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泉八雲
定價:NT$ 320
優惠價:79 折,NT$ 252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1月22日
本商品已絕版
從文學理論、旅行文學、民俗學記錄等多重角度切入
交雜自然描寫、記錄民俗傳說、追悼日本傳統物事等內容
明治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日本文化觀察
《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Glimpses of Unfamilar Japan)繁體中文譯本首度登場
小泉八雲是(明治時代)當時最能理解日本的外國人—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
派屈克.拉夫卡迪奧.赫恩(Patrick Lafcadio Hearn),一八五○年出生於希臘愛奧尼亞群島,父親為英國愛爾蘭人,當時駐軍在希臘,母親則為希臘人。或許這個名字對中文讀者有些許陌生,但赫恩在四十歲那年,也就是一八九○年(明治二十三),踏上日本這塊土地,與日本女性結婚,並在一八九六年歸化日本,改名小泉八雲。我相信比起赫恩這兩個字,小泉八雲與《怪談》這兩個辭彙,讀者或許曾經耳聞,甚至閱讀過《怪談》這本作品吧?赫恩的日本姓氏小泉,來自於夫人小泉節,八雲兩字則出於《古事記》中日本最古老的和歌,此詩歌詠日本眾神聚集之都,亦是許多神話的源泉—名喚「出雲」,即現在島根縣東部地區。
由於父母離異,加上父親後來派駐印度,赫恩從小便過著遷居各地的生活:從希臘到愛爾蘭、英格蘭,再移民到美國,辛辛那提、紐奧良,接著是西印度群島。他對文學的夢想確立於美國時期,在紐奧良大量閱讀東洋文化以及古代藝術文獻,累積相關知識,之後的西印度群島生活則讓他的民俗學素養獲得實際成長的土壤。經過了這些歷練,赫恩來到了日本橫濱,踏上神秘的東方土地。
然而,橫濱不過是他往後能夠留下日本文化詳實記錄的一個起點。赫恩抵達日本後,靠著張伯倫(Basil Hall Chamberlain)等相關人士的斡旋得以遠赴眾神的國度—出雲任教,一年多後轉往熊本繼續教師工作。離開熊本以後,赫恩來到外國人聚集之地神戶,撰寫報紙社論,之後同樣靠著張伯倫以及當時帝國大學校長外山正一的努力,赫恩回到關東地方,擔任東京帝國大學教授,獲邀講授英國文學。這時候的赫恩,經歷了記者、教師、批評家,結晶成為英國文學學者。不過赫恩在東大的課程中,講述的內容除了英國文學,也兼及美、法兩國文學,或許以比較文學研究稱之較為恰當。
不過,由於赫恩校內最大的支持者外山正一逝世,加上被帝大其他教師孤立,因而遭致解聘。儘管愛戴赫恩的學生隨即發起留任運動,迫使新任校長井上哲次郎與赫恩重新交涉,但赫恩依然拒絕了校方所提出的惡劣妥協條件。離開帝國大學的隔年獲得早稻田大學的邀請,再執教鞭,不過實際在早大的授課只有三十多天,便因心臟病去世,埋骨於東京雜司谷墓地,這一年,赫恩五十四歲。
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認為,赫恩是當時最能理解日本的外國人,本書第五章〈日本人的微笑〉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為日本人展現了日本人自己不曾意識的情緒特質有其研究的必要。時至今日,〈日本人的微笑〉仍是多數日本人閱讀並深有所感的傑作,而它出自於一個外國人之手,象徵赫恩留下的遺產價值是多麼巨大。赫恩的作品擁有多種面向,文學理論、旅行文學、民俗學記錄等等,而他與日本有關的著作,根據學者森亮教授的看法,最重要的是《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Glimpses of Unfamiliar Japan)兩冊以及《心》、《怪談》。
而赫恩的的作品的日文翻譯儘管在他死後才問世,但並非間隔了一段漫長的時間。一九二○年代就有赫恩的學生所注解的英日對譯版本《小泉八雲文集》,《小泉八雲全集》也在二○年代後半由第一書房出版,共十八冊,自此之後各種譯本、選集不斷問世,最新的是九○年代講談社學術文庫的《小泉八雲名作選集》,由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平川祐弘先生編輯,系列共有六本。根據重譯以及各種編選版本的出版數量來看,日本人對赫恩/八雲的閱讀、研究至今從未間斷。
明治日本的不為人知
一八九四年九月,《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一書由Houghton Mifflin出版社在紐約以及波士頓發行,是赫恩來日後約四年半的時間所交出的第一部日本研究專書,收錄的作品數量(二十七篇)與整體頁數(七百頁)均相當驚人,出版後深獲美國讀者好評,三個多月即增刷三次。《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從〈踏上東洋土地的那天〉開始,結束於本書所收錄的〈出雲,再見!〉一篇,除了前三章的場景不在出雲以外,其餘二十四篇全是描述出雲以及周邊地方的風土民情,我們可以說,松江中學的教職,提供赫恩了一個認識日本的特殊可能,這個日本正處於明治維新後積極西化與傳統之間掙扎。赫恩因生涯最後的教職而認識的知交好友,也是日本近代文學小說論之父的坪內逍遙對此書的評價如下:
《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是他在日本的著作中最早的一本,但正因是描述最初的感受,而有種特別的氛圍。一旦讀過這位出雲中學教師的日記,不論是什麼樣的人,都會對他產生敬愛之情。你可以看見他的人格是多麼溫厚謙和,對心靈的直覺是多麼優秀,觀察事物的能力又是多麼出類拔萃。
這是坪內逍遙幫田部隆次《小泉八雲》一書所撰寫的序,後來收錄在第一書房版《小泉八雲全集.別冊》中,坪內逍遙具體點出了赫恩之所以能寫出動人文化觀察的關鍵。性格、感受力,加上以理性為基礎的觀察力,在這本交雜自然描寫、記錄民俗傳說、追悼日本傳統物事的大作之中,展露無遺。赫恩於年幼時代曾習法語,到西印度群島後不久後習慣克李奧語(Creole),還學了點西班牙語。赫恩抵達日本時,原本也打算學習日語,卻發現日語出乎意料地困難,而放棄有系統的學習方式,不過,赫恩在寫作時,還是盡可能使用拼音表記日本的獨特事物,針對歐美讀者無法了解的文化差異也會在注釋中詳細解釋。毫無疑問地,《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做為一則文化比較論,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它跳脫了當時外國人對東方的茶餘飯後雜談以興趣本位為主的輕浮,而且與《怪談》一書,在性質上有所差異。
譯者從第二冊的十二篇中,選出六篇作品全譯,再加上當時只在雜誌〈大西洋評論〉(Atlantic Monthly)上發表,並未收錄於專書的〈再訪出雲〉一篇,試圖展示一條清晰的時間軸,主線乃從赫恩抵達松江,赴任教職的那天開始,到為了轉任熊本第五高中而離開松江,再補上五年後赫恩重回出雲一地的所見所感,儘管形式上是本「選集」,但仍希望能呈現「歐美的外來者/赫恩」與「東洋日本神話之地/出雲」的深層交流,並提供中文讀者一個橫跨明治時代日本教育、民俗、土地、傳說的綜合面貌,在這些豐富的種種面向中,存在著讓我們反思二十一世界現況的可能性。
本書第一章〈英語教師日記選粹〉無疑就是一個具有各種閱讀可能,由二十四個小章節所組成的龐然大物。日記談及松江一地的風俗民情、日本學生的學習環境、比較東西教育方針的不同等等。我們可以在日記看到,赫恩即使是在教師的休息時間,處於眾人無聲的沉默之中,依然能夠敏銳察覺人與人之間的共通情緒,觀察並體會日本人的內心世界,感受性之強烈,相當驚人。由於此篇內容廣泛,篇幅亦長,導致收錄本篇完整譯文的出版品實為少數。舉例來說,角川文庫版《新編日本的面容》便只有選譯三分之一左右的內容,此可視為譯者池田雅之教授的割捨,畢竟此書只是兩冊厚重書籍的精華;大陸百花文藝出版社的簡體譯本《小泉八雲散文集》所收錄的〈一個英語教師的日記摘抄〉則是不及原文的四分之一,選譯的內容過於肆意,令人無法苟同。張伯倫稱讚此篇有著「簡樸的敘事,加上極為自然卻又讓人意外的破局,我認為它擁有著令人驚嘆的藝術性」,這藝術性,終究必須透過一個整體才能有所具體的理解。在注釋部分,講談社版《明治日本的面容》收錄平川教授關於此章的詳細注解,這些註解代表著赫恩研究近來的相關成果,譯者在翻譯過程除了參考其內容以外,並以學術引用的角度,同時將寶貴的資料介紹給中文讀者。或許讀者會驚訝第一章注釋的數量與他章的差異,但這一章就像是額外的一則導論,等本書讀者進入赫恩以及注釋引導出來的世界觀以後,譯者相信,文本詮釋的自由能夠重新回到讀者手上。
另一方面,〈英語教師日記選粹〉雖名為日記,但赫恩並非單純地詳實記述己身所見所聞,而是經過耐人尋味的「加工」,也就是虛構,部分在本文注解中提及的,此處便不再贅述。赫恩的虛構最為人知的部分,乃是本篇日記以學生橫木富三郎的死亡與追悼會為結尾,敘述相當細膩而且動人,為赫恩在松江的教育工作畫上了完美的休止符。不過橫木死於一九八一年(明治二十四),法會於十二月十七日舉行,事實上赫恩在十一月十五日即已離開松江,前往熊本;追悼會詳細的情況,是由小豆澤(藤崎)八三郎以英文書信向赫恩報告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真正的日記不過是〈英語教師日記選粹〉的材料,這些原石還需要點時間,加上赫恩的一番手腳,才成為的一名外國人教師的書寫結晶。
旅行與故事
赫恩對於日本的觀察,除了以田野調查方式深深融入日本生活以外(赫恩愛穿和服,對於榻榻米上正座也頗有心得),學者牧野陽子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是他並不是個典型的十九世紀西歐人,他並未對自己的基督教文明抱持絕對的優越感,也不認為基督教文明凌駕於東方的神秘之上。他對日本的濃烈喜愛是另外一個關鍵,特別是本書介紹的松江時期,赫恩有著必須把日本描寫成美麗無暇的衝動,我們幾乎只能看到他手舞足蹈的歌頌,儘管歌頌巨細靡遺,卻也遭到過度美化日本物事的批評。譯者認為,但如果沒有某種程度的迷戀,赫恩的觀察便可能無法如此細膩,更何況他所描寫的,是個時代夾縫中充滿對過往懷念的光景,那與他於希臘出生,漂泊諸國的身世,難分難捨。
所以我們才能夠看到像是第二章〈日本海沿岸之旅〉或是第三章〈從伯耆訪隱岐〉這種充滿民間信仰、習俗傳說的深度遊記。〈日本海沿岸之旅〉光是住宿在濱村的一個晚上,赫恩就筆錄了他人敘述的三個故事,先是旅館女侍娓娓道來自己失去丈夫的慘痛經驗,接著是鳥取地方的民間故事,棉被中的幽靈,最後則是亡靈對殺死自己的父親怒吼。旅途所見所聞,有其虛實,層層堆疊之上,再加上他人口述的故事,經過赫恩的筆下,他欲建構的神祕東方世界,帶著點鄉愁的色彩,頓時立體了起來。作者在人世與冥界之間穿梭,每個故事都具有獨立的可能性,亦具備著往後的作品《怪談》的特質,簡潔卻完整,但這裡與《怪談》不同的是,赫恩以盂蘭盆節的旅行時間軸串起所有的故事,最後用自己的夢做結,展現了獨特的風貌。
此外,第三章拜訪隱岐的旅行並不屬於松江任教時期,而是赴任熊本之後的事情,是從熊本出發到日本關西地方,進而轉往隱岐,整個旅行將近兩個月的時光,而待在隱岐諸島的時間,剛好是兩個禮拜。此外,〈從伯耆訪隱岐〉最後兩小節關於松平直政祭典的描述,如同第一章對學生橫木富三郎追悼會的描述,亦非赫恩親身所聞,而是與好友西田千太郎的魚雁往返之中,由西田千太郎介紹的內容改編而成。
第四章〈妖怪與幽靈〉較為單純,但也再次讓我們看到赫恩對民俗傳承的高度關心,雪女、大入道、山伏等日本妖怪,魑魅魍魎以至於地獄光景,皆濃縮成一篇佳作。第五章〈日本人的微笑〉又是另外一個頂點,先前已有提及,這是日本人讀過才會恍然大悟的一個特點,赫恩除了詳細的文化論述,認為這種微笑是日本人禮儀一環之外,當然,也用了三個故事來表現,儘管時至今日,有著此種特徵的日本人已經漸漸減少。第六章〈出雲,再見!〉是赫恩結束松江時期,眾人送行的燦爛光景。第七章〈再訪出雲〉則是赫恩以旅者的姿態回到出雲,重新踏上自己曾經深愛過的土地,觀察著動盪時代下的變與不變,與前幾章的內容比較,更能彰顯赫恩對日本的迷戀以及對古希臘的鄉愁。
二十一世紀
冬日來到松江市,嚴寒刺骨,吹著在日本海側土地無須意外的大雪。赫恩留下的足跡,現在成為松江市觀光文化路線最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小泉八雲紀念館、舊宅、銅像以外,還有許多赫恩作品提及的地點都立著八雲文學碑或是解說的看板。松江市觀光振興部所印製的「赫恩先生的松江步行地圖」詳細而精緻,能讓讀過赫恩作品的讀者用自己的雙腿,然後用自己眼睛觀看百年時差的光景。
百年後的這個時代,就算你是外國人,也可以輕易拿著手機(不論是不是智慧型都有相機功能)或相機(不論單眼或數位消費機種)搭趟飛機、換個電車,自由來到這個城市按幾下快門,參考旅遊導覽、觀光景點的說明看板就能發表一篇部落格圖文並茂的遊記,文化衝擊一詞已經廉價到被人遺忘。當所有的資訊不過是複製的複製,不存在著去蕪存菁的過程,那麼對異文化的描述,不過只是狹義的個人經驗罷了—更何況個人已是扁平到人們自己毫無自覺。
幸好,我們還能閱讀到用許多身分穿梭在日本傳統、歷史裂縫、民俗傳承的赫恩作品,裡頭有人說著故事,還有銳利獨到的批評。
─日本國立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 王憶雲 專文解說
延伸閱讀
《日本人的表情》、《山櫻花與島國魂 : 十八個關鍵字看穿日本》、《菊花與劍:日本文化的雙重性》、《頑張り:28個關鍵字解讀當代日本文化》
作者簡介:
小泉八雲 (Patrick Lafcadio Hearn)
小泉八雲 (Lafcadio Hearn 1850~1904 )是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作家,其學識之淵博,涉獵典籍之廣,當世幾無出其右者。且復精通英、法、希、拉丁、及西班牙、希伯來等語,故翻譯介紹之作亦多。在促進東西文化交流與相互瞭解上,可說是近百年來最有貢獻的人之一。於一八五0年出生於希臘愛奧尼亞群島中之留開底奧島(Leucadia),父為愛爾蘭人,母為希臘人,幼時父母即告仳離,輾轉在愛爾蘭、英國、法國受教育。一八六九年赴美,僅靠作零工及為報紙寫文章為生。一八九0年赴日,娶日婦,入日籍,改名小泉八雲,初在一家女子學院任教,後為東京帝大所羅致,開英國文學講座。一九0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因為工作過度及受排擠,憂憤而死於東京寓中。
譯者簡介:
王憶雲
台南人,日本京都大學文學博士,現為致理技術學院助理教授。專攻日本近代文學,時代集中於明治、大正年間,特別偏好小說以及評論。曾任日本京都大學兼任講師、台北市立成功高中兼任教師。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8折21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7折 | 0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4折 | 2 |
5折 | 11 |
6折 | 2 |
7折 | 1 |
7折以上 | 4 |
8折以上 | 1 |
無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小泉八雲
優惠價: 79 折, NT$ 252 NT$ 32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1月22日
本商品已絕版
從文學理論、旅行文學、民俗學記錄等多重角度切入
交雜自然描寫、記錄民俗傳說、追悼日本傳統物事等內容
明治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日本文化觀察
《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Glimpses of Unfamilar Japan)繁體中文譯本首度登場
小泉八雲是(明治時代)當時最能理解日本的外國人—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
派屈克.拉夫卡迪奧.赫恩(Patrick Lafcadio Hearn),一八五○年出生於希臘愛奧尼亞群島,父親為英國愛爾蘭人,當時駐軍在希臘,母親則為希臘人。或許這個名字對中文讀者有些許陌生,但赫恩在四十歲那年,也就是一八九○年(明治二十三),踏上日本這塊土地,與日本女性結婚,並在一八九六年歸化日本,改名小泉八雲。我相信比起赫恩這兩個字,小泉八雲與《怪談》這兩個辭彙,讀者或許曾經耳聞,甚至閱讀過《怪談》這本作品吧?赫恩的日本姓氏小泉,來自於夫人小泉節,八雲兩字則出於《古事記》中日本最古老的和歌,此詩歌詠日本眾神聚集之都,亦是許多神話的源泉—名喚「出雲」,即現在島根縣東部地區。
由於父母離異,加上父親後來派駐印度,赫恩從小便過著遷居各地的生活:從希臘到愛爾蘭、英格蘭,再移民到美國,辛辛那提、紐奧良,接著是西印度群島。他對文學的夢想確立於美國時期,在紐奧良大量閱讀東洋文化以及古代藝術文獻,累積相關知識,之後的西印度群島生活則讓他的民俗學素養獲得實際成長的土壤。經過了這些歷練,赫恩來到了日本橫濱,踏上神秘的東方土地。
然而,橫濱不過是他往後能夠留下日本文化詳實記錄的一個起點。赫恩抵達日本後,靠著張伯倫(Basil Hall Chamberlain)等相關人士的斡旋得以遠赴眾神的國度—出雲任教,一年多後轉往熊本繼續教師工作。離開熊本以後,赫恩來到外國人聚集之地神戶,撰寫報紙社論,之後同樣靠著張伯倫以及當時帝國大學校長外山正一的努力,赫恩回到關東地方,擔任東京帝國大學教授,獲邀講授英國文學。這時候的赫恩,經歷了記者、教師、批評家,結晶成為英國文學學者。不過赫恩在東大的課程中,講述的內容除了英國文學,也兼及美、法兩國文學,或許以比較文學研究稱之較為恰當。
不過,由於赫恩校內最大的支持者外山正一逝世,加上被帝大其他教師孤立,因而遭致解聘。儘管愛戴赫恩的學生隨即發起留任運動,迫使新任校長井上哲次郎與赫恩重新交涉,但赫恩依然拒絕了校方所提出的惡劣妥協條件。離開帝國大學的隔年獲得早稻田大學的邀請,再執教鞭,不過實際在早大的授課只有三十多天,便因心臟病去世,埋骨於東京雜司谷墓地,這一年,赫恩五十四歲。
日本民俗學之父柳田國男認為,赫恩是當時最能理解日本的外國人,本書第五章〈日本人的微笑〉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為日本人展現了日本人自己不曾意識的情緒特質有其研究的必要。時至今日,〈日本人的微笑〉仍是多數日本人閱讀並深有所感的傑作,而它出自於一個外國人之手,象徵赫恩留下的遺產價值是多麼巨大。赫恩的作品擁有多種面向,文學理論、旅行文學、民俗學記錄等等,而他與日本有關的著作,根據學者森亮教授的看法,最重要的是《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Glimpses of Unfamiliar Japan)兩冊以及《心》、《怪談》。
而赫恩的的作品的日文翻譯儘管在他死後才問世,但並非間隔了一段漫長的時間。一九二○年代就有赫恩的學生所注解的英日對譯版本《小泉八雲文集》,《小泉八雲全集》也在二○年代後半由第一書房出版,共十八冊,自此之後各種譯本、選集不斷問世,最新的是九○年代講談社學術文庫的《小泉八雲名作選集》,由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平川祐弘先生編輯,系列共有六本。根據重譯以及各種編選版本的出版數量來看,日本人對赫恩/八雲的閱讀、研究至今從未間斷。
明治日本的不為人知
一八九四年九月,《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一書由Houghton Mifflin出版社在紐約以及波士頓發行,是赫恩來日後約四年半的時間所交出的第一部日本研究專書,收錄的作品數量(二十七篇)與整體頁數(七百頁)均相當驚人,出版後深獲美國讀者好評,三個多月即增刷三次。《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從〈踏上東洋土地的那天〉開始,結束於本書所收錄的〈出雲,再見!〉一篇,除了前三章的場景不在出雲以外,其餘二十四篇全是描述出雲以及周邊地方的風土民情,我們可以說,松江中學的教職,提供赫恩了一個認識日本的特殊可能,這個日本正處於明治維新後積極西化與傳統之間掙扎。赫恩因生涯最後的教職而認識的知交好友,也是日本近代文學小說論之父的坪內逍遙對此書的評價如下:
《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是他在日本的著作中最早的一本,但正因是描述最初的感受,而有種特別的氛圍。一旦讀過這位出雲中學教師的日記,不論是什麼樣的人,都會對他產生敬愛之情。你可以看見他的人格是多麼溫厚謙和,對心靈的直覺是多麼優秀,觀察事物的能力又是多麼出類拔萃。
這是坪內逍遙幫田部隆次《小泉八雲》一書所撰寫的序,後來收錄在第一書房版《小泉八雲全集.別冊》中,坪內逍遙具體點出了赫恩之所以能寫出動人文化觀察的關鍵。性格、感受力,加上以理性為基礎的觀察力,在這本交雜自然描寫、記錄民俗傳說、追悼日本傳統物事的大作之中,展露無遺。赫恩於年幼時代曾習法語,到西印度群島後不久後習慣克李奧語(Creole),還學了點西班牙語。赫恩抵達日本時,原本也打算學習日語,卻發現日語出乎意料地困難,而放棄有系統的學習方式,不過,赫恩在寫作時,還是盡可能使用拼音表記日本的獨特事物,針對歐美讀者無法了解的文化差異也會在注釋中詳細解釋。毫無疑問地,《不為人知的日本面容》做為一則文化比較論,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它跳脫了當時外國人對東方的茶餘飯後雜談以興趣本位為主的輕浮,而且與《怪談》一書,在性質上有所差異。
譯者從第二冊的十二篇中,選出六篇作品全譯,再加上當時只在雜誌〈大西洋評論〉(Atlantic Monthly)上發表,並未收錄於專書的〈再訪出雲〉一篇,試圖展示一條清晰的時間軸,主線乃從赫恩抵達松江,赴任教職的那天開始,到為了轉任熊本第五高中而離開松江,再補上五年後赫恩重回出雲一地的所見所感,儘管形式上是本「選集」,但仍希望能呈現「歐美的外來者/赫恩」與「東洋日本神話之地/出雲」的深層交流,並提供中文讀者一個橫跨明治時代日本教育、民俗、土地、傳說的綜合面貌,在這些豐富的種種面向中,存在著讓我們反思二十一世界現況的可能性。
本書第一章〈英語教師日記選粹〉無疑就是一個具有各種閱讀可能,由二十四個小章節所組成的龐然大物。日記談及松江一地的風俗民情、日本學生的學習環境、比較東西教育方針的不同等等。我們可以在日記看到,赫恩即使是在教師的休息時間,處於眾人無聲的沉默之中,依然能夠敏銳察覺人與人之間的共通情緒,觀察並體會日本人的內心世界,感受性之強烈,相當驚人。由於此篇內容廣泛,篇幅亦長,導致收錄本篇完整譯文的出版品實為少數。舉例來說,角川文庫版《新編日本的面容》便只有選譯三分之一左右的內容,此可視為譯者池田雅之教授的割捨,畢竟此書只是兩冊厚重書籍的精華;大陸百花文藝出版社的簡體譯本《小泉八雲散文集》所收錄的〈一個英語教師的日記摘抄〉則是不及原文的四分之一,選譯的內容過於肆意,令人無法苟同。張伯倫稱讚此篇有著「簡樸的敘事,加上極為自然卻又讓人意外的破局,我認為它擁有著令人驚嘆的藝術性」,這藝術性,終究必須透過一個整體才能有所具體的理解。在注釋部分,講談社版《明治日本的面容》收錄平川教授關於此章的詳細注解,這些註解代表著赫恩研究近來的相關成果,譯者在翻譯過程除了參考其內容以外,並以學術引用的角度,同時將寶貴的資料介紹給中文讀者。或許讀者會驚訝第一章注釋的數量與他章的差異,但這一章就像是額外的一則導論,等本書讀者進入赫恩以及注釋引導出來的世界觀以後,譯者相信,文本詮釋的自由能夠重新回到讀者手上。
另一方面,〈英語教師日記選粹〉雖名為日記,但赫恩並非單純地詳實記述己身所見所聞,而是經過耐人尋味的「加工」,也就是虛構,部分在本文注解中提及的,此處便不再贅述。赫恩的虛構最為人知的部分,乃是本篇日記以學生橫木富三郎的死亡與追悼會為結尾,敘述相當細膩而且動人,為赫恩在松江的教育工作畫上了完美的休止符。不過橫木死於一九八一年(明治二十四),法會於十二月十七日舉行,事實上赫恩在十一月十五日即已離開松江,前往熊本;追悼會詳細的情況,是由小豆澤(藤崎)八三郎以英文書信向赫恩報告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真正的日記不過是〈英語教師日記選粹〉的材料,這些原石還需要點時間,加上赫恩的一番手腳,才成為的一名外國人教師的書寫結晶。
旅行與故事
赫恩對於日本的觀察,除了以田野調查方式深深融入日本生活以外(赫恩愛穿和服,對於榻榻米上正座也頗有心得),學者牧野陽子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是他並不是個典型的十九世紀西歐人,他並未對自己的基督教文明抱持絕對的優越感,也不認為基督教文明凌駕於東方的神秘之上。他對日本的濃烈喜愛是另外一個關鍵,特別是本書介紹的松江時期,赫恩有著必須把日本描寫成美麗無暇的衝動,我們幾乎只能看到他手舞足蹈的歌頌,儘管歌頌巨細靡遺,卻也遭到過度美化日本物事的批評。譯者認為,但如果沒有某種程度的迷戀,赫恩的觀察便可能無法如此細膩,更何況他所描寫的,是個時代夾縫中充滿對過往懷念的光景,那與他於希臘出生,漂泊諸國的身世,難分難捨。
所以我們才能夠看到像是第二章〈日本海沿岸之旅〉或是第三章〈從伯耆訪隱岐〉這種充滿民間信仰、習俗傳說的深度遊記。〈日本海沿岸之旅〉光是住宿在濱村的一個晚上,赫恩就筆錄了他人敘述的三個故事,先是旅館女侍娓娓道來自己失去丈夫的慘痛經驗,接著是鳥取地方的民間故事,棉被中的幽靈,最後則是亡靈對殺死自己的父親怒吼。旅途所見所聞,有其虛實,層層堆疊之上,再加上他人口述的故事,經過赫恩的筆下,他欲建構的神祕東方世界,帶著點鄉愁的色彩,頓時立體了起來。作者在人世與冥界之間穿梭,每個故事都具有獨立的可能性,亦具備著往後的作品《怪談》的特質,簡潔卻完整,但這裡與《怪談》不同的是,赫恩以盂蘭盆節的旅行時間軸串起所有的故事,最後用自己的夢做結,展現了獨特的風貌。
此外,第三章拜訪隱岐的旅行並不屬於松江任教時期,而是赴任熊本之後的事情,是從熊本出發到日本關西地方,進而轉往隱岐,整個旅行將近兩個月的時光,而待在隱岐諸島的時間,剛好是兩個禮拜。此外,〈從伯耆訪隱岐〉最後兩小節關於松平直政祭典的描述,如同第一章對學生橫木富三郎追悼會的描述,亦非赫恩親身所聞,而是與好友西田千太郎的魚雁往返之中,由西田千太郎介紹的內容改編而成。
第四章〈妖怪與幽靈〉較為單純,但也再次讓我們看到赫恩對民俗傳承的高度關心,雪女、大入道、山伏等日本妖怪,魑魅魍魎以至於地獄光景,皆濃縮成一篇佳作。第五章〈日本人的微笑〉又是另外一個頂點,先前已有提及,這是日本人讀過才會恍然大悟的一個特點,赫恩除了詳細的文化論述,認為這種微笑是日本人禮儀一環之外,當然,也用了三個故事來表現,儘管時至今日,有著此種特徵的日本人已經漸漸減少。第六章〈出雲,再見!〉是赫恩結束松江時期,眾人送行的燦爛光景。第七章〈再訪出雲〉則是赫恩以旅者的姿態回到出雲,重新踏上自己曾經深愛過的土地,觀察著動盪時代下的變與不變,與前幾章的內容比較,更能彰顯赫恩對日本的迷戀以及對古希臘的鄉愁。
二十一世紀
冬日來到松江市,嚴寒刺骨,吹著在日本海側土地無須意外的大雪。赫恩留下的足跡,現在成為松江市觀光文化路線最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小泉八雲紀念館、舊宅、銅像以外,還有許多赫恩作品提及的地點都立著八雲文學碑或是解說的看板。松江市觀光振興部所印製的「赫恩先生的松江步行地圖」詳細而精緻,能讓讀過赫恩作品的讀者用自己的雙腿,然後用自己眼睛觀看百年時差的光景。
百年後的這個時代,就算你是外國人,也可以輕易拿著手機(不論是不是智慧型都有相機功能)或相機(不論單眼或數位消費機種)搭趟飛機、換個電車,自由來到這個城市按幾下快門,參考旅遊導覽、觀光景點的說明看板就能發表一篇部落格圖文並茂的遊記,文化衝擊一詞已經廉價到被人遺忘。當所有的資訊不過是複製的複製,不存在著去蕪存菁的過程,那麼對異文化的描述,不過只是狹義的個人經驗罷了—更何況個人已是扁平到人們自己毫無自覺。
幸好,我們還能閱讀到用許多身分穿梭在日本傳統、歷史裂縫、民俗傳承的赫恩作品,裡頭有人說著故事,還有銳利獨到的批評。
─日本國立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博士 王憶雲 專文解說
延伸閱讀
《日本人的表情》、《山櫻花與島國魂 : 十八個關鍵字看穿日本》、《菊花與劍:日本文化的雙重性》、《頑張り:28個關鍵字解讀當代日本文化》
作者簡介:
小泉八雲 (Patrick Lafcadio Hearn)
小泉八雲 (Lafcadio Hearn 1850~1904 )是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作家,其學識之淵博,涉獵典籍之廣,當世幾無出其右者。且復精通英、法、希、拉丁、及西班牙、希伯來等語,故翻譯介紹之作亦多。在促進東西文化交流與相互瞭解上,可說是近百年來最有貢獻的人之一。於一八五0年出生於希臘愛奧尼亞群島中之留開底奧島(Leucadia),父為愛爾蘭人,母為希臘人,幼時父母即告仳離,輾轉在愛爾蘭、英國、法國受教育。一八六九年赴美,僅靠作零工及為報紙寫文章為生。一八九0年赴日,娶日婦,入日籍,改名小泉八雲,初在一家女子學院任教,後為東京帝大所羅致,開英國文學講座。一九0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因為工作過度及受排擠,憂憤而死於東京寓中。
譯者簡介:
王憶雲
台南人,日本京都大學文學博士,現為致理技術學院助理教授。專攻日本近代文學,時代集中於明治、大正年間,特別偏好小說以及評論。曾任日本京都大學兼任講師、台北市立成功高中兼任教師。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7折 | 0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4折 | 2 |
5折 | 11 |
6折 | 2 |
7折 | 1 |
7折以上 | 4 |
8折以上 | 1 |
無折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8折21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