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10大死因排第4名
血糖值過高的健康警訊
小心腎病變、失明、動脈硬化和心臟病、腦中風上身!
飲食+運動+藥物=降低血糖+遠離心血管和腎臟疾病
●吃什麼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是何補充什麼健康食品?
●什麼是升糖指數、反式脂肪?
●哪些日常保健方法能降低血糖值?
●肥胖者才會得糖尿病嗎?
作好自我健康管理
用食物取代藥物
正確飲食才能不生病
吃對食物輕鬆保健身體!
本書特色:
◎215道8週56天糖尿病調理食譜配餐
營養師提供專業營養分析、改善糖尿病功效,幫助您在8週內循序漸進調理身體,有效降低血糖、血脂與膽固醇,吃得更健康安心。
◎5項控制糖尿病的關鍵飲食要訣
戰勝糖尿病,就從飲食控制開始!權威專家告訴您如何吃對食物、代換營養素,聰明運用健康食材對症食療,針對病情、改善病狀設計專屬食譜。
作者簡介:
何一成 醫師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國立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碩士
醫師高等考試及格
經歷:世界抗衰老醫學會會員
家庭醫學專科醫師
前台北榮總醫師
現職: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
代表著作:《生病了,就要這樣吃!》、《糖尿病就要這樣吃》、
《高血壓就要這樣吃》、《8週降低膽固醇食療事典》、
《8週降低高血壓食療事典》、《完美抗老特效食譜》、
《酸鹼平衡特效食譜》、《心血管病防治特效食譜》、
《降低高血壓保健食譜》
審訂者簡介:
蕭千祐 營養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博士研究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碩士
國家營養師高考及格
現職: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助理教授
代表著作:《蔬果保健功效速査圖典》、《維生素‧礦物質功效速査圖典》
《防癌食物保健功效速查圖典》、《健康蔬果汁功效速查圖典》
《聰明健腦特效食譜》、《高鈣防骨鬆特效食譜》
《蔥薑蒜保健特效食譜》
洪尚綱 中醫師
學歷:國立中興大學植物學系
私立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經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中醫師
台灣中醫家庭醫學學會專科醫師
中醫藥實證醫學種子醫師
現職:東方中醫診所中醫師
代表著作:《中藥材保健功效速查圖典》、《肝病調理特效食譜》
《止咳潤肺特效食譜》、《秋冬養生特效食譜》、
《春夏食療特效食譜》
章節試閱
Q 怎麼知道我有沒有糖尿病?
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血糖檢測」最精準
說到糖尿病症狀,大家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可能是「吃多、喝多、尿多」。三多症狀的確是糖尿病典型的症狀,但卻不一定會發生在每個糖尿病患者身上,尤其是老年人。隨著年紀增長,口渴感受減少,多喝表現不顯著,因此患病時容易被忽略。想要確定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建議您可以進行血糖檢測。
●血糖怎麼驗?
血糖的檢查依抽樣時間之不同,可分為空腹與飯後兩種。空腹血糖是測量未進食狀態下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進行檢測者需禁食八小時,並在早餐前抽血,正常值應為70∼110mg/dl;飯後血糖的檢測是為了判斷醣類消化的情況,接受測驗者在用餐結束後二小時抽血,以不超過140mg/dl為標準。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
當空腹血糖值有異常時(110~126mg/dl),可再進行兩小時的測驗,即「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患者喝下75克葡萄糖液後,立即抽血,隨後再隔30、60、90、120分鐘抽血。正常狀況下,前四次測驗的血糖值應<200mg/dl,120分鐘後不超過140mg/dl。
●糖尿病診斷標準
◆當身體出現典型的糖尿病症狀,如三多、體重減輕等。
◆上述採用的任何診斷必須擇日再重複檢驗一次,若二次檢驗結果皆符合糖尿病
定義,則確認為罹患糖尿病。
◆此為美國糖尿病學會所提出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糖尿病診斷標準。
Q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具有家族遺傳、肥胖、飲食西化是糖尿病高危險群
●家族遺傳
糖尿病具有遺傳的特性,若家屬或親戚有人患有糖尿病,自己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便會增加。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建議有家族性遺傳者應定期接受檢查。
●肥胖
近年來,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肥胖是關鍵原因。體重過重,會導致胰島素作用不良,血糖代謝差,血糖易升高,因此,肥胖者罹患糖尿病的機率較高。
●飲食西化
西方食物,如漢堡、汽水等,多半高脂肪、高熱量,當肉類、澱粉、醣類攝取過量,容易造成體重上升,進而誘發糖尿病。
●高危險族群
◆年長者
年齡的增加會提升糖尿病的罹患率。一方面是因為多吃少動的生活形態易造成肥胖,一方面則是因為身體組織機能退化,胰島素的功能也跟著退化,增加罹病的機率。
◆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患者
前述三種症狀就像連體嬰般,時常伴隨發生。
◆患有胰臟疾病者
胰臟主管胰島素分泌,胰臟曾受傷、慢性胰臟炎、肝硬化等都會影響胰臟的正常運作。
*健康小辭典:第二型糖尿病
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體內仍會持續製造胰島素,但是胰島素的作用不良。屬慢性病症,多發生於有第二型糖尿病家族史者,或體重過重者。
Q因為吃太甜,所以才得糖尿病嗎?
罹患糖尿病與吃甜食沒有絕對關係
●吃甜沒關係?
雖然病名當中有個「糖」字,但是糖吃得多,不一定會得糖尿病;反之,糖吃得少,仍有可能得到糖尿病。
糖尿病的發生,往往不是單一因素所導致,遺傳或肥胖再加上不良的飲食或生活習慣交相作用下,使患病機率大大增加。
若家族中曾有人罹患糖尿病,那麼就得格外留意,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除了均衡與定時定量,具有遺傳體質者,也應妥善控制甜食的攝取量。如果能搭配適當運動,避免肥胖上身,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將大大降低。
不具遺傳體質者,雖然比較不會因大量吃糖而引發患病的機率,但若生活、飲食習慣不佳,糖尿病還是有機會找上門。
●吃甜有關係!
無論是先天遺傳或是後天習慣所致,一旦罹患了糖尿病,就應該謹慎控制糖分的攝取,除了口味上別吃太甜,食物種類的選擇也很重要,含糖量偏高的食物,如甜食或水果等,應避免過量。飲食控制,絕對是糖尿病保健的重要環節。
●認識糖尿病
◆血糖偏高導致糖尿病
糖尿病就是「血糖值偏高」。「血糖值」指的是「血液中葡萄糖濃度的數值」。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持續過高,即是糖尿病。
血糖為什麼會偏高?偏高會怎麼樣呢?在探討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之前,我們應該要先了解與血糖有著極大關係的「胰島素」。
◆胰島素是什麼?
胰島素是一種荷爾蒙,由胰臟所分泌出來,可降低血糖的濃度。胰臟的β細胞會分泌胰島素,然後順著血液流動到人體全身,執行它的功能。
◆胰島素的作用
胰島素主要的工作地點有三個地方:肌肉、脂肪和肝臟。
1.肌肉
胰島素能幫助葡萄糖順利進入細胞內,降低血糖並且讓細胞獲得足夠的能源,同時促進蛋白質的合成。
2.脂肪
胰島素可促進脂肪合成,輔助能量以脂肪形式儲存,並降低血脂肪含量。
3.肝臟
胰島素在肝臟中可促使葡萄糖轉變肝醣的速率加快,並抑制肝醣的分解。肝醣來源為葡萄糖,當要合成肝醣時,表示利用到血糖,血糖濃度便會降低。
◆血糖值為何會偏高?
血液中的葡萄糖變多,血糖值便會升高。血糖值偏高,有兩種常見情況。一是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獲得幫助的葡萄糖數量過少,殘留在血液中的數量過多;另一是胰島素作用不良,例如正常一個單位的胰島素能降十個單位的血糖,而胰島素作用不良的人只能降五個單位的血糖,這就是所謂的胰島素阻抗性。
◆糖尿病只有一種嗎?
糖尿病是一個總稱,實際上它是由不同類型疾病所組成,但它們的症狀都是高血糖。基本上糖尿病可分為四大類型: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特殊型態的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
第一型糖尿病又稱為「胰島素依存型糖尿病」,主要是自體免疫所引起的胰島細胞破壞,造成胰島素分泌過少,甚至沒有分泌。此類型發病者年齡通常較輕,多發生在30歲以前,第一次發病時常會以酮酸中毒來表現。治療方式常常使用胰島素。
胰島素由胺基酸所組成,是一種蛋白質,任何蛋白質只要遇熱,就像蛋白一樣會變成固體;若遇到酸,就像牛奶發酵一樣,會變成乳酪狀,因此,胰島素怕熱也怕酸,只要遇到熱或酸,功能和效用便會消失。胰島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為經胃腸消化分解後,就失去功能了。
*第二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又稱為「非胰島素依存型糖尿病」,在台灣絕大部分病患屬於這一類,主要致病原因為胰島素作用不良,多發病於中老年人,且多為體重過重者。此類糖尿病患者初期發病時胰島素分泌並不會不夠,有時還比正常值高,但因細胞產生阻抗,因此胰臟反而會分泌更多胰島素,長期下來造成胰臟過度操勞,而胰島素過多的情形,也會危害心臟血管。
*特殊型態的糖尿病
「特殊型態的糖尿病」是糖尿病中的少數,多半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如胰臟疾病、內分泌疾病、特殊遺傳性症候群、胰島細胞基因缺陷;或因藥劑及化學物品所引起。
*妊娠型糖尿病
妊娠型糖尿病對象為孕婦,而且僅指在懷孕前沒有糖尿病,懷孕期間才罹患的糖尿病類型。發病的原因為過度肥胖、遺傳因素,或是懷孕期胎盤所分泌的激素等。一旦罹患妊娠型糖尿病,產下巨嬰的機率會提高;不過只要孕婦與醫生間有良好的溝通與配合,多半都能順利產下健康的寶寶,且病情會隨著妊娠期結束而康復。
●糖尿病有哪些特徵?糖尿病有沒有典型的病徵?
◆典型病徵:三多一少
「吃多、喝多、尿多及體重減輕」是典型的糖尿病症狀。因為攝取的糖分無法充分被利用,身體熱量不夠,需要補充熱量,所以患者會吃得多;當血糖超過腎臟吸收糖的極限,即180mg/dl時,葡萄糖會隨著尿液排出,伴隨大量水分和電解質的流失,使得細胞脫水,所以患者會多尿,同時感到口渴;糖尿病患者吃喝的量雖然變大,但攝取的糖分難以被利用,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的熱量,因此病患會日漸消瘦。
除了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外,糖尿病還有其他症狀如手腳發麻、四肢無力、視覺模糊、眼睛發癢、皮膚傷口不易癒合、皮膚感染、會陰搔癢、性功能減退、性慾下降等。
◆50%病患在初期沒有明顯症狀
根據統計,有50%血糖值在180mg/dl下的糖尿病患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或症狀不明顯,以至於常被忽略,這其實很危險。當血糖值已經高出標準範圍,若不加以治療,高血糖狀況不會自動痊癒,且會造成器官傷害。
因此,不管有沒有出現病徵,建議40歲以上的中年人以及高危險族群患者,定期至醫院進行血糖檢測。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破除糖尿病迷思
迷思:飯吃得愈少,血糖就能控制得愈好
破解迷思:六大類食物都要均衡攝取,才能控制好血糖
說到糖尿病飲食,多數人第一個想法是「飯少吃點」,甚至「不吃飯」,因為米飯含豐富醣類,給人「少吃飯等於少糖,少糖就能減緩糖尿病」的錯誤認知。
事實上,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首重均衡,不論是五穀根莖、奶、蛋、魚、肉、豆,甚至是油脂類,都要攝取。吃得對才是重點,均衡攝取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由於每個人身體狀況不盡相同,建議患者請教專業營養師,量身精算一天所需之各類營養素分量。若能熟記食物代換原則更佳,讓飲食組合豐富多變,兼顧血糖控制與進食心情。
迷思:今天驗血糖值太高,下一頓少吃就好
破解迷思:沒有正確飲食習慣,便無法真正控制病情。
「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是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原則,若不建立正確飲食習慣,就很難改善血糖變化,並加重病情控制的難度;況且,進食量過少,還有可能引發低血糖。
當血糖值檢驗結果過高時,首要任務是釐清血糖升高的原因。如果找不出任何理由及原因,飲食總熱量攝取也在規定範圍內,但是血糖值依舊呈現過高狀態,病患就應該向醫生反映,讓醫生根據情況,調整治療方式。自行改變進食量,絕對不是適當的作法。
●戰勝糖尿病關鍵
戰勝糖尿病,從飲食開始
控制好飲食=血糖值穩定
飲食、運動及藥物是控制糖尿病的三大環節,其中飲食控制是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一環。大多數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初期皆採用飲食控制作為主要治療方式。
◆為什麼要控制飲食?
正常人進食後,血糖透過胰島素的協助,進入細胞,轉換成能量,為人體所用。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作用不良,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順利進入身體細胞,停留在血液中,形成高血糖。
在健康狀態下,人體的血糖濃度會維持在一定的標準值內,糖尿病患者則否。若此時不針對飲食加以控制,暴飲暴食,血糖值會忽高忽低,不但造成身體負擔,同時也造成器官的傷害。因此,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控制飲食、掌控血糖值變化,是相當重要的。
◆為什麼需要控制飲食?
1 將血糖值控制在理想範圍
2 維持合理的體重
3 改善高血脂
4 改善高血壓
5 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產生
6 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
◆飲食控制應有彈性
對於自我的飲食進行嚴格控制是好的態度,但提醒糖尿病患者要有彈性。飲食控制追求理想的血糖是對的,若某些特別時刻,因特殊狀況、條件而無法達成理想的飲食控制,偶爾熱量攝取稍多,影響不大。糖尿病患者的熱量攝取比起一般人更需要斤斤計較,但也不需因多吃了一些而造成心理壓力與負擔。
◆飲食控制7要訣
1 正確選擇食物
許多人在確認罹患糖尿病後,第一個想法便是「再也不能吃甜食」、「要跟美食說再見」。實際上,糖尿病患者只要能掌握進食的分量與時間,任何食物淺嘗並無傷大雅。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著重在健康均衡以及總熱量控制,不需刻意選擇某單項食物,只要控制好分量及正確的餐次分配,各類食物都應均衡攝取。
2 定時定量、少量多餐
建議糖尿病患者定時定量;餐次分配上,少量多餐較理想,建議一天吃4∼6餐,每隔3∼4小時進食一次。每天定時吃定量的醣類食品,較易控制血糖。這樣的進食方式,提供身體整天不間斷的熱量,這樣身體才不會被訓練成善於儲存熱能的體質,加重肥胖問題。
3 維持理想體重
體重過重者,應先減輕體重5~10%,體重降低有助於葡萄糖進入細胞,改善高血糖。建議採用飲食搭配運動方式減重。
4 多攝取纖維質
多選擇富含纖維質食物,如蔬果及全穀類,能有效延緩血糖的升高。一般而言,全穀類食物在改善高血糖的效果較好。
此外,建議糖尿病患者選擇食物時,可參考該食物的「升糖指數」。所謂升糖指數,是食用含有50克醣類食物使血糖上升的幅度與時間,比對含等量醣類的標準食物對血糖的效應之比例值。對照之標準食品常採用吐司或葡萄糖;指數愈高,對血糖值影響愈大。
不過,升糖指數不是絕對標準,只是個參考,因為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多寡,以及製造過程、烹飪方式等,都會影響血糖反應,例如冰淇淋、培根的升糖指數都比吐司或米飯還低,但並不代表冰淇淋或培根對身體較健康。
5 少吃高油脂食物
盡量少吃油炸、油煎、油酥,或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6 盡量避免食用濃湯
少吃如濃湯般(有勾芡、調味料過多)的料理,以免造成身體負擔。
7 少用飽和脂肪酸高的油
炒菜宜選用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如花生油、葵花油、橄欖油;盡量少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如豬油、奶油。
●降低高血糖的日常生活保健
情緒起伏愈小,血糖值愈穩定
◆情緒對病情的影響
糖尿病患者在確認罹患糖尿病的第一時間,心理肯定受到衝擊,沮喪、憤怒或焦慮的情緒伴隨而來。這些情緒反應都是正常的;不過,當負面情緒無法獲得紓解時,體內的壓力激素增加、腦內啡濃度減少,會引起胰島素作用不良,對於血糖的控制更不利。
實際上,糖尿病的控制容易實行且效果顯著,只要進行適當的治療,大多數病患的病情都能穩定控制。建議糖尿病患者縮短前期情緒的負面反應時間,打起精神面對自己的病情,只要將血糖控制好,身體狀態還是樂觀的。
◆如何調適心情?
1.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
有情緒反應是正常的,千萬別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當難過、憤怒時,可向家人、好友宣洩您的心情。不要躲起來自行消化情緒,有人傾聽對心理上的紓解幫助很大。
2.維持正常的血糖值
血糖值是糖尿病患者最在乎的項目,血糖值控制的狀態,常左右糖尿病患者的心情。建議糖尿病患者積極控制血糖,但要給自己足夠彈性,不需因為一、兩天血糖值的變化就影響心情,讓血糖控制成為壓力的來源。不要將血糖控制的目標訂得太嚴苛,血糖值只要落在可接受範圍就可以,太嚴苛反而會讓自己氣餒。
3 參加支援性社團
可以加入糖尿病病友會,在社團中您能獲得糖尿病衛教知識與相關訊息,同時可以跟病友一起針對糖尿病種種作分享交流,因為同為糖尿病患者的身分,其他病友所給予的支持度更強大。在社團中您會發現自己不寂寞,發現自己有很多戰友一起為了糖尿病而努力奮戰。
4 廣泛吸收各種衛教資訊
正確的訊息能驅除恐懼和不安,有些人因為缺乏正確觀念,對罹患糖尿病的惶恐會加倍。建議糖尿病患者多了解糖尿病的資訊,如此能增加對病況的掌控程度,減緩心理上的不安。
5 耐心配合各種治療與門診
作個高配合度的病人,有利於病情的控制,當病情控制穩定時,心情自然跟著輕鬆。
6 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運動可以調節引起壓力的腎上腺素,並且產生抗壓力素,減輕壓力、舒緩心理上的負擔。此外,運動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也是控制病情重要的一環,好處多多。
7 自我鼓勵
用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病情,當血糖控制做得好時,給自己鼓勵,幫自己加油打氣。若別人的肯定對您來說很重要,您也可以要求家人、朋友適時給予鼓勵。
8 每天放鬆笑一笑
笑有助於情緒的紓解,建議糖尿病患者找出讓自己笑的方式,如看電影、漫畫、笑話、電視等,讓心情愉快,遠離煩惱。此外,也可以透過深呼吸、打坐、練瑜伽、打太極拳等方式放鬆心情。
9 培養嗜好
從事自己喜愛的事物時,不但可以轉移注意力,還能舒緩情緒。建議糖尿病患者培養些嗜好,在不影響健康的前提下,多從事各項活動。
10 尋求專業諮詢
若嘗試過許多方法,仍無法紓解心中的壓力,則應尋求更專業的人士,如心理醫生,讓他幫您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Q 怎麼知道我有沒有糖尿病?
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血糖檢測」最精準
說到糖尿病症狀,大家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可能是「吃多、喝多、尿多」。三多症狀的確是糖尿病典型的症狀,但卻不一定會發生在每個糖尿病患者身上,尤其是老年人。隨著年紀增長,口渴感受減少,多喝表現不顯著,因此患病時容易被忽略。想要確定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建議您可以進行血糖檢測。
●血糖怎麼驗?
血糖的檢查依抽樣時間之不同,可分為空腹與飯後兩種。空腹血糖是測量未進食狀態下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進行檢測者需禁食八小時,並在早餐前抽血...
作者序
【作者序】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 何一成
吃對食物 血糖值更穩定
糖尿病是很常見的,一生之中罹患的機率大約是10%,血糖輕微異常的機率更高達30%。控制血糖的三大方法:飲食、運動、藥物,其中控制飲食方面,除了醫療人員指導之外,有一大部分需要患者自己去執行;因此,詳細了解控制血糖的原理與方法是很重要的。本書可提供這樣的訊息。
在「Part 1 糖尿病20個疑問」中,提到一些重要的問題,如診斷糖尿病的方法、糖尿病的成因、種類、控制技巧,及可能造成的身體傷害。而「Part 2 認識糖尿病」中,更有系統地帶讀者進一步認識糖尿病的病因、警訊、病徵、檢驗、治療和併發症等。
「Part 3 破除糖尿病15大迷思」中,介紹15項常見錯誤觀念,只要能導正,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沒有不舒服,就不用管血糖值」、「飯吃得愈少,血糖就能控制得愈好」、「甜食不能多吃,但鹹的沒限制」、「打胰島素會上癮、失明、腎衰竭,吃藥控制比較好」等。門診中的確遇見不少患者有這些錯誤觀念,非常需要被釐清。
「Part 4 戰勝糖尿病的5大關鍵」探討如何積極面對糖尿病,文中介紹彈性控制飲食的方法,讓讀者了解食物代換的觀念,學會自己設計飲食,不但可選擇多種變化的食物,也可享受美食。Part 5 介紹了可降低血糖的營養素,如鎂、硒、鈣、鉻、鋅、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C、E等,對於選擇食物方面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此外,了解「Part 6 降低高血糖的42種特效食物」之後,患者的日常生活便多了不少有益血糖的食物種類選擇;「Part 8 改善高血糖的8種健康食品」更針對時下流行的健康食品,介紹魚油、綠茶粉、紅麴、蜂膠、七葉膽等營養補充品的作用原理。而Part9 日常生活保健,更讓患者建立起更完整的控制血糖觀念。
百聞不如一見,還是趕快詳細閱讀書中的內容吧!
【推薦序】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助理教授 蕭千祐
食療取代藥物 健康加倍
現今許多學童和上班族,常常人手一罐含糖飲料,而這樣的飲食習慣將成為未來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中廣肥胖和更年期後肥胖都與糖尿病有密切關係,因此這些族群更應提早做好健康管理,不然糖尿病將伴隨而來。
或許糖尿病不會馬上致人於死地,但是不好好控制血糖,一堆惱人的併發症包準讓您痛不欲生。糖尿病最主要的死因為心血管疾病,國外的研究報告顯示,血糖偏高者產生心臟衰竭的機率比正常者高出兩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住院時,若血糖超過200mg/dl半年內的死亡率較血糖較低者約高出三成。
在洗腎人口中,糖尿病已是國人洗腎的首要原因,一項全球調查發現,台灣的糖尿病患者高達六成腎臟出問題。當被診斷出第二型糖尿病時,腎臟病變已經開始,如果在飲食上沒有適當調整,約在5~7年後就會出現微細蛋白尿。在診斷後15年,甚而明顯出現蛋白尿,最後在20~25年之後,就會需要透過洗腎或腎臟移植來維持生命。
眼睛病變也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病患血糖控制不佳,於是促使葡萄糖傷害眼睛,造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病患初期會有視網膜出血、水腫、缺氧、微血管瘤等症狀,一旦有黃斑部水腫或缺氧,就會造成視力模糊。
本書摒除理論闡述方式,積極地告訴您如何參照「食物代換表」正確選擇食物及計算分量、熱量。而本書精心設計的8週特效料理,除了幫您循序漸進降血糖外,也希望能提供您作為規劃三餐的參考。您可依自身喜好更換各式餐點的順序,設計出屬於自己的食譜內容,讓每一天、每一週,都能吃得健康又美味。
相信只要跟著本書徹底執行,血糖必然控制得宜,即使再忙碌的工作或出國旅遊都能輕鬆自在。血糖只要提早有效控制,許多糖尿病的併發症也將不會發生。誠心地推薦本書,也希望您將此本好書的訊息推廣出去,讓更多人受惠。
【推薦序】東方中醫診所副院長 洪尚綱
天然食物是最好的藥
縱使醫學日益精進,糖尿病造成的死亡率略有下降,但全球仍有上億的患者為病所苦。從中醫藥學的角度出發,或許可以提供患者不一樣的治療方式。
根據「醫食同源」的思想,推出嶄新的飲食治療,配合穴位按摩及養生茶飲等輔助治療,不僅在我國具有積極防治糖尿病的社會效益,而且更可造福於全人類。中醫藥對減輕糖尿病症狀及控制血糖已有確切的成效,於中、重度症患者不僅能減輕症狀,減少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的用量,而且還能預防和延緩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
關於糖尿病的治療及養護,不論中西醫學,「飲食控制/療法」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而中醫學還細分為「食養」、「食治」、「藥膳」,三者均用於保健和治療,但目的與用法不同。
藥膳是以藥物與食品混合製成的飲膳,根據不同目的(保健、長壽、美容、補益等等)而有多種形式。食養與食治均只用食物,而不混雜藥物,食養的目的是養生與保健,食治的目的是透過食物治療疾病,也包括了因疾病發生變化而必須對病人食物有特殊限定。但這三者都以食物的性味、歸經、功能為基點,根據「與天地、與人、與病證」相應的三相應原則而具體應用。
本書依照中醫辨證論治的觀念,將糖尿病分成上、中、下消三類共七種常見的證型,針對不同證型的病因、症狀提供臨床上常用的治療用藥,以方便民眾了解自己所使用的藥物與自己體質屬性的關係。
另外,書中還介紹了許多有關治療或預防糖尿病的方法,包括筆者十分推崇的「飲食藥膳療法」、「穴位按摩法」以及一些中醫治療糖尿病的「驗方」、「單方」,內容豐富且精采,相信對於糖尿病患者及家人來說都十分有助益,值得鄭重推薦。
【出版序】
跟著做,就能降低血糖、找回健康!
隨著年紀邁入中年之際,不少人逐漸出現許多健康方面的問題,如過度肥胖、面色泛黃、高膽固醇、高血壓、高血糖等;而現代人飲食習慣的改變,更讓這些症狀的發生年齡層有愈來愈低的趨勢。
許多人聞之色變的「三高」,即所謂的「高膽固醇、高血糖、高血壓」,是引發許多慢性併發症的關鍵。腎臟疾病、心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等等,都是「三高」所帶來的結果;而且更令人害怕的,可能任何前兆或症狀尚未發生,這些病變就已經悄悄地找上門來。
根據2010年衛生署公佈國人10大死因的統計結果顯示,「糖尿病」在10大死因中排第5名。其實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所引起的致命併發症!因此,能否穩定體內血糖值,成為患者必須積極達到的目標。
繼本系列的《8週降低膽固醇食療事典》、《8週降低高血壓食療事典》後,這一次特別針對「三高」的另一個問題:高血糖,進行深入探討。本書特別精選42種營養降糖食材,為讀者設計8週共215道的特效料理,低油、低卡、低鹽,更強調「低醣、高纖」,卻不失美味。
此外,本書也提供讀者相當完善的糖尿病訊息,包含14種穩定血糖值的營養素、中醫保健良方、掌控患者每天飲食搭配的關鍵祕訣、生活與心理的保健等,要讓您更懂得維護自身健康,找回最佳健康狀態!
【作者序】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 何一成
吃對食物 血糖值更穩定
糖尿病是很常見的,一生之中罹患的機率大約是10%,血糖輕微異常的機率更高達30%。控制血糖的三大方法:飲食、運動、藥物,其中控制飲食方面,除了醫療人員指導之外,有一大部分需要患者自己去執行;因此,詳細了解控制血糖的原理與方法是很重要的。本書可提供這樣的訊息。
在「Part 1 糖尿病20個疑問」中,提到一些重要的問題,如診斷糖尿病的方法、糖尿病的成因、種類、控制技巧,及可能造成的身體傷害。而「Part 2 認識糖尿病」中,更有系統地帶讀者進一步認識...
目錄
【作者自序】吃對食物 血糖值更穩定─何一成醫師
【營養師推薦序】食療取代藥物 健康加倍─蕭千祐營養師
【中醫師推薦序】天然食物是最好的藥─洪尚綱中醫師
【出版序】跟著做,就能降低血糖,找回健康!
導讀 如何使用本書
Part 1 問答篇 糖尿病20個疑問
Q1 怎麼知道我有沒有糖尿病?
Q2 血糖升高一定是得糖尿病嗎?
Q3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Q4 因為吃太甜,所以才得糖尿病嗎?
Q5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水果?
Q6 胖子都有糖尿病嗎?
Q7 如何辨別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
Q8 糖尿病患者為何會有三多現象?
Q9 如何有效控制血糖?
Q10 糖尿病會遺傳嗎?
Q11 女性比較容易得到糖尿病嗎?
Q12 糖尿病患者為何容易受感染?
Q13 懷孕也會得糖尿病嗎?
Q14 低血糖昏迷有何危險性?
Q15 高血壓和糖尿病是共生的嗎?
Q16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嗎?
Q17 哪些食物不適合糖尿病患者?
Q18 哪些食物適合糖尿病患者?
Q19 糖尿病可以根治嗎?
Q20 糖尿病患者不能碰點心、飲料嗎?
Part 2 病症篇 認識糖尿病
病症篇:什麼是糖尿病?
什麼是血糖?
血糖值為何會偏高?
警訊篇:誰容易得糖尿病?
病徵篇:糖尿病有哪些特徵?
檢驗與治療篇:確定是否罹患糖尿病?
併發症篇:糖尿病對健康的威脅
Part 3 破除迷思篇 破除糖尿病15大迷思
迷思1 沒有不舒服,就不用管血糖值
迷思2 糖尿病一定會有三多現象
迷思3 小便有糖,才是糖尿病
迷思4 糖吃得太多才會得糖尿病
迷思5 飯吃得愈少,血糖就能控制的愈好
迷思6 今天驗血糖值太高,下一頓少吃就好
迷思7 不能吃糖,但蜂蜜可以
迷思8 甜食不能多吃,但鹹的沒限制
迷思9 糖尿病是老年病,年輕人不會得
迷思10 醫生沒開降血糖的藥表示病都好了,再也不用吃藥
迷思11 藥吃多了傷胃、傷腎,醫生開的藥吃一半就好
迷思12 打胰島素會上癮、失明、腎衰竭,吃藥控制比較好
迷思13 這餐的藥忘記吃沒關係,連同下一餐的一起吃
迷思14 注射胰島素後,就不用再控制飲食
迷思15 家裡有糖尿病患者時伙食須分開煮,很麻煩
Part 4 技巧篇 戰勝糖尿病的5大關鍵
關鍵1 戰勝糖尿病,從飲食開始
關鍵2 飲食控制前,先了解食物代換表
關鍵3 6大步驟 設計出專屬您的健康飲食
關鍵4 輕鬆外食的18祕訣
關鍵5 9大併發症的飲食要訣
Part 5 營養素篇 有效降低血糖的14種營養素
營養素1 鎂
營養素2 硒
營養素3 鈣
營養素4 鉻
營養素5 鋅
營養素6 膳食纖維
營養素7 錳
營養素8 次亞麻油酸
營養素9 維生素B2
營養素10 維生素B1
營養素11 維生素B6
營養素12 維生素C
營養素13 維生素A
營養素14 維生素E
Part 6 食材篇 降低高血糖的42種特效食物
●核桃 ●花生 ●黑芝麻 ●紅豆 ●黃豆
●黑豆 ●黑木耳 ●四季豆 ●舞菇 ●苦瓜
●山藥 ●蓮藕 ●牛蒡 ●黃瓜 ●秋葵
●蘆薈 ●洋蔥 ●大蒜 ●蔥 ●海藻
●蒟蒻 ●牡蠣 ●章魚 ●花枝 ●干貝
●蛤蜊 ●鮭魚 ●秋刀魚 ●橄欖油 ●生薑
●辣椒 ●綠茶 ●燕麥 ●小麥/小麥胚芽/小米
●黃玉米/玉米鬚 ●大麥 ●黑麥 ●薏仁
●蕎麥 ●梅子 ●糙米/胚芽米/發芽米 ●香蕉
Part 7 食譜篇 8週改善糖尿病特效料理
第一週特效料理
第二週特效料理
第三週特效料理
第四週特效料理
第五週特效料理
第六週特效料理
第七週特效料理
第八週特效料理
Part 8 營養補充篇 有效降低高血糖的8種健康食品
健康食品1:魚油
健康食品2:綠茶粉
健康食品3:紅麴
健康食品4:蜂膠
健康食品5:蜂王漿
健康食品6:酵母片
健康食品7:大麥苗
健康食品8:七葉膽
Part 9 行動篇 降低高血糖的日常生活保健
心理保健篇:維持樂觀的規律生活
生理保健篇:睡得好,身體自然好
運動保健篇:維持體能
Part 10 中醫觀點篇 改善糖尿病的中醫保健
中醫7種藥方 對症治療
中醫穴位按摩保健
穩定血糖 5種臨床驗方
治療糖尿病 常用6種單方
調理糖尿病 4種中藥複方
有效降糖 3種天然茶飲
簡易有效 3種降糖藥膳
滋補強身 2種降糖藥酒
附錄
改善糖尿病對症特效料理分類索引
【作者自序】吃對食物 血糖值更穩定─何一成醫師
【營養師推薦序】食療取代藥物 健康加倍─蕭千祐營養師
【中醫師推薦序】天然食物是最好的藥─洪尚綱中醫師
【出版序】跟著做,就能降低血糖,找回健康!
導讀 如何使用本書
Part 1 問答篇 糖尿病20個疑問
Q1 怎麼知道我有沒有糖尿病?
Q2 血糖升高一定是得糖尿病嗎?
Q3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Q4 因為吃太甜,所以才得糖尿病嗎?
Q5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水果?
Q6 胖子都有糖尿病嗎?
Q7 如何辨別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
Q8 糖尿病患者為何會有三多現象?
Q9 如何有效控制血糖?...
商品資料
出版社:人類智庫出版日期:2013-12-01ISBN/ISSN:978986574400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軟精裝頁數:38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