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是一個極為特殊的群體,她們一個個都是千裡挑、萬裡選的美人,她們是美麗、溫柔、端莊、賢淑、明慧的象徵,她們身居高位,日近天顏;她們每天都由許多宮女、太監伺候著,頤指氣使,八面威風;她們每天錦衣玉食,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在她們的身上閃爍著神祕的光環,她們就如明月星光一樣令人心迷神往。可是誰又知道,在這些光豔美麗的背後卻是另外一種情景!在輝煌壯麗的皇宮中,在后妃之間,爭風吃醋、勾心鬥角、彼此傾軋、互相陷害,屢見不鮮,比比皆是,閃爍著看不見的刀光劍影,充滿著令人悚然的血雨腥風。每位后妃都有她們的苦辣酸甜、離合悲歡、生死歌哭!
清朝皇宮與歷朝皇宮相比,絲毫也不顯得和諧太平!近年來,大量有關清宮內容的影視劇的熱播,在觀眾中起到了一些誤導作用,以假亂了真。筆者有鑑於此,特別從清朝二百多名后妃中選出了二十六人,她們都是清朝比較有名的、大家比較了解的,又是爭議比較大的,被誤導比較多的。通過正史和清宮檔案,還她們以歷史真面目,導正視聽。本書不僅介紹后妃的生平,對后妃死後的情況及陵寢也多加著墨,是大清后妃生活的真實寫照。
作者簡介:
徐廣源,滿族,一九四六年三月出生,河北省遵化市人。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一直從事清朝后妃和清陵的研究。先後參加過裕陵(乾隆帝陵)地宮、慈禧陵地宮、容妃(香妃)地宮和純惠皇貴妃地宮的清理工作;親手找到了容妃(香妃)的頭顱骨;親手整理過慈禧遺體。並探視過乾隆帝的誠嬪地宮、康熙帝第七子淳度親王允祐地宮、康熙帝第十七子果毅親王允禮地宮、恆敬郡王永皓地宮、雍正帝第六子果恭郡王弘【日詹】園寢內的永瑹、綿從兩座地宮、康熙帝的保姆保聖夫人地宮等多座地宮。出版專著有《清東陵史話》、《清西陵史話》、《清東陵》、《清西陵》、《正說清朝十二后妃》、《正說清朝十二帝陵》、《解讀清皇陵》、《清皇陵地宮親探記》、《大清皇陵》、《大清皇陵祕史》、《解密最後的皇陵》、《皇陵埋藏的大清史》、《大清后妃私家相冊》、《大清皇陵探奇》、《太廟與皇帝的家務事》(與韓熙合著)、《大清后妃寫真》等十六部,發表學術論文六十餘篇。
與作者交流互動方式: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mlyxgy
郵箱: mlyxdh@163.com
章節試閱
敢和皇太后鬥氣的瑜妃
在皇宮裡,到處都是樓台殿閣,曲徑回廊,美不勝收。在皇宮裡生活著皇帝的一家人。上有祖母太皇太后、母親皇太后,下有皇后,眾妃嬪、皇子、皇女,其他的就是伺候這些人的奴僕太監和宮女。在這個大家庭中,每個人都深受封建道德教育,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修養。皇帝一家號稱「天下第一家」,那是最標準不過了。按理說,在皇帝的家庭中,大家和睦相處,彬彬有禮,互相謙讓,其樂融融,不應該鬧矛盾,有鬥爭。實際上並非如此。在皇帝的家庭中,矛盾和鬥爭比平民百姓的家庭還多、還嚴重、還激烈。在歷朝歷代的皇宮中,表面上平靜和諧,私底下充滿了刀光劍影、血雨腥風。子?父、弟殺兄、同室操戈、骨肉相殘的事情很多。楊廣?父,李世民殺兄就是典型的事例。在清朝,雖然沒有這種明顯的皇家內部互相殘殺的典型事件,但隱藏在內的宮廷鬥爭也不少,比如褚英、弘時之死,康熙晚年的激烈的儲位之爭等等。在後宮,后妃之間的鬥爭也總是不斷。在清朝晚期,居然有一個妃子敢和皇太后鬥爭嘔氣,最後竟鬥敗了皇太后,妃子取得了勝利。這位勇敢的妃子是誰?她就是同治帝的瑜妃赫舍哩氏。
瑜妃,滿洲正黃旗,生於咸豐六年(一八五六年)六月初一日未時,與同治帝同歲。她是知府崇齡的女兒,十七歲的時候被皇家選中秀女,在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二月初三日被封為瑜嬪。同年九月十三日將她從家中接進了皇宮。十月十九日為她舉行了冊封禮。她在同治帝的四位妃嬪中排名第二。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十一月十五日詔封為瑜妃。她被封為瑜妃剛過二十天,同治帝就龍馭上賓了,當時她只有十九歲,正是花季妙齡之期,便開始了漫長的孀居生活。
中國人素有過整壽的習俗,尤其是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最受重視。民間這樣,皇家也這樣。慈禧皇太后生於道光三十五年(一八三五年)十月初十日,到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是整虛歲六十歲。所以慈禧決定好好地慶祝一下自己的六十大壽。皇家每逢遇到重大喜慶之事,有為皇太后上徽號、晉封妃嬪的做法。剛進入光緒二十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日,慈禧就頒發懿旨,對同治帝的遺孀和光緒帝的妃嬪普遍進行一次晉封,一來顯示皇恩浩蕩,二來為自己的大壽增加點喜慶氣氛。這次瑜妃被晉封為瑜貴妃,到第二年的五月初六日才舉行冊封禮。在以後的十四年裡再也沒有得到晉封。光緒帝死後的第四天,即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年)十月二十五日,按照新君即位後對先朝妃嬪普遍晉封的慣例,宣統帝對咸豐帝、同治帝和光緒帝的未亡人普遍進行了晉封。這次瑜貴妃被晉封為瑜皇貴妃(據筆者考證,這次晉封均未舉行冊封禮)。清朝滅亡後,被迫遜位的宣統帝溥儀在癸丑年二月初五日(西曆一九一三年三月十二日)晉封瑜皇貴妃為敬懿皇貴妃,同年的十二月十六日(西曆一九一四年一月十一日)午時為她舉行了冊封禮。
瑜妃身材修長,肌膚白皙,冰肌玉質,花容月貌,楚楚動人,據說她是四妃中最漂亮的。瑜妃才華橫溢,能詩擅畫,喜好音樂,是一位很有文化修養的人。所以慈禧除了最喜歡慧妃之外,就喜歡瑜妃了。
慧妃雖是同治帝的四妃中年齡最小的,由於有慈禧這個強大的靠山,她始終是四妃之首。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裡,瑜妃一直屈居小自己三歲的慧妃之下,心情是壓抑的,精神是痛苦的。只有在慈禧六十大壽之前將她晉封為貴妃,提高了地位和生活待遇,她還感到有所欣慰。這四妃是慈禧名副其實的兒媳婦,因為同治帝的英年早逝,使這群妙齡少女都極不情願但又無可奈何地守了寡,她們四人的心情和精神之苦悶,對二十七歲就守寡的慈禧來說,應該體會得很深。按理說,慈禧應該格外關愛這四位兒媳婦才對。實際上卻待她們很冷淡。慈禧寧可親近光緒帝的皇后和瑾妃,也不願意與這四妃親近。在故宮存留的老照片中,有慈禧的、光緒的、隆裕的、瑾妃的、珍妃的,有單人照,也有合影,就是沒有這四妃的。有人推測,慈禧之所以冷淡四妃,不願意與她們接觸,是怕見到她們引起思子之痛。筆者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
瑜妃並不是柔弱的女子,而是一個富有心計,遇事沉著冷靜,敢作敢為的堅強女人。在光緒二十六年(一九○○年)七月二十一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慈禧為了個人的安危,只帶著光緒帝、光緒帝的皇后、瑾妃及少數親信逃出了北京,卻把咸豐帝的二位遺孀祺貴妃佟佳氏、吉妃王氏和慧妃、瑜妃、珣妃、【王晉】妃都留在了紫禁城。國都被攻占,皇帝、皇太后出逃,剩下的這些如花似玉、手無縛雞之力的妃嬪在殺人如麻、色膽包天的侵略魔鬼面前,她們將遭到什麼命運不堪設想。年紀最小的慧妃早嚇得六神無主,亂了方寸,只能以淚洗面。而瑜妃則不然。她頭腦冷靜,鎮定自若,一方面安慰宮內人心,一方面與京內的部分大臣商議應付方法。不知是蒼天有眼還是神靈暗中保護,八國聯軍並沒有進入後宮搶掠。據說聯軍統帥瓦德西(Alfred Graf von Waldersee, 1832-1914)「見了穆宗瑜妃,猶致敬禮」,留下來的這些妃嬪沒有受到傷害。在這一事件中瑜妃表現得很出色,是她一生中最閃耀之處,誰知西太后逃難回來後,沒有給她任何褒獎。這是瑜妃萬萬沒有想到的。
瑜妃又是一位不畏權勢,不甘居人下,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女子。宣統帝溥儀是「承繼穆宗毅皇帝為嗣,兼承德宗景皇帝之祧」,就是說溥儀既是同治帝的兒子,也是光緒帝的兒子。同治帝的三妃(慧妃已於光緒三十年正月二十八日去世)和光緒帝的皇后、瑾妃都是溥儀的母親輩。可是宣統帝溥儀即位後,光緒帝的皇后被尊為隆裕皇太后;溥儀退位後,瑾妃被尊為端康皇貴太妃,而同治帝的三妃卻未被尊為皇貴太妃(瑾妃雖然沒有查到晉尊皇貴太妃的明文諭旨和相關檔案,但是查到了稱她為端康皇貴太妃的檔案,而同治帝的三名妃子迄今未發現有稱皇貴太妃的文獻──筆者註)。對此,瑜妃非常不痛快。瑜妃是先朝皇帝的妃子,年齡又比隆裕大十二歲(她們的生肖都屬龍),可是隆裕總認為溥儀只是自己的兒子,不把同治帝的三妃當成溥儀的母親對待。讓同治帝的三妃見隆裕時,「須伏謁稱奴才」。可瑜妃就是不買隆裕的帳,寧可不去進見,也不願俯伏在地,口稱奴才。隆裕拿她毫無辦法。慈禧死了,瑜妃一點也不示弱。在宣統元年(一九○九年)十月初四日慈禧入葬東陵的菩陀峪定東陵時,瑜妃、珣妃、【王晉】妃都參加了慈禧的葬禮。葬禮結束以後,在十月初五日,隆裕皇太后率眾人回京,而瑜妃等三人不肯回宮,繼續住在東陵的隆福寺行宮。攝政王載灃派貝子載振等前往奉迎三妃回宮。瑜妃正言厲色地對載振說:「皇上(指宣統帝溥儀)是專繼德宗,抑係兼繼穆宗?」載振說:「兼繼穆宗。」瑜妃說:「既兼繼穆宗,孝欽后及孝哲后今已賓天,則穆宗一系,我為之長。皇上既係過繼,何得獨以隆裕太后為母,而我為奴才?」載振無言以對,一再請求三妃回宮,從長計議。瑜妃表示,與其回宮做奴才,還不如追隨慈禧老佛爺於地下。珣、【王晉】二妃也隨聲附和。載振無奈,只得回京具奏。攝政王載灃、慶親王奕劻等商議此事,決定晉封三妃為皇太妃,不稱奴才,到十月二十日,瑜妃等三人才被「禮請還宮,警蹕而入」,並增加了三妃的月費。以瑜妃為首的同治帝的三妃跟皇太后鬥氣,居然取得了勝利。
對於瑜妃等三人參加慈禧的葬禮,禮畢不肯回宮的事,最初筆者見於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一書,開始有所懷疑,不敢輕信。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也講到了同治三妃聯合瑾妃找王公們說理,爭得「太妃」身分的事(不過,他記成這是在隆裕去世那天發生的情節,時間晚了五年)。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的《孝欽顯皇后升遐記事檔》記載,隆裕及瑾妃、瑜妃、珣妃、【王晉】妃確實都前往遵化東陵參加了慈禧的葬禮。後來筆者在東陵祕笈《陵寢易知‧御》中發現了這條記載:
宣統元年十月初四日,孝欽顯皇后奉安,隆裕皇太后恭送梓宮,內帶同治妃三位同來。因與隆裕不睦,到十月初五日回鑾,三位妃未回,駐隆福寺至二十日方回。未之有也。
由於從《陵寢易知》上找到佐證,筆者才確信了這件事是真實的。
瑜妃晚年自號「懶夢山人」。她的寢宮裡雖然陳設簡樸,但所藏的圖書卻很多,表明她喜歡讀書。《清宮詞》中有一首詠她的詩:
懶夢山人冰雪姿,
婕妤寵幸冠當時。
焚香繡佛應多暇,
自繪林巒綴小詩。
如今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她的三枚閒章:「靜者之懷和若春」、「所樂自在山水間」、「敬懿皇貴妃御筆之寶」。這首詩和三枚閒章,反映了瑜妃自同治帝死後,在長達數十年的寡居生活中,她常以作詩繪畫、焚香拜佛和織繡消磨時光,也反映了她注重修身養性,寄情書畫的心態。她的詩多為傷感之作,反映了她心情是長期鬱悶不快的。
因為瑜妃讀書多,知識面比較廣,思想能夠與時俱進。她不僅喜歡中國的文化,對外國的文化也感興趣。據說她對西洋各國的掌故、習俗瞭若指掌。德齡是清政府駐法國大使裕庚的女兒,聰穎智慧,曾隨父親到海外生活多年,會多國語言。回國後受到慈禧的格外喜歡,留她在宮中當慈禧的女官。瑜妃與德齡多有接觸,關係很好。瑜妃曾對德齡表示:希望開辦女子學校,讓國內廣大女子到學校讀書。表明了瑜妃的思想是非常先進開放的。
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直系將領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同年十一月五日,京畿警衛總司令鹿鍾麟、京師警察廳總監張璧及社會知名人士李煜瀛帶領軍警將溥儀等驅逐出紫禁城。當時瑜妃、【王晉】妃都健在,瑜妃住在壽康宮,【王晉】妃住在重華宮。在半個月前即十月二十日,瑾妃去世了,棺槨停在慈寧宮。這兩個老太太可是很有心計的人。鹿鍾麟等本來想讓這兩位太妃同溥儀一起搬出紫禁城,可是這兩位太妃以投井、上吊、絕食的方法,抗拒不搬。瑜妃指著瑾妃的棺槨十分動情地說:我們多年相處,實在不願離開。【王晉】妃表示願為瑾妃守靈。鹿鍾麟對於這兩個老太太也不便強迫,只得讓她倆在紫禁城裡多住幾天。其實她倆不想搬走的真實原因是怕自己積蓄的銀兩和值錢物品帶不出去,日後生活會成問題。同時也擔心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住處。鹿鍾麟等心裡很清楚,要想讓這兩位太妃早日搬出故宮,一是必須先將瑾妃的棺槨移出紫禁城,使她倆再也找不到藉口和理由。二是答應她倆可以帶出個人財物,去掉她倆的顧慮。十一月十九日,瑾妃的棺槨移出了紫禁城,到地安門外的廣化寺暫安。同時答應個人積蓄的銀兩可以帶出,個人衣物用具,只要不屬於文物,且屬於她倆私有,也可以帶出。棺槨移出了,擔心沒有了,瑜妃和【王晉】妃再也沒有理由賴著不走了,只得答應出宮。她倆於十一月二十一日搬出了故宮,比溥儀晚搬出十六天。在這十六天裡,兩個老太太可沒閒著。她倆將光緒帝穿過的龍袍,以及她們晉封為皇貴妃後所用的鹵簿、儀仗等象徵皇家榮典的禮儀之物都巧妙地收藏起來,趁搬出故宮時,偷偷地運出了皇宮。瑜妃在壽康宮的存銀為一萬零三百兩,【王晉】妃在重華宮的存銀為一萬五千兩。這些銀兩作為她倆的私房錢全部帶出宮。她倆所有衣服、用品、用具及手下的宮女也全部帶走。
出宮這天的下午三時,由當時小朝廷的總管內務府大臣紹英、耆齡等雇來八輛汽車,六輛停在故宮的北門神武門外,兩輛開進宮去接兩位太妃。所帶衣物、銀兩由神武門抬出裝車。隨侍兩位太妃的宮女都經過特聘的北京大學女生作了詳細的檢查。這兩位太妃先住到寬街的北兵馬司大公主府西苑。大公主就是恭親王奕訢的長女,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年)十二月特旨封為固倫公主。同治四年(一八七八年)九月,恭親王請辭固倫封號,詔改封為榮壽公主。次年九月,慈禧將她指配給富察氏、額駙一等公景壽之子志端,並將康熙帝的第二十四子諴親王允祕的王府賜給公主和志端居住,公主住東苑,志端住西苑。婚後五年志端死,當時榮壽公主只有十八歲。公主有見解,識大體,得到宮中上下的尊重。光緒年間,慈禧又將她晉封為榮壽固倫公主,賜乘黃轎,賞食公主雙俸。一九二四年,公主去世,西苑這時剛剛空出來。所以瑜妃和【王晉】妃正好搬了進去,落腳西苑。以後她倆又遷到東城區的麒麟碑胡同居住。在一九二八年(民國十七年)國民軍北伐時,兩位太妃曾隱藏到六國飯店幾個月。
一九三二年(民國二十一年)二月五日,正是農曆的辛未年除夕(此月為小月),也是二十四節氣的立春,這一天瑜妃在麒麟碑胡同寓所與世長辭,終年七十六歲。她的喪事由清室皇族的載灃、載濤、載洵等人操辦。喪禮十分隆重,排場盛大,基本上按清朝皇貴妃的喪儀辦理的。雍和宮的喇嘛、柏林寺的和尚、白雲觀的道士、翠峰寺的尼姑做法會、道場。清室皇族、清朝遺老、政府官員、在野舊臣、社會名流紛紛前往致祭弔唁。所收到的挽聯、餑餑桌、祭筵、紙紮明器等不計其數。後來溥儀贈給她的謚號是「獻哲皇貴妃」。
據常人春著的《近世名人大出殯》一書記載:
這兩位太妃未被攆出皇宮之前,就已準備好了死後的殮具。那是一對相當精美的金絲楠木、滿洲式的大「荷包材」,也叫「大葫蘆材」。棺的兩幫上部成為坡形,下邊垂直到底,整個棺身成為一大六稜形。其蓋隆起,兩邊斜坡。緊前端上是一個與棺蓋薄厚相等的木質大葫蘆頭,向前探伸。宮外臣民所用的大荷包材,棺蓋上的大葫蘆頭是用「合頁」與棺蓋相連的,可以折疊。而宮裡給兩位太妃做的大荷包材上的葫蘆頭則是一塊整板製成的。沒想兩位太妃死後並沒有用上,而是遺留在故宮裡,給後代人當文物了。她倆被攆出皇宮以後,又找桅廠照原樣重做的。
很明顯,該書所介紹的這兩具「大葫蘆材」是既包括外槨也包括內棺的完整的金棺。如今故宮博物院確實保存有二具棺木,而且筆者在二○○五年曾親眼看到過。但這兩具棺木沒有外槨,只有內棺。一具內棺上的藏文經咒和棺蓋上的佛像、雲龍等是陽刻的。另一具內棺上的藏文經咒和棺蓋上的佛像、鳳、海水江崖都是陰刻的。清制,只有皇帝的內棺,其內外的經文、圖案雕刻均為陽刻。陽刻比陰刻費工費時,工藝要求高。這就表明這具陽刻的內棺不是后妃用的,而是皇帝用的。所以說這兩具內棺應當不是為瑜妃和【王晉】妃準備的。
在舉行完十幾天的弔唁活動後,於二月二十三日(農曆正月十八日)將瑜妃的金棺移往柏林寺暫安。抬金棺用了八十人大杠(按舊制,皇貴妃金棺在城內用八十人大杠,出城後用九十六人大杠)。鹵簿、儀仗、各種執事、樂隊及送喪隊伍足足排出了數里之長。當時看熱鬧的人多極了,人山人海,萬頭攢動。所經過的街道兩側的各買賣店鋪都停業了。由於人太多,造成了許多的街道交通堵塞。北平市公安局的保安隊、憲兵及衛戍部隊都出來維持秩序。到柏林寺以後,為了安全起見,將金棺放到一個用磚砌的地窖中,用水泥封蓋好。
兩位太妃同時入宮,每次晉封都是同時進行。她倆從十幾歲就在一起,到出宮後,一直也沒有離開過,已經有六十多年了,瑜妃突然駕鶴西歸,【王晉】妃(當時稱榮惠皇貴妃)頓時感到十分孤獨冷清。她孑然一人,無著無落,心情十分苦悶。每天無所事事,只靠吃齋念佛消磨時光。由於長期心情壓抑,體質漸弱,於瑜妃死後的第二年即一九三三年五月十八日(農曆四月二十四日)下午七時溘然長逝,享年七十八歲。貝勒載濤等親視含殮。她的喪事活動與瑜妃的大體差不多。只是將金棺存放在麒麟碑胡同五號府中的磚窖內。表面不留任何痕跡,一如平地。溥儀贈給她的謚號是「敦惠皇貴妃」。
中國講究「入土為安」。兩位太妃的金棺長期在地窖裡存放著終非長久之計,儘早入葬方為上策。所以在瑜妃逝世三周年之際,清皇室決定在一九三五年三月十四日(農曆二月初十日)將瑜、【王晉】二妃金棺奉移東陵,葬入惠陵妃園寢,並將此事向社會作了公布。
奉移前一天即三月十三日,清皇室在柏林寺設了兩位太妃的神位。請柏林寺的和尚誦經一天。北平的政府官員、社會賢達如吳佩孚、江瀚、鮑毓麟、余晉龢、游伯麓以及清朝的遺老遺少,分別贈送花圈、挽幛、祭席、餑餑桌等奠禮。其祭奠儀式一如清制。由載濤主祭,溥伒陪祭,奠酒、焚帛,均行三跪九叩大禮。
三月十四日寅時,兩位太妃的金棺分別由柏林寺和麒麟碑胡同五號府發引,各用六十四人大杠,到東四牌樓齊集。雇用長途汽車二十輛。其中兩車各載一棺。靈車上架以明黃緞罩。送葬人員所乘的車均紮以素彩。一切從簡,不設鹵簿、儀仗等。
送靈的車隊出朝陽門,逕赴東陵。在到通縣之前路段,由北平市公安局派二十名警察保護。通縣到東陵這段由戰區保安隊派員保護。靈車於當天晚間到達東陵的西雙山峪惠陵妃園寢,第二天即三月十五日早晨舉行入葬大典。
據親眼看過這次葬禮的東陵老人講,裝載棺槨的汽車上裝飾著用玻璃珠穿製的彩鳳。送葬的人很少,但圍觀的百姓很多。葬禮主要由駐馬蘭峪的東陵辦事處承辦。三月十五日,金棺葬入地宮後,送葬的人就回京了。地宮入口由東陵辦事處派人封掩砌好。
瑜妃的寶頂位於園寢後排正中,在三妃的寶頂位置中最為尊貴。【王晉】妃的寶頂位於後排最西端。一九二一年一月十七日,溥儀曾下一道諭旨,將瑜、珣、【王晉】、瑾四妃的地宮由磚券改為石券。筆者曾一度認為這四座地宮都已改建完畢。後來,筆者經過到實地認真考察,並詳細分析檔案材料,才知道當時只將珣妃(珣妃寶頂位於惠陵妃園寢後排左一即東一)和瑾妃的地宮改成了石券,瑜妃和【王晉】妃的地宮一直到二妃入葬也沒有改建。
清東陵從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年)首葬順治帝與孝康、孝獻皇后,到一九三五年入葬瑜、【王晉】二妃,前後延續了二百七十二年之久。瑜、【王晉】二妃不僅是清朝最後入葬皇陵的皇妃,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入葬皇陵的皇妃。
──摘自本書「同治皇帝的后妃」篇
敢和皇太后鬥氣的瑜妃
在皇宮裡,到處都是樓台殿閣,曲徑回廊,美不勝收。在皇宮裡生活著皇帝的一家人。上有祖母太皇太后、母親皇太后,下有皇后,眾妃嬪、皇子、皇女,其他的就是伺候這些人的奴僕太監和宮女。在這個大家庭中,每個人都深受封建道德教育,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修養。皇帝一家號稱「天下第一家」,那是最標準不過了。按理說,在皇帝的家庭中,大家和睦相處,彬彬有禮,互相謙讓,其樂融融,不應該鬧矛盾,有鬥爭。實際上並非如此。在皇帝的家庭中,矛盾和鬥爭比平民百姓的家庭還多、還嚴重、還激烈。在歷朝歷代的皇宮中,表面...
作者序
前言 徐廣源
當今社會上有一種時髦做法:就是一種商品、一個地名,往往愛與皇家掛鉤、加上一個「皇」字,比如「皇宮祕方」、「皇帝御酒」、「皇宮御膳」、「皇妃洗浴處」、「皇妃出生地」等等,這樣就顯得神祕高雅、身價倍增,就能增加魅力,就會受到世人的青睞和歡迎。北京故宮開放八十七年了,一直遊人如織,久盛不衰,這是為什麼?就因為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是皇帝、皇后、妃嬪們居住的地方,就顯得神祕!人們就想看!為什麼電影《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電視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還珠格格》、《甄嬛傳》大受世人的歡迎,收視率那麼高?就因為劇裡描寫的是皇家生活、描寫的是后妃的生活、后妃與皇帝的關係、后妃之間的明爭暗鬥。人們注重皇家生活,其實更多更主要的是注重后妃。
偌大的皇宮,有無數的樓台殿閣,但皇宮裡有幾個男人?除了皇帝之外,就是那些還沒有分府的、仍屬孩童的皇子。絕大多數都是女人。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由數以千計的宮女、嬤嬤們伺候著。在數量上,女人在皇宮中占絕對優勢,可以說皇宮是女人的世界。然而這個女人世界卻被一個男人主宰著、統治著,他決定著女人的命運,這個男人就是皇帝。
后妃,是一個極為特殊的群體,她們一個個都是千裡挑、萬裡選的美人,她們是美麗、溫柔、端莊、賢淑、明慧的象徵,她們身居高位,日近天顏;她們每天都由許多宮女、太監伺候著,頤指氣使,八面威風;她們每天錦衣玉食,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在她們的身上閃爍著神祕的光環,她們就如明月星光一樣令人心迷神往。可是誰又知道,在這些光豔美麗的背後卻是另外一種情景!在輝煌壯麗的皇宮中,在后妃之間,爭風吃醋、勾心鬥角、彼此傾軋、互相陷害,屢見不鮮,比比皆是,閃爍著看不見的刀光劍影,充滿著令人悚然的血雨腥風。每位后妃都有她們的苦辣酸甜、離合悲歡、生死歌哭!
清朝皇宮與歷朝皇宮相比,絲毫也不顯得和諧太平!作為政治交易的籌碼、十二歲就嫁給努爾哈赤的阿巴亥,生育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位能征慣戰的著名將領,最後竟被逼殉死,連葬地都不清楚;乾隆帝的繼后烏喇那拉氏,就因為一時觸犯了天顏,最後竟死無葬身之地,任何祭祀都沒有;光緒帝的珍妃,因與慈禧政見不一,竟被害死井中。
當然也有個別后妃,不甘居人下、沒沒無聞。她們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各種手段,不僅久寵不衰,而且成功地攀上了政治的巔峰。比如太宗皇太極的莊妃本布泰(孝莊文皇后),先後輔佐了順、康兩代幼主,為大清帝國的強盛做出了重要貢獻,受到了後世子孫的敬仰。又比如慈禧,從較低級的蘭貴人,最後登上了皇太后的寶座,兩度垂簾,兩立幼主,統治中國四十八年,成為無冕之皇。
近年來,大量有關清宮內容的影視劇的熱播,在觀眾中起到了一些誤導作用,以假亂了真。筆者長期從事清朝陵寢和清朝后妃的研究,從一九七七年就開始到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查閱清宮檔案,掌握了有關后妃的大量清宮檔案。這些檔案都是當時后妃生活的真實寫照。從這些檔案中我們可以窺視到這些雍容華貴、養尊處優的美女們的另一面,反映出她們嫁入皇家的幸或不幸。
筆者從清朝二百多名后妃中選出了二十六人,她們都是清朝比較有名的、大家比較了解的,又是爭議比較大的,被誤導比較多的。通過正史和清宮檔案,還她們以歷史真面目。
在撰寫本書時,筆者利用自己掌握大量清宮檔案和長期研究清朝陵寢、后妃的優勢,力求在真、細、實、全等方面下功夫,講一些鮮為人知的東西,寫一些普通讀物上很少記述的內容。不僅要介紹后妃的生平,對后妃死後的情況及陵寢也多加著墨,以補正史之不足。
本書採用了通俗易懂的寫法,還配了許多珍貴的圖片,希望能做到雅俗共賞、圖文並茂,幫助讀者理解歷史。筆者除了以清朝官書和清宮檔案為主要依據,也慎重地參閱了一些私人著述。同時對社會上的傳聞及野史也有所介紹,但都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在撰寫本書中,借鑒和利用了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向這些良師益友表示深深的謝意!由於筆者學疏識淺,孤陋寡聞,書中肯定會有不妥和舛錯之處,敬請諸位師友及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五日
【推薦人的話1】 閻崇年
《大清后妃寫真》值得一讀
徐廣源先生是我在清史界多年的老朋友,他是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人,他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研究清朝陵寢和清朝后妃,在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工作三十年。雖然退休多年,研究工作從未停止。他曾探視、清理過乾隆帝的裕陵、慈禧陵、純惠皇貴妃、容妃即香妃的地宮等十餘座地宮,親手找到了容妃的頭骨,親手整理過慈禧的遺體,在他身上有許多傳奇的經歷,是一般人所沒有的。他已出版有關清朝陵寢和清朝后妃的著作十餘部,他是目前我國在這兩個研究領域內的權威專家。前些年,由中華書局出版了「正說」系列的書,我寫的《正說清朝十二帝》是這個系列的第一本,而徐廣源先生寫的《正說清朝十二后妃》是最後一本。在這個系列叢書中,他的這本《正說清朝十二后妃》是社會上比較受歡迎的一本,已重印了多次。
我讀過徐廣源先生寫的許多書,他研究認真,治學嚴謹,查閱檔案資料,親自考察墓葬,經年累月,孜孜不輟,是一位我敬佩的學人。這次他在台灣遠流出版公司出版的這部《大清后妃寫真》,我讀了一遍,寫得很好,有真、細、實三大特點。
一說真。我所以說徐廣源先生這部書「真」,主要是他既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又得益於清宮檔案。徐先生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就到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查閱清宮檔案,有時斷時續三十年的查檔經歷,手中掌握了大量清宮檔案,這是一般人所難有的。他這部書的主要依據不僅來源於《清實錄》、《大清會典》等重要史書,更主要的是清宮檔案。在他的這部書中,介紹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清朝史事。比如,康熙帝的孝懿皇后在皇貴妃位上生育皇八女的前後經過、死亡日期以及火化的情況;嘉慶帝的孝和皇后在嘉慶十六年(一八一一年)祕密去西陵參加了莊妃王氏的葬禮;慈禧在咸豐帝死後,曾當過一天的懿貴太妃,比慈安晚當一天皇太后;慈安太后入葬時,為了能讓棺槨通過,臨時將東陵大紅門東牆拆開了一個豁口,將定陵神道上的一座平橋欄板臨時移開,加寬橋面,將慈安陵隆恩門中門的門框臨時拆掉等等,這些都是一般的官書中很少記載的,是他在清宮檔案中找到的。所以這部書體現了「真」的特點。
二說細。徐廣源先生這部書體現了一個「細」字,如書中關於后妃出生死亡日期,詔封、冊封日期,棺槨的奉移、入葬日期,葬位等,凡是涉及到時間的,都儘量精確到月、日、時,甚至幾刻幾分;如,慈安、慈禧在入葬時,幾時幾刻幾分從隆恩殿內移出、幾時幾刻幾分進入地宮、幾時幾刻幾分將棺槨安放在棺床上、幾時幾刻幾分關閉兩道石門,都清清楚楚進行了介紹;在上徽號、廟號、謚號、確定陵名等事上,不僅把日期說得十分精確,而且有時還把當時所擬的幾個方案都予以介紹,如在為順治帝的孝惠皇后擬定謚號時,擬了「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翊聖章皇后」和「孝惠仁憲莊定端純順天翊聖章皇后」兩條謚號;在給道光帝的孝靜皇后初上徽號時,擬了「端懿」、「順祺」、「康慈」、「靖溫」四個徽號。關於康熙帝的孝懿皇后,有的書記載在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年)七月初九日上午八點舉行冊立皇后禮,初十日下午四點崩逝。徐先生經過與《康熙起居注》認真核對,詳細分析考證,提出了孝懿皇后於初十日早晨舉行冊立皇后禮,當天下午崩逝,只當了八個小時的皇后的觀點。在這部書中,一些后妃死後的隨葬品及一些后妃的葬位,如其寶頂位於第幾排第幾位以及地宮的規制都有所介紹。這些都是一般介紹后妃的書中很少記敘的。
三說實。徐廣源先生的著作體現了一個「實」字,大家讀了放心踏實。他所以能做到「實」,主要得益於他幾十年中長期深入實地進行考察,從不主觀臆斷。比如在論證乾隆帝的烏喇那拉皇后入葬純惠皇貴妃地宮、棺槨品質低劣時,徐廣源先生以他親探純惠皇貴妃地宮、對地宮的現場考證結果作為立論基礎;在論證乾隆帝的容妃即香妃就葬在清東陵的裕陵妃園寢時,徐先生以他親探地宮的經歷進行了說明。在講到孝和皇后陵寢時,徐先生通過對陵寢的實地考察,總結了昌西陵規制縮減的幾個方面,同時也總結出該陵的特點。在闡述為什麼西太后的陵在東、東太后的陵在西的見解時,徐先生不僅有理論上的分析,而且通過現場調查,用事實說明了這個問題。在介紹同治帝的瑜妃與隆裕皇太后做鬥爭一事,不是僅僅引用《清稗類鈔》的內容,還通過《陵寢易知》這部陵寢祕笈進行了證明。這些都突顯出這部書的「實」的特點。
徐廣源先生的《大清后妃寫真》,語言通俗,深入淺出,樸實無華,融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同時還配了許多珍貴的圖片,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推薦人簡介】閻崇年,一九三四年生,山東蓬萊人,歷史學家,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北京市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論文集有《燕步集》、《燕史集》、《滿學論集》、《袁崇煥研究論集》等;專著有《努爾哈赤傳》、《袁崇煥傳》、《清朝通史‧太祖朝》、《清朝通史‧太宗朝》、《中國古都北京》(中、英文版)等;合著有《合掌錄:閻崇年對話星雲大師》;主編《二十世紀世界滿學著作提要》等。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人,已主講並出版《正說清朝十二帝》、《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和《大故宮》(共三部)。
【推薦人的話2】 苑洪琪
志美行歷六十載的徐廣源
徐廣源先生是我認識的多年的老朋友,也是我的朋友中最受我尊敬和佩服的人物之一。早在一九七九年四月中旬,我作為故宮博物院業務部宮廷組的一員,隨故宮布展團到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幫助清東陵文物保管所(以後提升為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在普祥峪定東陵(慈安陵)籌備一個「清代中晚期文物精品展」,認識了在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工作的徐廣源先生。當時他就已在那裡工作多年,從事清朝陵寢和清朝后妃的研究,同時兼任文物保管員,在討論展覽方案和布展時,通過與他的接觸,發現他對陵寢制度及對清朝帝后妃們的生前身後事瞭如指掌,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後來得知,徐廣源先生的家在馬蘭峪,離清東陵很近,他的母親是清朝守陵人的後代,他父親也經常給孩子們講東陵境內各陵墓的故事。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使廣源從小就對文物古跡和歷史掌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陵墓群的雄偉建築、精美的石雕和靜謐的環境格外喜歡。到清東陵工作,圓了廣源多年的夢。從此,他一頭扎進研究清朝陵寢、后妃的海洋,悠游其中。儘管他現在已退休多年,但他對清朝陵寢和清朝后妃的研究方興未艾,正處於大量出成果的黃金時期。現在他已經是這兩個研究領域中的權威專家。回憶起來,與他相識至今已經三十多年了,由於交往越來越密切,所以見面時總親切地稱他為廣源。
我所以尊敬、佩服徐廣源先生,因為在他身上有許多一般人所難具備的、令人值得學習的優點。廣源至今還是一位農民身分,這幾十年的研究工作,是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進行的。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剛畢業不久回鄉務農的廣源,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當時馬蘭峪地區十分貧困,莊稼穀物收成不好,全靠他上山拾柴賣柴維持一家的生活。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廣源仍未停止他熱愛的清朝陵寢、后妃的研究。從一九七七年廣源到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工作後,他如虎添翼,如魚得水,給他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和基礎。
徐廣源先生刻苦好學。幾十年來,他不顧天寒地凍,不顧烈日酷熱,踏遍了清東陵、清西陵、盛京三陵及它們的陪葬墓,無數次對陵寢的實際勘察、探索考證,得到了其他研究者難得一窺的實證,同時也發現了很多清史史料、清宮檔案記載上的疏漏、遺佚,甚至是錯誤。為弄清清陵一個問題,他不辭辛苦查閱史料、寫信諮詢、上門求教……
徐廣源先生見多識廣。他探視、清理過乾隆帝的裕陵、慈禧陵、純惠皇貴妃、香妃(容妃)地宮等十餘座地宮,親手整理過慈禧的遺體,找到過香妃的頭骨,他的這一非凡的經歷,是當今任何一位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專家所不具備的,使他在清史界獨領風騷。他的這些經歷使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積累了第一手資料。例如:慈禧陵建築極其奢華,工程浩大,所需款項均由清廷直接撥款,費用一直對外保密。慈禧陵重修工程長達十三年,陵墓完工後四天,慈禧就去世了。慈禧墓中隨葬的寶物倍受世人關注,究竟慈禧陵隨葬的寶藏有多少,因為這在當時是宮闈祕事,諱莫如深,不用說尋常百姓,就是王公大臣也難以知曉,所以官方史書上沒有記載。清宮檔案與私人筆記的記載又多有歧異。為了探尋究竟,廣源將能找到的文字記載都搜集齊全,一一核對、考證,力求真偽,從而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他得知故宮博物院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出版的《故宮週刊》中,曾刊載了清宮檔案上的慈禧隨葬品清單。於是他「很不客氣」地讓我去故宮圖書館把這份慈禧隨葬品清單抄下來。出於對廣源的尊敬和事業的支持,我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刻到位於壽安宮的故宮圖書館提調書籍,認認真真地將清單內容全部抄錄了下來,郵寄給了他。我還曾應他之請,特地拍攝了壽安宮後面的大鐵門。一開始我對廣源關注這個大鐵門十分不解,經他解釋,我才知道許多死在壽康宮的后妃的遺體都是從此門送出紫禁城的。我還為廣源拍攝了孝賢皇后與乾隆帝結婚之所重華宮。在我們相識的幾十年中,廣源是向我詢問問題最多的朋友。每當他在研究、著書立說時,凡遇到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總是採用各種方法向別人請教,決不不懂裝懂,貽誤讀書,影響後世。我經常接到他的請教電話,有時是在深夜,由於他的執著和誠意,我有時休息了,也不得不起來回答;有時出差在外地,寧可多花些電話費,也要耐心解釋。後來為了與他聯繫方便,我特地學會了發短信。這樣用發郵件、發短信、打電話三種形式進行交流,更加深了我們之間的關係。我從他的無數次請教當中也增加了許多知識。
徐廣源先生治學扎實嚴謹。他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去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查閱清宮檔案,上故宮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翻閱文獻,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做到了以檔證史,史檔互證。同時他也重視前人撰寫的文章,研究的成果。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的是明、清兩代中央和部分地方機關檔案,內容涵蓋了清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農業、工業、外交、科技、教育、宗教等諸方面。在數以千萬的浩如煙海的清代檔案中,查找有關清朝后妃生活細節的記載如同大海撈針。功夫不負有心人。廣源不僅找到有價值的材料而且成果十分豐厚。這得益於他不避寒暑,鍥而不捨的精神。他每次風塵僕僕地來京查檔都是省吃簡居,埋頭翻閱抄寫,甚至顧不得休息、忘記吃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同行們,從心底敬佩廣源的這種治學精神,因此破例給他開方便之門,寧可放棄中午休息時間,輪流值班,允許他中午繼續查檔。廣源在他的著述中,在講明自己的觀點的同時,也把各家異說整理出來。他對不同的觀點從不輕易否定,而是非常客觀地進行討論,擺事實講道理。這些都體現出廣源的扎實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做人實在的品格。
最近,徐廣源先生應台灣久負盛名的遠流出版公司之邀,寫出了一部《大清后妃寫真》。他提前把書稿給我看了,讓我給提些修改意見。他在前些年曾在中華書局出版過一部《正說清朝十二后妃》,很受廣大讀者的歡迎,今年九月已重印了第六次。這部《大清后妃寫真》是繼《正說清朝十二后妃》之後又一部有關清朝后妃的力作,而且材料更加翔實豐富。
清朝作為少數民族占統治地位的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給後人留下了諸多撲朔迷離的歷史事件,尤其是皇帝的后妃更為世人所津津樂道。近幾年來,多有介紹清朝后妃的著述問世,但一般而言,它們只講后妃生前種種,而且各書的內容都差不多。對於后妃身後事介紹得很少。而廣源的這部《大清后妃寫真》不僅介紹了清朝后妃生前的風光、榮辱,還將后妃死後的喪儀、入葬、陵寢及隨葬品等都根據清宮檔案有所敘述,極為難得。廣源將他迄今為止的幾十年研究清朝后妃的成果都融入了書中,以正史和珍貴史料──清宮檔案為主要依據,結合陵寢講后妃,為本書增光添色,是一般介紹后妃的書所鮮有的。
《大清后妃寫真》所介紹的后妃,有太祖努爾哈赤的孝慈皇后(皇太極生母)、大妃阿巴亥(多爾袞生母);太宗皇太極的孝莊皇后(順治帝生母)、宸妃海蘭珠;順治帝的廢后、孝惠皇后、孝獻皇后董鄂氏;康熙帝的孝懿皇后、孝恭皇后(雍正帝生母);雍正帝的孝聖皇后(乾隆帝生母)、敦肅皇貴妃年氏;乾隆帝的孝賢皇后、烏喇那拉皇后、容妃(香妃);嘉慶帝的孝淑皇后(道光帝生母)、孝和皇后;道光帝的孝穆皇后、孝靜皇后(恭親王奕訢生母);咸豐帝的孝貞皇后(慈安)、孝欽皇后(同治帝生母/慈禧);同治帝的孝哲皇后、瑜妃;光緒帝的孝定皇后(隆裕)、珍妃;宣統帝的皇后婉容、淑妃文繡。共二十六人。這些后妃都是清朝比較有名的,甚至在清朝政治舞台上發揮過一定作用的后妃。可惜正史記載后妃的內容簡單,文字少之又少。然而,拜讀了徐廣源先生的新作,不覺眼前一亮,《大清后妃寫真》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兼具知識與趣味,可讀性很強。廣源集三十餘年之研究功力,將他所熟悉的相關史書、文獻加以對照、梳理、鑒別,同時結合自己親身參與清理清朝帝、后、妃之陵寢、地宮所得第一手資料辨析考證,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該書選用了大量珍貴照片,用形象、直觀的歷史圖片來說明問題,起到以圖證史、圖文並茂的特殊效果。
希望徐廣源先生的大作《大清后妃寫真》早日出版,與廣大讀者見面,讀了一定會受益匪淺!
二○一二年十月十四日 星期日
【推薦人簡介】苑洪琪,女,一九五一年生於天津市。一九七六年從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畢業,同年到故宮博物院工作。從事明清宮廷史和宮廷文物的研究及展示工作,曾任故宮博物院宮廷部副主任、研究館員,二○○六年十二月退休。多年的博物館專業,積澱了明清宮廷史研究及鑒定各類宮廷文物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宮廷文物在宮廷史中的歷史作用。注重宮廷飲具、食具的使用、變化及其背景,對宮廷飲膳禮儀制度與帝王養生等方面進行系統的研究。運用「史、物互證」的研究方式,撰有宮廷禮儀和宮廷生活等多種著述及文章,已出版《后妃美容術》(合著)、《中國的宮廷飲食》、《紫禁城──皇家生活全景》(合編)、《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宮廷珍寶卷》(合編)、《故宮藏毯圖典》(合編)等書。
前言 徐廣源
當今社會上有一種時髦做法:就是一種商品、一個地名,往往愛與皇家掛鉤、加上一個「皇」字,比如「皇宮祕方」、「皇帝御酒」、「皇宮御膳」、「皇妃洗浴處」、「皇妃出生地」等等,這樣就顯得神祕高雅、身價倍增,就能增加魅力,就會受到世人的青睞和歡迎。北京故宮開放八十七年了,一直遊人如織,久盛不衰,這是為什麼?就因為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是皇帝、皇后、妃嬪們居住的地方,就顯得神祕!人們就想看!為什麼電影《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電視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還珠格格》、《甄嬛傳》...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58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