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27歲。屏東農專畜牧科畢業,當完兵,牧場養豬一年半,來台北找苦力活兒幹,一心想搞從小的志業:「說個故事或者寫個故事」。悶熱的倉庫裡搬貨點貨,晚上睡在還有其他人等的宿舍裡,下班時間他們拌嘴、打牌、喝酒、看電視,我不理人不管事,白紙攤開埋頭寫我的。一輩子沒上過一堂編劇課,又自視甚高,我下筆很慢,小宿舍裡折騰前後整整十個月,生下第一個孩子《演出》。當中有一天,一位室友從外面回來衝著我大叫:「金!我出去三個鐘頭,你竟然連姿勢都沒有變!」。這句話的印象很深,到今天我都還在想我現在姿勢到底變了沒有?
這樣以假說真、以虛說實的舞台,它深深觸碰了我對生命許多無以言表的情懷,成了我心裡揮之不去的主要場景。之後,它一再的出現在我繼續寫作的劇本裡。
作者簡介:
金士傑
(劇場的朋友稱「金寶」)
台灣劇場界的核心創作份子,【蘭陵劇坊】創始團員,多年來一直從事於舞台劇演
員及編導工作,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被譽為「劇場全方位創作者」,也是台灣
第一代默劇演員。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書生金士傑的多元創作/吳靜吉
千呼萬喚終於等到金士傑醞釀已久的劇本出版,在台灣他的《荷珠新配》可能是被大學生搬演最多的劇本,如果是歐美日,他光是靠「智財」即可無後顧之憂地過日子,過去二十年台灣尚無此習慣,若真有此習慣,收集在這三冊裡的其他五個劇本,很可能因《荷珠新配》的豐收而沒機會與更多人分享。
這一切似乎都要從蘭陵劇坊的時代談起,其實除了《永遠的微笑》是表坊的製作,其他全部都在蘭陵期間創作演出的。
如果1978年金士傑沒有接下耕莘實驗劇團的團長,他大概也不會認識吳靜吉,而我們也可能不會一起從挫折中成長。他在蘭陵的第一個作品是「包袱」的動作劇,背著包袱的掙扎歷程,其實是在反映他和其他的團員上我課的心路歷程,我敢保證,最後留下來的核心團員主要的是來自他的說服,如果他不是團長,他可能早就跑掉了。醞釀創意、體驗創作、建構意義其實不需要那麼辛苦,至少應該苦中作樂。我的課正好挑戰了他們習慣的「話」劇思考模式,因此才會苦,可是金士傑「多元智慧」的潛能也從此一一覺醒。
「包袱」驗證了金士傑運用肢體語言創作的才華,但他同時也擅長用語文創作劇本,《荷珠新配》的改編,其實是二度創作,語言的靈活運用,幽默對白的轉換,使舊戲重生,金士傑在改編再創和執導《荷珠新配》的時候,他從小在家庭裡耳濡目染的京劇戲胞便不自覺的活躍起來,那時候我對他的期待是:「能夠融合京劇的身段和默劇的技巧,進而創造出一種新型的劇種。」
他需要學習默劇的技巧,他需要珍惜並善用被動吸收的京劇經驗,他的運氣真好,「新象」邀請箱島安來台演出,箱島安需要一位助手,許博允和我異口同聲地說「金士傑」。箱島安回國去了,卻在金士傑的身上留下許多默劇的技巧。
許博允又邀請法國馬歇默叟來台演出,他們也見了面。在飯局中,馬歇默叟對我說:「金士傑是個默劇的天才,但要學馬派則太晚了,應該要發展屬於自己的金派默劇,這個金派默劇當然也要注入京劇的身段。」
許多留學生到了外國之後,在相互對照經驗的思考中,常常喚醒自己成長過程中曾經被忽視或抗拒的在地文化之興趣,所以我預測他從紐約回來後,必然成為新型默劇的一派宗師。非常非常意外地,他從紐約回台後的第一個作品,竟然是中規中矩,有點去動作化的話劇《今生今世》。
我終於了解,原來金士傑是個書生,既然是書生當然要把他語文創作的作品出版才是,我催促過他幾次,他就是慢工出細貨,等到有機會展現《永遠的微笑》才肯出版。除了《荷珠新配》、《懸絲人》、《今生今世》和《螢火》、《永遠的微笑》以外, 其他二個劇本《家家酒》和《明天我們空中再見》都是金士傑在文建會委託蘭陵劇坊辦理的舞台表演人才研習營中,為學員的公演所創作的劇本。
這七個劇本只是金士傑多元創作的局部分享,我們期待其他創作的平面或多媒體出版。
名人推薦:書生金士傑的多元創作/吳靜吉
千呼萬喚終於等到金士傑醞釀已久的劇本出版,在台灣他的《荷珠新配》可能是被大學生搬演最多的劇本,如果是歐美日,他光是靠「智財」即可無後顧之憂地過日子,過去二十年台灣尚無此習慣,若真有此習慣,收集在這三冊裡的其他五個劇本,很可能因《荷珠新配》的豐收而沒機會與更多人分享。
這一切似乎都要從蘭陵劇坊的時代談起,其實除了《永遠的微笑》是表坊的製作,其他全部都在蘭陵期間創作演出的。
如果1978年金士傑沒有接下耕莘實驗劇團的團長,他大概也不會認識吳靜吉,而我們...
章節試閱
《明天我們空中再見》編導心得
我們不能停止彼此傷害
以前聽過一首英文歌,〈我們不能停止彼此傷害〉,對這歌名印象很深,它是在講愛情。這齣戲有相同的感受,我想寫人的脆弱,脆弱是劇中那群朋友的特徵,由脆弱所衍生的一切人際關係,都注定了要走向悲劇,幾乎他們是絕望的,但他們仍舊在一起,彼此依附、摩擦;(台詞:像狗兒一般,你舔舔我、我舔舔你……)絕望如果愈徹底,那群朋友的關係也會顯得愈深刻吧!就是這種矛盾的浪漫,使我決定讓那個丈夫、情人、老同學所深愛的女人,失去記憶。
那女人的個性孤僻,不喜與人來往應對,正相對於那群朋友密切的熙攘往來,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故事中她被男人稱作月亮,黑夜中,安靜地兀自孤高懸掛著;自稱太陽的男人來了,相對於男人所代表的動亂、不安、急於焚燒外射,安靜的女人遂成為一種「不可企及」的追求目標。(台詞:天神懲罰他,讓他永遠追不到她……他們在天空永遠無法結合,於是相約逃到人間……)我對浪漫的迷戀,使我誇張的相信那個女人的神格,她代表了孤獨,她總是在一個單獨的自我空間裡,說話,或是走路,她是自足的。(我的母親總給我這個印象,她可以一個人在家裡極其平凡安靜的過日子,不等待什麼要求什麼,天長地久……)但是這一切,被太陽毀了,她的自足獨處的國度被破壞。(台詞:她的安靜是假裝的……她在等待太陽來燙傷她……)這樣的女人,愛毋寧是更昂貴的,代價是她失去記憶……我開始難過,畢竟沒有誰能免俗。我又問自己,也許那隻狗才真正代表了孤獨吧!我錯了,訪問獸醫時,知道國外已經有了狗的心理治療診所。原來沒有任何生命可以代表孤獨,生命都是脆弱、有限、無能自足的,唉……我對浪漫的假設被我自己推翻。
假如人早點看清脆弱的本質,我想,也許比較可以原諒人,別人,還有自己,或者說劇中那些朋友。
狗,是劇情中奇怪的介入者,牠曖昧的若即若離在劇情邊緣站著,彷彿要介入,但從沒有認真進來,直到劇情後半段,人開始與寂寞孤獨戰鬥,然後尊嚴崩塌潰散,臨了的情緒爆發場面─人動了刀,正是牠死前躺在獸醫院,牠叫了幾聲,人自焚時牠已死,卻彷彿還魂似的,人突然用了牠的聲音、動作來解脫自己─故事結尾,只見牠的毛冉冉飄飛。牠的出現得感謝我身邊有些愛狗的朋友,我在他與牠之間發現他們彼此交流的動人,想必是沒有語言,他們的感情常建立在更抽象的想像空間,對他們,及這齣戲,狗必然是象徵的。
《永遠的微笑》編導自白
所謂「異性相吸」這是多麼簡單的道理,而我總是參不透。一個吸引了我的女人,我會心喜、會偷看、會目不轉睛、會詩興大發,甚至會犯下美麗的錯誤,甚至,會有生生死死的慾念。我一直很困惑,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自然定律,這個神蹟,原本就不是我能參得透的,它只需要我按部就班,和所有人一樣,沿著歷史軌道,齊步前進就成了。的確,我不該對「天意」多所質詢,奢求答案。
但這個戲,我就是藏不住這個「天問」,儘管我知道聽不到回音。
齊克果說得好,「真理,它當然是主觀的。」我在我主觀的鏡頭裡,執迷不悟的觀望著「異性」,從小男生直到今天的LKK,喜悅而痴呆的嘴未曾閉起,她們總讓我讚嘆:「為什麼有那樣的頭髮、皮膚?那樣的眼神、表情?那樣的儀態、語調?……為什麼她們好像上天送來的一個禮物?」帶著這個迷思,我坐在我的暗房裡深為苦惱。呆坐久了,隨著歲月,這個迷思開始「影像清楚」。畫面裡出現的原來是母親。
我的主觀體會,摸索出這個答案。顯然這個迷思所塑造的劇本,早在母親的子宮裡就已經開始寫了。然後我告別了臍帶、告別牙牙學語、告別年少成長的家,然後一個天涯遊子在面對另一個女人時突感情怯不安,我遲遲覺悟到,那只是告別母親子宮之後,一種根深的鄉愁!
我開始下筆,我想寫這個迷思和這個主觀的覺悟,劇中攝影工作室就建立在主觀的設定上,三男三女之外捨掉所有的寫實人物,例如服裝設計師、化妝師……等。我想寫一個主觀的以井窺天的稚子情懷。我想寫我來自於母親(主角名叫何來)。我心疼的捧拾著被剪斷扔棄的那根臍帶,我許多行為意念甚至長相都與她有關,我愛戀過的女人身上我都瞥見她的影子(阿芳意謂著媽媽的平凡傳統謙讓,倫倫是苦難、受累、寂寞,LuLu意謂著稚氣的好奇與歡笑),這麼個模特兒站在攝影機前走來走去的故事,一路寫來,心裡的情懷只是一句詠嘆:她那遙遠的芬芳的足跡啊……!
我在暗房裡繼續思考,我並不只是要寫一個母親,母親的背後是什麼呢?我想到了信仰。她給了我這麼個凡俗之人站在人世間賴以存活的信仰力量,她是美的化身,歡笑的源頭。就像《小王子》裡,小王子與飛行員分手時說的話:「我將住在一顆星星上,我將在那裡笑。因此當你在夜晚仰望天空時,就像所有的星星都在笑……你,只有你……擁有會笑的星星,……你的朋友們看到你仰望天空大笑時,一定會很驚奇。」劇名就這麼出現了。劇中的母親最喜愛的句子「出現了,出現了!」也就出現了。那是一種對生命的禮讚,《創世紀》第一頁經由她的手為我翻開。
捧著自己的劇本,我頹然面對劇中關於「異性相吸」所引發的種種困境,苦笑之後,我走出了暗房,望著天空,傾聽滿天星星的笑聲,好像五億個小鈴子……。
我但願劇中的何來有一天能夠參透這一點:原諒自己,因為自己並沒有錯,美的盡頭,就是天倫。
《明天我們空中再見》編導心得
我們不能停止彼此傷害
以前聽過一首英文歌,〈我們不能停止彼此傷害〉,對這歌名印象很深,它是在講愛情。這齣戲有相同的感受,我想寫人的脆弱,脆弱是劇中那群朋友的特徵,由脆弱所衍生的一切人際關係,都注定了要走向悲劇,幾乎他們是絕望的,但他們仍舊在一起,彼此依附、摩擦;(台詞:像狗兒一般,你舔舔我、我舔舔你……)絕望如果愈徹底,那群朋友的關係也會顯得愈深刻吧!就是這種矛盾的浪漫,使我決定讓那個丈夫、情人、老同學所深愛的女人,失去記憶。
那女人的個性孤僻,不喜與人來往應對,...
推薦序
如金寶之寶/賴聲川
台灣劇場之所以有今天,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是金士傑。
民國六○年代末期,台灣劇場正在尋找新生命力的時候,蘭陵劇坊成為推動台灣新劇場的最大力量,而金寶為蘭陵劇坊的核心創作者,從他的《荷珠新配》1980年爆炸性的轟動台灣開始,他的編、導、演作品一直跟觀眾之間有一個刺激的對話,探討著生命、探討著劇場、探討著肢體。一代台灣劇場演員及編導都在金寶的作品中茁壯,一代台灣劇場觀眾也隨著金寶的作品成長。
而身為台灣現代劇場的開拓者及代表人物,金寶二十多年來不遺餘力,不斷在演出及創作的前線奮鬥,同時他的藝術在這段時間中也不斷前進、成熟,持續在舞台上展現他特殊的氣質、能量、智慧。金寶的喜怒哀樂曾經詮釋過多少重要的角色,又有多少重要的作品因為他的存在而亮麗起來,份量加重起來。這是不爭的事實:台灣劇場因為金士傑,是有重量與格調的。
以我自己作品為例,從【表坊】時代之前,從《摘星》中的智能不足兒童,到《暗戀桃花源》中的江濱柳、到《這一夜,誰來說相聲?》中的白壇、《紅色的天空》中的老金、《新世紀,天使隱藏人間》中的柯律師、《我和我和他和他》中的「另一個男人」、《千禧夜,我們說相聲》中的皮不笑和沈京炳,以及最近《一粒沙》中的老錢,金士傑一直是陪伴著我在創作上的好夥伴。就算我作品中沒有他,他也一定是最好的諮詢顧問,認真的來看排戲,給意見。
在台灣做劇場這接近二十年以來,其中一件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十幾年前,金寶答應【表演工作坊】編導一齣新戲,暫定名是《綁架》。我很喜歡那個故事,非常期待那一齣戲的演出。但是到了快要賣票的時候,金寶突然通知我們,他不幹了!理由非常簡單:他覺得不夠好!
這一件事有什麼特別?或許你會這麼認為。但是我倒認為,在這個年頭,有這麼純粹的創作良心的藝術家並不多。反過來說,台灣劇場也曾經目睹過太多不成熟到不該上台的演出,但是當事者要不然沒有像金寶一樣的勇氣,要不然就是沒有他的判斷力。那一件事,雖然當時讓劇團抓狂,但是也讓我真正看到金寶,他的為人,他的堅持。他不但沒有「背信」,反而在我心目中變得更有信用。這種信用,是藝術家的信用。
很多人可能「職業」是「藝術」,但「藝術」跟他們其他行為並沒有太大關係,反而我們看著他們主要目的變成在賺錢,然後他們過著通俗的生活。但是這麼多年下來的觀察不會假:金寶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從骨子裏,從生活中,在舞台上,在導演椅中,在編劇的專注中。在瀟灑豪爽的外表背後,他細膩的要求,對細節的塑造與苛求,處處表現他的完美主義性格。金寶活著就是為了藝術。這一點,在我所認識的金士傑身上,是永遠不會打折扣的。
時間過得很快。許多劇場新生代的觀眾並沒有看過金寶編導的作品。這個遲來出版的劇本集,可以稍微彌補這一份遺憾,為過往的珍貴時間留下見證。
如金寶之寶/賴聲川
台灣劇場之所以有今天,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是金士傑。
民國六○年代末期,台灣劇場正在尋找新生命力的時候,蘭陵劇坊成為推動台灣新劇場的最大力量,而金寶為蘭陵劇坊的核心創作者,從他的《荷珠新配》1980年爆炸性的轟動台灣開始,他的編、導、演作品一直跟觀眾之間有一個刺激的對話,探討著生命、探討著劇場、探討著肢體。一代台灣劇場演員及編導都在金寶的作品中茁壯,一代台灣劇場觀眾也隨著金寶的作品成長。
而身為台灣現代劇場的開拓者及代表人物,金寶二十多年來不遺餘力,不斷在演出及創作...
作者序
我醞釀已久的舞台世界
這次出書因為時間倉促,其實還漏了1978年自己的處女作《演出》,另外還有幾個小品未列入。這次發表是五十二歲,下次更老一點再一起付印吧。可以不提它的,說這個事是因為自己的第一次,當時的一些感受對今天發表劇本的我別具意義。
那年我二十七歲。屏東農專畜牧科畢業,當完兵,牧場養豬一年半,來臺北找苦力活兒幹,一心想搞從小的志業:「說個故事或者寫個故事」。悶熱的倉庫裡搬貨點貨,晚上睡在還有其他人等的宿舍裡,下班時間他們拌嘴、打牌、喝酒、看電視,我不理人不管事,白紙攤開埋頭寫我的。一輩子沒上過一堂編劇課,又自視甚高,我下筆很慢,小宿舍裡折騰前後整整十個月,生下第一個孩子《演出》。當中有一天,一位室友從外面回來衝著我大叫:「金!我出去三個鐘頭,你竟然連姿勢都沒有變!」。這句話的印象很深,到今天我都還在想我現在姿勢到底變了沒有?
有幾個搞藝文的朋友私下共組了一個讀書會,我不慎說溜了嘴,他們就促使我把「那個私藏的劇本」帶來給大夥兒把一下。我第一次面對這一行所謂的學院派對話,給我影響很大,但當時只是頭暈──「為什麼劇名叫演出?」「為什麼角色性格要設定成這樣?」「為什麼他要跪下?」「為什麼他要笑?」「為什麼你現在不肯回答?為什麼……」我沒辜負他們的好意,我後來也這樣問我教的學生。我一直清楚:優秀的提問,造就優秀的思考。我頭暈之外,也一輩子謹記那些提問,那個可愛又可怕的午後。會後我悄悄問:「到底你們喜不喜歡這劇本啊?」朋友答「我有個朋友辦雜誌,你何不寄給他發表!」就此,我跨出我在編劇這條道路的第一步。
雜誌叫《中外文學》,那個編輯叫楊澤,他後來很高興的打電話問我:「還有沒有其他的劇本?」第二年我寄了《荷珠新配》給他。
《荷珠新配》是從平劇一個玩笑戲《荷珠配》改寫的,當年吳靜吉、卓明等人慫恿我下筆。
從小父親騎單車載我,我坐前座,耳邊總聽他哼唱《鎖麟囊》,也沒什麼特別感覺。他們兄弟幾個都愛戲也票戲,我毫無傳承。待長大以後,讀書思考也多是西方那一套。
因為要看原版《荷珠配》,有一天被友人拉進國軍文藝中心。我呆望著那個久違的老戲台,感覺自己完全像個陌生人。只聞鑼鼓聲輕響,幕啟,文武場齊奏,角色上場,臉上畫的粧身上穿的衣腳上邁的步嘴上唱的辭,全是「亮相自白」。見他上山下海騎馬行船,台上空無一物。檢場人忙著搬上桌椅又匆匆下場。這麼個虛構不實荒涼冷清的臺子,卻是鑼鼓喧天,沸沸揚揚,熱熱鬧鬧。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眼也濕了。我恍然想起父親哼唱著小曲這件事。
我醞釀已久的舞台世界被眼前這副景象給說盡了,它看似不起眼卻有穿透人心的劇場聲音,所謂大象無形,我編不出來,我多想編出來,我忌妒,但那個發明「他」的人是誰?敵手不知名,「他」彷佛曾在父親隨意哼唱的曲調中悄悄露面,而我一直錯失交臂,從沒正眼認識「他」。
後來,我喜歡上默劇大概也是同一個理由。
這樣以假說真、以虛說實的舞台,它深深觸碰了我對生命許多無以言表的情懷,成了我心裡揮之不去的主要場景。之後,它一再的出現在我繼續寫作的劇本裡。
可以這麼說,從我會思考,「真與假」、「虛與實」的辯證就一直繞著我轉,轉得我腦袋瓜嗡嗡作響,有時變成句子,就記錄在隨身的紙條上,紙條就擱進我的抽屜裡。前面提到「我醞釀已久的舞台世界」說的就是這個抽屜。抽屜裡盡是嗡嗡作響的辯證之聲,這聲音多年來一直糾纏我,它似敵似友,好像一個天使化身為妖魔,在我成長的一路上,這妖魔時不時的就撲向我,一場廝殺肉搏「說!說!什麼叫真的?什麼叫假的?我是天使還是妖魔?」這聲音逼使我做為一個人必須認真而警覺的對待生命,但也曾差點沒讓我「不正常」。有時,這聲音不見了。也有時,它躲在我寫劇本的桌旁「喂,你到底想寫什麼?」
(1980年)《荷珠新配》寫一群騙子以假面互相作弄耍詐。
(1982年)《懸絲人》的木偶們與身上懸掛的那根繩線糾纏不清。
(1985年)《今生今世》的檢場人與劇中人似友似敵。
(1986年)《家家酒》,一個鬼屋裡,已然世故的同學們想擁抱昔日的童年美夢。
(1988年)《明天我們空中再見》,記憶與失憶手拉著手難堪的跳舞。
(1989年)《螢火》的傻子走進老人的故事,迷了路。
(2002年)《永遠的微笑》的暗房裡,有另一個遙遠的躲藏著的暗房。
這算不算賣瓜說瓜?及此打住。
想想,自己真是個懶人,上個世紀種的瓜這個世紀才端上桌,瓜已經快出酒味兒了。
瓜上桌之前,謹誌──
感謝汪其楣老師多年來的催促「快把劇本整理好!我幫你找人發表」,終於她讓這件事落實了。
感謝「蘭陵劇坊」的指導老師吳靜吉和老戰友賴聲川為這本書寫序。
感謝張華芝在一開始就一手肩挑行政事宜,然後謝明昌二話不說也趕來支援助陣。
感謝邱瓊瑤和方淥芸為我打字,她們花了很長的時間默默的幫我完成這個苦差事。
這是我第一次出書,用感謝二字也不足以道盡的,是我的父母親。最早對他們說:「我要離開家去臺北,我要先去作苦力小工,再去作自己覺得很重要的事」。我根本說不清楚,因為「劇場」這兩個字那時沒人聽過,老人家當時掉了淚,他們眼前的「孤臣孽子」到底在說什麼?要作什麼?他們是很優的父母親,我運氣夠好,他們就是信任我。這麼多年下來一直如此。那使我覺得無以為報,事實上在這些劇本當中,我多次以他們作為我的主題,許多的鄉愁不期然的就跑出來,怎麼說呢?那是一個心虛自責的孩子,他正悄悄的遞上難以明說的情話。
後語
2012年再版的時候
上回出版時,序言裡一開頭就說到「忙碌」,這次再版,真不好意思更忙了。因為初為人父,因為雙胞胎,ㄍㄜˇㄍㄜˊ、ㄇㄟˇㄇㄟˊ,已經一歲半了。我怎麼覺得這一年多,我一直在打呵欠,最近演出《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我演個漸凍症的老人,劇中要打幾個呵欠,朋友說:「這呵欠打得真自然。」
說到再版,又是合集,我第一秒的反應有點猶豫,初版的印刷集數並不多,但敝帚自珍吧,覺得見好就收,點到為止,緣淺反倒意深。但第二秒我認真地點了頭,想到的是「傳後」──當然,指兩個孩子。這念頭一上來,我有點愕然,我這樣的人大半輩子以個人主義自居,不以生命延續為己任。挖開來說,對生命承先啟後的責任問題,我常糾結於心,而且小心地和它保持距離。我的問題是我一直太浪漫而且太悲觀了,總覺得今日風風火火地活完了就成,死亡隨時奪走一切。
ㄍㄜˇㄍㄜˊ和ㄇㄟˇㄇㄟˊ的到來逼使我來不及思考就已腳踏人間,抱著他們,我承受到一種重量,當他們望著我,我多想扮個鬼臉、翻個跟斗、出個怪聲,或者,說個笑話、講個故事、唱一首歌都好,這樣的心情,也就是我所謂的「傳後」──仍舊浪漫。
至於我傳了什麼給後?別再問下去了,我會臉紅。
臉紅只因自己作品未臻成熟,面對自己的人生,我只抒寫了前言,不及後語,只見上文,不見收尾。
我如今比較知道還「欠」了什麼,不是別的──ㄍㄜˇㄍㄜˊ和ㄇㄟˇㄇㄟˊ。人生無法彌補之缺憾,正好也可以用來形容,縱情於那些稿紙背後的心情。
我醞釀已久的舞台世界
這次出書因為時間倉促,其實還漏了1978年自己的處女作《演出》,另外還有幾個小品未列入。這次發表是五十二歲,下次更老一點再一起付印吧。可以不提它的,說這個事是因為自己的第一次,當時的一些感受對今天發表劇本的我別具意義。
那年我二十七歲。屏東農專畜牧科畢業,當完兵,牧場養豬一年半,來臺北找苦力活兒幹,一心想搞從小的志業:「說個故事或者寫個故事」。悶熱的倉庫裡搬貨點貨,晚上睡在還有其他人等的宿舍裡,下班時間他們拌嘴、打牌、喝酒、看電視,我不理人不管事,白紙攤開埋頭寫我的。一...
目錄
出版緣起
書生金士傑的多元創作 吳靜吉
如金寶之寶 賴聲川
自序:我醞釀已久的舞台世界
再版序:2012年再版的時候
荷珠新配
懸絲人
今生今世
家家酒
對談:金士傑的童年輓歌
明天我們空中再見
編導心得:我們不能停止彼此傷害
螢火
編導心得:螢火背後的一片幽暗
永遠的微笑
編導的自白
劇論:永遠的金寶‧不變的微笑
金士傑作品年表
出版緣起
書生金士傑的多元創作 吳靜吉
如金寶之寶 賴聲川
自序:我醞釀已久的舞台世界
再版序:2012年再版的時候
荷珠新配
懸絲人
今生今世
家家酒
對談:金士傑的童年輓歌
明天我們空中再見
編導心得:我們不能停止彼此傷害
螢火
編導心得:螢火背後的一片幽暗
永遠的微笑
編導的自白
劇論:永遠的金寶‧不變的微笑
金士傑作品年表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6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