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伯樂
定價:NT$ 330
優惠價:9 折,NT$ 297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生活在都市叢林太久,是否已遺忘了在野地呼吸的感動?
可曾聽過「一個台灣=半個地球」?從赤道以北直到北極,幾乎半個地球的森林景觀全部濃縮在台灣平地到高山、四千公尺的垂直高度裡。也許是水田間來去的飛鳥;也許是深山中凜冽的霧氣;也許是路旁兀自開放的野花……,大自然所帶來的驚喜和讚嘆永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作者以數年的時間,漫遊於台灣山林野地中,以寫生、踏查的方式捕捉這片土地的多元與魅力。「從這裡可以看見我眼光的極致、我世界的盡頭。像是住在海中礁岩上的螃蟹一樣,滿足於自己立足的世界。此時此刻,我也像亨利‧梭羅一樣讚美自己:『生在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生辰也恰到好處。』」對大自然的美好嚮往不一定要遠赴到他方,只要我們認真看待週遭事物,生命的感動無處不在,這是一個寫給所有愛好自然者的安靜又熱情的邀約,同時也分享這島嶼上最動人繽紛的野地紀實。
作者簡介:
劉伯樂
1952年生於南投埔里,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隨後進入教育廳兒童讀物出版部擔任美術編輯,並從事插畫工作,插畫作品曾入選歐洲插畫大展。著作有:《野地食堂》、《寄自野地的明信片》、《黑白村莊》、《我砍了一棵山櫻花》、《奉茶》、《八音的世界》、《有鳥飛過》……等六十餘種。持續創作近三十年,作品題材多元,囊括鄉土、文學、人文、藝術、自然等領域。曾獲「時報開卷好書獎」、「讀書人年度好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新聞局小太陽獎」、「楊喚兒童文學獎」……等多種獎項的肯定。近年深入鳥類生態的攝影、繪圖、觀察與紀錄,心得持續發表於部落格:什麼鳥世界http://blog.ylib.com/wildbird、祕密鳥地方http://blog.ylib.com/aplaceforbirdy
名人推薦:
<序一>
大地是萬物的家/林良(作家)
本書作者劉伯樂先生,在大學時代學的是繪畫,為了寫生,不知不覺的走進了大自然,成為一位大自然的觀察家。多少年來,他寫寫畫畫,畫畫寫寫,都離不開他所關心大自然。這幾年,因為關心飛禽,又開始寫飛禽,畫飛禽,成為一位畫鳥寫鳥的「奧杜本」(Audubon)。
像他這樣一位幾乎整年在野地、林中、高山、谿谷間遨遊的「徐霞客」,熱愛大自然是必然的。他到處尋訪鳥獸蟲魚的?影,觀察牠們的營生,卻是出自一種仁慈的關懷,因為大地是萬物的家,鳥獸蟲魚是這個大家庭的成員。
對讀者來說,這是一本散文集和一本風景畫集的結合。沒有那些畫,你就等於漏讀了一篇散文的美妙註辭;沒有一篇篇的散文,你就讀不到圖畫裡隱藏的作者的心聲。散文集和畫集,在這本書裡合而為一。
劉伯樂在這本書裡的所作所畫,具有動人的臨場感。他畫的雖然也是風景,卻是一種「生態畫」。風景裡,畫的是美妙的風景。生態畫,是把生態環境畫得很美妙。生態畫不是畫美景,「淺水平沙」固然可以畫,「殘垣斷壁」也得畫,但是要畫得既生動又具有美感。讀者在這本書裡,可以欣賞到劉伯樂繪畫的手上功夫以及呈現真實情況的功力,獲得一種看畫的喜悅。
在這本書裡,劉伯樂的散文,因為是要寫在明信片上的緣故,所以都精短像小品文。「寫在明信片上」是這本書的一項「文學的設計」。其實,他本來就很擅長書寫精短而又具有濃濃趣味的小品文。他的散文,內容充實,言之有物。不喜歡讀「無病呻吟」或「有病呻吟」那一類文章的讀者,一定會發現他的散文裡十分可愛。
讀這本書以前,我只知道「大地是萬物的家」,但是並沒有什麼真切的感受。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大自然是熱熱鬧鬧的,充滿活力的。我很感謝本書的作者:
他為我揭開一個平日視而不見的世界。
他讓我聽到平日聽而不聞的一片生命的喧嘩。
<序二>
重新看見野地的一扇窗/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我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看到美麗的風景,心有所感之餘,總會在販賣紀念品的地方,挑幾張紀錄當地景致的明信片,然後找個路邊咖啡座,寫下自己的心情寄給遠方的親友,甚至是寄給將來返家之後的自己。
可是,當我們在自己的家鄉遊逛,或者到自然野地散心,產生同樣的感動時,除了拍下相片之外,是否會想到用文字或繪圖留下自己的心得呢?
其實,因為外在景象引起內心感動進而抒發情意,自古以來就是我們文化的大傳統,從詩經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孔子看到流水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捨畫夜」,或者「碧雲天、紅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乃至於「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短短幾句對風景的簡單描繪似乎也把書寫者的心情呈現了出來。的確,外在的世界,往往是人情感的投射,也是人情意的象徵,甚至可以反映出人類社會及當下環境的種種對話關係。
而伯樂兄在這本可愛的小書裡,將他多年來在台灣各處野地漫遊的觀察與感動,以動人的水彩與素描圖繪,配上質樸清新的短文,帶領我們回到自然場域,讓每個人感受到他當下所體驗的土地脈動、呼吸與震撼,正是為前述這樣的美好傳統提供了一個最好的示範。
伯樂兄在他<野地的啟示>這篇自序裏,提到他與竹雞的一場邂逅,雖然是短暫的天人交會,卻使他脫胎換骨,改變了對自然的態度,這段敘述讓人非常感動,也使我不禁想起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曾經一群荒野的夥伴與幾個二十多歲在國外出生的ABC,一起在初春的思源啞口露營。晚上大伙在營火邊聊天,有人感慨小時候住在忠孝東路四段,附近都還是稻田池塘,國父紀念館附近的停車場當年還是潺潺小溪。當我們為自然的失去而感慨時,那群ABC很不以為然地說:「停車場有什麼不好?很方便實用嘛,再說鋼筋水泥還不是來自大自然,也算是自然的一部分啊!」
戰火挑起,經過一陣紛亂的討論後,並沒有產生什麼正式的結論,卻讓我進一步去思索:自然與非自然最大的差別何在?我認為在於自然裏富含生命力,人在其中會被感動。而自然與「來自自然的人造物」其間的差別,就像是自然野域中突然遍地盛開的野百合與花圃中整整齊齊的花卉,一種會讓你感動落淚,另一種則只是得到「很漂亮」的評語罷了。也如同我們在動物園裏觀察一隻台灣黑熊的樣貌,的確很方便,但是一旦半夜你在思源啞口的原始林中聽到熊的吼聲甚至與熊相遇,那種心中的震撼與悸動,就是生命力!就是我們重歸自然,重獲與萬物合為一體的喜悅感!
當晚那群ABC雖然對我們所說的不以為然,但是隨後幾天跟著大家一起在森林中探索時,看到他們的目光逐漸柔和起來,身軀也逐漸柔軟下來,到最後甚至可以和我們一起跪在大地上看一株小小的野花,也可以抱著大樹感受森林的傾訴!我不禁為他們感到高興!
的確,因為人們群居於都市,遠離自然之後,逐漸變成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遲鈍又麻木的人,很多人失去了親近大自然的能力,以至於一時之間無法從大自然那裏得到啟示與喜悅。雖然如此,我還是很樂觀的,因為我覺得人類內心深處有一股來自遠祖的呼喚,那種能量會驅動著我們去尋找基因所熟悉的感覺,也就是回到大自然裏。
不過,這種自然的鄉愁是必須被適當引導與陪伴的,甚至對於久居都市的人們而言,是必須重新學習的,而且這種學習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機會並不是很多,這本書或許就是能引領我們重新看到大自然的那一扇窗。
<序三>
存在的與消失的/凌拂(自然文學作家)
我已多年不搭乘火車,總嫌它太慢。讀《寄自野地的明信片》之際,我又沿著西部幹線一路迤邐,自北而南走的是海線。啊!這一趟離我第一次搭乘火車的記憶,無論從哪一方看,十個指頭來回盤算,都是不堪計量的了。
這個世界追求速度,從最早的西部幹線、到高速公路、到高鐵……許多鐵路支線已經消失。新舊交替,我看著車窗外一路改變的地貌,格外珍惜《寄自野地的明信片》裡所踏察漫遊的自然記憶。不僅是台灣,整個世界都在改變,淡水線已被捷運取代,我搭乘的這一條西部幹線,難說還有幾回迤邐風光。
沿海朔風野大,濱海人家耕植,以芒草為籬,叢聚的芒草成排狀羅列,形成了一方一方的旱地耕作景觀。火車向南行駛,右邊是海、左邊是山,我翻著一頁一頁明信片般的手繪文稿,景入眼來,村鎮、郊山、溪流……我先看圖再看郵戳,試試看自己根據圖稿可猜中幾許地貌所在。離離原上草,我的車窗望出去是海,近處淤積的汙泥,相形之下,在失去與存在之間,《寄自野地的明信片》對我有著種種糾結的起伏。
一張一張的圖搭配文字,恰似明信片一般,其中有人文、有風景、有季節、有物種,還有種種讀著的心情。作者在明信片裡展現的心情,和我從車窗裡觀景的心情,多麼熟悉,每一處都含納了許多既動人又有趣的故事。每一頁明信片都彷彿一片窗景,我從車窗裡望出去,恰如書從我手中一頁一頁翻過,既親近又遙遠,景物與時間的流動,作者告訴我們許多存在但被忽略的細節。
劉伯樂的畫很好。小品、安靜,淡淡的水墨煙雲,細草間見微風,遠雲中見地貌,處處有他行走間的深情。喜歡自然、走過野地的人,應當都會受他的畫波動,因為熟悉,所以很容易走進《寄自野地的明信片》裡去。
他的文字疏淡,一如日子,但恬靜中亦有突起。他寫燈蛾的麇集、鳥獸蟲魚的爾虞我詐、生物間的狐假虎威,淡靜中一如飛鳥拍翅、斑蝶搧風,仍然輕巧,但一動一靜間譜出自然的律動與訊息。
在書中作者走了很多地方,許多是人們熟悉、常見的處所,透過明信片的形式、郵戳的印記,尋常景觀,文圖配合,更為親和的拉進了生活與野地的距離。隨機的美,極其家常,卻見出作者的取景與用心,信手摭取情意自在,自然就在我們的身邊。
<作者側寫>
安安靜靜的鳥世界—我所認識的劉伯樂/吳明益(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作家)
其實我並不十分準確記得,和劉伯樂老師認識的時間。大約是幾年前,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在士林官邸營造了一個生態園,由我和劉老師(我向來稱閱歷足以教導我的人老師)各寫一本書來做為生態園的導覽手冊。我們設定的閱讀對象並不相同,我所寫的那本針對所謂「大人」,試著以歷史、人文和自然交錯的資料,結合感性引導去寫,希望能擺脫導覽手冊千篇一律的困境。劉老師的寫作對象卻是孩子,我一向認為,那比寫給大人閱讀還要困難得多(或許這對畫過許多繪本的劉老師而言不是問題)。記得在書完成後的一個座談會裡,劉老師提到說如果是他不能解釋得很清楚的東西,不妨讓孩子留下疑問也沒有關係。
確實如此,在自然裡行走,存在疑問的時候,往往比馬上有解答的時候多,而且總會因此留下一種牽掛的情緒,那種情緒總讓我們重新回到現場,回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時空裡。
從此我就常向劉老師請教一些攝影上的問題,或者交換一些野地的訊息。我記得那幾年我們正面臨從傳統幻燈片是否轉換為數位攝影的掙扎,總覺得使用數位影像拍照可能意謂著「少了些什麼」—也許是少了以前那種拍完照後的等待過程:出外旅行、等待、按下快門,將膠卷收到胸口的口袋裡,回來沖洗,一張張放在燈箱上用放大鏡審視,記憶在腦中閃現而過,然後用簽字筆在幻燈片匣上寫下拍照的時間、地點,以及鳥或昆蟲的名字。
那裡頭彷彿有一種孩子氣的執著,我們像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孩子,慢慢將龐大的自然在各自小小的暗室裡歸檔。
有一年春天劉老師問我是否有興趣到占山看灰面鵟鷹,另一個原因是,他在那地方曾經拍過升天鳳蝶。我還記得那天我們是搭另一位小學退休校長柯明雄老師的車上山,找到一處制高點,頂著北台灣已經十分強烈的日頭等待灰面鵟鷹的出現。不久風起,劉老師和柯老師舉起鏡頭,然後那不可見的氣流,便帶著準備北返的鷹群出現。不算密集的鷹群像是從我們眼前的等高線飛過,底下是淡水河的線條.. 我注意到那個剎那,確實有一隻升天鳳蝶在難以接近的花叢間吸蜜,旋即飛離。我們各自在自己的觀景窗裡想著屬於自己的心事,直到鷹群暫時隱沒在我們的可見視野之外。一些鳥友的手機響起,原來是另一邊山頭的鳥友,打電話來報告我們所不得見的,另一片天空的鷹訊了。
劉老師跟我說過,他拍鳥有很大一個原因是為了畫鳥。為了把鳥從各個角度畫得清楚沒有差錯,因此需要各種角度的照片。我偶爾會收到劉老師傳來他的畫作,攝影,或者是他從網上發現的一些國外優異的生態攝影作品,署名也變成「劉鳥」(而他的網站則叫「什麼鳥世界」)。我特別喜歡收到劉老師自己出外觀察時的速寫畫作,線條因為時間受限的關係,不像在室內畫鳥那般謹嚴,卻能以最簡單、直接的筆觸勾畫出一種「訊息」:即使我們現在只坐在電腦前,但「自然」仍在地球上的每一處生氣勃勃的運作著。
對劉老師來說,他那輛看起來有點破舊的箱型車就是一個活動基地吧。有一回他從台北來到花蓮,我留他在校內住一夜,他說已經決定先去黃昏市場買些野菜要帶回南投,今晚準備睡在神祕谷裡,看看明天早上會拍到什麼鳥。
帶著某種等待(或者說期待)的情緒睡去(多半時間是睡不著的),然後在天未光之前起身,尋找地點,架起腳架,或帶著速寫本,尋思一個構圖的角落(面對廣袤的野地,我們永遠只能留下一個角落在畫本上)。我常常想像這樣的劉伯樂的身影,想像或許有某一天會在某個不知名的溪谷和他偶然相遇。一向話少的劉老師,或許仍是安安靜靜的微笑跟我打聲招呼,就再回到屬於自己的「時空」裡。那是一種喜歡自然的人都會擁有的,屬於自身的「抽離時空」,只能等待有朝一日,從他們的畫作、攝影或文字才得以窺見。原來那一刻,他心裡是這麼想的。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48折16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1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劉伯樂
優惠價: 9 折, NT$ 297 NT$ 33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生活在都市叢林太久,是否已遺忘了在野地呼吸的感動?
可曾聽過「一個台灣=半個地球」?從赤道以北直到北極,幾乎半個地球的森林景觀全部濃縮在台灣平地到高山、四千公尺的垂直高度裡。也許是水田間來去的飛鳥;也許是深山中凜冽的霧氣;也許是路旁兀自開放的野花……,大自然所帶來的驚喜和讚嘆永遠超乎我們的想像。作者以數年的時間,漫遊於台灣山林野地中,以寫生、踏查的方式捕捉這片土地的多元與魅力。「從這裡可以看見我眼光的極致、我世界的盡頭。像是住在海中礁岩上的螃蟹一樣,滿足於自己立足的世界。此時此刻,我也像亨利‧梭羅一樣讚美自己:『生在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生辰也恰到好處。』」對大自然的美好嚮往不一定要遠赴到他方,只要我們認真看待週遭事物,生命的感動無處不在,這是一個寫給所有愛好自然者的安靜又熱情的邀約,同時也分享這島嶼上最動人繽紛的野地紀實。
作者簡介:
劉伯樂
1952年生於南投埔里,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隨後進入教育廳兒童讀物出版部擔任美術編輯,並從事插畫工作,插畫作品曾入選歐洲插畫大展。著作有:《野地食堂》、《寄自野地的明信片》、《黑白村莊》、《我砍了一棵山櫻花》、《奉茶》、《八音的世界》、《有鳥飛過》……等六十餘種。持續創作近三十年,作品題材多元,囊括鄉土、文學、人文、藝術、自然等領域。曾獲「時報開卷好書獎」、「讀書人年度好書獎」、「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新聞局小太陽獎」、「楊喚兒童文學獎」……等多種獎項的肯定。近年深入鳥類生態的攝影、繪圖、觀察與紀錄,心得持續發表於部落格:什麼鳥世界http://blog.ylib.com/wildbird、祕密鳥地方http://blog.ylib.com/aplaceforbirdy
名人推薦:
<序一>
大地是萬物的家/林良(作家)
本書作者劉伯樂先生,在大學時代學的是繪畫,為了寫生,不知不覺的走進了大自然,成為一位大自然的觀察家。多少年來,他寫寫畫畫,畫畫寫寫,都離不開他所關心大自然。這幾年,因為關心飛禽,又開始寫飛禽,畫飛禽,成為一位畫鳥寫鳥的「奧杜本」(Audubon)。
像他這樣一位幾乎整年在野地、林中、高山、谿谷間遨遊的「徐霞客」,熱愛大自然是必然的。他到處尋訪鳥獸蟲魚的?影,觀察牠們的營生,卻是出自一種仁慈的關懷,因為大地是萬物的家,鳥獸蟲魚是這個大家庭的成員。
對讀者來說,這是一本散文集和一本風景畫集的結合。沒有那些畫,你就等於漏讀了一篇散文的美妙註辭;沒有一篇篇的散文,你就讀不到圖畫裡隱藏的作者的心聲。散文集和畫集,在這本書裡合而為一。
劉伯樂在這本書裡的所作所畫,具有動人的臨場感。他畫的雖然也是風景,卻是一種「生態畫」。風景裡,畫的是美妙的風景。生態畫,是把生態環境畫得很美妙。生態畫不是畫美景,「淺水平沙」固然可以畫,「殘垣斷壁」也得畫,但是要畫得既生動又具有美感。讀者在這本書裡,可以欣賞到劉伯樂繪畫的手上功夫以及呈現真實情況的功力,獲得一種看畫的喜悅。
在這本書裡,劉伯樂的散文,因為是要寫在明信片上的緣故,所以都精短像小品文。「寫在明信片上」是這本書的一項「文學的設計」。其實,他本來就很擅長書寫精短而又具有濃濃趣味的小品文。他的散文,內容充實,言之有物。不喜歡讀「無病呻吟」或「有病呻吟」那一類文章的讀者,一定會發現他的散文裡十分可愛。
讀這本書以前,我只知道「大地是萬物的家」,但是並沒有什麼真切的感受。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大自然是熱熱鬧鬧的,充滿活力的。我很感謝本書的作者:
他為我揭開一個平日視而不見的世界。
他讓我聽到平日聽而不聞的一片生命的喧嘩。
<序二>
重新看見野地的一扇窗/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我們在國外旅行的時候,看到美麗的風景,心有所感之餘,總會在販賣紀念品的地方,挑幾張紀錄當地景致的明信片,然後找個路邊咖啡座,寫下自己的心情寄給遠方的親友,甚至是寄給將來返家之後的自己。
可是,當我們在自己的家鄉遊逛,或者到自然野地散心,產生同樣的感動時,除了拍下相片之外,是否會想到用文字或繪圖留下自己的心得呢?
其實,因為外在景象引起內心感動進而抒發情意,自古以來就是我們文化的大傳統,從詩經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孔子看到流水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捨畫夜」,或者「碧雲天、紅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乃至於「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短短幾句對風景的簡單描繪似乎也把書寫者的心情呈現了出來。的確,外在的世界,往往是人情感的投射,也是人情意的象徵,甚至可以反映出人類社會及當下環境的種種對話關係。
而伯樂兄在這本可愛的小書裡,將他多年來在台灣各處野地漫遊的觀察與感動,以動人的水彩與素描圖繪,配上質樸清新的短文,帶領我們回到自然場域,讓每個人感受到他當下所體驗的土地脈動、呼吸與震撼,正是為前述這樣的美好傳統提供了一個最好的示範。
伯樂兄在他<野地的啟示>這篇自序裏,提到他與竹雞的一場邂逅,雖然是短暫的天人交會,卻使他脫胎換骨,改變了對自然的態度,這段敘述讓人非常感動,也使我不禁想起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曾經一群荒野的夥伴與幾個二十多歲在國外出生的ABC,一起在初春的思源啞口露營。晚上大伙在營火邊聊天,有人感慨小時候住在忠孝東路四段,附近都還是稻田池塘,國父紀念館附近的停車場當年還是潺潺小溪。當我們為自然的失去而感慨時,那群ABC很不以為然地說:「停車場有什麼不好?很方便實用嘛,再說鋼筋水泥還不是來自大自然,也算是自然的一部分啊!」
戰火挑起,經過一陣紛亂的討論後,並沒有產生什麼正式的結論,卻讓我進一步去思索:自然與非自然最大的差別何在?我認為在於自然裏富含生命力,人在其中會被感動。而自然與「來自自然的人造物」其間的差別,就像是自然野域中突然遍地盛開的野百合與花圃中整整齊齊的花卉,一種會讓你感動落淚,另一種則只是得到「很漂亮」的評語罷了。也如同我們在動物園裏觀察一隻台灣黑熊的樣貌,的確很方便,但是一旦半夜你在思源啞口的原始林中聽到熊的吼聲甚至與熊相遇,那種心中的震撼與悸動,就是生命力!就是我們重歸自然,重獲與萬物合為一體的喜悅感!
當晚那群ABC雖然對我們所說的不以為然,但是隨後幾天跟著大家一起在森林中探索時,看到他們的目光逐漸柔和起來,身軀也逐漸柔軟下來,到最後甚至可以和我們一起跪在大地上看一株小小的野花,也可以抱著大樹感受森林的傾訴!我不禁為他們感到高興!
的確,因為人們群居於都市,遠離自然之後,逐漸變成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遲鈍又麻木的人,很多人失去了親近大自然的能力,以至於一時之間無法從大自然那裏得到啟示與喜悅。雖然如此,我還是很樂觀的,因為我覺得人類內心深處有一股來自遠祖的呼喚,那種能量會驅動著我們去尋找基因所熟悉的感覺,也就是回到大自然裏。
不過,這種自然的鄉愁是必須被適當引導與陪伴的,甚至對於久居都市的人們而言,是必須重新學習的,而且這種學習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機會並不是很多,這本書或許就是能引領我們重新看到大自然的那一扇窗。
<序三>
存在的與消失的/凌拂(自然文學作家)
我已多年不搭乘火車,總嫌它太慢。讀《寄自野地的明信片》之際,我又沿著西部幹線一路迤邐,自北而南走的是海線。啊!這一趟離我第一次搭乘火車的記憶,無論從哪一方看,十個指頭來回盤算,都是不堪計量的了。
這個世界追求速度,從最早的西部幹線、到高速公路、到高鐵……許多鐵路支線已經消失。新舊交替,我看著車窗外一路改變的地貌,格外珍惜《寄自野地的明信片》裡所踏察漫遊的自然記憶。不僅是台灣,整個世界都在改變,淡水線已被捷運取代,我搭乘的這一條西部幹線,難說還有幾回迤邐風光。
沿海朔風野大,濱海人家耕植,以芒草為籬,叢聚的芒草成排狀羅列,形成了一方一方的旱地耕作景觀。火車向南行駛,右邊是海、左邊是山,我翻著一頁一頁明信片般的手繪文稿,景入眼來,村鎮、郊山、溪流……我先看圖再看郵戳,試試看自己根據圖稿可猜中幾許地貌所在。離離原上草,我的車窗望出去是海,近處淤積的汙泥,相形之下,在失去與存在之間,《寄自野地的明信片》對我有著種種糾結的起伏。
一張一張的圖搭配文字,恰似明信片一般,其中有人文、有風景、有季節、有物種,還有種種讀著的心情。作者在明信片裡展現的心情,和我從車窗裡觀景的心情,多麼熟悉,每一處都含納了許多既動人又有趣的故事。每一頁明信片都彷彿一片窗景,我從車窗裡望出去,恰如書從我手中一頁一頁翻過,既親近又遙遠,景物與時間的流動,作者告訴我們許多存在但被忽略的細節。
劉伯樂的畫很好。小品、安靜,淡淡的水墨煙雲,細草間見微風,遠雲中見地貌,處處有他行走間的深情。喜歡自然、走過野地的人,應當都會受他的畫波動,因為熟悉,所以很容易走進《寄自野地的明信片》裡去。
他的文字疏淡,一如日子,但恬靜中亦有突起。他寫燈蛾的麇集、鳥獸蟲魚的爾虞我詐、生物間的狐假虎威,淡靜中一如飛鳥拍翅、斑蝶搧風,仍然輕巧,但一動一靜間譜出自然的律動與訊息。
在書中作者走了很多地方,許多是人們熟悉、常見的處所,透過明信片的形式、郵戳的印記,尋常景觀,文圖配合,更為親和的拉進了生活與野地的距離。隨機的美,極其家常,卻見出作者的取景與用心,信手摭取情意自在,自然就在我們的身邊。
<作者側寫>
安安靜靜的鳥世界—我所認識的劉伯樂/吳明益(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作家)
其實我並不十分準確記得,和劉伯樂老師認識的時間。大約是幾年前,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在士林官邸營造了一個生態園,由我和劉老師(我向來稱閱歷足以教導我的人老師)各寫一本書來做為生態園的導覽手冊。我們設定的閱讀對象並不相同,我所寫的那本針對所謂「大人」,試著以歷史、人文和自然交錯的資料,結合感性引導去寫,希望能擺脫導覽手冊千篇一律的困境。劉老師的寫作對象卻是孩子,我一向認為,那比寫給大人閱讀還要困難得多(或許這對畫過許多繪本的劉老師而言不是問題)。記得在書完成後的一個座談會裡,劉老師提到說如果是他不能解釋得很清楚的東西,不妨讓孩子留下疑問也沒有關係。
確實如此,在自然裡行走,存在疑問的時候,往往比馬上有解答的時候多,而且總會因此留下一種牽掛的情緒,那種情緒總讓我們重新回到現場,回到一種難以言喻的時空裡。
從此我就常向劉老師請教一些攝影上的問題,或者交換一些野地的訊息。我記得那幾年我們正面臨從傳統幻燈片是否轉換為數位攝影的掙扎,總覺得使用數位影像拍照可能意謂著「少了些什麼」—也許是少了以前那種拍完照後的等待過程:出外旅行、等待、按下快門,將膠卷收到胸口的口袋裡,回來沖洗,一張張放在燈箱上用放大鏡審視,記憶在腦中閃現而過,然後用簽字筆在幻燈片匣上寫下拍照的時間、地點,以及鳥或昆蟲的名字。
那裡頭彷彿有一種孩子氣的執著,我們像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孩子,慢慢將龐大的自然在各自小小的暗室裡歸檔。
有一年春天劉老師問我是否有興趣到占山看灰面鵟鷹,另一個原因是,他在那地方曾經拍過升天鳳蝶。我還記得那天我們是搭另一位小學退休校長柯明雄老師的車上山,找到一處制高點,頂著北台灣已經十分強烈的日頭等待灰面鵟鷹的出現。不久風起,劉老師和柯老師舉起鏡頭,然後那不可見的氣流,便帶著準備北返的鷹群出現。不算密集的鷹群像是從我們眼前的等高線飛過,底下是淡水河的線條.. 我注意到那個剎那,確實有一隻升天鳳蝶在難以接近的花叢間吸蜜,旋即飛離。我們各自在自己的觀景窗裡想著屬於自己的心事,直到鷹群暫時隱沒在我們的可見視野之外。一些鳥友的手機響起,原來是另一邊山頭的鳥友,打電話來報告我們所不得見的,另一片天空的鷹訊了。
劉老師跟我說過,他拍鳥有很大一個原因是為了畫鳥。為了把鳥從各個角度畫得清楚沒有差錯,因此需要各種角度的照片。我偶爾會收到劉老師傳來他的畫作,攝影,或者是他從網上發現的一些國外優異的生態攝影作品,署名也變成「劉鳥」(而他的網站則叫「什麼鳥世界」)。我特別喜歡收到劉老師自己出外觀察時的速寫畫作,線條因為時間受限的關係,不像在室內畫鳥那般謹嚴,卻能以最簡單、直接的筆觸勾畫出一種「訊息」:即使我們現在只坐在電腦前,但「自然」仍在地球上的每一處生氣勃勃的運作著。
對劉老師來說,他那輛看起來有點破舊的箱型車就是一個活動基地吧。有一回他從台北來到花蓮,我留他在校內住一夜,他說已經決定先去黃昏市場買些野菜要帶回南投,今晚準備睡在神祕谷裡,看看明天早上會拍到什麼鳥。
帶著某種等待(或者說期待)的情緒睡去(多半時間是睡不著的),然後在天未光之前起身,尋找地點,架起腳架,或帶著速寫本,尋思一個構圖的角落(面對廣袤的野地,我們永遠只能留下一個角落在畫本上)。我常常想像這樣的劉伯樂的身影,想像或許有某一天會在某個不知名的溪谷和他偶然相遇。一向話少的劉老師,或許仍是安安靜靜的微笑跟我打聲招呼,就再回到屬於自己的「時空」裡。那是一種喜歡自然的人都會擁有的,屬於自身的「抽離時空」,只能等待有朝一日,從他們的畫作、攝影或文字才得以窺見。原來那一刻,他心裡是這麼想的。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5折 | 1 |
8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48折16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