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衛.里秋博士
定價:NT$ 280
本商品已絕版
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動身前往的探險歷程!
本書將開啟一場與內在心靈的對話,帶領你離開恐懼、朝向愛!
成熟快樂的人生並非垂手可得。當我們進入成年期,許多心靈的困境與挑戰將會隨之而來,想要成就完整的成人生活,既要心理健康,也要顧及靈性的完整。但是,我們的心理和靈性,並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自動邁入成熟階段。在本書中,大衛.里秋博士以他三十多年來擔任心理治療師和工作坊導師的經驗,告訴我們如何達成這個目標。
里秋博士運用英雄之旅的三個階段:啟程、掙扎及回歸,來說明我們如何從神經質的自我到健康的自我,最後回歸靈性的「本質我」。在啟程階段,我們必須處理內在的恐懼、憤怒和罪惡感,同時建立自尊。接著經由掙扎,我們學習到如何在人際關係中維持適當的個人界線,並且與伴侶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最後我們經由心理與靈性的整合,而回歸愛與完整性。
本書同時教導我們如何處理過往的創傷,以及培養自我肯定的技巧,並帶領我們找到人際關係中的安處之道,包括如何設定個人界線、如何增進親密感、如何化解我們對於親密關係的恐懼等等。書中也告訴我們如何透過自我的彈性呈現、與陰影交朋友,以及利用夢境的訊息,來增進個人的靈性發展,進行心靈的整合。書中有許多檢視自我的圖表,以及適用於冥想的文學典故,同時明確列出了自我療癒的方法與步驟。
這是一段邁向完整與真實的生命旅程,在里秋博士的帶領下,我們將從恐懼出發,透過轉化心靈的力量,抵達目的地──真我的本質──愛。
作者簡介:
大衛.里秋博士(David Richo, PhD)
資深心理治療師、教師、工作坊帶領者與作家。他以婚姻、家庭與兒童諮商見長,在他的工作中,非常強調心理及靈性的重要。除了從事心理治療外,也在加州聖塔巴巴拉和舊金山帶領僻靜團體。目前在全美各地的依沙蘭靈修中心(Esalen institute)、靈磐避靜中心(Spirit Rock Retreat Center)、聖塔巴巴拉市立大學成人教育中心(Santa Barbara City College)、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t Berkeley)等處授課,並常在英美各地舉辦工作坊。
他把榮格、超個人學派的觀點巧妙融入專業實務中,亦常在作品中引用文學與詩歌,激起讀者的共鳴並從中獲得啟發。他著有多本探討心靈的作品,包括:《以愛之名,我願意》(How to Be an Adult in Relationships)、《當愛遇上恐懼》(When Love Meets Fear)、《當過去成為現在式》(When the Past Is Present)、《陰影之舞》(Shadow Dance)……等等。
譯者簡介:
楊語芸
德州農工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放舟文河十餘載,曾於新聞、戲劇、出版等產業鬻字維生。著有《造反的演員》、《藍海青春後樂園》、《幸福轉動之間》、《客勤遠拓》;譯作包括《死刑台前的告別》、《超級交易員》、《心靈空間》及《Michael:孤獨的王者》等。
張宏秀(審訂者)
德州女子大學家族治療研究所兼任教授,美國婚姻家族治療師學會認證督導,身兼心理治療師、督導、教師、工作坊帶領者等身分。肯定心理及靈性的互惠,二十年來在婚姻家庭諮詢、創傷治療、身心症與耗竭療癒中納入靈性議題,以增加生命轉化的資源。對心靈治癒與整合有三十年的個人經驗,也帶領工作坊及天主教靈修團體。
名人推薦:
開展與回歸,歷程與當下◎鄭存琪
每個人都是古老的靈魂。
我們在無盡的時空中,體驗生命,了悟生命,回歸本質。從生活中的境遇與困擾裡,我們逐漸了解:在這一期的生命中,我的學習課題為何?我為何而來?而在內心深處,隱微不安的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驅動著我們,探尋著亙古以來的生命奧秘:我是誰?我從何而來?又將往何處?
在診療室這個神聖的場域裡,來訪的個案談論著自己的生命故事,描述著內在英雄的旅程中所呈現身心感受。不管是在哪個階段:是不願意跨出天堂、走入人間歷練的「天真者」;感覺被遺棄、被背叛、怨天尤人、憤世妒俗、無助無望的「孤兒」;在犧牲奉獻中,壓抑自己的需求,討好他人,卻被忽略,覺得不公平、不甘心的「犧牲者」;在尋找自我中,逃避責任、無法採取行動、自我懷疑、茫然、疏離的「流浪者」,或是在奮鬥努力的過程中,過度自我中心,在人際關係中產生問題的「鬥士」,每個階段與所帶來的功課都是珍貴而有意義的。
這些哀傷、憤怒、恐懼等強烈的情緒經驗,讓個案離開了原先穩定的狀態,在迷惑、矛盾、掙扎的旅程中,學習覺察自己的感受、想法與動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在抗拒或逃避什麼,學習收回自己的投射,承認與了解內在的需求,進而逐漸學會接納自己、欣賞自己,並開始為自己負責。當個案能夠有意識地穿越生命課題的艱苦考驗後,內心的轉化與蛻變總是十分深刻。
這段從心理到靈性的漫漫長旅,跋涉過程絕對不輕鬆。許多個案常希望能有一些書籍或課程,來幫助自己去看見困擾的來源,學習如何處理它或與之共處。在看完這本《回歸真我:心理與靈性的整合指南》之後,深深地感覺:這正是一本回應我們的需求而寫的好書。作者細膩地描述在這段從自我(ego)到本質我(Self)的旅程中,可能遇見的問題或挑戰,幫助我們釐清心中的疑惑,並提供許多寶貴的說明與建議,讓我們能夠比較順利地進入成人階段,熟悉與運用自我健康與成熟的力量來實現自我,並且朝向靈性開展、揭露本質我的方向前進。
本書的脈絡清晰。首先,由於現在的我,是植基於過去的生命經驗;童年階段的成長歷程,尤其是需求未被滿足或創傷未處理時,會明顯地影響我們對自己與外在世界的安全感與信任感,阻礙或干擾成人階段的開展。作者教導我們透過哀悼,來看見、接納、了解與療癒這些深沉的傷痛與隨之形成的習慣,把它轉化成未來成長的力量。
為了進入成人階段,作者提供了十七個原則,幫助我們培養成熟者所需要的自我肯定的能力,為自己負責。而「為自己負責」,正是成人所需要的核心特質之一。而透過區辨「適當的」與「神經質的」兩者不同的反應,來說明經歷成人階段的三個挑戰(恐懼、憤怒、罪惡感)的歷程時,可以如何處理,並在焠煉中建立自我價值與自尊。作者在人際關係的章節中,說明如何在關係中維持個人界線,以及享受親密感。事實上,經由外顯的人際互動,常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目前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擁有那些內在特質,扮演著那些角色與運用那些面具,以及目前無法接受自己的那些部分。試著學習和自己的陰影交朋友、接納它、讓自己完整,以尋回個人隱而未現的內在力量。此外,學習觀察夢境,在象徵與隱喻裡,了解潛意識所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也是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健康而成熟的心理,對於靈性的探尋,是很有幫助的。心理與靈性的歷程不同。從心理的角度來觀看人生,我們會有「從問題到解決」、「從不安到心安」的歷程感,彷彿我們被改變,有個自我得到成長。但從靈性看來,當下即是圓滿,超越好壞、對錯、自他、起點與終點等二元分別,自性自然地流露無條件的愛,無分別地盈滿一切。成熟的自我能夠信任自己、允許任何事物的發生、並且有能力放下自我的觀點,讓自性揭露的心靈歷程自然地發生。
這是一本難能可貴的好書,值得想要追求心理成長與心靈旅程的妳/你,慢慢閱讀、細細感受。
(本文作者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中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從慢讀到心靈對話◎楊明磊
這是本需要慢讀的書,不只是細讀,更要慢讀。
所謂慢讀,第一個重點是「讀」。但,老實說,想要靠讀書來完成心靈的自我成長,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因為心靈成長絕不只是知識的增進,或是懂得什麼大道理,躲在書裡成長往往只是學會更多的合理化或自我欺騙。
可這本書有點不一樣。
對這本書的「讀」,是很具體的行動。意思是,真的要照著文字讀出聲音來,當聲音出來,就開始變成跟自己說話,也就是啟動了自我對話,藉由書中的文字,以自我對話的形式,逐漸鬆動、軟化桎梏心靈表層的痂。
第二個重點是「慢」。如同作者的建議,不要一次將本書念完,最好每次只看一點點,慢慢讀著書中的文字,細細地跟自己對話,然後本書中的哪種看似冷靜平穩的語調會逐漸開始產生力量,讓人觀看自己的感覺微妙緩和地柔軟起來。特別是對書中一些很像格言或人生哲學的話語,這些話不是用來讓讀者感覺「嗯,很有道理」用的,而是期望讀者把這些語句融入心中,彷彿是個智慧長者對自己心靈的語重心長。
部分原因也是由於本書對於一些重要的內在心靈轉化的歷程,寫得有點太過言簡意賅,例如處理罪惡感的部分,短短一頁,三個步驟就結束了,乍看之下,覺得不過爾爾……。但是,如果你真的願意好好讀,慢慢讀、誠實讀,就會發現,光是第一個步驟就足以在內心翻攪、衝擊個好一陣子。
然後逐漸塵埃落定,心理慢慢安靜了之後才開始讀第二個步驟,這又是個漫長的心靈轉化之旅,而且還常常會不時自動跳回到第一個步驟,反覆來去……。再之後才是進入第三個步驟,依然耗時長久但卻不疲累煩悶,反而更像是度個長假,一點一點地感受自己內在逐漸鬆解、清澈,乃至慢慢長出力量。
所以,真的需要慢讀、細讀,慢慢讀給自已的內在心靈聽,像媽媽獨床邊故事給孩子一般。在實際的心理治療過程,幫助來訪者面對罪惡感,其實大概也要經歷如此長期歷程與階段,所以作者才建議本書挺適合做為諮商師的工作手冊。
本書的一大特色在於:原書名叫做「當個成熟的成人」(How to Be an Adult),於是作者也就真把讀者當做成人來對待,書中幾乎沒有實例與故事。實例與故事總能誘發童心,讓讀者逐漸像個孩子般地受作者引導,在不知不覺中被作者寫出的故事左右。我猜測,作者把讀者當做成人,相信讀者自身就充滿故事,有能力,也必須在閱讀中將自己的生命歷史投入閱讀中,以自身的豐富歷練與書中文字對話呼應。
細細讀,慢慢讀,讓每一個文字、話語、提醒、叮嚀, 安靜地進入自己的人生遭遇,然後等待自己內在心靈做出回應,並且觀看心靈所發生的變化。
就像個靈修者在修行一般,只是這裡沒有香火、梵音或經文,不必打坐或祈禱,一切都在讀者的慢讀中發生,很微妙的,很難說出緣由,但是會發生。
你準備好開始慢讀了嗎?
(本文作者為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邁向心理與靈性的成熟之路◎張文韜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心靈指南。作者採用筆記式的編排法,簡明扼要地引領讀者,邁向心理與靈性的成熟之路。
就如同人生旅程是一天天的經歷一般,在您每次翻閱此書時,建議僅讀懂一小段,思考它,融入某一句話或擷取一段完整的觀念,休息一下,消化一番,方能不受挫於深奧的原理,亦不致辜負作者將其豐富經驗所濃縮而成的精華。試想您正服用高純度的健康食品,期待滋養鎮日的生命活力。
這也像運動賽局是一回回地投入一樣,別輕率地一口氣翻完這本小冊子,建議您融入生活當中親身參與體會,透過一點一滴的實作,避開不熟稔的遊戲規則,按部就班地導正自我,脫離人生困境,並獲致最終的勝利。試想您正參與一場勢均力敵的球賽,不到最後關頭誰也不知輸贏那般地扣人心弦。
勝利,是指「本質我」與「自我」的合一,是尋回無私的愛、處於廣闊無邊的狀態,也就是不斷地允諾自己,轉變成益發成熟之人。
成熟,永遠都是一種進行式,透過接受存在、學習緣法、實現自我、分享所得的次第,形成上升螺旋,進而朝向神性、終於大愛。對此,作者闡釋了「放下」(啟程與掙扎)、「提起」(努力與恩典),與「合一」(回歸與連結)三大步驟,方便讀者安全穩健地踏上成人之路。
本義上,療癒(Heal→hale→holy→whole)就是回歸,在空間要素是歸向完整,就時間要素則是歸於源頭。而於此回歸超我、超個人的旅途中,遭逢各類的困難與挑戰將是在所難免的運程,也是要事先處理的層面,本書章節即是依此而開展序幕……。
遇見挑戰的首要需求,就是起碼要能夠擁有些許的觀照能力,至少眼睛肯張開一點,去查看,或去思考。我們可以觀察到許多個案,在生活當中遭遇大大小小事件時,總是緊閉著雙眼,不願承認。童年時期遭受的各種壓抑、創傷、苦痛,讓個案在對於身外環境進行試探時縮小了視野,退到更窄的安全邊界內,造成了面對力的下降。就如同火柴在黑暗中受到無情的業風吹襲,乃至熄滅,造成生命的茫然困惑、不知所終。所以去承認,並接受被動、恐懼、憤怒、罪惡感的實存性,方能轉化生存的對抗、控制和權利,經由接受與臣服而產生謙遜的態度。
藉由謙遜,我們開始甘願地努力學習,不是逃離或反對控制,而是學會適當地主導物質宇宙的客觀環境。從個人到關係,逐一地掙扎出自我束縛,蛻變自己,讓本我得以融入超個人的實證法界。
第一章教導我們學習「哀悼」,將過去的不滿足以及現今的失落,加以理解之後養成捨得放手的習慣;反之,「合理化」的機制讓我們的恐懼持續存在,並強化了神經質的病態自我,最終讓自己委身於暗黑失敗的角落。
第二章教導我們培養「自我肯定」,就是平衡的主導,既不盛氣凌人,也不優柔寡斷。依循手冊中教導的十七項原則,讀者將能夠找到生理性、健康的自我力量。我們即使學會交付權力,卻不會自我減損;即使找回生命的主導性,也不致處處讓人感到強迫性的控制或壓抑。
接下來三、四、五章教會大家克服恐懼、憤怒和罪惡感的要領。有能力面對這三大挑戰就有能力負起責任、管理個人情緒和生活上的衝擊。明白如何學習他人的真實性,繼而整合為自我的真實認同,才是進入關係溝通的關鍵門戶。
第六章是度過挑戰之後所結出的果實,如同種子衝破黑暗的土壤迎向陽光,達成一種自身價值的肯定。了解並掌握了自身價值,才懂得該避開甚麼、應選擇甚麼,也才能流露出自然的讚美與尊重。
第七章是第二部分集體關係的源頭。指引讀者如何在多重關係中,仍舊維持自身的良好獨特性,而不致失去原先自我的完整。在能量觀點上,三體或以上個體的交互運動往往形成非線性動力系統,也經常是陷入混沌的因素。透過本章節的列表,您將學會如何在混亂的模式中,不管是婆媳關係、親子關連,或是愛情與麵包的關係中找到連結的次第。
學會了界限的掌握,就得到安全的保障,進而我們可以也願意付出更多、分享更深,這樣就進入第八章,關於親密感的建立與穩固。您將學到感受、聆聽、接納與適切的回應,這些都是良好溝通的元素。透過溝通,親密感將變得更加深刻,此時我們將碰觸到吸引力法則的力量來源。親密感是一種放鬆跟自由,是一種休息,在休憩中我們才能找到理性與感性的平衡點,而不致陷入關係的衝突。
至此,讀者已經手上握住了一把寶劍,魔來砍魔、佛來斬佛,在第三篇中就能跟讀者暢談整合的藝術了。不管是夢境的虛實合一、本我自我的軸承相依,或是無意識的顯露或轉化,都靠著這把寶劍掃除對立,為自我療癒借得本自俱足的原力。您將可見證到愛的痊癒力,在這當中不需要原則、不需要學習,只要您親身去經驗、去享受。
站在預防醫學的觀點,我很贊成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所言,「那些在童年階段自身完善沒有受損的人,那些受到保護、尊重、被父母待之以誠的人,他們不論是在年幼或者成人階段,都會是聰明、有責任、富有同情而且高度敏感的。他們享受生命,也覺得沒有必要去殺害、甚至傷害別人或自己。他們會用自己的力量去捍衛自己,但不會攻擊別人。除了尊重、保護那些比他們弱小的人,包括他們的孩子,他們什麼也不會做。」
運用這項觀念,在此也順勢呼籲君臣們、父子們、婆媳們及廣大的相對關係成員們,不要傷害,盡可能在各項對立中減低不得不需要的傷害,把負面衝突、情緒、念頭等都經由本書的教導盡力解決掉,發出善念,並依所能做好事,讓愛的力量滲透社會各角落,哪怕僅是微細而不起眼的一絲光,都有賴各位讀者的點燃和延續。
(本文作者為正觀身心靈整合醫學診所院長、中西醫師)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2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4折 | 1 |
5折 | 6 |
7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大衛.里秋博士
定價:NT$ 280
本商品已絕版
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動身前往的探險歷程!
本書將開啟一場與內在心靈的對話,帶領你離開恐懼、朝向愛!
成熟快樂的人生並非垂手可得。當我們進入成年期,許多心靈的困境與挑戰將會隨之而來,想要成就完整的成人生活,既要心理健康,也要顧及靈性的完整。但是,我們的心理和靈性,並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自動邁入成熟階段。在本書中,大衛.里秋博士以他三十多年來擔任心理治療師和工作坊導師的經驗,告訴我們如何達成這個目標。
里秋博士運用英雄之旅的三個階段:啟程、掙扎及回歸,來說明我們如何從神經質的自我到健康的自我,最後回歸靈性的「本質我」。在啟程階段,我們必須處理內在的恐懼、憤怒和罪惡感,同時建立自尊。接著經由掙扎,我們學習到如何在人際關係中維持適當的個人界線,並且與伴侶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最後我們經由心理與靈性的整合,而回歸愛與完整性。
本書同時教導我們如何處理過往的創傷,以及培養自我肯定的技巧,並帶領我們找到人際關係中的安處之道,包括如何設定個人界線、如何增進親密感、如何化解我們對於親密關係的恐懼等等。書中也告訴我們如何透過自我的彈性呈現、與陰影交朋友,以及利用夢境的訊息,來增進個人的靈性發展,進行心靈的整合。書中有許多檢視自我的圖表,以及適用於冥想的文學典故,同時明確列出了自我療癒的方法與步驟。
這是一段邁向完整與真實的生命旅程,在里秋博士的帶領下,我們將從恐懼出發,透過轉化心靈的力量,抵達目的地──真我的本質──愛。
作者簡介:
大衛.里秋博士(David Richo, PhD)
資深心理治療師、教師、工作坊帶領者與作家。他以婚姻、家庭與兒童諮商見長,在他的工作中,非常強調心理及靈性的重要。除了從事心理治療外,也在加州聖塔巴巴拉和舊金山帶領僻靜團體。目前在全美各地的依沙蘭靈修中心(Esalen institute)、靈磐避靜中心(Spirit Rock Retreat Center)、聖塔巴巴拉市立大學成人教育中心(Santa Barbara City College)、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t Berkeley)等處授課,並常在英美各地舉辦工作坊。
他把榮格、超個人學派的觀點巧妙融入專業實務中,亦常在作品中引用文學與詩歌,激起讀者的共鳴並從中獲得啟發。他著有多本探討心靈的作品,包括:《以愛之名,我願意》(How to Be an Adult in Relationships)、《當愛遇上恐懼》(When Love Meets Fear)、《當過去成為現在式》(When the Past Is Present)、《陰影之舞》(Shadow Dance)……等等。
譯者簡介:
楊語芸
德州農工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放舟文河十餘載,曾於新聞、戲劇、出版等產業鬻字維生。著有《造反的演員》、《藍海青春後樂園》、《幸福轉動之間》、《客勤遠拓》;譯作包括《死刑台前的告別》、《超級交易員》、《心靈空間》及《Michael:孤獨的王者》等。
張宏秀(審訂者)
德州女子大學家族治療研究所兼任教授,美國婚姻家族治療師學會認證督導,身兼心理治療師、督導、教師、工作坊帶領者等身分。肯定心理及靈性的互惠,二十年來在婚姻家庭諮詢、創傷治療、身心症與耗竭療癒中納入靈性議題,以增加生命轉化的資源。對心靈治癒與整合有三十年的個人經驗,也帶領工作坊及天主教靈修團體。
名人推薦:
開展與回歸,歷程與當下◎鄭存琪
每個人都是古老的靈魂。
我們在無盡的時空中,體驗生命,了悟生命,回歸本質。從生活中的境遇與困擾裡,我們逐漸了解:在這一期的生命中,我的學習課題為何?我為何而來?而在內心深處,隱微不安的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驅動著我們,探尋著亙古以來的生命奧秘:我是誰?我從何而來?又將往何處?
在診療室這個神聖的場域裡,來訪的個案談論著自己的生命故事,描述著內在英雄的旅程中所呈現身心感受。不管是在哪個階段:是不願意跨出天堂、走入人間歷練的「天真者」;感覺被遺棄、被背叛、怨天尤人、憤世妒俗、無助無望的「孤兒」;在犧牲奉獻中,壓抑自己的需求,討好他人,卻被忽略,覺得不公平、不甘心的「犧牲者」;在尋找自我中,逃避責任、無法採取行動、自我懷疑、茫然、疏離的「流浪者」,或是在奮鬥努力的過程中,過度自我中心,在人際關係中產生問題的「鬥士」,每個階段與所帶來的功課都是珍貴而有意義的。
這些哀傷、憤怒、恐懼等強烈的情緒經驗,讓個案離開了原先穩定的狀態,在迷惑、矛盾、掙扎的旅程中,學習覺察自己的感受、想法與動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在抗拒或逃避什麼,學習收回自己的投射,承認與了解內在的需求,進而逐漸學會接納自己、欣賞自己,並開始為自己負責。當個案能夠有意識地穿越生命課題的艱苦考驗後,內心的轉化與蛻變總是十分深刻。
這段從心理到靈性的漫漫長旅,跋涉過程絕對不輕鬆。許多個案常希望能有一些書籍或課程,來幫助自己去看見困擾的來源,學習如何處理它或與之共處。在看完這本《回歸真我:心理與靈性的整合指南》之後,深深地感覺:這正是一本回應我們的需求而寫的好書。作者細膩地描述在這段從自我(ego)到本質我(Self)的旅程中,可能遇見的問題或挑戰,幫助我們釐清心中的疑惑,並提供許多寶貴的說明與建議,讓我們能夠比較順利地進入成人階段,熟悉與運用自我健康與成熟的力量來實現自我,並且朝向靈性開展、揭露本質我的方向前進。
本書的脈絡清晰。首先,由於現在的我,是植基於過去的生命經驗;童年階段的成長歷程,尤其是需求未被滿足或創傷未處理時,會明顯地影響我們對自己與外在世界的安全感與信任感,阻礙或干擾成人階段的開展。作者教導我們透過哀悼,來看見、接納、了解與療癒這些深沉的傷痛與隨之形成的習慣,把它轉化成未來成長的力量。
為了進入成人階段,作者提供了十七個原則,幫助我們培養成熟者所需要的自我肯定的能力,為自己負責。而「為自己負責」,正是成人所需要的核心特質之一。而透過區辨「適當的」與「神經質的」兩者不同的反應,來說明經歷成人階段的三個挑戰(恐懼、憤怒、罪惡感)的歷程時,可以如何處理,並在焠煉中建立自我價值與自尊。作者在人際關係的章節中,說明如何在關係中維持個人界線,以及享受親密感。事實上,經由外顯的人際互動,常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目前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擁有那些內在特質,扮演著那些角色與運用那些面具,以及目前無法接受自己的那些部分。試著學習和自己的陰影交朋友、接納它、讓自己完整,以尋回個人隱而未現的內在力量。此外,學習觀察夢境,在象徵與隱喻裡,了解潛意識所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也是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徑。
健康而成熟的心理,對於靈性的探尋,是很有幫助的。心理與靈性的歷程不同。從心理的角度來觀看人生,我們會有「從問題到解決」、「從不安到心安」的歷程感,彷彿我們被改變,有個自我得到成長。但從靈性看來,當下即是圓滿,超越好壞、對錯、自他、起點與終點等二元分別,自性自然地流露無條件的愛,無分別地盈滿一切。成熟的自我能夠信任自己、允許任何事物的發生、並且有能力放下自我的觀點,讓自性揭露的心靈歷程自然地發生。
這是一本難能可貴的好書,值得想要追求心理成長與心靈旅程的妳/你,慢慢閱讀、細細感受。
(本文作者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中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從慢讀到心靈對話◎楊明磊
這是本需要慢讀的書,不只是細讀,更要慢讀。
所謂慢讀,第一個重點是「讀」。但,老實說,想要靠讀書來完成心靈的自我成長,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因為心靈成長絕不只是知識的增進,或是懂得什麼大道理,躲在書裡成長往往只是學會更多的合理化或自我欺騙。
可這本書有點不一樣。
對這本書的「讀」,是很具體的行動。意思是,真的要照著文字讀出聲音來,當聲音出來,就開始變成跟自己說話,也就是啟動了自我對話,藉由書中的文字,以自我對話的形式,逐漸鬆動、軟化桎梏心靈表層的痂。
第二個重點是「慢」。如同作者的建議,不要一次將本書念完,最好每次只看一點點,慢慢讀著書中的文字,細細地跟自己對話,然後本書中的哪種看似冷靜平穩的語調會逐漸開始產生力量,讓人觀看自己的感覺微妙緩和地柔軟起來。特別是對書中一些很像格言或人生哲學的話語,這些話不是用來讓讀者感覺「嗯,很有道理」用的,而是期望讀者把這些語句融入心中,彷彿是個智慧長者對自己心靈的語重心長。
部分原因也是由於本書對於一些重要的內在心靈轉化的歷程,寫得有點太過言簡意賅,例如處理罪惡感的部分,短短一頁,三個步驟就結束了,乍看之下,覺得不過爾爾……。但是,如果你真的願意好好讀,慢慢讀、誠實讀,就會發現,光是第一個步驟就足以在內心翻攪、衝擊個好一陣子。
然後逐漸塵埃落定,心理慢慢安靜了之後才開始讀第二個步驟,這又是個漫長的心靈轉化之旅,而且還常常會不時自動跳回到第一個步驟,反覆來去……。再之後才是進入第三個步驟,依然耗時長久但卻不疲累煩悶,反而更像是度個長假,一點一點地感受自己內在逐漸鬆解、清澈,乃至慢慢長出力量。
所以,真的需要慢讀、細讀,慢慢讀給自已的內在心靈聽,像媽媽獨床邊故事給孩子一般。在實際的心理治療過程,幫助來訪者面對罪惡感,其實大概也要經歷如此長期歷程與階段,所以作者才建議本書挺適合做為諮商師的工作手冊。
本書的一大特色在於:原書名叫做「當個成熟的成人」(How to Be an Adult),於是作者也就真把讀者當做成人來對待,書中幾乎沒有實例與故事。實例與故事總能誘發童心,讓讀者逐漸像個孩子般地受作者引導,在不知不覺中被作者寫出的故事左右。我猜測,作者把讀者當做成人,相信讀者自身就充滿故事,有能力,也必須在閱讀中將自己的生命歷史投入閱讀中,以自身的豐富歷練與書中文字對話呼應。
細細讀,慢慢讀,讓每一個文字、話語、提醒、叮嚀, 安靜地進入自己的人生遭遇,然後等待自己內在心靈做出回應,並且觀看心靈所發生的變化。
就像個靈修者在修行一般,只是這裡沒有香火、梵音或經文,不必打坐或祈禱,一切都在讀者的慢讀中發生,很微妙的,很難說出緣由,但是會發生。
你準備好開始慢讀了嗎?
(本文作者為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邁向心理與靈性的成熟之路◎張文韜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心靈指南。作者採用筆記式的編排法,簡明扼要地引領讀者,邁向心理與靈性的成熟之路。
就如同人生旅程是一天天的經歷一般,在您每次翻閱此書時,建議僅讀懂一小段,思考它,融入某一句話或擷取一段完整的觀念,休息一下,消化一番,方能不受挫於深奧的原理,亦不致辜負作者將其豐富經驗所濃縮而成的精華。試想您正服用高純度的健康食品,期待滋養鎮日的生命活力。
這也像運動賽局是一回回地投入一樣,別輕率地一口氣翻完這本小冊子,建議您融入生活當中親身參與體會,透過一點一滴的實作,避開不熟稔的遊戲規則,按部就班地導正自我,脫離人生困境,並獲致最終的勝利。試想您正參與一場勢均力敵的球賽,不到最後關頭誰也不知輸贏那般地扣人心弦。
勝利,是指「本質我」與「自我」的合一,是尋回無私的愛、處於廣闊無邊的狀態,也就是不斷地允諾自己,轉變成益發成熟之人。
成熟,永遠都是一種進行式,透過接受存在、學習緣法、實現自我、分享所得的次第,形成上升螺旋,進而朝向神性、終於大愛。對此,作者闡釋了「放下」(啟程與掙扎)、「提起」(努力與恩典),與「合一」(回歸與連結)三大步驟,方便讀者安全穩健地踏上成人之路。
本義上,療癒(Heal→hale→holy→whole)就是回歸,在空間要素是歸向完整,就時間要素則是歸於源頭。而於此回歸超我、超個人的旅途中,遭逢各類的困難與挑戰將是在所難免的運程,也是要事先處理的層面,本書章節即是依此而開展序幕……。
遇見挑戰的首要需求,就是起碼要能夠擁有些許的觀照能力,至少眼睛肯張開一點,去查看,或去思考。我們可以觀察到許多個案,在生活當中遭遇大大小小事件時,總是緊閉著雙眼,不願承認。童年時期遭受的各種壓抑、創傷、苦痛,讓個案在對於身外環境進行試探時縮小了視野,退到更窄的安全邊界內,造成了面對力的下降。就如同火柴在黑暗中受到無情的業風吹襲,乃至熄滅,造成生命的茫然困惑、不知所終。所以去承認,並接受被動、恐懼、憤怒、罪惡感的實存性,方能轉化生存的對抗、控制和權利,經由接受與臣服而產生謙遜的態度。
藉由謙遜,我們開始甘願地努力學習,不是逃離或反對控制,而是學會適當地主導物質宇宙的客觀環境。從個人到關係,逐一地掙扎出自我束縛,蛻變自己,讓本我得以融入超個人的實證法界。
第一章教導我們學習「哀悼」,將過去的不滿足以及現今的失落,加以理解之後養成捨得放手的習慣;反之,「合理化」的機制讓我們的恐懼持續存在,並強化了神經質的病態自我,最終讓自己委身於暗黑失敗的角落。
第二章教導我們培養「自我肯定」,就是平衡的主導,既不盛氣凌人,也不優柔寡斷。依循手冊中教導的十七項原則,讀者將能夠找到生理性、健康的自我力量。我們即使學會交付權力,卻不會自我減損;即使找回生命的主導性,也不致處處讓人感到強迫性的控制或壓抑。
接下來三、四、五章教會大家克服恐懼、憤怒和罪惡感的要領。有能力面對這三大挑戰就有能力負起責任、管理個人情緒和生活上的衝擊。明白如何學習他人的真實性,繼而整合為自我的真實認同,才是進入關係溝通的關鍵門戶。
第六章是度過挑戰之後所結出的果實,如同種子衝破黑暗的土壤迎向陽光,達成一種自身價值的肯定。了解並掌握了自身價值,才懂得該避開甚麼、應選擇甚麼,也才能流露出自然的讚美與尊重。
第七章是第二部分集體關係的源頭。指引讀者如何在多重關係中,仍舊維持自身的良好獨特性,而不致失去原先自我的完整。在能量觀點上,三體或以上個體的交互運動往往形成非線性動力系統,也經常是陷入混沌的因素。透過本章節的列表,您將學會如何在混亂的模式中,不管是婆媳關係、親子關連,或是愛情與麵包的關係中找到連結的次第。
學會了界限的掌握,就得到安全的保障,進而我們可以也願意付出更多、分享更深,這樣就進入第八章,關於親密感的建立與穩固。您將學到感受、聆聽、接納與適切的回應,這些都是良好溝通的元素。透過溝通,親密感將變得更加深刻,此時我們將碰觸到吸引力法則的力量來源。親密感是一種放鬆跟自由,是一種休息,在休憩中我們才能找到理性與感性的平衡點,而不致陷入關係的衝突。
至此,讀者已經手上握住了一把寶劍,魔來砍魔、佛來斬佛,在第三篇中就能跟讀者暢談整合的藝術了。不管是夢境的虛實合一、本我自我的軸承相依,或是無意識的顯露或轉化,都靠著這把寶劍掃除對立,為自我療癒借得本自俱足的原力。您將可見證到愛的痊癒力,在這當中不需要原則、不需要學習,只要您親身去經驗、去享受。
站在預防醫學的觀點,我很贊成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愛麗絲.米勒(Alice Miller)所言,「那些在童年階段自身完善沒有受損的人,那些受到保護、尊重、被父母待之以誠的人,他們不論是在年幼或者成人階段,都會是聰明、有責任、富有同情而且高度敏感的。他們享受生命,也覺得沒有必要去殺害、甚至傷害別人或自己。他們會用自己的力量去捍衛自己,但不會攻擊別人。除了尊重、保護那些比他們弱小的人,包括他們的孩子,他們什麼也不會做。」
運用這項觀念,在此也順勢呼籲君臣們、父子們、婆媳們及廣大的相對關係成員們,不要傷害,盡可能在各項對立中減低不得不需要的傷害,把負面衝突、情緒、念頭等都經由本書的教導盡力解決掉,發出善念,並依所能做好事,讓愛的力量滲透社會各角落,哪怕僅是微細而不起眼的一絲光,都有賴各位讀者的點燃和延續。
(本文作者為正觀身心靈整合醫學診所院長、中西醫師)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2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4折 | 1 |
5折 | 6 |
7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