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中西方核心價值,
從儒家傳統到現代教育心理學,
建立有「愛」的「規矩」,
讓孩子謙卑又自信、快樂又自律!
嚴厲與溺愛,如過與不及;
建立規矩,需要愛。
作者結合中西方教養智慧,
教導父母如何用「愛」當後盾,堅持每一個「規矩」!
哈佛教育學博士王濤,在中美兩地從事兒童教育和心理學研究長達三十年,發現:不論嚴格管教或溺愛放任,都不是好的教養。
作者融合中西方教養核心價值,結合古今教育觀點,以平易近人的生活案例,告訴父母:管教不是樹立父母權威,而是讓孩子學會敬畏規矩!不要讓孩子在溺愛中長大,而是用「愛」當後盾,引導孩子一個人勇敢走向未來。
更進一步教導,如何拿捏你的教養尺度,「規矩和愛」如何平衡?才是為人父母一生的必修課,也是教養最可貴的目標。
◆教養尺度怎麼拿捏?規矩和愛如何平衡?
管教孩子,你有雙重標準嗎?
‧規矩要一致,教養要公平
‧重要的規矩要寫下來
‧控制自己的情緒,分析孩子的行為
‧讓老大成為提供幫助的歡迎者,而不是父母寵愛的爭奪者
孩子該聽誰的?
‧教養不同調,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隔代教養不能取代親子教育
‧先達成共識,要由一個人負起主要教養責任
如何建立有愛的規矩?
‧父母克制情緒和孩子理性溝通,就是愛的體現
‧感受孩子的感覺,體諒他能承擔的責任,給予孩子可以承受的處罰
‧把孩子的錯誤當做是父母教育失職,在孩子面前勇敢承擔責任
應該有「家法」嗎?
‧家法的目的是,要孩子每看到一次,就受一次警惕,幫助孩子從他律轉變成自律
怎麼體罰孩子,才會讓孩子尊敬你而不是怕你?
‧體罰孩子不能帶有憤怒
‧體罰孩子要用杖
‧體罰孩子要用言語溝通
‧體罰孩子需要愛
◆寫給父母的「教養小學堂」
‧我應該選擇自己的事業,還是在家帶小孩?
‧做好放手的準備,讓孩子飛……
‧媽媽管不動,再由爸爸出面?
‧建立規矩不能匆匆開始、草草結束
‧體罰的藝術:父母的態度,決定管教的高度!
‧單親媽媽如何調適自己的情緒?
本書特色
1.為人父母都在學習如何教養孩子、如何拿捏愛的尺度?本書以簡單易懂的案例說明「規矩和愛」結合,才是所有教養問題背後的答案,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2.世界媽媽TOP教養系列專家顧問,又一教養專書。
3.教養方法百百種,但此書釐清百萬父母都想知道的:如何拿捏「管教與愛」的尺度?才能讓孩子體會「規矩」背後深藏的父母之愛。
4.當我們遍尋教養方法之際,此書結合傳統教育觀點與西方教養模式,融合中西方教養核心價值,提供父母更全面的教養建議。
作者簡介:
王濤
《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世界媽媽TOP教養系列顧問、美國兒童發展研究協會會員、亞洲早期教育第一品牌金寶貝(Gymboree)首席專家顧問。哈佛大學人類發展心理學碩士、教育學博士,現為美國塔爾薩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ulsa)教育系終身教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作者從事兒童教育和心理學研究長達三十年,在美開設兒童心理學、父母學等課程。自二○○五年起,作者致力於父母教育與培訓工作,迄今已培訓超過七萬名父母。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吳福濱(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秦夢群(政大教育學院特聘教授)、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李榮富(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楊益風(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陳世聰(金門縣教師會理事長)、謝煬和(苗栗縣教師會理事長)一致推薦
吳福濱(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秦夢群(政大教育系教授)、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李榮富(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楊益風(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黃建勳(南投縣教師會理事長)、陳世聰(金門縣教師會理事長)、謝煬和(苗栗縣教師會理事長)一致推薦
無論是規矩的教導,或是對孩子的疼愛,如果缺乏用心的過程,充其量都只是對付孩子的「策略」罷了。
本書並非單純的教養手冊,作者針對東西方教育進行多年觀察,統整利弊得失。如果您「用心」閱讀體會,相信在教養子女的路上應會更加平順。
──秦夢群
教養這門學問非常高深,在競爭激烈的時代,父母如何以正確的觀念教育孩子,要經過學習才能合乎需要。
愛和規矩從小就必須同時給孩子,父母教養孩子之前,趕快補修教養學分吧!
──吳福濱
名人推薦:吳福濱(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秦夢群(政大教育學院特聘教授)、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李榮富(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楊益風(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陳世聰(金門縣教師會理事長)、謝煬和(苗栗縣教師會理事長)一致推薦
吳福濱(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秦夢群(政大教育系教授)、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李榮富(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楊益風(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黃建勳(南投縣教師會理事長)、陳世聰(金門縣教師會理事長)、謝煬和(苗栗縣教師會理事長)一致推薦
無論是規矩的教導,...
章節試閱
﹝摘文一﹞
父母要用心,而不是用計
○父母的言行體現出內心對規矩和愛的態度。
你內心是否有愛,是否尊重規矩,遠比用什麼方法來得重要。
很多年輕父母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求方法而不反思自己的理念。
這種只想用計、不想用心的功利態度,最後往往事與願違。○
一位年輕的母親為了改善和十歲女兒的溝通,試著改變自己一貫指責和批評的語氣,改以讚美和肯定的語氣和女兒說話。第一次、第二次溝通還不錯,到了第三次,母親一開口讚美,女兒就打斷她:「停!黃鼠狼又來給雞拜年了。妳就直接說『但是』後面的話吧。」
●原來這位母親每次讚美孩子後,馬上接著說「但是」,然後回到自己熟悉的批評和指責上。孩子心裡非常清楚:母親的指責是發自內心,讚美卻不是。●
傳統智慧 身體力行才是「真」教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三字經》說:「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表面看來,竇家教育成功來自於好方法(義方)。殊不知,竇燕山在有孩子以前就身體力行做到這些規矩。更重要的是,這些規矩是他自己人生教訓的結論。
竇燕山三十歲前做過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所幸當時膝下無子。三十歲後,改過遷善。老得五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
所以《三字經》裡提到的「有義方」不只指竇燕山好的教育方法內容本身,更重要的是這些好方法是發自竇燕山內心的理念,且支配著他平日的行為。所以是竇燕山先敬畏、接受了規矩,這些規矩才體現在五個兒子身上。試想如果竇燕山在放蕩不羈時就生了五個兒子,即使制定嚴厲的家規,也不會有這種結果。
●所以,如果我們對孩子的要求,自己先身體力行,教育便水到渠成。●
古人說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我認識一位非常愛兒子的年輕媽媽。她非常好學,而且力求教之有道。她兒子聰明過人卻調皮好動。在國學悄然成風之際,這位媽媽讀到《弟子規》,頓時心裡一亮,立刻要兒子熟讀背誦弟子規,並用弟子規的內容要求兒子。這位媽媽最喜歡的四句是: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兒子努力按照媽媽的要求,背頌弟子規。但是有一天他突然不再順從媽媽,還歪著頭頂嘴。媽媽馬上要兒子背誦這四句弟子規。沒想到,兒子背完卻回說:「那妳對外婆怎麼不是這樣?」
●為了孩子,父母要重新成長。只想改變孩子卻不想改變自己的父母,古往今來很少有成功的。●
不少中國父母認為,孩子是我生養的,不是我的是誰的?這樣的觀念,就是在占有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只要我們稍微想想自己的成長經歷,就知道這是錯誤而且不客觀的教養觀念。我們的思想和情感從來沒有真正屬於父母。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思想和情感,雖然會受到父母的影響,但是不屬於父母。
●為人父母有一顆自私占有的心,就會失去一雙觀察的眼睛和一對聆聽的耳朵。●你不願意去看孩子的未來,不傾聽孩子的需要,只用自己的心去篡奪孩子的心,用你的情感來替代孩子的情感。或許表面看來,你很愛孩子,甚至為孩子付出很多,可悲的是,這樣的愛無可避免會體現出自私的一面。你的辛苦付出卻換來遺憾終身。
因為你一開始就錯了:你認為孩子屬於你,可以占有他。
要愛你的孩子,但不能以占有作為條件。和孩子相處,最重要的原則是尊重,應該把孩子看成一個完整的靈魂,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
﹝摘文二﹞
做「三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和孩子一起經歷愛的成長。
就像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若沒有收穫,就稱不上是真正的好老師,
不能和孩子一起在愛裡成長的父母,必定不是好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和孩子一起經歷愛的成長。就像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若沒有收穫,就稱不上是真正的好老師,同樣地,不能和孩子一起在愛裡成長的父母,必定不是好父母。
為了孩子,要改變理念
有了孩子以後,會改變我們的價值觀,最直接的莫過於自己對父母的認識。
●我在連續兩期總裁培訓班的課前問卷中,有個問題是:「有了孩子後,你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超過七成的人回答:更懂得對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
一位媽媽在沒有生孩子之前,對自己的父母諸多不滿,一直對母親的態度不佳。等自己做了媽媽以後,才感受到為人父母多不容易。
她在我的部落格上留言:
◎我心裡一直想對父母說聲「對不起」,終於有一天,我走到廚房對正在煮飯的媽媽說:「以後我再也不說那些話了。」「對不起」還是說不出口,但我看到媽媽背對著我擦去淚水。◎
要中國人對父母說「對不起」這三個字太難了!有時候懂得感恩就可以了。我自己也對父母有過如此複雜的情感。早年父母的嚴厲教育一直讓我耿耿於懷,尤其在我學了心理學後,常不知天高地厚地想和父母理論。
有一次,我用專家的口吻對父親說:「爸爸,我能不能和你談談以往你對我和姊姊的教育?」嚴肅的父親一臉為難地說:「算了吧,還是不要談了。」
沉默良久,父親又說:「在那個年代(文化大革命),我自己都沒有安全感,能把你們姊弟倆教養成這樣,已經不容易了!」
從此,我再也沒有如此魯莽的念頭。多年後,我自己做了爸爸,更後悔曾經這樣挑戰父親,也更了解在規矩背後深藏的父愛。
為了孩子,要改變個性
除了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有更深的體會,不少父母因為愛孩子而改變自己的價值觀,甚至是個性。很多年輕人結婚時,信誓旦旦要改變自己的缺點做個合格的丈夫或妻子,婚後還是我行我素或者沒幾天就原形畢露。
難怪黑格爾會告誡年輕人:「與所愛的人長期相處的祕訣是:放棄改變對方的念頭。」
我的確不太相信婚姻能改變一個人,但是因為孩子而改變自己的父母,大有人在。
為了孩子,要學習新知
●除了理念和個性上的成長,父母因為孩子有了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好機會。同樣地,無論對父母和孩子來說,知識的學習和成長都有重要意義。●
很多父母最頭痛的一件事是逼著孩子練鋼琴。我在講座時,很多父母都提出這個問題。我對音樂教育沒有研究,無法提供解答。但是我觀察了很多孩子學琴的痛苦狀況,發現他們產生厭惡的原因是練習過程中的孤獨和無意義。
我發現如果媽媽和孩子共同學習、相互溝通,孩子練琴的自覺性高,效果自然就好。
一位媽媽在女兒四歲半時發現,她在幼稚園會專注地看老師彈鋼琴。於是,媽媽便為孩子報名學琴,不同的是,這位媽媽決定和孩子一起學。
事後談及這個初衷,媽媽無奈地說:「我要是不懂,怎麼教孩子啊!」
確實,和孩子共同學習的動機是能夠更直接地幫助孩子。這位媽媽後來選擇老師「一對一」教學,每週上課一次,這樣費用較高。
這位媽媽回憶說:「畢竟孩子年紀小,有時候記不住老師講的內容,我負責做記錄,時間久了,老師講解的時候,如果女兒還有不懂的地方,我也會用更簡單的話再說一遍。」
●「除了可以輔導孩子,和孩子一起學習,另一個重要影響是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個相互理解比較的同伴。」這位媽媽事後回憶。●
女兒可以和我一起上課,感覺更有動力了。她常會主動練習,有時候我不想練,女兒會告訴我:「媽媽不練,我也不練。」
因為我要上夜班,每天只能抓緊孩子上學前的時間督促她練琴半小時左右。原本孩子不太願意,有了媽媽這個對手,每次練習都非常認真。
和孩子共同學習的過程中,父母用自己的學習態度為孩子建立榜樣。
這位和孩子一起學鋼琴的媽媽說:「如果我不會或者彈不好,女兒會指出來,而且聽不進我的意見。所以,我只好努力學做一個勤奮的媽媽,為女兒建立好榜樣。」
六年後,女兒考了鋼琴六級,媽媽卻考出八級。最後爸爸也受到感動,決定買一架高級鋼琴,讓家裡隨時充滿母女倆快樂的琴聲。
這個家因為孩子學習鋼琴而提升了音樂素養,更重要的是,全家都享受到共同成長的快樂。
Box 教養小學堂3 做好放手的準備,讓孩子飛……
◎孩子遲早會離開我們,獨立生活。我的很多同學和朋友在孩子念了大學後,紛紛進入空巢期。有一位父親因為女兒出國讀大學,傷心不已,在前兩個月連進入女兒臥室的勇氣也沒有。
我也曾經想像這一天的到來。我想,雖然會難過,但我還是會泡一杯茶到孩子的房間裡坐一會兒。摸摸他睡過的床、翻翻他留下的書,看著他成長的照片,默默對孩子說:寶貝,謝謝你讓爸爸擁有再次成長的機會。◎
孩子不僅是一個新生命,也是對一個舊生命的救贖。愛默生曾說:「嬰兒期是永生的救世主,為了吸引墮落的人類重返天國,它不斷地到人類的懷抱。」
●當孩子在你懷中的那一刻,默默地說:「孩子,我願意和你一起成長。」
當孩子離開你的那一天,但願你能心存感恩。●
﹝摘文三﹞
管教的真義──建立規矩意識、拿捏愛的尺度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而建立規矩往往要逆著本能去限制孩子,
追根究柢,建立規矩之所以困難,在於我們不能把感性的愛提升到理性;
而缺乏理性的愛則會玷汙了父母的神聖職責。○
幾乎每對父母都知道用理性的愛維護規矩的神聖,但大多數父母也認為建立規矩比愛孩子困難多了。愛孩子是一種本能,而建立規矩往往要逆著本能去限制孩子,結果是父母明明知道什麼是規矩,卻不忍心去限制孩子。表面看來是為了愛,事實上,是以愛之名褻瀆規矩的神聖。
相反地,也有不少父母以規矩之名發洩自己的憤怒,傷害孩子的身體及心靈,這同樣是褻瀆了規矩。追根究柢,建立規矩之所以困難,在於我們不能把感性的愛提升到理性;而缺乏理性的愛則會玷汙了父母的神聖職責。
因為「愛」孩子,所以要「管教」
●若是父母只知道疼愛孩子卻不忍心管教,便稱不上是真正的父母。管教孩子是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
很多父母口口聲聲說最愛孩子,但是孩子惹你生氣時,你對孩子的愛馬上敵不過自己的怒氣。結果是,你順著自己的情緒去建立規矩,對孩子動輒怒吼、使用暴力。
孩子可愛的時候,愛才存在,這不是真正的愛。
《聖經》對愛的定義是:「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凡事忍耐……」愛的定義中有八個「不」字,從「忍耐」開始,以「忍耐」結束。所以真正的愛是克制自己,忍耐他人。
嚴格來說,順著情緒建立規矩和不忍心建立規矩的本質是一樣的,就是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愛,若不懂真正的愛,就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規矩。
●為了愛,父母要忍心為孩子建立規矩;為了愛,要忍著情緒建立規矩。●
真正的規矩要表現愛;真正的愛需要理性對待
規矩的根源是愛。愛是需要一生學習的功課,人生會經歷三個愛的階段,分別是:初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學習愛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階段的學習都是下一階段的基礎。
我們還小的時候,經歷愛的初級班。這個階段主要任務是接受愛、體驗愛。爸爸媽媽愛我們,我們感受到了,對父母產生依附。
●心理學家發現,這個階段,嬰兒能否感受到足夠的愛、建立起健康的依附,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情感發展。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透過單向地接受,去理解愛。●
慢慢地,我們進入愛的中級班,學習分享愛。這個階段,愛的特點是給予和獲得的平衡。典型的例子是年輕人談戀愛,最高境界是擁有彼此,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如果我想擁有你,你卻想擁有別人,我便痛苦萬分。有時候,只要雙方的愛不平衡、不同步,戀愛過程就很痛苦,因為中級班學生只懂得付出與獲得平衡的愛。
等你為人父母,不管你願不願意,都晉升為高級班。高級班的愛是不求回報、充滿理性的愛。光是付出就足以讓你感到幸福,這時,你和愛的本質更靠近了。
很多夫妻原本不想生孩子,也許還想享受兩人世界,也許是對孩子沒有感覺。在意外懷孕後,只得無奈地接受即將有孩子的事實。
奇怪的是,當孩子呱呱墜地後,父母的情感和價值觀便產生巨變。
他們突然對孩子充滿愛心,甚至可以為了孩子放棄自己原本重視的一切。例如,出門前都要精心打扮的女人變成不修邊幅、只以孩子為重的少婦。
這樣的轉變,是進入愛的高級班的開始。
雖然這種轉變是進步,但不值得自誇。這些變化並非依靠我們自己的努力去獲得,而是孩子太可愛了,讓我們出於本能地去愛他們。然而,本能的愛若缺乏理性,持續不久。當你的寶寶不那麼可愛時,你就露出了愛的本相。
我常聽到一些媽媽沮喪地說:「我恨不得沒有生下這個孩子!」
孩子這時才兩三歲,開始不聽話了,媽媽就受不了。這樣的抱怨雖然帶有情緒,但也說明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開始淡化,恨卻漸漸蔓延。
所以,雖然孩子把父母送到愛的高級班,倘若父母無法用理性強化原始的愛,父母之愛仍會回到中級班甚至初級班的狀態。
中級班的父母雖然愛孩子,甚至可以犧牲自己的時間和興趣,但前提是:孩子要聽話。中級班的父母只享受可愛、聽話的孩子,他們的幸福時光不超過兩年,因為孩子兩歲(甚至更早)就開始反抗了。以後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演變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鬥爭的痛苦歷史。
傳統智慧 孩子是可愛和不可愛的組合──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其實,要孩子事事聽你的就是想占有孩子。有一天,孩子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時,你非但不能欣賞,還會因為孩子不讓你占有而感到痛苦,甚至打壓孩子的自我意識。●
現實生活中,甚至也有回到初級班的父母,養育孩子只是為了享受孩子帶來的快樂,他們不懂也不願意承擔教育責任。當孩子依附他們,就會感到幸福,甚至以過度逗弄孩子來滿足自己的快樂。
●如果你對愛的理解還處於初級班或中級班,很容易在愛的時候毫無規矩,在恨的時候濫用規矩。這樣的「愛與規矩」都缺乏理性;這樣的教養怎麼會有好結果呢?●
你依循自己的情緒去教育孩子,孩子學會的不就是無理、任性嗎?雖然,父母也是人,面對孩子的不同狀況時,愛和恨也是正常的。但問題是我們常常不能理性地接納這樣的事實:孩子本來就是可愛和不可愛的組合。
●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你都要了解他畢竟只是孩子,也要思考在孩子的錯誤中,你的責任是什麼。
理性是融合愛和規矩的溶劑,理性是教育的中庸之道。●
﹝摘文一﹞
父母要用心,而不是用計
○父母的言行體現出內心對規矩和愛的態度。
你內心是否有愛,是否尊重規矩,遠比用什麼方法來得重要。
很多年輕父母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求方法而不反思自己的理念。
這種只想用計、不想用心的功利態度,最後往往事與願違。○
一位年輕的母親為了改善和十歲女兒的溝通,試著改變自己一貫指責和批評的語氣,改以讚美和肯定的語氣和女兒說話。第一次、第二次溝通還不錯,到了第三次,母親一開口讚美,女兒就打斷她:「停!黃鼠狼又來給雞拜年了。妳就直接說『但是』後面的話吧。」
●原來這位母親...
目錄
父母教養尺度判讀表
推薦序 愛與規矩的平衡點 ──秦夢群
推薦序 「教養」學分是父母必修的學問 ──吳福濱
作者序 教養難題的答案都在──「規矩和愛」
第一章 教養孩子之前,先學做父母!
學習做父母的第一步──改變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
.學習用愛造就孩子,而不是讓愛氾濫成災
父母是不可取代的,教育是不能回頭的!
.孩子才是你一生最該「經營」的事業
◎教養小學堂1
我應該選擇自己的事業,還是在家帶小孩?
別以為你生了孩子,就是父母!
.做個有「教養能力」的父母
學習做個「謙卑」的父母 .父母要學習「撫養」,更要學「教養」
父母也需要專業訓練!
.傳統文化結合現實環境,才是教育的開端!
父母要用心,而不是用計
※傳統智慧 身體力行才是「真」教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不占有,孩子才能真正獨立─相互尊重,是孩子走向獨立的第一步
.要孩子獨立,先給尊重!
◎教養小學堂2
孩子長大了還離不開父母,會幸福嗎?
規矩和愛統一,才是成功的教育
.規矩和愛結合,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先學做人,再做學問─孩子的EQ比IQ更重要!
※傳統智慧
從小引導孩子自我管理、從容思考―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做「三要」父母,讓孩子在愛裡長大!
.為了孩子,要改變理念
.為了孩子,要改變個性
.為了孩子,要學習新知
◎教養小學堂3
做好放手的準備,讓孩子飛……
第二章 規矩和愛,改變孩子的關鍵力量
管教的真義─建立規矩意識、拿捏愛的尺度
※西方觀點
因為「愛」孩子,所以要「管教」―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
.真正的規矩要表現愛;真正的愛需要理性對待
傳統智慧孩子是可愛和不可愛的組合―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教養小學堂4
孩子不是父母的玩具
規矩和愛,如陰陽兩極─在愛的包容裡,實現規矩教育
.規矩和愛的教育藝術―愛是規矩的根源,規矩是愛的保障
※傳統智慧
嚴父慈母不是對立,而是融合―為人父,止於慈;為人母,止於嚴
當「愛」成了一碗甜毒藥─溺愛型父母
.教育孩子,你有「四二一症候群」嗎?
※傳統智慧
不「靠爸」要靠誰?―養不教,父之過
.「溺愛」無關貧富,取決於父母的教養態度
◎教養小學堂5
父母先敬畏權力,孩子才會守規矩!
別讓孩子走進「規矩和愛」的荒漠─忽略型父母
.用心陪伴孩子。你的心在哪裡,時間就在哪裡!
教養孩子,你「缺席」了嗎?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爸爸的關愛與力量
.你為什麼送孩子去安親班?
◎教養小學堂6
媽媽管不動,再由爸爸出面?
第三章 你的家教,決定你怎麼管教下一代!
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母
.教養模式一定會代代相傳嗎?
※傳統智慧
用「理性」理解父母,才能成功教育下一代─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
如何反思你的受教育模式?
.回憶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
.這件事情,對我和父母產生什麼影響?
.既然如此,我該怎麼做?
我的反思—我的父親
我的家教
.節制、自持―走出自我中心,看見別人的需要
.讓孩子恐懼的管教,不能教孩子學會真理
.規矩,讓孩子從「他律」走向「自律」
父親的愛
我的嚴母
.管教,不能帶有個人情緒
.管教要就事論事,不要過度詮釋孩子的負面行為
◎教養小學堂7
看見孩子謊言背後的誠信
第四章 教養尺度,怎麼拿捏?
敬畏,是建立規矩的第一堂課
.敬畏是智慧的開始,倫理道德的底限
◎教養小學堂8
建立規矩意識,讓孩子學會敬畏
案例—周公的教育智慧
孩子怎麼管?如何教?
.建立父母權威,理性與原則才是關鍵
.建立管教規矩,要堅守界限,不能隨便!
※西方觀點
「處罰」讓孩子懂得敬畏,才有倫理道德―經由畏懼而不是經由愛,人類才進入倫理世界
◎教養小學堂9
建立規矩不能匆匆開始、草草結束
可以體罰孩子嗎?
.猶太人的「杖」和中國人的「家法」
.怎麼打孩子,才不會傷了孩子的心?
怎麼用愛體罰孩子?
.建立規矩是因為愛―在規矩中真正讓孩子感受到愛
◎教養小學堂10
體罰的藝術:父母的態度,決定管教的高度!
第五章 規矩和愛,如何平衡?
建立規矩意識,從孩子出生開始!
※傳統智慧
建立規矩的前提是,能和孩子溝通―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
管教,要建立生活規律
.從孩子出生,建立吃的規矩
.從孩子出生,建立玩和睡的規矩
管教孩子,你有雙重標準嗎?─規矩要一致,教養要公平
.重要的行為規範,要寫下來
.控制自己的情緒,分析孩子的行為
.老大是提供幫助的歡迎者,而非父母寵愛的爭奪者
※傳統智慧
為什麼哥哥一定要讓妹妹?―兄則友,弟則恭
◎教養小學堂11
別讓「教養」的傷痕刻在孩子心上
孩子該聽誰的?─教養不同調,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隔代教養不能取代親子教育
※西方觀點
夫妻達成共識,由一人主導教養責任―丈夫是妻子的頭
◎教養小學堂12
建立規矩,需要愛
「規矩和愛」分離,是傳統教育的弊端
.嚴厲與溺愛,如過與不及
第六章 情緒,是親子關係的沉默殺手?
EQ愈高,愈幸福?─培養孩子擁有一顆感受幸福的心
建立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制力
.了解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年齡特點
.父母要給予孩子客觀具體的評價
.父母要給予孩子積極又客觀的期望
◎教養小學堂13
要提高孩子的EQ,先提高自己的EQ
謙卑,是對孩子一生最大的祝福
幫助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孩子摔倒了!中西方爸媽怎麼做?
.抵抗誘惑、延遲滿足的孩子更幸福
◎教養小學堂14
單親媽媽如何調適自己的情緒?
第七章 用「規矩和愛」幫助孩子成長
積極明確的內在動機─引導孩子找到值得堅持的目標
.你想要什麼?―教孩子發現「人生第四個圓」
用「規矩和愛」發展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興趣就像種子,需要父母幫助才能發芽破土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教孩子做自己,也要自己學習負責
◎教養小學堂15
學會負責,才有資格說「我的人生,我作主」
培養孩子的耐挫力
.讓孩子愈早經歷挫折,付出的人生代價愈小
◎教養小學堂16
過度嚴厲,會讓孩子害怕承擔責任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讓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
.學會聆聽,體會孩子的感受
※傳統智慧
幫助孩子為他人著想―哀矜勿喜
教導孩子團隊合作的能力─循序漸進,營造與人互動的環境
.訓練孩子與他人合作、相處
發展孩子的人際關係─教孩子學會與人相處,面對衝突
.父母要從參與者的角色,轉為觀察者和鼓勵者
◎教養小學堂17
教孩子在遊戲規則中,獲得人生智慧
第八章 一個感動人心的案例
「規矩和愛」的實踐者
蒙迪和野馬
蒙迪和害羞男孩的故事之一
蒙迪和害羞男孩的故事之二
用愛心堅持每一個規矩
我的教育啟發─信仰與看見,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
規矩和愛,成就孩子的未來
父母教養尺度判讀表
推薦序 愛與規矩的平衡點 ──秦夢群
推薦序 「教養」學分是父母必修的學問 ──吳福濱
作者序 教養難題的答案都在──「規矩和愛」
第一章 教養孩子之前,先學做父母!
學習做父母的第一步──改變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
.學習用愛造就孩子,而不是讓愛氾濫成災
父母是不可取代的,教育是不能回頭的!
.孩子才是你一生最該「經營」的事業
◎教養小學堂1
我應該選擇自己的事業,還是在家帶小孩?
別以為你生了孩子,就是父母!
.做個有「教養能力」的父母
學習做個「...
商品資料
出版社: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3-08-08ISBN/ISSN:978986583032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0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