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孩子大腦的密碼
你是否為了孩子上課不專心、課文記不住或人緣不佳傷透腦筋呢?其實,答案都藏在孩子的大腦中。唯有當你了解孩子大腦發出的密碼訊息,才能幫助他發揮長處、改善弱點。
因材施教不是新鮮觀念,但是你了解孩子這塊「材」到底適合雕琢成什麼樣子嗎?有三十年小兒科臨床經驗、專門幫學童找出並解決學習問題的李文教授,用清楚的架構及無數案例說明大腦的八種神經發展系統,讓父母與老師能據此觀察並理解孩子在求學過程中所顯現的各項心智功能,然後配合他們的學習需求,強化其天生優勢,並帶動其弱點的改善,讓孩子更有自信,更能快樂學習。
◎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29週
作者簡介:
米爾.李文(Mel Levine)
畢業於哈佛醫學院,為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小兒科教授,兼發展與學習研究中心主任,曾得到羅德學者(Rhodes scholar)殊榮。
李文醫師同時也是非營利組織「各種心智」(All Kinds of Minds)機構的創辦人、主持人之一。這個機構的主要工作是藉由各種教材與計畫,訓練各級學校的老師明瞭並懂得處理孩童在學習過程中所顯現的各式困難與差異。同時也與家長、臨床醫療人員,以及孩童本身密切合作,致力保障兒童生來各異的獨特心智,都能受到正確的引導與肯定。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心智地圖》中以各種方式全面探索每個孩子獨特的心智功能,並歸納出許多發展心智功能的建議,既能切中要點,而且非常實用。
──嘉納(Howard Gardner)博士,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
李文醫師畢生致力於協助兒童找到成功之道,尤其是那些未能被大人肯定和讚許的孩子。《心智地圖》一書正是這種偉大精神的延續。這位才華洋溢、勇氣十足的小兒科醫師,促成了醫學教科書的改寫及教育制度的改革。
──侯樂威(Edward Hallowell)醫師,哈佛醫學院講師
李文醫師的論點非常出色且易於理解,他的解說清晰而精準,而且建議的方法和技巧實用度高,易於實踐。
──莫理斯(Carl Mores)博士,麻州卡亭學校董事長
「我簡直不知道該如何形容您蒞臨本校演講那天引起了多大的衝擊……,我們從未見過如此正面的回應……,您給教師的啟發,必定會讓我們的學生獲益良多。」
──杜席克(Rona Dosick),加州帕克學校校長
「我們邀請過許多人來演講,同仁公認您是有史以來最棒的一位。」
──葛萊斯(Marsha Glines),紐約羅斯學院校長
名人推薦:名人推薦
《心智地圖》中以各種方式全面探索每個孩子獨特的心智功能,並歸納出許多發展心智功能的建議,既能切中要點,而且非常實用。
──嘉納(Howard Gardner)博士,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
李文醫師畢生致力於協助兒童找到成功之道,尤其是那些未能被大人肯定和讚許的孩子。《心智地圖》一書正是這種偉大精神的延續。這位才華洋溢、勇氣十足的小兒科醫師,促成了醫學教科書的改寫及教育制度的改革。
──侯樂威(Edward Hallowell)醫師,哈佛醫學院講師
李文醫師的論點非常出色且易於理解,他的解說清晰而精準,而且建...
章節試閱
地球上居住著擁有不同心智的各類人士,每個人的大腦都與眾不同。某些心智擁有創作交響樂曲和文學作品的天賦;某些心智適合建橋鋪路、組裝電腦,或是設計飛機、規劃交通系統;某些心智可能精於駕車,或尋求乳癌和高血壓的治療之道。人類社會是否得以成長、世界能否持續進步,全仰賴為人父母者能否以身作則,並教導子女如何與南轅北轍的各類心智和平共處、相互尊重。我們若是能夠了解並致力培育子女的獨特心智,除了可以欣見成果,也將同時體會到肩上所負的責任重大。若是我們曲解、甚至誤用孩子的獨特心智時,悲慘的結局則在所難免。可歎的是,這類情事往往層出不窮。
我是一個有使命感的小兒科醫生,希望能幫助所有的孩子獲得成功。這些年來,我曾在各類型的機構中工作,眼見一群群絕望的孩子掙扎向上,卻一路跌跌撞撞。這些孩子不但讓師長、家人失望,個人的自信心也蕩然無存。成為眾人眼中扶不起的阿斗當然苦不堪言,於是我深切體認到,協助這些孩子走上成功之路,應該像治療氣喘和中耳炎一樣,同樣隸屬於小兒科的醫療範圍。
那些看似無法操控內在心智以符合外界期待的孩子,會對自己全無信心;而父母在面對子女的閱讀障礙、缺乏社交能力,或是上課無法專心等難題時,更是手足無措、夜不成眠。至於為人師表者,在眼見學生不明就裡地退步時,則難免會感到憤怒,卻又深覺無能為力。
許多孩子就是這樣無辜受難,為個人與生俱來的獨特心智冤枉付出許多代價。他們的大腦生來無法應付周遭各式期待,對於諸如拼字正確、筆跡清楚、閱讀迅速、工作有效率,以及心算乘法之類的要求,完全無法配合。這些孩子長大成人後,通常都有機會充分展現大腦的專長;偏偏在幼年時期卻被要求面面俱到。我實在不忍看到這些幼童在生命初期就飽嘗失敗之苦,於是下定決心,全力協助這些孩子與他們的父母、老師。這些用心良苦的人,也是被孩子特殊大腦神經線路困住的無辜受害者。
無數個夜晚,聽完許多孩子在現行教育體系中備感屈辱的悲哀故事後,我身心俱疲地開車返家,整個人像被掏空了似的,充滿沮喪無奈。他們當中有的人被強行貼上諸如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或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y, LD)等標籤,從此淪為脫軌或適應不良的問題兒童;有些人則在毫無選擇的情況下,被施以藥物治療,企圖藉用藥物安定、鎮靜或撫平其與眾不同的大腦活動。在痛苦掙扎的成長過程中,許多人更進一步在以各類考試掛帥的現行社會中深受重創。對於他們的智能,完全用各種考試成績來認定,而這些主宰他們未來命運的測驗分數並不能呈顯其真正的優勢、弱點和教育需求。
面對這群自尊受盡踐踏的孩子,我不願意袖手旁觀。孩子被誤解、簡化、橫遭欺凌,或是被不當指責已經很糟了;更令人憂心的是他們對自己的貶抑。有個孩子曾經寫了封信告訴我:「我什麼事都坐(做)不好,媽媽和老師總是罵我。我覺得我是班上最本(笨)的學生,我這倍(輩)子都沒希望了。」沒有人應該在成長過程中如此自暴自棄,根據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大腦的學習管道生來就各不相同,人們大可不必再有這樣難堪的感受。
然而,諸如此類的情節在日常生活中可說俯拾即是。即使並非所有兒童都會因其大腦的運作與所處環境需求無法配合而深受創傷,我們卻或多或少都有機會遭遇無法符合外界期待的窘境,因而感到沮喪與恐慌。這樣的遭遇無人得以倖免,相信你我都不難回憶起生命中的某些時刻,曾經不只一次自認不如別人或一文不值。值得慶幸的是,絕大多數人遲早會揮別往日的自卑陰影而重獲信心;然而,某些人卻一生一世無法跳脫失敗的魔咒。
大家不妨仔細想想,這類悲劇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那些伴隨著「我們知道你一定能表現得更好」、「只要他下定決心好好表現,就一定可以出人頭地」或是「他的學習態度有問題」之類評語長大的孩子,心中到底做何感想?這類評斷似乎暗指這些孩子的苦難根本是咎由自取的,完全因為怠惰以致荒廢課業。平心而論,這些孩子的確有能力表現得更好,只不過,他們得在周遭成人的了解與引導之下,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父母與師長能對這樣的孩子提供許多幫助,他們全都蘊藏著無限的潛能等待開發。在我全心投入研究適應不良兒童的身心發展過程中,支持我堅持不懈的最大動力,也正是這些孩子有待開發的豐富潛能。只要我們明辨每個孩子獨特的心智長處,以及阻礙其走向成功的絆腳石,就能進一步提供他們有效的幫助。
本書預備完成多項目標。在著手描述那些遍嘗敗績的孩子經歷各式掙扎與挫折的過程中,我將闡明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經年累月必須面對的大腦挑戰。除此之外,這本書也企圖替父母與老師指點迷津,讓他們能具體觀察孩子在求學時代的成長過程中所顯現的各項心智功能,這些功能正是主宰孩子學業成就表現(或未來事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如此看來,這本書對於一心一意渴望儘早探知孩子學習障礙和內在潛能的父母與教育者而言,實在是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若是時光倒流數十年,這樣的書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市面上。最近幾年,基於無數針對學習型態、腦部功能和教育失敗的實證研究,我們才有機會發展出各種了解兒童心智的途徑。
我也希望藉著這本書拋磚引玉,使為人父母者、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體認到,許多不同的年輕心智正等著我們理解與配合他們的學習需求,以及強化其天生優勢。唯有如此,才能保全孩子的未來。
地球上居住著擁有不同心智的各類人士,每個人的大腦都與眾不同。某些心智擁有創作交響樂曲和文學作品的天賦;某些心智適合建橋鋪路、組裝電腦,或是設計飛機、規劃交通系統;某些心智可能精於駕車,或尋求乳癌和高血壓的治療之道。人類社會是否得以成長、世界能否持續進步,全仰賴為人父母者能否以身作則,並教導子女如何與南轅北轍的各類心智和平共處、相互尊重。我們若是能夠了解並致力培育子女的獨特心智,除了可以欣見成果,也將同時體會到肩上所負的責任重大。若是我們曲解、甚至誤用孩子的獨特心智時,悲慘的結局則在所難免。可歎的...
作者序
孩子本來就是獨特的
在台灣,有關神經發展方面的資訊很缺乏,當孩子行為跟別人不一樣時,父母不知道是自己管教上出了問題還是孩子大腦出了問題,那種求救無門的驚慌常讓人看了很心酸,這本書的出現可以說是及時雨,解開父母很多疑惑。
作者是小兒科醫生,將他行醫多年來所看到的問題,以個案的方式詳細呈現,讓父母可以去按圖索驥,了解自己孩子行為偏差的原因,他同時附上治療的方法,使父母可以DIY;最主要的是,他給父母一個正確的信念:孩子本來就是獨特的,沒有任何一個心智必須藉由乞討去爭取原本就屬於他的獨特地位,父母必須懂得欣賞、尊重、肯定他孩子的心智。
父母師長的心態未改變
在台灣,因為對神經發展的功能與差異不了解,大人常把孩子功課和行為上的偏差歸因到懶惰、不上進、壞種(這是我所聽到最傷人的話),而隨意把孩子叫起來當眾羞辱他。「利刀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沒有人沒有被當眾羞辱的經驗,尤其是所謂後段班學生,更是可憐,天天挨罵過日子。台灣的多元智慧提倡了這麼多年,父母師長的心態仍是一元——智育而已。我們一直無法打造出一個理想的教育環境讓孩子適性發展,也沒有一個正確的教育方針啟發孩子的智慧。而且知識是一直在更新的,孩子在學校學到的,將來出社會後可能都過時而用不到了,現在逼他背那些死書是不必要的,如果他因此而對學習絕望,不再有興趣,那麼這個孩子就等於報廢了,一個沒有學習熱忱的孩子是不會主動去追求新知的。如果我們不改變教育觀念與執行方針,以後我們的孩子會沒有競爭力。
這本書的作者透過個案,點出很多他對教育的理念。我很喜歡他的一個比喻:他說學校好像是個飛機場,學生猶如乘客,來自四面八方,有著各式各樣不同的背景,學生進學校的目的就像乘客去搭飛機,欲啟程往他人生的目的地。每個人的旅程不相同,因此他們的飛行計畫也不同。有人頻頻轉機,繞了一圈才到終點,有人搭的是直飛的班機,直接到達終點,這是個人的選擇,當然也跟他的財力有關,直飛的班機通常比較貴,但是有時及早訂位,也可買到便宜票。如果能從這個觀點來看孩子的一生,我們就不會對他苛求,因為機場只負責提供安全的飛機,不能強迫客人登機。乘客還是有主控權,我們不需打罵、強迫他登機,心不甘、情不願上的飛機,旅途也不愉快;但是老師父母可以描繪終點的景色,使孩子嚮往,鼓勵他朝那個方向走去。學校是一個提供孩子將來就業必備技能與品德的訓練所,飛機越新穎,設備越好,孩子的旅途越平穩,越愉快。我們若能啟動孩子的好奇心、向學心,那麼這一路上,他會努力看窗外的奇山異水,欣賞到很多人間美景,使他不虛此行;如果我們失敗了,那麼他可能一登機就睡覺,一路睡到終點,渾渾噩噩的過一生。
學校應提供長期的生根計畫
我們若能認請教育的目的,我們就會同意學校應該是提供多重教育管道的地方,它應該提供長期的生根計畫,而不是急就章的科學競賽,以「為校爭光」的大帽子,增加「好學生」-「壞學生」之間的差距。學校應該以孩子個人的步調來設定學習目標,不公開批評學生學習進度,將孩子分類,打入放牛班,最主要是學校要能提供老師和父母最新的神經發展的知識,因此而改變並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例如,過去我們要求孩子國、英、數樣樣都得好,現在從神經發展上已看到每個人大腦的功能特長是不一樣的,孩子做不到樣樣好,因此,現在的教育理念是鼓勵孩子去發展他的長處,再帶動短處的改善。
這本書有很多新觀念,很值得父母老師好好的讀,仔細的想,尤其第九章,如何幫孩子在學校中人緣好,受到同學的喜愛。對一天花八小時,在同一環境中、跟同一批人生活的孩子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想讓同學喜歡,最重要的還是對自己的自尊與自愛。父母很早就得教孩子「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絕」這個道理,不可以金錢去買友誼;其實他在學校中所學的人際關係技巧,以後進入社會都用的到。這本書,不但大人該看,甚至可以就個案中的情形跟孩子一起討論,讓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他的人生技巧。
譯者序
蕭德蘭
依循心智地圖前進
米爾‧李文醫師所著《心智地圖》堪稱一部完整的心智教育計畫,內容從基本理論到實施方針,論述完整而精闢。其間中心思想不外乎敦促為人父母與教育工作者設法體認每位孩童專屬的心智功能結構,並針對其優缺點、興趣所在,以及特有的學習方式提供適切的教育。如此教育理念其實並不稀奇,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他以個人臨床研究為根基所發展出的大腦功能理論。此理論猶如心智地圖,讓相關成人在培育孩童智能發展過程中有了明確的指標。
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石
就我以心理工作者的立場而言,李文醫師的教育理念其實更可說是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石。試想,不論孩童還是成人,如果人人能對個人心智發展的各項功能有所認知,進而體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真理,並有機會在被尊重與接納的環境中心安理得地發展天賦能力,這個社會將減少多少心理疾病與人際問題?
這些年來,面對形形色色心理個案的過程中,我心底常有種說不出的感傷與遺憾。當中許多人的問題就歷史角度觀之,多半總是成長過程中橫遭壓抑、扭曲與斲傷的結果。當然,諮商室中也不乏因牽涉家庭暴力、兒童虐待而被迫前來接受治療的人士,在後者看似缺乏人性、習慣藉由傷害他人宣洩內心不滿的外表下,竟往往有著更深的傷痛與自棄。如果這些人在爭取各種認同的成長過程中,不曾遭到誤解與打擊,並有機會接受李文醫師主張的個性化教育,以及擁有才華得以揮灑的空間,相信絕不至於淪落到自暴自棄、甚至出軌傷人的境地。
諮商室內的心靈如此,諮商室外的苦難不也大同小異?社會上幾乎隨處可見抱持著蟄伏夢想的人士(也許你我在某種程度上也都包括在內),礙於現實以及對自我心智能力的不了解與不肯定,一生一世流連在其實並不屬於自己的人生跑道上與他人競爭計較,直到生活扭曲變形、心傷情傷。《心智地圖》這本書猶如暮鼓晨鐘,足以喚醒人們對於個人心智功能的認知與期許,並懂得尊重與接納「非我族群」。不論為人父母還是教育工作者,在閱讀本書之際不妨反躬自省──先行體認個人的神經發展功能取向以及當年無法獲得適切培育的遺憾,以期更能將心比心,也更有智慧與動力對下一代適時伸出援手。
父母角色舉足輕重
至於書中所強調的因材施教式教學方針,相信絕大多數的父母與教育者必然深表贊同。只不過,礙於大班制的教學環境以及資源限制,該如何具體實施這類個性化教學,對於校方與教師無疑是項考驗。因此,家庭的個別教育舉足輕重。事實上,父母原本就是子女終其一生的嚮導,設法依循子女心智取向提供適切培育自然責無旁貸。雖然李文醫師未能在此書中提供檢測各項心智功能的具體資料,稍嫌美中不足(我猜想他有意避免讓整套理論成為另一套智商測驗),有心的父母依然可就書中逐篇闡釋的神經發展功能論述,一窺個人與子女的心智風貌。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如此心智風貌一如生理發展,將會隨時間與教育環境而有所增強或衰退,為人父母者當以關切孩童身體成長變化的態度,時刻留意其心智方面的成長轉變,並適時予以點撥化育。這也正是李文醫師在本書開宗明義之際即提出的重點。
此外,我個人認為,無論具體環境是否許可,肩負教育使命的人士只要有心接受此書中所提出的新觀念,稍後面對孩童的態度與行事作風必然產生一定程度的改變。即使教育系統無法在短時間內進行徹底變革,只要教育者願意以不同於既往的眼光審視學童的各類表現,不再以「智商不高」或「不夠努力」等籠統說法批判表現不佳的孩童,不僅「問題孩童」受惠,整體教育與社會環境也將獲得提升。畢竟,任何些微的體諒與了解都可能大幅改善孩童的自尊與自信。而當成人的態度加以轉變,孩童對待彼此的模式必然連帶受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各類孩童若能在懂得相互欣賞、彼此協助、充滿著惺惺相惜而非互別苗頭的家庭或學習環境中成長,未來社會勢必祥和而少暴戾之氣。
找出子女的獨特長才更重要
必須提醒大家的是,閱讀本書過程中,且請注重作者一再著墨的個別性,以免錯將此套神經發展理論當成了另一套填鴨式教材。從智商、情緒智商,到多重智商,有關認知學習方面的教育研究日新月異,可惜許多父母重視的仍是子女的競爭力。努力培育孩童的智商、情緒智商、多重智商、甚至各項神經發展功能其實並沒有錯,只是著眼點應在於設法找出子女獨特長才的發展空間,而非與他人相較能力優劣。大家一向認為,問題的產生出在整個教育體制,因而不論哪一個社會,教育體制總一再受到挑戰與變革的壓力。然而,不論教改如何轉向,如果人的觀念不改,如果我們永遠以高下之分評量孩童的各類表現,受傷的將並不僅止於各方面備受挫敗的適應不良孩童,那些鋒芒畢露的校內風雲人物同樣深受其害──習慣以外在表現衡量自我價值的結果,極其容易產生偏頗的自我認定。自我認定過高與過低則都有可能釀成悲劇。
此外,學術興趣/癖好(卻非娛樂)方面的培養也是李文醫師強調的教育重點。令人充滿熱情的興趣所在非但象徵著當事人的天分才華,同時也是走向成功的契機。尤其當個性化時代來臨的此際,培養孩童獨特的專才顯然不僅重要,而且必要。替孩子找出屬於他的人生路,絕對遠比培養其競爭能力更具生存意義。因此,為人父母的養兒育女口號應不再是「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而是「協助孩子找到屬於他個人展翅飛翔的天地!」而展卷閱讀《心智地圖》一書,無疑是為人父母者踏出教育行動的第一步。
孩子本來就是獨特的
在台灣,有關神經發展方面的資訊很缺乏,當孩子行為跟別人不一樣時,父母不知道是自己管教上出了問題還是孩子大腦出了問題,那種求救無門的驚慌常讓人看了很心酸,這本書的出現可以說是及時雨,解開父母很多疑惑。
作者是小兒科醫生,將他行醫多年來所看到的問題,以個案的方式詳細呈現,讓父母可以去按圖索驥,了解自己孩子行為偏差的原因,他同時附上治療的方法,使父母可以DIY;最主要的是,他給父母一個正確的信念:孩子本來就是獨特的,沒有任何一個心智必須藉由乞討去爭取原本就屬於他的獨特地位,父母必須懂得...
目錄
序 孩子本來就是獨特的 洪蘭
譯者序 依循心智地圖前進 蕭德蘭1
第一章 導言——變化多端的心智…
第二章 學習的途徑
第三章 指揮心智團隊──我們的注意力掌控系統
第四章 學習記憶——我們的記憶系統
第五章 文字的使用──我們的語言系統
第六章 安排配置──我們的空間秩序與順序系統
第七章 肌肉心智──我們的動作系統
第八章 偷窺心智高峰──我們的高層次思考系統
第九章 關於「關係」──我們的社交思考系統
第十章 當心智落於人後
第十一章 重整心智功能
第十二章 提升腦力──各類心智的理想歸宿
第十三章 有權與眾不同──各類心智的理想學府
序 孩子本來就是獨特的 洪蘭
譯者序 依循心智地圖前進 蕭德蘭1
第一章 導言——變化多端的心智…
第二章 學習的途徑
第三章 指揮心智團隊──我們的注意力掌控系統
第四章 學習記憶——我們的記憶系統
第五章 文字的使用──我們的語言系統
第六章 安排配置──我們的空間秩序與順序系統
第七章 肌肉心智──我們的動作系統
第八章 偷窺心智高峰──我們的高層次思考系統
第九章 關於「關係」──我們的社交思考系統
第十章 當心智落於人後
第十一章 重整心智功能
第十二章 提升腦力──各類心智的理想歸宿
第十三章 有權...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7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