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研究憲法就是研究人權」,學術領域並沒有人權學,憲法學就是在探討人權的內容、如何保障人權及與人權相關的事項。憲法學者就是研究人權的學者,憲法的課程就是人權課程。
憲法的內容必須具備現代立憲主義的基本原理:保障人權、國民主權、權力分立,才是具備合法性、正當性,否則就不配稱之為憲法。
憲法並非供觀覽的古董或供膜拜的法統,憲法最重要的是實施,使其效力能真正保障人權、落實民主法治的權力制衡體制。
作者簡介:
許慶雄
1948年3月31日生於臺灣高雄市,畢業於臺灣大學法學院政治系,赴日本近畿大學專攻憲法、國際法,取得法學博士學位。1986年回臺灣任教淡江大學國際學院日本研究所擔任教授兼所長職務。歷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擔任特約研究員、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教授職務,現任淡江大學國際學院亞洲研究所日本組教授。著有:『社會權論』、『憲法入門』、『憲法政府體制』、『憲法人權保障』、『國際法概論』等。
作者序
自從1986年執教於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淡江日文系,26年來一直擔任憲法、國際法、政治等公法學課程,本著作內容是相關課程教學成果之概論書。本著作承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學術性專書寫作計畫(100-2410-H-032-049-)(2011/8/1~2012/7/31)之獎助,研究助理吳俊彥之協助,新學林出版社副總編輯林靜妙女士之規劃,得以順利完成出版,在此深致謝意。
憲法、人權、權力分立等都是現代國民必須正確認識的概念,然而自80年代起擔任研究所與大學部有關憲法、國際法、日本政治、國際組織、人權理論等科目講授後,不斷感受國內所能提供之中文體系性論著不夠完整。同時由於長期以來的教育一向忽視這一部分,導致多數人非但無法經由正常的教育體系或學術研究,獲得對現代主權、人權、國民國家概念之正確認識,理解其相關性及意義,甚至其本質亦遭扭曲與誤解。因此希望本著作之出版,能有助於這些基本概念之學習,促進憲法、人權之研究發展,啟發學生對憲法之研究意願。
現代國家成立之目的與存在之功能,最重要的是保障每一位國民的生命、自由、財產及追求幸福的生活,也就是保障國民的基本人權。國民的基本人權都規定於憲法中,因此研究憲法才能了解自己的權利有那些,涵蓋什麼範圍。換言之,研究憲法即是研究人權,學術領域並沒有人權學,憲法學就是在探討人權的內容、如何保障人權及人權的相關事項。憲法學者就是研究人權的學者,憲法的課程就是人權課程,憲法學者不懂人權就不是憲法學者,研究憲法而不懂人權就不能說是理解憲法。做為新世紀的現代人或現代國家的國民,必須對憲法有基本了解,對自己享有那些人權有基本的認識,否則就無法真正理解人生的價值,也無法感受到自己做為人的權利被侵害,或主張自己的人權。因此了解憲法就是自己保護自己最重要的防線。
其次,憲法也是規定國家政府組織的基本法,國家權力如何經由權力分立的相互制衡,達到確保人權的功能,每一位現代國民也應該有基本的理解。如此才能確立政府是為保障人權而存在的本質,所有公務員的日常工作也都是在保障人權,促使其發揮功能有效運作,人權就能獲得保障。再者,現代民主法治國家,國民是主權者。任何國民都有責任學習憲法,確實成為國家的主宰者。先進國家從小學、初高中、大學,不斷的培養未來的國民具備憲法知識,如此才能在國民主權原理之下,積極、主動的掌握及參與運作國家權力,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所以研究憲法也成為現代國民的必備條件。
最後,大學乃是「學與問」的場所,學生除設施利用者的關係外,學生與教授之間,更有重要的「精神及知識的交流過程」。本著作之內容大部分是來自二十多年來的教學過程,其成果應屬於共同參與之研究生、大學部學生。因為學生的參與學習、討論,才有本著作之內容,因此將本書獻給長期共同研究學問的所有同學。
許慶雄
2013年3月31日
自從1986年執教於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淡江日文系,26年來一直擔任憲法、國際法、政治等公法學課程,本著作內容是相關課程教學成果之概論書。本著作承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學術性專書寫作計畫(100-2410-H-032-049-)(2011/8/1~2012/7/31)之獎助,研究助理吳俊彥之協助,新學林出版社副總編輯林靜妙女士之規劃,得以順利完成出版,在此深致謝意。
憲法、人權、權力分立等都是現代國民必須正確認識的概念,然而自80年代起擔任研究所與大學部有關憲法、國際法、日本政治、國際組織、人權理論等科目講授後,不斷感受國內所能提供之中文體...
目錄
序 章 研究日本政治之基本概念/1
第一節 日本政治研究範疇與對象 1
第二節 民主政治與法治主義之基礎 3
第一章 日本法體制之演變與現行體制之形成/9
第一節 日本法律制度之三階段演變 9
第二節 PY體制與制定新憲法 11
第二章 天皇制/17
第一節 天皇制之沿革 17
第二節 象徵天皇制與民主體制之融合 22
第三節 皇位繼承與皇室財產 27
第三章 和平主義與自衛體制/31
第一節 日本和平主義形成之背景及其憲法規範 32
第二節 和平主義憲法之變遷與自衛體制形成背景 36
第三節 自衛體制之形成與現狀 39
第四節 日本自衛體制與日美安保條約 47
第五節 維持和平行動與海外出兵之憲法爭議 53
第四章 憲法與人權之基本概念/61
第一節 憲法之基本理論 61
第二節 人權之基本概念與保障原理 73
第五章 平等保障原則/93
第一節 現代人權體系平等的意義與特質 93
第二節 平等權與平等原則 95
第三節 各種平等概念之關係及意義 98
第四節 保障平等的主要部分 102
第五節 日本戰後的平等保障與相關判例之探討 105
第六章 自由權(一)──思想自由、信仰自由、學問自由/119
第一節 思想自由 120
第二節 信仰自由與政教分離 125
第三節 學問自由與大學自治 130
第七章 自由權(二)──表現自由與知的權利之保障/143
第一節 表現自由之意義與本質 143
第二節 表現自由保障的原則與界限基準 144
第三節 表現自由與知的權利之保障型態 147
第四節 集團表現──集會遊行與結社 162
第五節 特殊表現──通訊秘密之保障 174
第八章 自由權(三)──經濟自由、人身自由與受益權/177
第一節 資本主義與經濟自由權 177
第二節 人身自由的保障及其意義 185
第三節 確保人權的受益權 191
第九章 福利國家與社會權概念/197
第一節 社會權形成的背景 197
第二節 國家之階段性演變與社會權的形成 198
第三節 社會權之基本概念 204
第十章 憲法保障之社會權/211
第一節 生存權與生活基本條件之保障 212
第二節 環境權──生存權之延伸 217
第三節 學習權與受教育的權利主體 219
第四節 工作權與勞雇關係均衡 224
第五節 勞工基本權 228
第十一章 現代國民的權利性義務與憲法保障/235
第一節 現代國民義務觀念之探討 235
第二節 憲法保障的義務內容 237
第三節 緊急權體制與界限 240
第四節 抵抗之權利與義務 244
第十二章 現代國家之基礎──國民主權、國民國家與權力分立/251
第一節 主權、國民與國民主權 252
第二節 國民國家與國家認同 259
第三節 權力分立原理 266
第十三章 立法機關──國會之組織與運作/279
第一節 國會的概念 279
第二節 國會之地位 280
第三節 國會之組織型態 285
第四節 議員之特殊權益 291
第五節 國會之運作與議事規則 297
第十四章 國會之權限/309
第一節 立法權限 309
第二節 財政權限 323
第三節 國會調查權與其他權限 336
第十五章 行政機關──內閣、行政府/345
第一節 行政之意義 345
第二節 行政權與行政國家 349
第三節 行政權之主體──行政機關 354
第四節 行政與立法之制衡作用 357
第五節 行政機關之權限 369
第六節 獨立行政委員會 373
第七節 行政監察官制度 375
第八節 戰後日本代表性內閣 376
第十六章 司法機關──司法獨立與違憲審查/379
第一節 司法之意義 379
第二節 司法審判之要件 382
第三節 司法審判之類型 384
第四節 違憲審查 388
第五節 司法獨立 403
第六節 法院之組織 407
第十七章 地方自治/415
第一節 地方自治之基本概念 415
第二節 地方自治之要件 416
第三節 憲法與地方自治 417
第四節 自治機關與權限 419
第五節 地方自治之權限 421
第六節 住民參與 427
第七節 聯邦之地方權限 429
第十八章 政黨/433
第一節 政黨之形成與定義 433
第二節 政黨之功能與法性格 435
第三節 政黨之類型 438
第四節 政黨與憲法 441
第五節 政黨規制之法理爭議 444
第六節 日本之政黨 448
參考文獻 /449
序 章 研究日本政治之基本概念/1
第一節 日本政治研究範疇與對象 1
第二節 民主政治與法治主義之基礎 3
第一章 日本法體制之演變與現行體制之形成/9
第一節 日本法律制度之三階段演變 9
第二節 PY體制與制定新憲法 11
第二章 天皇制/17
第一節 天皇制之沿革 17
第二節 象徵天皇制與民主體制之融合 22
第三節 皇位繼承與皇室財產 27
第三章 和平主義與自衛體制/31
第一節 日本和平主義形成之背景及其憲法規範 32
第二節 和平主義憲法之變遷與自衛體制形成背景 36
第三節 自衛體制之形成與現狀 39
第四節 日本自衛體制與...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