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俊凱
定價:NT$ 350
本商品已絕版
《看對醫生、做對檢查》全新增修版
99%的癌症、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肝腎疾病
初期症狀不明顯,做對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把握黃金治癒期!
健檢報告出現紅字,該怎麼辦?
血濁、血油、循環不好該看哪一科?
動不動就腰痠背痛,是不是該去檢查腎臟?
好痛!手舉不高、伸不直,到底是要看神經內科還是復健科?
你還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知該如何是好的錯誤迷思中嗎?
本書完整收錄【17大檢查項目表】+【醫院科別症狀總覽】
給你最完整、最清楚、最好用的就醫指南!
教你認識症狀、看對科別、做對檢查、讀懂報告
讓你一書在手,症狀馬上查+健檢不被坑+看懂報告的關鍵數字!
讓你100%徹底掌握就醫資訊,
從此告別看錯醫生、找錯科別,告別反覆發作的錯誤循環!
本書特色
最近十年,國人十大死因以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肝病、腎臟病等為首,而這些疾病的共同特徵,就是在初期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一旦症狀真的出現,很多都已過了黃金治療期,所以,透過定期的健康檢查,隨時掌握好身體的種種變化。
◆3大族群一定要具備的健檢觀念
一般來說,每個人需要做健康檢查的理由並不太相同,不過以下因素是值得大家考慮的。
(1) 30歲以下,有自覺症狀者
像是體重無緣無故減輕、食欲變得很差、體力大不如前、感到倦怠無力,但又沒有確實病因的人,就可考慮做檢查。
(2) 30歲以上,有下列情況應每年做定期健康檢查
每天都要抽菸、喝酒,本身是B、C型肝炎帶原者、必須長期在污染環境中工作、家族裡有癌症病史、糖尿病或其它遺傳疾病史。
(3) 40歲以上的人,每年都需要做健康檢查
◆17種常見症狀或現象完全收錄
書中包括17種現代人常見的疾病與症狀,如腰痠背痛、久咳不癒、長期疲倦、頭暈、胃痛等等症狀,深入剖析相關的健康知識,找出警訊背後真正的問題,並以圖解與表格方式幫助讀者快速瞭解自己的健康問題。
跑錯科別、看錯醫生的情形時有所聞,看錯科別,不但延誤治療時機,甚至有可能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本書詳細說明的指引,幫你找出病因、教你看對科別、找對醫生、做對檢查。
◆2項接受健檢前一定要注意的事項
(1)檢查前一天
為了不影響檢查結果,最好在檢查前一天清淡飲食,絕對要避免暴飲暴食,並且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平常有吃維他命保養的人,也在檢查前暫停服用。檢查前二天起,要按建議攝取低渣飲食,清腸藥物的服用,可以參考清腸準備注意事項,清腸前,要先留妥糞便檢體,檢查當天帶到體檢中心。前一日的午夜〈晚上12時起〉就要開始禁食,千萬不要吃早餐以及喝水。
(2)檢查當天
‧若有服用慢性藥物者,檢查當天要把藥物帶著,高血壓藥要在檢查前2小時配20c.c.開水服用。
‧如果有戴隱形眼鏡者,記得攜帶一般的眼鏡,方便眼科檢查。
‧不要配戴戒指、項鍊,且當天不要化妝、塗口紅或是指甲油。
‧檢查當天,最好不要開車到醫院,可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檢查結果準確判讀,不再對數字不知所措
醫生判斷病人的病情,除了依靠專業知識和經驗外,更要依靠科學儀器的檢測,才能對病情有更深入的瞭解,進而對症下藥、對症治療。
所謂數字會說話,本書同時告訴讀者,哪些病該做哪些檢查,而這些檢查的數據該如何判讀,又透露出哪些訊息,在面對攸關自身健康的檢查報告時不會再一知半解。
許多人到了醫院就像進入迷宮一般,常常有不知道該掛哪一科門診的困擾。現代醫學進步,分科別類也越來越精細,造成了至少90%以上的人都會掛錯科別,而延宕了及時就診的時機。為了避免病急亂投醫,或是把寶貴的治療時間,浪費在轉診上,所以本書特別針對17種個別症狀,整理出看診科別的建議表,方便大家迅速對照症狀、選對科別!
健檢可說是現代人最需要的『預防醫學』,它就像車子需要定期做保養一樣,藉此了解車子內部的零件是否太過老舊?或是出了什麼問題?做好維修才能把整輛車的性能,掌握在最好的狀態,確保行車安全。定期健康檢查也是一樣的意思,可以了解身體是不是有被病原侵入,並且讓遭到破壞的器官,可以早期接受治療,不然等到有明顯病症才就醫,很可能早已延誤治療時機,小毛病拖久了自然變成大麻煩!誰都不願意生病,但當必須就醫時,如果無法立即找到正確的科別就診,不但延誤診斷時機,甚至會危及生命!身為患者的你,也有責任當個聰明的病人,具有正確的醫療觀念,並幫助醫師掌握確實的資訊,以正確判斷病情,做出最佳的診斷與醫療。
此外,很多人在看了檢查報告之後,開始猶豫著,是不是該趕快到大醫院去做檢查?還是說,檢查報告根本有問題,因為身體又沒有感覺到不舒服,怎麼可能沒有一排數字正常的?這是一般人在面對健檢數字異常時,通常會有的兩極化反應。其實,如果檢驗出的數值,比正常值還多一點點,有可能只是檢驗的誤差所致,更何況人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變動,所以有時候面對初步檢驗結果異常,只要改變一下生活方式,或許就可以讓數值恢復到正常值。
本書作者廖俊凱為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醫科兼任主治醫師,他將自己行醫多年的經驗,整理出17種現代人最常見的身體警訊,不但能讓讀者深入瞭解這些警訊背後真正的原因或疾病,並且在做檢查時該看哪些科別,以及如何看懂檢查的報告結果等,都有詳細的說明。
此外,還有許多病人平常該具備的健康小知識,與就診前應注意的事項,是一本可以速查症狀、看對科別、讀懂報告、改善健康的實用健康書,讓你從現在開始就做對檢查,看對醫生,疾病不上身。
作者簡介:
廖俊凱 醫師
【現任】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醫科 兼任主治醫師
台北韓風整形外科診所 專任主治醫師
台灣自然醫學學會 副理事長
中華優質生活推廣協會 副理事長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
教育部部定講師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
台北醫學大學山地社會醫療服務隊醫療顧問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兼任講師
天主教輔仁大學醫學系兼任講師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第六屆)
台北縣醫師公會第24屆會員代表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老年科主治醫師
萬華醫院家庭醫學科專任主治醫師
【專長主治項目】
家庭醫學、老年醫學、旅遊醫學
社區醫學、婦女保健、健康檢查
預防保健、戒菸、體重控制、高血壓
高血脂、糖尿病、疫苗注射
名人推薦:
推薦序1
完全就醫指南
從事醫務工作三十多年的時間,看過無數的病人。其中遇到許多情況,是病人看錯科別。
的確,大醫院對病人而言就像是個迷宮,除非是很明確的症狀或疾病,否則一般人很難正確判斷自己究竟該掛哪一科。如果不確定自己生什麼病,我建議病人可以先掛家醫科,因為家醫科的醫師要必須對每個科別的知識都懂,包括一般內科、外科、婦科、小兒科、皮膚科、耳鼻喉科、泌尿科等,甚至身心科等的簡單疾病,家醫科的醫師也都可以處理。因此家醫科醫師可以說是診療全身各部位常見疾病的專家。不但能提供病人適當的醫療方式,也可轉介至正確的專科,以確保病患的健康得到妥善的照顧。
本書作者廖俊凱是萬芳醫院的家庭醫學科醫師,他將自己行醫多年的經驗,整理出十七種現代人最常見的身體警訊,不但能讓讀者深入瞭解這些警訊背後真正的原因或疾病,並且在做檢查時該看哪些科別,以及如何看懂檢查的報告結果等,都有詳細的說明。這是一本可以速查症狀、看對科別、讀懂報告的實用健康書,故本人樂於為本書作序。
天主教耕莘醫院院長
陳之凱
推薦序2
當個聰明的病人
有病要看醫生,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是,覺得身體不對勁時,又該看哪一科才是正確的科別呢?
跑錯科別、看錯醫生的情形時有所聞,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病人在就醫前沒有醫護人員可供諮詢,而是自行判斷該看那一科。看錯科別,不但延誤治療時機,甚至有可能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
要找出病症的真正原因,必須看對科別,找對醫生。當你不知道該看哪一個時,有個很方便又安全的方法,就是先去看家庭醫學科。一些如感冒之類的小問題,家醫科醫師直接就能治療;如果有其它的症狀,家醫科醫師也會告訴我們該看那個科別。
此外,凡是人都會生病,因此平常大家就應該多讀些與醫藥健康相關的書籍與報導,具備基本的醫學知識。此外,還要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情況,也要注意別自找病因,更別擅自用藥或停藥,以免讓醫師診斷或治療時更顯困難。
本書《90%的人生病都掛錯科!》作者廖醫師是家醫科的主治醫師,也曾是我的同事。他詳細整理了十七種身體警訊的症狀與徵兆,以及該針對疾病作哪些檢查。而且,在每項警訊裡也有我上述提到的,病人平常該具備的健康知識,與就診前應注意的事項。平常多花些時間關心自己的健康,並隨時留意身體發出的不尋常訊息,才是聰明的病人!
萬芳醫院副院長
謝瀛華
推薦序3
看對科別,有病早治療
在我行醫多年的經驗中常常會碰到病人跟我反應說:「醫生,我看了好幾科才被轉到你這裡,現在我才知道我應該要看哪一科,早知道我就不用浪費這麼多時間,花這麼多的冤枉錢。」。因此我深深覺得教育一般民眾,對病狀的認知並且知道哪些症狀出現該看哪一科,是非常重要的健康常識教育。
萬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廖醫師以他多年在家醫科的經驗,相信也深深感受的讓民眾知道生什麼病該看哪一科的重要性,因此他撰寫了《90%的人生病都掛錯科!》這本書教育社會大眾,讓民眾可以減少輾轉各科看病的時間,並且避免延誤病情。
除了看對哪科、看對醫生非常重要外,必要的檢驗、檢查也對病情的醫治有非常決定性的關鍵。醫生在判斷病人的病情,除了依靠專業知識和經驗外,更要依靠科學儀器的檢測才能對病情有更深入的瞭解,並且可以對症下藥、對症治療。所謂數字會說話,但是也要做對檢查數字才能告訴你正確的判斷。《90%的人生病都掛錯科!》這本書中同時也告訴讀者,哪些病該做哪些檢查,而這些檢查應該會有哪些數據,這些數據又透露出那哪些訊息,我們應該如何判讀這些檢查。相信讀者在讀完此書後,對疾病的瞭解和醫治上必定能有莫大的助益。
仁康醫院院長
康義勝
推薦序4
健康,才能享受美好的人生
曾經我有個客戶告訴我一件她的看病經驗。這位病人正值花樣年華,但是常常被暈眩所苦,常常會有莫名的頭昏,一旦頭昏起來甚麼事情都無法做,只能躺著休息,內科的醫生說是暈眩症,做了不少相關檢查,也吃了無數的藥,但是也查不出任何真正的病因所在。最後在好友的推薦下看了耳鼻喉科,才查出原因。
相信很多人的反應也跟這位小姐當初聽到的反應一樣,為何頭暈要去看耳鼻喉科,原來,這位小姐是因為鼻中隔彎曲,導致呼吸不順暢、氧氣不夠才會頭昏,在經過矯正手術後,現在她的頭暈問題都沒有了,才可以高高興興的來我這裡做臉部局部的微整型,希望有個更美好的青春歲月。
因此,看對醫生做對檢查真的很重要。現在廖醫師所撰寫的《90%的人生病都掛錯科!》這本書的出版,正是符合許許多多的一般民眾的需求。當我們的身體產生病痛輕則阻礙正常生活,嚴重則會危害生命,如果可以盡快就醫找對醫生,趕快恢復健康的生活,我們才能盡情享受生命、享受人生。
長美麗緻診所執行長
賴儷恩
推薦序5
不要忽略身體的警訊
很多人知道成人一天應該飲水2公升,但很少人知道正常人一天共約需360 ~ 576公升的氧。
正常人知道自己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但很少人知道自己慣用眼是左眼還是右眼。
跟自己朝夕相處的身體,使用它的時候好像再熟悉也不過,但是出問題的時候,卻又是如此陌生。我相信這樣的說法,每個人都有同感。
所以再怎麼不甘願,在緊要關頭還是要聽醫生的建議。只是現代醫學分工發達,哪些症狀該看什麼醫生,做什麼檢查,相信很多人都一知半解。像食欲不振該看腸胃科還是新陳代謝科?頭痛該掛內科還是神經科?廖俊凱醫師的這本「就醫指南」,無疑是本很實用的生活寶典,把我們常見的身體警訊都做了詳盡的整理,家家戶戶都應該把這本書跟急救箱放在一起。
我們身邊可能都有些年少輕狂的親友或是鐵齒的長輩先進,往往聲稱身體自己會顧、別人管不著,這種論調乍聽之下很有道理,但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說法。因為國民小小的不健康未來可能造成醫藥資源大大的浪費,國民大大的不健康更鐵定會造成社會福利資源大大的負擔,而不健康的根源正是忽視身體的警訊所導致。
筆者與廖醫師共事於台北市有氧健康協會,也趁此機會呼籲政府多了解國際公共衛生的趨勢,針對國人體質與生活習性,結合體育、環保、教育政策,制訂「缺氧防治」計畫,全民一起來抗缺氧、保健康!
台北市有氧健康協會理事長
老虎牙子有氧生活公司總經理
林志隆
陳之凱 耕莘醫院 院長
劉樹泉 耕莘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 主任
謝瀛華 萬芳醫院社區副院長及家醫科 主任
蔡豐州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 主任
康義勝 仁康醫院 院長
應堃輝 泰安醫院 院長
賴儷恩 長美麗緻診所 執行長
林志隆 老虎牙子有氧生活公司 總經理
陳志堅 凱瑞生物科技公司 總經理
張仁學 快速捷集團 總經理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73折25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2 |
4折 | 1 |
7折以上 | 0 |
徵求價 | 數量 |
4折 | 1 |
5折 | 1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廖俊凱
定價:NT$ 350
本商品已絕版
《看對醫生、做對檢查》全新增修版
99%的癌症、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肝腎疾病
初期症狀不明顯,做對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把握黃金治癒期!
健檢報告出現紅字,該怎麼辦?
血濁、血油、循環不好該看哪一科?
動不動就腰痠背痛,是不是該去檢查腎臟?
好痛!手舉不高、伸不直,到底是要看神經內科還是復健科?
你還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知該如何是好的錯誤迷思中嗎?
本書完整收錄【17大檢查項目表】+【醫院科別症狀總覽】
給你最完整、最清楚、最好用的就醫指南!
教你認識症狀、看對科別、做對檢查、讀懂報告
讓你一書在手,症狀馬上查+健檢不被坑+看懂報告的關鍵數字!
讓你100%徹底掌握就醫資訊,
從此告別看錯醫生、找錯科別,告別反覆發作的錯誤循環!
本書特色
最近十年,國人十大死因以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肝病、腎臟病等為首,而這些疾病的共同特徵,就是在初期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症狀,一旦症狀真的出現,很多都已過了黃金治療期,所以,透過定期的健康檢查,隨時掌握好身體的種種變化。
◆3大族群一定要具備的健檢觀念
一般來說,每個人需要做健康檢查的理由並不太相同,不過以下因素是值得大家考慮的。
(1) 30歲以下,有自覺症狀者
像是體重無緣無故減輕、食欲變得很差、體力大不如前、感到倦怠無力,但又沒有確實病因的人,就可考慮做檢查。
(2) 30歲以上,有下列情況應每年做定期健康檢查
每天都要抽菸、喝酒,本身是B、C型肝炎帶原者、必須長期在污染環境中工作、家族裡有癌症病史、糖尿病或其它遺傳疾病史。
(3) 40歲以上的人,每年都需要做健康檢查
◆17種常見症狀或現象完全收錄
書中包括17種現代人常見的疾病與症狀,如腰痠背痛、久咳不癒、長期疲倦、頭暈、胃痛等等症狀,深入剖析相關的健康知識,找出警訊背後真正的問題,並以圖解與表格方式幫助讀者快速瞭解自己的健康問題。
跑錯科別、看錯醫生的情形時有所聞,看錯科別,不但延誤治療時機,甚至有可能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本書詳細說明的指引,幫你找出病因、教你看對科別、找對醫生、做對檢查。
◆2項接受健檢前一定要注意的事項
(1)檢查前一天
為了不影響檢查結果,最好在檢查前一天清淡飲食,絕對要避免暴飲暴食,並且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平常有吃維他命保養的人,也在檢查前暫停服用。檢查前二天起,要按建議攝取低渣飲食,清腸藥物的服用,可以參考清腸準備注意事項,清腸前,要先留妥糞便檢體,檢查當天帶到體檢中心。前一日的午夜〈晚上12時起〉就要開始禁食,千萬不要吃早餐以及喝水。
(2)檢查當天
‧若有服用慢性藥物者,檢查當天要把藥物帶著,高血壓藥要在檢查前2小時配20c.c.開水服用。
‧如果有戴隱形眼鏡者,記得攜帶一般的眼鏡,方便眼科檢查。
‧不要配戴戒指、項鍊,且當天不要化妝、塗口紅或是指甲油。
‧檢查當天,最好不要開車到醫院,可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檢查結果準確判讀,不再對數字不知所措
醫生判斷病人的病情,除了依靠專業知識和經驗外,更要依靠科學儀器的檢測,才能對病情有更深入的瞭解,進而對症下藥、對症治療。
所謂數字會說話,本書同時告訴讀者,哪些病該做哪些檢查,而這些檢查的數據該如何判讀,又透露出哪些訊息,在面對攸關自身健康的檢查報告時不會再一知半解。
許多人到了醫院就像進入迷宮一般,常常有不知道該掛哪一科門診的困擾。現代醫學進步,分科別類也越來越精細,造成了至少90%以上的人都會掛錯科別,而延宕了及時就診的時機。為了避免病急亂投醫,或是把寶貴的治療時間,浪費在轉診上,所以本書特別針對17種個別症狀,整理出看診科別的建議表,方便大家迅速對照症狀、選對科別!
健檢可說是現代人最需要的『預防醫學』,它就像車子需要定期做保養一樣,藉此了解車子內部的零件是否太過老舊?或是出了什麼問題?做好維修才能把整輛車的性能,掌握在最好的狀態,確保行車安全。定期健康檢查也是一樣的意思,可以了解身體是不是有被病原侵入,並且讓遭到破壞的器官,可以早期接受治療,不然等到有明顯病症才就醫,很可能早已延誤治療時機,小毛病拖久了自然變成大麻煩!誰都不願意生病,但當必須就醫時,如果無法立即找到正確的科別就診,不但延誤診斷時機,甚至會危及生命!身為患者的你,也有責任當個聰明的病人,具有正確的醫療觀念,並幫助醫師掌握確實的資訊,以正確判斷病情,做出最佳的診斷與醫療。
此外,很多人在看了檢查報告之後,開始猶豫著,是不是該趕快到大醫院去做檢查?還是說,檢查報告根本有問題,因為身體又沒有感覺到不舒服,怎麼可能沒有一排數字正常的?這是一般人在面對健檢數字異常時,通常會有的兩極化反應。其實,如果檢驗出的數值,比正常值還多一點點,有可能只是檢驗的誤差所致,更何況人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變動,所以有時候面對初步檢驗結果異常,只要改變一下生活方式,或許就可以讓數值恢復到正常值。
本書作者廖俊凱為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醫科兼任主治醫師,他將自己行醫多年的經驗,整理出17種現代人最常見的身體警訊,不但能讓讀者深入瞭解這些警訊背後真正的原因或疾病,並且在做檢查時該看哪些科別,以及如何看懂檢查的報告結果等,都有詳細的說明。
此外,還有許多病人平常該具備的健康小知識,與就診前應注意的事項,是一本可以速查症狀、看對科別、讀懂報告、改善健康的實用健康書,讓你從現在開始就做對檢查,看對醫生,疾病不上身。
作者簡介:
廖俊凱 醫師
【現任】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醫科 兼任主治醫師
台北韓風整形外科診所 專任主治醫師
台灣自然醫學學會 副理事長
中華優質生活推廣協會 副理事長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
教育部部定講師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
台北醫學大學山地社會醫療服務隊醫療顧問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兼任講師
天主教輔仁大學醫學系兼任講師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第六屆)
台北縣醫師公會第24屆會員代表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老年科主治醫師
萬華醫院家庭醫學科專任主治醫師
【專長主治項目】
家庭醫學、老年醫學、旅遊醫學
社區醫學、婦女保健、健康檢查
預防保健、戒菸、體重控制、高血壓
高血脂、糖尿病、疫苗注射
名人推薦:
推薦序1
完全就醫指南
從事醫務工作三十多年的時間,看過無數的病人。其中遇到許多情況,是病人看錯科別。
的確,大醫院對病人而言就像是個迷宮,除非是很明確的症狀或疾病,否則一般人很難正確判斷自己究竟該掛哪一科。如果不確定自己生什麼病,我建議病人可以先掛家醫科,因為家醫科的醫師要必須對每個科別的知識都懂,包括一般內科、外科、婦科、小兒科、皮膚科、耳鼻喉科、泌尿科等,甚至身心科等的簡單疾病,家醫科的醫師也都可以處理。因此家醫科醫師可以說是診療全身各部位常見疾病的專家。不但能提供病人適當的醫療方式,也可轉介至正確的專科,以確保病患的健康得到妥善的照顧。
本書作者廖俊凱是萬芳醫院的家庭醫學科醫師,他將自己行醫多年的經驗,整理出十七種現代人最常見的身體警訊,不但能讓讀者深入瞭解這些警訊背後真正的原因或疾病,並且在做檢查時該看哪些科別,以及如何看懂檢查的報告結果等,都有詳細的說明。這是一本可以速查症狀、看對科別、讀懂報告的實用健康書,故本人樂於為本書作序。
天主教耕莘醫院院長
陳之凱
推薦序2
當個聰明的病人
有病要看醫生,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是,覺得身體不對勁時,又該看哪一科才是正確的科別呢?
跑錯科別、看錯醫生的情形時有所聞,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病人在就醫前沒有醫護人員可供諮詢,而是自行判斷該看那一科。看錯科別,不但延誤治療時機,甚至有可能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
要找出病症的真正原因,必須看對科別,找對醫生。當你不知道該看哪一個時,有個很方便又安全的方法,就是先去看家庭醫學科。一些如感冒之類的小問題,家醫科醫師直接就能治療;如果有其它的症狀,家醫科醫師也會告訴我們該看那個科別。
此外,凡是人都會生病,因此平常大家就應該多讀些與醫藥健康相關的書籍與報導,具備基本的醫學知識。此外,還要能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情況,也要注意別自找病因,更別擅自用藥或停藥,以免讓醫師診斷或治療時更顯困難。
本書《90%的人生病都掛錯科!》作者廖醫師是家醫科的主治醫師,也曾是我的同事。他詳細整理了十七種身體警訊的症狀與徵兆,以及該針對疾病作哪些檢查。而且,在每項警訊裡也有我上述提到的,病人平常該具備的健康知識,與就診前應注意的事項。平常多花些時間關心自己的健康,並隨時留意身體發出的不尋常訊息,才是聰明的病人!
萬芳醫院副院長
謝瀛華
推薦序3
看對科別,有病早治療
在我行醫多年的經驗中常常會碰到病人跟我反應說:「醫生,我看了好幾科才被轉到你這裡,現在我才知道我應該要看哪一科,早知道我就不用浪費這麼多時間,花這麼多的冤枉錢。」。因此我深深覺得教育一般民眾,對病狀的認知並且知道哪些症狀出現該看哪一科,是非常重要的健康常識教育。
萬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廖醫師以他多年在家醫科的經驗,相信也深深感受的讓民眾知道生什麼病該看哪一科的重要性,因此他撰寫了《90%的人生病都掛錯科!》這本書教育社會大眾,讓民眾可以減少輾轉各科看病的時間,並且避免延誤病情。
除了看對哪科、看對醫生非常重要外,必要的檢驗、檢查也對病情的醫治有非常決定性的關鍵。醫生在判斷病人的病情,除了依靠專業知識和經驗外,更要依靠科學儀器的檢測才能對病情有更深入的瞭解,並且可以對症下藥、對症治療。所謂數字會說話,但是也要做對檢查數字才能告訴你正確的判斷。《90%的人生病都掛錯科!》這本書中同時也告訴讀者,哪些病該做哪些檢查,而這些檢查應該會有哪些數據,這些數據又透露出那哪些訊息,我們應該如何判讀這些檢查。相信讀者在讀完此書後,對疾病的瞭解和醫治上必定能有莫大的助益。
仁康醫院院長
康義勝
推薦序4
健康,才能享受美好的人生
曾經我有個客戶告訴我一件她的看病經驗。這位病人正值花樣年華,但是常常被暈眩所苦,常常會有莫名的頭昏,一旦頭昏起來甚麼事情都無法做,只能躺著休息,內科的醫生說是暈眩症,做了不少相關檢查,也吃了無數的藥,但是也查不出任何真正的病因所在。最後在好友的推薦下看了耳鼻喉科,才查出原因。
相信很多人的反應也跟這位小姐當初聽到的反應一樣,為何頭暈要去看耳鼻喉科,原來,這位小姐是因為鼻中隔彎曲,導致呼吸不順暢、氧氣不夠才會頭昏,在經過矯正手術後,現在她的頭暈問題都沒有了,才可以高高興興的來我這裡做臉部局部的微整型,希望有個更美好的青春歲月。
因此,看對醫生做對檢查真的很重要。現在廖醫師所撰寫的《90%的人生病都掛錯科!》這本書的出版,正是符合許許多多的一般民眾的需求。當我們的身體產生病痛輕則阻礙正常生活,嚴重則會危害生命,如果可以盡快就醫找對醫生,趕快恢復健康的生活,我們才能盡情享受生命、享受人生。
長美麗緻診所執行長
賴儷恩
推薦序5
不要忽略身體的警訊
很多人知道成人一天應該飲水2公升,但很少人知道正常人一天共約需360 ~ 576公升的氧。
正常人知道自己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但很少人知道自己慣用眼是左眼還是右眼。
跟自己朝夕相處的身體,使用它的時候好像再熟悉也不過,但是出問題的時候,卻又是如此陌生。我相信這樣的說法,每個人都有同感。
所以再怎麼不甘願,在緊要關頭還是要聽醫生的建議。只是現代醫學分工發達,哪些症狀該看什麼醫生,做什麼檢查,相信很多人都一知半解。像食欲不振該看腸胃科還是新陳代謝科?頭痛該掛內科還是神經科?廖俊凱醫師的這本「就醫指南」,無疑是本很實用的生活寶典,把我們常見的身體警訊都做了詳盡的整理,家家戶戶都應該把這本書跟急救箱放在一起。
我們身邊可能都有些年少輕狂的親友或是鐵齒的長輩先進,往往聲稱身體自己會顧、別人管不著,這種論調乍聽之下很有道理,但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說法。因為國民小小的不健康未來可能造成醫藥資源大大的浪費,國民大大的不健康更鐵定會造成社會福利資源大大的負擔,而不健康的根源正是忽視身體的警訊所導致。
筆者與廖醫師共事於台北市有氧健康協會,也趁此機會呼籲政府多了解國際公共衛生的趨勢,針對國人體質與生活習性,結合體育、環保、教育政策,制訂「缺氧防治」計畫,全民一起來抗缺氧、保健康!
台北市有氧健康協會理事長
老虎牙子有氧生活公司總經理
林志隆
陳之凱 耕莘醫院 院長
劉樹泉 耕莘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 主任
謝瀛華 萬芳醫院社區副院長及家醫科 主任
蔡豐州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 主任
康義勝 仁康醫院 院長
應堃輝 泰安醫院 院長
賴儷恩 長美麗緻診所 執行長
林志隆 老虎牙子有氧生活公司 總經理
陳志堅 凱瑞生物科技公司 總經理
張仁學 快速捷集團 總經理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2 |
4折 | 1 |
7折以上 | 0 |
徵求價 | 數量 |
4折 | 1 |
5折 | 1 |
7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73折25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