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倫.惠妮
定價:NT$ 280
優惠價:88 折,NT$ 246
本商品已絕版
原諒,多麼疼痛的字眼。
「原諒,可不像電燈,可以開開關關。」
「我錯了,我太慢認錯,可是現在我承認錯誤,請原諒我……」
「我們絕不能恨這個男人(凶手)……」
「原諒凶手?我不想活在一個孩子被殺,還沒人生氣的世界!」
「原諒,是邁向康復必要的過程……」
「強迫他們原諒,是危險的事……」
「我選擇原諒,不是出於善心或無私,是為了維持精神正常……」
十個痛徹心肺的故事,十個恨與不恨的兩難。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奧斯卡提名紀錄片導演海倫.惠妮最新震撼力作
★達賴喇嘛親自撰寫推薦序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大主教屠圖挺身背書
【內容簡介】
門諾教的社區裡,一名男子衝進學校殺死五個女孩後舉槍自盡。女學生的家長們當下就原諒了男子。這種事情,真的可能嗎? 那是怎麼做到的?
黛柏與大衛結婚數十年,然而有長達二十年大衛背著老婆外遇不斷,大衛尋求她的原諒,她要怎麼樣才能跨越被背叛的重創,再度接受這個人?
泰芮十七歲的時候跟室友艾拉一起去露營,遭人用斧頭砍成重傷。身心受創的泰芮往後大半輩子活在孤僻與憤世嫉俗中,事隔多年,她決定回到事發地點去追查真相,但是她能原諒兇手嗎?
西德總理威利.布蘭特,他在戰時沒做什麼對不起猶太人的事,一九七○年他造訪波蘭華沙猶太人歷史紀念館的時候,卻完全出於自然反應地跪了下來。這個動作令波蘭全國上下不知所措,猶太人震撼不已……這個總理,將道歉提升到國家及全球的層次,深刻療癒了猶太人……
這是一本令人震撼顫抖的書。它描述人世間許多我們不願面對卻真實發生的傷痛,最難的是,根據公理是非,絕對不可能原諒那些造成創傷的人;然而,原諒卻可能是唯一能讓自己復原起來的解藥,這該怎麼辦?......
本書作者海倫.惠妮,是獲獎無數的紀錄片導演。她醉心社會議題的研究,作品經常深層探討政治人物的道德性、激進宗教的信仰內涵,以及社會事件對人心的影響等等。這次她再次挑戰道德與人心的重大議題「原諒」,耗費三年時間,足跡踏遍全球,訪問了數百人,完成了這名為《原諒》的紀錄片與書。
《原諒》探討的故事從親人間的「背叛」,如外遇的丈夫、拋夫棄子的女人乞求家人原諒,到無辜受「暴力」對待的痛,如門諾教社區的校園屠殺事件,以及露營時遭人用斧頭砍成重傷的女學生,乃至於國家民族層級的「種族屠殺」,如德國屠殺猶太人,盧安達的種族滅絕歷史。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有無數人身心重創。令人驚異的是,小家庭內的外遇創傷,不比猶太人原諒德國納粹容易;而有時國家元首的一個適切的道歉,竟能瞬間讓一個受傷的民族,開始邁向康復之路……
作者深入探討這個議題,不是要勸人原諒,或者說教;相反地,作品中處處提出質疑,提醒人們太快原諒、輕易就能原諒,或者勸人原諒,這些都可能有很大的危險性。而就在不斷反覆辯證中,讓讀者自己為原諒找到誠懇的定義,以及其在人倫層面的適切位置。
作者簡介:
海倫.惠妮Helen Whitney
美國知名紀錄片導演,逾三十年經驗。醉心政治、宗教與社會議題的研究,擅長透過影片引發社會的省思與討論。曾經拍攝主題包含早期的青少年幫派紀實、解析麥卡錫時代,皆引發諸多討論。九一一事件後,製作《信仰與懷疑於世貿大廈遺址》,揭露這起恐怖攻擊事件,對人性靈的深遠影響。她也擅長拍攝人物,製作過的傳記影片包括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以及美國知名時尚攝影師理查˙艾夫登(Richard Avedon)。
在宗教主題上,她喜歡探索激進宗教信仰者的生活。曾深入探訪麻薩諸塞州的特拉普會修道院,《摩門教徒》一片也讓外界一窺這個特殊宗教的信仰內涵與教徒的生活。《原諒》是她繼宗教主題後,新近規模龐大的製作,歷時三年,足跡遍及全球,訪談數百人。
惠妮至今獲獎無數,包含艾美獎、傑出新聞獎與無數美國作家協會、美國導演協會、漢普頓國際電影節和舊金山國際電影節頒發的獎項,其紀錄片也曾獲奧斯卡提名。由於她長年的社會批判研究,她也是搶手的演講者,常到各個大學、神學院、博物館和美術館演說。她在紐約電影論壇的董事會擔任董事,也是六所大學招聘的藝術家、伍德羅˙威爾遜客座研究員計畫的成員。
譯者簡介:
亞奇
關渡基督書院畢業。從小就夢想成為譯者,由日文漫畫起家,接下來的夢想是出書。譯作有《墮落天使2.試煉》、《墮落天使3.烈愛》、《特務天使1.愛的閃光》等。
名人推薦:
【國內推薦】
李明璁 作家、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
周介偉 光中心主持人
胡忠信 歷史學者、政治評論者、廣播主持人
張大魯 風聲網路廣播製作
彭樹君 作家
蘇絢慧 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 諮商心理師
蘭萱 廣播電視主持人
【國際推薦】
達賴喇嘛 世界宗教領袖
屠圖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大主教
【推薦序1】
愈懂得原諒,就愈成就自己的幸福
文/達賴喇嘛
原諒為何如此重要?多數人又為何感到原諒如此困難呢?
原諒很困難也很複雜。其中包含正義和果報的議題,當然也包含深沉的憤怒和渴望報復的議題。原諒的問題不在遺忘惡行。如果你遺忘了惡行,那就沒有什麼好原諒的。原諒包括拒絕臣服於憤怒和復仇的渴望。這也就是為什麼原諒能帶來最終的平靜。
本書和同時製作的紀錄片,就是這個重要主題的一趟深度探索之旅。
所有人都記得自己做過什麼不討喜的事情。任誰都曾傷害他人情感,或實際傷害他人,乃至於更極端的有些人是殺了他人。問題在我們以為自己與別人是隔絕的--你活在你自己的世界,我活在我的。這些分離與隔絕的想法,正是引發恐懼、懷疑和不信任的主因。
人類需要群居,在很多重要生存層面上,人們仰賴彼此。我們有很深的連結,實際上,我們互相依賴。科學很清楚告訴我們,沒有生物能獨自存活、自給自足。但因為我們看不出這一點,而誤以為我們是個別體。所有的關注都在我個人、我的家人、我的村莊、我的民族、我的宗教、我的國籍,然後發現我們活在對立中。用狹隘的眼光看這世界,我們都犯下自己不引以為傲的舉動。深深地傷害彼此,甚至傷害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此外,還時常毫不在乎地傷害那些不在我們保護圈內的人。
社會的基本特質為良善,因為只有透過良善、憐憫和關懷他人,這個社會才能成功。如果愛、耐性、寬容和原諒等特質真的構成了快樂,如果惻隱之心真是上述這些特質的源頭和果實,那麼我們愈憐憫、愈有耐性和愈懂得原諒,就愈成就自己的幸福。因此,認定關懷他人(雖然屬於高尚的特質)只與我們個人的生活相關的任何念頭,純屬短視近利。憐憫和相隨的原諒應該適用於所有事務的層次。
有人曾經問我,有什麼事情是我感到無法原諒的?我想答案是,唯一我可能覺得不可原諒的事,應該是我發現自己無法去原諒。事實上,在大乘佛教中,不原諒(尤其當對方道歉時)被視為嚴重違背菩薩捨己為人的教義。
原諒或許困難,有時得花點時間才能做到,但原諒終究會為我們個人和周遭的人帶來平靜。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推薦序2】
愛你們的仇敵?
文/胡忠信(歷史學者,政治評論者,廣播主持人)
耶穌在「登山寶訓」宣揚:「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你們的禱告。」又在「主禱文」如此教誨:「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別人的債(虧負)。」在宗教殿堂的訓誨是如此容易理解,但在世俗的生活當中,尤其動亂的戰爭與屠戮時代,耶穌的教誨立即面臨道德與人性的考驗,如同上帝要求亞伯拉罕將獨子獻祭,是遵從上帝的旨意,還是基於人倫護子心切?所有的高級宗教都觸及「寬容」、「饒恕」、「原諒」的問題,但當它落實到平民百姓的基層生活經驗,就如撞擊心靈一般,每一個人都必須回應,正如本書的副標:「愛有時,恨有時。」你採取原諒或不原諒,將決定你未來的人生進程。
本書作者海倫˙惠妮是一位資深的紀錄片製作人與導演,她運用三十年的製作經驗探討人性最恆久的兩大課「愛」與「恨」,但她並非尋訪宗教或哲學大師探討人性,卻是以庶民生活經驗切入,運用非比尋常的調查採訪手法,進入訪談者的靈魂深處,探討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令人激賞的是,海倫˙惠妮並不是勸善或說教,而是不斷提出質疑,如同聖經的雅各故事,「與上帝摔跤」,探討人性的善惡,進入「潛意識」與「超越潛意識」的境界,如同電影情節一般,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故事迎面而來。
門諾社區發生兒童屠殺案,受害者家屬採取令人訝異的作為,立即宣布原諒兇手,並慰問兇手的家屬,是基於耶穌門徒的高尚情操,還是宗教洗腦下的盲從行為?外遇的丈夫帶回愛滋病原,染病的妻子是採取負面情緒自怨自艾,還是以正面情緒,先從原諒自己開始,然後與愛滋病共舞?因外遇事件而感情破裂的夫妻,是決戰死拚到底還是寬容和解?作者提出一項理念:「原諒代表我可以放開所有難以忍受的情緒。」本書也探討兇殺的受害者,多年後基於義憤回到命案現場,重建極端邪惡的事實,重新走入黑暗,再從黑暗重回光明的感人故事。但是作者也透過另一個故事提醒我們,義憤有時只是製造控制的假象,除非尋訪到人生價值,否則憤恨反而將你拖回過去的泥沼;一位當事人如此說道:「不原諒其實很像癌症,如果我不採取行動揮別那些心情,癌細胞就會開始擴散。」
本書最精采之處,在於曾經自視為革命者的凱西˙包爾,犯罪殺人二十三年之後,基於道德良知向警方自首投案,她從「自以為正義的傲慢」,一步一步走向「部分認罪」,乃至最後完全降服徹底承認錯誤,是一部精采萬分的「黑暗朝聖之旅」,也是每一個人「奧迪賽之旅」的心靈寫照;「我想要原諒,我想要被原諒,我想掙得原諒,但是原諒好難!」不正是每個人的心靈吶喊?從中我們終可體會「赦免我們的罪,如同我們赦免別人的罪」的崇高境界。
西德總理布蘭德在波蘭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德國人才真正站起來。澳洲總理陸克文向原住民道歉,澳洲歷史進入新頁。雷根總統向二戰日裔美國人道歉,促成族群和解大步向前走。法國總統席哈克為法國人在二戰未能拯救猶太人道歉,抹去歷史的軟弱與盲點。南非、盧安達歷經種族主義清洗與隔離之後,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尋求真相與和解,上述公共領域的原諒與寬容,正是意圖建立人性的對話與連結。讀完這本書,我完全同意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話,就此做為心得總結:「原諒可以淨化回憶,穿越時間和歷史,並將生命吹拂至殺戮戰場、國家集體的精神和國民的生活。原諒高於所有個人的選擇,它是一種決心—抵抗以惡制惡的本能。」
凡有興趣於理解人性與文明生活者,我建議應以本書做為案頭書,精讀再三,從而理解自已與世界。
【推薦序3】
真正的原諒,必定伴隨情緒的痛苦
文/蘇絢慧(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 諮商心理師)
身為一個諮商心理師,我要向讀者真誠推薦這一本「原諒」。導演海倫.惠妮描述出在這世界,真實卻是人們極度不願意去正視與承認的傷痛。這些傷痛既巨大且具毀滅性,足以毀滅一個人,甚至無數人的的生命。這樣的傷痛造成時,有「原諒」的可能性嗎?當「原諒」發生時,又會是什麼樣的歷程呢?
正因如此,我更要推薦這本書給您,這不是一本道德勸誡書,告訴你不原諒會是另一種罪惡;不是一本教科書,用刻板條例告訴你如何原諒;不是一本勵志書,美化甚至神化原諒的發生。
「原諒」其實是個非常沈重的議題,絕對不是我們文化中常出現的那種簡化的規勸:「你要原諒」那麼簡單。我在諮商室中親眼見證過許多受苦受傷的當事人在「原諒與無法原諒」之間掙扎,反覆受苦,反覆折磨。
「我原諒你了」或「我原諒了自己」都不是廉價的口號,也不是避免關係破裂、害怕失去關係的祭品,更不是為了維護好人形象的包裝品。真正的原諒,一定伴隨著情緒上的痛苦,身心的劇烈衝突,人際的巨變。然後,隨著愛的力量一點一滴的在生命中滋長,原諒的力量也才能夠一點一滴的俱足。
這本書讓我們知道,原諒,其實是發生在,恨與愛之間的和解,以及痛苦終得療癒之後。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5 |
3折 | 1 |
5折 | 2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2 |
5折 | 6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海倫.惠妮
優惠價: 88 折, NT$ 246 NT$ 280
本商品已絕版
原諒,多麼疼痛的字眼。
「原諒,可不像電燈,可以開開關關。」
「我錯了,我太慢認錯,可是現在我承認錯誤,請原諒我……」
「我們絕不能恨這個男人(凶手)……」
「原諒凶手?我不想活在一個孩子被殺,還沒人生氣的世界!」
「原諒,是邁向康復必要的過程……」
「強迫他們原諒,是危險的事……」
「我選擇原諒,不是出於善心或無私,是為了維持精神正常……」
十個痛徹心肺的故事,十個恨與不恨的兩難。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奧斯卡提名紀錄片導演海倫.惠妮最新震撼力作
★達賴喇嘛親自撰寫推薦序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大主教屠圖挺身背書
【內容簡介】
門諾教的社區裡,一名男子衝進學校殺死五個女孩後舉槍自盡。女學生的家長們當下就原諒了男子。這種事情,真的可能嗎? 那是怎麼做到的?
黛柏與大衛結婚數十年,然而有長達二十年大衛背著老婆外遇不斷,大衛尋求她的原諒,她要怎麼樣才能跨越被背叛的重創,再度接受這個人?
泰芮十七歲的時候跟室友艾拉一起去露營,遭人用斧頭砍成重傷。身心受創的泰芮往後大半輩子活在孤僻與憤世嫉俗中,事隔多年,她決定回到事發地點去追查真相,但是她能原諒兇手嗎?
西德總理威利.布蘭特,他在戰時沒做什麼對不起猶太人的事,一九七○年他造訪波蘭華沙猶太人歷史紀念館的時候,卻完全出於自然反應地跪了下來。這個動作令波蘭全國上下不知所措,猶太人震撼不已……這個總理,將道歉提升到國家及全球的層次,深刻療癒了猶太人……
這是一本令人震撼顫抖的書。它描述人世間許多我們不願面對卻真實發生的傷痛,最難的是,根據公理是非,絕對不可能原諒那些造成創傷的人;然而,原諒卻可能是唯一能讓自己復原起來的解藥,這該怎麼辦?......
本書作者海倫.惠妮,是獲獎無數的紀錄片導演。她醉心社會議題的研究,作品經常深層探討政治人物的道德性、激進宗教的信仰內涵,以及社會事件對人心的影響等等。這次她再次挑戰道德與人心的重大議題「原諒」,耗費三年時間,足跡踏遍全球,訪問了數百人,完成了這名為《原諒》的紀錄片與書。
《原諒》探討的故事從親人間的「背叛」,如外遇的丈夫、拋夫棄子的女人乞求家人原諒,到無辜受「暴力」對待的痛,如門諾教社區的校園屠殺事件,以及露營時遭人用斧頭砍成重傷的女學生,乃至於國家民族層級的「種族屠殺」,如德國屠殺猶太人,盧安達的種族滅絕歷史。這些大大小小的事件,有無數人身心重創。令人驚異的是,小家庭內的外遇創傷,不比猶太人原諒德國納粹容易;而有時國家元首的一個適切的道歉,竟能瞬間讓一個受傷的民族,開始邁向康復之路……
作者深入探討這個議題,不是要勸人原諒,或者說教;相反地,作品中處處提出質疑,提醒人們太快原諒、輕易就能原諒,或者勸人原諒,這些都可能有很大的危險性。而就在不斷反覆辯證中,讓讀者自己為原諒找到誠懇的定義,以及其在人倫層面的適切位置。
作者簡介:
海倫.惠妮Helen Whitney
美國知名紀錄片導演,逾三十年經驗。醉心政治、宗教與社會議題的研究,擅長透過影片引發社會的省思與討論。曾經拍攝主題包含早期的青少年幫派紀實、解析麥卡錫時代,皆引發諸多討論。九一一事件後,製作《信仰與懷疑於世貿大廈遺址》,揭露這起恐怖攻擊事件,對人性靈的深遠影響。她也擅長拍攝人物,製作過的傳記影片包括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以及美國知名時尚攝影師理查˙艾夫登(Richard Avedon)。
在宗教主題上,她喜歡探索激進宗教信仰者的生活。曾深入探訪麻薩諸塞州的特拉普會修道院,《摩門教徒》一片也讓外界一窺這個特殊宗教的信仰內涵與教徒的生活。《原諒》是她繼宗教主題後,新近規模龐大的製作,歷時三年,足跡遍及全球,訪談數百人。
惠妮至今獲獎無數,包含艾美獎、傑出新聞獎與無數美國作家協會、美國導演協會、漢普頓國際電影節和舊金山國際電影節頒發的獎項,其紀錄片也曾獲奧斯卡提名。由於她長年的社會批判研究,她也是搶手的演講者,常到各個大學、神學院、博物館和美術館演說。她在紐約電影論壇的董事會擔任董事,也是六所大學招聘的藝術家、伍德羅˙威爾遜客座研究員計畫的成員。
譯者簡介:
亞奇
關渡基督書院畢業。從小就夢想成為譯者,由日文漫畫起家,接下來的夢想是出書。譯作有《墮落天使2.試煉》、《墮落天使3.烈愛》、《特務天使1.愛的閃光》等。
名人推薦:
【國內推薦】
李明璁 作家、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
周介偉 光中心主持人
胡忠信 歷史學者、政治評論者、廣播主持人
張大魯 風聲網路廣播製作
彭樹君 作家
蘇絢慧 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 諮商心理師
蘭萱 廣播電視主持人
【國際推薦】
達賴喇嘛 世界宗教領袖
屠圖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大主教
【推薦序1】
愈懂得原諒,就愈成就自己的幸福
文/達賴喇嘛
原諒為何如此重要?多數人又為何感到原諒如此困難呢?
原諒很困難也很複雜。其中包含正義和果報的議題,當然也包含深沉的憤怒和渴望報復的議題。原諒的問題不在遺忘惡行。如果你遺忘了惡行,那就沒有什麼好原諒的。原諒包括拒絕臣服於憤怒和復仇的渴望。這也就是為什麼原諒能帶來最終的平靜。
本書和同時製作的紀錄片,就是這個重要主題的一趟深度探索之旅。
所有人都記得自己做過什麼不討喜的事情。任誰都曾傷害他人情感,或實際傷害他人,乃至於更極端的有些人是殺了他人。問題在我們以為自己與別人是隔絕的--你活在你自己的世界,我活在我的。這些分離與隔絕的想法,正是引發恐懼、懷疑和不信任的主因。
人類需要群居,在很多重要生存層面上,人們仰賴彼此。我們有很深的連結,實際上,我們互相依賴。科學很清楚告訴我們,沒有生物能獨自存活、自給自足。但因為我們看不出這一點,而誤以為我們是個別體。所有的關注都在我個人、我的家人、我的村莊、我的民族、我的宗教、我的國籍,然後發現我們活在對立中。用狹隘的眼光看這世界,我們都犯下自己不引以為傲的舉動。深深地傷害彼此,甚至傷害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此外,還時常毫不在乎地傷害那些不在我們保護圈內的人。
社會的基本特質為良善,因為只有透過良善、憐憫和關懷他人,這個社會才能成功。如果愛、耐性、寬容和原諒等特質真的構成了快樂,如果惻隱之心真是上述這些特質的源頭和果實,那麼我們愈憐憫、愈有耐性和愈懂得原諒,就愈成就自己的幸福。因此,認定關懷他人(雖然屬於高尚的特質)只與我們個人的生活相關的任何念頭,純屬短視近利。憐憫和相隨的原諒應該適用於所有事務的層次。
有人曾經問我,有什麼事情是我感到無法原諒的?我想答案是,唯一我可能覺得不可原諒的事,應該是我發現自己無法去原諒。事實上,在大乘佛教中,不原諒(尤其當對方道歉時)被視為嚴重違背菩薩捨己為人的教義。
原諒或許困難,有時得花點時間才能做到,但原諒終究會為我們個人和周遭的人帶來平靜。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推薦序2】
愛你們的仇敵?
文/胡忠信(歷史學者,政治評論者,廣播主持人)
耶穌在「登山寶訓」宣揚:「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你們的禱告。」又在「主禱文」如此教誨:「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別人的債(虧負)。」在宗教殿堂的訓誨是如此容易理解,但在世俗的生活當中,尤其動亂的戰爭與屠戮時代,耶穌的教誨立即面臨道德與人性的考驗,如同上帝要求亞伯拉罕將獨子獻祭,是遵從上帝的旨意,還是基於人倫護子心切?所有的高級宗教都觸及「寬容」、「饒恕」、「原諒」的問題,但當它落實到平民百姓的基層生活經驗,就如撞擊心靈一般,每一個人都必須回應,正如本書的副標:「愛有時,恨有時。」你採取原諒或不原諒,將決定你未來的人生進程。
本書作者海倫˙惠妮是一位資深的紀錄片製作人與導演,她運用三十年的製作經驗探討人性最恆久的兩大課「愛」與「恨」,但她並非尋訪宗教或哲學大師探討人性,卻是以庶民生活經驗切入,運用非比尋常的調查採訪手法,進入訪談者的靈魂深處,探討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令人激賞的是,海倫˙惠妮並不是勸善或說教,而是不斷提出質疑,如同聖經的雅各故事,「與上帝摔跤」,探討人性的善惡,進入「潛意識」與「超越潛意識」的境界,如同電影情節一般,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故事迎面而來。
門諾社區發生兒童屠殺案,受害者家屬採取令人訝異的作為,立即宣布原諒兇手,並慰問兇手的家屬,是基於耶穌門徒的高尚情操,還是宗教洗腦下的盲從行為?外遇的丈夫帶回愛滋病原,染病的妻子是採取負面情緒自怨自艾,還是以正面情緒,先從原諒自己開始,然後與愛滋病共舞?因外遇事件而感情破裂的夫妻,是決戰死拚到底還是寬容和解?作者提出一項理念:「原諒代表我可以放開所有難以忍受的情緒。」本書也探討兇殺的受害者,多年後基於義憤回到命案現場,重建極端邪惡的事實,重新走入黑暗,再從黑暗重回光明的感人故事。但是作者也透過另一個故事提醒我們,義憤有時只是製造控制的假象,除非尋訪到人生價值,否則憤恨反而將你拖回過去的泥沼;一位當事人如此說道:「不原諒其實很像癌症,如果我不採取行動揮別那些心情,癌細胞就會開始擴散。」
本書最精采之處,在於曾經自視為革命者的凱西˙包爾,犯罪殺人二十三年之後,基於道德良知向警方自首投案,她從「自以為正義的傲慢」,一步一步走向「部分認罪」,乃至最後完全降服徹底承認錯誤,是一部精采萬分的「黑暗朝聖之旅」,也是每一個人「奧迪賽之旅」的心靈寫照;「我想要原諒,我想要被原諒,我想掙得原諒,但是原諒好難!」不正是每個人的心靈吶喊?從中我們終可體會「赦免我們的罪,如同我們赦免別人的罪」的崇高境界。
西德總理布蘭德在波蘭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德國人才真正站起來。澳洲總理陸克文向原住民道歉,澳洲歷史進入新頁。雷根總統向二戰日裔美國人道歉,促成族群和解大步向前走。法國總統席哈克為法國人在二戰未能拯救猶太人道歉,抹去歷史的軟弱與盲點。南非、盧安達歷經種族主義清洗與隔離之後,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尋求真相與和解,上述公共領域的原諒與寬容,正是意圖建立人性的對話與連結。讀完這本書,我完全同意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話,就此做為心得總結:「原諒可以淨化回憶,穿越時間和歷史,並將生命吹拂至殺戮戰場、國家集體的精神和國民的生活。原諒高於所有個人的選擇,它是一種決心—抵抗以惡制惡的本能。」
凡有興趣於理解人性與文明生活者,我建議應以本書做為案頭書,精讀再三,從而理解自已與世界。
【推薦序3】
真正的原諒,必定伴隨情緒的痛苦
文/蘇絢慧(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 諮商心理師)
身為一個諮商心理師,我要向讀者真誠推薦這一本「原諒」。導演海倫.惠妮描述出在這世界,真實卻是人們極度不願意去正視與承認的傷痛。這些傷痛既巨大且具毀滅性,足以毀滅一個人,甚至無數人的的生命。這樣的傷痛造成時,有「原諒」的可能性嗎?當「原諒」發生時,又會是什麼樣的歷程呢?
正因如此,我更要推薦這本書給您,這不是一本道德勸誡書,告訴你不原諒會是另一種罪惡;不是一本教科書,用刻板條例告訴你如何原諒;不是一本勵志書,美化甚至神化原諒的發生。
「原諒」其實是個非常沈重的議題,絕對不是我們文化中常出現的那種簡化的規勸:「你要原諒」那麼簡單。我在諮商室中親眼見證過許多受苦受傷的當事人在「原諒與無法原諒」之間掙扎,反覆受苦,反覆折磨。
「我原諒你了」或「我原諒了自己」都不是廉價的口號,也不是避免關係破裂、害怕失去關係的祭品,更不是為了維護好人形象的包裝品。真正的原諒,一定伴隨著情緒上的痛苦,身心的劇烈衝突,人際的巨變。然後,隨著愛的力量一點一滴的在生命中滋長,原諒的力量也才能夠一點一滴的俱足。
這本書讓我們知道,原諒,其實是發生在,恨與愛之間的和解,以及痛苦終得療癒之後。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5 |
3折 | 1 |
5折 | 2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2 |
5折 | 6 |
7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