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
但他沒說的是,唯有經由閱讀,知識才能變成力量。
閱讀,不僅是一種愉悅,更是一種理解、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讓自己可以擺脫平庸與急功近利的謀生態度。
十種閱讀樣貌,十幅人生風景
淘選出上百本珍藏經典
匯聚成一股股智慧之泉
這些名字對社會大眾來說應該都不陌生:
李家同,以宗教家般的情懷,始終關注臺灣青年人觀念的清華大學教授。
陶傳正,熱中音樂、演戲、拍照、旅遊的奇哥董事長。
嚴長壽,自飯店管理領域光榮交棒,轉而關心台灣社會教育各層面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陳怡蓁,穿梭於科技與文學之間的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蘇國垚,希望將在亞都麗緻總經理任職期間的寶貴實務經驗,傳承給有志餐飲管理莘莘學子的現任高雄餐旅大學助理教授。
林天來,從花蓮女中圖書館管理員,認真努力到成為出版社高層的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副社長。
沈方正,從「人」和「文化」角度出發的老爺大酒店集團總執行長。
劉軒,在作家父親劉墉盛名之下成長,另闖出自己一片天的知名DJ及作家。
幸佳慧,擁有俠女性格的兒童文學作家。
郭國榮,曾是窮到連鬼都怕的金山窮小子,靠著苦幹實幹、大量閱讀,而成為「關渡土地公」的喬大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這十位於公益、教育、藝文、出版、服務各界的菁英,無論是自艱困環境中力爭上游,或脫胎於家學淵源另闢擅場,成為各領域翹楚,其中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閱讀。
在本書中,他們不僅分享各自不同的人生歷程,與如何從閱讀中汲取生命能量的體會,並於篇末羅列影響自己最深或最想推薦的各類經典。與這些傑出人士成功相關的百餘本作品,就像書海中精選出的珍珠,絕對值得讀者玩味再三;在他們的導引下,讀者一定也能從中發現閱讀的力量。
作者簡介:
吳錦勳
台灣桃園人,台大哲學碩士,擔任記者十餘年,曾以「翻山越嶺,一堂一百二十公里的英文課」獲2007年亞洲出版業協會(SOPA)之「卓越專題特寫獎」、以「一家公司,幹掉一個王國」獲2008年吳舜文新聞獎之「深度報導獎」。現職為天下文化主筆,作品有《台灣,請聽我說》《你可以不一樣:嚴長壽和亞都的故事》《女兒,我的鍋鏟呢:大提琴頑童張正傑的親子生活誌》。年逾不惑,願以文字鑄一葉扁舟,渡人生渺渺汪洋。
李桂芬
現任職於遠見天下文化。
李康莉
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英美文學所畢業、北卡羅萊納州州立大學企管所畢業。曾任《網路與書》編輯、《La Vie》主編、《30》主編。曾出版詩集《瑪格莉回憶錄》。目前從事採訪、翻譯、與寫作。作品持續累積中。
林宜諄
政大新聞系畢業,英國蘇格蘭University of Stirling出版研究碩士。曾任《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專案主編、《未來少年》月刊主編、天下文化財經線主編、《遠見》雜誌主筆、《經濟日報》記者、《Career就業情報》雜誌主編、《數位時代》雜誌資深記者、《天下》雜誌記者。著有《企業社會責任入門手冊》。喜愛文字工作,學習友善農耕,期待進入「半農半X」的耕讀生活。
彭蕙仙
一個基督徒;一個母親;一個喜歡遊山玩水的人。
謝其濬
政大新聞系畢業,目前從事文字相關工作。
章節試閱
改變人生的閱讀
行動者 喬大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郭國榮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上午九點。
時值星期日,加上寒流來襲,多數人只想躲在棉被裡睡大頭覺,關渡北台灣科技大學的演講廳,卻湧進了近一千五百多人。
他們都是來聽前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的演講,講題就是他剛出版的新書「教育應該不一樣」。
聽眾們都是滿載而歸,他們不只聽到嚴總裁的精闢觀點,主辦這次活動的喬大文化基金會,還貼心地為每位來聽演講的人準備了「伴手禮」──一個特製的袋子,裡頭裝的就是嚴總裁的這本新書。
這場演講的推手,就是喬大地產的創辦人,郭國榮。
幾個月前,在基金會執行長廖惟亭的推薦下,郭國榮讀了《教育應該不一樣》,對於書中的看法,特別是技職教育的部分,非常有共鳴,他認為,每個關心教育問題的人,都應該一讀。
行動力超強的郭國榮,二話不說就跟出版社聯絡,希望能印製八千本的「大字版」,而印製的目的是要送人,贈書的對象包括了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因為這些有決策權力的人,往往也是年高德劭的「長輩」,為了方便他們閱讀,才特製了版面特別清爽的「大字版」。
關於送書,郭國榮還有一個小小的堅持,他希望收到贈書的單位,能夠真正地閱讀這本書,如果不想讀,就請對方將書退回。
在台灣,愛閱讀的企業家不少,但是像郭國榮這樣,用接近宗教的狂熱去推動閱讀的企業家,卻相當罕見。他的出發點也很簡單:「因為閱讀改變了我的人生。」因為體認了閱讀的好,他才會如此大手筆地送書,希望社會上人手一書。
很難想像,這位五十三年次的閱讀推手,在求學階段,曾經是大字不識幾個的「文盲」。
缺乏學習資源的童年
將鏡頭轉回民國五○、六○年代,當時,郭國榮還是個小學生。
教室中,學生們正在考試。郭國榮面對著試卷,一個頭兩個大,不要說考試的內容,連選擇題、是非題的差別,他都搞不清楚。不用說,考試成績滿江紅,分數不及格的人要挨打,郭國榮永遠是其中一位。
「其實,不能怪我不用功,當時我根本沒有讀書的環境,」郭國榮說起童年往事,依然歷歷在目。
他的童年生活,總結來說,就是一個字,窮。
郭國榮老家在金山的山上,父母都不識字,以務農為業,一家九口窩在泥塊蓋起的「土塊厝」,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廁所就是個茅坑,上完廁所也沒有衛生紙,而是以野地裡的竹片代替。金山多雨,而郭國榮家中又常漏水,外面下大雨,屋中下小雨,已是家常便飯。
在貧困的環境下,生存都已經不容易,更不要說對知識產生渴望。而且平時在家,家人都說台語,學校老師卻是用國語授課,他聽課時多半像鴨子聽雷,經常搞不清楚老師到底在說什麼。
母親眼看著一家子這麼困在山上,下一代前途堪慮,便在郭國榮小學四年級時,舉家搬到北投,希望藉著空間的改變,為這個家帶來一些轉機。不過,由於家裡的孩子還小,只能靠著郭國榮的父親到工地挑磚,勉強維持家計。
或許是學習的基礎沒打好,即使搬了家,換了學校,郭國榮對於學業仍然興趣缺缺,不過,個性老實憨厚的他,還是每天乖乖地上課,從不遲到早退,不論就讀國中或高職,畢業時他都拿到全勤獎。
隨著年紀漸長,排行老三、身為長子的郭國榮,也要幫忙分擔家計,利用放學後、週末的時間,到工地跟父親一起搬磚。下工時,父親用機車載他回家,因為工作很累,坐在後座的他有時難免打起瞌睡,每次一醒來,發現自己還在奔馳的機車上,便是一陣心驚肉跳,因為他知道,如果稍不注意沒抓緊父親摔下來,大概就一命嗚呼了。
這樣的畫面,始終在郭國榮腦海中揮之不去,多年後,每當他看到有父母親用機車載小孩,那種驚險的感覺便再度竄上心頭。
這個時期的郭國榮,對於閱讀也好、知識也好,都沒有特別的感受,只有當父親因為不識字,只能默默接受黑心雇主惡意欺騙,拿不到應有的報酬時,他才隱約地覺得,如果父親能懂一點知識,情況應該就大不相同吧。
讀勵志書,人生開始追夢
退伍,是許多男性人生中的轉捩點。
當兵之前,可以用「等當兵」作為自己年少輕狂的藉口,但是退伍後,你就得開始面對人生、思考未來。
在郭國榮的記憶中,若說他開始主動接觸書本,應該就是在他退伍前夕這段時間。當時的他,看過一些勵志書籍後,便把「追求成功」做為人生的志向。當然,在貧苦出身的郭國榮心中,所謂「成功」,不外就是做大生意,賺大錢。
退伍後,他追逐著發財的夢想,在台中的市場賣過菜,日夜作息顛倒;想研發「檳榔剪」(用來剪檳榔的工具)致富,被騙了錢;從事門窗把手的生意,樣品被客戶丟在一邊。跌跌撞撞,一心想成功的郭國榮,跟他所渴望的財富,老是沾不到邊。
後來,在朋友的推薦下,他去上了企管方面的課,也參加經濟部為中小企業負責人所辦的讀書會,一本接著一本看起了企管相關的書。
「這時候我才知道,很多事情背後其實是有道理的,」走了不少冤枉路的郭國榮苦笑,原本混混沌沌的世界,漸漸地變得清晰起來。
打開成功之門,第一步就是先找到鑰匙,而那把鑰匙,就是「知識」。
出身於基層的郭國榮,做事認真、吃苦耐勞,也有膽識,算是具備了創業者應有的條件,若說還少了點什麼,那就是「知識」仍有不足之處,郭國榮體認了這一點,這也是他日後求知若渴的原因。
嘗試過不同工作後,郭國榮決定投身房屋仲介。做事認真的他,天還沒亮,就進公司整理資料,然後騎上老舊的機車,沿街在電線桿貼仲介廣告,不論是大太陽下,或是風雨中,都看得到他辛勤打拚的身影。
他的積極勤奮,獲得了公司總經理肯定,在民國七十七年時受邀成為共同創業的股東夥伴。本以為如此便可以在事業上平步青雲,揮別過去的自己,沒想到還有更大的考驗在後面等著他。
從「關店老闆」到「關渡平原土地公」
說到民國七十九年的股災,不少股票族可能都心有餘悸,當年從二月十二日到十月十二日,短短八個月,股市重挫了一萬兩百多點,而這場史無前例的股災,也為郭國榮的人生和事業,帶來了最大的危機。
在股災發生後,他原本任職的房屋仲介公司,股東紛紛落跑,他不得不接手公司當起老闆。而股市連動影響房市,房仲交易也陷入了黑暗期,考量電話費、人事開支成本居高不下,郭國榮只好壯士斷腕,「別人當老闆,是不停地開分店,我當老闆卻得將原有的十二家分店,一家家收起來。」他心情之鬱悶,可想而知。
當時,郭國榮已結婚生子,真是所謂「上有高堂、下有妻小」,加上要供應妹妹出國拿房子抵押借貸,他必須扛起千斤重的經濟壓力,壓力大到每天睡覺做惡夢,起床了卻腰痠背痛到沒辦法穿褲子。
所幸,郭國榮是個樂觀且毅力超強的人,即使在他最低潮時,也不會以死亡逃避責任,而是想辦法解決問題,就像台語說的,「打斷手骨顛倒勇」。
只是,一路走來,郭國榮可以商量諮詢的良師益友卻不多。遇到事業的瓶頸,問家人,家人不懂;問朋友,朋友未必樂意傾囊相授;問同行,對方巴不得你早點關門倒閉,哪裡願意伸出援手?他能求助的,只有「書老師」。
在公司勉強維持,走一步算一步的那段時期,郭國榮除了繼續上企管課充電,就是不斷地閱讀進修,希望從書中找到未來的方向。
某天,他從書中讀到了「市場區隔」這個觀念,突然間就想通了。
在房仲市場上,早已存在信義、住商等龍頭,喬大與其跟他們競爭,不如另闢戰場。從事房仲交易時郭國榮便知道,台北最大的地產市場在關渡平原,而郭國榮從小學五年級就搬到北投,這一帶本來就是他的地盤,不正是他從事北投房地產的最大優勢?
郭國榮再次展現他的行動力,他結束了業績時好時壞的房仲事業,另起爐灶,決定要從地產開發上重新出發,而他的創舉之一,就是要建立龐大的資料庫,做為投資人進軍北投房地產的利器。
這一點,又是他從書中學到的觀念,雖然不是資訊科系背景出身,郭國榮卻相信,在未來的時代,「資訊力」絕對就是企業的關鍵競爭力,既然自己不懂資訊,就找最厲害的資訊高手來幫忙。對方原本任職於台灣綜合研究院,而且再過幾年就可以坐領數百萬退休金,郭國榮為了請他出馬,不但給的薪水比自己還高,甚至願意提前支付退休金,面子、裡子做足,終於將對方網羅進團隊。
有了高手相助,加上有管理背景、現任喬大地產執行副總的蔡國賢與郭國哲操刀,二○○○年時,正式推出獨家的「關渡平原專案資料庫」,奠定喬大地產在士林、北投地產圈的地位。
資料庫累積數百萬筆數據,記載關渡平原上每塊土地的所有權細目,從地主的身分、轉手紀錄、交易金額,全都逃不出郭國榮的手掌心,難怪媒體封他為「關渡平原土地公」。
對於資料庫的內容,郭國榮的要求甚高,旗下業務員必須詳細記錄每日工作內容,「附近哪裡有土地成交、哪個鄰里要進香拜拜、哪個地主喜歡吃什麼菜,我們統統要知道。」靠著這套資料庫,郭國榮輕鬆地將同業拋在身後。
「做門檻愈高的工作,別人就愈難超越你,」郭國榮說,而這個道理,也是「書老師」教他的。
懂得分享,才能賺到心靈的富足
或許是童年時代窮怕了,即使事業步上軌道,郭國榮仍然沒有停下追逐財富的腳步,沒有每天的生活中,除了工作,還是工作。
某天熬夜加班時,女職員隨口問他:「你賺錢的目的是什麼?」甚至還拿報紙上的內容提醒他:「賺錢的目的,在於改善生活品質。」
好強的他,當下的回應是:「我的生活品質,就是賺更多的錢。」但是,這個問題就像小石子丟進水裡,在他心頭掀動一圈圈漣漪。
腦海中,浮現一個個與他有過交集的身影:有些人拚了老命在累積財富,卻在坐擁億萬家財時,驟然病逝;也有人辛苦一輩子,留給兒女龐大家產,卻引發了家族成員爭奪遺產的內鬥;還有人經營垃圾場致富,卻是每天生活在垃圾場裡,毫無生活品質可言。
如果,金錢只是自己人生唯一的重心,會不會有一天,他又變成了窮人,窮得只剩下錢?
以前,他從書中摸索出經營事業的方向;如今,他想在書中尋找經營圓滿人生的智慧。
無意間,他接觸了奇美創辦人許文龍的傳記,發現這位白手起家的大企業家,每週花在工作的時間不到十小時,其餘時間都用來釣魚、與大自然相處、享受藝術,而公司的獲利,不是讓員工共享就是回饋社會。
或許,圓滿人生的關鍵,就在於懂得適時遠離工作,以及樂於付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
有了這樣的體悟,郭國榮開始減少應酬,若是拒絕不了,也盡量在八點半以前結束,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家人。他不僅要求自己做到,也體恤員工,希望他們以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減少加班的時間。
十年前,在郭國榮建議下,六個兄弟姊妹全住進郭家自建的大樓內,每天早上,整個家族二十幾個人一起享用自助式早餐,陣容十分壯觀。對他來說,家族即使開枝散葉了,仍能維持親密的情感,是比金錢還要更珍貴的資產。
郭國榮另一個重要的決定,就只留下公司三○%的股權,其他部分全部讓給員工。
因為他慷慨分享,員工獲得了鼓舞,因此更賣力付出,讓公司的業績不斷翻升,獲利倍增,他的財富反而累積得更多,「我覺得很神奇,怎麼我分享得愈多,回饋到我身上的反而更多呢?」郭國榮的語氣透著驚喜,他不是基督教徒,卻對「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有著無比深刻的感受。
實踐知識的行動者
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曾經說過:「知識本身是沒有價值的,知識被使用過後、產生的結果才有價值。」用這句話來形容郭國榮對於閱讀的看法,應該也是十分貼切。
接受媒體採訪時,郭國榮總是強調閱讀的力量,然而,他卻不會滿口引經據典,甚至問他受哪本書的影響最深,他也說不太出書名。
深究他的閱讀歷程,或許不難找出原因。郭國榮讀書,目的不是怡情養性,而是向「書老師」求教,解決他事業上、人生中的困惑,而一旦他吸收了知識,就會採取行動去實踐知識,將知識化為改變生命的動力。
讀懂了,就去做,這樣的知識才會產生價值。
當然,前提還是,你必須要讀書。如果沒有打開書本那個動作,改變人生的魔法就不會啟動。
於是,郭國榮決定將讀書風氣推廣到公司員工教育,要求員工三人為一小組,輪流擔任投影片製作、書摘、演講三項工作,每月輪流呈報當月三本新書的讀書心得,幾年下來,員工讀過了超過百本的好書。
結果,閱讀真的帶來了改變。喬大推動讀書會以來,團隊因為有了共同話題,向心力更強,原本較害羞、不擅言詞的員工,透過不斷地演練,台風也愈來愈穩,面對客戶時,變得更落落大方。
看到了企業內部因為推動閱讀所帶來的效果,郭國榮相信,不論學歷高低,只要能保持經常閱讀的習慣,都有機會從書中挖掘出寶藏。二○○八年,郭國榮成立了喬大文化基金會,推廣全民閱讀風氣,至今舉辦過一百多場讀書會。二○一一年,基金會進一步輔導北投分局、士林分局、北投區公所等公家單位成立讀書會,引導更多人愛上閱讀。
基金會辦的每一場讀書會,郭國榮總是會準時出席,看著每一個聽眾滿懷期待而來,最後都能收穫滿滿地離開,感到十分喜悅。
當年那個連考卷都不知道該怎麼寫的男孩,如今卻能成為書香饗宴的主人,聽起來相當不可思議的歷程,卻是郭國榮再真實不過的人生。
透過閱讀,郭國榮打開了命運之門,現在他想將這把神奇的鑰匙,放進更多有緣人的手上。
向真實人生取經
薪傳者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
嚴長壽的閱讀經驗很大程度受他父親影響,他的父親嚴炳炎是他人生的第一位精神導師。
小時候,嚴長壽便在父親強迫下背《孝經》,父親還找了一位陳爺爺向他們兄弟講解經文,一邊講還一邊教唱:「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這算是傳統的私墊,對尚在童蒙的嚴長壽,這些字句顯得高深、邈遠,他也只能有口無心地念過去,很難說對他留有深刻的影響。
他記憶中最早的閱讀經驗,可以回溯小學時期,那時他生了一場大病,幾乎一個月沒有到學校去,在那個空出來的時間裡,他居然懞直老實地看完了整本《紅樓夢》。「當然,我年紀尚小,又沒有什麼文學素養,坦白講,看得是模模糊糊一知半解,就是用感性來接受,為書裡的人物故事感動,」他笑說。
傳記作品涵養出少年老成
稍大解事一點後,他發現小說類的書,對他吸引力並不太大,自己並沒有那麼鍾情,促使他閱讀真正動力的,其實是傳記類的書。
他十四歲、初一、初二(國中時期)的時候,他的父親訂閱創刊不久的《傳記文學》雜誌,這是嚴父對於大時代的記憶,「對我父親來講,《傳記文學》談論的內容都是他曾經歷過的歷史,不管是國民人物、重要會戰、文化事件等等,於他都有切身的關係。」再加上家裡長年以來也訂閱文學家卜少夫先生創辦的《新聞天地》,這兩本雜誌便成為他主要閱讀的趨向。
嚴長壽從未識幾個大字,到可以整本雜誌仔仔細細看完,當大家沉迷於武俠及情愛小說之際,幾乎有長達十幾、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他都在接觸、消化著這些新鮮的歷史。這對青春年少年的孩子而言,是有點奇怪的,嚴長壽曾說過自己性格中有某些「少年老成」的部分,這老成的遠因,應是來自這些民國人物及父親的影響。
他回想道,「當時,我父親每看完一篇人物傳記或故事時,便當著我的面,談論他的感想,同時用自己的人生閱歷去評述、臧否人物。」這引起他的好奇,於是父親看完的人物傳記,他也馬上搶過來看,兩人互抒己見,無形中也得到父親的教誨。
上友古人
《傳記文學》裡談的人物非常之廣,他記得最早時有胡適、林語堂、曾國藩、李鴻章、吳佩孚、杜月笙……,從文人到軍閥、商賈,幾乎當年可以想得到的各式各樣國民人物都有,有時談魯迅,有時介紹老舍、巴金等文人。雖然他在高中是樂隊指揮,也是社團風雲人物,表面上很愛熱鬧,但在某方面,他也有「上友古人,和天地精神相往來」的傾向,嚴長壽說:「我可以很寛廣地認識到各種不同的人物,這是學校沒有辦法滿足我的。」
嚴長壽對學校死背硬記的課業未必讀得入心,但對這些雜誌人物卻興味盎然,「當然你會看到好比李鴻章、曾國藩各有各的算計及陰謀,但在他們的家書裡,你又發現他對孩子的叮嚀如此真誠可親,這些細節都足以讓你了解真實而複雜的人性。」之後他步步進階,從單篇文章延伸到一本本閱讀他們生平傳記。
看了這些傳記,嚴長壽對他們的人生居然產生一種熟悉感。高中時期,因為家住南港,他還造訪不遠的汐止大尖山腳下的杜月笙衣冠塚,當他緬懷著曾經風雲叱吒的上海灘愛國商人杜月笙流風事蹟時,墓旁忽然竄出一條蛇,嚇了他一大跳。
他也常到中央研究院去看胡適故居改建成的紀念館,或到中研院對面的胡適公園。拾級而上,山坡上有一座胡適墓園,松柏成林、花木扶疏,十分幽靜,白色廊亭圍繞主墓碑牆,他常呆坐半天與胡適墳塋對望,消磨著青春的愁苦以及少年維特式的煩惱。
「我常一個人帶著書來到適之先生的墳前,在白色廊下靜心苦讀,或輕踩著地面一顆顆渾圓的鵝卵石散步,發誓要考上大學,」他挖苦自己,即使胡適「照顧」他,但他前後考了兩次大學,居然都沒考上。然而這兩年來與胡適獨處、閱讀的時光,卻成為他畢生不可磨滅的記憶。
藝術與文學的滋潤
除了人物傳記,初中時他開始喜歡聽交響樂,也熱愛藝術,他曾借來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全套,有一陣子沒日沒夜地沉浸在古典音樂的世界裡。心情煩擾靜不下來時,音樂可以立刻讓他靜心,「就好像打坐一樣,音樂成為我的伴護工具」,也因為喜歡音樂,從而引導他去接觸音樂家、畫家的傳記,那時他看《貝多芬傳》、《梵谷傳》,來來回回看到滾瓜爛熟的程度。
沒考上大學,男孩子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就是當兵,嚴長壽一度隨部隊移防派駐馬祖東莒島(那時仍叫東犬島)服役。在當時物資短缺的外島,前途茫茫的嚴長壽,除了鎮日望著沙灘、碉堡,以及「同島一命」、「軍令如山」、「軍紀似鐵」幾個看膩的紅漆大字之外,無物可看。
他日夜苦盼家書來到,因為父親幾乎每次船期都會寄一疊雜誌跟書給他,其中必定有他最渴望的《傳記文學》與《新聞天地》雜誌,彷彿一邊咀嚼發黃的饅頭,一邊體會父親字裡行間留註的眉批,這枯燥的軍中歲月便能得到滋養。
生命引路人
從這些人物傳記中,嚴長壽建立了一個終生受用的好習慣,就是常常會易地而想,或換位思考,「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做?」「如果他面對我現在的狀況,他們會怎麼做?」這些決策的推敲、摸擬帶給他很多啟示,也影響他的領導風格和決策方針。
「某個意義,人物傳記是你生命的『guidepost』(路標、指引)、一個標竿。我從他們的傷痛、血淚中,萃取了可貴的智慧、動人的真情以及人生面對無可奈何之事的釋然包容,」嚴長壽說。
所以他認為傳記文學可以幫助人超越一己當下的局面,進到別人的故事裡,「當你在茫茫大海探索生命之時,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對是錯,值此徬徨無依之際,忽然看到遠方有一個浮標,有一把定位的錨,你就把它當成你的,啊,然後發現原來不是只有你有這樣的想法,過去也有人用這個方式堅持他自己的生命或態度,這時候你會覺得他們是你的朋友、你的導航員、你的引路人。」他誠懇分享。
因為他常向真實人生取經,所以對架空、虛構的小說無法領受。他曾跟流行看過幾本武俠,但並不吸引他;而風花雪月、小情小愛的言情小說,他更沒有絲毫耐心看。即便是世界文學名著,他也偏好傳記類,「可能是我以前比較笨拙,對隱喻、象徵等文學手法,較無法掌握,」他自嘲著。直到晚近,隨著年齡增長,他逐漸對隱喻、象徵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後,才終能稍解文學之奧妙。
退伍之後,他出社會謀事,沒念過大學的他,本著「垃圾筒哲學」以及強烈的求知欲、上進心,加上自我鍛鍊,一路從傳達小弟到三十多歲當上亞都飯店總裁。這段時間他讀很多經營、管理、領導類的書籍,「這些都是輔助我管理飯店的工具書,」但是,由於嚴長壽對於知識講求「親知」、「實證」,通常都是先從飯店、服務業實務中發現問題,理出心得,再從書本得到驗證,所以,當他的經驗值夠多、夠豐富,這類管理書看到一個階段之後,便不再涉獵。
閱讀風景因人而異
然而,早年父親為他打下的人文基礎,讓嚴長壽無形中特別尊重文學家、藝術家,對文藝懷有一種近乎本然的熱情。他在總裁任內傾力支持文藝活動,也讓亞都飯店成為台北一座極具人文氣質的飯店,更奇妙的是,年少捧讀的《傳記文學》、《新聞天地》這兩本雜誌,其創辦人劉紹唐、卜少夫兩位先生,竟然在這時間都成為他的忘年摯交。
閱讀的奇妙因緣,總與人生互相交織。
嚴格說,今年六十六歲的嚴長壽,回首漫長人生,很難回答哪一本書給他最深的影響,因為在人生不同階段,不同的書扮演不同的角色。就像他最害怕人家問他:「你最喜歡世界上哪個地方?」或是「歐洲你最喜歡去哪裡?」這對他是很難回答的,「因為這要看你跟誰去?你要去做什麼事情?如果是跟藝術家一起欣賞名畫,你一定會去荷蘭阿姆斯特丹看梵谷美術館,或造訪巴黎羅浮宮、西班牙畢爾包。如果你熱愛音樂、歌劇,則可能會去維也納;如果你想純粹享受風景,又會去看某個海島。」
他打著比方,換另一個說法,閱讀好比是另一種旅程,導遊不同、伴侣不同,地點不同,感受便不同,到底你是一個人去?跟你最愛的人去?或是一群好友同去?都會創造不同的心靈感受,「這件事情就像是閱讀一樣,不同的路線、不同的心情,看不同的風景,對我來說都很難加以排列比較。」
前幾年,聖證法師圓寂之前,曾邀請嚴長壽擔任法鼓山顧問,藉此機會,他也看了不少宗教性的書,然而取用的都是能讓人心定下來的「省己」面向,或對社會有所幫助的「利他」範例。
嚴長壽說,「從這類書中,我領略到宗教家必須心無罣礙,一個真正的宗教家必須『食而無味』、『視而無覺』,世俗的物質、名望,並不影響內心。這是一個人修練的重點。」這種不受世俗影響的內心力量,就是宗教最有價值的地方。但若講輪迴、轉世等宗教超越性的部分,他因無法想像,便無法攝受。
從傳記、企管、藝術到宗教,算來一步步進階,看山看水之後,他還是偏好現實人生。四年前,嚴長壽因腎癌開刀養病之際,也利用難得的閒空,好好讀了齊邦媛老師的《巨流河》,王鼎鈞的《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昨天的雲》等大河人生傳記。
藉病養志,重溫了大時代的歷史。至今,嚴長壽都從未悖離「從人物看時代、從時代反思人性」的初心,也讓他對現實事物常有超然的大思索與大格局。
只為一生一次盡情綻放
訪談中,他回想才不過前幾個月前,春暖花開的時候,陽明山家中院子裡的櫻花開了,他看到櫻花從結蕾到枯敗的一系列歷程。
他語帶驚嘆地說,「你看著它,從全然光秃秃的枝枒、沒有一片葉子,到冒出點點小小的蕾苞,突然之間,在你沒有注意的時候,突如其來似的,啪、啪、啪、啪、啪一朵朵綻放了,不容爭辯、如荼如火,理直氣壯綻放到了極致;然而不久之後,氣力散盡一朵一朵凋萎。櫻花呀,其實一次花期也不過一禮拜,至多十多天而已,若用櫻花來比喻人生境界,就像是人累積一輩子、一生的能量,就為了那最後的綻放。」
那些非凡人生傳奇,也好像櫻花一樣累積了一生淬煉的體驗、美學的素養、圓熟的智慧……,最後留下了人生可貴的故事。而我們何其有幸,在風簷展書讀的此刻,正嗅聞著她幽幽吐露的清芬。
改變人生的閱讀
行動者 喬大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郭國榮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上午九點。
時值星期日,加上寒流來襲,多數人只想躲在棉被裡睡大頭覺,關渡北台灣科技大學的演講廳,卻湧進了近一千五百多人。
他們都是來聽前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的演講,講題就是他剛出版的新書「教育應該不一樣」。
聽眾們都是滿載而歸,他們不只聽到嚴總裁的精闢觀點,主辦這次活動的喬大文化基金會,還貼心地為每位來聽演講的人準備了「伴手禮」──一個特製的袋子,裡頭裝的就是嚴總裁的這本新書。
這場演講的推手,就是喬大地產的創辦人,郭國榮。...
作者序
前言
感受,十年的幸福閱讀 財團法人喬大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廖惟亭
禮拜天早晨,朝日的餘光從窗外山間灑進會場,偌大的台上,主講人用著知性又溫暖的聲線,簡述著一本又一本書的精華,台下近兩百位聽眾專注聆聽,時而因共鳴而感嘆,時而因觸動而發笑……。這是每月一次,喬大文化基金會與社區朋友們的美麗約會,共譜一曲閱讀的浪漫。
二○一三年十月,喬大文化基金會歡度讀書會成立十周年。原本只是公司內部同仁的心得交流,進而擴大為每月對外的公開分享,還有年度千人大型演講活動。十年來我們不斷用閱讀汲取生命的養分,積累心靈的強度與廣度。因為閱讀,我們有了力量;因為力量,我們建築了屬於自己的知識城堡。
當初的無心栽柳,漸已福蔭一方。回顧十年所開列的書單,林林總總共三百多冊,一路走來,喬大文化基金會不僅讓自己,也讓大北投地區的朋友們,享受到閱讀的快樂與幸福。
體會,閱讀的時光長河
然而我們深知文字的傳播無遠弗屆,長期地域性的累積和經營,讓我們不斷思考一種更全面的方式,將推廣閱讀的力量提升到極致,使之更有效率,也更有效益,因此才誕生了這本《閱讀的力量》,邀請十位喜歡閱讀且樂於分享閱讀經驗的重量級人物,讓讀者了解,透過與閱讀的不同連結,可以讓生命綻放出更不一樣的燦爛情節。
李家同教授認為閱讀經典作品才能鍛鍊完整的邏輯思考;陶傳正董事長用行萬里路來開闊自己的人生;嚴長壽總裁則透過傳記故事給予自己更多思索與沉澱;蘇國垚教授喜愛在移動的空間裡,恣意徜徉閱讀的世界;陳怡蓁董事長用閱讀來平衡自我的理性與感性;林天來總經理透過一本又一本的好書涵養了生命與工作的能量;郭國榮董事長用閱讀解決成長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困頓與瓶頸;沈方正執行長用閱讀通透非比尋常的心靈風景;劉軒先生用閱讀激發獨立自我的人生探索;幸佳慧老師用童書創作顛覆了家長看待圖文書的刻板觀念。
共十位人物跨越了三個世代,從他們與閱讀結緣的方式以及嗜讀的種種書籍,我們不難窺見,一條緩緩演進且位移的時光長河,並在這條長河中精粹出閱讀的原感與開卷的幸福。
看見,閱讀的無限力量
文化是社會的一種定力,根基於閱讀,茁壯於習慣,體現於生活。閱讀應是生活點滴的浸融,而內化的媒介除了透過書籍,舉凡品茗飲饌、藝術欣賞、音樂演奏、旅行探索都是閱讀更多元的呈現,而非一種崇高而不可攀的境界。
感謝天下文化優秀的業務及編輯團隊,讓這本《閱讀的力量》以如此美麗的姿態問世,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所有讀者不一樣的思考和啟發,進而喜歡閱讀、相信閱讀,並且在快樂中讀,在幸福中讀。
前言
感受,十年的幸福閱讀 財團法人喬大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廖惟亭
禮拜天早晨,朝日的餘光從窗外山間灑進會場,偌大的台上,主講人用著知性又溫暖的聲線,簡述著一本又一本書的精華,台下近兩百位聽眾專注聆聽,時而因共鳴而感嘆,時而因觸動而發笑……。這是每月一次,喬大文化基金會與社區朋友們的美麗約會,共譜一曲閱讀的浪漫。
二○一三年十月,喬大文化基金會歡度讀書會成立十周年。原本只是公司內部同仁的心得交流,進而擴大為每月對外的公開分享,還有年度千人大型演講活動。十年來我們不斷用閱讀汲取生命的養分,積累心靈的...
目錄
前言 感受,十年的幸福閱讀 財團法人喬大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廖惟亭
發現謙卑的力量 信仰者/國立清華大學孫運璿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務實者/奇哥董事長陶傳正
向真實人生取經 薪傳者/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
贏得滿堂彩的知識庫 傳遞者/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旅館管理系專任助理教授蘇國垚
悠遊理性與感性之間 連結者/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陳怡蓁
鼓動觀念的風潮 分享者/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副社長林天來
改變人生的閱讀 行動者/喬大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郭國榮
尋找自己的人生解答 思索者/老爺大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
自我獨立的探索之旅 追尋者/DJ、作家劉軒
為兒童閱讀四處「放火」 燎原者/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
附錄:種下閱讀的幸福種子——喬大文化基金會的發展歷程
前言 感受,十年的幸福閱讀 財團法人喬大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廖惟亭
發現謙卑的力量 信仰者/國立清華大學孫運璿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務實者/奇哥董事長陶傳正
向真實人生取經 薪傳者/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
贏得滿堂彩的知識庫 傳遞者/國立高雄餐旅大學旅館管理系專任助理教授蘇國垚
悠遊理性與感性之間 連結者/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陳怡蓁
鼓動觀念的風潮 分享者/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副社長林天來
改變人生的閱讀 行動者/喬大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郭國榮
尋找自己的人生解答 思索者/老爺...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