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NT$ 380
本商品已絕版
別當自責的父母!
早點知道這些營養知識,小孩其實可以不生病!
深受美國許多小兒科醫生信任的兒童營養權威凱莉‧朵夫曼
近三十年來幫助無數父母從小孩經常生病的夢魘中解脫。
以最科學的營養補充法,讓小孩的身體自然變好。
‧缺少礦物質鋅,小孩特別挑嘴、沒胃口?
‧對乳製品或小麥過敏的小孩會常嘔吐、喜怒無常?
‧缺乏必需脂肪酸,小孩會全身長滿像雞皮疙瘩的疹子?
‧小孩語言發展遲緩,是因為魚油、維他命E群和膽鹼的需求高於平均值?
‧超級過動的小孩,血液中的鎂濃度偏低?
‧褪黑激素濃度不足,小孩經常要花三十分鐘以上才能入睡?
◆許多父母最傷腦筋的小朋友健康問題,其實從飯桌上的食物下手,就能擺脫吃藥的宿命!
小孩感冒就吃抗生素、常吐奶就吃抗胃食道逆流的藥物、過動就吃利他能、情緒不穩就吃百憂解……你安心嗎?
如果你不想讓小孩的身體一直依賴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效,而且還會有副作用的藥物,本書就是你應該看的。
營養師凱莉‧朵夫曼以近 30 年對小孩營養與疾病的研究與案例經驗,在美國幫助很多為小孩健康與行為問題頭痛的父母。許多醫生和專家都找不到確切原因和方法治療的兒童症狀和疾病,她常常能以自己獨到的「營養偵探」祕訣抽絲剝繭出問題的核心。再加上採用一套連最挑食的小孩都能接受的 E.A.T. 程序,讓營養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身體問題,最後讓小孩遠離藥物,回到最自然的健康狀態。
本書用最頂尖的營養科學為基礎,舉出許多讀起來有如醫學謎團的案例,揭露了食物與小孩腦部、免疫系統及消化系統等症狀的關聯:
●十二歲的男孩愛吃義大利麵、牛奶、麵包,媽媽也給他吃 QQ 熊維他命補充營養,但一直是班上最瘦小的。原來是飲食缺乏鋅影響了發育。
●三歲大的女孩常常五、六天沒排便,補充纖維質反而讓便祕更嚴重。原來是對乳製品過敏導致慢性便祕。
●十四歲的女孩常因為肚子痛請假在家休息,吃了一堆腸躁症、胃炎和胃食道逆流的藥都沒辦法減輕疼痛。原來是腸胃無法耐受麵包裡的麩質。
●十三歲的女孩從一出生就全身長疹子,找遍任何專家都找不出原因。原來是基改的玉米和黃豆干擾了免疫系統。
●十一歲的女孩常處在焦慮煩惱、情緒失控狀態,必須服用百憂解才能降低沮喪及焦慮。原來是少了 Omega-3 脂肪調節情緒。
●十二歲的男孩愛惡作劇、亂打人、情緒暴躁,醫生已經得開治療暴力行徑的強效藥讓他服用了。原來是吃太多糖類和加工食品影響壓力激素分泌。
作者簡介:
凱莉‧朵夫曼
擁有營養生物學碩士學位和營養師執照的背景。在美國以「營養偵探」著稱,因為她常常能幫人找到隱藏在症狀、疾病與飲食之間的可能連結,並以飲食營養補充的方式解決患者的問題,像是因異位性皮膚炎引發的長期情緒問題,以及長達三十年睡不好的問題等。有很多來找她諮詢服務的父母,都是小孩的身體症狀和疾病很棘手,看過很多醫生和專家都找不到原因。
她曾受邀CNN早安美國(CNN's American Morning)和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並常在全美各地的學校、醫院、專業組織和政府單位做有關飲食與健康議題的演說,也發表不少關於孩童與營養的文章,並獲馬里蘭州長任命服務於該州飲食應用委員會(Maryland Board of Dietetic Practice)。她目前居住在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近郊。
譯者簡介:
張木屯
文化大學地理系畢業,曾從事出版社編輯工作十多年,譯有《欺騙的種子》(臉譜出版)、《GO Big玩大夢想》(臉譜出版)、《預見未來的人:金獎導演詹姆斯.柯麥隆的電影與人生》、《糧食的價格,誰決定?:揭開糧價波動之謎》等書。
得獎紀錄:
‧本書榮獲美國專業出版人士評選的2012年諾提勒斯書獎(Nautilus Award)家庭教養類金牌
‧美國亞馬遜書店讀者四顆半星好評。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陳永綺,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黃瑽寧,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
【好評推薦】
「她的研究很扎實,她的觀點非常有洞見,她的建議會是父母最需要的。」
──《華盛頓郵報》
「本書提出的營養觀點很吸引人,而且無形中會為生活帶來改變。食物對小孩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而朵夫曼幫助父母將這層影響導向正向發展。」
──美國《出版人週刊》
「在她這本了不起的著作裡,凱莉‧朵夫曼清楚說明如何從各種線索解讀營養失調(nutritional disorder)對身體及腦部造成的影響。家長能獲得許多實際的證據與有用的資訊。」
──穆琳‧派卡(Maurine Packard, MD),紐約長老會醫院及威爾康乃爾醫學中心(New 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Weill Cornell Medical Center)小兒神經學家
「在面對病患時,我對朵夫曼所給建議的信心遠超過其他任何人。她實在是太傑出了。」
──理查‧E‧雷頓(Richard E. Layton, MD),小兒過敏專家、過敏關係中心(The Allergy Connection)負責人
「很少人像凱莉‧朵夫曼那樣了解孩童生理方面的需求。我從她身上學到太多了。」
──瑪莉琳‧艾金(Marilyn Agin, MD),小兒科醫師及《孩子,你為什麼不說話?》(The Late Talker)共同作者
「營養是許多孩童發展及行為之隱藏性問題的關鍵。本書對任何一位家長來說都是絕佳的資源。」
──娜塔莉‧基芮(Natalie Geary, MD),小兒科醫師及《兒童食療》(The Food Cure for Kids)共同作者
【審校序】
善用營養,了解兒科醫學的奧義 (蔡紫君,陽明大學兒科臨床副教授)
中國古代的名醫扁鵲曾經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小故事:
魏文王召見扁鵲,問道:「你們家兄弟三人都學習醫術,到底哪一個比較高明呢?」
扁鵲回答說:「老大醫術最好,老二其次,排行最末的我算是最差的了。」
文王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說:「我大哥替人治病,在症狀發作之前就把疾病治療好了,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也感覺不出有什麼差別,所以他沒有什麼名氣,只有我們家學醫的人才知道他的厲害。
我家二哥替人治病,是在病情剛發生時就能治癒了。平常人以為他都治療一些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聲只在鄉里間有好評而已。
而我扁鵲治病,都是在病情已經相當嚴重的時候,這些病人來找我前,身體已經被病痛折騰許久。他們接受我在經脈上穿針放血、在皮膚上灸藥、劈開骨肉做大手術後,病痛有明顯的改善,所以認為我的醫術高明,也因此我的名氣就傳遍全國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病人對醫師的期待,主要在於改善疾病帶來的痛苦。但是對醫師而言,醫療行為應該不是局限於治療疾病與減輕痛苦,因為醫術的最高境界不僅僅是「抑奸除惡」,卻是在「維持正常」。這也是《黃帝內經》裡面,「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的真正奧義。
小兒科學更是特別強調這種精神的一門學科。
由於小兒科學的對象是充滿未知潛能的孩童,每個人從小小的胚胎開始成長為成熟的個體,這段過程是由先天的基因設定與後天的環境共同影響的結果。這也是生命奇妙的地方,有人先天上基因有缺損,卻可以通過療育或代償得到幾乎完整的生活功能;也有人擁有強勢優質的基因,卻因為後天營養或情感的剝奪,而造成失能的情形。上帝的安排無法預測,每個人一生就如同一場牌局,有人拿到一手好牌,打得不好卻可能全盤皆墨;有人發到一堆爛牌,卻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打出漂亮的勝局。也因為如此,我們照顧小朋友的重點,除了在他們生長發育的過程中,保護他們免於病原菌的疾病侵襲之外,更加重要的是提供他們正常生長發育環境,當然包括「飲食」與「營養」這門很重要的供應。所以,真正了解兒科醫學奧義的醫師們絕不會排斥營養師或其他相關專業給予的建議,反而會以開放彈性的胸襟來學習這門學問,權衡整體狀況後,善用這些方法治療病童。
有了這樣的認知,閱讀凱莉朵夫曼這本書就是非常愉悅的享受了!
不僅僅是凱莉那枝生花妙筆,能夠生動地敘述生物醫學裡面令人眼花撩亂的生化機轉,而且幾乎沒有失真。更不用說,她像福爾摩斯一樣,用敏銳的觀察力和廣博的學識,帶領讀者在案例的謎團中抽絲剝繭、追查真兇。最重要的是,從她的文章言語中,讀者可以很容易感受凱莉有著跟我們一樣的信念:不放棄任何有問題的小孩!我們相信每個孩童都有他存在的獨特意義,有了我們的關心與協助,他們一定可以更好,即使他們罹患的是醫學尚未找出最好治療方法的疾病。
當然,在台灣全民健保造就的醫療環境下,看病有如分秒必爭的殺戮戰場,我非常羨慕美國的醫師與專業人員,他們能夠有充裕的時間和小朋友交心、和家長詳細討論,能更深入地參與小朋友的改變。希望民眾能了解,全民健保提供俗又大碗的醫療服務,但同時也會犧牲掉某些優質的醫療模式。
身為一位兒童免疫與腎臟專科醫師,經年浸淫在教科書裡複雜的分子機制圖,心裡明白這些都告訴我們:人體是個奧妙的小宇宙,千萬的組成因素裡面「多了某些會讓身體不對勁的干擾物」或者「少了某些維持身體正常運行的必需品」,都會造成重大的問題。這些「干擾物」與「必需品」,其實大多存在我們的飲食中,只要加以調整,凡舉我們的器官功能、情緒精神都可能受到影響,在孩童固然如此,舉諸成人也屢見不鮮。
閱讀這本書,你將藉由這些小朋友的案例,逐步認識許多日常生活飲食的精妙、熟悉許多健康食品的功能,你不僅會了解你的小孩吃的是什麼,更能得知:「什麼吃了你的小孩」。
【推薦序】
醫療的藝術
理查‧E‧ 雷頓(Richard E. Layton, MD),小兒過敏專家
讀這本書讓我回頭看自己的醫學生涯。回想起在醫學院及當住院醫師的時期,我認為不論在學理或醫學領域,自己都是一名訓練有素的人員。在優質的培訓中,我知道如何根據實驗室檢驗結果異常、X光片或切片檢查等等診斷疾病,並學會怎麼用藥來治療這些疾病。醫療教育也教我辨識許多疾病的症狀、知道某位病患何時需要開刀,以及如何分辨緊急狀況。這些都是醫學訓練的首要項目。所造成的結果是:像我一樣的醫師,對治療有表現症狀的疾病都比較在行,但比較不會去尋找隱藏的肇因。換句話說,我們在治療疾病上受到很好的訓練,但在對維持健康的醫學上反倒未必如此。
我認為,一旦有個醫療問題是見人見智,又沒有任何實驗測試可作為下診斷的判定時,有很多病患得到的照護是不足的。舉例來說,如果有位病患說自己有好幾種腸胃不適的症狀,像是脹氣、腸蠕動不規則和胃灼熱,但做過內視鏡、結腸鏡和超音波等等腸胃道診斷檢查,結果都顯示一切正常,這時他經常會被告知:「你有腸躁症(irritablebowel syndrome)。」實際上,醫師的意思是:「我找不出問題的確實原因,所以這就是你的診斷結果。」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主訴自己感覺疲勞的病患身上。一旦檢驗報告顯示沒有問題,他被下的診斷往往就是:「你得的是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另外,有的病人覺得肌肉關節疼痛,可是做了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檢驗項目都正常,所以他就被診斷為:「你得的是纖維肌痛(fibromyalgia)。」
當然,有些病患的確是罹患腸躁症、慢性疲勞症候群和纖維肌痛,但我認為得到這類診斷的病人當中,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有未被診斷出的疾病,而且這些疾病未必是我們在醫學院學到的那套「學理/疾病模式」可以說得通。
在我專事研究小兒過敏之前,從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八年間,我一直擔任小兒科主治醫師。當有家長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要吃那麼多抗生素?」或「我的小孩真的有必要吃治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利他能(Ritalin)嗎?」我便會重新評估自己的醫療責任。我開始解讀有關醫療問題隱藏的起因(而非專注在「解決方法」上面),探究得愈多,愈對自己的執業方式感到憂心。
有兩名孩童改變了我的醫職生涯:首先是一個說自己有嚴重偏頭痛的
小男孩。我將他轉介給一位非常優秀的小兒神經科醫師,在做了所有應該進
行的檢驗之後,那位醫師說他得了「身心失調偏頭痛」(psychosomatic
migraine headaches)。那時,我想起曾經讀過的文章提到,嗜吃的食物很可能就是造成問題的食物。於是我問男孩的母親:「有沒有哪一種食物,是你兒子每天都要吃的?」她說:「他很愛吃花生醬。」我說:「我明白了,這十天先不要讓他吃花生醬(所有花生類製品也都不要碰),之後再打電話告訴我情況如何。」等接到來電時,我很高興聽到那個男孩已經整整十天沒出現偏頭痛,比起先前每天吃花生醬每天偏頭痛的情況有著天壤之別。
第二位病患是個有嚴重腹痛情形的女孩。為她做過許多測試後,始終找不出問題源頭,後來為了我自己,還有胃腸病學家、精神治療師,以及其他各種「XX 病學家」的方便,我甚至將她轉進大醫院,但除了「身心失調腹痛」(psychosomatic abdominal pain)以外,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提出一個解答。她住院治療後,我正好讀到牛奶可能是問題食物的文章。當我問女孩的媽媽:「妳女兒都喝多少牛奶?」她回答:「喔,她一天喝四杯牛奶。」我說:「十天不要讓她喝牛奶,然後再打電話給我。」驚奇的事來了─那十天,她都沒有出現腹痛。
我們不能再對那些難以歸類的病狀,一概繼續給予那種「病毒引發」的回應了。就算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這或許是正確的診斷,但我們仍然不該做出如此的假設。同樣地,當某位家長對他十八個月大兒子的發展有疑慮時,我們做醫師的,必須克制住自然而然想說出「你緊張過頭了,我們先等一陣子看看再說」、「他是男生嘛,發展本來就比較慢」,或者是「因為他是家裡第二個小孩」等回應的欲望,而且不能再妄下結論。就算是個一百次說中九十九次的醫師,凱莉和我所看到的都是那第一百個孩子。
我與凱莉共事十五年來,她的直覺與聰敏一直讓我非常驚奇。她真的是很像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的偵探。聆聽病史、運用常理、智慧及洞察力,凱莉總能夠找到問題的根源,這項能力實在令人嘆服。她教我無數營養相關的知識,也讓我知道正確飲食和營養補充品對於理想健康狀態的重要性。在面對病患時,我對朵夫曼所給建議的信心遠超過醫界其他任何人。她實在是太傑出了。
對家長和醫師來說,這是一本「必讀之作」。假如我們的醫療模式能夠納入本書提出的想法,我相信一定可以減少那些無法解決孩童健康問題的檢驗及藥品開支,而且還能培育出更健康、更快樂的孩子。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8折21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1 |
7折以上 | 0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16 |
7折 | 2 |
7折以上 | 2 |
無折 | 5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定價:NT$ 380
本商品已絕版
別當自責的父母!
早點知道這些營養知識,小孩其實可以不生病!
深受美國許多小兒科醫生信任的兒童營養權威凱莉‧朵夫曼
近三十年來幫助無數父母從小孩經常生病的夢魘中解脫。
以最科學的營養補充法,讓小孩的身體自然變好。
‧缺少礦物質鋅,小孩特別挑嘴、沒胃口?
‧對乳製品或小麥過敏的小孩會常嘔吐、喜怒無常?
‧缺乏必需脂肪酸,小孩會全身長滿像雞皮疙瘩的疹子?
‧小孩語言發展遲緩,是因為魚油、維他命E群和膽鹼的需求高於平均值?
‧超級過動的小孩,血液中的鎂濃度偏低?
‧褪黑激素濃度不足,小孩經常要花三十分鐘以上才能入睡?
◆許多父母最傷腦筋的小朋友健康問題,其實從飯桌上的食物下手,就能擺脫吃藥的宿命!
小孩感冒就吃抗生素、常吐奶就吃抗胃食道逆流的藥物、過動就吃利他能、情緒不穩就吃百憂解……你安心嗎?
如果你不想讓小孩的身體一直依賴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效,而且還會有副作用的藥物,本書就是你應該看的。
營養師凱莉‧朵夫曼以近 30 年對小孩營養與疾病的研究與案例經驗,在美國幫助很多為小孩健康與行為問題頭痛的父母。許多醫生和專家都找不到確切原因和方法治療的兒童症狀和疾病,她常常能以自己獨到的「營養偵探」祕訣抽絲剝繭出問題的核心。再加上採用一套連最挑食的小孩都能接受的 E.A.T. 程序,讓營養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身體問題,最後讓小孩遠離藥物,回到最自然的健康狀態。
本書用最頂尖的營養科學為基礎,舉出許多讀起來有如醫學謎團的案例,揭露了食物與小孩腦部、免疫系統及消化系統等症狀的關聯:
●十二歲的男孩愛吃義大利麵、牛奶、麵包,媽媽也給他吃 QQ 熊維他命補充營養,但一直是班上最瘦小的。原來是飲食缺乏鋅影響了發育。
●三歲大的女孩常常五、六天沒排便,補充纖維質反而讓便祕更嚴重。原來是對乳製品過敏導致慢性便祕。
●十四歲的女孩常因為肚子痛請假在家休息,吃了一堆腸躁症、胃炎和胃食道逆流的藥都沒辦法減輕疼痛。原來是腸胃無法耐受麵包裡的麩質。
●十三歲的女孩從一出生就全身長疹子,找遍任何專家都找不出原因。原來是基改的玉米和黃豆干擾了免疫系統。
●十一歲的女孩常處在焦慮煩惱、情緒失控狀態,必須服用百憂解才能降低沮喪及焦慮。原來是少了 Omega-3 脂肪調節情緒。
●十二歲的男孩愛惡作劇、亂打人、情緒暴躁,醫生已經得開治療暴力行徑的強效藥讓他服用了。原來是吃太多糖類和加工食品影響壓力激素分泌。
作者簡介:
凱莉‧朵夫曼
擁有營養生物學碩士學位和營養師執照的背景。在美國以「營養偵探」著稱,因為她常常能幫人找到隱藏在症狀、疾病與飲食之間的可能連結,並以飲食營養補充的方式解決患者的問題,像是因異位性皮膚炎引發的長期情緒問題,以及長達三十年睡不好的問題等。有很多來找她諮詢服務的父母,都是小孩的身體症狀和疾病很棘手,看過很多醫生和專家都找不到原因。
她曾受邀CNN早安美國(CNN's American Morning)和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並常在全美各地的學校、醫院、專業組織和政府單位做有關飲食與健康議題的演說,也發表不少關於孩童與營養的文章,並獲馬里蘭州長任命服務於該州飲食應用委員會(Maryland Board of Dietetic Practice)。她目前居住在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近郊。
譯者簡介:
張木屯
文化大學地理系畢業,曾從事出版社編輯工作十多年,譯有《欺騙的種子》(臉譜出版)、《GO Big玩大夢想》(臉譜出版)、《預見未來的人:金獎導演詹姆斯.柯麥隆的電影與人生》、《糧食的價格,誰決定?:揭開糧價波動之謎》等書。
得獎紀錄:
‧本書榮獲美國專業出版人士評選的2012年諾提勒斯書獎(Nautilus Award)家庭教養類金牌
‧美國亞馬遜書店讀者四顆半星好評。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陳永綺,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黃瑽寧,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
【好評推薦】
「她的研究很扎實,她的觀點非常有洞見,她的建議會是父母最需要的。」
──《華盛頓郵報》
「本書提出的營養觀點很吸引人,而且無形中會為生活帶來改變。食物對小孩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而朵夫曼幫助父母將這層影響導向正向發展。」
──美國《出版人週刊》
「在她這本了不起的著作裡,凱莉‧朵夫曼清楚說明如何從各種線索解讀營養失調(nutritional disorder)對身體及腦部造成的影響。家長能獲得許多實際的證據與有用的資訊。」
──穆琳‧派卡(Maurine Packard, MD),紐約長老會醫院及威爾康乃爾醫學中心(New 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Weill Cornell Medical Center)小兒神經學家
「在面對病患時,我對朵夫曼所給建議的信心遠超過其他任何人。她實在是太傑出了。」
──理查‧E‧雷頓(Richard E. Layton, MD),小兒過敏專家、過敏關係中心(The Allergy Connection)負責人
「很少人像凱莉‧朵夫曼那樣了解孩童生理方面的需求。我從她身上學到太多了。」
──瑪莉琳‧艾金(Marilyn Agin, MD),小兒科醫師及《孩子,你為什麼不說話?》(The Late Talker)共同作者
「營養是許多孩童發展及行為之隱藏性問題的關鍵。本書對任何一位家長來說都是絕佳的資源。」
──娜塔莉‧基芮(Natalie Geary, MD),小兒科醫師及《兒童食療》(The Food Cure for Kids)共同作者
【審校序】
善用營養,了解兒科醫學的奧義 (蔡紫君,陽明大學兒科臨床副教授)
中國古代的名醫扁鵲曾經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小故事:
魏文王召見扁鵲,問道:「你們家兄弟三人都學習醫術,到底哪一個比較高明呢?」
扁鵲回答說:「老大醫術最好,老二其次,排行最末的我算是最差的了。」
文王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說:「我大哥替人治病,在症狀發作之前就把疾病治療好了,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也感覺不出有什麼差別,所以他沒有什麼名氣,只有我們家學醫的人才知道他的厲害。
我家二哥替人治病,是在病情剛發生時就能治癒了。平常人以為他都治療一些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聲只在鄉里間有好評而已。
而我扁鵲治病,都是在病情已經相當嚴重的時候,這些病人來找我前,身體已經被病痛折騰許久。他們接受我在經脈上穿針放血、在皮膚上灸藥、劈開骨肉做大手術後,病痛有明顯的改善,所以認為我的醫術高明,也因此我的名氣就傳遍全國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病人對醫師的期待,主要在於改善疾病帶來的痛苦。但是對醫師而言,醫療行為應該不是局限於治療疾病與減輕痛苦,因為醫術的最高境界不僅僅是「抑奸除惡」,卻是在「維持正常」。這也是《黃帝內經》裡面,「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的真正奧義。
小兒科學更是特別強調這種精神的一門學科。
由於小兒科學的對象是充滿未知潛能的孩童,每個人從小小的胚胎開始成長為成熟的個體,這段過程是由先天的基因設定與後天的環境共同影響的結果。這也是生命奇妙的地方,有人先天上基因有缺損,卻可以通過療育或代償得到幾乎完整的生活功能;也有人擁有強勢優質的基因,卻因為後天營養或情感的剝奪,而造成失能的情形。上帝的安排無法預測,每個人一生就如同一場牌局,有人拿到一手好牌,打得不好卻可能全盤皆墨;有人發到一堆爛牌,卻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打出漂亮的勝局。也因為如此,我們照顧小朋友的重點,除了在他們生長發育的過程中,保護他們免於病原菌的疾病侵襲之外,更加重要的是提供他們正常生長發育環境,當然包括「飲食」與「營養」這門很重要的供應。所以,真正了解兒科醫學奧義的醫師們絕不會排斥營養師或其他相關專業給予的建議,反而會以開放彈性的胸襟來學習這門學問,權衡整體狀況後,善用這些方法治療病童。
有了這樣的認知,閱讀凱莉朵夫曼這本書就是非常愉悅的享受了!
不僅僅是凱莉那枝生花妙筆,能夠生動地敘述生物醫學裡面令人眼花撩亂的生化機轉,而且幾乎沒有失真。更不用說,她像福爾摩斯一樣,用敏銳的觀察力和廣博的學識,帶領讀者在案例的謎團中抽絲剝繭、追查真兇。最重要的是,從她的文章言語中,讀者可以很容易感受凱莉有著跟我們一樣的信念:不放棄任何有問題的小孩!我們相信每個孩童都有他存在的獨特意義,有了我們的關心與協助,他們一定可以更好,即使他們罹患的是醫學尚未找出最好治療方法的疾病。
當然,在台灣全民健保造就的醫療環境下,看病有如分秒必爭的殺戮戰場,我非常羨慕美國的醫師與專業人員,他們能夠有充裕的時間和小朋友交心、和家長詳細討論,能更深入地參與小朋友的改變。希望民眾能了解,全民健保提供俗又大碗的醫療服務,但同時也會犧牲掉某些優質的醫療模式。
身為一位兒童免疫與腎臟專科醫師,經年浸淫在教科書裡複雜的分子機制圖,心裡明白這些都告訴我們:人體是個奧妙的小宇宙,千萬的組成因素裡面「多了某些會讓身體不對勁的干擾物」或者「少了某些維持身體正常運行的必需品」,都會造成重大的問題。這些「干擾物」與「必需品」,其實大多存在我們的飲食中,只要加以調整,凡舉我們的器官功能、情緒精神都可能受到影響,在孩童固然如此,舉諸成人也屢見不鮮。
閱讀這本書,你將藉由這些小朋友的案例,逐步認識許多日常生活飲食的精妙、熟悉許多健康食品的功能,你不僅會了解你的小孩吃的是什麼,更能得知:「什麼吃了你的小孩」。
【推薦序】
醫療的藝術
理查‧E‧ 雷頓(Richard E. Layton, MD),小兒過敏專家
讀這本書讓我回頭看自己的醫學生涯。回想起在醫學院及當住院醫師的時期,我認為不論在學理或醫學領域,自己都是一名訓練有素的人員。在優質的培訓中,我知道如何根據實驗室檢驗結果異常、X光片或切片檢查等等診斷疾病,並學會怎麼用藥來治療這些疾病。醫療教育也教我辨識許多疾病的症狀、知道某位病患何時需要開刀,以及如何分辨緊急狀況。這些都是醫學訓練的首要項目。所造成的結果是:像我一樣的醫師,對治療有表現症狀的疾病都比較在行,但比較不會去尋找隱藏的肇因。換句話說,我們在治療疾病上受到很好的訓練,但在對維持健康的醫學上反倒未必如此。
我認為,一旦有個醫療問題是見人見智,又沒有任何實驗測試可作為下診斷的判定時,有很多病患得到的照護是不足的。舉例來說,如果有位病患說自己有好幾種腸胃不適的症狀,像是脹氣、腸蠕動不規則和胃灼熱,但做過內視鏡、結腸鏡和超音波等等腸胃道診斷檢查,結果都顯示一切正常,這時他經常會被告知:「你有腸躁症(irritablebowel syndrome)。」實際上,醫師的意思是:「我找不出問題的確實原因,所以這就是你的診斷結果。」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主訴自己感覺疲勞的病患身上。一旦檢驗報告顯示沒有問題,他被下的診斷往往就是:「你得的是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另外,有的病人覺得肌肉關節疼痛,可是做了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檢驗項目都正常,所以他就被診斷為:「你得的是纖維肌痛(fibromyalgia)。」
當然,有些病患的確是罹患腸躁症、慢性疲勞症候群和纖維肌痛,但我認為得到這類診斷的病人當中,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有未被診斷出的疾病,而且這些疾病未必是我們在醫學院學到的那套「學理/疾病模式」可以說得通。
在我專事研究小兒過敏之前,從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八年間,我一直擔任小兒科主治醫師。當有家長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要吃那麼多抗生素?」或「我的小孩真的有必要吃治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利他能(Ritalin)嗎?」我便會重新評估自己的醫療責任。我開始解讀有關醫療問題隱藏的起因(而非專注在「解決方法」上面),探究得愈多,愈對自己的執業方式感到憂心。
有兩名孩童改變了我的醫職生涯:首先是一個說自己有嚴重偏頭痛的
小男孩。我將他轉介給一位非常優秀的小兒神經科醫師,在做了所有應該進
行的檢驗之後,那位醫師說他得了「身心失調偏頭痛」(psychosomatic
migraine headaches)。那時,我想起曾經讀過的文章提到,嗜吃的食物很可能就是造成問題的食物。於是我問男孩的母親:「有沒有哪一種食物,是你兒子每天都要吃的?」她說:「他很愛吃花生醬。」我說:「我明白了,這十天先不要讓他吃花生醬(所有花生類製品也都不要碰),之後再打電話告訴我情況如何。」等接到來電時,我很高興聽到那個男孩已經整整十天沒出現偏頭痛,比起先前每天吃花生醬每天偏頭痛的情況有著天壤之別。
第二位病患是個有嚴重腹痛情形的女孩。為她做過許多測試後,始終找不出問題源頭,後來為了我自己,還有胃腸病學家、精神治療師,以及其他各種「XX 病學家」的方便,我甚至將她轉進大醫院,但除了「身心失調腹痛」(psychosomatic abdominal pain)以外,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提出一個解答。她住院治療後,我正好讀到牛奶可能是問題食物的文章。當我問女孩的媽媽:「妳女兒都喝多少牛奶?」她回答:「喔,她一天喝四杯牛奶。」我說:「十天不要讓她喝牛奶,然後再打電話給我。」驚奇的事來了─那十天,她都沒有出現腹痛。
我們不能再對那些難以歸類的病狀,一概繼續給予那種「病毒引發」的回應了。就算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這或許是正確的診斷,但我們仍然不該做出如此的假設。同樣地,當某位家長對他十八個月大兒子的發展有疑慮時,我們做醫師的,必須克制住自然而然想說出「你緊張過頭了,我們先等一陣子看看再說」、「他是男生嘛,發展本來就比較慢」,或者是「因為他是家裡第二個小孩」等回應的欲望,而且不能再妄下結論。就算是個一百次說中九十九次的醫師,凱莉和我所看到的都是那第一百個孩子。
我與凱莉共事十五年來,她的直覺與聰敏一直讓我非常驚奇。她真的是很像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的偵探。聆聽病史、運用常理、智慧及洞察力,凱莉總能夠找到問題的根源,這項能力實在令人嘆服。她教我無數營養相關的知識,也讓我知道正確飲食和營養補充品對於理想健康狀態的重要性。在面對病患時,我對朵夫曼所給建議的信心遠超過醫界其他任何人。她實在是太傑出了。
對家長和醫師來說,這是一本「必讀之作」。假如我們的醫療模式能夠納入本書提出的想法,我相信一定可以減少那些無法解決孩童健康問題的檢驗及藥品開支,而且還能培育出更健康、更快樂的孩子。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1 |
7折以上 | 0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16 |
7折 | 2 |
7折以上 | 2 |
無折 | 5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8折21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