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崩壞時代已來臨?生病只能自求多福?
是什麼原因讓原本應是社會精英的醫師們,個個如楚囚相對?
是哪個癥結讓以往寄望醫療的不幸病人們,產生懷疑不信任?
當醫病關係緊繃、人心惶惶時,
仍有許多醫師除了貢獻自己的醫療專業,也透過反思與同理,
試著打開醫師與病人及其家屬之間那道逐漸關上的溝通之門,
希望藉由故事分享,提升醫師素養,也讓醫界同儕正向交流、
提醒莫忘學醫初衷,讓醫療專業更精進,讓醫病溝通更良好。
白袍醫師的真實臨床故事☆反思分享
這些真實發生的故事不斷地在各個醫療場域中重演著,
感人之處在於講故事的人打開了一道門,
讓我們得以窺見故事人物與說故事者的內心,
終於大家發現人與人之間的高牆傾頹了,
同理心變得沒有那麼困難,
情緒的分享也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透過反思與別人的回饋更加深對自己的了解。
本書將醫師的內心世界剖開,讓大眾看見醫師的情緒與想法,
也許可以拉近大眾與醫師的距離。
過去也許白袍把醫師包得太緊了,讓大家只看到醫師表面擁有醫療科技的能力,
卻看不到白袍裡面與一般人相同的人性。
這些故事的公開,是希望大眾也能認識醫師人性的那一面。
作者簡介:
梁繼權
【總策畫】梁繼權 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家庭醫學科教授
國立臺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作者群】醫師素養反思小組
Lisa H. 小草 小寶 王樹聲 池岸軒 李小牙 李雅萍 吳秉倫
豆腐心 佩 霖 周怡君 林詠青 林智偉 林義傑 施韋州 洪毓謙
陳有仁 陳承勤 陳宥伶 陳冠儒 張家芸 郭明杰 郭嘉昇 黃匡偉
黃淑群 黃煒霖 鄭泰伊 盧佳文 謝孟芸
名人推薦:
【強力推薦】
吳英璋 (台灣大學心理系暨研究所教授)
林其和 (成大醫學院院長)
張苙雲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創會董事長)
劉秀枝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
賴其萬 (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主任委員)
謝博生 (台大醫學院前院長)
本書有助於關心醫學教育的學者探究年輕醫師對人、對事的看法,也令他們以正向的態度負起照顧社會大眾的責任,同時協助社會大眾、病人、家屬體會身披白袍的年輕人的內心感受。
─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主任委員 賴其萬
藉由醫師與病人互動的故事,讓民眾對醫師的行為及想法獲得更深入的了解;不但有助於化解我們面臨的醫療困境,也有助於重建人性化的醫療環境。
─台大醫學院前院長 謝博生
梁繼權教授所架起的平台,透過分享、傳承和相互打氣,在緊湊、疲憊的臨床工作中,彌補了教科書上沒有的必修課。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創會董事長 張苙雲
羨慕反思小組能在匆忙的實務工作中有相互的激勵,脫離專業、超越醫事,恢復人可以有的更寬廣的視野與胸襟。
─台灣大學心理系暨研究所教授 吳英璋
【專文推薦】
重建醫病互信與人性化醫療環境
◎謝博生
梁繼權教授是我心目中最擅長並熱心於指導醫學生及年輕醫師進行「體驗學習」的醫學教育家。二十年前台大醫學院推動醫學教育改革,實施新課程,推展「問題導向體驗學習」(小組討論教學計畫),梁教授就是改革工作團隊中負責執行這項教學計畫的重要一員。當年台大的醫學教改計畫能夠順利執行並得到良好的成效,梁教授做了很大的貢獻。
四年前台大醫學院成立醫學人文博物館,我請梁教授擔任教育計畫主持人,協助推展「醫學人文體驗學習」。在梁教授的領導下,博物館設立「體驗學習中心」,引導醫學院學生組織「學習群」,以體驗學習方式讓學習者透過人文學作品與其創作者產生交融,鼓勵學生進行反思活動,從反思的過程中培養審慎的思考能力及開闊的理解力,獲得學生很好的回應。
在體驗學習過程中,反思是最關鍵的環節,它讓學習者在學習歷程的對話中,透過重新考量原初知識、自我感知與生活經驗,重新檢視自己的學習方法,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發展出批判思考的能力,養成自我探索、自我了解的習慣,產生主動學習的態度,減少自己的錯誤,改進自己的表現。在醫學領域,反思不但是一種學習工具,也是一種專業態度,更是個人終身專業發展的技巧。
有鑑於反思在醫師培育的重要性,梁繼權教授兩年前開始在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進行「反思小組」教學活動,此一創新的教學模式將優良品質的臨床經驗與有意義的反思加以結合,讓參與的住院醫師彼此分享醫病互動的故事與對醫療事件的反思,透過情感、心智上的體驗,以及心靈、精神上的對話,對自身的感受進行探索,對臨床經驗賦予自己的意義,對「自我的內在」以及「療癒的本質」產生更清楚的概念。這樣的學習活動能夠啟發出關懷、同理的態度,激發出行醫的使命感及認同感,也使個人獲得專業上的成長。
近年來,由於科技迅速發展,醫療複雜化,發生醫療傷害的風險增加,醫療訴訟不斷增多,導致醫病互信降低,醫病關係緊張。不友善的醫療環境讓醫師執業失去安全感,許多年輕醫師不願從事內、外、婦、兒、急診等救命專科,而醫療趨向商業化及工作量不斷增多,則造成醫師壓力增加、心力耗竭。在台灣面臨嚴峻的醫療困境之際,梁教授將反思小組教學討論的內容加上他的分析評論,整理出版,具有特殊的意義。在本書中,住院醫師的反思內容呈現出他們的感性世界、欣喜感動、遺憾挫折與煎熬掙扎,年輕醫師的學習熱誠與服務熱忱,讓我們對醫學的未來充滿信心;梁教授的分析評論讓我們體認到:無論科學如何進步,醫學只是以科學為工具,全人關懷才是它的核心,醫學教育必須在科學與人文之間尋求均衡,現在及未來的醫師必須努力捍衛醫療的專業倫理與核心價值。
本書內容對於醫學院學生深具啟發性,也能夠讓社會民眾了解現今醫療情境下醫師的處境。我相信,本書將能藉由醫師與病人互動的故事,讓民眾對醫師的行為及想法獲得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減少醫病之間的猜疑,促進醫病之間的互信,不但有助於化解我們面臨的醫療困境,也有助於重建人性化的醫療環境。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前院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3折 | 1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4折 | 1 |
5折 | 2 |
7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梁繼權
定價:NT$ 300
本商品已絕版
醫療崩壞時代已來臨?生病只能自求多福?
是什麼原因讓原本應是社會精英的醫師們,個個如楚囚相對?
是哪個癥結讓以往寄望醫療的不幸病人們,產生懷疑不信任?
當醫病關係緊繃、人心惶惶時,
仍有許多醫師除了貢獻自己的醫療專業,也透過反思與同理,
試著打開醫師與病人及其家屬之間那道逐漸關上的溝通之門,
希望藉由故事分享,提升醫師素養,也讓醫界同儕正向交流、
提醒莫忘學醫初衷,讓醫療專業更精進,讓醫病溝通更良好。
白袍醫師的真實臨床故事☆反思分享
這些真實發生的故事不斷地在各個醫療場域中重演著,
感人之處在於講故事的人打開了一道門,
讓我們得以窺見故事人物與說故事者的內心,
終於大家發現人與人之間的高牆傾頹了,
同理心變得沒有那麼困難,
情緒的分享也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透過反思與別人的回饋更加深對自己的了解。
本書將醫師的內心世界剖開,讓大眾看見醫師的情緒與想法,
也許可以拉近大眾與醫師的距離。
過去也許白袍把醫師包得太緊了,讓大家只看到醫師表面擁有醫療科技的能力,
卻看不到白袍裡面與一般人相同的人性。
這些故事的公開,是希望大眾也能認識醫師人性的那一面。
作者簡介:
梁繼權
【總策畫】梁繼權 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家庭醫學科教授
國立臺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作者群】醫師素養反思小組
Lisa H. 小草 小寶 王樹聲 池岸軒 李小牙 李雅萍 吳秉倫
豆腐心 佩 霖 周怡君 林詠青 林智偉 林義傑 施韋州 洪毓謙
陳有仁 陳承勤 陳宥伶 陳冠儒 張家芸 郭明杰 郭嘉昇 黃匡偉
黃淑群 黃煒霖 鄭泰伊 盧佳文 謝孟芸
名人推薦:
【強力推薦】
吳英璋 (台灣大學心理系暨研究所教授)
林其和 (成大醫學院院長)
張苙雲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創會董事長)
劉秀枝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
賴其萬 (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主任委員)
謝博生 (台大醫學院前院長)
本書有助於關心醫學教育的學者探究年輕醫師對人、對事的看法,也令他們以正向的態度負起照顧社會大眾的責任,同時協助社會大眾、病人、家屬體會身披白袍的年輕人的內心感受。
─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主任委員 賴其萬
藉由醫師與病人互動的故事,讓民眾對醫師的行為及想法獲得更深入的了解;不但有助於化解我們面臨的醫療困境,也有助於重建人性化的醫療環境。
─台大醫學院前院長 謝博生
梁繼權教授所架起的平台,透過分享、傳承和相互打氣,在緊湊、疲憊的臨床工作中,彌補了教科書上沒有的必修課。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創會董事長 張苙雲
羨慕反思小組能在匆忙的實務工作中有相互的激勵,脫離專業、超越醫事,恢復人可以有的更寬廣的視野與胸襟。
─台灣大學心理系暨研究所教授 吳英璋
【專文推薦】
重建醫病互信與人性化醫療環境
◎謝博生
梁繼權教授是我心目中最擅長並熱心於指導醫學生及年輕醫師進行「體驗學習」的醫學教育家。二十年前台大醫學院推動醫學教育改革,實施新課程,推展「問題導向體驗學習」(小組討論教學計畫),梁教授就是改革工作團隊中負責執行這項教學計畫的重要一員。當年台大的醫學教改計畫能夠順利執行並得到良好的成效,梁教授做了很大的貢獻。
四年前台大醫學院成立醫學人文博物館,我請梁教授擔任教育計畫主持人,協助推展「醫學人文體驗學習」。在梁教授的領導下,博物館設立「體驗學習中心」,引導醫學院學生組織「學習群」,以體驗學習方式讓學習者透過人文學作品與其創作者產生交融,鼓勵學生進行反思活動,從反思的過程中培養審慎的思考能力及開闊的理解力,獲得學生很好的回應。
在體驗學習過程中,反思是最關鍵的環節,它讓學習者在學習歷程的對話中,透過重新考量原初知識、自我感知與生活經驗,重新檢視自己的學習方法,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發展出批判思考的能力,養成自我探索、自我了解的習慣,產生主動學習的態度,減少自己的錯誤,改進自己的表現。在醫學領域,反思不但是一種學習工具,也是一種專業態度,更是個人終身專業發展的技巧。
有鑑於反思在醫師培育的重要性,梁繼權教授兩年前開始在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進行「反思小組」教學活動,此一創新的教學模式將優良品質的臨床經驗與有意義的反思加以結合,讓參與的住院醫師彼此分享醫病互動的故事與對醫療事件的反思,透過情感、心智上的體驗,以及心靈、精神上的對話,對自身的感受進行探索,對臨床經驗賦予自己的意義,對「自我的內在」以及「療癒的本質」產生更清楚的概念。這樣的學習活動能夠啟發出關懷、同理的態度,激發出行醫的使命感及認同感,也使個人獲得專業上的成長。
近年來,由於科技迅速發展,醫療複雜化,發生醫療傷害的風險增加,醫療訴訟不斷增多,導致醫病互信降低,醫病關係緊張。不友善的醫療環境讓醫師執業失去安全感,許多年輕醫師不願從事內、外、婦、兒、急診等救命專科,而醫療趨向商業化及工作量不斷增多,則造成醫師壓力增加、心力耗竭。在台灣面臨嚴峻的醫療困境之際,梁教授將反思小組教學討論的內容加上他的分析評論,整理出版,具有特殊的意義。在本書中,住院醫師的反思內容呈現出他們的感性世界、欣喜感動、遺憾挫折與煎熬掙扎,年輕醫師的學習熱誠與服務熱忱,讓我們對醫學的未來充滿信心;梁教授的分析評論讓我們體認到:無論科學如何進步,醫學只是以科學為工具,全人關懷才是它的核心,醫學教育必須在科學與人文之間尋求均衡,現在及未來的醫師必須努力捍衛醫療的專業倫理與核心價值。
本書內容對於醫學院學生深具啟發性,也能夠讓社會民眾了解現今醫療情境下醫師的處境。我相信,本書將能藉由醫師與病人互動的故事,讓民眾對醫師的行為及想法獲得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減少醫病之間的猜疑,促進醫病之間的互信,不但有助於化解我們面臨的醫療困境,也有助於重建人性化的醫療環境。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前院長)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3折 | 1 |
7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4折 | 1 |
5折 | 2 |
7折以上 | 1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