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道.史卓思
定價:NT$ 350
優惠價:88 折,NT$ 308
本商品已絕版
雲端儲存Dropbox、全球分租Airbnb的幕後催生者!
這裡是矽谷「創業的哈佛」。
這兒快速撮合絕妙點子與創業資本,
3個月內這間「創投學校」會逼出你的極限,
讓你比名校MBA更懂得怎麼「改─變─世─界─搞事業」!
本書是矽谷號稱「創投界普拉達」Y孵化器(Y Combinator)的幕後運作故事,
在美國科技圈,甚至有許多大資本投資人及大型網路巨擘
捧著錢等著從他們的「結業名單」中加碼下注;
不過,Y孵化器不只是給錢,
也要求創業年青人遠離分心、就近投入他們的商業思考魔鬼訓練三個月,
他們的「創業計畫申請書」中充滿各種奇幻的問題,甚至被競相抄襲──
但他們卻未必看重你的點子有多好,更看重你是不是個有好特質的新創事業者!
一家規模不大的創投公司,
為什麼能成為全球名校天才學生最想來參賽的「創業與創新研究所」?
因為,這兒能帶著他們「藉由大量演練,慢工出細活地編製出征服世界的計畫」!
本書要談的是一家絕對不同的創投公司,
它帶動了一種新興起的「創業提案─演練實戰─最終發表募資」的模式,
已然成為全美科技圈最炙手可熱的競逐話題;
在這本書中,主角YC(Y Combinator)公司與一個個培育天才團隊的故事中,
將有無數的對話及真言,讓我們理解商業新創事業者最需要的透徹思維:
「在場超過一半的人會失敗。」如果新創企業的成功機率能達到50%,我們絕對會滿意得不得了。不過那是不可能的事。
「我告訴你們怎麼催生新點子。三件事:第一,目標用戶必須是(公司)創辦人。第二,有能力建立這項業務的人不多,不過,創辦人本身有這個能力。第三,很少人體認到這是個大生意。」
「如果你承擔得起失敗的風險,那麼努力去追求一個失敗率達90%的目標,並不盡然是個錯誤。……如果你在二十二歲失敗了,那會怎樣?如果你大學一畢業就嘗試去開創一家新創企業,但它最後不幸失敗,你最多不過就是在二十三歲時宣告破產,但至少變得聰明多了。仔細想想,這個失敗經驗正是你夢想從研究所課程中學到(但卻學不到)的!」
「我們都極端厭惡風險。我們喜歡只要努力工作就能獲得報酬的工作方法,不喜歡含有投機成分的方法。我們偏好一個100%能賺到1百萬美元的機會,比較不想要一個有20%機率能賺到1千萬美元的機會,即使理論上來說,第二個機會的潛在報酬比第一個高一倍。但很遺憾,在當前的商業世界裡,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找到第一種機會。」
對於全美許多滿懷抱負的青年創業天才來說,
近年來有「創投界普拉達」之稱的科技創投公司──
「Y孵化器」(Y Combinator)可說是他們的最佳事業捷徑!
畢業自Y孵化器創投的「成功知名校友」相當多,包括了幫助全球人們完成環遊世界夢想的分租網站Airbnb、社群新聞網站Reddit和近年被廣受使用的雲端資訊程式Dropbox
──只不過,想從YC這裡出人頭地的勝率也相當低。
【關於『Y Combinator』】
「Y孵化器」每年會舉辦兩次公開徵選創業團隊,並以「只夠創業者餬口及創建公司初期營運的資金」挹注數十間新興企業(以此換取其7%的股份),並提供為期三個月的營運輔導。
在2011年夏天,提案給YC這家公司的團隊數有:2,089支;
入圍面試組數是:170;
每場面試的時間:10分鐘;
獲得資金的創業隊伍:64;
注資後建立持續營運公司的時間:3個月。
以上懸殊的數字也等同於一則則緊張刺激的創業故事!
當作者藍道.史卓思獲淮深入這家公司筆錄2011年夏天的競爭故事時,
他看著許多年約二十出頭歲或更年輕、來自全美及至世界各地著名大學的「選手」們,
爭先恐後地想完成一道看似簡單的指令:請做出人們想要的東西。
這道指令的源頭,正是「Y孵化器」公司共同創辦人保羅‧葛蘭(Paul Graham),
與他的合作夥伴當年的公司成立初衷。
在這裡,一群視瘋狂為常態的創業家編寫著類似維基百科的歌詞網站,編寫著企圖「使律師過時」的網站;在這裡,「YC」的總指揮保羅‧葛拉漢以直率的方式提供創業者回饋,他宣稱,「我們不會解雇你,去接觸市場!只要你持續成長,我不會跟在你背後嘮嘮叨叨!」在這裡,甚至有團隊選擇在夏天過了一半的時候,再重頭提案!
這場看似永無止盡的競爭,將一直延續到成果發表日(Demo Day)!宛如著名的「美國偶像」或「地獄廚房」競賽節目,最後將只有少數贏家可以籌得數百萬美元的創業資本,其他人,則只能重新啟動一本新的企劃書──著名的科技商業作家藍道.史卓思深入YC現場記錄下了這場渴求創見的實戰,透過本書,讀者們將能夠完全觀照一場革新商業世界、翻天覆地的科技創新最前線決戰!
到底創業是什麼?創業初期最艱難之處為何?創業思考的關鍵成敗在哪?
──矽谷最厲害的創新事業製造基地,將在本書告訴你。
作者簡介:
藍道‧史卓思(Randall Stross)
史丹佛大學歷史博士。目前是《紐約時報》專欄「數位疆域」(Digital Domain)的作者,也是加州聖荷西州立大學的商學教授。史卓思並是幾部科技商業暢銷書的作者,著作包括:《創投聖經》(eBoys)、《Google衝擊》(Planet Google)、《門羅公園的魔法師》(The Wizard of Menlo Park)等。
譯者簡介:
陳儀
擁有20年實務金融投資經驗,目前為專業投資公司高階投資主管,曾任投信基金經理。從事兼職翻譯已十餘年,譯作包括《2012大蕭條》、《末日博士危機經濟學》、《新興市場的新世紀》(獲98年經濟部中小企業金書獎)、《資本主義的代價》、《笑傲股市》、《巴菲特是他教出來的》、《一口氣搞懂外匯市場》、《景氣為什麼會循環》、《經濟指標教你加減碼》、《新絕對成交》、《早一點看懂趨勢的投資用經濟指標》等,譯著甚豐。
名人推薦:
【創新工作者必讀推薦】
林之晨(Jamie)appWorks 「之初創投」合夥人
程九如(現任《Wired》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戴季全(Richi 里斯特/ TechOrange/流線傳媒創辦人)
「Y Combinator這家公司是美國的珍貴資產,也是一家在矽谷能夠大量產出新創公司的種子基金。藉由本書作者藍道.史卓思對它運作的幕後觀察,提供了少有的洞見,指出一個創新點子何以能使人信服,又該如何快速打入市場。任何一個想了解當代創業現實情境的人,這本書是必讀之作。」
── 埃里克•萊斯(Eric Ries),矽谷著名創業者與作家/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精實創業》
「本書從近距離直擊矽谷新創業生態圈的白熱化中心,史卓思對這些傑出創業者及他們在YC學校中如何創建令人興奮的事業的描寫,對每個現在及未來的新公司創辦人都是最佳閱讀資料。」
── 馬克•安德生(Marc Andreessen),美國著名軟體工程師及網路先驅, Andreessen Horowitz創投共同創辦人
「這本書,就是在揭開 YC 這家超級成功的創業學校,背後運作的種種祕辛。我從中獲得了非常多的收穫,希望你們也是。」
──林之晨,appWorks〈之初創投〉合夥人
「本書深入挖掘了YC 公司對創業者「孵化」的本事,非常值得我們由此理解創業者需要的是什麼,又該如何打造一個好的環境給追求創新經濟的這群先鋒部隊。」
──程九如,《Wired》雜誌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關鍵在創投,因為只有創投能夠持續累積商業與管理專業,協助適合創新的年輕創業家專心創新。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充分理解這本書裡作者貼近描述的新創投典範公司Y Combinator,為什麼會強烈認『以軟體為核心的創新活動,最重要的是團隊,而不是idea』,他們關注的是『行動的姿態』而不是「成功的狀態」。」
──戴季全,Richi 里斯特/ TechOrange/流線傳媒創辦人
【推薦序1 】Y-Combinator─創業界的哈佛名校
appWorks〈之初創投〉合夥人/林之晨 (http://mrjamie.cc/)
這本書,就是在揭開 YC 這家超級成功的創業學校,背後運作的種種祕辛。
經歷了1998 到99 年的「網路淘金熱」,緊接著又發生了2000 年的「達康泡沫」,從2001 年開始的幾年,網路新創公司 (Internet Startups) 在矽谷人們眼中,一下子從泡沫前的寵兒地位墜落成了泡沫後的票房毒藥。尤其是剛被嚴重灼傷的投資人們,光講到「網路」這兩個字都還有些餘悸。
本書的主角Y-Combinator 公司,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誕生的。
創辦「YC」之前,保羅.葛拉漢(Paul Graham)並不是一個創業投資人,相反的,他是一個網路創業者。
1995 年,他與夥伴們一起創辦了「Viaweb」─全球最早的「網路商城」。三年之後,積累了上千家虛擬店鋪的Viaweb,以4 千9百萬美金的高價賣給了如日中天的雅虎(YAHOO)。
又過了數年,併購時附帶的續任條款到期,葛拉漢也就離開了雅虎。一開始,看著銀行帳戶裡一輩子都花不完的現金,葛拉漢只想輕鬆的遊山玩水,享受人生。直到 2005 年 3 月,一次在哈佛大學的演講改變了他。
那是一場為「哈佛電腦社」學生們所辦的講座,身這本書,就是在揭開YC 這家超級成功的創業學校,背後運作的種種秘辛。
為在業界歷練多年的前輩,葛拉漢本來該講講最新的程式開發方法或是令人興奮的平台技術什麼的,但那天,他決定做些不一樣的事情,他與這些學生們分享了他的創業經驗。過程中關於「找投資人」這個對多數人而言非常神祕的題目,葛拉漢分享的內容尤其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
「通常,你從有錢的個人那裡募得種子資金,這些人叫做『天使投資人』,常常自己也是靠著科技得到第一桶金的。」葛拉漢是這麼說的。演講完後,學生們纏著他,其中幾個人說:「我們有創業的好主意, 你是曾經靠著科技賺得第一桶金的人,請你投資我們。」
在那之前,葛拉漢壓根沒想到要成為天使投資人,但那天晚上之後, 他認定這個艱難的任務值得挑戰。但除了創辦Viaweb 過程中的幾次募資經驗外,他對於天使投資幾乎一無所知,葛拉漢想了一想,最快的學習方式,就是開始投資,而且是針對大數量創業團隊的投資。
因此,葛拉漢創辦了 Y-Combinator,每半年一次,YC 大規模的召募並且投資新創科技公司。記得嗎?這是2005 年的美國,即使如知名的Google 剛在2004 年上市,創投們對於網路新創公司,還是相當冷感的。
然而葛拉漢知道網路股雖然在「納斯達克」(NASDAQ,美國上市募資的公開交易市場之一,多以新興及科技業為主)市場泡沫化了,但網路這個產業卻沒有在那裡停下來。他在 Viaweb 親眼目睹了上千家中小企業透過網路成功販售他們的商品,網路書店起家的亞馬遜( Amazon) 也在2002 年後逐漸開始獲利,Google 更是靠著AdWords(關鍵字廣告) 每年產生數十億美金的收入。
葛拉漢知道,網路是值得美國創投持續投入的產業,而藉由 YC,他適時的扮演起了橋樑的角色。
在每期三個月的「孵化」過程中,YC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輔導新創團隊們做出受市場歡迎的產品,然後再透過 「Demo Day」(發表日)活動把因而產生出來的投資機會「賣給」矽谷創投們。
事實證明,這樣的模式非常成功,因為創業者們,尤其是那些以工程師為主、第一次出來創業的年輕人,往往不太清楚如何跟資本市場互動,有 YC 在中間扮演潤滑劑,大大提昇了成功媒合的機率,也因此目前為止超過 500 家的「YC 新創企業」,絕大多數都在「畢業」後接著向創投募得需要的資金。
而這本書,就是在揭開 YC 這家超級成功的創業學校,背後運作的種種祕辛。我從中獲得了非常多的收穫,希望你們也是。
※本文作者四年前受到 YC 啟發,在台北創辦了「appWorks 育成計畫」, 至今已孵出150 個網路新創團隊。
【推薦序2 】創新充滿不確定─但不創新代價更高!
《Wired》雜誌國際中文版總編輯/程九如
失敗的人是備受尊重的,因為他們更懂得如何成功。
這本書,我最想推薦給台灣的政府官員、教育單位及大企業領導人,以下是幾句個人讀完本書的真切建言。
網路產業是資訊經濟時代的火車頭
在資訊經濟時代的浪潮裡,快速的資訊掌控能力及資訊的加值應用能力,將直接影響國家與區域的興衰。而台灣網路產業正處於興衰的關鍵階段,本書可以幫助我們以網路人的觀點,客觀的一窺國際網路產業生態。
政府有為的最低標準,必須是能與國際競爭
資訊經濟時代,全世界的國家都在積極的爭取國際的網路資源、網路人才與數位商機,而台灣政府對於網路產業發展的法規限制、智財價值的認定,創業融資的協助及基礎設施的建制,都必須要達到至少能與國際競爭的基本水準,才有資格談及所謂的扶植網路產業。
古老的法令正讓臺灣失去應變與創新的能力
本書所提及的諸多成功企業如PayPal、Rap Genius 等團隊,如果依據台灣現行的法規標準,都算是嚴重違法的企業。台灣政府必須儘速卸除落後的法規,並以更積極的態度來協助網路產業的發展。在傳統的貿易制度下,貿易商可以預收貨款,更可將訂單拿去銀行貸款取得融資,貿易商能夠擁有較充分的資金來源;同樣模式在台灣的網路環境中確是嚴重違法,網路業者必須將所預收之款項全額交付銀行信託, 加上必須給付供應商的壓金及網路產業無法以無形資產向銀行貸款的限制,造成大量涉及第三方支付/電子票券的網路廠商正面臨赤字倒閉的窘境,而台灣的第三方支付/電子票券服務業務也因為國內法令的限制,已失去跨國發展的優勢。
鼓勵學生創業,學習與社會接軌,培養國際視野
本書提及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網路產業人才的育成,非常適合從學生階段開始,鼓勵學生嘗試網路創業不但能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的脈動, 驗證所學與知識,學習從實務中創造價值,更可透過同好交流接觸多元文化,並能擴增國際視野。台灣學校及家庭並不鼓勵學生於課業之外接觸任何社會/商務活動,以致造成學校與社會脫節,社會與國際脫軌的嚴重斷層現象,也是造成學生畢業後無法投入社會工作的主要原因。長年以來大學教員升遷的評鑑,都以教員各人的學術論文成績為主,造成一般教員大都嚴重忽視學生的競爭力及課程規劃的實用性。
網路創業更是大企業該重視的事,尊重”市場說的才是對的”
本書提到國際知名的大型網路企業,是以更積極的態度在創設新的網路事業。在快打慢的資訊經濟環境裡,傳統大企業的組織,大都已不具備靈活的運作能力,而且無法自我發展出具競爭力的網路商業模式。這是因為傳統產業組織的運作必須依據老闆的產業經驗與少數人的指令,並以固定模式服務少數客戶;而網路產業運作主要是依據廣大市場客戶的需求,且須及時回應大量客戶的多元要求。在數位經濟環境中,大企業如未能成功開創出網路事業並有效的運營,將快速失去優勢並造成日後發展的巨大的影響,因潛在競爭對手及主要競爭對手, 將以網路優勢攔截大量的網路資源及龐大的網路商機。
併購與策略性投資是大企業進入網路產業的直接路徑
本書所闡述,網路產業的大型企業與傳統產業的大型企業,在策劃取得網路市場優勢時,往往會採取併購或策略性投資的方式。因為兩者對於網路產業的熟悉度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所以網路及非網路事業體在考量併購或策略性投資時,其主要考量原因全然不同。網路產業業者能在極短的時間裡決定是否併購或投資,因為其對於產業趨勢的了解、對於技術鑑定的能力、對於團隊信譽的熟悉、對於產業資源的動員能力及市場交易價值的判定能力,都遠遠超過傳統產業業者及傳統金融投資業者。傳統大型企業及傳統金融投資業,在資訊經濟裡是需要更積極轉型的弱勢族群。
網路產業投資的是「人」而不是「商業企劃書」,失敗的人是備受尊重的,因為他們更懂得如何成功
本書的案例告訴我們,國際網路產業的環境變化相當迅速,任何網路創業計畫與商業模式都必須依據市場動向而迅速更改,所以創業投資的主要價值標的,應該是以經營團隊為主,而不該是企劃書或商業模式;但台灣政府的創業輔導單位以及民間的創業投資單位,並不認為經營團隊是網路產業的主要價值,而傳統的金融單位更因創業者無法提供可抵押的有形資產,而無法提供任何的協助。這是台灣資本市場與網路創業無法有效連結的主要關鍵。網路創業的進入門檻非常低, 但成功門檻相當高,創業者必須在不斷的嘗試中學習並累積實力,因而伴隨的成功機率也會越來越高,所以能夠努力不卸的創業家終究有機會能證明自己。
網路人才荒:台灣需要更多更有創意的育成資源
網路人才並非指傳統的IT 部門人員。台灣有超過120 萬家的企業,短期內分別需要創立網路事業、成為網路公司或必須懂得使用網路服務,但現今人力市場已極度缺乏網路人才。網路人才基本上必須能判別網路產業的發展趨勢、瞭解網路技術的運作方式、洞悉網路使用者的行為模式,還要有規劃並運營網路事業的執行能力。台灣網路人才無法由現行學校大量育成,目前網路人才大都出於大型入口網站的離職人員及提供網路創業服務的育成中心。因為國際網路產業發展迅速,台灣更需要急起直追,在極度缺乏網路人才的狀況下,我們需要更多網路創業育成的能量。
創新一定會有不確定性;但不作為的代價更高
數位經濟時代,政府及民間的各項努力目標,都至少必須能與國際齊平,經濟才有持續發展的機會。網路產業是否能快速而穩健的發展, 將牽動國內所有產業的立基,錯過時機所要付出的,將不只是慘痛的代價。扶植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網路產業,台灣需要的是更開放的法規環境,更多年輕而有國際觀的網路人才,更多專業的網路創業育成機構及更多熟悉網路產業的金融單位。
讓專業來治理,用學者去研究
本書所提及的育成公司「YC」,之所以能非常有效率的提供創業團隊相關的支援與資金,是因為組織的成員都具有網路產業實際的創業及輔導經驗。也許政府的經濟主管機關、學術教育單位及金融投資機構, 更需要到網路創業的育成單位,體驗網路創業的實際面貌。
本書深入挖掘了YC 公司對創業者「孵化」的本事,非常值得我們由此理解創業者需要的是什麼,又該如何打造一個好的環境給追求創新經濟的這群先鋒部隊。
對照起全球的網路產業,如果我們能有理想的網路創業環境,個人相信以台灣人的軟實力,絕對也可以擁有傲視全球的網路產業。
【推薦序3 】矽谷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個概念
Richi 里斯特, Tech Orange 流線傳媒創辦人/戴季全
Google、臉書就是這樣的「阿斯匹靈」與「威而剛」。這需要一個社會等級的生態系統,研發成功後的成果邊際成本非常低……
毋庸置疑,台灣不是亞洲的矽谷。
大自然生意盎然,有風雨鳥蟲花草樹木。我們生活在其中就是因為太自然了,自然到我們把這個狀態稱之為「自然」。
當我們把觀看的視角拉出地球,落在宇宙,才會知道地球的自然絲毫不自然。這樣一個可以產生演化,創造新的創造形態的環境,不僅溫度要對、分子要對,需要多元的互動、更需要足夠的時間,正因為這樣的「自然」機會渺茫,所以需要各個環節的水到渠成,用各種的可能,碰撞出更好的可能。
這樣的一個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不是放著不管就會發生的。這樣的一個充滿可能性的自然,需要格外做作,需要用力做作,需要不停做作。關鍵元件包括:顯性創業家、具有創業家精神的隱性創業家、新創團隊、新創的產業、向上的經濟環境、合適的開放政策。
關鍵指標是創業家,但關鍵在創投。
創業家在初期的活動像是病毒,中期像幹細胞,長期而言需要變成神經元。初期活動能夠感染複製自己的新創基因,中期能夠分裂各種專職的組織職能,長期要能持續維持組織的效能與活性。每一個參與的工作者,都是其中的某一種開放鍵結的創新分子,需要和其他成份結合,才有可能在新的技術環境下調適出正確的蛋白質,成功讓組織體生存。
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嘗試。大量新化合的蛋白質、大量新種組織。每一種新的化學物或組織,也都需要大量的試驗和調整來發現應用、辨識出價值。全世界的藥廠和生物科技公司都知道,越多化合物、越多新種蛋白質,越有可能找出「威而剛」(原本以為會是心血管藥物), 越有可能發現「阿斯匹靈」。(對他們而言,沒有失敗的實驗,只有不同階段的成果。)
像Google、臉書就是這樣的阿斯匹靈與威而剛。這需要一個社會等級的生態系統,研發成功後的成果邊際成本非常低,規模越大、毛利率越高。
回到創新的起點,如果有「1 千組各由四個人組成的創新團隊」同時進行創新活動,創新成功率0.1%,成功的那組只要可以雇用或併購成長至4 千人,光是從「創造就業」來看,這社會活動就划算了,那「失敗」的3,996 人幾乎都可以回到成功的創新團隊。
2012 年,臉書的員工數就是4 千人。同期雅虎的員工數約1 萬2 千, Google 員工數則是5 萬4 千人,微軟的員工數超過7 萬人。光是這四家公司,就創造了接近15 萬個就業,更不要說這15 萬工作者創造的週邊工作與整體產值。以軟體為核心的創新活動和生技新藥研發活動, 擁有極度類似的研發邏輯與發展模式。但軟體為核心的創新活動與生技創新活動最大的差異,在於創造的就業數。生技新藥創造各式各樣的智慧財產,軟體創新更能創造各式各樣的新工作與僱用新工作者。但關鍵在創投。
關鍵在創投,是因為只有創投這樣的角色能夠同時培育1 千組新創團隊,用規模分散研發風險,獲得足夠的資本回收。
關鍵在創投,因為只有創投能夠最有效率地知道市場有哪些大的創新趨勢,避免重複研發,增加研發的多樣性。
關鍵在創投,因為只有創投能夠持續累積商業與管理專業,協助適合創新的年輕創業家專心創新。
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充分理解這本書裡作者貼近描述的新創投典範公司Y Combinator,為什麼會強烈認定「以軟體為核心的創新活動,最重要的是團隊,而不是idea」,他們關注的是「行動的姿態」而不是「成功的狀態」。
「矽谷不是地理位置,而是某種概念」,這是全球創業家廣泛流傳的一種精神。現在,若你走進台灣的之初創投(appWorks)、EZtable、Richi 這類組織,都可以體會到這樣的「idea」正在發芽。毋庸置疑,appWorks 甚至已經成功扮演了台灣Y Combinator 的角色。
──但台灣呢?如果『Taiwan isn’t a place, it’s an idea』──那台灣會是個什麼樣的idea?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9折241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2 |
7折 | 0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1 |
7折 | 0 |
7折以上 | 4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藍道.史卓思
優惠價: 88 折, NT$ 308 NT$ 350
本商品已絕版
雲端儲存Dropbox、全球分租Airbnb的幕後催生者!
這裡是矽谷「創業的哈佛」。
這兒快速撮合絕妙點子與創業資本,
3個月內這間「創投學校」會逼出你的極限,
讓你比名校MBA更懂得怎麼「改─變─世─界─搞事業」!
本書是矽谷號稱「創投界普拉達」Y孵化器(Y Combinator)的幕後運作故事,
在美國科技圈,甚至有許多大資本投資人及大型網路巨擘
捧著錢等著從他們的「結業名單」中加碼下注;
不過,Y孵化器不只是給錢,
也要求創業年青人遠離分心、就近投入他們的商業思考魔鬼訓練三個月,
他們的「創業計畫申請書」中充滿各種奇幻的問題,甚至被競相抄襲──
但他們卻未必看重你的點子有多好,更看重你是不是個有好特質的新創事業者!
一家規模不大的創投公司,
為什麼能成為全球名校天才學生最想來參賽的「創業與創新研究所」?
因為,這兒能帶著他們「藉由大量演練,慢工出細活地編製出征服世界的計畫」!
本書要談的是一家絕對不同的創投公司,
它帶動了一種新興起的「創業提案─演練實戰─最終發表募資」的模式,
已然成為全美科技圈最炙手可熱的競逐話題;
在這本書中,主角YC(Y Combinator)公司與一個個培育天才團隊的故事中,
將有無數的對話及真言,讓我們理解商業新創事業者最需要的透徹思維:
「在場超過一半的人會失敗。」如果新創企業的成功機率能達到50%,我們絕對會滿意得不得了。不過那是不可能的事。
「我告訴你們怎麼催生新點子。三件事:第一,目標用戶必須是(公司)創辦人。第二,有能力建立這項業務的人不多,不過,創辦人本身有這個能力。第三,很少人體認到這是個大生意。」
「如果你承擔得起失敗的風險,那麼努力去追求一個失敗率達90%的目標,並不盡然是個錯誤。……如果你在二十二歲失敗了,那會怎樣?如果你大學一畢業就嘗試去開創一家新創企業,但它最後不幸失敗,你最多不過就是在二十三歲時宣告破產,但至少變得聰明多了。仔細想想,這個失敗經驗正是你夢想從研究所課程中學到(但卻學不到)的!」
「我們都極端厭惡風險。我們喜歡只要努力工作就能獲得報酬的工作方法,不喜歡含有投機成分的方法。我們偏好一個100%能賺到1百萬美元的機會,比較不想要一個有20%機率能賺到1千萬美元的機會,即使理論上來說,第二個機會的潛在報酬比第一個高一倍。但很遺憾,在當前的商業世界裡,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找到第一種機會。」
對於全美許多滿懷抱負的青年創業天才來說,
近年來有「創投界普拉達」之稱的科技創投公司──
「Y孵化器」(Y Combinator)可說是他們的最佳事業捷徑!
畢業自Y孵化器創投的「成功知名校友」相當多,包括了幫助全球人們完成環遊世界夢想的分租網站Airbnb、社群新聞網站Reddit和近年被廣受使用的雲端資訊程式Dropbox
──只不過,想從YC這裡出人頭地的勝率也相當低。
【關於『Y Combinator』】
「Y孵化器」每年會舉辦兩次公開徵選創業團隊,並以「只夠創業者餬口及創建公司初期營運的資金」挹注數十間新興企業(以此換取其7%的股份),並提供為期三個月的營運輔導。
在2011年夏天,提案給YC這家公司的團隊數有:2,089支;
入圍面試組數是:170;
每場面試的時間:10分鐘;
獲得資金的創業隊伍:64;
注資後建立持續營運公司的時間:3個月。
以上懸殊的數字也等同於一則則緊張刺激的創業故事!
當作者藍道.史卓思獲淮深入這家公司筆錄2011年夏天的競爭故事時,
他看著許多年約二十出頭歲或更年輕、來自全美及至世界各地著名大學的「選手」們,
爭先恐後地想完成一道看似簡單的指令:請做出人們想要的東西。
這道指令的源頭,正是「Y孵化器」公司共同創辦人保羅‧葛蘭(Paul Graham),
與他的合作夥伴當年的公司成立初衷。
在這裡,一群視瘋狂為常態的創業家編寫著類似維基百科的歌詞網站,編寫著企圖「使律師過時」的網站;在這裡,「YC」的總指揮保羅‧葛拉漢以直率的方式提供創業者回饋,他宣稱,「我們不會解雇你,去接觸市場!只要你持續成長,我不會跟在你背後嘮嘮叨叨!」在這裡,甚至有團隊選擇在夏天過了一半的時候,再重頭提案!
這場看似永無止盡的競爭,將一直延續到成果發表日(Demo Day)!宛如著名的「美國偶像」或「地獄廚房」競賽節目,最後將只有少數贏家可以籌得數百萬美元的創業資本,其他人,則只能重新啟動一本新的企劃書──著名的科技商業作家藍道.史卓思深入YC現場記錄下了這場渴求創見的實戰,透過本書,讀者們將能夠完全觀照一場革新商業世界、翻天覆地的科技創新最前線決戰!
到底創業是什麼?創業初期最艱難之處為何?創業思考的關鍵成敗在哪?
──矽谷最厲害的創新事業製造基地,將在本書告訴你。
作者簡介:
藍道‧史卓思(Randall Stross)
史丹佛大學歷史博士。目前是《紐約時報》專欄「數位疆域」(Digital Domain)的作者,也是加州聖荷西州立大學的商學教授。史卓思並是幾部科技商業暢銷書的作者,著作包括:《創投聖經》(eBoys)、《Google衝擊》(Planet Google)、《門羅公園的魔法師》(The Wizard of Menlo Park)等。
譯者簡介:
陳儀
擁有20年實務金融投資經驗,目前為專業投資公司高階投資主管,曾任投信基金經理。從事兼職翻譯已十餘年,譯作包括《2012大蕭條》、《末日博士危機經濟學》、《新興市場的新世紀》(獲98年經濟部中小企業金書獎)、《資本主義的代價》、《笑傲股市》、《巴菲特是他教出來的》、《一口氣搞懂外匯市場》、《景氣為什麼會循環》、《經濟指標教你加減碼》、《新絕對成交》、《早一點看懂趨勢的投資用經濟指標》等,譯著甚豐。
名人推薦:
【創新工作者必讀推薦】
林之晨(Jamie)appWorks 「之初創投」合夥人
程九如(現任《Wired》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戴季全(Richi 里斯特/ TechOrange/流線傳媒創辦人)
「Y Combinator這家公司是美國的珍貴資產,也是一家在矽谷能夠大量產出新創公司的種子基金。藉由本書作者藍道.史卓思對它運作的幕後觀察,提供了少有的洞見,指出一個創新點子何以能使人信服,又該如何快速打入市場。任何一個想了解當代創業現實情境的人,這本書是必讀之作。」
── 埃里克•萊斯(Eric Ries),矽谷著名創業者與作家/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精實創業》
「本書從近距離直擊矽谷新創業生態圈的白熱化中心,史卓思對這些傑出創業者及他們在YC學校中如何創建令人興奮的事業的描寫,對每個現在及未來的新公司創辦人都是最佳閱讀資料。」
── 馬克•安德生(Marc Andreessen),美國著名軟體工程師及網路先驅, Andreessen Horowitz創投共同創辦人
「這本書,就是在揭開 YC 這家超級成功的創業學校,背後運作的種種祕辛。我從中獲得了非常多的收穫,希望你們也是。」
──林之晨,appWorks〈之初創投〉合夥人
「本書深入挖掘了YC 公司對創業者「孵化」的本事,非常值得我們由此理解創業者需要的是什麼,又該如何打造一個好的環境給追求創新經濟的這群先鋒部隊。」
──程九如,《Wired》雜誌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關鍵在創投,因為只有創投能夠持續累積商業與管理專業,協助適合創新的年輕創業家專心創新。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充分理解這本書裡作者貼近描述的新創投典範公司Y Combinator,為什麼會強烈認『以軟體為核心的創新活動,最重要的是團隊,而不是idea』,他們關注的是『行動的姿態』而不是「成功的狀態」。」
──戴季全,Richi 里斯特/ TechOrange/流線傳媒創辦人
【推薦序1 】Y-Combinator─創業界的哈佛名校
appWorks〈之初創投〉合夥人/林之晨 (http://mrjamie.cc/)
這本書,就是在揭開 YC 這家超級成功的創業學校,背後運作的種種祕辛。
經歷了1998 到99 年的「網路淘金熱」,緊接著又發生了2000 年的「達康泡沫」,從2001 年開始的幾年,網路新創公司 (Internet Startups) 在矽谷人們眼中,一下子從泡沫前的寵兒地位墜落成了泡沫後的票房毒藥。尤其是剛被嚴重灼傷的投資人們,光講到「網路」這兩個字都還有些餘悸。
本書的主角Y-Combinator 公司,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誕生的。
創辦「YC」之前,保羅.葛拉漢(Paul Graham)並不是一個創業投資人,相反的,他是一個網路創業者。
1995 年,他與夥伴們一起創辦了「Viaweb」─全球最早的「網路商城」。三年之後,積累了上千家虛擬店鋪的Viaweb,以4 千9百萬美金的高價賣給了如日中天的雅虎(YAHOO)。
又過了數年,併購時附帶的續任條款到期,葛拉漢也就離開了雅虎。一開始,看著銀行帳戶裡一輩子都花不完的現金,葛拉漢只想輕鬆的遊山玩水,享受人生。直到 2005 年 3 月,一次在哈佛大學的演講改變了他。
那是一場為「哈佛電腦社」學生們所辦的講座,身這本書,就是在揭開YC 這家超級成功的創業學校,背後運作的種種秘辛。
為在業界歷練多年的前輩,葛拉漢本來該講講最新的程式開發方法或是令人興奮的平台技術什麼的,但那天,他決定做些不一樣的事情,他與這些學生們分享了他的創業經驗。過程中關於「找投資人」這個對多數人而言非常神祕的題目,葛拉漢分享的內容尤其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
「通常,你從有錢的個人那裡募得種子資金,這些人叫做『天使投資人』,常常自己也是靠著科技得到第一桶金的。」葛拉漢是這麼說的。演講完後,學生們纏著他,其中幾個人說:「我們有創業的好主意, 你是曾經靠著科技賺得第一桶金的人,請你投資我們。」
在那之前,葛拉漢壓根沒想到要成為天使投資人,但那天晚上之後, 他認定這個艱難的任務值得挑戰。但除了創辦Viaweb 過程中的幾次募資經驗外,他對於天使投資幾乎一無所知,葛拉漢想了一想,最快的學習方式,就是開始投資,而且是針對大數量創業團隊的投資。
因此,葛拉漢創辦了 Y-Combinator,每半年一次,YC 大規模的召募並且投資新創科技公司。記得嗎?這是2005 年的美國,即使如知名的Google 剛在2004 年上市,創投們對於網路新創公司,還是相當冷感的。
然而葛拉漢知道網路股雖然在「納斯達克」(NASDAQ,美國上市募資的公開交易市場之一,多以新興及科技業為主)市場泡沫化了,但網路這個產業卻沒有在那裡停下來。他在 Viaweb 親眼目睹了上千家中小企業透過網路成功販售他們的商品,網路書店起家的亞馬遜( Amazon) 也在2002 年後逐漸開始獲利,Google 更是靠著AdWords(關鍵字廣告) 每年產生數十億美金的收入。
葛拉漢知道,網路是值得美國創投持續投入的產業,而藉由 YC,他適時的扮演起了橋樑的角色。
在每期三個月的「孵化」過程中,YC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輔導新創團隊們做出受市場歡迎的產品,然後再透過 「Demo Day」(發表日)活動把因而產生出來的投資機會「賣給」矽谷創投們。
事實證明,這樣的模式非常成功,因為創業者們,尤其是那些以工程師為主、第一次出來創業的年輕人,往往不太清楚如何跟資本市場互動,有 YC 在中間扮演潤滑劑,大大提昇了成功媒合的機率,也因此目前為止超過 500 家的「YC 新創企業」,絕大多數都在「畢業」後接著向創投募得需要的資金。
而這本書,就是在揭開 YC 這家超級成功的創業學校,背後運作的種種祕辛。我從中獲得了非常多的收穫,希望你們也是。
※本文作者四年前受到 YC 啟發,在台北創辦了「appWorks 育成計畫」, 至今已孵出150 個網路新創團隊。
【推薦序2 】創新充滿不確定─但不創新代價更高!
《Wired》雜誌國際中文版總編輯/程九如
失敗的人是備受尊重的,因為他們更懂得如何成功。
這本書,我最想推薦給台灣的政府官員、教育單位及大企業領導人,以下是幾句個人讀完本書的真切建言。
網路產業是資訊經濟時代的火車頭
在資訊經濟時代的浪潮裡,快速的資訊掌控能力及資訊的加值應用能力,將直接影響國家與區域的興衰。而台灣網路產業正處於興衰的關鍵階段,本書可以幫助我們以網路人的觀點,客觀的一窺國際網路產業生態。
政府有為的最低標準,必須是能與國際競爭
資訊經濟時代,全世界的國家都在積極的爭取國際的網路資源、網路人才與數位商機,而台灣政府對於網路產業發展的法規限制、智財價值的認定,創業融資的協助及基礎設施的建制,都必須要達到至少能與國際競爭的基本水準,才有資格談及所謂的扶植網路產業。
古老的法令正讓臺灣失去應變與創新的能力
本書所提及的諸多成功企業如PayPal、Rap Genius 等團隊,如果依據台灣現行的法規標準,都算是嚴重違法的企業。台灣政府必須儘速卸除落後的法規,並以更積極的態度來協助網路產業的發展。在傳統的貿易制度下,貿易商可以預收貨款,更可將訂單拿去銀行貸款取得融資,貿易商能夠擁有較充分的資金來源;同樣模式在台灣的網路環境中確是嚴重違法,網路業者必須將所預收之款項全額交付銀行信託, 加上必須給付供應商的壓金及網路產業無法以無形資產向銀行貸款的限制,造成大量涉及第三方支付/電子票券的網路廠商正面臨赤字倒閉的窘境,而台灣的第三方支付/電子票券服務業務也因為國內法令的限制,已失去跨國發展的優勢。
鼓勵學生創業,學習與社會接軌,培養國際視野
本書提及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網路產業人才的育成,非常適合從學生階段開始,鼓勵學生嘗試網路創業不但能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的脈動, 驗證所學與知識,學習從實務中創造價值,更可透過同好交流接觸多元文化,並能擴增國際視野。台灣學校及家庭並不鼓勵學生於課業之外接觸任何社會/商務活動,以致造成學校與社會脫節,社會與國際脫軌的嚴重斷層現象,也是造成學生畢業後無法投入社會工作的主要原因。長年以來大學教員升遷的評鑑,都以教員各人的學術論文成績為主,造成一般教員大都嚴重忽視學生的競爭力及課程規劃的實用性。
網路創業更是大企業該重視的事,尊重”市場說的才是對的”
本書提到國際知名的大型網路企業,是以更積極的態度在創設新的網路事業。在快打慢的資訊經濟環境裡,傳統大企業的組織,大都已不具備靈活的運作能力,而且無法自我發展出具競爭力的網路商業模式。這是因為傳統產業組織的運作必須依據老闆的產業經驗與少數人的指令,並以固定模式服務少數客戶;而網路產業運作主要是依據廣大市場客戶的需求,且須及時回應大量客戶的多元要求。在數位經濟環境中,大企業如未能成功開創出網路事業並有效的運營,將快速失去優勢並造成日後發展的巨大的影響,因潛在競爭對手及主要競爭對手, 將以網路優勢攔截大量的網路資源及龐大的網路商機。
併購與策略性投資是大企業進入網路產業的直接路徑
本書所闡述,網路產業的大型企業與傳統產業的大型企業,在策劃取得網路市場優勢時,往往會採取併購或策略性投資的方式。因為兩者對於網路產業的熟悉度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所以網路及非網路事業體在考量併購或策略性投資時,其主要考量原因全然不同。網路產業業者能在極短的時間裡決定是否併購或投資,因為其對於產業趨勢的了解、對於技術鑑定的能力、對於團隊信譽的熟悉、對於產業資源的動員能力及市場交易價值的判定能力,都遠遠超過傳統產業業者及傳統金融投資業者。傳統大型企業及傳統金融投資業,在資訊經濟裡是需要更積極轉型的弱勢族群。
網路產業投資的是「人」而不是「商業企劃書」,失敗的人是備受尊重的,因為他們更懂得如何成功
本書的案例告訴我們,國際網路產業的環境變化相當迅速,任何網路創業計畫與商業模式都必須依據市場動向而迅速更改,所以創業投資的主要價值標的,應該是以經營團隊為主,而不該是企劃書或商業模式;但台灣政府的創業輔導單位以及民間的創業投資單位,並不認為經營團隊是網路產業的主要價值,而傳統的金融單位更因創業者無法提供可抵押的有形資產,而無法提供任何的協助。這是台灣資本市場與網路創業無法有效連結的主要關鍵。網路創業的進入門檻非常低, 但成功門檻相當高,創業者必須在不斷的嘗試中學習並累積實力,因而伴隨的成功機率也會越來越高,所以能夠努力不卸的創業家終究有機會能證明自己。
網路人才荒:台灣需要更多更有創意的育成資源
網路人才並非指傳統的IT 部門人員。台灣有超過120 萬家的企業,短期內分別需要創立網路事業、成為網路公司或必須懂得使用網路服務,但現今人力市場已極度缺乏網路人才。網路人才基本上必須能判別網路產業的發展趨勢、瞭解網路技術的運作方式、洞悉網路使用者的行為模式,還要有規劃並運營網路事業的執行能力。台灣網路人才無法由現行學校大量育成,目前網路人才大都出於大型入口網站的離職人員及提供網路創業服務的育成中心。因為國際網路產業發展迅速,台灣更需要急起直追,在極度缺乏網路人才的狀況下,我們需要更多網路創業育成的能量。
創新一定會有不確定性;但不作為的代價更高
數位經濟時代,政府及民間的各項努力目標,都至少必須能與國際齊平,經濟才有持續發展的機會。網路產業是否能快速而穩健的發展, 將牽動國內所有產業的立基,錯過時機所要付出的,將不只是慘痛的代價。扶植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網路產業,台灣需要的是更開放的法規環境,更多年輕而有國際觀的網路人才,更多專業的網路創業育成機構及更多熟悉網路產業的金融單位。
讓專業來治理,用學者去研究
本書所提及的育成公司「YC」,之所以能非常有效率的提供創業團隊相關的支援與資金,是因為組織的成員都具有網路產業實際的創業及輔導經驗。也許政府的經濟主管機關、學術教育單位及金融投資機構, 更需要到網路創業的育成單位,體驗網路創業的實際面貌。
本書深入挖掘了YC 公司對創業者「孵化」的本事,非常值得我們由此理解創業者需要的是什麼,又該如何打造一個好的環境給追求創新經濟的這群先鋒部隊。
對照起全球的網路產業,如果我們能有理想的網路創業環境,個人相信以台灣人的軟實力,絕對也可以擁有傲視全球的網路產業。
【推薦序3 】矽谷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個概念
Richi 里斯特, Tech Orange 流線傳媒創辦人/戴季全
Google、臉書就是這樣的「阿斯匹靈」與「威而剛」。這需要一個社會等級的生態系統,研發成功後的成果邊際成本非常低……
毋庸置疑,台灣不是亞洲的矽谷。
大自然生意盎然,有風雨鳥蟲花草樹木。我們生活在其中就是因為太自然了,自然到我們把這個狀態稱之為「自然」。
當我們把觀看的視角拉出地球,落在宇宙,才會知道地球的自然絲毫不自然。這樣一個可以產生演化,創造新的創造形態的環境,不僅溫度要對、分子要對,需要多元的互動、更需要足夠的時間,正因為這樣的「自然」機會渺茫,所以需要各個環節的水到渠成,用各種的可能,碰撞出更好的可能。
這樣的一個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不是放著不管就會發生的。這樣的一個充滿可能性的自然,需要格外做作,需要用力做作,需要不停做作。關鍵元件包括:顯性創業家、具有創業家精神的隱性創業家、新創團隊、新創的產業、向上的經濟環境、合適的開放政策。
關鍵指標是創業家,但關鍵在創投。
創業家在初期的活動像是病毒,中期像幹細胞,長期而言需要變成神經元。初期活動能夠感染複製自己的新創基因,中期能夠分裂各種專職的組織職能,長期要能持續維持組織的效能與活性。每一個參與的工作者,都是其中的某一種開放鍵結的創新分子,需要和其他成份結合,才有可能在新的技術環境下調適出正確的蛋白質,成功讓組織體生存。
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嘗試。大量新化合的蛋白質、大量新種組織。每一種新的化學物或組織,也都需要大量的試驗和調整來發現應用、辨識出價值。全世界的藥廠和生物科技公司都知道,越多化合物、越多新種蛋白質,越有可能找出「威而剛」(原本以為會是心血管藥物), 越有可能發現「阿斯匹靈」。(對他們而言,沒有失敗的實驗,只有不同階段的成果。)
像Google、臉書就是這樣的阿斯匹靈與威而剛。這需要一個社會等級的生態系統,研發成功後的成果邊際成本非常低,規模越大、毛利率越高。
回到創新的起點,如果有「1 千組各由四個人組成的創新團隊」同時進行創新活動,創新成功率0.1%,成功的那組只要可以雇用或併購成長至4 千人,光是從「創造就業」來看,這社會活動就划算了,那「失敗」的3,996 人幾乎都可以回到成功的創新團隊。
2012 年,臉書的員工數就是4 千人。同期雅虎的員工數約1 萬2 千, Google 員工數則是5 萬4 千人,微軟的員工數超過7 萬人。光是這四家公司,就創造了接近15 萬個就業,更不要說這15 萬工作者創造的週邊工作與整體產值。以軟體為核心的創新活動和生技新藥研發活動, 擁有極度類似的研發邏輯與發展模式。但軟體為核心的創新活動與生技創新活動最大的差異,在於創造的就業數。生技新藥創造各式各樣的智慧財產,軟體創新更能創造各式各樣的新工作與僱用新工作者。但關鍵在創投。
關鍵在創投,是因為只有創投這樣的角色能夠同時培育1 千組新創團隊,用規模分散研發風險,獲得足夠的資本回收。
關鍵在創投,因為只有創投能夠最有效率地知道市場有哪些大的創新趨勢,避免重複研發,增加研發的多樣性。
關鍵在創投,因為只有創投能夠持續累積商業與管理專業,協助適合創新的年輕創業家專心創新。
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能充分理解這本書裡作者貼近描述的新創投典範公司Y Combinator,為什麼會強烈認定「以軟體為核心的創新活動,最重要的是團隊,而不是idea」,他們關注的是「行動的姿態」而不是「成功的狀態」。
「矽谷不是地理位置,而是某種概念」,這是全球創業家廣泛流傳的一種精神。現在,若你走進台灣的之初創投(appWorks)、EZtable、Richi 這類組織,都可以體會到這樣的「idea」正在發芽。毋庸置疑,appWorks 甚至已經成功扮演了台灣Y Combinator 的角色。
──但台灣呢?如果『Taiwan isn’t a place, it’s an idea』──那台灣會是個什麼樣的idea?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2 |
7折 | 0 |
徵求價 | 數量 |
5折 | 11 |
7折 | 0 |
7折以上 | 4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9折241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