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醫師:我餵母乳,為何寶寶的皮膚出現異位性皮膚炎?
.請問醫師:孩子罹異位性皮膚炎是否就代表是過敏兒童?
.請問醫師:是不是只要避免過敏原,就可以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
.請問醫師:患處易乾燥,是否可以OK蹦包紮保持濕潤就可以改善症狀?
癢癢癢,惱人的異位性皮膚炎怎麼防治與治療?
對於孩子來說,得到異位性皮膚炎可以說是很辛苦的一件事,癢得受不了,
除影響到生活作息外,睡眠品質差也影響課業學習,更因為抓傷導致感染,種種相關異位性皮膚炎【起因、臨床表現、飲食、治療、藥物使用、常見迷思&問題】
台大過敏免疫風濕科權威&商業周刊百大良醫/江伯倫醫師傳授預防、治療3觀念,讓家長找到對策,協助改善寶寶頻抓癢的惱人問題。
輕鬆告別敏感肌,蘋果寶寶安心睡【三大觀念】:
.勤保養:做好保濕及環境控制,不依賴類固醇,
.黃金期:掌握1歲半治療黃金期,副食品小心吃,不接觸食物過敏原
.改環境:善用手套、抗組織胺,兩歲以上避免搔抓傷口導致空氣過敏。
【飲食常識三重點】
0-6個月
.優先哺餵母乳。
.哺乳媽注意飲食,避免過敏食物。
.哺餵母乳仍出現過敏時則哺餵低過敏的水解蛋白配方。
.四個月大時餵食副食品減少奶量攝取。
6-12個月副食品
.米類先於麵粉類。
.葉菜類先於根莖類。
.豬肉先於雞肉和牛肉
.有殼海鮮、蛋、堅果最後。
.芒果、奇異果、草莓先避吃。
1歲以上
.避免高油高熱量的致發炎食物。
.攝取天然的抗氧化物。
【環境常識兩重點】
避免抓傷 .將指甲修平、戴手套入眠。
.較嚴重傷口包紮及覆蓋。
.睡前服用幫助入眠的抗組織胺。
平時保養 .控制溫度於26℃、濕度於60~65%。
.使用保養品,保持皮膚水分。
作者簡介:
作者~江伯倫 醫師
商業周刊推薦為百大良醫
現職
國立台灣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所長
台大醫院企劃管理部主任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免疫學博士
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
台大醫院小兒風濕過敏科主任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和風濕免疫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理事長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
專長
小兒過敏疾病、小兒風溼疾病、免疫不全疾病、臨床免疫學、分子及細胞免疫學、免疫療法、基因療法、基因療法
繪圖作者
江清雅
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畢業。興趣是繪畫以及閱讀。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何弘能 台大醫院副院長
周正成 台大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科兼任主治醫師
黃璟隆 長庚醫院林口總院副院長
楊媛媛 財團法人溫世仁文教基金會董事
.了解疾病,才能掌握治療先機
───何弘能 /台大醫院副院長
江伯倫教授長期照顧這些過敏的小朋友,是國內兒童過敏疾病治療和研究上最有經驗的專家之一,這次在《戒吃、戒抓,告別異位性皮膚炎》這本書中江教授將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機轉、臨床症狀、治療原則和藥物等作一個完整的介紹,是異位性皮膚炎患童的重要照顧指南。
以他豐富的經驗,加上仔細的觀察,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讓大家更感同身受地去了解這一個導致許多小朋友困擾和罹病的異位性皮膚炎。
這一本深入淺出的《戒吃、戒抓,告別異位性皮膚炎》,是寫給異位性皮膚炎父母的重要叮嚀,同時也能夠讓家長們對異位性皮膚炎有更清楚的了解,讓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患童能夠得到最好的照顧。
.寫給異位性皮膚炎孩子父母的重要叮嚀
───黃璟隆 /長庚醫院林口總院副院長
「異位性皮膚炎」可以從嬰幼兒就發生,也可以讓病人「癢不欲生」。如何吃?如何擦?如何避免抓?甚至用Q&A來近距離呈現父母常問的問題及專家的答案,這本書不僅實用而且專業。
這本書再次讓我感受到我的老朋友,他不僅是治學、研究嚴謹,照顧起病人卻極度溫暖和藹,敘事鋪陳中充滿邏輯思考,這本書易讀,讓我受用。
.告別癢癢症,幫助孩子快樂體驗生活
───楊媛媛/財團法人溫世仁文教基金會董事
《戒吃、戒抓,告別異位性皮膚炎》就是這樣的一本教育父母親正確異位性皮膚炎照顧觀念的工具書,用最容易理解跟記憶的方式──作者所提的:預防&治療三個重要觀念,在教養的最初就希望能帶領父母在教育孩子身上,幫助孩子於成長過程中能快樂體驗生活。
有人曾說:「在為人父母之後就會擔任父母」,我會說:「父母這個稱號的專業代名詞」,就是教養跟教育孩子終身的無形推手;這是一條永無止境的學習道路,父母親需要不斷地接受正確的教養及教育概念跟知識;有了江醫師的長年經驗出版這本《戒吃、戒抓,告別異位性皮膚炎》,相信能幫助許多父母親在孩子生命的最初獲得專業知識,以期給予孩子優良的成長照顧,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教養及教育環境。
名人推薦:專業推薦
何弘能 台大醫院副院長
周正成 台大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科兼任主治醫師
黃璟隆 長庚醫院林口總院副院長
楊媛媛 財團法人溫世仁文教基金會董事
.了解疾病,才能掌握治療先機
───何弘能 /台大醫院副院長
江伯倫教授長期照顧這些過敏的小朋友,是國內兒童過敏疾病治療和研究上最有經驗的專家之一,這次在《戒吃、戒抓,告別異位性皮膚炎》這本書中江教授將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機轉、臨床症狀、治療原則和藥物等作一個完整的介紹,是異位性皮膚炎患童的重要照顧指南。
以他豐富的經驗,加上仔細的觀察,以深入...
章節試閱
食物過敏 小寶寶最早出現的過敏症狀
由於小寶寶出生後最早接觸的蛋白過敏原通常是來自於腸胃道,所以最早的過敏症狀還是食物過敏。食物過敏可能會以腸胃道和皮膚的症狀為主,所以可能的表現便包括腹瀉和異位性皮膚炎。有相當多的研究證據顯示,在嬰幼兒期出現食物過敏的小寶寶在未來出現其他過敏疾病如支氣管性氣喘或是過敏性鼻炎的機會也相對地提高,所以食物過敏也愈來愈受到大家的重視。
根據國外的統計,2歲以下的幼兒食物過敏中,牛奶過敏約占了百分之二至四,而蛋白過敏則約為百分之五。牛奶中有四種主要的蛋白質,包括,
β-乳球蛋白、
γ-球蛋白、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其中以酪蛋白為主,占了牛奶蛋白的百分之八十,而其他百分之二十則為乳清蛋白。
國外的研究發現,β-乳球蛋白和酪蛋白為較常見的兩個過敏原,利用皮膚試驗也發現β-乳球蛋白是一個最具有抗原能力的蛋白質。同時,也不建議在牛奶中添加過多的添加物,尤其是蛋白質類的添加物,因為這類的外加蛋白質引起過敏的機會其實較高,例如牛初乳。
寶寶喝牛初乳可以提升免疫力嗎?
像是坊間出現所謂的「初乳奶粉」,其實是由接受免疫處理的乳牛取得初乳而製造出的奶粉。雖然這些初乳中含有一些可以中和病原體的牛抗體,最主要的功能是要來增加人
體對抗外來特定感染的能力。但是這些抗體對人體而言還是一些外來的蛋白,除了會很快地被分解掉外,還會有增加食物過敏的可能性,所以容易過敏的小寶寶在飲食上還是應該稍加注意。
寶寶的過敏進行曲 腸胃道、皮膚─ 鼻子 ─呼吸道
小寶寶出生後由於最早接觸到的過敏原主要來自食物,所以最早出現的症狀以腸胃道和皮膚為主。隨著年紀增加才會逐漸出現如鼻子和呼吸道過敏的症狀,一般約在兩歲多逐漸出現鼻子過敏的症狀,早上起來會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和揉眼睛等症狀,就是所
謂的過敏性鼻炎,由於都會伴有眼睛過敏的症狀,也稱為過敏性鼻結膜炎。而在出現過敏性鼻結膜炎後可能也會開始出現如晚上和清晨起床咳嗽,或是運動後就咳個不停等症狀,就表示小朋友可能開始有支氣管性氣喘的初期表現。
由於過敏的症狀會由小時候的腸胃和皮膚的表現再逐漸轉成鼻子和氣喘的症狀,隨著年紀會有不同的表現,因此過敏的學者都將這樣的臨床表現稱為「過敏進行曲」(Allergy March)。其實這也表示在不同階段接觸到的過敏原不同會導致不同的臨床症狀,所以要注意和處理的事情也就不同。
寶寶的過敏進行曲
年齡 0~2歲 2歲以上 3歲以上
過敏疾病 腸胃過敏
蕁麻疹
異位性皮膚炎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結膜炎 支氣管性氣喘
症狀 腹瀉、腹痛、皮
膚癢疹 打噴嚏、流鼻
水、鼻塞、揉眼
睛 晚上和清晨起床
咳嗽、運動後咳
不停
嬰幼兒期的分布 臉、脖子、耳後、身上、手腳
其實異位性皮膚炎有其特殊的分布位置,在嬰兒期主要是發生在臉、脖子和耳朵後方、身上和手腳也都會出現皮膚的疹子。而較特殊的地方在於包尿布的部位反而較不會受到影響,這與一般濕疹發生的部位較不相同。
而隨著年紀增加,在關節部位會變得更明顯。至於為何會在關節處更明顯,有可能是關節處容易有皺褶而讓免疫細胞或是發炎物質更容易堆積。當然,以小嬰兒來說,踝關節可能是因為兩隻腳會去搓來搓去,而最容易導致症狀。預防&保養&治療
3個注意事項
異位性皮膚炎的臨床症狀對小朋友來說,最難忍受的可能還是癢到受不了的那種感覺,小朋友會拼命地抓,所以可以經常性地看到抓傷的痕跡。而且因為抓的關係所以導致傷口感染,有時甚至會因為感染而出現如蜂窩性組織炎的表現。在這種情形下,患童會因為感染而導致皮膚出現紅腫熱而更不舒服,就抓得更厲害。
◆避免接觸過敏食材:對1歲以下的小寶寶而言,因為接觸的過敏原以食物為主,最容易出現的過敏症狀還是以皮膚的症狀為主,也就是異位性皮膚炎。最常出現的症狀是在臉部、脖子、耳後根、手肘及膝蓋的內彎處出現如濕疹的症狀,有非常厲害的癢感。(飲食注意事項請參見P124)
◆使用中性清潔劑:這些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本身的皮膚通常會較乾燥,所以盡量使用一些較中性的清潔劑,也不需要過度清洗,有時在冬天時因為環境內濕氣較低也會導致更厲害的癢感,但是,有些小朋友反而會因為在夏天時容易流汗導致濕疹,而讓癢感加重。(保養方式請參見P158)
◆治療時藥物的使用:因為這些異位性皮膚炎的病變會導致極度的癢感,所以這些小朋友會因為抓癢而導致抓傷後又受到皮膚表面的細菌感染,而讓皮膚的症狀惡化,因此可以常常看到因為感染而造成的皮膚發炎,較嚴重者可能會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而一且出現這樣的皮膚感染症狀,可能就需要使用局部和全身的抗生素才能夠得到較好的控制。(治療方式請參見P161)
環境過敏因子 日益惡化的環境、空氣、飲食
接下來想必大家會有一個疑問,如果過敏疾病跟遺傳有著密切的關係,前人也應該同樣具有過敏體質,那麼為何以前罹患過敏疾病的人要比現在來得少?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提到體質常是多因子影響,而且跟環境因素關係密切,過敏體質也是如此。主要還是要歸究於文明進步所帶來的環境改變,包括居住環境、空氣污染與飲食習慣和內容的改變。
◆居住環境的改變:由於都會區的建築物愈來愈密閉,而且大多是使用空調,空氣流通差。再加上台灣的氣候溫暖而潮濕,特別有利於一些過敏原的滋生,使屋內的過敏原的種類及濃度都增加,所以更容易將過敏體質誘發出來。
◆空氣污染的增加:污染日漸嚴重的空氣中所含有的臭氧、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等物質,都可能使小朋友的氣管變得更敏感,而導致過敏病的發生率增加。
◆飲食習慣和內容改變:飲食內容中炸油的使用次數及含量增加,則會導致一些發炎物質如前列腺素等的增加,造成更嚴重的發炎反應。台大小兒科與台大農化營養研究室合作的一個研究中,我們分別利用炸油及新鮮油來餵食小白鼠,結果發現炸油組的老鼠會製造較高的免疫球蛋白E,而且一些發炎物質如前列腺素也比較高,可見飲食內容的確會影響到過敏疾病的發生及嚴重度。
現代化問題 現代食物所帶來的添加物危機
現代人的飲食其實也遇到愈來愈多的問題,這幾年遇到的飲食問題如塑化劑、美牛瘦肉精等,其實還有在飼養家禽和家畜時可能會被添加的成長激素或是降低感染的抗生素,都可能導致人體的免疫系統往第二型T輔助細胞的方向發展,促進過敏反應。
◆塑化劑:先以塑化劑來說,已經有研究證據顯示,塑化劑會增加過敏疾病的發生率;我們研究室的研究也顯示,塑化劑在試管內的確也會促進第二型T輔助細胞的發育。
◆成長激素、抗生素:而成長激素早已經被發現會導致第二型T輔助細胞的活性,而食用過多的抗生素會影響腸道的菌相,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腸道內的益生菌對人體免疫力的正常發展是十分重要的。而抗生素會將這些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破壞掉,也會讓人類的免疫力可能下降。
添加益生菌是否有助預防過敏?
這些年來有相當多的研究專注於益生菌的添加,想了解是否能夠經由益生菌的添加來促進免疫細胞的活化,而降低過敏反應。目前在較大規模的研究報告中,益生菌的添加似
乎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改善有其效果。
但是,益生菌應用到支氣管性氣喘和過敏性鼻炎的預防效果,則不同的臨床試驗所得到的結果都不同。個人推測最可能的原因應該是與菌株有關,因為不同菌株對促進免疫反應的效果可能都不同,未來可能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才能真正回答這個問題。
治療黃金期
1歲半前為異位性皮膚炎改善的「黃金期」
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寶寶在出生後最早接觸到的過敏原當然還是以食物為主。但是隨著小朋友開始會逐漸去抓,而導致有愈來愈多的傷口出現,這時空氣過敏原便會進入傷口而導致另外的過敏反應。
所以,在這些異位性皮膚炎的患童身上,還是需要注意儘可能不要讓患者的過敏原由食物過敏原轉成空氣過敏原,一旦轉成空氣過敏原,好起來的機會就相對降低。這也是為何我們在下面的章節會特別強調小時候的異位性皮膚炎最好能夠在一歲半以前控制好,將一歲半定為異位性皮膚炎改善的「黃金期」。
因為抓傷而導致空氣過敏原引起的異位性皮膚炎,塵蟎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不可能經由腸道大量攝食,因此不會有口服耐受性的機轉來加以調控。因此一旦過敏原轉成空氣過敏原,就會進入惡性循環的階段,不容易真正好起來。
飲食改善要點 避免過早接觸外來蛋白
人類的免疫細胞在局部的免疫器官接觸到外來的抗原,包括由皮膚傷口進入血液的病原體,會經由血液循環而跑到局部的淋巴結或是脾臟細胞,並分別在這些淋巴器官產生免疫反應。
而在這些免疫器官所產生能夠對抗或是認識這些病原體的免疫細胞,會再隨著血液跑到身體各部位,以清除掉散佈到全身的病原體或是抗原。這一種免疫細胞在體內的循環,學者稱為「淋巴細胞的交通」。
由於皮膚的免疫系統與腸道的免疫系統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研究也發現,黏膜的免疫細胞會循環到皮膚的免疫系統。因此,可以觀察到在小時候吃到會引起過敏的食物,便容易出現異位性皮膚炎;而長大後吃到如海鮮或是水果等過敏原,則容易導致蕁麻疹。
小朋友在出生後最早接觸到的外來蛋白通常都是經由食物,如最早接觸到的配方奶粉,或是其他食物中的蛋白,如雞蛋裡的蛋白。因此,這幾年照顧異位性皮膚炎小朋友的經驗,發現飲食的避免和改善,其實遠比要一直使用皮膚的外用擦藥來得有效多了。當然,一歲半以上的小朋友,皮膚症狀可能便與飲食較沒有關係,這些小朋友的皮膚症狀控制反而與抓較有關。
飲食與過敏 降低皮膚過敏需由食物著手
由上述我們得知,免疫系統的免疫細胞受到刺激後會在體內到處循環,而到作用部位後可以進行相關的功能,進而達到免疫反應的效果。所以腸道免疫器官所產生的免疫細胞,會經由血流到達皮膚的部位,也可以在局部的地方引起免疫反應。因為皮膚與腸道的免疫細胞的循環是一致的,所以皮膚在淋巴系統上是被歸類在黏膜免疫系統中。
這也是為何腸道的過敏經常容易表現在皮膚上,如嬰兒期的牛奶或是蛋白等腸道過敏原,容易讓異位性皮膚炎惡化;而成人吃到如有殼海鮮或是芒果等造成食物過敏,最容易出現的症狀是皮膚的蕁麻疹。所以要降低皮膚的過敏症狀,還是需要由食物來著手。
食物的過敏可以在年紀較大時因為產生口服耐受性而逐漸改善,因此只要在嬰兒期避免接觸這些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如牛奶、蛋白、有殼海鮮和堅果類的食物,避免引發過敏反應,那麼約一歲或是一歲半時,還是可以重新再嘗試這些相關的食物。
Q1已經餵母乳,為何小寶寶還是出現異位性皮膚炎?
A我們在門診常常遇到的問題就是有許多小寶寶雖然已經在餵母乳,但是還是會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這當然會造成許多媽媽的困擾,因為小兒科醫師明明跟大家都說過敏高危險群的小寶寶最好是要餵母乳,媽媽都已經按照兒科醫師的建議,但還是出現異位性皮膚炎,那該怎麼辦?
我們最近的研究顯示,的確有不少小寶寶已經喝母乳了,但還是出現異位性皮膚炎,而且症狀還相當嚴重。我們建議,首先還是要先請媽媽要先注意飲食,避免那些較容易會導致過敏的食物,如有殼的海鮮、核果和花生等。有許多小寶寶的皮膚症狀可能在媽媽注意飲食後就逐漸改善,這樣應該就沒有問題了。但是還是需要強調,媽媽自己的營養也是需要注意,因為懷孕和哺乳的期間還是需要有足夠的營養來提供小寶寶的生長所需,如果過度地避免某些食物的攝取反而會導致小寶寶營養不良。
也有不少小寶寶的皮膚症狀,在媽媽注意其特定的食物後還是持續出現症狀,那這時又應該要如何處理?這些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寶寶即使在媽媽注意特定飲食後還是出現明顯皮膚症狀時,那就需要注意小寶寶自身的飲食。在過去幾年來,這些餵食母乳卻仍然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的患童,首先會建議逐漸減少母乳的哺育分量。如果媽媽本身
的母乳量較少而原本就需要補充配方奶粉的情形下,會先建議將配方奶粉改成半水解的低過敏奶粉。同時,也建議在四個半月大時開始嘗試補充其他副食品,逐步增加副食品的量和減少母乳的比例,應該就可以慢慢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
不論是美國兒科醫學會或是歐洲的兒科腸胃和營養學會都建議,餵母乳到約六個月,而在四個半月大時開始餵食副食品;同時,半水解的低過敏奶粉的確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改善有幫忙。我們最近的研究就看到,如果餵母乳的小寶寶在兩至三個大時出現異位性皮膚炎,且媽媽已經注意自己的飲食,但是小寶寶的皮膚症狀還是沒有改善,我們將這些小寶寶分成三組:
◆停止哺餵母乳:一組是停掉母乳而改成低過敏奶粉(適度水解),再加上副食品。
◆母乳減量:一組是母乳沒有完全停掉只是減量,而加入低過敏奶粉,同時也逐漸食用副食品。
◆繼續哺乳:第三組是沒有停母乳,只是依照建議開始食用副食品。
結果這三組中以停掉母乳的小寶寶,皮膚的改善最為明顯。因此,大家還是記得這個基本原則,如果喝母乳還是出現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時,請記得可以部分使用半水解的低過敏奶粉來取代,再逐漸添加一些副食品,應該可以逐漸改善小朋友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
Q2寶寶需要喝全水解嗎?水解的營養是否不如一般配方奶?
A全水解的奶粉主要是用來治療嚴重腹瀉的小寶寶,較少用在過敏的預防和避免上,主要的原因包括:全水解奶粉的價格要比一般奶粉高出不少,如果當作一般過敏預防的奶粉來餵小寶寶時,可能對年輕的父母親都是一個負擔。此外,我們在前面介紹口服耐受性時也提到,適度水解配方奶粉預防過敏的效果,甚至要比全水解奶粉來得好。因此,除非是小寶寶的異位性皮膚炎在食用適度水解配方奶粉沒有改善時,才會建議可以試試全水解奶粉。
Q3如果小朋友牛奶過敏,那改喝羊奶或豆奶是否可以改善?
A我們在之前就已經討論過,小小孩的異位性皮膚炎主要是因為飲食的關係所造成,而且奶粉中的蛋白分子量的大小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在一歲以前飲食的原則不在於種類的問題,而是在分子量的大小;所以如果要換成羊奶或是豆奶,還是需要經過水解的過程讓分子量變小後,才能真正對過敏的預防有較大的幫忙。也就是羊奶或是豆奶還是不適合用在異位性皮膚炎的預防上,也無法真正地代替半水解的低過敏奶粉用在過敏疾病的預防上。因此,即使要選羊奶也需要考慮選半水解的低過敏奶粉。
Q7食用健康食品是否對預防過敏真的有幫助?
A這些年來坊間有關過敏免疫調節的健康食品似乎有愈來愈多的趨勢,我想面對這麼多不同的產品,大家一定有個最大的疑惑,就是要如何選擇這些健康食品?還有這些健康食品是否真的有效?
我想健康食品之所以會如此流行,可能跟中國人觀念中,食補要比藥來得好的根深蒂固想法,大家都認為食物應該是較沒有副作用、較溫和;相對的藥物通常都是有較高的副作用,而且苦口。這也是為何許多患者在發病後,傾向於尋求中草藥或是健康食品的輔助,希望能夠在最沒有副作用的情形下改善症狀。但究竟哪些健康食品真的對過敏調節會有效?這可能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衛生署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和健康,因此建立了健康食品管理辦法,其中還包括各種功能評估的相關法規。其中有兩個主要的項目,最主要的就是毒性安全檢測,因為既然是食品當然就不能有副作用,所以毒性檢測也是健康食品把關的主要工作。再來才是功能評估的部分,目前有關健康食品與免疫相關的功效評估有兩大類,一類是促進免疫功能,另一類則是過敏免疫調節功效。而有關毒性測試和功效評估都需要經過實驗的認證,才能夠取得所謂的「健康食品認證」,在產品貼上「小綠人」的標誌。
當然,目前坊間通過認證有小綠人的健康食品,大都還是只有動物實驗的研究結果,所以在人身上的效果如何,還需要有更多的臨床試驗。但是,畢竟經過毒性的測試來確定沒有不好的副作用,和有些基本功能認證的產品,即使花錢去購買總是會較安心一些。
同時,在門診也常常遇到許多患者習慣有人推薦就會買來食用,一次使用好幾種甚至十多種健康食品的人也不在少數。個人倒是不太建議以這樣的方式來使用健康食品,因為一次服用這麼多種不同的健康食品,可能彼此之間的功效就會互相抵消,而且副作用也可能會較多。
我們吃下去的東西都需要經過肝臟處理和腎臟代謝,長期服用這麼多種健康食品可能對身體也不見得好。因此,還是建議如果真的要使用健康食品當作輔助的保健用品,可能還是選一種就好,不要一下子同時服用太多不同的健康食品。
治療Q&A
Q1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長大後會有過敏性鼻炎和氣喘嗎?
A過敏疾病的發展在學理上我們稱之為「過敏進行曲」,主要是依照小朋友的年紀發現過敏疾病的表現各有不同。在一歲以前小寶寶首先會出現的過敏症狀主要是異位性皮膚炎,是因為在這個階段接觸的過敏原主要是來自食物,所以就以皮膚表現為主的異位性皮膚炎為主。
而隨著年紀增加,空氣過敏原會逐漸扮演較重要的角色,所以反而如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等症狀會逐漸表現出來。這些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性氣喘,大多數在兩歲半和三歲後逐漸表現出來,其中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會先表現出來,大約在兩歲半時就會出現症狀;而氣喘則是在四歲以後才逐漸表現出症狀。
但是的確有研究發現,如果在小時候出現異位性皮膚炎,較大時出現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的機會的確會較高,因此在小時候及早控制好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Q4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時使用非類固醇藥物是否會產生副作用?
A這幾年來非類固醇免疫抑制的外用藥物,如前面所提到的普特皮或是醫立妥,都已經愈來愈常被應用到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上,當然這些非類固醇藥物的使用也會引起大家的一些疑慮。之前就有報告提到使用這種外用的免疫抑制劑會擔心引起癌症的發生率增加。主要是因為免疫抑制劑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而導致對抗腫瘤的免疫力也下降,因此發生癌症的機率會增加。但是這樣的情形主要是發生在服用全身性免疫抑制劑的患者,但是由於用在異位性皮膚炎的外用藥物劑量較低,因此其副作用比起全身性使用的藥物還是來得低很多。
有一個大規模的研究追蹤這些使用外用免疫抑制劑來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研究報告,結果顯示,這些患者使用免疫抑制一段時間後,並未看到有癌症發生率增加的趨勢。因此,爸爸媽媽對這些非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的外用藥物使用在異位性皮膚炎,還是可以放心使用。
有些時候我們會建議這些非類固醇免疫抑制劑與類固醇可以輪流使用,舉例來說,可以在早上使用類固醇的藥膏,而在晚上則是使用非類固醇的免疫抑制劑,這樣就可以讓爸爸媽媽擔心的副作用減少,而且可以達到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生活Q&A
Q5游泳對改善過敏性鼻炎和氣喘有幫助,那麼異位性皮膚炎呢?
A在大部分的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的患童,我們都會建議去學游泳,主要是因為台灣地區的過敏患者最常遇到的過敏原就是塵蟎,但是除了塵蟎以外,環境中的溫度和濕度,對許多人的過敏症狀誘發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由於有許多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的病人,是因為對環境中的溫度和濕度較為敏感,因此如果能夠長期游泳,就能夠逐漸適應環境中的溫度和濕度而減少過敏性。但是,游泳池水中的氯氣對皮膚可能會有些刺激性,所以如果有皮膚的問題,而且會因為游泳而導致皮膚症狀變得更嚴重,可能就需要暫時先避免游泳這類的運動。
Q7使用除濕機或加濕機是否可以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A由於台灣地區處於亞熱帶,因此氣候較為潮濕。而一到夏天就更容易因為炎熱潮濕的氣候而流汗,一旦流汗就會加重皮膚的不舒服和癢感,會抓得更嚴重。因此,如果在午後雷陣雨的夏天沒有開空調時就需使用除濕機,濕度一般建議維持在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六十五間,太乾的話也會導致皮膚的不舒服,因此濕度也不建議過低。而空調本身就具有除濕的效果,因此在炎熱的夏天開空調時就不需要開除濕機。
而在冬天也多雨的北部,也建議開除濕機,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照顧還是有幫忙。
食物過敏 小寶寶最早出現的過敏症狀
由於小寶寶出生後最早接觸的蛋白過敏原通常是來自於腸胃道,所以最早的過敏症狀還是食物過敏。食物過敏可能會以腸胃道和皮膚的症狀為主,所以可能的表現便包括腹瀉和異位性皮膚炎。有相當多的研究證據顯示,在嬰幼兒期出現食物過敏的小寶寶在未來出現其他過敏疾病如支氣管性氣喘或是過敏性鼻炎的機會也相對地提高,所以食物過敏也愈來愈受到大家的重視。
根據國外的統計,2歲以下的幼兒食物過敏中,牛奶過敏約占了百分之二至四,而蛋白過敏則約為百分之五。牛奶中有四種主要的蛋白質,包括,
β-乳球...
目錄
〔總目錄〕
第一章 癢癢癢,惱人的異位性皮膚炎
常見過敏原 1歲前常為食物、2歲後為空氣
控制重點1歲前戒「吃」,2歲後戒「抓」
預防&治療 3個重要觀念
第二章 爸媽一定要知道的異位性皮膚炎臨床表現
發生率 寶寶過敏疾病逐年升高
食物過敏 小寶寶最早出現的過敏症狀
牛乳過敏的診斷 食用後導致腸胃道或皮膚症狀
寶寶的過敏進行曲 腸胃道、皮膚──鼻子──呼吸道
診斷依據兒科及日本皮膚科的異位性皮膚炎診斷
嬰幼兒期的分布臉、脖子、耳後、身上、手腳
預防&保養&治療3個注意事項
第三章 寶寶為什麼會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機轉
免疫反應人體對外來病原體的抵抗力
過敏抗體第二型T輔助細胞的活性較高,易導致過敏
過敏反應分期分為早、晚兩期 用藥也不相同
過敏與遺傳過敏疾病與遺傳密切相關
環境過敏因子日益惡化的環境、空氣、飲食
發病機轉異位性皮膚炎的分期
皮膚組成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皮膚保水力較差
防治重要觀念清潔理論 適度感染有助免疫力提升
不利免疫形成的感染疾病呼吸道融合病毒、黴漿菌、麻疹
環境中常見的過敏原食物和空氣
現代化問題現代食物所帶來的添加物危機
懷孕期的控制凖媽媽的飲食及子宮內環境
治療黃金期1歲半前為異位性皮膚炎改善的「黃金期」
第四章 區分異位性皮膚炎與其他皮膚疾病
區分皮膚疾病小寶寶常見的皮膚症狀
脂漏性皮膚炎最早出現的皮膚炎
口水疹年紀大一點即可改善
痱子和濕疹氣候濕熱易產生
尿布疹包尿布階段易引起
蕁麻疹最常見的皮膚過敏症狀
多形性紅斑與特定感染及藥物有關
體癬黴菌感染引起
乾癬與免疫機轉相關
疥瘡疥蟲叮咬造成的皮膚病變
毛囊炎搔抓傷口造成的細菌感染
第五章 異位性皮膚炎的控制和治療:寶寶如何吃?
治療基本原則1歲前的飲食控制
飲食改善要點避免過早接觸外來蛋白
飲食與過敏降低皮膚過敏需由食物著手
口服耐受性免疫系統的基本特性
妊娠期預防準媽媽的飲食注意事項
嬰兒期預防小寶寶出生後的飲食注意事項
副食品添加寶寶的副食品怎麼添加才能避免過敏?
添加原則順序添加 一次只嘗試一種食物
母乳外的選擇讓寶寶食用低過敏食物 水解配方
幼兒期預防較大小朋友的飲食注意事項
第六章 異位性皮膚炎的控制和治療:如何避免孩子抓?
治療基本原則控制「抓」,重要的不變法則
新過敏原的形成「抓」易產生傷口,引發空氣過敏
空氣過敏原金黃色葡萄球菌易引發明顯的發炎反應
惡性循環抓傷導致異位性皮膚炎免疫失衡
緊急控制法皮膚嚴重部位的包敷
日常保養法環境的控制及保養品的使用
保濕用品的選擇依皮膚特性選購產品
睡眠品質提升法運用抗組織胺及手套改善睡眠
照光治療需要更多評估的療法
第七章 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常見藥物有哪些?
保養品異位性皮膚炎的日常保養乳液
外用藥物適合局部性使用
抗組織胺外用藥物──常備用藥減少局部癢感
局部使用的類固醇──最常使用的藥品效果佳
免疫制劑藥膏──常使用的非類固醇藥物
塗抺抗生素──局部傷口使用加速癒合
去角質藥膏──苔蘚化後使用
口服藥物適合全身性使用
口服抗組織胺──降低癢感
白三烯素拮抗劑(欣流)──合併氣喘時使用
全身性類固醇──急性期使用
免疫抑制劑──需定期檢查
全身性抗生素──嚴重感染時使用
靜脈注射的免疫球蛋白──價格昂貴,可以其他藥品取代
抗IgE抗體──開發中的標靶療法
第八章 異位性皮膚炎臨床上常見的問題
飲食Q&A
Q1:已經餵母乳,為何小寶寶還是出現異位性皮膚炎?
Q2:寶寶需要喝全水解嗎?水解的營養是否不如一般配方奶?
Q3:如果小朋友牛奶過敏,那改喝羊奶或豆奶是否就可以改善?
Q4:寶寶如果食用配方奶出現腹瀉或脹氣、嘔吐是否就為牛奶過敏?
Q5:中藥是否可以用來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Q6:深海魚油所含的重金屬會不會影響小朋友的健康?
Q7:食用健康食品是否對預防過敏真的有幫助?
Q8:過敏原檢測後,是否只要是過敏食材就不能讓寶寶食用?
治療Q&A
Q1: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長大後會有過敏性鼻炎和氣喘嗎?
Q2:減敏治療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是否有幫助?
Q3:什麼是慢性過敏?測試慢性過敏抗體有何幫忙?
Q4: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時使用非類固醇藥物是否會產生副作用?
Q5: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改善,因此不須治療?
生活Q&A
Q1:為什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容易乾燥?
Q2:天氣較乾燥時,該如何注意寶寶皮膚的保養?
Q3:情緒和壓力會不會影響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
Q4: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能不能泡溫泉?
Q5:游泳對改善過敏性鼻炎和氣喘有幫忙,那麼異位性皮膚炎呢?
Q6:因為長期抓傷後所留下的色素沈積,該怎麼處理?
Q7:使用除濕機或加濕機是否可以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Q8:異位性皮膚炎小朋友的衣著、寢具是否會對病情造成影響?
〔專欄目錄〕
寶寶喝牛初乳可以提升免疫力嗎?
什麼是過敏原篩檢?檢驗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高危險群寶寶該如何預防過敏發生?
寶寶出生後如何改變其免疫機轉?
小朋友上托兒所後頻頻生病,應該繼續上學嗎?
小寶寶適合做過敏原抽血檢測嗎?
小寶寶尚未接觸成人飲食為什麼還會食物過敏?
添加益生菌是否有助預防過敏?
如何區分脂漏性皮膚炎與異位性皮膚炎?
如何區分口水疹與異位性皮膚炎?
慢性蕁痲疹的機轉與急性蕁痲疹是否不同?
體癬合併異位性皮膚炎時該如何治療?
塵蟎基因改造的番茄可以改善過敏症狀?
小寶寶已經餵母乳卻出現異位性皮膚炎怎麼辦?
過敏的孩子是否所有的海鮮都不能吃?
超級抗原和過敏有什麼關係?
空氣過敏原為什麼無法隨年紀增長而好轉?
避免抓傷的小技巧
使用免疫抑制劑藥物是否會有副作用?
抗組織胺健保是否有給付?
〔總目錄〕
第一章 癢癢癢,惱人的異位性皮膚炎
常見過敏原 1歲前常為食物、2歲後為空氣
控制重點1歲前戒「吃」,2歲後戒「抓」
預防&治療 3個重要觀念
第二章 爸媽一定要知道的異位性皮膚炎臨床表現
發生率 寶寶過敏疾病逐年升高
食物過敏 小寶寶最早出現的過敏症狀
牛乳過敏的診斷 食用後導致腸胃道或皮膚症狀
寶寶的過敏進行曲 腸胃道、皮膚──鼻子──呼吸道
診斷依據兒科及日本皮膚科的異位性皮膚炎診斷
嬰幼兒期的分布臉、脖子、耳後、身上、手腳
預防&保養&治療3個注意事項
第三章 寶寶為...
商品資料
出版社:新手父母出版日期:2013-09-08ISBN/ISSN:978986661695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1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