這對他就足夠了。朱棣笑了,來不及對他的命運作出任何猜測。與父母兄弟一樣,朱棣沉浸於家族添丁的喜悅中,一個剛剛降生的弱小生命竟然帶著如此神奇的力量,朱棣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朱棣的長兄朱標卻隱隱地陷入一種莫名的憂慮。燭火閃動,在夜裡降生的嬰兒還無法看清這個世界。對於市井人家而言,一個男嬰茁壯的身體可能預示著家族的興旺,而將這名嬰孩置於層層宮闕的背景中,他的未來就顯得有些撲朔迷離。那時標同父皇的關係十分緊張,已處於自身難保的境地中。他焦慮的面孔在燭光中時隱時現。尋常人家通常求子大富大貴,而朱標卻祈禱這個出生於至尊之家的嬰兒一生平安。
朱允炆的童年記憶幾乎全部與家庭的親情有關。那時他是家族中最年幼的後代,因而無論是祖父祖母,還是父母叔伯,都給予他格外的關照。尤其當他六歲時,兄長朱雄英早夭,更使他成為一個小小的核心。朱元璋性格暴如烈火,他曾經在暴怒之下當廷用椅子摔打太子標。而家庭中和睦氣氛的形成,與兩個勇敢堅毅,卻溫柔如水的女人有關。他們便是朱元璋的兩個妻子高皇后和馬皇后。朱元璋在陷入困境的時候,馬皇后曾經在懷裡偷藏炊餅送給朱元璋吃,不惜燙傷了自己的皮肉。高皇后死後,馬皇后便把朱棣和三個哥哥以及朱橚當成親生兒子養育成人。無論是朱棣,還是朱允炆,都無法忘記馬皇后溫暖的懷抱。他們生命之初最生動的記憶不是來自形象而是來自溫度。那溫度朦朧、適宜而且富有彈性,不像燭光那樣尖銳,那樣讓人不敢親近。長大以後,朱允炆才從對溫度的眷戀中品出幾分憂傷。
朱棣抱著允炆看戲。鑼鼓的喧響,以及舞臺上光怪陸離的人物令允炆感到莫名的驚恐。那些奇妙的臉譜在允炆眼中無疑具有一層恐怖色彩。他把小臉深埋在朱棣的懷裡,不敢把頭抬起來。朱棣想用案上的橘瓣逗他,但他睡著了,嘴裡銜著手指頭,置一出絢爛的好戲於不顧。叔叔懷裡的溫度把他擺渡到澄明的夢境,儘管那時,他還不知睡與醒的區別。
「允炆——」
朱棣輕輕地喚他。朱允炆緊閉著眼睛,那聲音比夢境更遙遠。
第二卷 火(下)
棣踏進宮殿的時候,大火已經熄滅,惟有殘留的少許微弱的火苗,在不易察覺的角落裡,艱難地喘息。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焦糊的味道。那些在大火中消失的器物、錦緞、紙張、香料甚至肉體,已變成青煙,依然停留於原先的位置上。那種難聞的氣味如同看不見的粘稠的液體,撥弄不開。棣本能地扇動了兩下袍袖,毫無作用。
時值夏季,南京城的天氣炎熱而滯悶。被焚毀的皇宮,更是讓人透不過氣來。已經消失了形骸的大火,體溫卻觸手可感。那殘存的溫度足以將手掌燙紅。雖然隔著袍服,皮膚仍有燒灼感,仿佛有一萬個火星在筋肉間滾動。...
作者序
去意徊徨 祝勇
大明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於一四○二年突然失蹤。從那一天起,就有許多人把搜尋朱允炆的下落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他們最初是受到了朱允炆的權力爭奪者、新任皇帝朱棣的指派上路的,在永樂年間,朱允炆無疑成為全國最大的通緝犯,但追蹤者大多有去無回,成為新的失蹤者,直到朱棣咽氣,也沒有等來有關朱允炆的任何消息。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官方搜捕行動的失敗,反而激發了後世學者的更大興趣,於是,越來越多的業餘偵探們紛紛踏上尋訪建文帝蹤跡的道路,當然,他們尋訪的目的,不是為了將他捉拿歸案,而是探求歷史的真實。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蹤堪稱明朝最大疑案,連朱允炆也不會想到,自己在一四○二年六月裡的悄然出走,為後人留下了一道經久不息的謎題,六百多年無人破解。他寫了一部無比深奧的逃亡之書,抵得過任何文學作品。但人們相信一個事實:朱允炆沒有死,宮殿中的那具不堪入目的屍體,只是迷惑朱棣的一個障眼法。清代那個名叫張廷玉的白髮老人,在主持編修的《明史》中寫下這樣的話:「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這句話已經暗示了這一點。倘真如此,朱允炆就不可能從人間蒸發,總會留下蛛絲馬跡,那麼,那條路是否永遠守口如瓶,逃亡者是否真的能夠在如此規模浩大、又曠日持久的追蹤面前音訊全無?
明崇禎九年(一六三六年),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從江陰出發,向雲貴方向,進行他一生中的最後一次長途旅行,尋訪建文帝遺蹤,是他此行的目的之一。二○一○年,上海東方衛視開始製作一部關於徐霞客的歷史文獻紀錄片《霞客行》,我應邀參加,並於該年四月二十日從江陰出發,踏上追隨徐霞客路線的道路,由於朱允炆是徐霞客的尋訪目標之一,於是,關於朱允炆逃亡旅途中的各種傳聞,與他的諸多疑似遺跡,也在不經意間,從這條暗藏著許多歷史密碼的道路上接二連三地浮現出來。與明代不同,此時的大地,幾乎已被探險家們翻撿了一遍,早已藏不下任何秘密,然而,當我在貴州、雲南的深山古剎聆聽他的逃亡故事,觸摸他坐禪面壁的石凳時,內心的激動仍然無以言表。在尋訪建文帝的人流中,我是最遲的一個,已經難以獲得歷史深處的準確信息,但我無法抵禦對破解這一歷史方程的強大興趣。一九九四年,我寫《北京之死》的時候,就萌生了以紫禁城為題材寫一部關於明代政治的文學作品的念頭,但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入口。沒想到,那個入口,最終由六百年前一個名叫朱允炆的逃亡者提供給我——二○○二年,我開始動筆寫一本名為《舊宮殿》的書,後來我才發現,那一年距離朱允炆失蹤剛好六百周年。我用一年時間完成了這本書,在《花城》主編田瑛先生支持下,在二○○三年第五期《花城》雜誌全文發表,二○○五年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同年我應中央電視臺之邀,擔任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1405,鄭和下西洋》總撰稿,也與探求那個失蹤皇帝的去向密切相關。二○一○年的《霞客行》,使我終於從一個紙頁上的解密者踏上了實地尋訪的道路。我在尋找一個六百多年前失蹤的人,我知道我不可能找到他,但如同當年的徐霞客一樣,我相信這條路總會告訴我些什麼。這是我在這次尋訪之後,覺得《舊宮殿》必須修訂再版的原因。
但我並不想把《舊宮殿》寫成一部克莉絲蒂式的懸疑之書,因為任何懸疑,都必然導向一個確定的結局。我希望《舊宮殿》是一個更複雜的、不確定的文本。大明王朝遷都北京、巨大的紫禁城像一個不可思議的傳奇在帝國國土的北方突然出現,以及諸多看似無關的歷史,實際上都與建文帝的離去有關。建文帝的離去如一個引信,為此後的歷史引發了一系列的激變,由此我們發現,所有人的命運構成了一個完整命運共同體,它們並非互不相關,而是榫卯相接,嚴絲合縫,任何局部的變化都會牽動整體格局的變化,而一個皇帝的命運轉折所帶來的振盪,更是不言而喻。它的影響一直蔓延到今天,滲透到我們的命運裡,每一個北京人,甚至每一個中國人,都不可能拒絕這種影響——更不用說把北京和故宮作為寫作題材的我了。一個深藏於歷史中的事件,可能影響著幾百年後人們的命運,這是歷史的蝴蝶效應,它表明歷史與未來之間存在著某種氣若游絲、卻從不中斷的關係。所以,《舊宮殿》是一部開始之書,它的終點不止一個,而是有無數個,它通向無數種可能,歷史中的許多事件,都與它有著隱祕的聯繫,而在所有的結局中,任何一種結局都是微不足道的。在它的內部,包含著許多個方程,一個方程破解的鑰匙,或許包含在另一個方程中。標準答案或許永不存在,但它們從不妨礙我們破解的激情。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絕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文學作品,它是一部破碎之書,它是由許多歷史的碎片組成的,它以這種破碎的方式,再現完整的建築和完整的歷史。
《舊宮殿》的寫作過程無疑是艱難的。我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朋友,包括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先生,副院長李文儒、王亞民先生,紫禁城出版社總編輯趙國英博士等對我長期從事故宮和明清史研究和寫作的支持和厚愛,以及劉心武、莫言、徐小斌、丘華棟、蔣藍、洪治綱、敬文東等文界友人對這一實驗性文本的鼓勵與支持,劉心武先生還曾熱心將此書介紹給法國的出版社,只因翻譯難度大而放棄出版。
我相信,《舊宮殿》可能不是一部最好的書,但它絕不會是一部索然無味的書。
二○一○年五月三十日昆明至瀘西途中
去意徊徨 祝勇
大明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於一四○二年突然失蹤。從那一天起,就有許多人把搜尋朱允炆的下落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他們最初是受到了朱允炆的權力爭奪者、新任皇帝朱棣的指派上路的,在永樂年間,朱允炆無疑成為全國最大的通緝犯,但追蹤者大多有去無回,成為新的失蹤者,直到朱棣咽氣,也沒有等來有關朱允炆的任何消息。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官方搜捕行動的失敗,反而激發了後世學者的更大興趣,於是,越來越多的業餘偵探們紛紛踏上尋訪建文帝蹤跡的道路,當然,他們尋訪的目的,不是為了將他捉拿歸案,而...
目錄
【推薦序】紫禁城的另類表達/鄭欣淼
【推薦序】迷人的《舊宮殿》/莫言
【作者序】去意徊徨/祝勇
第一卷 火(上)
建文帝以備邊爲名兵發荊州的時候,柏給自己的宮殿放了一把火。人們普遍認爲他害怕了,沒有人知道柏的死與一個江湖劍客的關係。
第二卷 火(下)
裝瘋並不需要過多的技巧,它惟一需要的只是耐力。除了身體上要有驚人的承受力以外,心理上能否支撑至關重要。
第三卷 宮殿(上)
巨大的宮殿改變了皇帝注視世界的視角。他試圖在二維的世界上獲得第三維,他甚至企圖獲得上帝那樣的全知視角,而這一切,必須借助於巨大的建築。
第四卷 陽具
皇帝是宮殿裡住著的惟一長有陽具的人。這有些奇特,尤其在夜晚,在那些品級不同的文武百官們過客般地消失之後,在白天的喧嘩之後,七十二萬平方米、八千七百零七間房屋的紫禁城內,共計只有一隻陽具。
第五卷 宮殿(下)
在幽咽的風聲中,我能分辨出身份不同的人們的哭喊。他們死了,但他們的哭喊還在,並且在每一個夜晚彙集起來,聲音嘈雜。
第六卷 血(上)
張燈結彩的南京城裡,一場搜捕在緊張進行。這場於某個深夜開始的搜捕一直持續了二十餘年,在永樂初年形成了一種習慣,連皇帝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收場。
第七卷 血(下)
一位雲遊的僧人躲在人群中觀看。他又看到了自己的宮殿,看到了幾十年前的自己。戲臺上那個拖著古怪腔調的表演者又勾起了他日已淡忘的往事。
附錄
歷史.暴力.文本/祝勇、敬文東
轉型與超越/洪治綱
非對稱的翅膀/蔣藍
文體變革實驗/丘華棟
歷史怎樣復活/盛慧
【推薦序】紫禁城的另類表達/鄭欣淼
【推薦序】迷人的《舊宮殿》/莫言
【作者序】去意徊徨/祝勇
第一卷 火(上)
建文帝以備邊爲名兵發荊州的時候,柏給自己的宮殿放了一把火。人們普遍認爲他害怕了,沒有人知道柏的死與一個江湖劍客的關係。
第二卷 火(下)
裝瘋並不需要過多的技巧,它惟一需要的只是耐力。除了身體上要有驚人的承受力以外,心理上能否支撑至關重要。
第三卷 宮殿(上)
巨大的宮殿改變了皇帝注視世界的視角。他試圖在二維的世界上獲得第三維,他甚至企圖獲得上帝那樣的全知視角,而這一切,必須借助於...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