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角田光代
定價:NT$ 340
優惠價:79 折,NT$ 268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1月22日
本商品已絕版
早上7點、中午12點、晚上7點,
即使失了戀、生了病,該吃飯的時間就吃飯!
《書的雜誌》(本の雑誌) 票選2011年度BEST 10
直木賞得主角田光代 52段與食材相遇的感動
我幾乎是一路微笑著讀完此書──葉怡蘭 專文推薦
看完了角田光代的《今天也謝謝招待了》,原書名是今天也吃飽了,我也有一種情緒上吃飽了的感覺;很愉快,誰說寫飲食文章是為了指點讀者去哪吃吃什麼,而不是看了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寫飲食文章寫得比真實食物好吃,就像寫愛情小說寫得比平常戀愛更精彩一樣重要──韓良露 專文推薦
本書為2008年1月到2011年7月間,於aspect官網(http://www.aspect.co.jp)連載的〈今天也吃飽了〉專欄結集。全書收錄52篇風格清新的飲食散文,直木賞得主角田光代以率直的文字、幽默的筆鋒、私我的觀點,記述了自己與種種食材相遇的感動,描述出熱鬧歡樂的用餐景象。
● 父親在我十七歲的秋天就過世了,所以,以現在來說,不瞭解父親的時間比瞭解他的
時間還長。再扣去我懂事之前,以及青春期女孩特有的(總是看爸爸不順眼)的時間,
我瞭解父親的時間就更短了。
不太熟悉父親,能喚起回憶的相關事物自然也少。而白菜是少數中的一個。(父親與
白菜)
●我的理論是,任何事物只要加上一個「新」,就是另一種東西。
新牛蒡與牛蒡不一樣。新馬鈴薯與馬鈴薯不一樣。而新洋蔥,當然也與洋蔥不
一樣。「新」會在三月到五月左右出現,喜歡「新」的我,這段期間雖然外表看
來也照舊生活著,但內心非常焦急。(可愛的新洋蔥)
● 生牡蠣雖好,但最棒的還是蒸或烤。我一個人開殼,一個人斟了白酒,一個人將牡蠣
一一吃下肚,感覺無比幸福。以前,我曾以為自己獨立性太強,會不會不需要朋友或
戀人,所以不想成為獨自到居酒屋喝酒的女人。但這一個人的牡蠣,豈不像是自給自
足的極度幸福嗎?(牡犡澡缸路遙遙)
●熱愛肉和油的我,完全無法理解豆腐有什麼存在價值。
究竟豆腐這種東西是為了什麼而存在呢?你若說,它是製作麻婆豆腐和味噌湯
的素材,好吧,我承認它的重要。但是,涼拌豆腐、湯豆腐呢?這些只不過把
豆腐切一切涼拌或是煮熱的食物,也都列為菜單中的一道,說得過去嗎?(豆腐的存在價值)
本書特色
我從前偏食,不吃九成以上的青菜、菇類、鯖魚以及珍味,
直到三十歲才克服這個毛病。
但我並不覺得偏食可恥,也不認為浪費。
但是,三十歲開始能吃許多東西之後,我從心底感到慶幸。
從「不能吃」轉變為「能吃」的時候,我有著排山倒海般的感動。
與食材的相遇,就和與人相遇般感受強烈。
好幾次聽到當母親的朋友抱怨,孩子好惡的食物太多。
我總是說:「沒關係,放心吧。」只吃肉、蛋和碳水化合物的我,還是健康長大了。
她們的兒子或女兒,有一天一定也會帶著某種感動,與不敢吃的食材相遇。
聽說吃著美食,人沒辦法發脾氣。想念著美食時,也許怒氣也會煙消雲散。
當我回想著至今吃過的、作過的、受款待的種種,一邊寫著這部稿子時,
我總是脹滿了幸福。
如果各位能回憶著至今吃過的美食,一面脹滿幸福的讀這本書,我會很開心。
──角田光代
特別收錄:角田光代的私房菜食譜╳6
蓮藕丸子
焗南瓜
洋風鰹
黏答答5色蓋飯
叉燒雞
茄子水餃
作者簡介:
角田光代
90年以《幸福的遊戲》獲得海燕新人文學獎後出道,
96年以《朦朧夜的幽浮》獲得野間文藝新人獎,
98年以「我是你哥哥」獲得坪田讓治文學獎,
《綁架旅行》於99年獲得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富士電視獎、2000年路邊之石文學獎。
03年以《空中庭園》獲得婦人公論文藝獎。
05年以《對岸的她》獲得直木獎。
06年以《搖滾母親》獲得川端康成文學獎。
07年以《第八日的蟬》獲得中央公論文藝獎。
另外還有《三月的邀請函》、《森之眠魚》、《熊妹》、《寂靜的花園》等。
譯者簡介:
陳嫺若
東吳日文系畢業,從事多年出版社編輯工作,目前專職翻譯。
譯作有:《喜樂京都》、《東京歸鄉》、《贖罪》、《從謊言開始的旅程》等書。
得獎紀錄:
《書的雜誌》(本の雑誌) 票選2011年度BEST 10
名人推薦:
暢銷美食作家 葉怡蘭、韓良露 專文推薦
聽,小說家說食物
葉怡蘭
向來頗愛讀純文學作家的飲食書寫。
和飲食寫作者的作品不同,純文學作家談飲食,也許不盡然擁有精深專業的食之門道講究觀點,卻往往能跳脫一般刻板之寫食看食角度,呈現出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與見地。特別是小說家,每是畫面與故事字裡行間鮮活歷歷,不由神往。
尤其若又是追讀多年崇拜已久的作家,更彷彿真的坐上他家餐桌、得以近距離一窺其人真實生活樣貌,那滋味,更讓人新鮮興奮不已。
而細數小說家們的談食文字,從筆風到調性,也常常宛如小說作品的延伸,流露著一致的氛圍:
比方村上春樹和江國香織都有著絕佳的中產階級上乘品味,唯前者散發著些許淡淡的疏離,後者更顯優雅嫻靜;池波正太郎一貫是博聞老先生的說書調;而原就擅長寓故事於食物之中的吉本芭娜娜,則在她素來的清淡安靜裡,透著柔和的溫暖與對人情、對世界的慧黠。
然角田光代卻非是如此。
一直很欣賞角田老師的小說。多年前初讀處女作《尋找幸福的遊戲》,被那涵藏在常日生活場景中的深沈孤寂和哀傷所感,之後便經常留意她的作品。
特別是去年在台發行的《樹屋》,是我至今最喜歡的一本。寫時代的播弄、人之性格的軟弱,面對與逃離之間,是坦順是艱難,其實俱皆混沌不清沒有答案。令從來一再要求自己必得勇敢正向面對人生種種的我十分震懾、繼之深深感慨悵惘。
遂而,在這樣的預設印象裡,展讀《今天也謝謝招待了》,著實大大出乎意料之外。
好生直率!然後,好可愛──我幾乎是一路微笑著讀完此書。
說她喜歡的、不喜歡的、原本不喜歡後來可以接受的、原本不喜歡後來深深愛上的各種各樣的食物。不管是敘事方式或語氣均直截率意一點不迂迴拐彎,坦白爽朗毫無保留直現本真。
「怎麼這麼好吃!怎麼會怎麼會」「你說嘛,怎麼這麼好吃」「真的,什麼呀這,到底是什麼嘛!」「真、真好吃。太好吃了」……
──直直接接全無修飾的讚語,就這麼在書中各處不時跳出來。但不愧是角田老師,活潑潑的生動描繪裡,好似真的親耳聽到那由衷而發的真情歡呼,讀著就是痛快。
讓人深有共鳴還有,對許多食材的從誤會或偏見或忽略,隨歲月年齡增長竟而冰釋前嫌墜入情網;以及依隨季候節氣,在尋常日日三餐的親手烹煮享用裡,細細玩味感受食的喜悅和美好。
因此得見,小說家角田光代的另一面,同樣令人著迷。
和風家常菜的美味隨筆
韓良露
看完了角田光代的《今天也謝謝招待了》這本書,我也有一種情緒上吃飽了的感覺看完了角田光代的《今天也謝謝招待了》,原書名是今天也吃飽了,我也有一種情緒上吃飽了的感覺;很愉快,誰說寫飲食文章是為了指點讀者去哪吃吃什麼,而不是看了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寫飲食文章寫得比真實食物好吃,就像寫愛情小說寫得比平常戀愛更精彩一樣重要。
過去五年,台灣書市翻譯了不少日本作家寫的飲食書,其中有不少都很好看,如:食記百味、餐桌上的點點滴滴、記憶中的隱味、男性料理讀本、獻給炒高麗菜等等,這些日系飲食書和其他國家的飲食書略有不同,如果用口感來形容,就是寫得比較清淡簡樸,台灣的飲食書寫大多比較重口味,中國大陸的比較厚實,法國的比較華麗精巧,如果用食物來描述,大部分日本作家喜歡寫的美味隨筆的風格,都有一種隨興輕簡做家常小菜的感覺,角田光代也屬於這樣的作家,在這本《今天也謝謝招待了》中,我們不時會看到她隨心所欲試做的各種日常輕食小菜,用的大多是常見的食材,幾乎沒有太繁重的料理程序,而她的文筆也因此十分易讀,像和風家常菜般親切。
多年來閱讀日系作家的美味隨筆,讓我有個心得,那就是不管這些作家(就如本書的角田光代)寫的多麼清淡,卻不會讓人有滋味不夠的感覺,是文章裡有什麼嗎?原來是日常生活裡輕淡卻雋永的對食物、生活、人情的感受性,這些感受性好像做和風小菜時打底的昆布高湯,淡淡的存在的好滋味,才讓文章可以清爽卻可口,法國人也很看重前菜、主菜中的高湯,但他們愛用肉高湯或蔬菜高湯,他們的飲食文章因此濃郁香醇,常吃比較不容易消化。
在角田光代的《今天也謝謝招待了》中,作者用春夏秋冬四季相遇的食材為經緯,寫出日本人和食物的季感心,對季節食物的敏感和珍惜,本是古老的世界飲食文化的通性,但在工業文明興盛的今日,大部分國家的飲食都喪失了和自然時令的聯結,日本人雖然也不能遵守不時不食的傳統,卻比較看重時食的食俗,在角田光代書中,從春天吃筍、野菜、新洋蔥、初鰹、蘆筍、馬鈴薯、酪梨,到夏天吃玉米、茄子、苦瓜、素麵、鰻魚、海鰻、番茄、秋葵,再到秋天吃秋刀魚、栗子、秋茸、芋頭、雜菇、鮭魚,以及冬天吃的番薯、白菜、蓮藕、螃蟹、牡蠣、鮪魚、菠菜、豆腐等等,哎呀!原來四季都有這些家常好食材,讀者們!你們有這樣依著時令吃東西嗎?還是總是不自覺地偏食、亂食、不時食呢?
角田光代除了寫美味隨筆外,也寫小說(還曾得過直木賞),使她對於生活的情思格外細膩,書中有不少她對自己和食物的關係的反省,例如她原本是超級的偏食狂,卻在三十而立的那年經由食物革命而扭轉了她和食物的偏執關係,而她在四十歲後也逐漸發現她和食物進入了成熟、平衡、穩建的關係,讓她懂得了原味最美,如豆腐、豆子的美味,在回憶她一生和各種食材相遇的情景,會讓我們看到角田光代在世界各地旅行時對食物展露的好奇心,她也會不時流露因某項食物而回想起一生和母親、情人、朋友的互動,食物的世界原來就是人生的世界啊!
在這本談四季食材相遇心得的書中,角田光代用非理論而充滿生活體驗感的方式,一直在談她和食物偏執與開放的關係,她的偏執主要在她自稱腦內有個食物建置區,因為母親的縱容,從不糾正她的偏食,使她在三十歲前一直是個不吃大部分蔬菜的人,角田光代的例子或許太誇張,但我們大部分的人也都有自己的腦內食物建置區,其中有特別喜歡的食物及特別排斥的食物等等,這些與食物的關係都很值得回想,其中也許藏有人生不少的情感、情緒的秘密,另外,角田光代在三十歲後的食物革命中,有一個重要的關鍵點,就是開始接受食物與文化魔咒的關係,例如像江戶人一般,晚春期待吃初鰹,夏日土用之日吃烤鰻,秋日吃松茸,冬日吃河豚等等,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食物,如華人的端午粽子、春節年糕等等,台灣是長期受日本文化飲食的地方,許多台灣人也不免受日本文化飲食魔咒的催眠,也讓我們看角田光代的書備感親切,但日本人的飲食文化中,也有不少淵源於中國,如烏魚子叫唐墨,炸雞塊叫唐揚,哎呀!食物的有趣,即在於此,可吃亦可說。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7折23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7折 | 0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4 |
3折 | 2 |
5折 | 25 |
6折 | 1 |
7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角田光代
優惠價: 79 折, NT$ 268 NT$ 34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1月22日
本商品已絕版
早上7點、中午12點、晚上7點,
即使失了戀、生了病,該吃飯的時間就吃飯!
《書的雜誌》(本の雑誌) 票選2011年度BEST 10
直木賞得主角田光代 52段與食材相遇的感動
我幾乎是一路微笑著讀完此書──葉怡蘭 專文推薦
看完了角田光代的《今天也謝謝招待了》,原書名是今天也吃飽了,我也有一種情緒上吃飽了的感覺;很愉快,誰說寫飲食文章是為了指點讀者去哪吃吃什麼,而不是看了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寫飲食文章寫得比真實食物好吃,就像寫愛情小說寫得比平常戀愛更精彩一樣重要──韓良露 專文推薦
本書為2008年1月到2011年7月間,於aspect官網(http://www.aspect.co.jp)連載的〈今天也吃飽了〉專欄結集。全書收錄52篇風格清新的飲食散文,直木賞得主角田光代以率直的文字、幽默的筆鋒、私我的觀點,記述了自己與種種食材相遇的感動,描述出熱鬧歡樂的用餐景象。
● 父親在我十七歲的秋天就過世了,所以,以現在來說,不瞭解父親的時間比瞭解他的
時間還長。再扣去我懂事之前,以及青春期女孩特有的(總是看爸爸不順眼)的時間,
我瞭解父親的時間就更短了。
不太熟悉父親,能喚起回憶的相關事物自然也少。而白菜是少數中的一個。(父親與
白菜)
●我的理論是,任何事物只要加上一個「新」,就是另一種東西。
新牛蒡與牛蒡不一樣。新馬鈴薯與馬鈴薯不一樣。而新洋蔥,當然也與洋蔥不
一樣。「新」會在三月到五月左右出現,喜歡「新」的我,這段期間雖然外表看
來也照舊生活著,但內心非常焦急。(可愛的新洋蔥)
● 生牡蠣雖好,但最棒的還是蒸或烤。我一個人開殼,一個人斟了白酒,一個人將牡蠣
一一吃下肚,感覺無比幸福。以前,我曾以為自己獨立性太強,會不會不需要朋友或
戀人,所以不想成為獨自到居酒屋喝酒的女人。但這一個人的牡蠣,豈不像是自給自
足的極度幸福嗎?(牡犡澡缸路遙遙)
●熱愛肉和油的我,完全無法理解豆腐有什麼存在價值。
究竟豆腐這種東西是為了什麼而存在呢?你若說,它是製作麻婆豆腐和味噌湯
的素材,好吧,我承認它的重要。但是,涼拌豆腐、湯豆腐呢?這些只不過把
豆腐切一切涼拌或是煮熱的食物,也都列為菜單中的一道,說得過去嗎?(豆腐的存在價值)
本書特色
我從前偏食,不吃九成以上的青菜、菇類、鯖魚以及珍味,
直到三十歲才克服這個毛病。
但我並不覺得偏食可恥,也不認為浪費。
但是,三十歲開始能吃許多東西之後,我從心底感到慶幸。
從「不能吃」轉變為「能吃」的時候,我有著排山倒海般的感動。
與食材的相遇,就和與人相遇般感受強烈。
好幾次聽到當母親的朋友抱怨,孩子好惡的食物太多。
我總是說:「沒關係,放心吧。」只吃肉、蛋和碳水化合物的我,還是健康長大了。
她們的兒子或女兒,有一天一定也會帶著某種感動,與不敢吃的食材相遇。
聽說吃著美食,人沒辦法發脾氣。想念著美食時,也許怒氣也會煙消雲散。
當我回想著至今吃過的、作過的、受款待的種種,一邊寫著這部稿子時,
我總是脹滿了幸福。
如果各位能回憶著至今吃過的美食,一面脹滿幸福的讀這本書,我會很開心。
──角田光代
特別收錄:角田光代的私房菜食譜╳6
蓮藕丸子
焗南瓜
洋風鰹
黏答答5色蓋飯
叉燒雞
茄子水餃
作者簡介:
角田光代
90年以《幸福的遊戲》獲得海燕新人文學獎後出道,
96年以《朦朧夜的幽浮》獲得野間文藝新人獎,
98年以「我是你哥哥」獲得坪田讓治文學獎,
《綁架旅行》於99年獲得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富士電視獎、2000年路邊之石文學獎。
03年以《空中庭園》獲得婦人公論文藝獎。
05年以《對岸的她》獲得直木獎。
06年以《搖滾母親》獲得川端康成文學獎。
07年以《第八日的蟬》獲得中央公論文藝獎。
另外還有《三月的邀請函》、《森之眠魚》、《熊妹》、《寂靜的花園》等。
譯者簡介:
陳嫺若
東吳日文系畢業,從事多年出版社編輯工作,目前專職翻譯。
譯作有:《喜樂京都》、《東京歸鄉》、《贖罪》、《從謊言開始的旅程》等書。
得獎紀錄:
《書的雜誌》(本の雑誌) 票選2011年度BEST 10
名人推薦:
暢銷美食作家 葉怡蘭、韓良露 專文推薦
聽,小說家說食物
葉怡蘭
向來頗愛讀純文學作家的飲食書寫。
和飲食寫作者的作品不同,純文學作家談飲食,也許不盡然擁有精深專業的食之門道講究觀點,卻往往能跳脫一般刻板之寫食看食角度,呈現出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與見地。特別是小說家,每是畫面與故事字裡行間鮮活歷歷,不由神往。
尤其若又是追讀多年崇拜已久的作家,更彷彿真的坐上他家餐桌、得以近距離一窺其人真實生活樣貌,那滋味,更讓人新鮮興奮不已。
而細數小說家們的談食文字,從筆風到調性,也常常宛如小說作品的延伸,流露著一致的氛圍:
比方村上春樹和江國香織都有著絕佳的中產階級上乘品味,唯前者散發著些許淡淡的疏離,後者更顯優雅嫻靜;池波正太郎一貫是博聞老先生的說書調;而原就擅長寓故事於食物之中的吉本芭娜娜,則在她素來的清淡安靜裡,透著柔和的溫暖與對人情、對世界的慧黠。
然角田光代卻非是如此。
一直很欣賞角田老師的小說。多年前初讀處女作《尋找幸福的遊戲》,被那涵藏在常日生活場景中的深沈孤寂和哀傷所感,之後便經常留意她的作品。
特別是去年在台發行的《樹屋》,是我至今最喜歡的一本。寫時代的播弄、人之性格的軟弱,面對與逃離之間,是坦順是艱難,其實俱皆混沌不清沒有答案。令從來一再要求自己必得勇敢正向面對人生種種的我十分震懾、繼之深深感慨悵惘。
遂而,在這樣的預設印象裡,展讀《今天也謝謝招待了》,著實大大出乎意料之外。
好生直率!然後,好可愛──我幾乎是一路微笑著讀完此書。
說她喜歡的、不喜歡的、原本不喜歡後來可以接受的、原本不喜歡後來深深愛上的各種各樣的食物。不管是敘事方式或語氣均直截率意一點不迂迴拐彎,坦白爽朗毫無保留直現本真。
「怎麼這麼好吃!怎麼會怎麼會」「你說嘛,怎麼這麼好吃」「真的,什麼呀這,到底是什麼嘛!」「真、真好吃。太好吃了」……
──直直接接全無修飾的讚語,就這麼在書中各處不時跳出來。但不愧是角田老師,活潑潑的生動描繪裡,好似真的親耳聽到那由衷而發的真情歡呼,讀著就是痛快。
讓人深有共鳴還有,對許多食材的從誤會或偏見或忽略,隨歲月年齡增長竟而冰釋前嫌墜入情網;以及依隨季候節氣,在尋常日日三餐的親手烹煮享用裡,細細玩味感受食的喜悅和美好。
因此得見,小說家角田光代的另一面,同樣令人著迷。
和風家常菜的美味隨筆
韓良露
看完了角田光代的《今天也謝謝招待了》這本書,我也有一種情緒上吃飽了的感覺看完了角田光代的《今天也謝謝招待了》,原書名是今天也吃飽了,我也有一種情緒上吃飽了的感覺;很愉快,誰說寫飲食文章是為了指點讀者去哪吃吃什麼,而不是看了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寫飲食文章寫得比真實食物好吃,就像寫愛情小說寫得比平常戀愛更精彩一樣重要。
過去五年,台灣書市翻譯了不少日本作家寫的飲食書,其中有不少都很好看,如:食記百味、餐桌上的點點滴滴、記憶中的隱味、男性料理讀本、獻給炒高麗菜等等,這些日系飲食書和其他國家的飲食書略有不同,如果用口感來形容,就是寫得比較清淡簡樸,台灣的飲食書寫大多比較重口味,中國大陸的比較厚實,法國的比較華麗精巧,如果用食物來描述,大部分日本作家喜歡寫的美味隨筆的風格,都有一種隨興輕簡做家常小菜的感覺,角田光代也屬於這樣的作家,在這本《今天也謝謝招待了》中,我們不時會看到她隨心所欲試做的各種日常輕食小菜,用的大多是常見的食材,幾乎沒有太繁重的料理程序,而她的文筆也因此十分易讀,像和風家常菜般親切。
多年來閱讀日系作家的美味隨筆,讓我有個心得,那就是不管這些作家(就如本書的角田光代)寫的多麼清淡,卻不會讓人有滋味不夠的感覺,是文章裡有什麼嗎?原來是日常生活裡輕淡卻雋永的對食物、生活、人情的感受性,這些感受性好像做和風小菜時打底的昆布高湯,淡淡的存在的好滋味,才讓文章可以清爽卻可口,法國人也很看重前菜、主菜中的高湯,但他們愛用肉高湯或蔬菜高湯,他們的飲食文章因此濃郁香醇,常吃比較不容易消化。
在角田光代的《今天也謝謝招待了》中,作者用春夏秋冬四季相遇的食材為經緯,寫出日本人和食物的季感心,對季節食物的敏感和珍惜,本是古老的世界飲食文化的通性,但在工業文明興盛的今日,大部分國家的飲食都喪失了和自然時令的聯結,日本人雖然也不能遵守不時不食的傳統,卻比較看重時食的食俗,在角田光代書中,從春天吃筍、野菜、新洋蔥、初鰹、蘆筍、馬鈴薯、酪梨,到夏天吃玉米、茄子、苦瓜、素麵、鰻魚、海鰻、番茄、秋葵,再到秋天吃秋刀魚、栗子、秋茸、芋頭、雜菇、鮭魚,以及冬天吃的番薯、白菜、蓮藕、螃蟹、牡蠣、鮪魚、菠菜、豆腐等等,哎呀!原來四季都有這些家常好食材,讀者們!你們有這樣依著時令吃東西嗎?還是總是不自覺地偏食、亂食、不時食呢?
角田光代除了寫美味隨筆外,也寫小說(還曾得過直木賞),使她對於生活的情思格外細膩,書中有不少她對自己和食物的關係的反省,例如她原本是超級的偏食狂,卻在三十而立的那年經由食物革命而扭轉了她和食物的偏執關係,而她在四十歲後也逐漸發現她和食物進入了成熟、平衡、穩建的關係,讓她懂得了原味最美,如豆腐、豆子的美味,在回憶她一生和各種食材相遇的情景,會讓我們看到角田光代在世界各地旅行時對食物展露的好奇心,她也會不時流露因某項食物而回想起一生和母親、情人、朋友的互動,食物的世界原來就是人生的世界啊!
在這本談四季食材相遇心得的書中,角田光代用非理論而充滿生活體驗感的方式,一直在談她和食物偏執與開放的關係,她的偏執主要在她自稱腦內有個食物建置區,因為母親的縱容,從不糾正她的偏食,使她在三十歲前一直是個不吃大部分蔬菜的人,角田光代的例子或許太誇張,但我們大部分的人也都有自己的腦內食物建置區,其中有特別喜歡的食物及特別排斥的食物等等,這些與食物的關係都很值得回想,其中也許藏有人生不少的情感、情緒的秘密,另外,角田光代在三十歲後的食物革命中,有一個重要的關鍵點,就是開始接受食物與文化魔咒的關係,例如像江戶人一般,晚春期待吃初鰹,夏日土用之日吃烤鰻,秋日吃松茸,冬日吃河豚等等,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食物,如華人的端午粽子、春節年糕等等,台灣是長期受日本文化飲食的地方,許多台灣人也不免受日本文化飲食魔咒的催眠,也讓我們看角田光代的書備感親切,但日本人的飲食文化中,也有不少淵源於中國,如烏魚子叫唐墨,炸雞塊叫唐揚,哎呀!食物的有趣,即在於此,可吃亦可說。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7折 | 0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4 |
3折 | 2 |
5折 | 25 |
6折 | 1 |
7折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7折23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