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彼德‧葛萊克
定價:NT$ 300
本商品已絕版
瓶裝水真的安全嗎?
你看過貼著「含有過量細菌」的瓶裝水標籤嗎?
你喝的水到底從哪裡來?
我們為什麼要購買瓶裝水?
關於瓶裝水,你有什麼想法?
是炎夏裡唾手可得的綠洲?是銅板就能購得的渴望?是方便且較為健康的選擇?是天然無雜質的優質選項?還是時尚優雅的象徵?
但你知道嗎?以一罐500毫升、20元的瓶裝水計,其價格凌駕於約3,000瓶同樣容量的自來水!若是與市售最貴產品、每公升110元相較,相差更是達到8,000多倍。當全世界經濟跟著汽油上下起伏,一瓶水卻賣的比汽油還昂貴?
當你喝著包裝為「北極泉水」的水,你曉得它其實來自於美國加州而不是北極嗎?
當餐廳推薦你「口感極佳」的瓶裝水時,你知道他們的內心悄悄話其實是:「自來水無利可圖」嗎?
為什麼我們要捨棄自來水,選擇瓶裝水?因為瓶裝水健康、乾淨、安全無虞?真的嗎?我們是否被廣告行銷矇蔽?是否被偶像代言或行銷語言迷惑?當我們都選擇瓶裝水,世界會有什麼改變?或者,如果有時候我們非得購買瓶裝水,是否有較好、較環保、較符合道德的選擇?
是否有什麼正當的理要去買這些瓶裝水呢?問問彼得‧葛萊克。葛萊克是世界知名的科學家和淡水專家、麥克阿瑟基金會的「天才」,而且,根據英國廣播公司表示,他更是位遠見卓越的先知。
彼得‧葛萊克有著雙科學家的眼睛及大自然故事解說人的機智,他在《瓶裝水的真相:揭發品牌販售背後的騙局》裡,調查瓶裝水行業所聲稱的安全性、方便性、以及瓶裝水與自來水味道上的不同。他公開我們選擇瓶裝水真正的原因,由瓶裝水商業利益到對自來水的恐懼、從我們自己的虛榮心到公共系統的崩潰和全球不平等……等現象。
葛萊克直刺瓶裝水熱潮的紅心,探索瓶裝水對我們的意義,給我們真正需要的基本必需品。
【本書重點】
‧ 你以為買瓶瓶裝水不過是幾個銅板,其實很便宜?
在台灣,買一瓶礦泉水的價錢20元,可買相當2200多瓶自來水!
‧ 你以為瓶裝水比自來水安全、乾淨?
揭發了瓶裝水隱藏的不衛生販賣!
‧ 你喝的瓶裝水可以讓你輕鬆無負擔、感覺清爽純淨?
這些都是廣告行銷噱頭!戳破瓶裝水宣稱的來源、功效,你不能不知道的事實。
‧ 完整解釋瓶裝水的製造與生產、行銷與販售
‧ 若瓶裝水的存在無法抹滅,未來應該走向怎麼樣更合乎道德,對地球更好,對你更好?
作者簡介:
彼德‧葛萊克(PETER H. GLEICK)是加州奧克蘭太平洋學院的校長,並以水相關議題得到了知名的麥克阿瑟獎。
譯者簡介:
戴雅秀
熱愛異國文化的小女子。
巴黎第五大學語言學符號學碩士、法國格爾諾博爾高等商業學院國際貿易碩士。目前從事翻譯工作。
名人推薦:
看守台灣協會理事長 吳焜裕
中華民國低碳環境學會理事長 柳中明
零碳行動有限公司執行長 陳楊文
成功大學校長 黃煌煇
「這是我最愛的書種:書中舉了許多實例,讀來引人入勝,彼德‧葛萊克熟練地帶著我們瀏覽瓶裝水的複雜景觀,涵蓋了所有有關瓶裝水的情況,從被忽視的公共供水系統到成堆的塑膠廢料都有。恭喜葛萊克成功處理這麼大的議題,特別是他制定出了積極又可行的未來發展方式。」
──《東西的故事》(The story of Stuff)的作者安妮‧雷納德(Annie Leonard)
「我們帕妮絲之家由2007年開始就不再銷售瓶裝水,因為瓶裝水對環境的影響變得很明顯。在閱讀了彼得‧葛萊克對於瓶裝水這個無法讓環境永續發展的行業所作的驚人調查後,我深信,我們做了正確的決定。水是我們首要的元素。水非常地寶貴,而且,水的取得應該是項民主的權利。《瓶裝水的真相》是經過精心研究而且清晰地看瓶裝水這個常躲過公眾注意的行業。」
──愛麗絲‧華特絲(Alice Waters),身為廚師、作家、「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加州有名的有機餐廳)的老闆
「瓶裝水公關主管和騙子不希望我們問這個基本問題:我們要放棄提供安全自來水的承諾嗎?彼得‧葛萊克出色地捕捉了這個環境、經濟和道德問題來看瓶裝水爭論,權威但不失娛樂、驚奇又不失樂觀地來探索這個問題。」
──羅伯特‧葛蘭能(Robert Glennon),《無法遏止的渴望》(Unquenchable,暫譯)的作者;莫里斯‧尤德爾(Morris K. Udall),亞利桑那大學法律公共政策的教授
「我們由彼得‧葛萊克的《瓶裝水的真相》中可以看得到大多數社區居民所喝的自來水比瓶裝的水更好。此外,所有的瓶子填滿了我們的綠地。如果你想知道這個行業所造成的全部費用──從環境、健康到經濟──這本迷人如展覽的書是最好的開始。」
──唐納德‧甘乃迪(Dannld Kenedy),《科學雜誌》(Science)2000-2008年編輯,前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專員,以及史丹福大學的前校長
媒體推薦:
美國亞馬遜書店★★★★顆星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報告
一場品牌、潔淨、健康的黑心騙局?
純淨水隱藏的複雜真相
山岳文化編輯部
我們人體70%由水所組成,為了健康,每個人一天也至少要補充1500~2000cc的水,甚至有的時候更多。但是有沒有想過,我們喝的水有沒有任何的問題?而很多人為了確保飲水安全,以及考量地區性的水質問題,改喝瓶裝水。但是你手中的這一瓶瓶裝水,真的沒有任何問題嗎?
彼得‧葛萊克在《瓶裝水的真相:揭發品牌販售背後的騙局》裡,調查國外瓶裝水行業所聲稱的安全性、方便性以及瓶裝水與自來水味道上的不同。他公開我們選擇瓶裝水真正的原因,由瓶裝水商業利益到對自來水的恐懼、從我們自己的虛榮心到公共系統的崩潰和全球不平等……等現象。
■ 瓶裝水商機
回到台灣來看,在台灣到處都買得到瓶裝水,現在瓶裝水更成了台灣的商機,不論是天然的礦泉水,或是後天濾淨的包裝飲用水。將自己定位在奢華氛圍的「evian」,為品牌打造行俠仗義的超人形象「Waterman」(他還出了唱片!),強調年輕人自我表徵生活態度的「多喝水」,還有海洋深層水、能量水、電解水……等,此外大賣場及便利商店等通路,也都相繼推出自有品牌的瓶裝水。
瓶裝水在台灣每年擁有55到60億的市場,平均每人每年會喝掉48瓶。有時候是一種立即解渴的需要,有時候也是一種自我地位以及時尚的象徵;但是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行銷手段的操弄。藝人跑通告指名要喝「evian」,Party上放來自庇里牛斯山深層呼吸的「Perrier 沛綠雅氣泡礦泉水」,演唱會周邊也有指定贊助的瓶裝水販售,瓶裝水儼然已經成為各式場合必定與會的重要貴賓。
但是你知道嗎?在國外,礦泉水原本的水源名稱其實已經變成品牌名稱,內裝的水,其實可以用別處的水源來填裝。而您在消費的過程中有沒有想過,你手中的這一瓶水是否安全衛生?在產製過程,究竟為地球以及台灣產生了多少的碳足跡以及消耗多少的水資源?
■ 每瓶水消耗地球資源驚人
根據統計,製作一噸的保特瓶需要17桶的珍貴原油,台灣一年被喝掉的瓶裝飲料高達45億瓶,其中光是瓶裝水就佔近1/4,將近10萬噸桶的重量;等於台灣一年光製作瓶裝水的保特瓶容器,就需要將近175萬噸桶的原油,這些原油足夠提供台灣13萬輛的車加油一整年!
而回到保特瓶的製作原料:原油來看,製作過程會先在產地挖出石油原礦,過程中不僅耗能,也排出大量的溫室氣體。而原油經過挖掘、提煉、儲存、跨國運送,再來到提煉塑膠鏈的工廠,產出保特瓶容器,裝滿水,運送到各地,抵達我們手中的這一瓶瓶裝水,經過如此複雜的產製、運輸過程,每瓶至少排出400公克的二氧化碳。
除了在包裝及運送過程中,不僅浪費珍貴原油,產生大量碳足跡外,在瓶裝內的水資源消耗,同樣不容小覷。在裝滿1公升水的過程當中,平均會消耗17.5公升的水,包含取水源過程當中的流失,以及包裝過程當中的損耗,等於你看到的這一瓶水,背後已經犧牲了至少17瓶的水資源!
■ 保特瓶:回收=環保?
除了製作瓶裝水會造成污染,後續空瓶處理也是一大問題。這些講求設計美感的PET製品,質輕、安全、衛生、對氣體的阻隔力強,但它的千年不壞之身、體積蓬鬆,大占空間,燃燒又會產生戴奧辛、氯化氫等公害,漸漸形成垃圾處理的惡夢。台灣每年至少約有2億6千8百多萬多支廢容器產生,可怕的是這樣的數子正在逐年增加當中。雖然近年回收意識逐漸抬頭,環保署也表示,台灣保特瓶的回收率幾乎百分之百,可再作為毛毯、衣服、假髮、拉鍊、玩具或車燈外殼等原料。但是回收一定等於環保嗎?當回收再處理的過程中,其實仍會消耗能源、排放汙染,回收後的再製品依舊無法自然分解。
回收好,但是,不用是不是會更好呢?
■ 瓶裝水比自來水安全?
仔細想想,我們會選擇捨棄自來水,選擇瓶裝水飲用呢?因為新聞告訴我們,我們的水源被汙染了;因為瓶裝水廠商告訴我們,他們的口感極佳、純淨、天然……我們真心以為瓶裝水比自來水更安全衛生。
但環保署就曾指出,瓶裝水並不比大多數地區的自來水更純淨。我們使用的乾淨自來水有2種來源:一是地面水,另一是地下水,這2種都會經過取水、導水、淨水等處理過程。而在淨水過程裡,原水進入淨水廠後經過混凝、膠凝、沉澱、過濾、消毒等5大淨水程序,以去除水中的雜質及病菌,再通過「飲用水水質標準」檢測,包括細菌性標準、影響健康物質、氫離子濃度指數、PH值、濁度等61項飲用水水質標準管制後,使自來水成為我們可以喝的水,同時在自來水中保持適當的餘氯量,讓其具備自身的消毒能力,再以管線輸送。
自來水經過如此標準才能成為我們可以喝的水,但你知道檢測瓶裝水的衛生標準有幾項嗎?根據「包裝飲用水及盛裝飲用水衛生標準」法規,檢測瓶裝水的衛生標準,包括重金屬最大容許量、微生物限量以及溴酸鹽限量……等,總共只有10項。
另外,來看看我們平常會購買的瓶裝水標示水源來源吧。許多品牌礦泉水標榜來自宜蘭頭城、苗栗通霄、南投埔里,而這些地方的居民是如何看待自己家鄉的水源呢?自來水公司為確保飲用水安全,每月或每季須定期針對各水源原水、包括河川、水庫、地下水及海域,作例行性採樣檢驗監測及水質數據趨勢分析,並公布於「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但許多瓶裝水公司卻只需繳交一次水質檢驗報告,然後將大筆預算放在行銷宣傳上,告訴我們「瓶裝水安全又健康」。
消基會曾抽查市面上32件市售瓶裝水,包括20件礦泉水、5件海洋深層水及7件杯水,其中有7件樣品無營養標示、2件樣品未標示水源別及水源地點;生菌數測試方面,有2件樣品每毫升生菌數超過10,000以上,雖然不含致病菌,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大,但包裝水標榜經過完善殺菌及除菌過程,為什麼還會被檢測出生菌數呢?
而就水質,消基會也曾針對16種販售瓶裝水,和台北市12個行政區自來水做比較,發現標榜鹼性的海洋深層水,ph值卻小於7;也有礦泉水的礦物質含量小於自來水,部分進口瓶裝水也被檢驗出含重金屬鈾……等。
近年來,經過政府與民間機構的監督,臺北市衛生局2012年7月抽驗包裝飲用水全數合格,顯示瓶裝水的品質也有進步趨勢。但衛生局仍提醒民眾於購買包裝飲用水產品時,應仔細觀察外觀,勿購買、飲用含有懸浮物或雜質的商品;若對產品生菌數含量有疑慮,建議煮沸後再飲用。不管是何種水,長期放置或儲存都會變質,且開封後的包裝水無論是置於室溫或冰箱中,細菌數都會增加。因此應注意包裝飲用水是否完整,並存放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照射或放置車箱內,開封後宜儘早飲用。
■ 天價的瓶裝水
除了水質及衛生標準考量外,台灣1噸水價格約為15元,卻可以裝1,666瓶的600毫升瓶裝礦泉水;而以1瓶20元、500毫升的瓶裝水來計,此價格等於2,600瓶以上的自來水!礦泉水甚至比石油還貴!如果自來水符合檢測標準,那我們是否還要冒數千倍的代價以及對環境的巨大傷害去購買瓶裝水?我們是否可以轉換這龐大價差以及傷害,去做對我們環境、下一代更友善的事?況且真正會造成自來水無法飲用的原因,大多數是來自我們本身太久沒有維修及清潔家裡的老舊水管、水塔或社區蓄水池。
一瓶水,透明的瓶身加上白色的標籤,看起來似乎真的清新,健康、時尚感十足,但當你有機會了解一瓶水背後,其實代表多少我們對環境的惡劣殺戮,也許是該想想,瓶裝水是否真的是我們生活中的必要選項?
給自己一個機會,喝我們真正需要的水吧。
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優活健康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保法規《飲用水水質標準》(98.11.26.修正)
行政院衛生署《包裝飲用水及盛裝飲用水衛生標準》(92.11.11訂定)
台灣自來水公司
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大愛新聞-瓶裝水碳足跡新聞報導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1 |
7折以上 | 2 |
徵求價 | 數量 |
4折 | 1 |
5折 | 8 |
無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彼德‧葛萊克
定價:NT$ 300
本商品已絕版
瓶裝水真的安全嗎?
你看過貼著「含有過量細菌」的瓶裝水標籤嗎?
你喝的水到底從哪裡來?
我們為什麼要購買瓶裝水?
關於瓶裝水,你有什麼想法?
是炎夏裡唾手可得的綠洲?是銅板就能購得的渴望?是方便且較為健康的選擇?是天然無雜質的優質選項?還是時尚優雅的象徵?
但你知道嗎?以一罐500毫升、20元的瓶裝水計,其價格凌駕於約3,000瓶同樣容量的自來水!若是與市售最貴產品、每公升110元相較,相差更是達到8,000多倍。當全世界經濟跟著汽油上下起伏,一瓶水卻賣的比汽油還昂貴?
當你喝著包裝為「北極泉水」的水,你曉得它其實來自於美國加州而不是北極嗎?
當餐廳推薦你「口感極佳」的瓶裝水時,你知道他們的內心悄悄話其實是:「自來水無利可圖」嗎?
為什麼我們要捨棄自來水,選擇瓶裝水?因為瓶裝水健康、乾淨、安全無虞?真的嗎?我們是否被廣告行銷矇蔽?是否被偶像代言或行銷語言迷惑?當我們都選擇瓶裝水,世界會有什麼改變?或者,如果有時候我們非得購買瓶裝水,是否有較好、較環保、較符合道德的選擇?
是否有什麼正當的理要去買這些瓶裝水呢?問問彼得‧葛萊克。葛萊克是世界知名的科學家和淡水專家、麥克阿瑟基金會的「天才」,而且,根據英國廣播公司表示,他更是位遠見卓越的先知。
彼得‧葛萊克有著雙科學家的眼睛及大自然故事解說人的機智,他在《瓶裝水的真相:揭發品牌販售背後的騙局》裡,調查瓶裝水行業所聲稱的安全性、方便性、以及瓶裝水與自來水味道上的不同。他公開我們選擇瓶裝水真正的原因,由瓶裝水商業利益到對自來水的恐懼、從我們自己的虛榮心到公共系統的崩潰和全球不平等……等現象。
葛萊克直刺瓶裝水熱潮的紅心,探索瓶裝水對我們的意義,給我們真正需要的基本必需品。
【本書重點】
‧ 你以為買瓶瓶裝水不過是幾個銅板,其實很便宜?
在台灣,買一瓶礦泉水的價錢20元,可買相當2200多瓶自來水!
‧ 你以為瓶裝水比自來水安全、乾淨?
揭發了瓶裝水隱藏的不衛生販賣!
‧ 你喝的瓶裝水可以讓你輕鬆無負擔、感覺清爽純淨?
這些都是廣告行銷噱頭!戳破瓶裝水宣稱的來源、功效,你不能不知道的事實。
‧ 完整解釋瓶裝水的製造與生產、行銷與販售
‧ 若瓶裝水的存在無法抹滅,未來應該走向怎麼樣更合乎道德,對地球更好,對你更好?
作者簡介:
彼德‧葛萊克(PETER H. GLEICK)是加州奧克蘭太平洋學院的校長,並以水相關議題得到了知名的麥克阿瑟獎。
譯者簡介:
戴雅秀
熱愛異國文化的小女子。
巴黎第五大學語言學符號學碩士、法國格爾諾博爾高等商業學院國際貿易碩士。目前從事翻譯工作。
名人推薦:
看守台灣協會理事長 吳焜裕
中華民國低碳環境學會理事長 柳中明
零碳行動有限公司執行長 陳楊文
成功大學校長 黃煌煇
「這是我最愛的書種:書中舉了許多實例,讀來引人入勝,彼德‧葛萊克熟練地帶著我們瀏覽瓶裝水的複雜景觀,涵蓋了所有有關瓶裝水的情況,從被忽視的公共供水系統到成堆的塑膠廢料都有。恭喜葛萊克成功處理這麼大的議題,特別是他制定出了積極又可行的未來發展方式。」
──《東西的故事》(The story of Stuff)的作者安妮‧雷納德(Annie Leonard)
「我們帕妮絲之家由2007年開始就不再銷售瓶裝水,因為瓶裝水對環境的影響變得很明顯。在閱讀了彼得‧葛萊克對於瓶裝水這個無法讓環境永續發展的行業所作的驚人調查後,我深信,我們做了正確的決定。水是我們首要的元素。水非常地寶貴,而且,水的取得應該是項民主的權利。《瓶裝水的真相》是經過精心研究而且清晰地看瓶裝水這個常躲過公眾注意的行業。」
──愛麗絲‧華特絲(Alice Waters),身為廚師、作家、「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加州有名的有機餐廳)的老闆
「瓶裝水公關主管和騙子不希望我們問這個基本問題:我們要放棄提供安全自來水的承諾嗎?彼得‧葛萊克出色地捕捉了這個環境、經濟和道德問題來看瓶裝水爭論,權威但不失娛樂、驚奇又不失樂觀地來探索這個問題。」
──羅伯特‧葛蘭能(Robert Glennon),《無法遏止的渴望》(Unquenchable,暫譯)的作者;莫里斯‧尤德爾(Morris K. Udall),亞利桑那大學法律公共政策的教授
「我們由彼得‧葛萊克的《瓶裝水的真相》中可以看得到大多數社區居民所喝的自來水比瓶裝的水更好。此外,所有的瓶子填滿了我們的綠地。如果你想知道這個行業所造成的全部費用──從環境、健康到經濟──這本迷人如展覽的書是最好的開始。」
──唐納德‧甘乃迪(Dannld Kenedy),《科學雜誌》(Science)2000-2008年編輯,前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專員,以及史丹福大學的前校長
媒體推薦:
美國亞馬遜書店★★★★顆星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報告
一場品牌、潔淨、健康的黑心騙局?
純淨水隱藏的複雜真相
山岳文化編輯部
我們人體70%由水所組成,為了健康,每個人一天也至少要補充1500~2000cc的水,甚至有的時候更多。但是有沒有想過,我們喝的水有沒有任何的問題?而很多人為了確保飲水安全,以及考量地區性的水質問題,改喝瓶裝水。但是你手中的這一瓶瓶裝水,真的沒有任何問題嗎?
彼得‧葛萊克在《瓶裝水的真相:揭發品牌販售背後的騙局》裡,調查國外瓶裝水行業所聲稱的安全性、方便性以及瓶裝水與自來水味道上的不同。他公開我們選擇瓶裝水真正的原因,由瓶裝水商業利益到對自來水的恐懼、從我們自己的虛榮心到公共系統的崩潰和全球不平等……等現象。
■ 瓶裝水商機
回到台灣來看,在台灣到處都買得到瓶裝水,現在瓶裝水更成了台灣的商機,不論是天然的礦泉水,或是後天濾淨的包裝飲用水。將自己定位在奢華氛圍的「evian」,為品牌打造行俠仗義的超人形象「Waterman」(他還出了唱片!),強調年輕人自我表徵生活態度的「多喝水」,還有海洋深層水、能量水、電解水……等,此外大賣場及便利商店等通路,也都相繼推出自有品牌的瓶裝水。
瓶裝水在台灣每年擁有55到60億的市場,平均每人每年會喝掉48瓶。有時候是一種立即解渴的需要,有時候也是一種自我地位以及時尚的象徵;但是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行銷手段的操弄。藝人跑通告指名要喝「evian」,Party上放來自庇里牛斯山深層呼吸的「Perrier 沛綠雅氣泡礦泉水」,演唱會周邊也有指定贊助的瓶裝水販售,瓶裝水儼然已經成為各式場合必定與會的重要貴賓。
但是你知道嗎?在國外,礦泉水原本的水源名稱其實已經變成品牌名稱,內裝的水,其實可以用別處的水源來填裝。而您在消費的過程中有沒有想過,你手中的這一瓶水是否安全衛生?在產製過程,究竟為地球以及台灣產生了多少的碳足跡以及消耗多少的水資源?
■ 每瓶水消耗地球資源驚人
根據統計,製作一噸的保特瓶需要17桶的珍貴原油,台灣一年被喝掉的瓶裝飲料高達45億瓶,其中光是瓶裝水就佔近1/4,將近10萬噸桶的重量;等於台灣一年光製作瓶裝水的保特瓶容器,就需要將近175萬噸桶的原油,這些原油足夠提供台灣13萬輛的車加油一整年!
而回到保特瓶的製作原料:原油來看,製作過程會先在產地挖出石油原礦,過程中不僅耗能,也排出大量的溫室氣體。而原油經過挖掘、提煉、儲存、跨國運送,再來到提煉塑膠鏈的工廠,產出保特瓶容器,裝滿水,運送到各地,抵達我們手中的這一瓶瓶裝水,經過如此複雜的產製、運輸過程,每瓶至少排出400公克的二氧化碳。
除了在包裝及運送過程中,不僅浪費珍貴原油,產生大量碳足跡外,在瓶裝內的水資源消耗,同樣不容小覷。在裝滿1公升水的過程當中,平均會消耗17.5公升的水,包含取水源過程當中的流失,以及包裝過程當中的損耗,等於你看到的這一瓶水,背後已經犧牲了至少17瓶的水資源!
■ 保特瓶:回收=環保?
除了製作瓶裝水會造成污染,後續空瓶處理也是一大問題。這些講求設計美感的PET製品,質輕、安全、衛生、對氣體的阻隔力強,但它的千年不壞之身、體積蓬鬆,大占空間,燃燒又會產生戴奧辛、氯化氫等公害,漸漸形成垃圾處理的惡夢。台灣每年至少約有2億6千8百多萬多支廢容器產生,可怕的是這樣的數子正在逐年增加當中。雖然近年回收意識逐漸抬頭,環保署也表示,台灣保特瓶的回收率幾乎百分之百,可再作為毛毯、衣服、假髮、拉鍊、玩具或車燈外殼等原料。但是回收一定等於環保嗎?當回收再處理的過程中,其實仍會消耗能源、排放汙染,回收後的再製品依舊無法自然分解。
回收好,但是,不用是不是會更好呢?
■ 瓶裝水比自來水安全?
仔細想想,我們會選擇捨棄自來水,選擇瓶裝水飲用呢?因為新聞告訴我們,我們的水源被汙染了;因為瓶裝水廠商告訴我們,他們的口感極佳、純淨、天然……我們真心以為瓶裝水比自來水更安全衛生。
但環保署就曾指出,瓶裝水並不比大多數地區的自來水更純淨。我們使用的乾淨自來水有2種來源:一是地面水,另一是地下水,這2種都會經過取水、導水、淨水等處理過程。而在淨水過程裡,原水進入淨水廠後經過混凝、膠凝、沉澱、過濾、消毒等5大淨水程序,以去除水中的雜質及病菌,再通過「飲用水水質標準」檢測,包括細菌性標準、影響健康物質、氫離子濃度指數、PH值、濁度等61項飲用水水質標準管制後,使自來水成為我們可以喝的水,同時在自來水中保持適當的餘氯量,讓其具備自身的消毒能力,再以管線輸送。
自來水經過如此標準才能成為我們可以喝的水,但你知道檢測瓶裝水的衛生標準有幾項嗎?根據「包裝飲用水及盛裝飲用水衛生標準」法規,檢測瓶裝水的衛生標準,包括重金屬最大容許量、微生物限量以及溴酸鹽限量……等,總共只有10項。
另外,來看看我們平常會購買的瓶裝水標示水源來源吧。許多品牌礦泉水標榜來自宜蘭頭城、苗栗通霄、南投埔里,而這些地方的居民是如何看待自己家鄉的水源呢?自來水公司為確保飲用水安全,每月或每季須定期針對各水源原水、包括河川、水庫、地下水及海域,作例行性採樣檢驗監測及水質數據趨勢分析,並公布於「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但許多瓶裝水公司卻只需繳交一次水質檢驗報告,然後將大筆預算放在行銷宣傳上,告訴我們「瓶裝水安全又健康」。
消基會曾抽查市面上32件市售瓶裝水,包括20件礦泉水、5件海洋深層水及7件杯水,其中有7件樣品無營養標示、2件樣品未標示水源別及水源地點;生菌數測試方面,有2件樣品每毫升生菌數超過10,000以上,雖然不含致病菌,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大,但包裝水標榜經過完善殺菌及除菌過程,為什麼還會被檢測出生菌數呢?
而就水質,消基會也曾針對16種販售瓶裝水,和台北市12個行政區自來水做比較,發現標榜鹼性的海洋深層水,ph值卻小於7;也有礦泉水的礦物質含量小於自來水,部分進口瓶裝水也被檢驗出含重金屬鈾……等。
近年來,經過政府與民間機構的監督,臺北市衛生局2012年7月抽驗包裝飲用水全數合格,顯示瓶裝水的品質也有進步趨勢。但衛生局仍提醒民眾於購買包裝飲用水產品時,應仔細觀察外觀,勿購買、飲用含有懸浮物或雜質的商品;若對產品生菌數含量有疑慮,建議煮沸後再飲用。不管是何種水,長期放置或儲存都會變質,且開封後的包裝水無論是置於室溫或冰箱中,細菌數都會增加。因此應注意包裝飲用水是否完整,並存放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照射或放置車箱內,開封後宜儘早飲用。
■ 天價的瓶裝水
除了水質及衛生標準考量外,台灣1噸水價格約為15元,卻可以裝1,666瓶的600毫升瓶裝礦泉水;而以1瓶20元、500毫升的瓶裝水來計,此價格等於2,600瓶以上的自來水!礦泉水甚至比石油還貴!如果自來水符合檢測標準,那我們是否還要冒數千倍的代價以及對環境的巨大傷害去購買瓶裝水?我們是否可以轉換這龐大價差以及傷害,去做對我們環境、下一代更友善的事?況且真正會造成自來水無法飲用的原因,大多數是來自我們本身太久沒有維修及清潔家裡的老舊水管、水塔或社區蓄水池。
一瓶水,透明的瓶身加上白色的標籤,看起來似乎真的清新,健康、時尚感十足,但當你有機會了解一瓶水背後,其實代表多少我們對環境的惡劣殺戮,也許是該想想,瓶裝水是否真的是我們生活中的必要選項?
給自己一個機會,喝我們真正需要的水吧。
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優活健康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保法規《飲用水水質標準》(98.11.26.修正)
行政院衛生署《包裝飲用水及盛裝飲用水衛生標準》(92.11.11訂定)
台灣自來水公司
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大愛新聞-瓶裝水碳足跡新聞報導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1 |
7折以上 | 2 |
徵求價 | 數量 |
4折 | 1 |
5折 | 8 |
無折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