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衛藤信之
定價:NT$ 280
本商品已絕版
幸福,是自己給的。
別人給的,不是永遠的快樂。
父母離異、繼母自殺身亡、兒子罹患小兒癌症……,
這樣的人,竟然可以說:「我的人生很幸福」,
為什麼?
本書作者是一位日本知名心理諮商師,他的工作就是天天聽別人抱怨、求助人生面臨的各種困難,這些來諮商的人並不知道,眼前聆聽故事的人,原來,有更多悲慘的遭遇可以訴說。
作者的兒子在一歲時不幸罹患小兒癌症,當時他非常痛苦,那段時間仍持續諮商工作,每天面對諮詢者接二連三地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的話語時,字字句句都像是在「炫耀」有個健康的孩子,「真羨慕你有個健康的孩子。」當時作者滿腦子只有這種情緒。他當時只想說:「你到底懂不懂?孩子越叛逆,父母越能為他們的成長感到開心,多幸福啊!我的孩子才剛滿一歲,也許沒來得及叫我一聲爸爸,短短生命就要結束了,你的孩子卻健康得能反抗你,你還奢求什麼?」
鬼門關頭走一遭後,現在,作者的孩子也像其他健康的孩子一樣,快樂的笑著。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對於曾經被逼入死亡深淵的人來說,能夠好好的活著,就是最棒的事。每個微小瞬間,都是上天恩寵的喜悅。
作者的童年也非常不快樂。他的父親事業有成身邊的女人一個換一個,作者幼年時期父母離婚之後,他跟著爸爸生活,父親常常帶不認識的女人回家過夜,然後對他說:「從今天起,他就叫她媽媽。」,父親對作者而言,扮演了最佳的負面教材,他發誓自己在為人父以後,絕不重蹈覆轍。
就這樣,作者的童年先後經歷了摯愛母親的死(她是作者父親的再婚對象,自殺身亡)、與不斷離婚又再婚的父親間劍拔弩張的關係,從小就在大人們的愛恨糾葛中度日,後來才發現,原來,過去的這些傷痛造就了今日的幸福。
▲ 平淡的時光,最珍貴。
作者認為一般人眼中每天重覆的平凡事,就是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微弱卻又巨大幸福。
在晚飯後,全家人圍坐在客廳裡,一如往常地做著各自的事時,或是在每天早晨,孩子們像離開航空母艦似地匆匆忙忙衝出家門時所感受到的東西。
雖然說不上和樂融融,不過倒也沒什麼特別不幸的事發生。在這樣隨處可見的家庭光景中,不妨試試把心稍微抽離,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想著:「這種每天重覆、毫無變化的平凡光景,總有一天會消失吧!就這樣,在遙遠將來的某一天,我會發現這是一去不返的寶貴時光。總有一天,我會懷念這個微不足道的當下,把它當作無可取代的珍貴回憶,並且深深地希望能再回到這一天、這一刻、這個地方。」
與家人共處的時光,是多麼地短暫、虛無,也漸漸明白當下的重要及寶貴。不只是家人,與優秀的夥伴們共事時,「在未來的某一天,我一定會瘋狂地懷念這個瞬間吧!」一想到這裡,就應該強烈地覺得自己必須好好地體驗當下。對時間的「失喪感」越深,越懂得珍惜當下。
▲ 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別人。
從事「心靈諮商」工作,作者時常遇到無法「愛自己」的人。
作者表示,覺得自己很討厭、很沒用,沒辦法喜歡自己的人,實在多到令人驚訝。他們無法接受原來的自己,認為必須徹底做出改變,才能重新喜歡自己。但改變自我,談何容易。
作者認為改變自我的困難程度絕不亞於改變世界,古今東西,有不少人都是因為不敵「自我」這個難關而敗下陣來。因此,我想給企圖改變自我的人們一點建議:「想改變自己的心,得先改變目前為止的行為模式。」
心是看不見的。我們以為的個性,都來自於外在的言行舉止,只要改善外在行為,周遭人對你的評價自然也會改變。
▲ 關於愛情,你是幸福?還是茫然?
「熱戀時天天都想看到對方,真正結婚之後,怎麼感覺好像沒那麼幸福?」
幸福是「一旦獲得,就很難去實際感受的東西」換句話說,得到幸福的瞬間,也容易失去幸福,戀愛與結婚的關係就是如此。兩人熱戀時,眼裡只有彼此,恨不得每天朝夕相處,等到婚姻終於如願以償地開始了,倆人眼中卻只剩下對方的缺點,渡過了一場風光的結婚典禮後,剩下的是極為平淡的日常生活,於是,美好的憧憬瞬間變為失望。
從一個人變成二個人,作者教你這樣找幸福。真正的幸福,就藏在「追求的途中」。
無論是什麼,一旦得到,似乎就不再美好,那麼,究竟該如何才好?作者認為應該先認清一個事實:真正的幸福不是獲得結果,而是朝著目標不斷前進的「過程」。「與其穿戴珠寶,不如在餐桌上裝飾花朵」,不要貪求被大量物質環繞的龐大幸福,將目光放在就算缺乏物質,心靈依舊平安的微小幸福上。一旦了解這一點,你就不會陷入幸福的矛盾裡。
▲ 關於工作、生活,你是珍惜享受?還是悔不當初、憂心忡忡?
作者認為,人類的煩惱都有一項共通特徵,那就是大多數煩心事中,需要「立刻解決」的事情非常少,人總是容易執著在過去的失敗,因過去或未來而侷促不安,反觀貓狗則不會如此,只要這餐吃飽了,牠們就會心滿意足的舔著毛,無憂無慮的過活。的確,如果要說誰比較幸福,「牠們」確實略勝一籌。
不再時時否定自己,作者教你這樣找自信。幸福的程度,全看你有多珍惜現在。
沒來由地陷入低潮、不時感嘆:「唉,我老了,接下來的人生應該會走下坡吧!」現在開始會有這種負面想法的你,作者這麼剔勵大家:「現在永遠是你最年輕的時候!」請給自己一個樂觀的暗示:「跟未來的我相比,現在的我彷彿才剛出生嘛!」只要從全新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再次確認當下的重要性,絕對能再次恢復活力。
▲ 關於死亡,你是接受?還是逃避?
人終有一死。如果覺得這個想法有點灰色,那代表死亡對你來說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許多人迴避生命終點的話題,是因為捨不得放棄活著的喜悅。這不正好說明一件事嗎?生與死是一體的兩面,有生必有死,思考死亡等同於思考活著。如果我們無視死亡,只會讓生命變得稀薄,不懂替自己的人生創造價值,也不知道活著有多麼珍貴。
你能勇敢和過去說再見嗎?作者教你如何面對死亡。肯定「老」和「死」,才能將生命活得更燦爛。
面對他人死亡,我們必然會感到哀傷──請把這視為死者最後的贈禮。我們會痛苦、難過,但最終會從失去中學習,讓自己的心靈往前邁步,而且心懷感謝地迎接每一天,能夠延續他們的生命繼續活著,是何其有幸的事!所以讓生活充滿歡笑與感動,才是給死者最好的回報。
這本書的故事,也許就是你的故事。
平淡,卻有幸福光芒。你會發現「原來,幸福是這麼一回事。」
但是,我們常常忘記這些故事背後隱含的意義。於是幸福就這樣悄悄走掉。
我們必須培養在日常生活中,隨時感受幸福的敏銳心靈,
去察覺那些一直在我們身旁微笑等待,平凡地幾乎被我們遺忘的微小幸福。
凝視內心‧停下腳步‧接受過去。
於是,你可以過更好的人生。
這是一本讓你擁有充實人生、安然面對一切、承受未來勇氣的幸福手冊。
獻給每天忙忙碌碌、心神不寧、想要幸福的你。
★★★★★日本Amazon網路書店5顆星感動推薦
作者簡介:
【日本人氣心理諮商師】衛藤信之
心理諮商師、日本心靈健康學會代表。
他擅長將心理學理論應用於生活實踐,演講方式輕鬆活潑、極具舞台魅力,因而深獲好評,是日本顧問企業數最多的人氣心理諮商師。他所舉辦的心理學課程年年額滿,該課程結業生多為商業心理學先鋒,活躍於各個領域,他本人則成為學生們最信賴的精神支柱。此外,與印地安人共同生活的經驗,也讓他成為傳授印地安人智慧的專業顧問,近年備受矚目。
譯者簡介:
羊恩媺
淡江日文系畢業,目前為旅日譯者。譯作有《斷捨離》、《佐賀阿嬤給我的人生禮物》、《天使之耳》、《獸之奏者》系列、《淚流不止》等等。
名人推薦:
幸福是一個選擇,也是一個決定,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都要為後果負責。
──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
幸福是從很近與很小之處發現,這本書像是一把放大鏡,讓我們得以在生活中看見與確信。
──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
要是能早點遇見這本書,我大概就不會離婚了吧!要是能早點遇見這本書,我或許能成為更溫柔堅強的人。──浩一
「一年之中,只要三天有好事發生,那就是最棒的一年了!」書中的這句話,不曉得為什麼一直留在我的心中。能遇見這本書,真是太好了!──meqzo
平凡的日常生活,才是最棒的幸福。像現在這樣,能用電腦寫下感想,身體能隨心所欲的活動,能和孩子們一起洗澡,能和家人一起吃飯、一起睡覺……,這本書讓我重新體認到自己活在許多幸福之中。──Wahahaseijin
這本看似平凡的療癒系書籍,深深動搖了我的心。在這個充滿閉塞感、多數人對未來感到悲觀的社會中,像這樣不追求高收入、名牌等外在價值,反過頭來尋求內在幸福的觀念,並不單單只是理想論。讀完這本書後,我深切感受到在平凡的日常中感受幸福、對周遭人不求回報地付出愛,是多麼重要的事。──Jasper
在憂鬱症頻發的社會中,這樣的想法如果能傳播開來,人們的心就會更輕鬆快樂吧!原來,老想著必須更努力才行的我,其實已經十分努力了。這本書讓我讀著讀著,就掉下眼淚來。──Kirahapi
盡力活在當下,從這個時代畢業後,如果能見到過去想見的那些人,那麼現在所受的痛苦就絕對不會白費。好像只要這麼一想,就會有勇氣面對未來。同樣的,死亡也不是沒有盡頭的黑暗,如果坦然接受當下,就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像等待生日禮物或聖誕禮物的小孩一樣,充滿期待地活著。──向日葵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4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5折 | 4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衛藤信之
定價:NT$ 280
本商品已絕版
幸福,是自己給的。
別人給的,不是永遠的快樂。
父母離異、繼母自殺身亡、兒子罹患小兒癌症……,
這樣的人,竟然可以說:「我的人生很幸福」,
為什麼?
本書作者是一位日本知名心理諮商師,他的工作就是天天聽別人抱怨、求助人生面臨的各種困難,這些來諮商的人並不知道,眼前聆聽故事的人,原來,有更多悲慘的遭遇可以訴說。
作者的兒子在一歲時不幸罹患小兒癌症,當時他非常痛苦,那段時間仍持續諮商工作,每天面對諮詢者接二連三地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的話語時,字字句句都像是在「炫耀」有個健康的孩子,「真羨慕你有個健康的孩子。」當時作者滿腦子只有這種情緒。他當時只想說:「你到底懂不懂?孩子越叛逆,父母越能為他們的成長感到開心,多幸福啊!我的孩子才剛滿一歲,也許沒來得及叫我一聲爸爸,短短生命就要結束了,你的孩子卻健康得能反抗你,你還奢求什麼?」
鬼門關頭走一遭後,現在,作者的孩子也像其他健康的孩子一樣,快樂的笑著。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對於曾經被逼入死亡深淵的人來說,能夠好好的活著,就是最棒的事。每個微小瞬間,都是上天恩寵的喜悅。
作者的童年也非常不快樂。他的父親事業有成身邊的女人一個換一個,作者幼年時期父母離婚之後,他跟著爸爸生活,父親常常帶不認識的女人回家過夜,然後對他說:「從今天起,他就叫她媽媽。」,父親對作者而言,扮演了最佳的負面教材,他發誓自己在為人父以後,絕不重蹈覆轍。
就這樣,作者的童年先後經歷了摯愛母親的死(她是作者父親的再婚對象,自殺身亡)、與不斷離婚又再婚的父親間劍拔弩張的關係,從小就在大人們的愛恨糾葛中度日,後來才發現,原來,過去的這些傷痛造就了今日的幸福。
▲ 平淡的時光,最珍貴。
作者認為一般人眼中每天重覆的平凡事,就是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微弱卻又巨大幸福。
在晚飯後,全家人圍坐在客廳裡,一如往常地做著各自的事時,或是在每天早晨,孩子們像離開航空母艦似地匆匆忙忙衝出家門時所感受到的東西。
雖然說不上和樂融融,不過倒也沒什麼特別不幸的事發生。在這樣隨處可見的家庭光景中,不妨試試把心稍微抽離,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想著:「這種每天重覆、毫無變化的平凡光景,總有一天會消失吧!就這樣,在遙遠將來的某一天,我會發現這是一去不返的寶貴時光。總有一天,我會懷念這個微不足道的當下,把它當作無可取代的珍貴回憶,並且深深地希望能再回到這一天、這一刻、這個地方。」
與家人共處的時光,是多麼地短暫、虛無,也漸漸明白當下的重要及寶貴。不只是家人,與優秀的夥伴們共事時,「在未來的某一天,我一定會瘋狂地懷念這個瞬間吧!」一想到這裡,就應該強烈地覺得自己必須好好地體驗當下。對時間的「失喪感」越深,越懂得珍惜當下。
▲ 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別人。
從事「心靈諮商」工作,作者時常遇到無法「愛自己」的人。
作者表示,覺得自己很討厭、很沒用,沒辦法喜歡自己的人,實在多到令人驚訝。他們無法接受原來的自己,認為必須徹底做出改變,才能重新喜歡自己。但改變自我,談何容易。
作者認為改變自我的困難程度絕不亞於改變世界,古今東西,有不少人都是因為不敵「自我」這個難關而敗下陣來。因此,我想給企圖改變自我的人們一點建議:「想改變自己的心,得先改變目前為止的行為模式。」
心是看不見的。我們以為的個性,都來自於外在的言行舉止,只要改善外在行為,周遭人對你的評價自然也會改變。
▲ 關於愛情,你是幸福?還是茫然?
「熱戀時天天都想看到對方,真正結婚之後,怎麼感覺好像沒那麼幸福?」
幸福是「一旦獲得,就很難去實際感受的東西」換句話說,得到幸福的瞬間,也容易失去幸福,戀愛與結婚的關係就是如此。兩人熱戀時,眼裡只有彼此,恨不得每天朝夕相處,等到婚姻終於如願以償地開始了,倆人眼中卻只剩下對方的缺點,渡過了一場風光的結婚典禮後,剩下的是極為平淡的日常生活,於是,美好的憧憬瞬間變為失望。
從一個人變成二個人,作者教你這樣找幸福。真正的幸福,就藏在「追求的途中」。
無論是什麼,一旦得到,似乎就不再美好,那麼,究竟該如何才好?作者認為應該先認清一個事實:真正的幸福不是獲得結果,而是朝著目標不斷前進的「過程」。「與其穿戴珠寶,不如在餐桌上裝飾花朵」,不要貪求被大量物質環繞的龐大幸福,將目光放在就算缺乏物質,心靈依舊平安的微小幸福上。一旦了解這一點,你就不會陷入幸福的矛盾裡。
▲ 關於工作、生活,你是珍惜享受?還是悔不當初、憂心忡忡?
作者認為,人類的煩惱都有一項共通特徵,那就是大多數煩心事中,需要「立刻解決」的事情非常少,人總是容易執著在過去的失敗,因過去或未來而侷促不安,反觀貓狗則不會如此,只要這餐吃飽了,牠們就會心滿意足的舔著毛,無憂無慮的過活。的確,如果要說誰比較幸福,「牠們」確實略勝一籌。
不再時時否定自己,作者教你這樣找自信。幸福的程度,全看你有多珍惜現在。
沒來由地陷入低潮、不時感嘆:「唉,我老了,接下來的人生應該會走下坡吧!」現在開始會有這種負面想法的你,作者這麼剔勵大家:「現在永遠是你最年輕的時候!」請給自己一個樂觀的暗示:「跟未來的我相比,現在的我彷彿才剛出生嘛!」只要從全新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再次確認當下的重要性,絕對能再次恢復活力。
▲ 關於死亡,你是接受?還是逃避?
人終有一死。如果覺得這個想法有點灰色,那代表死亡對你來說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許多人迴避生命終點的話題,是因為捨不得放棄活著的喜悅。這不正好說明一件事嗎?生與死是一體的兩面,有生必有死,思考死亡等同於思考活著。如果我們無視死亡,只會讓生命變得稀薄,不懂替自己的人生創造價值,也不知道活著有多麼珍貴。
你能勇敢和過去說再見嗎?作者教你如何面對死亡。肯定「老」和「死」,才能將生命活得更燦爛。
面對他人死亡,我們必然會感到哀傷──請把這視為死者最後的贈禮。我們會痛苦、難過,但最終會從失去中學習,讓自己的心靈往前邁步,而且心懷感謝地迎接每一天,能夠延續他們的生命繼續活著,是何其有幸的事!所以讓生活充滿歡笑與感動,才是給死者最好的回報。
這本書的故事,也許就是你的故事。
平淡,卻有幸福光芒。你會發現「原來,幸福是這麼一回事。」
但是,我們常常忘記這些故事背後隱含的意義。於是幸福就這樣悄悄走掉。
我們必須培養在日常生活中,隨時感受幸福的敏銳心靈,
去察覺那些一直在我們身旁微笑等待,平凡地幾乎被我們遺忘的微小幸福。
凝視內心‧停下腳步‧接受過去。
於是,你可以過更好的人生。
這是一本讓你擁有充實人生、安然面對一切、承受未來勇氣的幸福手冊。
獻給每天忙忙碌碌、心神不寧、想要幸福的你。
★★★★★日本Amazon網路書店5顆星感動推薦
作者簡介:
【日本人氣心理諮商師】衛藤信之
心理諮商師、日本心靈健康學會代表。
他擅長將心理學理論應用於生活實踐,演講方式輕鬆活潑、極具舞台魅力,因而深獲好評,是日本顧問企業數最多的人氣心理諮商師。他所舉辦的心理學課程年年額滿,該課程結業生多為商業心理學先鋒,活躍於各個領域,他本人則成為學生們最信賴的精神支柱。此外,與印地安人共同生活的經驗,也讓他成為傳授印地安人智慧的專業顧問,近年備受矚目。
譯者簡介:
羊恩媺
淡江日文系畢業,目前為旅日譯者。譯作有《斷捨離》、《佐賀阿嬤給我的人生禮物》、《天使之耳》、《獸之奏者》系列、《淚流不止》等等。
名人推薦:
幸福是一個選擇,也是一個決定,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都要為後果負責。
──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
幸福是從很近與很小之處發現,這本書像是一把放大鏡,讓我們得以在生活中看見與確信。
──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
要是能早點遇見這本書,我大概就不會離婚了吧!要是能早點遇見這本書,我或許能成為更溫柔堅強的人。──浩一
「一年之中,只要三天有好事發生,那就是最棒的一年了!」書中的這句話,不曉得為什麼一直留在我的心中。能遇見這本書,真是太好了!──meqzo
平凡的日常生活,才是最棒的幸福。像現在這樣,能用電腦寫下感想,身體能隨心所欲的活動,能和孩子們一起洗澡,能和家人一起吃飯、一起睡覺……,這本書讓我重新體認到自己活在許多幸福之中。──Wahahaseijin
這本看似平凡的療癒系書籍,深深動搖了我的心。在這個充滿閉塞感、多數人對未來感到悲觀的社會中,像這樣不追求高收入、名牌等外在價值,反過頭來尋求內在幸福的觀念,並不單單只是理想論。讀完這本書後,我深切感受到在平凡的日常中感受幸福、對周遭人不求回報地付出愛,是多麼重要的事。──Jasper
在憂鬱症頻發的社會中,這樣的想法如果能傳播開來,人們的心就會更輕鬆快樂吧!原來,老想著必須更努力才行的我,其實已經十分努力了。這本書讓我讀著讀著,就掉下眼淚來。──Kirahapi
盡力活在當下,從這個時代畢業後,如果能見到過去想見的那些人,那麼現在所受的痛苦就絕對不會白費。好像只要這麼一想,就會有勇氣面對未來。同樣的,死亡也不是沒有盡頭的黑暗,如果坦然接受當下,就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像等待生日禮物或聖誕禮物的小孩一樣,充滿期待地活著。──向日葵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4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5折 | 4 |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