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孤寂的守山人
三十年雲海圍繞的山居歲月
海拔3844公尺、日據時代設置的玉山氣象觀測站,
氣象局觀測員李臺軍已在全臺最高點守著玉山,
這一守,便是三十年。
長年擁抱孤寂的守山人,卻樂在其中,
愛上了玉山清明的點滴生活。
★獨家收錄:李臺軍老師二十九守山小日子
──依水象、電象、雲屬、雪等,難得一見的大自然美景,一次全收錄。
玉山,
是臺灣人不滅的驕傲
是人生攻占、突破自我的象徵性里程碑
李臺軍以感恩的心情回憶玉山觀測站的點點滴滴。玉山觀測站的工作採取輪值,但山上留守人員都只維持三人,李臺軍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極安靜環境下孤單作業。反而讓他有更多時間以攝影之眼觀察玉山的美、享受雲海圍繞的幸福、思考人生的問題。
能在臺灣的聖山工作何其有幸,名與利對他如雲淡風輕。身處高山,更讓他體會人類的渺小,知足就能常樂,人在福中知福,懂得珍惜所有。透過李臺軍在玉山的點滴分享,一以窺生活在玉山遠方的魔幻日子。
你從沒見過的玉山水、電、光、雲屬奇觀。
李臺軍教你自然課本沒教的氣象知識!
。什麼是『布洛肯光』?
布洛肯光又稱峨嵋光、觀音圈或反日華。在德國薩克森哈次山的布洛肯山第一次發現,因此,被稱為布肯光環。形成原因是霧或海因太陽光線照射效應產生的現象,當我們站在高山頂上或稜線上,背對太陽,面對遠方的雲海或霧就會映出自己的影子,以頭部為中心,形成一個外紅內紫的光圈。另外,在飛機上也有機會看到這種美麗的光圈。
。什麼是『耶穌光』?
又稱「雲隙光」或「耶穌光」。是由數十道的光芒從敝光莢狀的高積雲隙傾瀉而下,那是塵埃及空氣中潮溼的水氣被光線散射而成。
★雲的小常識:獨家玉山雲屬圖解,及各種玉山雲之照片
雲是由飄浮在空中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所組成,變化多端,為便於區分,一般分為四族十屬,族是按雲的高度來分,分高雲、中雲、低雲及直展雲。
玉山雲屬一次全解析。
卷雲:是十種雲屬中高度最高的的雲。白色沒有陰影,呈絲狀,如鳥羽或白髮、馬尾,在日出前或日落後,會反映陽光,形成美麗的彩霞。
卷層雲:淡淡的雲,很像細絲織成的薄幕,全部或部分掩蓋天空,常伴有日暈或月暈的現象。
卷積雲:白色細小而成堆的雲,排列如魚鱗、漣漪,沒有陰影。
高積雲:白色或灰色或灰白,由比卷積雲還大的雲塊群聚而成,形狀像棋盤。
高層雲:灰色或淡藍色,常常全部遮蔽天空,當它遮住太陽時,直視太陽也不覺得刺眼。
層雲:均勻一致的雲層,大部分呈灰色,像霧一般灰濛濛的,隔此雲看太陽,其輪廓清晰可見。
層積雲:呈灰色或微白色,由許多較大的雲塊集結而成,各雲塊間的分界較明顯,偶而可見波浪的形狀。
雨層雲:暗灰色的雲,使天空一片黝暗,會帶來連綿不斷的雨,因雲層深厚,太陽常被遮蔽而不可見。
積雲:常是大塊濃厚的雲,底部平坦,頂部隆起像花椰菜,被日光照射部分潔白光亮,雲底則較暗。
積雨雲:濃厚龐大的雲塊,垂直發展非常旺盛,底部非常黑暗,頂部像山岳或高塔,通常雲頂有一部分平滑,呈纖維狀或具有條紋,且常有平展延伸如鐵砧狀或大片的羽毛。
★十六篇生活在玉山的點滴故事
「看天喝水」:刷牙、洗臉、飲水、洗菜、煮飯……全靠雨水。想燒一鍋熱水洗澡請等下大雨。
玉山的奢侈品:水果。所有食物多半山下運送上山,凡不是必需品(如水果,重又不易久放)皆為奢侈品。
玉山伙食團:雞、肉水煮後再磨上鹽,魚則用油先煎好,一併掛在木梁下。夏季,高溫15~20℃之間,蒼蠅又多,每隔幾天肉就要再次水煮,不然,容易長蛆或有異味。
天然冰箱:雪季積雪稍深時,將肉類放在水桶埋入雪中,做為天然的冰箱。
攝氏零度以下時,葉菜類總會被凍壞,每逢入冬,「素食產品」自動改為根莖類及菜乾類。
穿衣時尚OUT:日常穿排汗衣褲,外穿套頭毛衣較為保暖、長袖襯衫及雪衣,維持恆溫狀態。
山中鬼故事:所有傳說中的鬼故事,人人都是親身經歷的主角。
有拜有保佑:玉山上鎮守的媽祖婆,有拜一定有神蹟。
★登山小常識:登玉山必讀五則入山法則
◇ 封山期若超過半個月以上,進入山區就要格外小心肉食動物!從前峰到大峭壁沿途都有玉山黑熊的腳印及排遺,足見其徘徊和流連。
◇ 遇惡劣天氣就不要硬闖入山。通常惡劣的天氣,不是風就是雨、雪或者霧,只要天氣不好,就容易迷路,而濕滑泥濘的山路,也容易讓人寸步難行。
作者簡介:
李臺軍
一九五○年生,國立政大行專畢業(第十屆)。歷任阿里山氣象站技佐、玉山氣象站技士、代理主任。
河海航行人員考試電信人員參等、貳等報務員及格
高雄巿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中央氣象局高山氣象雲觀測講師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高山氣象講師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高山嚮導氣象講師
民國六十九年一月進入氣象局工作,半年後主動請調玉山氣象站,在臺灣的最高點擁抱孤寂二十九年。
朋友為他取了「玉山駱駝」的外號,因為他長期投入艱困的高山氣象觀測工作,一如駱駝堅毅耐力及韌性的精神。
玉山氣象站自成立近七十年以來,李臺軍是年資最久的氣象觀測員,如今他已完成最大心願:在玉山氣象站服務到退休。
著作:
《中央氣象局氣象學報》,民國八十年九月,冬季玉山風口、碎石坡風場與氣溫觀測分析。
《玉山》民國九十三年,臺灣山岳雜誌出版。(李臺軍負責〈玉山觀景臺.玉山北峰〉一文撰文及攝影)
《玉山氣象》,民國九十四年五月,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出版。
《雲遊玉山》與《雲:天空的魔法精靈。》,民國九十七年十二月,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觀光遊憩課將《玉山氣象》改版為正冊及別冊兩本叢書,以供遊客參考。
章節試閱
玉山上的食衣兩則
在四○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生活多半清苦,對於飲食的要求不會太高,一切但求三餐溫飽,有時我想,如此景況應用在偏遠艱苦的玉山地區,也是可行的。
最簡單的食物,也像是奢侈品
伙食在日治時代是採配給制,數量比一般百姓為多,那個時期氣象業務是協助日軍作戰用。臺灣光復後,由公家採購請山青揹運到北峰,每月結算一次,菜則是個人購買再請工友負責揹運。由於那個年代,大家生活非常清苦,只求溫飽即可,不像現在講究卡路里或營養,飯是合煮,菜則個人處理,所以平常工友就非常辛苦,一要處理雜務檢柴,每班又要往返玉山阿里山運補油及米,雪季期間就不用下阿里山運補。
據曾於玉山站服務名老前輩們口述得知,在他們那個年代,飯通常由工友煮,菜則由各人自理,每逢用餐時刻,桌上的大鍋、小鍋及盤子,往往反而比人員還多呢。只不過菜色經常簡樸至極,一片高麗菜葉也能煮一鍋湯,至於青菜,最豐盛也不過三樣,哪像現在的人講究多變,還要兼及營養、口感。
水果在玉山上則完全屬於奢侈品。怎麼說?因為兩位工友每次上山接班,都得負責揹負公務用品及蔬菜,實在無法再勉強其增加水果的重量。另外高山空氣稀薄、紫外線強卻又日日低溫的特色,也造成人事上變動頻繁,大多數被奉派到玉山的同仁,沒過多久就急著請調回平地,工作上的分派老是在調整,也忠實反映在食材的運輸上。
沒有電,冰箱就派不上用場,早期職員是甄選自願制,後來才建立了伙食團,每半個月,工友接班後,先將雞、肉放進鍋內煮,然後再磨上鹽,掛在廚房木梁,魚則用油先煎好一併掛在木梁下。夏季,白天溫度高約15~20℃之間,蒼蠅又多,每隔幾天就要水煮一下,有時候,肉都長蛆或有異味了,工友只好先局部處理後再食用,這種情況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
工作同仁平常吃的米是工友每月都得下阿里山運補二十四公斤,雪季的米、罐頭食品、油由公家僱請山青運補上來。玉山雪季是從十一月至翌年四月,因此必需多補給一些存糧,米約三百公斤,否則遇到大雪封山就有斷糧的現象。為了減輕負載重量同仁大都準備菜乾之類物品,因為雪季積雪深,工友無法揹負太重的補給品。
唯一稍微受老天眷顧的時間,則是在雪季積雪稍深時,可將肉類放在水桶埋入雪中,做為天然的冰箱。然而有一好沒兩好,早晚室外溫度都在攝氏零度以下,葉菜類總會被凍壞,每逢入冬,我們的「素食產品」,則會自動改為根莖類及菜乾類。可以保存的罐頭類食品又容易吃膩,我們並不十分熱衷,逾保存年限二至三年的罐頭都不算罕見,甚至造成日後的大麻煩。
平常洗米水也是要留下來洗菜用,說是洗菜也只是浸泡,不可能像平地一根一根的洗。有時遇到黃鼠狼喝水不慎掉入水桶內,而腐化了,只好把屍體夾出,將水煮沸後再食用,所以人要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適應我們。有時遇到來登山的女士們上完洗手間要求洗手,當他們聽到水人喝都不夠,那有水洗手,個個面有難色,這也是沒有辦法之事,如果知道黃鼠狼之事,恐怕連水都不敢喝了。
從前缺水時,工友就要到舊宿舍前方斷崖下五百公尺水源處挑水回站用,同仁都不敢隨便用水。直到太陽能工程動工,多購置許多儲水桶。一九九六年購置一頓的不鏽鋼蓄水桶後,這才解決了站上用水問題,不過站上同仁仍一往初衷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如果將這些事情講給新進人員聽,修養好的會笑一笑,抗壓性小的,會說怎麼可能,時代改變了。
說起來,現代風行的「人性管理」思維,若是聽在當年玉山站的前輩耳裡,想必只會得到一句「門都沒有」。只不過,愈是需要逆來順受的高壓環竟,愈能彰顯身為人類的韌性。民以食為天,在十分靠近「天空」的玉山,卻有著截然不同景況,或許也帶點諷刺的玩笑意味,日後再說起來,都是苦中帶笑,又帶點驕傲的難得經驗吧。
山上的穿衣哲學
爬山的人都知道山區中的氣溫都比平地低,尤其在中、高海拔的區域,全年都是冬衣在身。在民國七○以前,同仁的裝備是自行購置,公家並沒有補助。因此,禦寒衣物就依個人耐寒程度而定,更談不上須有防風、排汗、快乾等功能,若能達到保暖的效果已算不錯了。
在日治時代,工作同仁的禦寒衣物及裝備:大衣、鐵製的冰爪是屬於公家配發,其它如手套、圍巾、襪子則屬於私人用品。同仁都是穿布質、棉質的衣物外加厚的夾克及大衣,但它有一缺點,走長距離的路,渾身上下經常是汗流浹背,一旦衣服濕了以後會緊黏住皮膚,非常不舒服,若遇到氣溫低與濕答答的天氣就很容易人體失溫。
剛調玉山時,我的內衣、衛生衣褲和同仁一樣是棉質布料,若早上晨跑或到廢墟宿舍檢拾乾材枯木,一流汗衣服就黏在身上,回到辦公室換下後,就吊在火爐旁烤乾,唯有下雨時,拿水桶儲水,先洗澡,再利用洗過澡的水洗衣物。一九八七年後,才全面改穿排汗衣褲。在高山工作已夠辛苦,其它可以省,但保暖衣褲是不能省。我的腸胃比較畏寒,所以上班期間身穿排汗衣褲,外穿套頭毛衣較為保暖、長袖襯衫及雪衣,維持恆溫狀態。氣象局的大家長得知後,關懷氣候嚴寒及偏遠地區的工作同仁辛勞,親送同仁們的禦寒羽毛外套,同仁的裝備才大為改善。
後來新主任接任以後,逐漸汰舊換新裝備,購置法國製的冰斧及意大利製的冰爪。公家配發的冰斧及冰爪,我一直使用到退休,在這二十幾年間,公家每三年都有新購冰斧及冰爪裝備,但我未曾更換過,因為東西用久了,多多少少會有感情。冰斧上的烤漆雖已掉漆,這是行進於風口碎石坡敲打凝結鐵欄杆鍊條上的霧淞,所留下來的痕跡。雖然每隔幾年裝備汰舊換新,但仍受限於經費仍無法全部更新,只好自費購買排汗衣褲、手套、登山鞋等裝備。
工友們因經常往返玉山、阿里山運補米及汽油等公務用品。一九八二年以前,有些工友運補公務用品是用扁擔挑到北峰,後來進用了布農族原住民才全改用背包。因此,登山鞋與背包磨損較快,後來公家購置背架,運補時改穿雨鞋。一來輕便,只要加上墊鞋墊以保護足部便可。二來逢下雨天,足部及襪子才不會溼。
雪季來臨,禦寒裝備更是不能忽視像手套兩副、太陽眼鏡、頭帽、毛襪等,長時間行進於碎石坡積雪坡面地段,強風、低溫手腳就會感到僵硬及凍傷。習慣上,我是戴面罩式安全帽,以防止坡面上的雪及鍊條上的霧淞打在臉部,可保護眼鏡及頭部受到異物撞擊。
玉山工作人員一年到頭都是在淒冷的風雨或淞雪中過日子,這等艱辛寂寞的苦況,如未親身體驗的話,實在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
屋脊上的國旗
還記得在學校念書的時光,每天早上和下午,都會舉行升降旗典禮,例行公事一般,從沒特別放在心上。時移事往,昔日的同學們各奔前程,被光陰沖散了,記憶裡校園中的那面國旗,自然也隨之斑駁。
退伍後,甚至是再也沒有參與過升降旗的儀式了。
船員生活的國旗鄉愁
再獲得新的視角去觀察國旗,思考它更深切的意義,是後來當船員時發生的事。在海上跑船的緣故,必須經常進出各國港口,缺點是偶爾思鄉情切,優點則是經常可以藉以接觸到不同國家的文化。
那時,看過各國船隻,最快分辨出其船籍的方式,就是找到船尾的旗號。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簡直令人目不暇給。當時我仍然是好奇心旺盛的年紀,難得踏上異國土地,常利用船在裝卸貨物的時間,上岸一遊。
那時,於街上閒逛,便常注意該國家與各國駐外單位所懸掛的國旗,是否能常保清新外觀,因為發現飄揚在旗竿上的旗幟狀態,似乎已是國力某類縮影?那概念,或許有點像是每次到友人家拜訪,只一瞥對方家中客廳的擺設是否條理井然,就能猜測其生活習慣。
偵探似的。
唯有一旗,使我無法客觀斷論。那是當我孤零零在街頭巷尾踩馬路時,忽然見到中華民國國旗在駐地領事館或華僑學校的旗竿上隨風而擺,繼而揚起我心中的興奮和激動,無法形容。
自一九八○年進入公職體系,翌年自願請調玉山站服務,值班期間,每天的日出之前、日落之後,我總會親自將這幅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上杆下杆,風雨無阻。對於國旗的認知,或許不需船員生涯催化,每個人自小到大接受國民教育,都應理解其重要性。責無旁貸,我也隨時注意國旗外觀,只消發現褪色或者破損,就會更換一面新的國旗,即便部分同仁可能因此開玩笑說我「龜毛」,也不會特別在意。
畢竟,能將國旗從臺灣最高的屋脊再往上升,是玉山站才有的榮幸。
說不定也是船員生活的某種「餘絮」,總認為,能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大大方方地把一面國旗掛起來,儘管外人看來是如何的理所當然,對漂泊過的人來說,總要再格外染上一份鄉愁的。
國旗見證的同學會
一九九四年十月,我在玉山上值班。一天,主任捎來電話指示:「明日有傳播公司的錄影人員和幾位小朋友,將搭亞太航空公司的直昇機於北峰降落,以徒步的方式到主峰拍攝《揹國旗的學生》文宣影片,還請值班同仁全力配合。」掛上電話,第一個念頭是:好久沒有看見直昇機起降北峰的停機坪了呀!
第二天的清晨,我一如往常,在第一次的觀測與通訊後,見天色已亮,就拿起一面國旗走到室外將國旗升上旗竿,接著開始慢跑及賞雲等例行活動。大約七點半左右,才回到作業室,已隱隱約約聽到阿里山上空有直昇機的引擎聲,等到直昇機降落在停機坪上,隨即看見一名手持國旗的學生從機艙下來,緊接著其他的人也依序下機。來了!以穩健的腳步踏上小步道朝著站上而來,看來就是今天的訪客了。
一行人抵站後,兩位工友親切地遞上熱茶,以驅驅近冬的高山寒氣。我向他們分析今日玉山的天氣概況,並預祝錄影工作圓滿成功。忍不住再三叮嚀了需特別留意如碎石坡、風口,以及上主峰等路段常會遇到瞬間強風,約半小時後,領隊就率領學生及攝影人員,朝向玉山主峰的方向出發而去。
送往迎來,在玉山上的觀測人生,又豈止面對機器,面對數據,面對天象和自己的孤獨呢?
只是從沒想過,會在這兒遇見個老同學。
沒過多久,又一架直昇機降落了,一位高大英俊的男子步入玄觀,第一眼,才一眼我就覺得此人面目有些熟悉,只是一時想不起來。當他給我名片時,知道了是亞太航空公司的航運處處長姚威全先生,嗯,也許是在電視上看過吧,我也沒多做聯想。
接著大家便開始寒暄閒話家常,玉山地處偏遠,人人都有疑問,我也只能見怪不怪地一一分享,直到過了一會兒,才注意到名片的名字下方,另有一括號內的名字——若愚。
忍不住在心裡驚嘆一聲,不會吧!
心底的小偵探又開始蠢動了。
便連珠砲地問他,「姚處長您小時候,是不是曾住在嘉義市市宅街的稅捐處宿舍呢?是不是曾就讀崇文國小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是否因父親晉升主管,而轉學到臺北萬華就讀呢?」再經我自我介紹,詳細地牽起其實腦中早有「案底」的人、時、地、物等過程,剎那間,他也嚇到了!
原來,我們是已有三十年未曾見面的小學同學啊!如今意外在玉山重逢,除非天意安排,難得有如此巧合吧。
我們喜出望外地擁抱在一起,一旁的同仁紛紛傻了眼,不知是發生什麼事。等到我倆情緒平靜下來,各自分享了從童年、少年、青年到中年的近況,我問他還記不記得小時候穿麵粉袋做的四角內褲,時常跑到番薯園烤蕃薯,以及在草坪上抓蜻蜓……等兒時往事,不經大笑起來。
還有比找到能彼此呼應童年樂事的同伴,更使人興奮的事嗎?
從他當年離家北上算起,一晃眼,竟也三十幾年過去。要不是他所服務的航空公司承辦拍攝《揹國旗的學生》,我倆也不可能意外邂逅於玉山氣象站,真正是應驗了俗話所說:「人生何處不相逢。」
只是從沒想到,會是因為一面國旗的緣故,相逢在臺灣的最高峰啊!
-------------------------------------------------------------------------------------------------------------------------------
心誠則靈的北峰媽祖婆
關於北峰媽祖婆和我之間的感應、關聯,或許可以從一九八三年辦事員遭雷擊事件,做為一個「於心底定」的關鍵。那時,我為了要去接班而陷入山林濃霧之中,深雪阻礙、寸步難行,路途中甚至迷路、墜山,幾乎喪失了求生意志,在歷經一天一夜差點喪命的探險路程後,終於撿回一條小命抵達站上。
一進站,我就走到媽祖神像前徒手膜拜,才發現,香爐中的香竟比平常燒得速度慢上許多,只燒了十分之一左右。從那刻此,我就十足相信,能從險惡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回到站上,肯定是媽祖婆在冥冥之中,庇護著我們。
北峰媽祖的上山路
其實,關於媽祖婆的神蹟,還有更早以前的故事可以訴說。
早在一九八一年,我自願請調玉山前,北峰同仁們為祈求交接班路途中能平安、順利,就曾將一張媽祖像貼在辦公室牆壁上,早晚點香祭拜。
同年六月底,內人產下小女。時值七○年代,資訊並不發達,雖然每個月都固定產檢,也未發現任何異狀,但最後還是因為過預產期逾兩週,內人體重還比預期的多了十六、七公斤,加上我隔天就要回北峰上班,只得接受醫生催生的建議,剖腹生產。當內人從護士手中接過近四千公克的嬰兒時,看到白裡透紅、吹彈可破的皮膚,所有人無不感到欣喜雀躍。
但美好的時間總是特別短暫。當我沐浴在喜獲麟兒的歡欣之中,抱起娃兒才赫然發現,孩子的臉頰比例不正常,其中一邊較小,心情頓時難過了起來。
就這樣懷著一顆憂心忡忡的心,回山上值勤。值勤的一個月中,我終日寢食難安,無時無刻都牽掛著孩兒的健康與未來。
有時夜深人靜,獨自上北峰頂沉思,總會想,男孩是否英俊、女孩是否漂亮,這些都不是影響生命質量的重點。然而,相較之下,即使這社會對男孩子的要求,多半集中在正面積極的心態,和穩定收入,但女孩子可就不同了,相貌氣質都重要許多,哪怕不對別人,也對自己。想到此處,心情就有如熱對流雲系,不停地翻騰、直衝雲霄,雖已是炎炎夏日,但夜間的玉山溫度仍在攝氏五度左右,縱有低溫寒風侵襲,仍無法讓我激動不已的情緒冷卻下來。
某日清晨漱洗後,一如往常,站在媽祖像前上香膜拜。也不知哪來的念頭,忽然靈機一動:既然日思夜想,何不祈求眼前這終日供奉的媽祖,祈求祂能保佑孩子的臉頰早日恢復正常?許下此心願後也發下宏願,若孩子情況轉好,必將請一尊金身媽祖神像供奉於此。
等到執勤完回到家中,才知內人在做月子期間已細心調整孩子睡姿,讓孩子漸漸回復一般的模樣。為了能讓孩子能早日恢復,九月底我也如期還願,請示一尊媽祖金身像到北峰供奉,同時也祈禱祂能庇佑同仁在北峰工作時,萬事平安順遂。
當日,為還願之事提前回山接班,我從嘉義北門車站捧著「媽祖坐的謝籃」搭光復號小火車到阿里山。翌日一早,我捧著謝籃,揹著金、香、四果,以苦行僧方式從阿里山出發登上主峰,只為讓媽祖婆御覽臺灣最高峰的周圍景觀。
安抵北峰時,站上同仁早已在門口恭迎媽祖進站。無論安神位、爐位,一切都按照規矩,簡單隆重。此後,同仁們就可每日晨、昏或初一、十五揹些素果、金紙虔誠地輪流上香膜拜,為心中信仰找到安身之處。
而北峰,也從此多了一位雲遊玉山、愛護子民的媽祖婆了。
大小事都要管的媽祖婆
一九八四年七月,執勤進入倒數幾天,才正要鬆懈下心情準備交班,竟發現點給媽祖婆的香環異常地點不起來,就算點了,也燒不完,經常一天要點上七、八次才能順利燃燼。有了上回的前車之鑑,心中不免猜想,彼時已罹患乳癌第二期的家母,病情該不會惡化了?八月初,我回到阿里山,幾位好友見我眉頭深鎖、心事重重,都勸我莫再胡思亂想,只是庸人自擾罷了。
「反正生死有命,一切都是天註定。」他們這樣勸我,我也這樣勸自己。
然而看開終究不是那樣簡單的事。如果媽祖的暗示能改變什麼,或許只是讓我先做好心理準備。
快月底時,我陪家母到急診室輸血,當我從血庫買回血漿時,母親已在急診病床上急救,不久後,終因心臟衰竭而辭別人間。
這樣的結果,再度驗證了香環點不著的玄機。媽祖婆顯靈對我們來說,除了警示,更是安慰。「天註定」三個字,於此也有了更強烈的連結,使我能釋懷放手。
除了生死大事,站上的媽祖婆,偶爾也「被迫要干涉」些娛樂小事。。在「大家樂」盛行時期,工友們常私下問明牌、求牌支,最後甚至還出現了為明牌而特地上山的山友,真不知該說他們是「有志者事竟成」,還是「癡人說夢」?真教人啼笑皆非!
沒有意外,媽祖婆一律相應不理,只能讓他們敗興而歸。
信仰教我的事
北峰山上的媽祖婆,一共在山上待了八年時間。一九八九年,局本部測政組開始著手進行玉山站的太陽能供電、暖房、熱水三項系統的規劃設計,以及觀測系統自動化、廳舍整修等工程。大興土木的首要影響,自然是讓已有的辦公室不敷使用,需要再想辦法挪出空間。
正好四月時,內人再產下一子,並以八個聖筊榮任在當地有百年歷史的東安宮註生娘娘爐主,幾番巧合之下,我決定將媽祖迎回自宅供奉,五月中親自回玉山請媽祖回家,雖然同仁們萬分不捨,但也無可奈何。不過,媽祖婆依然護佑著我們大家,同年的二到四月,除了我們家有弄璋之喜,同仁間的喜事也連番敲門,讓我們幾戶人家同時忙得不亦樂乎,共同迎接我們第二、三代的生力軍。
不管是否信仰媽祖,也不管遵奉的是哪一種宗教,其重點應該都是開導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時時善盡厚道、處事圓融又不至於失去自我。這些人生道理,或許聽來簡單,但實際要做卻比登天還難!
畢竟,這世上大多數的人對於一切進言,都習慣擇優聽之,直等到學費交夠了,才恍然大悟從前的愚昧。
唯有心中存有信仰、懂得敬畏,才能避開遠路,走上一小段人生的捷徑。
如此說來,除了媽祖婆,這些似乎也是玉山教我的事啊。
玉山上的食衣兩則
在四○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生活多半清苦,對於飲食的要求不會太高,一切但求三餐溫飽,有時我想,如此景況應用在偏遠艱苦的玉山地區,也是可行的。
最簡單的食物,也像是奢侈品
伙食在日治時代是採配給制,數量比一般百姓為多,那個時期氣象業務是協助日軍作戰用。臺灣光復後,由公家採購請山青揹運到北峰,每月結算一次,菜則是個人購買再請工友負責揹運。由於那個年代,大家生活非常清苦,只求溫飽即可,不像現在講究卡路里或營養,飯是合煮,菜則個人處理,所以平常工友就非常辛苦,一要處理雜務檢柴,每班又要往返...
作者序
自序文
「觀雲」是我的職責,也是我的興趣。從全然不知飄浮在天空各種不同形狀雲的名稱,經過三十年的投入學習與歷練,讓我成為終生觀雲的人。
二○一○年退休前,我接受《練習》雜誌「一個人」主題專訪,二○一二年四月出版後頗受好評。推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韓嵩齡先生從報導中得知,我在玉山氣象站已服務約二十九年,也算是一位稀有人物,在久居玉山歲月中,一定有許多不為外人所知的故事,於是主動與我聯絡,希望能將一些「奇聞、異說」寫成幾則故事與讀者們分享。
既然有這千載一時機會,但仍懷著一顆又驚又喜心情,欣然受邀。自請調玉山後,在值班期間所發生許許多多令人刻骨銘心的事情,我都詳細紀錄下來,遺憾的是,民國八十幾年間,阿里山員工交接班宿舍發生火災,以致這些資料全部付之一炬。為了撰寫此書,只好從民國六十九年開始逐一回憶每件事情之始末。由於年代太久,有些事情已記不清楚,只好鍥而不捨電話詢問氣象前輩及老同事們,總算有了初步輪廓,根據他們口述及再找一些舊史料,花了約一年的時間,才完成文稿。
玉山是東亞第一高峰,玉山氣象站又是臺灣最高的氣象站。自一九四三年十月一日設立迄今已快七十年,無論在工作環境與日常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都將成為讀者們在茶餘飯後閒談的有趣話題。
服務在偏遠高山地區的基層公務人員,退休以後仍受邀撰寫已是過往雲煙與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軼事、傳言」,這大概和玉山氣象站具有特殊大自然環境及時空背景的關係吧。
七十年的漫長歲月,玉山站已從當年的日式木屋脫胎換骨,成為現代化的建築辦公室。從「未開發、開發中、已開發」三個階段過程中,而我大概是唯一歷經其成長過程的氣象觀測人員。
這本書共有十六篇:主要介紹我在玉山北峰二十九年的衣、食、住、行、育、樂及工作得失,藉由淺白文字平實地描述在偏遠高山地區氣象人員的工作甘苦。
本書能如期完成,要感謝在日治時代,服務於新高山測候所周明德先生、前玉山測候所主任黃順發主任、邱澄賜先生等幾位的口述,因而提高書中的真實性。更感謝出版社給我這個機會及工作人員細心處理所有出版事宜。
我相信,此書雖是私人的「第一次的玉山長征」,卻可視為玉山氣象站的縮影史,雖然只是個人的一小步,期盼更多有心者能跨出一大步,去探求昔日氣象站的人文歷史的研究與保存。
自序文
「觀雲」是我的職責,也是我的興趣。從全然不知飄浮在天空各種不同形狀雲的名稱,經過三十年的投入學習與歷練,讓我成為終生觀雲的人。
二○一○年退休前,我接受《練習》雜誌「一個人」主題專訪,二○一二年四月出版後頗受好評。推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韓嵩齡先生從報導中得知,我在玉山氣象站已服務約二十九年,也算是一位稀有人物,在久居玉山歲月中,一定有許多不為外人所知的故事,於是主動與我聯絡,希望能將一些「奇聞、異說」寫成幾則故事與讀者們分享。
既然有這千載一時機會,但仍懷著一顆又驚又喜心情,欣然...
目錄
自序文
玉山觀測站示意圖
一 第一次的玉山長征
二 我是高山上的沙漠駱駝
三 玉山行路難
四 把屋頂掀翻的賀伯颱風
五 九二一地震,我在玉山上
六 玉山居
七 太陽能軼事記
八 柴火記
九 玉山上的食衣兩則
玉山天空的心情擬想
雲的小常識
十 屋脊上的國旗
十一 山中救人事件簿四則
登山小常識
十二 山中不可思議事件簿
十三 心誠則靈的北峰媽祖婆
十四 站狗熊熊
十五 漢聲小百科
十六 玉山上也有官僚
自序文
玉山觀測站示意圖
一 第一次的玉山長征
二 我是高山上的沙漠駱駝
三 玉山行路難
四 把屋頂掀翻的賀伯颱風
五 九二一地震,我在玉山上
六 玉山居
七 太陽能軼事記
八 柴火記
九 玉山上的食衣兩則
玉山天空的心情擬想
雲的小常識
十 屋脊上的國旗
十一 山中救人事件簿四則
登山小常識
十二 山中不可思議事件簿
十三 心誠則靈的北峰媽祖婆
十四 站狗熊熊
十五 漢聲小百科
十六 玉山上也有官僚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