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偷吃,關係就會圓滿嗎?統計數字顯示,沒這回事!
這不是一本劈腿指南,而是一把通往真愛的鑰匙。
★★★★★
德國Amazon網路書店五顆星推薦
作家/精神科醫生 王浩威
作家/創意人 李欣頻
真情推薦
你的愛,究竟是一種依賴、習慣、還是出於真心的選擇?
你現在要讀的是一本不道德的書,而我們關心的不是道德,而是愛。
謹邀請:真正愛過的人、勇於追愛的人、劈腿和被劈腿的人、被愛離棄的人、幻想不忠的人、期待真命天子出現的人、不相信理想愛情存在的人、仍在愛情迷宮中一探究竟的人……你們都是本書的好朋友。
【作者觀點】
Q:你說忠誠被誤解為愛,如果有人因為怕傷害伴侶,抗拒了情色誘惑,這樣也不對嗎?
A:當然沒有不對。我們並不是在鼓吹劈腿合理或多重伴侶,只是重新思考一對一關係的合理性,生物界只有變形蟲沒有性的問題。
Q:你又說,三合一關係(頭腦、下半身、心靈三合一),是現代愛情的魔咒,這是什麼緣故?
A:因為這樣的想法,只會導致伴侶越來越快分手,不爽就換人。我們把愛情的失敗歸咎於「找錯人」,而不是我們過高的要求。
Q:劈腿外遇,會是什麼理由?
A:人們會劈腿外遇,往往是在尋求互補。我們身上有某些潛在的意識想要「敗部復活」。
Q:你們寫這本書,故意讓打破愛情和忠誠,這樣真的有幫助嗎?
A:我們提倡「理智的浪漫主義」,加強愛的能力,提昇愛的品質。只有當人們看見對方的神聖性,即使是缺點,也會帶來更美好的親密關係。
不忠、外遇、劈腿的話題,在生活中幾乎無所不在。多少的眼淚、悲傷、心痛,激發出療傷的音樂、詩詞、文字、電影創作。人人都怕被背叛,但錯把忠誠當作愛。關係中的男女,各自以A片和羅曼史,幻想著出軌情節,卻又在事情真的發生時,射出道德的飛鏢。
根據德國的統計數字,每兩對夫妻,就有一對曾經外遇。如果不忠已經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人們卻還巴望彼此忠貞,問題就大了。從事多年愛情與婚姻諮商,作者不忍看人們繼續在忠誠與不忠的深淵中矛盾掙扎,決定冒著被丟石頭的危險,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告訴你:為什麼除了變形蟲,生物界沒有忠誠這回事?忠誠的信念究竟是來自何處?如何解決忠誠與不忠的矛盾之爭?如何掙脫肉體忠誠的制約,讓精神之愛真正自由?
愛,本來是自由、行動、給予、充滿能量。我們愛上一個人時,感覺無邊無際的自由,天堂只是一步之遙,當下即為永恆。但隨著相識的時間增長,開始限制彼此的自由,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也就被自我困住了。在忠誠的教條下,愛情不再,反成為囚禁自己與伴侶的牢籠。事實上,我們有機會踏上探索自己與愛情的旅程,只要願意離開視為理所當然的習慣和安全之地,放開禁令、信任愛、為自己的感覺負責,需要一個精神的空翻……當愛來應門時,我們將不再徬徨失措。
作者簡介:
麗莎‧費雪巴赫(Lisa Fischbach)
心理諮商師與性學專家,在漢堡的心理諮商診所執業,主要領域是個人及伴侶諮商。
她協助個案在職業上或私人領域方面的成長改變,舉辦如何尋找伴侶和維持伴侶關係的講座。她和霍爾格‧連特合作,在www.BegegnungsArt.de提供Fit2Flirt講座,指導單身男女交友技巧。此外,麗莎‧費雪巴赫也為Elitepartner.de負責研究工作,包括約會和單身交友訓練。
霍爾格‧連特(Holger Lendt)
畢業於漢堡大學,專攻心理學和性學。從事多年心理諮商師的工作,目前在漢堡的診所執業,提供個人及伴侶諮商、心智訓練等課程。他運用催眠治療和能量治療的方式幫助個案。在ElitePartner.de撰寫以愛情為主題的部落格。
譯者簡介:
林敏雅
台灣南投人,台灣大學心理系畢業,德國特里爾大學心理系,並於薩蘭大學修習藝術史。目前旅居荷蘭,並從事翻譯工作。譯著二十餘本,包括《小國王十二月》、《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巴黎釣手尤納斯》、《但願我不是一隻小鳥》、《會跳舞的熊》、《聽一聽聖經》、《憂鬱星期天》、《drt心理百科》、《失眠的北風吹來的愛情》、《第七道海浪許下願望》、《宇宙的傳說》、《流浪鼠之歌》等。譯作曾四度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最佳青少年圖書獎。2009年獲「歐洲翻譯者協會」當代德語文學翻譯獎助。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德國Amazon網路書店五顆星推薦
作家/精神科醫生 王浩威、作家/創意人 李欣頻 真情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的閱讀建議 新星球總編輯黃妉俐
首先,這是一本真愛之書。
但在開始閱讀之前,想邀請你先深吸一口氣,放鬆心情。
這書名或內容似乎瀰漫著一絲挑釁的硝煙味,讓你有點不安;你需要一點勇氣,去看見一些你可能不太熟悉、關於愛的真相。
坦白說,出書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我冒著生命危險,將書稿送給一些人看,有人翻幾頁或聽了幾句,覺得自己被嚴重冒犯,氣得想對我摔書丟石頭。但這麼做一定我的理由,希望天下有情人都勇氣去看見真相,面對自己心中真實的愛。
所以,請相信我的誠意,千萬耐著性子把它看完,就算是跳過使你脈搏加快、血壓升高的篇章也好。到最後,你會明白,這本書不是要教人不道德,也不是在為劈腿的人找藉口,它不關心道德倫理,它要讚揚的是愛的崇高。讓自由的愛,成為一種轉化的力量,這是愛的祕密,也是關係長久的祕密,我們也才能活得自在、愛得真實。
書中一些觀點,也許挑戰你過去對於愛的信念;接受真相的後果,過去的傷口可能浮現。你也許曾經被劈腿、被背叛,你也許是第三者、或是劈腿者。但請相信,它來到你面前,一定有理由,這是一個有意義的巧合,開啟你面對內在真實感情的機會。
愛,是宇宙給予的禮物。愛,是一種純粹,寫不出,也說不清。人類在心智的侷限中,僅能用自己的一知半解去詮釋愛,讓愛變成了狹隘的、可以佔有的物品。作者教我們,敞開頭腦和心,看見愛所有的層次,加強愛人的能力,提昇愛的品質,當你看見了對方的神聖性,就可以有更美好的愛情生活。
閱讀此書的三個方法:
1、如果你心臟夠強,就可以攤開第一頁,好整已暇慢慢往下看,中途不因錯誤的期待和誤解退出。
2、你可以隨意翻到自己感興趣的篇章,從自己有感覺的句子開始瀏覽。
3、如果你被不忠的說法冒犯了,有點想放棄閱讀,就請從第三部〈愛〉開始看。
最後,如果真的太生氣,翻不下去了,想把書給扔掉。請扔給圖書館或身邊其他的人,也許它會為別人點燃一盞燈,走上真愛的路徑。
名人推薦:德國Amazon網路書店五顆星推薦
作家/精神科醫生 王浩威、作家/創意人 李欣頻 真情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輯的閱讀建議 新星球總編輯黃妉俐
首先,這是一本真愛之書。
但在開始閱讀之前,想邀請你先深吸一口氣,放鬆心情。
這書名或內容似乎瀰漫著一絲挑釁的硝煙味,讓你有點不安;你需要一點勇氣,去看見一些你可能不太熟悉、關於愛的真相。
坦白說,出書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我冒著生命危險,將書稿送給一些人看,有人翻幾頁或聽了幾句,覺得自己被嚴重冒犯,氣得想對我摔書丟石頭。但這麼做一定我的理由,希...
章節試閱
Part 1(節錄)
在愛和安全的需求間,取得平衡
恐懼能阻止你去愛,愛能消除你的恐懼……
──莫奇巴合唱團(Morcheeba),〈恐懼與愛〉(Fear and Love)
我愛你!就短短三個字,大概是人與人之間最美、最珍貴的句子。就如同「芝麻開門」似的,這三個字就可以打開對方的心門,喚起一連串的聯想:幸福、溫柔、和諧、親密、信賴、希望、到達、開放、深度、奉獻、情色、感官、輕盈、嬉鬧、崇高、共識、相信。當然,還有忠誠!
我們希望愛情降臨在自己身上!渴望愛情能榮耀生命,愛情讓我們感覺到在單調的日常生活中,那看不見的完美是真實存在的。如果在電影裡看見愛情,那電影的配樂就會格外動聽,畫面的色彩變得明亮繽紛,觀賞的視角也跟著改變。我們個人的經驗大概也是這個樣子。不用多說,我們最希望的當然是愛情自此以後天長地久、此生不渝……如果可能的話。
愛情恆久遠,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我們無法主動喚起愛的感覺,也無法緊抓住愛──最糟的是,對我們所愛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愛一個人時,理所當然的也希望那個人會愛我。希望現在,還有將來,都被愛著。因為愛情是如此稀有珍貴,人們便會依賴著那個和我一起體驗愛情的人。有什麼比知道自己不是她/他唯一的愛,更糟的呢?
人們可以接受有時相愛的兩人不協調,愛情不順時的不快樂,可是有第三者那就如同往心臟捅一刀。人們什麼都能忍,唯獨對不忠最無法接受。
忠誠對愛情最重要?
雖然說人們都認為忠誠如此重要,但是今日的愛情似乎裡頭都長了蟲。多年來我們提供單身者尋找伴侶的諮詢,很多次碰到這樣的情況:對忠誠非常重視的人,同時和好幾個有希望的對象約會──這可以稱之為一種「事前的劈腿」!總之,劈腿這種事現在很常見。張貼在網路上尋找婚外情的仲介,公然廣告而且生意興隆。原因是男女雙方的需求同樣高──至少我們可以大膽這樣假設。除此之外,還有各類程度不同的色情交友網頁也很常見。
我們的社會理應享有性自由,然而許多的性事仍然互相有所隱藏。既使所謂的性解放者似乎並沒有感到真正的自由。舉個例子,本書的作者之一──霍爾格‧連特,前不久剛好碰到一個老朋友,他是個如假包換的花花公子,我們聊了天。他跟我保證(其實沒有必要),他現在安頓下來了,有固定的交往對象,他已經學乖了。當天晚上我在交友網站上找資料的時候,這麼剛好就看到這位「已經退休的」花花公子的照片,大剌剌地刊登在「Loveboy2000」上,是最有人氣的單身男子之一!
我們社會,顯然有些人不太願意承認的性事正在偷偷進行,或者也未必都是偷偷的,還是有一些尋歡作樂的性派對或者色情博覽會,以及換偶俱樂部等,媒體總愛把這些性行為當作新的標準擺到我們面前。那些沒把性慾放在首位的人,大概已經覺得自己有毛病了。就因為拿性當餌好做生意,我們已經被媒體灌得滿腦子都是性,因此也誤導了我們對社會真正發生的性事的認知。「過度性化」(Oversexed)和「慾求不滿」(underfucked)的概念,就是嘗試想進一步說明這種社會現象,因為當今人們很難用嚴謹的態度來面對性了。
關於性生活的統計數據,必須特別小心評估,這在性學研究上早已是公開的祕密。各項性學研究數據要不是輕忽,要不就是誇大,常被美化或是被忽略;當然也因為有不同的發問方式,以致關於不忠的統計研究有不同的結果。在德國具領導地位的性學和伴侶諮商專家阿諾德‧雷澤(Arnold Retzer),在他的《系統伴侶治療》(Systemische Paarhterapie)一書中,可以找到最高的不忠數據。他提供的數據絕對值得認真參考:十個男人中有九個,四個女人之中有三個,至少有一次在一段穩定關係中曾對伴侶不忠;而每兩對夫妻中,就有一對有外遇問題。
補充一下,我們知道:根據Elitepartner.de(譯註:這是一個德國的交友網站,網友的教育程度普遍較高)一項廣泛的線上調查,正在尋找伴侶的單身者,有九成認為愛情關係裡忠誠是最重要的;受訪者中有不少已經有伴侶了,他們也認為忠誠很重要──那為什麼還來上交友網站喔?這些人從自己身上應該比誰都清楚雷澤關於不忠的調查數據,是不是可信囉!
理想和現實的分離
人們究竟是不是在自打嘴巴?
至今人們仍然把「現實」和「要求」分開,而不是把性自由當作是了不起的成就來慶祝。縱使人們的性生活充斥矛盾,也寧可閉口不提。那看起來剛正不阿的鄰居,偷偷摸摸的在外面養小三小四,大玩性虐扮演遊戲;而那對在舞池上跳著熱舞的小情侶,在人們面前上演誇張肉麻的親暱,回到家卻是哈欠連連累得倒頭就睡,沒力氣再偽裝性活躍了。
為了讓一夫一妻制的理想不至於成為無所不在的現實的犧牲品,人類顯然用了一種神奇的絕緣材料,把充滿幸福的理想與泥濘的人生經驗分隔開。
然而我們還是不得不說,確實有一些人做到了純粹「技術上」的忠誠。對一些人來說,性並沒有那麼重大的意義,或者該說他們在情感上不容易著火,在愛情中可以遵守忠誠原則,他們什麼也不缺或者他們要的也不多。他們的需求完全是針對伴侶而來,而且透過伴侶就能體驗滿足。然而問題是,有多少這樣的人?有多少人一輩子都能保持如此?如果我們觀察得更深入一些,這些「確實」忠誠的伴侶身上,曾有多少愛慾幻想?幻想有時之所以沒有爆發,也許是因為控制力大於慾望。
我們無意在這本書裡自己做道德評判,這本書要探討道德是如何形成的。但是,我們很想告訴大家:一夫一妻制只是一種選擇,並且絕對不是理所當然的,縱使我們的社會至今仍不加思索的這樣認為。選擇一夫一妻制的人,自動選擇了放棄,除非他能堅持完全不會偷偷對其他人產生慾望。根據我們的經驗,這樣的人少之又少,因此一夫一妻制就算從技術方面來看也常常失靈。因此,我們要多花點時間,從各個角度來談談一夫一妻制。這麼做的原因,絕不是想要大家都投向開放自由的伴侶關係,而是因為我們始終認為如果一個人真的想要讓自己快樂,就應該自己為自己做決定。相反的,我們的目的是拉遠距離,重新審視這個最普遍的愛情關係模式。
是的,我們就是想播下懷疑的種子,因為唯有這樣,才能夠讓一夫一妻制以及對忠誠的傳統想法回歸本質──它們不過是很多、很多選擇的其中之一。
總是不斷的有深受傷害的伴侶來找我們諮商,在諮商中他們幾乎因嫉妒而發狂,恨不得嚴刑拷打劈腿的伴侶。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通常是個人諮商時或者兩人真正分手之後──一些個案才會坦承在同一段感情關係中,他也曾經劈腿。這樣的比例相當驚人,有些甚至就發生在伴侶諮商過程中!
如果我們在精神上必須強制將現實和理想分開,它們就像水火,完全不相容。不忠和忠誠,好奇和安全感,完全是對立的。真是這樣嗎?
愛是自由和流動的
我們(幾乎!)相信,情感和情慾的排他性,這種想法具有相當健康的基礎,但是這核心卻被文化教養重重壓住,由此而滋長出對伴侶獨占的神經質和焦慮恐懼。雖然說對真實威脅的恐懼是一種自然的反應,但是這種對伴侶獨占的神經質和焦慮恐懼卻是無中生有的幻想。這樣的焦慮恐懼招來可怕的惡夢,限制了我們,致使我們避免會引起恐懼的任何人事物,甚至僅僅是想都不敢想。
矛盾的是,愛與這種限制的看世界方式卻是對立的。愛能打開我們的內心,而不是將我們封閉。愛以一種新的方式,透過改變知覺,讓我們和世界相連。因此戀愛的喜悅是充滿意義的,因為愛讓我們的感官敏銳,愛人不再管未來和過去,而只活在此時此地。
人們透過愛情所感受到的自由,特別是一種從日常生活中的我所解放出來的自由。這個日常生活的我,不停思量對策、不停計畫,無所不在,唯獨不在當下。從這裡,也可以換個方式來看。一個人越計畫,生活對他越沒有意義,也越不會實現。而人越在愛和慾中冒險,越不能預測將會發生什麼事。想要捕捉愛情、保留愛情,原則上就是不可能的。就好像試圖把潺潺山澗裝在水族箱裡帶回家似的,的確,我們可以把水泉裝箱帶回家保存,但是卻缺了最重要的元素:流動。
通常個人只能盡量在愛和安全的需求之間取得平衡,本書無法提供簡單的解決方法脫離這個矛盾。不過,我們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會提出一個「值得注意」的綜合法。
在闡明我們的想法之前,先來關照一下之前提到的防止自我衝突及避免點燃火花的絕緣材料。我們認為絕緣不是一種好方法,人們迫切需要愛的火花,來點燃淨化之火,因為在當今的愛情中,最大的希望和最大痛苦往往並存,而其中還堆積了許多關於理想世界的教條垃圾,這些垃圾擋住了我們視線。在這全球化的時代,已經不能用逃避和壓抑,來處理愛情這重要的主題。有一件事實請讀者必須謹記在心:一夫一妻制已經害死了不少有情人了!愛情裡的嫉妒,藏有無比的潛在暴力。
此外,有成千上萬的愛情關係破滅,「只」因為其中一個人一時嚮往愛或性的其他來源,擊垮了對伴侶的自制力。身為伴侶諮商師,我們完全無法置身事外,如果我們希望幫助那些陷在一夫一妻制教條中的無助伴侶,沒有打破這教條就不可能做到。
在這變化不斷的時代,儘管有其他可行的模式,卻還是堅持舊有的模式不放,長期來看通常就會自食惡果。在我們看來,這是有關愛與忠誠行動意義的思考。我們將繞幾趟遠路,因為關於愛情的論述有必要廣泛的更新,畢竟我們被制約的根扎得很深,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能自主做出決定之前,我們必須要先向下挖掘當今關於愛情的諸多信念。
那些相信忠誠是世界上最正常、最人性,以及天生就是如此的人,他必須先告別一些信念,才能讓自己自由並打開新的視野。雖然這樣一來,可能會產生抗拒、憤怒、不斷的內心衝突──我們的許多個案同樣的必須經歷這些關卡。但是我們希望終究能用新的知識、想法,以及有建設性的觀點,平息你的怒氣。這些觀點很可能又會變得意外的浪漫,因為這本書不是教人劈腿的手冊,而是一本有關愛情的書!
我們現在就可以確定的大聲說出:人是不忠誠的。然而有些人可能想辯解,因為他們認為從前的一切都比現在好,認為忠誠是上帝的旨意,或者認為不忠違反了一夫一妻的真正天性。
現在我們想要進一步的反駁這些想法,首先先來看看上面最後這一個想法,究竟有沒有一夫一妻制的天性?因為生物學的觀點正再次流行。至於關於上帝,還有過去美好的時光,留待稍後再來討論。
Part 3(節錄)
不忠與忠誠,是一體兩面的現象
道德理想的勝利和其他勝利一樣,都是透過不道德的手段贏得,例如:暴力、謊言、毀謗、不公正。
──尼采
正、反、合??
不忠和忠誠是正反的對立,而我們身上兼有之。我們一方面渴望穩固、安全感,另一方面也渴望新鮮。如果否認其中一方,它就會在潛意識裡繼續作用,更難受到控制。我們天生似乎既不是要有無限的自由,也不是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要不就是缺少了地表,要不就是少了呼吸的空氣。選擇一夫一妻制想要的是安全感、穩固的根,以及界限。如果違背了這些,那麼不忠和忠誠將會懷疑的對望著--它們各自是事實兩端的代表。難道沒辦法讓不忠和忠誠同時存在嗎?
也許有一樣東西能辦到:那就是愛!
向前看?向後看?
到現在為止,我們一直把不忠和忠誠當作彼此不相容,因為人們一直如此認為。但是,不忠和忠誠其實是一個現象的兩個面向。要看清楚這個事實,就必須從愛的立足點來看,而不是站在我們的觀點。
人們因為愛而保持忠誠,但外遇也是因愛人而發生。在兩種情況下都是愛,如果把性當作是一種肉體形式的愛,那麼純性愛的外遇也是一種流浪的愛。外遇的新歡,總是深深傷害並威脅到忠誠的舊愛。無可諱言,事實上有許多愛情就是因新歡而結束。問題只在我們是承認失敗,還是變聰明!也許外遇不是失敗,而是徹底的改變。危機包含著成長的潛力。只有當我們願意看到,才可能讓它有所發揮。
通常我們努力對抗痛苦和悲傷,因為要接受和吸收相當困難。我們傾向逃避痛苦--至少是精神上的。可惜,逃避一點幫助也沒有,因為舊情已經結束了,兩個人各自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被劈腿的人驚慌失措的回首過去,想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而劈腿者大概想盡快往前走向
未來,把一切做得比以前更好。了解愛情已不復存在的人,其實已經有收獲了。阿諾德‧雷澤在《系統伴侶治療》一書中說得沒錯:要讓愛情結束只需要一個人,但要愛情開始,則需要兩個人。向前看愛情和向後看愛情,會有很大的區別。向後看到的是時間的意義,向前看到的則是可能性或無法超越的障礙。因此,向後看舊的關係,視這段關係已經完成,認為它和失去的痛苦是有價值的;以這樣的態度來面對可能會比較有幫助。諮商者常問個案這個問題:如果你以後再來看這事件,什麼是它帶來的正面意義?這對認清一件事的意義常常會有幫助,因為問題的答案往往會讓人把眼光投向前方,忘掉痛苦。
為了能夠處理痛苦,烏爾里希‧克萊門特建議清楚的進行補償協商。「這一切還值得嗎?」會問這個問題的人,早已離開了浪漫主義的範圍,他們思考的是商業化。麻煩的是,要如何計算外遇的代價。這就該完全由被瞞騙的人決定,然後經過雙方協商並取得一致。一輛新車?一個人去度假?或只要求得到對方有誠意的坦誠?或是懲罰?此外,還有什麼可行的呢?
通常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信任畢竟不是買賣,而是禮物。而且重新給予伴侶信任,也出於個人感覺到的崇高,因此雷澤建議被瞞騙的一方,必須做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把不忠伴侶的罪責鉅細靡遺條列在一本小冊子裡,而且必須每天研讀。早晚有一天你會對此感到厭倦,這時就可以燒掉這本罪狀簿了,同時也認清到事實上罪責對誰都沒有好處。
米夏爾‧施密特-所羅門在《超越善惡》一書中,很具說服力的解釋為什麼我們在沒有道德的批判下會是更好的人。我們相信人性本善,沒有人是故意使壞的,回想一下《化身博士》的故事。只有極少數不忠的人是真的故意要去傷害伴侶。往更深的一個層次來說,事實上根據腦科學的研究,人類並沒有自由意志。我們完全是在潛意識裡做決定,之後找出理由說明自己是有意識的下決定,就好像一個發言人其實在企業裡根本沒有決策權,但卻像老闆似的可以對一切下評論。
把忠誠視為信念,而非禁令
行動可以承諾,但是感情沒辦法承諾;因為感情是不由自主的。對一個人承諾永遠
愛他、永遠恨他或永遠保持忠誠,分明就是在承諾不可能的事。
──尼采
霍爾格‧連特在巴西參加過一個不太一樣的婚禮。
走道上撒滿了紅色的玫瑰花瓣,出席的客人興奮好奇的隨便圍坐在新人周圍,整個空間布置得很喜慶,雖然只是一般的會議廳,巴西人卻用他們獨特的裝飾天分改變了整個氣氛。這裡的人喜歡同時參加幾個宗教團體,有幾分程度上是怕錯過了什麼。因此,這個結婚儀式不是很正式,但對新人來說深具個人意義。
主婚人是他們的靈性導師,已經伴隨兩人多年,彼此熟識。這婚禮給人感覺很輕鬆,大家笑得很開心。我一句葡萄牙文也聽不懂,因此更清楚的感覺到那些動作、手勢、臉部表情的意義。
新人是一對四十幾歲、接近五十歲的中年人,看起來人生經驗豐富,而且可以看得出來他們不是昨天才開始相愛的。悅耳、輕柔、低吟的巴西曲調很適合這個場合。兩個人口袋裡都帶了紙抄,上面寫著要對彼此說的誓詞。他們清楚的告訴對方,從今天起要共度以後的人生。他們帶著生動、有點不好意思的微笑,告訴對方這重要的信息,聲音輕柔沙啞,眼中含著淚水!
那位將近八十歲的導師,語帶幽默,聲音低沉。突然間在場的人開始大笑,有人吹口哨,有人鼓掌歡呼。我很好奇這位導師到底說了什麼,有人為我翻譯,他說:「好,現在有人要結婚了……你們的遊戲規則是什麼?你們選擇忠誠,還是自由?」
你能夠想像在教堂裡,牧師問這樣的問題嗎?沒辦法吧?我們也是!這麼關鍵性、一定要回答的問題,卻沒人敢問。可能是怕得到忠誠之外的答案吧。
禁令與信念
結婚就是「牢牢」的互相連結在一起。夫妻為對方割捨掉所有來自外面的誘惑。這就好像在所有其他人面前,掛上「請勿進入」的牌子。有這麼多危害他們愛情的可能性,這麼多的痛苦、失望、懷疑和後悔的理由,包圍著想要以這種方式相愛的兩個人。因為忠誠被視為一個「禁令」(Verbot):「你不能再愛或想要其他人--一輩子。」
然而,一個禁令對彼此的結合究竟說明了什麼?這種放棄,就會讓愛自動得到好處或品質的保證嗎?我們不是都看過那些七老八十的銀色夫妻坐在板凳上餵鴿子?他們在人生中是主動還是被動的忠誠?兩個人是不是已經埋葬自己了?還是彼此仍舊相愛而互相尊重?忠誠不是只有被動的形式而已,也有完全死亡的愛,以及冰冷枯死的忠誠!
如果現在讓愛情的深度和真誠,不是取決於世界上的其他人,而是只讓相愛的人做決定,會是什麼模樣?如果忠誠是「信念」(Gebot)而不是禁令,又會如何?將忠誠視為「信念」,也就是說:「愛我!」
當忠誠作為愛和決定伴侶關係的「信念」,取代了好奇和慾望的「禁令」。我們不須為對方設限,反而會讓彼此的聯繫更強。
如果徹底想清楚整個結構,也許就可以這麼說:「只要你繼續愛我,並且不會讓我因此失去任何東西,那你就可以愛其他的人。如果你的心要你這麼做,而你也同意我有同樣的自由的話!」基本上相信:只要你揮霍的給愛,愛就會增加;就如同肌肉一樣,透過多使用它,肌力也會增強。在一個大家拚命想讓一切更好的社會裡,似乎沒有人同意這種心理學式的心肌鍛鍊。
選擇忠誠為信念
此章開頭的尼采引言,他揭露的想法中有個疏失。因為感情有自己的原動力,如果把忠誠視為「信念」,我們究竟可以做什麼確切的承諾?我們可以決定自己有能力影響的那一部分的愛,要怎麼去愛;不管是在順境或逆境中,都能面對我們的愛!
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請下定決心在我身邊,盡一切力量讓我們的愛成長,讓愛更深、更豐富,讓我們在一起。讓我看見你的愛!坦白說出你的感覺,好讓我知道你現在是誰!讓我分擔你的痛苦,我們可以從中成長。請對我誠實,讓真相陪伴我們。當風轉向的時候,請站在我這一邊。萬一我們忘記彼此曾經相愛,再給我們一次機會,好讓彼此有時間可以回想起生命中在對方身上曾經看見什麼!想著我!渴望得到我,即使你害怕不被聽見或失去自己!支持我,支持我們的愛!」
「沒耐心」的當代浪漫主義裡發生了什麼事,烏爾里希‧克萊門特闡述得很好。他的建議和我們很類似:「現實伴侶和理想伴侶的差距讓伴侶有了負擔。當愛情關係和我原先想的不一樣
時,我就換伴侶。我保持對理想的忠誠……伴侶一個換過一個,但理想永遠還是同一個……我們可以選擇換伴侶或是換模式。伴侶治療師艾斯特‧佩雷爾(Ester Perel)很貼切的描述:『人的一生中會有許多段感情,有些是和不同的伴侶,有些則是和同一個伴侶。』」
如果所謂忠誠是選定一個人,然後願意一輩子和此人有很多段感情,這樣的定義是不是更美好?這兩個人始終維持忠誠:從相戀到相愛、同居、結婚、有小孩、有了擔憂、在事業上打拚、小孩搬離、第三者出現、第三者離開、兩人漸漸老去;最後兩人互望,然後明白了:這就是我們的人生,我們努力的愛了對方!
對了,順便再提一下,巴西那場婚禮的新郎紅著耳朵回答:「我了解人生,我知道忠誠比性的忠貞要重要多了!」接著掌聲歡動和哨聲四起--真是一對順其自然、有經驗、有人生智慧的佳偶!
Part 1(節錄)
在愛和安全的需求間,取得平衡
恐懼能阻止你去愛,愛能消除你的恐懼……
──莫奇巴合唱團(Morcheeba),〈恐懼與愛〉(Fear and Love)
我愛你!就短短三個字,大概是人與人之間最美、最珍貴的句子。就如同「芝麻開門」似的,這三個字就可以打開對方的心門,喚起一連串的聯想:幸福、溫柔、和諧、親密、信賴、希望、到達、開放、深度、奉獻、情色、感官、輕盈、嬉鬧、崇高、共識、相信。當然,還有忠誠!
我們希望愛情降臨在自己身上!渴望愛情能榮耀生命,愛情讓我們感覺到在單調的日常生活中,那看不見的完美是真實...
作者序
本書預告:不忠和你想的不一樣
如果你愛一個人,就讓他自由。──史汀(Sting)
你有時間嗎?可不可以再讓我們用幾個未經證實的說法刺激你一下?可以嗎?那太好了,我們馬上開始:
‧ 忠誠是愛,不忠也是愛!
‧ 從統計上來看,不忠和忠誠一樣正常。
‧ 一個人同時愛上幾個人,是有可能的。
‧ 不忠的定義紛雜,人人都不同。
愛情是自由之子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自己是忠誠的一方,事實上也許不盡然。在忠誠這件事上,沒人比得上變形蟲,因為牠根本沒有性。
更自由開放的愛情應該是有可能的……你可能在哪裡讀過或聽說過,但是沒人把它視為一種選擇。在一夫一妻制的主流文化下,任何其他的形式的愛情都被判定無效,而且根據的是以下的理念:「自由開放的愛情已死!」唉──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我們長時間的觀察,要告訴你一個祕密:愛情到處閒蕩,在家家戶戶之間流動,愛情生存在大家想都想不到的地方。愛情是自由之子,一旦真的被愛情抓住,你就會感覺到了。
當愛上一個人時,世上似乎沒什麼不可能的事。愛人感覺到無邊無際的自由,相信天邊只是一步之遙。這種感覺伴隨著愛人分分秒秒,愛人在另一個人的身上看到自己,因而也找到了自己的延伸。成為愛侶的「我們」,終於在經過或長或短的渴望之後,突然成為事實。愛人的眼光讓深陷於愛情的人們飄飄然,人們從愛情中感覺到自己是誰,為什麼而存在。
接著開始產生的是微微的衝動,純然想抓住剛剛展開的幸福。美好光陰為我停留呀!可是正好就是這股衝動,遲早會讓愛情魔法的汁液不再流出。愛人突然間死命想抓住「契約」和安全感,因為我們的愛情樂園毫無疑問的當然得永遠花朵盛開,因為愛情將「我」結合擴大成「我們」,依附這個「我們」幾乎就如同依附生命一樣。
認為以上說得太誇張的人,很可能是還沒被劈腿過。生活中只有很少數的不幸事件,會被當事人認為比被劈腿更具毀滅性、更令人痛苦。伴侶的外遇往往讓當事人像掉進無底的深淵,很多人甚至再也無法治癒這道創傷。這樣的痛苦經驗往往在沒有妥善處理的情況下,就跟著進入下一段感情。被劈腿的當事人所經歷的現實毀滅,就如同一個精神病患所經歷的。世界分裂成兩半,而自己就站在中間,跟著掉進無底的深淵裡,一頭栽進虛無。分手,沒救了,結束了!
誰不想避免被劈腿?所以,人們未雨綢繆的發誓要對彼此忠誠,並且期待這協議在宣布撤銷之前都維持有效。但是,卻忽略了一個小小但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人們常常在自己選擇的平順之路上,遇到原本想要閃躲的命運!
人腦的三位一體
拉遠一點距離來看忠誠這事,我們很快就會清楚看見當中的矛盾,而我們的愛情就存在其中。根據漢堡大學所做的一項調查,二、三十年前,愛情關係比較不忠誠,但是維繫得比較長久。今天,如果詢問那些正在尋找伴侶的人,未來愛情關係的保證條件,忠誠一定會得最高分。但是,如果去問那些已經在一起多年的伴侶,使關係成功的前十名因素,常常見不到忠誠。
我們的愛情在彼此對愛情要求的重擔下痛苦呻吟,那些要求似乎不符合現實。現在,我們當然要問,這矛盾是不是時代的新產物?或者這種腦、心與肚臍以下的衝突,自有人類起就已經存在?我們的答案,毫無疑問的「兩者皆是」!
當然,人們內心裡有不少衝突的聲音,甚至現代的研究也把人腦分成三區:大腦皮質、邊緣系統以及腦幹,對應了人類的腦、心和肚臍以下。每個部分各有不同的任務,而彼此之間也絕對避免不了衝突。如果讓天生理性的部分做決定,這一部分也許堅定的選「忠誠」,但是肚臍以下可是有完全不同的意見,那裡有完全不同的「價值衡量」。掌管肚臍以下的腦幹在某些情況下因為致力於繁衍,它幾乎察覺不到上頭對忠誠的渴望,那就更不用說會在意了。就是這樣,在兩個據說具有理性的動物之間,就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
這內在的「三位一體」,從人類有思想以來就已經存在了。但是,一直到兩、三百年前,處理這事實的方式還完全是另一個樣子。在浪漫主義時期之前,還沒有太多人試著用愛情來結合婚姻這種社會制度。
忠誠的想法,也就是要求信任和安全感,對一個經濟共同體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而婚姻始終就是這樣的共同體,在婚姻裡所創造的價值也是以信任為基礎。相反的,想要封存情感卻是違反情感的本質,因為就某種意義來說,情感已經隱含著變動;隨著變動就會帶來危機,而非穩定和持久。
所以說,愛情和忠誠其實不太相容!
你還在吧?你還在看我們的書吧?太好了!
不忠絕非病態的例外
也許在我們接下來真正開始闡述關於自由的愛情論點前,必須先說明一下:無論如何,我們仍然認為理性且個人的忠誠非常重要,外遇和嫉妒都是一夫一妻制的悲劇性弊端。
先簡短自我介紹一下。我是麗莎‧費雪巴赫,幸會!我是霍爾格‧連特,你好!
我們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深入研究愛情和伴侶這個主題。我們兩人從小都在婚姻十分穩定的模範家庭各自長大。在我們的父母身上,絕對可以找到視一夫一妻制為天經地義的先決條件。但是,事實上,我們卻各自在這樣溫暖的家庭背景下發展出對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從原生家庭裡,我們學會愛情和個人的努力有關,不會憑空而降,而是需要辛苦經營的。我們都認為愛情是人際關係中至高的項目,因此也發展出相應的價值觀。
後來,我們能夠觀察愛情時,發現似乎完全不是那回事。兩個相愛的人很可能突然間由愛轉恨,互相瞧不起。這讓我們更有興趣想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展,所以很早就決定要唸心理系,要把強烈的興趣變成職業。我們在性學的課堂上認識,不久就發現那些不尋常的的行為根本嚇不倒我們,而是引發對一般行為興趣的參考點,縱使某些行為和我們本身的價值觀不符。可以這麼說吧!只要是人性,就沒什麼好奇怪的。因此,我們到今天仍然可以一開始毫無偏見的看待很多事情。正是那些極端的事物,往往能幫助我們去理解基本的原則。關於忠誠這個主題也是如此。
譬如說,不忠絕非病態的例外,在人類的歷史中也不曾是病態的存在。在這本書裡,我們想要提供一個「反對」一夫一妻制的觀點,但是要強調的是,並不是反對一夫一妻制本身,而是反對由此衍生出問題叢生的教條。
此外,在從事婚姻伴侶諮商時必須保持中立的專業態度,但撰寫此書時,為了更加詳細說明忠誠並非解決之道,我們選擇了立場,希望這條思路能幫助更多人。
另一條通往愛情神奇力量的道路
當個案因為伴侶劈腿或外遇受到傷害來尋找我們諮商時,不管他是一個人前來或和伴侶一起,通常痛苦的感受最強烈。在這樣的狀況下,重要的是諮商師要了解個案對愛情與忠誠的渴望,幾乎是連在一起的。受傷的當事人必須在一片廢墟中找到自尊,在這個階段徹底來討論忠誠的原則顯得相當荒謬。然而重要的是要認清是什麼造成這痛苦不堪的狀況,要知道有些伴侶甚至整個文化一直以來對嫉妒有完全不同的評價,他們習慣以開放的態度對待其他伴侶關係。我們認識一些故意違背忠誠的情侶,而他們享受著愉快幸福的生活。
從長遠的眼光來看,不管兩人是什麼樣的人,這確實是最佳的解決方案。每一對伴侶,在可否外遇與彼此對安全的需求之間,盡可能獨立不受制約的找出雙方都能接收的協定。若事先沒有共識,在被劈腿的災難發生當下,當然就沒什麼空間能做這樣的考量。因此,我們決定寫一本書,來說明很多人並不太清楚的愛的人生可能性。我們耐心等待讀者能夠一步步的讀下去,並且消化吸收,就算你一時生氣到把書扔往牆上也沒關係,就扔吧,我們能接受!
全世界都相信不忠會毀滅愛情。我們卻要告訴大家:透過對忠誠和不忠的討論,愛情將會更崇高。我們想要指出另一條通往愛情神奇力量的道路,我們邀請那些在生命中受愛情榮耀過的人、被傷害背叛出賣過或感到被遺棄的人、那些認為愛情是達不到的理想的人、那些實驗過的人、那些對愛情有不同想法或就是想不通愛情是何物的人,你們都是本書的讀者。我們想說明:不忠是正常的,縱使忠誠有個珍貴的核心。忠誠的死硬教條,對人類愛情的不幸遭遇要負起很大的責任。我們希望和你一起有建設性的思考、討論有關愛情的種種,而且留在這個主題上反覆思量。
如果你能幫助我們思考,我們會很高興,因為之前有人說過:一本書一結束,你馬上又可以從頭開始。知識被應用才會不斷發展。我們期望當你再次投進愛情的懷抱時,這本書的想法對你有所啓發。總之,讀這本書需要比看前面這幾頁花你更多時間。時間寶貴,你願意投資嗎?
本書預告:不忠和你想的不一樣
如果你愛一個人,就讓他自由。──史汀(Sting)
你有時間嗎?可不可以再讓我們用幾個未經證實的說法刺激你一下?可以嗎?那太好了,我們馬上開始:
‧ 忠誠是愛,不忠也是愛!
‧ 從統計上來看,不忠和忠誠一樣正常。
‧ 一個人同時愛上幾個人,是有可能的。
‧ 不忠的定義紛雜,人人都不同。
愛情是自由之子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自己是忠誠的一方,事實上也許不盡然。在忠誠這件事上,沒人比得上變形蟲,因為牠根本沒有性。
更自由開放的愛情應該是有可能的……你可能在哪裡讀過或聽說過,但是沒人把它視為...
目錄
編輯的閱讀建議 新星球總編輯黃妉俐
以一場姐妹閒聊起個頭
本書預告:不忠和你想的不一樣
Part 1不忠
在愛和安全的需求間,取得平衡
生物層面
蜜蜂與鮮花,都是集體性愛的物種
人類演化近親的活躍性生活
人腦裡的「三位一體」
我們還沒性解放!
信仰層面
自由、平等、博愛的母系社會
古希臘文化的多神信仰
嫉妒的一神教
和身體敵對的基督教教義
不能說的邪惡:自我意識的生活方式
走上前吧!和你身上的「惡」對話
資本主義的劈腿上癮症
三合一愛情的矛盾
連續性一夫一妻制:偶爾戀愛、持續單身
文化層面
透過性狂歡的入聖之道
基督教實用主義下的婚姻
柏拉圖式的感情走私
浪漫主義與市儈之別
不自由的性解放
幾種另類方式
謊言之外
開放關係
多重伴侶之愛
對未知的好奇
Part 2 忠誠
自然層面
愛的原型
戰鬥和哺育的本能
愛是永遠排他的
透過互相確認,滋養愛情
主動和被動的忠誠
精神官能症層面
混淆了垂直和水平的永恆
把愛情的責任推向伴侶
用公鮟鱇魚的方式尋找愛
羨慕、嫉妒和驕傲
被遺棄的焦慮
悲劇性
發現劈腿後的精神瘋狂,是「正常」的疾病
埋葬一段愛情,是哀悼的必經過程
完全否定愛的價值
不忠的信號、原因和意義
誰有錯,誰就有權!
瘋狂的攻擊性
以愛之名的殘忍暴力
Part 3 愛
療癒
不忠與忠誠,是一體兩面的現象
沒有一場失敗的外遇
自由
給愛更多選擇的自由
其實,我們沒有選擇
我想要啊!但我沒辦法
典範轉移之前、之後
把忠誠視為信條,而非禁令
唯有改變,才能保持真實的自己
改善你的生活,在界限內成長
放棄那些念頭,別做!
愛愛
愛是如此自由、混亂
性是利己的,愛也是
給自己承諾的自我婚姻
愛是共同協商
在他人身上找到自己
自己的責任:這是你的愛
無論我們愛的是什麼,最重要的是愛!
沒有我,沒有你,就沒有我們
樂觀的粉紅和一成不變的灰色
如果你不能戰勝,那就結盟
愛愛──為愛而愛!
愛現在會怎麼做?
內在的父權家庭
浪漫復興
忠誠2.0 版
蛻變:結束英雄的旅程
歡迎來到此時此刻──永恆的瞬間
類似尾聲:從愛出發、自由決定,成為你自己
謝辭
編輯的閱讀建議 新星球總編輯黃妉俐
以一場姐妹閒聊起個頭
本書預告:不忠和你想的不一樣
Part 1不忠
在愛和安全的需求間,取得平衡
生物層面
蜜蜂與鮮花,都是集體性愛的物種
人類演化近親的活躍性生活
人腦裡的「三位一體」
我們還沒性解放!
信仰層面
自由、平等、博愛的母系社會
古希臘文化的多神信仰
嫉妒的一神教
和身體敵對的基督教教義
不能說的邪惡:自我意識的生活方式
走上前吧!和你身上的「惡」對話
資本主義的劈腿上癮症
三合一愛情的矛盾
連續性一夫一妻制:偶爾戀愛、持續單身
文化層面
透...
商品資料
出版社:新星球出版日期:2013-08-22ISBN/ISSN:978986892653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8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