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除草殺蟲的作物,養得更健康;
純天然無毒的產品,吃得更優質!
吳寶春全省走透透,找出在地土產健康優質的祕密!
不施農藥,放任鳥兒肆意啄食果實,讓「動物管理果園」,竟形成自然食物鏈,種出鮮甜多汁的楊桃;
走遍千山,他來到交通不便、幾乎與世隔絕的馬拉邦山,只為尋得一方純淨土地,種植有機草莓;
費盡唇舌,六十四歲老村長從頭學習務農、產品行銷,說服全村農夫改種有機稻米,打造自然無毒「有機村」;
堅持天然,高齡九十一歲蓮花伯,至今仍親手栽種蓮花,堅持不使用燻硫法,只為一親蓮花的天然芳澤;
心懷喜樂,茹素的農場主人,嚴禁菸酒檳榔,讓芽菜種子在「南無阿彌陀佛」的經誦經聲中祥和生長。
隨書附贈:在地農戶之「臺灣好呷地圖」
作者簡介:
吳寶春
一九七○年生,十五歲開始到臺北當麵包學徒,二十多年來埋首在傳統麵包與新式麵包的世界,堅持好還要更好,對美味鍥而不捨,期許自己能做出幸福的味道。製作麵包時極度講究食材,時常會親自跑到食材產地挑選、研究,感受農民們的用心,共同分享自己利用當地食材製作出來的麵包,同時也因緣際會的嘗遍世界各地的美食。
二○○五年,組隊參加素有「麵包界奧林匹克」美譽的「樂斯福麵包大賽」,一路從臺灣冠軍征戰到亞洲區冠軍;二○○八年,用臺南縣東山鄉的古法煙燻龍眼乾、精心培養的老麵、香醇的紅酒烘焙出「酒釀桂圓」麵包,獲得世界盃銀牌;二○一○年,「荔枝玫瑰」麵包再次以臺灣在地食材荔枝乾、埔里有機玫瑰等食材,打敗世界各國重量級麵包師傅,奪得「世界麵包大師賽」冠軍!不僅成功把臺灣土地孕育出來的食材推向國際,也從此找到麵包世界的 無限可能。
二○一○年十一月在高雄開設第一家「吳寶春麵包店」,繼續傾注溫暖細緻的用心。
著有《吳寶春的味覺悸動》(時報出版)、《柔軟成就不凡:奧林匹克麵包師吳寶春》。
文字整理
林秀麗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工商時報記者,現任中國時報特派記者,從事記者工作逾三十年。
有幸與世界麵包大師吳寶春一起採訪臺灣在地農業,深深感受小農的辛勤和所得不成正比,希望能為推展臺灣有機農業盡一己微薄之力。
攝影
謝明祚
一九六五年生於屏東崁頂,一九九三畢業於世新大學印刷攝影系,歷經民眾日報、臺灣日報、自立報系、TVBS週刊等媒體,現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擔任新聞攝影近二十個年頭,透過鏡頭記錄臺灣的時刻變化。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于美人 名主持人
王美玉 中國時報社長
李內村 《吃當季盛產,最好!》作者
陳世雄 臺灣有機農業生產協會理事長
鄭弘儀 媒體人
錢瑩瑩 臺灣社群支持協會理事長
謝忠道 旅法美食旅遊作者
不要殺麻雀──與自然共生的美好未來
《吃當季盛產,最好》作者 李內村
「世界麵包大賽」冠軍得主吳寶春先生,從製作麵包的技術層面上,不斷地創新、嚐試,更充分利用本土食材,開發出臺灣烘焙食品的自信與新格局。
《吳寶春按讚 健康優土產》以及四月出版的《吳寶春嚴選 感心好食材》這兩本書,不僅敘述了他對健康食材的執著與愛鄉愛土的使命感,更從他實地拜訪農業達人種植的心得中,提及為農之道與鳥、蟲之間的生態平衡。
普魯士大帝腓特烈二世(西元一七四○~一七八六年),因為果樹上的櫻桃被麻雀吃光,決定進行農業改革並消除農作害鳥,於是頒布命令:「殺死麻雀者有賞」。不久,麻雀絕跡,卻導致果園、農田裡害蟲充斥、樹葉枯萎,大地不毛而生靈消逝。麻雀雖無辜,但這無妄之災也波及到類似的雲雀,讓雲雀也跟著消聲匿跡。音樂家海頓(西元一七三二~一八○九年)還因此寫了絃樂四重奏〈雲雀〉,以表達「雲雀自由自在地飛翔,於大自然中快樂地歌唱」之憧憬。
兩百多年前,普魯士大帝的農業改革讓鳥雀無蹤、害蟲叢生;中國在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時期也有「全民捕雀」政策,引起全面大飢荒;現代政府治理社會,一味追求經濟,導致大地濫墾,導致土石亂流而青山綠水不在。政府鼓勵並貸款予農民使用農藥與化肥,以增加糧食產量並穩定物價。長期下來卻造成水源污染、土地惡化,而昆蟲消失、野鳥餓斃、生態失衡,甚至種出危害人體健康的有毒的農作物。
出家人勸說:不可濫殺無辜甚至於一蟲,所以茹素。但諷刺的是,現今臺灣大部分農產卻是「造業」的行為,像是一株小白菜,不知要用多少殺蟲劑與除草劑,才能有得收成?這樣的後果,不僅害蟲被除掉,連吃蟲的蜥蜴、地下的蚯蚓都活不了。
現代人比從前更注重養生飲食,也愈來愈期待農民不用農藥與化肥來耕作。除了從宗教精神禪釋「自然環境有其天道生態」,或道德層面強調「不可無形毒害人類」,應該有更多吳寶春先生這樣的人,站出來提倡:「有機農業的好處與高經濟價值」,對辛苦耕種的有機小農和消費者而言,才是環保與經濟的實踐。
名人推薦:于美人 名主持人
王美玉 中國時報社長
李內村 《吃當季盛產,最好!》作者
陳世雄 臺灣有機農業生產協會理事長
鄭弘儀 媒體人
錢瑩瑩 臺灣社群支持協會理事長
謝忠道 旅法美食旅遊作者
不要殺麻雀──與自然共生的美好未來
《吃當季盛產,最好》作者 李內村
「世界麵包大賽」冠軍得主吳寶春先生,從製作麵包的技術層面上,不斷地創新、嚐試,更充分利用本土食材,開發出臺灣烘焙食品的自信與新格局。
《吳寶春按讚 健康優土產》以及四月出版的《吳寶春嚴選 感心好食材》這兩本書,不僅敘述了他對健康食材的執著與...
章節試閱
甜菜根
精力湯不可少的要角
甜菜根以生吃最好,才能攝取到完整的酵素和營養。
切片做成生菜沙拉,吃起來脆脆甜甜,口感特殊。
甜菜或甜菜根並不是我非常熟悉的食物,聽說在古老的年代,紅甜菜根是歐洲人每天必吃的主食,就像臺灣早年的番薯,是一天活力的來源。
甜菜根屬於根莖類食材,長得有點像臺灣的大頭菜,切開後色澤呈紫紅色,吃起來有淡淡的甜味,在國外常被提煉成健康代糖。
甜菜根近年來被引進臺灣後,被用來推廣作為養生湯、精力湯的食材。甜菜根的紅色是天然維他命B12的顯色,含有豐富的鐵質以及磷、鉀,非常適合素食者從中攝取鐵質。
臺灣人多數人不知如何料理甜菜根。好友簡天才師傅告訴我,只要掌握它美麗的「紅」色澤和淡淡的「甜」味這兩個特質,就可以享受它的甜美原味了。
甜菜根以生吃最好,才能攝取到完整的酵素和營養。例如將甜菜根切片做成生菜沙拉,吃起來脆脆甜甜,口感很特殊。
現在更流行的吃法是直接打成精力湯,可以選擇甜菜根加入番茄、胡蘿蔔、蘋果、檸檬,或是更養生一點的口味,甜菜根加上牛蒡根、胡蘿蔔。基本上,只要是可生吃的新鮮食材,都可以和甜菜根一起打成蔬果汁。
甜菜根也可以熬煮蔬菜湯,加了甜菜根的蔬菜湯會呈現紫紅色,湯頭有一股鮮甜原味,可以加入高麗菜、紅蘿蔔、馬鈴薯、洋蔥、番茄、青花椰菜或西洋芹一起燉煮,或將甜菜根切塊,加入牛肉或豬肉排骨燉煮,就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菜。
也有人將甜菜根當水果吃,切成薄片吃起來口感清脆甘甜;也有人將甜菜根切成小丁,與五縠飯一起煮成主食,紫紅色澤染上米飯,獨特的香味令人胃口大開。
認識了甜菜根這種營養價值高的食材,我也興起試做「甜菜蔬菜麵包」的念頭。先將新鮮甜菜根打成泥,熬煮後再加入麵團攪拌;麵團烘烤後,表面再舖上料理蔬菜,成為創新口味的麵包。
甜菜根達人
出身屏東縣農村的黃淑女,本來是高職美容美髮教師,執教鞭十年後毅然決然辭職返鄉,一方面幫忙父親經營辛香料生意,一方面也投入農業,另闢人生出路。
占地約二甲的竹林有機農場,位於屏東平原大武山下、以生產紅豆和飼養乳牛聞名的萬丹鄉。農場內種有甜菜根、香樁、萵苣、絲瓜、南瓜等約五十種蔬果。葉菜類用溫室栽培,減少蟲害和雜草;蔬果類如香蕉、火龍果、高麗菜等適合種在戶外的作物,則直接採露天培育。農場裡有二分地種植甜菜根。
黃淑女十多年前先從事慣行農法,直到四年前,為了轉型做有機農業,她認真參加農改場及屏科大的有機班,學習以菎蔴粕、米糠、豆渣、菇包等製作有機肥料,如今農場裡的作物,全採用自己發酵的植物性有機肥。
甜菜根屬於根莖類,含豐富的維生素B12,營養價值高。通常十月種植,次年二月收成,由於在冬天生長,病蟲害較少,只是黃淑女剛開始種時,仍抓不到要領,她採一般穴盤育苗之後,再移植到田間,但穴盤育苗長成的根太短,移植到田間的過程中,很容易一拉根就斷掉,失敗率達兩成。
經過摸索,黃淑女現在可以直接在一般的土裡育苗,待根長成一個小球之後,再移植到田間,存活的成功率即高達九十九%。
育苗之後再移植,也可以大幅減少除草的次數。「因為草會長得比苗還快,如果不移植,每半個月就要拔一次草,到收成前共需拔八次草(甜菜根約生長四個月後可收成)。」黃淑女說,育苗後移植到田間,直到收成,只要拔兩次草,而且,甜菜根的葉子長大後,會遮住陽光讓雜草長不快,甜菜根的地下莖反而開始長大。找到育苗的訣竅後,農場的甜菜根的產量增加了一倍。
當甜菜根逐漸長大後,因為主要食用部位是地下根莖,即使上面的葉子被蟲咬,黃淑女也很少除蟲。不除蟲、也很少除草、以自製有機肥料種出來的甜菜根,吃起來甜味很自然,口感也比較細膩,且有機種植而成的農作物,其食物能量會比慣行農法種植的食物高出數倍。
有機農業的路邁入第四個年頭,黃淑女的心得是,做有機農業大概要花三年讓土地自然形成生態,「前三年一直在付出,卻沒有收成,要能夠撐過去!」
黃淑女還養「工作雞」,在葉菜收成後,放雞入菜園吃蟲,通常六十坪的菜園,放五十隻雞,一天就可以將蟲吃完。等雞把蟲吃完之後再開始種菜,葉菜約二十天後即可收成,等新的蟲兒長出時,菜已經要收成了。她形容,種菜就像在跟蟲兒賽跑。
黃淑女的有機疏果產品漸漸在有機農夫市集,網路、連鎖店打開銷路,也讓她更有動力持續走有機農業的路,而她就讀佳冬農校園藝科的兒子也選擇主攻有機栽培、組織培養,希望繼承媽媽的志向,永續經營有機農業。
甜菜根農戶:黃淑女
竹林有機農場
地址:屏東縣萬丹鄉竹林村大學路230號
電話:0932-809060
盛產期:國曆二月
紅藜
穀類的紅寶石
紅藜具有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加入麵團中做成「紅藜麵包」,
吃起來口感Q軟,有點像煮熟的小米。
提到原住民的傳統特色食物,一般人的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小米」。其實,「紅藜」也是原住民非常重要的傳統主食,我對這種作物也十分陌生,直至看到專家學者發展的研究,才真正認識紅藜。
根據屏東科技大學等研究單位的學者所發表的紅藜研究報告,紅藜具有很高的營養成分,被稱為「穀類的紅寶石」,它的膳食纖維是番薯的五倍(膳食纖維可降低膽固醇、預防便祕及腸癌、延緩血糖上升)。紅藜還具有高量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在米飯中加入紅藜,可補充人體必需胺基酸。因為紅藜是臺灣原生種植物,於是被正名為「臺灣藜」
只是紅藜不如小米好種植,還差一點就從臺灣原生植物種源中消失。「紅藜」對環境的適應性很高,成長過程的顏色變化從嫩綠、鮮綠、鮮紅、暗紫到金黃,最後成為夕陽紅的顏色,植株高度大約可到兩百公分。
我的家鄉屏東冬季少雨,很適合紅藜生長。拜訪住在屏東縣三地門鄉青葉村的九十歲原住民長者巴鳳英後,我才知道,紅藜的顆粒比小米細小,去殼的處理程序很麻煩,這也是紅藜逐漸被淘汰的原因。
紅藜不但可做花材、釀酒、藥材,也可製成佳餚及飲料,數百年來,是原住民生活中很重要的雜糧農作物。紅藜花葉展現浪漫的紅、黃、白等繽紛顏色,也被原住民拿來做為頭飾。屏東縣三地門鄉更選定紅藜花當作觀光代表植物。
紅藜也是原住民釀造小米酒不可或缺的添加料,它能促成小米酒釀製過程中的酒麴作用。
既然紅藜是臺灣原住民的在地健康食材,我也希望能盡力推廣,於是研發試做「紅藜麵包」。先將紅藜用電鍋煮熟後,再加入麵團中攪拌烘烤,吃起來口感Q軟,有點像煮熟的小米。
我還研發過另一種紅藜麵包的做法,也是先將紅藜煮熟後,拌入紅豆、奶油或黑糯米等,作為包在麵包內的餡料,咀嚼起來很有口感。
由於紅藜的高營養價值,大大提升其經濟效益,但種植區域仍侷限在原住民部落,產量少、價格相對就高,短時間內難以大量生產成為普及食材。幸好林務局已和屏科大合作,在原住民社區推廣種植紅藜、製作相關產品,並推廣紅藜成為保健食品,被長期忽視的紅藜,終於有機會重新建立在地健康食材的地位。
紅藜達人
高齡九十歲的魯凱族阿嬤巴鳳英,在她漫長的人生中,秉持著「有地就種」的原則,種植出不計其數的小米和紅藜。她並不清楚紅藜具有多少營養價值,只知道紅藜和小米,都是要種來自己吃的日常主要糧食。
紅藜的種植區多在排灣族與魯凱族居住的農墾區溪流邊,巴鳳英以原住民最天然、傳統的方式種紅藜,種了之後,不需特別照顧,也不施肥、不灑除蟲劑,等待三、四個月紅藜自然成熟後就採收。
種紅藜最大的學問在於「掌握天時」。巴鳳英的女兒巴玉蘭說,紅藜成熟和收成後都怕下雨,一下雨紅藜穗發芽,就沒有收成;紅藜收成後也必須靠陽光曬四、五天,曬乾後,再用腳踩去紅藜穗的殻,所以,收成後如果遇到下雨,紅藜穗也會發芽。因此,巴家不會在四、五月時種紅藜,因為七、八月成熟時,很容易遇到下雨。
巴家利用檳榔園的空地種紅藜,選在每年九到十二月間陸續種下紅藜,次年一月到五月,每個月幾乎都可以收成。不種紅黎的四月到八月期間,則種上芋頭、番薯、花生、玉米等作物。
巴玉蘭表示,因為巴鳳英種紅藜數十年,預測下雨的時間相當準確。快下雨前,她會提醒晚輩們要趕緊採收成熟的紅藜,村裡曾經有些沒經驗的年輕人,沒照巴鳳英說的時間提前採收,後來遇到下雨,有一半來不及收成的紅藜全數泡湯。
根據巴鳳英的經驗,小鳥不會啄食紅藜,如果紅藜有蟲,即順手用人工抓蟲,沒抓到的蟲也就放過,因此,巴家從不噴灑農藥殺蟲。此外,只有剛種下紅藜時,會將長得較密的紅藜幼株拔掉,並順手除一、二次草,紅藜植株長大後,因為雜草有助保持植植土壤的水分,此時反而不拔草。
巴鳳英說,紅藜收成後因為顆粒小、去殼麻煩,漸漸沒有人願意種植,直到近年,學者證實它的高營養成分,才又被重視。
自從紅藜受到重視後,巴鳳英種植的紅藜常被訂購一空,但她一年只收成約九百公斤,每公斤的價格可以賣到一百八十元,原本只是自己種來吃的雜糧,如今成為可以賺錢的經濟作物。
紅藜從幼苗到熟穗都有食用價值,幼株還小時,過密的嫩葉可採來汆燙後,加點花生粉、灑點鹽。「比番薯葉還嫩、還好吃!」巴玉蘭說。成熟的紅藜穗可以釀酒,也可以和小米混在一起,煮成粥或和米飯;也可以煮熟後磨成粉,加麵粉、黑糖或花生糖、白糖,製作成甜糕點;若是包入肉或魚等內餡,就成為鹹口味的年糕「阿bye」。
紅藜農戶:巴鳳英
地址:屏東縣三地門鄉青葉村15號
電話:08-7960061
盛產期:國曆一至五月
雞肉
吃得好、住得好的夢幻雞
臺灣的雞肉料理千變萬化:燒酒雞、桶仔雞、鳳梨苦瓜雞、滷雞爪……樣樣好吃,更顛覆外國朋友的想像。
雞在我的童年生活中,一點都不陌生。我家裡就養了十幾隻雞,從母雞孵蛋開始,看著小雞慢慢長大。相信現在很多生長在都市的小朋友,可能連活生生的雞都沒看過吧。
鄉下人家養的雞,都是由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四處覓食,吃田地裡的昆蟲、菜葉、稻穗當食物,這每天四處遊走的土雞,非常健壯,吃起來肉質香甜,比現代養雞場吃飼料長大的雞好吃得多。
小時候雖然和雞朝夕相處,但卻「看得到吃不到」,要吃雞肉,也只有逢年過節才吃得到。我最喜歡吃白斬雞,沾著辣椒醬油,可以品嘗雞肉的原味。每逢佳節,媽媽會特別將拜拜過的全雞,留下雞睪丸給我吃,也會燉雞湯給我喝,希望我趕快「轉骨」長成大人。
臺灣人吃雞,幾乎從頭到腳都可以吃,外國人捨棄不吃的雞爪,卻是臺灣人愛不釋口的美味。只是小時候大人老是說:「小孩子不可以吃雞爪,會撕破書。」所以吃雞爪是大人的專利。雞肉的烹調方法也千變萬化:燒酒雞、桶仔雞、鳳梨苦瓜雞等,都是我很喜歡吃的雞肉料理。
近年來,經常傳出有些雞隻被施打抗生素。但我在愚人農場享用的夢幻雞,堅持用最自然的方法養雞,從外觀看,雞毛亮澤而柔和;做成料理,無論雞肉、雞蛋、醉雞和雞湯等,都有一股縈繞不去的香味。雞油拌麵線不覺得油膩,雞骨頭的骨髓飽滿,細嚼慢嚥之間,口齒感覺得到雞肉的原始風味;醉雞的肉質口感Q彈,皮下沒有油脂,舌尖品嘗得到雞肉的美味。
最神奇的是,黃慶國竟能讓雞隻溫馴的停在他身上,一點都不驚慌,彷彿寵物一般,非常特別。黃家成功將自己的產品精品化、差異化,和我做麵包追求高品質、差異化的理念相同;黃慶國把自己當作「愚人」,我則把自己當「傻瓜」,我始終相信,堅持理想、全心投入,生命會更有意義。
雞肉達人
一九九一年,自稱「愚人」的黃慶國原本在臺北市豪宅裡過著優渥的生活。或許是黃家祖先的召喚,他毅然決定「棄工從農」回歸田園,舉家遷回新北市深坑區老家,住進祖先一百六十年前蓋的三合院祖宅。
黃慶國將祖先留下的農地,改種有機蔬菜,他用十年適應農夫生活,蔬果也經慈心基金會驗證通過。但深坑地區日照短、氣溫低、下雨天多、地小又地價貴、人工貴,種種因素讓有機農場產量低、收入少。
經營困難重重,讓黃慶國一度想結束有機農場。直到二○○六年,他到臺大農推系旁聽王俊豪教授的課,經老師分析,深坑區農業雖然生產困難,但交通便利又靠近臺北,針對大臺北地區近五百萬消費人口,只要採取差異化、品質極致化,仍有可為。於是,愚人農場改採「會員制、預約制」的經營策略,縮小經營規模,讓自己的產品形成差異化。
二○○七年,愚人農場開始利用有機農場飼養飼養第一批雞共四十隻,目前有機雞飼養規模已超過一千隻。
愚人農場買進約四個月大的古早種土雞,再飼養四個月才出售。這些土雞生長在有廣大運動場的雞舍,喝乾淨的水、不吃飼料而吃農場的有機蔬果(如小黃瓜、冬瓜、絲瓜等)、草,昆蟲,有機米和米糠,「等於是用有機食物讓雞隻脫胎換骨」黃慶國說,農場內古早種土雞生長時間超過八個月,是一般養雞場紅羽土雞生長時間的四倍,售價每斤三百元,仍時常供不應求。
另一種夢幻雞更為珍貴,根據早年日本人調查記載,臺灣原生種的土雞能飛、善走、耐粗食、腳細、嘴尖,冠小、生長慢、體型小、骨架細,且肉質鮮美、香氣十足、環境適應性佳、抗病性強,大多養在農家住屋附近,在林間扒地覓食,善孵、善帶養小雞,但生長速度慢。
黃慶國經過長達四年的篩選,找到雞冠小、雞喙倒鉤如鷹、腳細的土雞,取名「鷹臉」,他留下最好的種母雞和種公雞,經育種、保種成功,從小雞即開始養起,且生長時間長達十個月。
一般而言,小雞若不打針,養成的成功率約只有二%到三%,黃慶國不幫小雞打針,只讓小雞吃農場獨家研發的小雞飼料,成功長大的比率可以達到五○%。夢幻雞肉具有早期臺灣土雞特有的肉香味,每斤售價達六百元,但供應量很有限,每星期大約只有十隻,常常早就被熟客預訂一空。
我們拜訪農場當天,就有一隻名為「麻豆」的夢幻種雞,羽毛亮麗、乾淨、乖巧,好與人親近,可以站在人的手臂與肩上,不亂啄,也不亂拉雞屎。黃家的養雞場「雞糞不臭」、「雞舍沒有蒼蠅」、「沒有雞瘟」,顛覆了我對一般養雞場的印象。
愚人農場的雞蛋數量並不穩定,由於雞隻完全不用藥,通常只在冬春、夏秋交季時,才有較多產量。一千隻雞一天大概最多只能生八十到一百顆蛋,產蛋率僅一般養雞場的十分之一,所以,一盒十粒裝的雞蛋售價要一百二十元。
黃慶國認為,有機農夫最重要的是「心境」,要能安貧樂道且自得其樂,古人說:「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讓他深深領悟,於是以「愚人」自稱,雖然生活並不富足,但過得滿足又愜意。
養雞戶:黃慶國
愚人農場
地址:臺北縣深坑鄉文山路二段25號
電話:02-26640709、0937-842200
盛產期:全年
甜菜根
精力湯不可少的要角
甜菜根以生吃最好,才能攝取到完整的酵素和營養。
切片做成生菜沙拉,吃起來脆脆甜甜,口感特殊。
甜菜或甜菜根並不是我非常熟悉的食物,聽說在古老的年代,紅甜菜根是歐洲人每天必吃的主食,就像臺灣早年的番薯,是一天活力的來源。
甜菜根屬於根莖類食材,長得有點像臺灣的大頭菜,切開後色澤呈紫紅色,吃起來有淡淡的甜味,在國外常被提煉成健康代糖。
甜菜根近年來被引進臺灣後,被用來推廣作為養生湯、精力湯的食材。甜菜根的紅色是天然維他命B12的顯色,含有豐富的鐵質以及磷、鉀,非常適合素食者...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在地用心好食材,共生共好創三贏 吳寶春
楊桃──與自然共存,靠鳥兒管理果園
芭樂──品管龜毛,生產供不應求
蓮霧──有甘蔗甜味的冠軍極品
草莓──深山桃花源種出有機酸甜
洋香瓜──臺灣之光「北極星」
火龍果──夜晚的花開盛宴
蓮花──九十三歲阿公的韌性與堅持
稻米──宜蘭好山好水種出香甜
芽菜──胸懷平靜心,耳聽佛經樂
番薯──無毒種植口碑行銷海內外
水果玉米──吃起來像水果一樣甜
胡蘿蔔──生食熟食都健康好吃
萵苣──久煮不爛的青綠原味
甜菜根──精力湯不可少的要角
紅藜──穀類的紅寶石
皇帝豆──豆類中最好吃的王者
黃豆──純淨釀造自然香濃
豬肉──用管理醫院的嚴謹管控品質
雞肉──吃得好、住得好的夢幻雞
雞蛋──新鮮蛋黃插牙籤也不會破
乳酪──比進口更好吃的莫札瑞拉起司
白蝦──貼心呵護養出Q彈鮮味
黑糖──有蔗香和炭香的古早味
醬油──古法釀造的醍醐味
苦茶油──可直接飲用的健康油
糙米醋──愈陳愈香的濃醇韻味
後記──採訪酸甜苦辣,紀錄臺灣好味! 林秀麗
推薦序
作者序──在地用心好食材,共生共好創三贏 吳寶春
楊桃──與自然共存,靠鳥兒管理果園
芭樂──品管龜毛,生產供不應求
蓮霧──有甘蔗甜味的冠軍極品
草莓──深山桃花源種出有機酸甜
洋香瓜──臺灣之光「北極星」
火龍果──夜晚的花開盛宴
蓮花──九十三歲阿公的韌性與堅持
稻米──宜蘭好山好水種出香甜
芽菜──胸懷平靜心,耳聽佛經樂
番薯──無毒種植口碑行銷海內外
水果玉米──吃起來像水果一樣甜
胡蘿蔔──生食熟食都健康好吃
萵苣──久煮不爛的青綠原味
甜菜根──精力湯不可少的要角
紅藜──穀...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