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明說廖玉蕙的散文風格,「既非屬於含蓄或婉約,也不屬於暗示或象徵,而是在人間事物中寄託感情。在冷漠社會裡,燃燒她的熱情。」「廖玉蕙散文動人的地方,不在於文字技藝的華麗,而是以真情牽動讀者的心靈。」
廖玉蕙的文章向以溫柔著稱,她總能以憨、痴來化解現實中的尷尬,同時深切凝視流金歲月。
雞婆、迷糊又充滿好奇心的個性,往往造成廖玉蕙生活中的笑料。她敢於自曝其短,敢於自我嘲弄,卻不流於低俗,也總在恰到好處時作結。生命的沉澱與超越,加上膽大心細又觀察入微的天賦,讓她懂得和遺憾握手,以正面態度面對生命的蜿蜒曲折,收放自如的紙上功夫,造就獨樹一格的文壇風華。
她的放膽文字,不會踰越驚世駭俗的界線;她的放肆姿態,不會忘卻溫柔敦厚的身段。廖玉蕙寫夫妻間的相處,既幽默又發人省思;懷想父母的思念,既深情又感人熱淚。生命裡的不同時刻有著不同經歷,散落在生活各處的點滴對她而言都是珍珠般的創作題材。
本書含括廖玉蕙喪母後的生命嚴冬,也有偕伴出遊時的明媚風光。有洗頭、洗衣的日常,亦有人與人相處的無奈。記憶如同烘焙過的茶葉,在她的筆下一一舒展,一旦泡開,那絲絲縷縷的動人故事便可以沏成一壺又一壺的回甘好茶。
本書特色
★ 懷雙親,憶年少,寫日常,記出遊,廖玉蕙最深植人心的散文創作。
★ 名作家陳芳明為之作序,字字斟酌,懇切動人。
作者簡介:
廖玉蕙,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創作有《後來》、《純真遺落》、《大食人間煙火》、《廖玉蕙精選集》、《像我這樣的老師》、《五十歲的公主》、《嫵媚》、《走訪捕蝶人》……等三十餘冊;也曾編寫《文學盛筵──談閱讀教寫作》、《繁花盛景──台灣當代新文學選本》等語文教材多種。曾獲中山文藝獎、吳魯芹散文獎、五四文藝獎章及中興文藝獎章。多篇作品被選入高中、國中課本及各種選集。《後來》入選文建會「一○○精選,全民大閱讀」。
章節試閱
人生不相見(節錄)
H教授一如以往年少時的每次約會,準時於門口出現。微黃的餐廳燈光下,他戴著一頂鴨舌帽緩步向前,我站起身來,心情無端萌生些微波動。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怎麼老杜的詩真的走進了我們的心腸!好一個寫實版的「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沒有燭光,沒有陪賓,曾經有過的浪漫情緒已然隨著長長的歲月沒入生活的隙縫。人生活到這個地步,堪稱悲喜交歡了。於是,我們點了一籠湯包,加上獅子頭、雪菜百頁和一盤青菜,就從這麼家常中娓娓聊了開來。
寒暄問候不免,身體有恙否?養生之道如何?做何消遣?寫作狀況如何?退休歲月怎樣度過?兒子、女兒已婚否?由近況、遠景到心情,話題逐漸跨入私密。起始的些許尷尬,隨著描述情節的流暢,逐漸找回昔時的熟稔。說著、說著,昏黃的燈光下,H凝視著我的眼,認真說:「沒想到你拿到的一手壞牌,居然讓你給打成了眾人欣羨的好牌。」我有些惱怒,眼神裡必然夾帶肅殺:「我拿到了一手壞牌?你說的『壞牌』指的是什麼?願聞其詳。」我敏感的以為他另有弦外之音。他笑起來,顯然知道我防禦心起,回說:「可不是壞牌嗎?你一路求職不順,研究所念完,雖然成績優秀,但幾度想回母校任教卻都鎩羽而歸;有所新學校成立,你本被徵詢意願,沒料到籌備處的伯樂臨時功成身退,你就差那臨門一腳。最後,只得落腳軍校。在軍校的升等,雖論文得獎甚多,卻不抵軍中人情紙一張,占缺於是無望……」嘩!嘩!嘩!幾十年的心事都如潮水般撲湧過來。
我承認年輕時確實覺得倒楣透頂,鬱卒至極;在母校讀研究所時,名列前茅的我,畢業後,竟然與母校正式教職幾度緣慳!教軍校時,極度不公平的升等機制,在在都曾經讓我鬱抑攻心,幾度痛不欲生;尤有甚者,我已憑論文取得教育部升等副教授資格,卻有足足兩年被軍中強權剝奪,只能降階領取講師薪水。然而,事實證明命運之神雖然虧待我,我倒也掙扎著邊詛咒、邊勉力求生。幸而在軍校遇見了純真正直的學生,他們用單純教會我誠懇踏實的重要;而軍校裡無趣的秩序,也考驗了我脫韁的靈魂,讓外頭的世界從此看去盡皆嫵媚。而H含蓄沒說的是,我曾幾度栽在愛情的坑洞裡,呼天不應、喚地不靈,而和他的今生緣會則是其中難忘的憾恨。
我們於是開始算計人生的種種因緣際會,他說:他也曾經怨恨拿到一手壞牌:少小離家,倉皇逃難、求學時諸多偃蹇;畢業後,兄弟分散,由他單獨挑起養家餬口、奉養老父的重責。如今,一路走來,過關斬將、披荊斬棘,似乎也終於欣然好牌在握。而其間和父親相處的三十年,閒時談談說說,汲取了父親早年的歷練精華,讓他在後來做學問時平添不少功力,他的人生因之向上多出了三十年;如今於加國與兒女同居,讀電機的兒子又幫助他利用電腦探看世界,識見又往下延伸三十年。「我一不小心多練了六十年功力!」他笑說。
而我,身為老么,雖然年幼時,飽受鞭影幢幢威脅,但也從中琢磨出人際應對的訣竅,通過了母親這一關,舉世無難事。幼時偷看母親的閒書,也成為後來寫作的滋養;何況,陪伴母親度過人生最後的歲月,在生命的飽滿度上又再添一筆。所有迎面而來的橫逆,打擊、摧折,最終還是都順利脫身。如今,廁身國立學府,教學之外,演講、寫作、評選、評審不輟,人生越臻豐實,在外人看來,也還算風光。
說著、說著,我們都忽然陷入沉默。我側眼看看鄰桌,菜叫了一大桌,怎吃得完!我皺了皺眉頭,轉回眼光,發現H不知何時脫下了帽子,灰白的捲髮已所剩無幾了。想起上大一時,他教我們《國學導讀》課程。那時,他剛取得博士學位,像是披紅戴花即將迎親的狀元郎,全身散發著莫名的光澤;而剛從中部北上的我,荳蔻年華,一股不羈的靈魂被壓縮在不由自主的身體中,猛爆的青春全成了出入無門的苦悶,靦腆害羞卻執拗彆扭,和同學完全無法相處,我知道有幾位男生背後謔稱我是「烈女」,我寧可取用另一綽號「獨行俠」來掩飾缺乏人際關係的寂寞。
大一上學期結束,我的《國學導讀》和另一女生都得分一百。下學期開學,男同學知道了,在課堂上鬧說老師偏愛女生。H淺笑回說:「雖然是問答題,但 從答案看出,這兩位同學的答案不僅止於課堂傳授,而能從課外尋找資料補充,且融會貫通。期末檢查作業時,發現她們的確非常用功,還去圖書館蒐集資料。在我的課堂上,只要努力求知,一百分不難拿。」
分數之爭,就此止息。然而,不時就傳出:「H教授以蘋果招待女同學;男同學則只能喝白開水。」「H教授請女同學去看電影,男生只是託女生之福,老師就是偏心!」雖然我努力將它視之為無稽的調笑,還是偶爾飄過耳側,在心底還是捲起一陣風,因為我從來沒去過老師家。
那兩年,心頭總是炙熱,感覺有種不足為外人道的朦朧愛戀盤據,除了上課,我總和H離得遠遠的,在保守的年代,師生關係在中文系猶如父女,神聖而不可褻瀆。然而,對學識的傾慕、對風趣的嚮往,全都轉化為莫名的痴狂。我閃避他上課時微笑的雙眼,卻常對著他的背影失神。少女情懷總是詩,喜看愛情小說的我,嫻熟所有悲劇的套式,對沒有結局的單戀早有心理準備。H寄居泰順街,傳說門上懸了本繫著原子筆的留言簿。老師在家,揖客入門;老師出門去,拜訪者取筆留言。一個午後,我去和平東路上的美術社買毛筆,挑好筆,走出店外,站在十字路口上,左右徘徊。手裡H的地址,被手心的汗水沾得濕濡,幾乎擠得出水,心跳咚咚作響。是個秋日,惠風和暢,我卻一身是汗,感覺世界轉瞬即將崩裂成為廢墟般的絕望。
繞過來,走過去,黃昏忽焉降臨。我像世界末日的聖徒,心一狠,腳不沾塵地直趨泰順街。不給自己後悔地按鈴,卻久久不聞回應。所有的掙扎矛盾都放下了,呼!幸好老師不在家,我鬆了口氣,得到救贖。取下筆,原想在簿上留言,斟酌半晌,終究放下,怏怏然離開。啊!萬萬沒想到這一取一放,人生因之殊途。
大三開學,得知H終於如傳說中的轉去南部公立大學任教,我躲到教學大樓外的濃密楓樹下,讓眼淚慢慢順著臉頰流下,那是我繼喜歡上高中的歷史老師後的第一次情感受挫,我心中失落悵惘,像放學後人潮散去的教室,空洞中浮著微塵;但你一直知道,結局必然如此,這不過是印證。
距離和時間淡化了濃烈的情感,澆滅了少女的痴狂,我一顆隨時提著的忐忑的心終於逐漸復歸平靜。我自嘲自作多情,慢慢學會放下。大三下學期,我參加救國團舉辦的「全國編輯人研習會」,僥倖被網羅進雜誌社裡擔任編輯,半工半讀,日子過得還算平靜安穩。雜誌社裡,工作量不輕。主編每日殫精竭慮思考如何找到好稿子,腦子轉啊轉的,轉到了我熟悉的老師身上。於是,H教授和J教授成了總編的口袋人選。當主編將這個重責大任交下,我猶疑徬徨,不知如何拒絕,只能硬著頭皮接下。幸而只有自己知道的、像天花一樣發作的戀情已然慢慢結了痂,只要不去摳它,就不會流血,也不再覺得疼痛了。不知情的H欣然應邀,就這樣南北魚雁往返了許久,編者與作者的寒暄,學生與老師的界線,我把持得很有分寸。而H的稿子總在預訂的時間內抵達,他也將作者的角色扮演得恰如其分。於是,H和J教授深入淺出的詩學和戲曲文章於焉陸續上場。這一招真厲害!那些年兩位教授應邀撰寫的稿件都榮獲重要的學術《金筆獎》,分別為他們教授生涯打下了根基,最終兩位教授也都成了台灣學術的重鎮。
夏日來臨,蟬鳴不斷,焦慮像傳染病頃刻瀰漫即將結束的課堂。同學無心向學,在堂上傳紙條、講小話,內容圍繞著預官考選和找工作的進度,當然還有隱隱孳生的離愁別緒。大夥兒都恍恍惚惚的,感覺前途茫茫。我也首度面臨工作的困擾:母親央人在故鄉的中學幫我謀了個教職,主編則苦勸留下,不肯放人。我勢必在兩者間做個選擇,難以處理的其實不是選擇而是遊說。對文學的愛好、對北部文學環境的流連,相形之下,回鄉教書的穩定職業從來不是我的考慮選項。然而,母親的強勢及一向以來對母親的慣性屈從,使得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我陷入苦戰,負嵎頑抗,未知如何收場。日子過得挺不好受,母親的催促在父親的筆下雖多了份溫婉,但她咄咄逼人的氣勢仍不時從腦海竄出。
焦躁徬徨間,天外忽然飛來一封爆炸性的信,是H寄來的。信很短,一眼就瞥完:
「年齡像一頭獅子追趕著我,我也不能免俗地即將投入婚姻。訂婚在即,可是,我一事不明,心裡一直不得安穩。我是愛著妳的,從一開始就如此,不知妳對我可有同樣的感受?」
人生不相見(節錄)
H教授一如以往年少時的每次約會,準時於門口出現。微黃的餐廳燈光下,他戴著一頂鴨舌帽緩步向前,我站起身來,心情無端萌生些微波動。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怎麼老杜的詩真的走進了我們的心腸!好一個寫實版的「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沒有燭光,沒有陪賓,曾經有過的浪漫情緒已然隨著長長的歲月沒入生活的隙縫。人生活到這個地步,堪稱悲喜交歡了。於是,我們點了一籠湯包,加上獅子頭、雪菜百頁和一盤青菜,就從這麼家常中娓娓聊了開來。
寒暄問候不免,身體有恙否?養生之道如何?...
作者序
她的退休與未休
──序廖玉蕙《在碧綠的夏色裡》 陳芳明
曾經自封五十歲公主的廖玉蕙,終於到達退休之年。但是,她的筆並未退休,反而以凌厲之勢持續前進。她的大開大闔,為台灣文壇樹立罕見風格。她敢於自曝其短,敢於自我嘲弄,敢於滿紙荒唐言,甚至敢於尷尬時把自己推到台前。從不躲在暗處的她,在諷刺調侃之餘,從未傷害任何朋友。廖玉蕙的文字總是走在危險邊緣,往往出現搖搖欲墜之際,卻能夠及時伸手挽住。幽默筆法難寫,尤其牽涉到私密與公開之間的分際時,很容易弄巧成拙。當讀者正要為她捏一把冷汗,她驟然化險為夷。每篇文字,懂得放,也懂得收。那種收放自如的功力,絕對是來自她長期的反覆求索與不斷磨練。
崛起於一九八○年代的廖玉蕙,很早就受到矚目。整整一個世代的女性作家,浩浩蕩蕩,完全改寫了文壇的風景。躋身於那行列,她並不選擇婉約抒情的路線。在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中,找到她的筆可以容身也可以干涉的空間。在煙火彌漫的紛亂社會裡,更尋得安身立命的位置。她的文字,也許放膽些,卻未踰越驚世駭俗的界線。她的姿態,可能放肆點,卻不失溫柔敦厚的身段。生命的沉澱與超越,並非有任何捷徑可以模仿;往往必須親自參與試煉,在痛苦中獲得教訓,在挫折中學習站起。不管是做人或作文,似乎要在無數的險境裡找到出口。
廖玉蕙顯然已經到達另一個生命峰頂,具備了足夠視野,對這世界投以深情且寬容的回眸。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於世事的態度也自然有所歧異。年輕時,她以銳利之眼看待人間情感,善惡分明,愛恨交織。如今,生命已經像穿越高山深谷的激流,終於進入廣漠的平原。流水的速度與聲音,逐漸緩和下來,隱約浮現應有的慈悲。她用情甚深,凡是有任何交錯,都在心靈底層留下印痕。有些是斧斤的鑿痕,有些是刀片的割痕,即使深淺不一,卻是記憶裡的重要印記。她對於每段感情百般珍惜,在錯縱複雜的血脈裡,也有漲潮與退潮的升降。三年來,她站在時間此岸,望向過去彼岸,許多模糊的形象,忽然鮮明起來。她動用的每一個文字,不吝注入飽滿的想像,使即將淡忘的人物幾乎呼之欲出。
在女性作家中,她勇於描寫人間煙火,不怯於在街頭巷尾穿梭,每次讀她的散文,似可源源不斷聞見沸騰的市聲。她的筆探向世俗坊間,完全不作姿態,也不矯情,為台灣文學開出另一種格局。她的風格或許可以納入台灣抒情傳統,但似乎不能輕易歸檔;既非屬於含蓄或婉約,也不屬於暗示或象徵,而是在人間事物中寄託感情。在冷漠社會裡,燃燒她的熱情。因此觸摸其中的每一個字,有時是暖和,有時是熾熱,最後總會留下餘溫。廖玉蕙散文動人的地方,不在於文字技藝的華麗,而是以真情牽動讀者的心靈。她開創出來的這條道路,無疑是抒情傳統的異數。
這部作品的主題散文〈在碧綠的夏色裡〉,無疑是這個路數的範例。當她站在教書生涯的盡頭,湧上心頭不是學術研究的得失,而是與學生之間的感情與緣份。在學界,自然都會遇到不少難忘的學生。每年的流動是那樣頻繁,那樣來去倏忽,能夠在記憶裡留下凹痕,才是生命中真正的緣份。即使許多年已經過去,她依舊保存著學生的卡片與字條。她的感情如此細膩,多少年前彼此過從的誓言與笑語,都能清晰記起。或許並非依賴敏銳的頭腦,而完全是藉著感情的波動而勾起影像。她的真情,完全從心靈底層迸發出來,以致能夠牢牢記住師生之間的最瑣碎最細膩的往事。
最困難的感情,出現在惆悵而矛盾的〈人生不相見〉。文中所描述的H教授,亦師亦友亦情人。跨越多少界線的感情,跨越多少時間的悸動,即使到達黃昏歲月,似乎也很難解釋清楚。廖玉蕙勇敢選擇去面對,甚至具體以文字標誌出靈魂曾經出現過的缺口。尤其H教授婚前捎來一信,透露深藏許久的愛意。對於二十二歲的她,無異晴天霹靂,簡直不知如何收拾。這段生命的未完成,懸宕在血脈裡,像一隻看不見的蟲在咬嚙傷口。數十年後,與H教授相約見面時,她終於對自己說出刻骨銘心的真話:「幾度栽在愛情的坑洞裡,呼天不應,喚地不靈,而和他的今生緣會則是其中的憾恨。」當苦纏糾結的感情無法找到出口時,大約只能歸諸命運的安排。
站在退休的終端,廖玉蕙對於半生的因緣際會,顯然有了澄明的的領悟。人生確實有太多的回不去,也有無數的過不去。面對這種挑戰,如果不是勇於承擔,便是決然放下。在退出上半場的舞台時,她蓄積無比膽氣,重新整頓無解、未解、已解的內在情緒波動。人生總有太多懸而未決的困惑,不少人都選擇逃避或遺忘,或者任其腐蝕既有的意志。唯廖玉蕙堅持不忘,不僅不忘,還願意重新挖掘出來,直視纏繞許久的情感,而且處理它,總結它。她的散文之所以引人入勝,就在於她從來以正面態度面對生命的蜿蜒曲折。
她文字裡暗藏太多的溫情,不忍讓感情或記憶褪色。她樂於重新經歷一次生命中的急湍與激流,容許沖刷力量刺痛沉埋血脈裡的陳舊往事;也樂於沐浴在風和日麗的歲月,容許有過的帶淚歡笑再次飛揚。閱讀她的散文之際,總覺得有毫不止息的波濤擊打讀者的心坎。她的文字速度不是行雲流水,也不是雲淡風輕,而是驚濤拍岸。不知不覺之間,也被捲入她創造出來的情境。抒情散文可以寫到這種地步,絕對不只是憑恃她過人的勇氣,而是以一種感動力量與讀者的心靈連結起來。
歲月悠悠,摧折了多少年少夢幻。年輕時承受過的一切跌宕,如今看來是那樣飄邈虛無。穿越她的文字時,似乎感受時間顏色慢慢黯淡,青春感情也次第隱退。廖玉蕙卻仍然不願忘懷,並非是要執著什麼,也不是要堅持某種原則,但既然是親身經歷,就構成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縱然十年、二十年已經過去,她選擇繼續捧在手掌,訴諸文字,飛揚的,低盪的,她都細細體會。即使到今天還是找不到答案,她最後都選擇原諒。
2013.6.25 政大台文所
她的退休與未休
──序廖玉蕙《在碧綠的夏色裡》 陳芳明
曾經自封五十歲公主的廖玉蕙,終於到達退休之年。但是,她的筆並未退休,反而以凌厲之勢持續前進。她的大開大闔,為台灣文壇樹立罕見風格。她敢於自曝其短,敢於自我嘲弄,敢於滿紙荒唐言,甚至敢於尷尬時把自己推到台前。從不躲在暗處的她,在諷刺調侃之餘,從未傷害任何朋友。廖玉蕙的文字總是走在危險邊緣,往往出現搖搖欲墜之際,卻能夠及時伸手挽住。幽默筆法難寫,尤其牽涉到私密與公開之間的分際時,很容易弄巧成拙。當讀者正要為她捏一...
目錄
序 她的退休與未休 陳芳明
自序 為生活尋找一個說法
輯一 一株拒絕開花的櫻
一株拒絕開花的櫻
生命中最嚴寒的冬天
沒有珊瑚的珊瑚婚
不可小覷的進境
天上一顆星星也無
輯二 仰望滿天星辰的日子
人生不相見
臺中已然在望
背叛?還是挑戰
那些仰望滿天星辰的日子
在碧綠的夏色裡
世事兩茫茫
那張困惑的臉
恰似一首老歌的溫柔
輯三 人生不是過胖就是過瘦
有關清掃的問題
雞兔同籠
人生不是過胖就是過瘦
挽留或鬆手
去了遠方──致Kris
人生聚散
今生最美好的緣會
速度
風,依然徐徐的吹
輯四 煩惱更勝三千
洗頭與豬舌頭的關係
依稀記得
煩惱更勝三千
魚兒魚兒水中游
聲音
年終歲暮
輯五 走在秋天的路上
田間、市場、火車與土角厝的下鄉遊
走在秋天的路上
乘興而來,興盡而返
從冬天開往春天
序 她的退休與未休 陳芳明
自序 為生活尋找一個說法
輯一 一株拒絕開花的櫻
一株拒絕開花的櫻
生命中最嚴寒的冬天
沒有珊瑚的珊瑚婚
不可小覷的進境
天上一顆星星也無
輯二 仰望滿天星辰的日子
人生不相見
臺中已然在望
背叛?還是挑戰
那些仰望滿天星辰的日子
在碧綠的夏色裡
世事兩茫茫
那張困惑的臉
恰似一首老歌的溫柔
輯三 人生不是過胖就是過瘦
有關清掃的問題
雞兔同籠
人生不是過胖就是過瘦
挽留或鬆手
去了遠方──致Kris
人生聚散
今生最美好的緣會
速度
風,依然徐徐的吹
輯...
商品資料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3-08-01ISBN/ISSN:978957444892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