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志朗
定價:NT$ 250
優惠價:9 折,NT$ 225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生活環境中有許多不可解的事物。有心人喜歡動動腦筋去為這些生命裡的謎找答案,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就是科學的原動力。所以科學研究的源由應該是很生活化的。但一般人卻經常誤解科學是個很冷酷刻板、且高不可攀的學問。許多學生們則以為科學只是教科書裡那些需要背誦的公式而已。
這些短文希望利用生活週遭的事物來介紹近年來科學上的新發現,有時提出一些問題,有時試著為人類的文化史做註解。作者只有一個信念:生命的動態會讓我們體會到科學研究的多采多姿!
作者簡介:
曾志朗
熱愛運動、看電影、讀小說。西元四年級生,但保有赤子之心。一頭白髮,但身手敏捷。現職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
學經歷和身份眾多,但最喜歡的角色是科學家。在美期間,開創了漢語文神經語言學的研究領域,也是研究記憶、閱讀歷程和注意力形成與分配的知名認知科學家。1990年回台,致力推展台灣認知神經科學的基礎研究,先後在中正大學成立認知科學研究中心和籌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並整合各種與腦科學研究相關的儀器與跨校合作平台。
2000和2008年兩度出任公職,為教育、科學和文化效力,將其視為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歷經台灣兩次政黨輪替,也兩次見證了輪替後的政府運作。曾任教育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政務委員兼文建會主委。部長任內,提出閱讀、生命教育、資訊教育、創造力教育等四項政策,其中閱讀和創造力被稱為十年來影響深遠的教育政策;對高等教育和科學發展熱情莫名,尤重高教競爭力和科學文化的提升。
1992年開始寫科普小品,在《聯合報》繽紛版的「科學向前看」,以充滿新奇的想像力引介科學知識,獨創「科學生活化」的寫作風格。十年後於《科學人》雜誌的「科學人觀點」,以突破框架的跳躍思考,寫識寫智,寫景寫意,寫人寫情,再樹「科學故事化」的書寫情調,曾獲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2010年於「教育廣播電台」製播「人人都是科學人」,再獲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共同主持人獎。
從基礎研究、學術行政、公職服務到科普推廣,他說,這些年來推動的每一件工作,想要傳達的是:台灣不但要有大學,更要有大學文化;不但要有科學家,更要有科學文化。
台灣、科學、電影、教育四個關懷,曾志朗猶待實現的是電影夢。一部以三寶太監下西洋為背景,探討語言和文化變遷的電影。一個集歷史、宗教、族群、食物、舞蹈、航海、遺忘……的科學故事。
Once Upon a Time....
名人推薦:
野孩子「曾志朗」上場/江才健
我記得頭一次看到「曾志朗」這個名字,是在十多年前的《聯合報》上,那時他開始替繽紛版寫「科學向前看」的專欄。當時我在中國時報工作,自己寫了十多年科學方面的報導和評論,也看到許多介紹科學方面的文章,但是總覺得成功的不多。
「曾志朗」的文章不同,他總是能給我一種驚豔的感覺。他文章的使人驚「艷」,不是他文字的華麗,辭藻的考究,他文章的使人眼睛一亮,是其中總是充滿了新奇的想像力,不落俗套的知識引介和俯拾皆是的生活趣味。因此,後來我也請他替《中國時報》的科學版寫過稿。
雖然我津津有味的讀了他許多精彩的文章,但是有許多年,「曾志朗」卻只是我神交欽仰的作者,後來才有機會在《科學月刊》和一些相關的科學會議場合上碰面。這些碰面的場合人多口雜,沒有機會深談,但是我已經感覺出,他是一個有熱情理念,樂於獻身工作,又全然沒有學術身段和知識架子的一個真誠的學術中人。這個形象,往後並沒有因為他身分的改變,而有任何的不同。
兩年多前,他和出版界的老友王榮文先生開始了《科學人》雜誌,當時已是「曾部長」的「曾志朗」,除了出任榮譽社長,也每期替《科學人》寫一篇科學專欄。這本書中的文章,有許多就是收錄自他在「科學人觀點」專欄中的文章。
細看這許多跨越了十多年時間的文章,訝異於「曾志朗」知識視野的廣泛之外,也對於他處理這些知識內容的巧思,嘆服不已。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嚴科學內容者有之,引玄奧之喻者亦眾,但是真能如「曾志朗」專欄深入淺出,簡喻明釋的文章,確是難得。我以為,「曾志朗」能夠寫出如此令人欣羨的科學文章,一方面來自他對於科學知識,有由語言認知領域許多原創性研究工作而得到之領悟,另方面則與他對知識之外事物的廣泛興趣,不拘格局的交友結緣,以及天生熱情和不凡的文字運用能力有關。
閱讀「曾志朗」的專欄,是一種享受。你可以由他上天下地,隨思馳騁的文句中,分享他的知識視野和生活趣味。他會由偵探小說,談到科學研究,細數歷史政治人物,導入環境變遷:芭芭拉.史翠珊的美妙歌聲,使他談起了記憶研究;拜訪加州舊金山的研究同儕,讓他憶起多年前研究的鳥言鳥事;由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談起DNA解密者之一克里克的意識研究;由電影《雨人》,也觸及威廉氏症孩童的另扇靈窗。這一篇篇帶著慧眼巧思的文章,使人看到真正的對知識追尋的好奇心,也怪不得許多人都提到,他們愛看「曾志朗」的專欄。
一年多前,「曾副院長」要我到中研院去給他幫忙,他成了我的「老闆」。這一年多近距離的接觸,使我更深刻認識到他真實無華的人格特質。在辦公室中,他從沒有「老闆」的派頭,他的祕書「我不罵他就不錯了」的玩笑話,傳神的描繪出「曾副院長」的親和力。我學習不來他的樂觀熱情,縱然在情緒最低潮時,還可以幽幽地唱歌。最令我訝異的是,他那一篇篇令人激賞的專欄,居然可以在緊湊的開會、見客、上課和演講的行程中,趕在截稿前完成。
獻身工作,一週還拚命打兩次羽毛球的「曾副院長」,有時還會天真地抱怨「自己殺球時怎麼跳不起來了」,有時也開玩笑的不滿意越來越多人稱他是「洪蘭的先生」。雖然三山五嶽,世界跑好幾圈,我覺得在內裡,他卻一直還是那個黝黑黝黑,閃著一雙大眼,對自然世事充滿好奇的旗山鄉下孩子「曾志朗」,一個「真人」。
【序文作者簡介】江才健,資深媒體文化工作者,曾任中國時報科學記者、主編和主筆,現在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和中央大學等校兼任教職,著有《大師訪談錄》、《物理科學的第一夫人-吳健雄》、《規範與對稱之美-楊振寧傳》,近年特別關心科學在不同文化中的定位和意義問題。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曾志朗
優惠價: 9 折, NT$ 225 NT$ 25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生活環境中有許多不可解的事物。有心人喜歡動動腦筋去為這些生命裡的謎找答案,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就是科學的原動力。所以科學研究的源由應該是很生活化的。但一般人卻經常誤解科學是個很冷酷刻板、且高不可攀的學問。許多學生們則以為科學只是教科書裡那些需要背誦的公式而已。
這些短文希望利用生活週遭的事物來介紹近年來科學上的新發現,有時提出一些問題,有時試著為人類的文化史做註解。作者只有一個信念:生命的動態會讓我們體會到科學研究的多采多姿!
作者簡介:
曾志朗
熱愛運動、看電影、讀小說。西元四年級生,但保有赤子之心。一頭白髮,但身手敏捷。現職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
學經歷和身份眾多,但最喜歡的角色是科學家。在美期間,開創了漢語文神經語言學的研究領域,也是研究記憶、閱讀歷程和注意力形成與分配的知名認知科學家。1990年回台,致力推展台灣認知神經科學的基礎研究,先後在中正大學成立認知科學研究中心和籌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並整合各種與腦科學研究相關的儀器與跨校合作平台。
2000和2008年兩度出任公職,為教育、科學和文化效力,將其視為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歷經台灣兩次政黨輪替,也兩次見證了輪替後的政府運作。曾任教育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政務委員兼文建會主委。部長任內,提出閱讀、生命教育、資訊教育、創造力教育等四項政策,其中閱讀和創造力被稱為十年來影響深遠的教育政策;對高等教育和科學發展熱情莫名,尤重高教競爭力和科學文化的提升。
1992年開始寫科普小品,在《聯合報》繽紛版的「科學向前看」,以充滿新奇的想像力引介科學知識,獨創「科學生活化」的寫作風格。十年後於《科學人》雜誌的「科學人觀點」,以突破框架的跳躍思考,寫識寫智,寫景寫意,寫人寫情,再樹「科學故事化」的書寫情調,曾獲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2010年於「教育廣播電台」製播「人人都是科學人」,再獲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共同主持人獎。
從基礎研究、學術行政、公職服務到科普推廣,他說,這些年來推動的每一件工作,想要傳達的是:台灣不但要有大學,更要有大學文化;不但要有科學家,更要有科學文化。
台灣、科學、電影、教育四個關懷,曾志朗猶待實現的是電影夢。一部以三寶太監下西洋為背景,探討語言和文化變遷的電影。一個集歷史、宗教、族群、食物、舞蹈、航海、遺忘……的科學故事。
Once Upon a Time....
名人推薦:
野孩子「曾志朗」上場/江才健
我記得頭一次看到「曾志朗」這個名字,是在十多年前的《聯合報》上,那時他開始替繽紛版寫「科學向前看」的專欄。當時我在中國時報工作,自己寫了十多年科學方面的報導和評論,也看到許多介紹科學方面的文章,但是總覺得成功的不多。
「曾志朗」的文章不同,他總是能給我一種驚豔的感覺。他文章的使人驚「艷」,不是他文字的華麗,辭藻的考究,他文章的使人眼睛一亮,是其中總是充滿了新奇的想像力,不落俗套的知識引介和俯拾皆是的生活趣味。因此,後來我也請他替《中國時報》的科學版寫過稿。
雖然我津津有味的讀了他許多精彩的文章,但是有許多年,「曾志朗」卻只是我神交欽仰的作者,後來才有機會在《科學月刊》和一些相關的科學會議場合上碰面。這些碰面的場合人多口雜,沒有機會深談,但是我已經感覺出,他是一個有熱情理念,樂於獻身工作,又全然沒有學術身段和知識架子的一個真誠的學術中人。這個形象,往後並沒有因為他身分的改變,而有任何的不同。
兩年多前,他和出版界的老友王榮文先生開始了《科學人》雜誌,當時已是「曾部長」的「曾志朗」,除了出任榮譽社長,也每期替《科學人》寫一篇科學專欄。這本書中的文章,有許多就是收錄自他在「科學人觀點」專欄中的文章。
細看這許多跨越了十多年時間的文章,訝異於「曾志朗」知識視野的廣泛之外,也對於他處理這些知識內容的巧思,嘆服不已。介紹科學知識的文章,嚴科學內容者有之,引玄奧之喻者亦眾,但是真能如「曾志朗」專欄深入淺出,簡喻明釋的文章,確是難得。我以為,「曾志朗」能夠寫出如此令人欣羨的科學文章,一方面來自他對於科學知識,有由語言認知領域許多原創性研究工作而得到之領悟,另方面則與他對知識之外事物的廣泛興趣,不拘格局的交友結緣,以及天生熱情和不凡的文字運用能力有關。
閱讀「曾志朗」的專欄,是一種享受。你可以由他上天下地,隨思馳騁的文句中,分享他的知識視野和生活趣味。他會由偵探小說,談到科學研究,細數歷史政治人物,導入環境變遷:芭芭拉.史翠珊的美妙歌聲,使他談起了記憶研究;拜訪加州舊金山的研究同儕,讓他憶起多年前研究的鳥言鳥事;由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談起DNA解密者之一克里克的意識研究;由電影《雨人》,也觸及威廉氏症孩童的另扇靈窗。這一篇篇帶著慧眼巧思的文章,使人看到真正的對知識追尋的好奇心,也怪不得許多人都提到,他們愛看「曾志朗」的專欄。
一年多前,「曾副院長」要我到中研院去給他幫忙,他成了我的「老闆」。這一年多近距離的接觸,使我更深刻認識到他真實無華的人格特質。在辦公室中,他從沒有「老闆」的派頭,他的祕書「我不罵他就不錯了」的玩笑話,傳神的描繪出「曾副院長」的親和力。我學習不來他的樂觀熱情,縱然在情緒最低潮時,還可以幽幽地唱歌。最令我訝異的是,他那一篇篇令人激賞的專欄,居然可以在緊湊的開會、見客、上課和演講的行程中,趕在截稿前完成。
獻身工作,一週還拚命打兩次羽毛球的「曾副院長」,有時還會天真地抱怨「自己殺球時怎麼跳不起來了」,有時也開玩笑的不滿意越來越多人稱他是「洪蘭的先生」。雖然三山五嶽,世界跑好幾圈,我覺得在內裡,他卻一直還是那個黝黑黝黑,閃著一雙大眼,對自然世事充滿好奇的旗山鄉下孩子「曾志朗」,一個「真人」。
【序文作者簡介】江才健,資深媒體文化工作者,曾任中國時報科學記者、主編和主筆,現在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和中央大學等校兼任教職,著有《大師訪談錄》、《物理科學的第一夫人-吳健雄》、《規範與對稱之美-楊振寧傳》,近年特別關心科學在不同文化中的定位和意義問題。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