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舊金山Life in San Francisco
充滿自由與繽紛色彩的舊金山,是美國西岸最美麗的一道光影。旅遊舊金山,體會的是熱鬧變幻的文化風情;生活舊金山,則是將心歸於平靜,以日光與黑夜細細劃分每分每秒的細緻精彩。
你可以白天窩在咖啡店腦力激盪,晚上到酒吧大口喝私釀啤酒;看著男孩女孩漫步花草間,斜臥在公園彼端,迷濛地遊蕩。拎一只空行囊,在這座的城市的街角巷弄,漫無目的細細品味,盛裝舊金山的生活紀念,挖掘之所以深愛舊金山的理由。
每一條街道巷弄,有自己的名姓與風格。不分晝夜,隨意揀一條喜愛的路線,就隨心所至往前走下去:看最具代表性的舊金山咖啡店與酒吧,說從那裡為起點的故事;實地探訪最佳自家烘培咖啡豆的咖啡店,或到歷經嬉皮運動至今屹立不搖的酒吧,還有全市嬉痞爭相湧入的區域……,忠實描寫漫步間查覺到的生活氛圍。
還有多元融合的街頭藝術與表演,感受活在當下的樂趣;徜徉藍天綠地相伴的海灣與公園,細數午後的美好時光;旅遊的景點不再只是明信片上的畫面,而是印入腦海的日常記憶,深刻而難忘。這是專屬舊金山的生活風貌,也是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舊金山印象。
本書特色
生活,是隨心所欲的快樂方程式。
與舊金山同步,共享海灣的平靜與彩虹的喧鬧。
21種認識舊金山的散步旅行,21種舊金山的玩味主義!
人們來來去去,舊金山這座最佳移居城市,湧入全世界淘夢客,
不管何種低劣、高端的角色,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從白天到晚上,酒吧是讓人流連的小角落,尤其是一點都不時髦的那種。
在沒有觀光區慣有急促感的街道上,閒散才是正經事。
酒吧╳咖啡館╳二手書店╳移動餐車╳Gay Bar
在地饕客最愛餐點╳異國風味料理╳花坊╳壁畫區
戶外音樂祭╳必遊打卡景點╳私藏小店……
蒐羅舊金山最有特色的在地風貌!珍愛私藏的舊金山旅行筆記――
樂團 旺福│旅遊達人 快樂雲│The Wall Music執行長 傅鉛文│
《欣旅遊》、《一次旅行》總編輯 工頭堅│品酒師、生活品味家 Junie│
舉牌小人設計師 李翰│食尚玩家OS桑 阿松│樂樂咖啡老闆 蔣漢聲│
「音樂是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DJ 林貓王│作家 艾癮│美味人妻 KT│
演員、父親 李又麟 ――繽紛推薦
作者簡介:
李思嫻 Sih Sian, Li
努力過著不被設限的人生。熱愛不假手他人安排的旅行,認為沒去過的地方,都會是好地方。喜歡混咖啡店、酒吧、演唱會、書店和公園,可以整天待在家神遊旅遊叢書,也能待在荒郊露營和大自然為伍。台灣新北市新店區花園新城人,目前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市低海特區老房子裡,寫書、聽搖滾樂、種花,過著成天心花怒放的日子。待過報社、雜誌社和網路媒體,旅遊文字散見各大媒體,著有《第一次自助遊美國就上手》、《長灘島玩全指南》。
•旅行足跡:北美洲、西歐、東南亞和東北亞各地19個國家,持續探險中
•最長的旅行:除了定居舊金山的這幾年,曾獨自前往西歐各國二個月追音樂祭
•旅行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原來墨西哥市沒有傳說中危險,可以玩的層次很豐富,一個女生去也很OK
•給背包客的一句話:冒險、謹慎,走不尋常的路
•旅行最困難的部分:決定出發
•隨時更新旅行生活動態:facebook.com/SanFranciscoDreamin
•寫本書時反覆聆聽的專輯:Girls樂隊的《Album》
章節試閱
@精采好文01_行走不尋常的爛漫街區
@路線:24th St→ Bernal Heights
@內文:
腦袋瞬間出現一些幻覺,幻想著撞見伍迪.艾倫(Woody Allen)和傑克.凱魯克(Jack Kerouac)在街角滔滔不絕閒聊著,爵士或女人?咆哮爵士或像Marylou般的不羈女人?我沒有深入想像太多,也無須再繼續,因為在我眼前的正是伍迪.艾倫,站在24th St與Alabama St的奇幻交叉口。
@BOX:註釋
.傑克.凱魯克(Jack Kerouac, 1922-1969):美國作家、詩人,垮世代、20世紀最具爭議作家之一,著有《在路上》、《鄉鎮和城市》等經典小說。
@BOX:註釋
.Marylou:傑克.凱魯克半自傳小說《在路上》的主人翁之一,故事主角Dean Moriarty的妻子,據傳是真實人物Luanne Henderson的化身。
――
「Casa Lucas」墨西哥蔬果雜貨舖前人來人往,轉進Alabama St尋常的維多利亞式建築民居,似乎沒人在乎眼前的好萊塢攝影大陣仗。零星的圍觀群眾,視線緊盯戴著漁夫帽、掛著若有所思面孔的伍迪.艾倫,連演員巴比.卡納佛(Bobby Cannavale)在身旁都後知後覺。
電影《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給人狠狠地鑽進不屬於此刻的黃金年代,伍迪.艾倫心神嚮往的片刻真實存在影像中,他化身為歐文.威爾森(Owen Wilson)搭上回到過去的骨董車,轉身碰見心儀已久的大文豪,遇見甘願一同雨下漫步的她。而我呢?我心中的黃金年代呢?是1995年代裹著英國國旗漫不經心唱搖滾,「Creation Records」尚未收攤前的英式搖滾王朝?或是1970年代約翰.藍儂和小野洋子在紐約床上高喊愛與和平的嬉皮一代?實在難以分出高下。於是我只好試圖抽離懷舊的情緒,把早已神遊漂浪的思緒轉移到此刻在舊金山的生活。
因為此時此刻,我感覺美好。
@BOX:註釋
.Creation Records:活躍於80至90年代的英倫獨立唱片廠牌,以Alan McGee為首,旗下藝人包括Primal Scream、Oasis等曼徹斯特樂隊。
――
一時跳不出輕盈步伐,無妨。從Mission St往南走,碰到24th St往東走向那條綠蔭大道,心情有些雀躍,那種在「La Taqueria」大口咬進混著酪梨醬、酸奶、莎莎醬的雞肉塔可時,墨西哥樂音吟唱歌手頂著大圓帽逼近你,唱些聽不懂,吉他彈奏卻好有浪漫情調的曲子時,心裡蹦蹦跳又有點害羞的感覺。
紅色、綠色和黃色……,街區的樣貌開始色彩繽紛,闖進擁有200多幅壁畫的Balmy Alley,1972年在Patricia Rodriquez和Graciela Carillo向街坊鄰居爭取繪畫空間下,至今我們看見以女權、西語系國家人民和自然等為主題的壁畫,一幅幅極具張力的作品,有些斑駁地落在此地。迪亞哥.里維拉(Diego Rivera)和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流傳下來的藝術影響,也讓他們成為沿襲者畫筆下最生動的人像作品。
這天,還算新穎俐落的黑膠唱片行「The Explorist International Records」難得地人滿為患。既然擠不進狹窄的空間看樂團表演,那就走到對街的「Philz Coffee」咖啡店點上一杯最鍾愛的Mint Mojito Ice Coffee吧,一直都喜愛這杯別無分行的咖啡,新鮮薄荷葉搗碎後注入濃縮咖啡與牛奶,再放上一朵薄荷葉點綴,神奇的是咖啡完全沒蓋過薄荷的香氣,舔完薄荷葉上最後一滴咖啡才甘願將杯子放下。
回頭到唱片行門外聽著搖滾樂,在人潮散去後信手翻著偏重於國際音樂人的唱片格子,恍然大悟來自泰國、柬埔寨的黑膠唱片,似乎已成了舊金山嬉皮士的珍稀寶藏。
流著殘缺的靈魂樂音,柬埔寨搖滾樂的復興運動,在爬著血淚歷史紀錄的影片中漸漸擴散,披上黑膠唱片的外衣在舊金山街角的唱片行,等著指針將之細嚼慢嚥出淬鍊後的新生命。
――
而關於生命這檔事,我永遠學不會怎麼控制悲傷,也不願學會。但墨西哥人做得到。在11月的某個夜晚,我試著向他們學習,卻依舊忍不住流下眼淚。那是墨西哥亡靈節(Day of the Dead)的夜晚,外人眼中看似俗豔的色彩,點綴在加菲爾德公園(Garfield Park)的骷髏與花叢間,弔念著逝去的親友。
情緒是慎重的,但無法如同墨西哥人般歡愉地歌舞喧天。胡亂扯下筆記本紙張,一手挖進後背包裡一陣翻攪,拿筆匆匆地寫下對爺爺的思念,掛上樹下的那串線。見著滿滿真誠的話語佈滿整面牆,耳邊傳來著墨西哥樂隊旋律悠揚的樂章,眼前是畫上骷髏裝的墨西哥年輕男女,上演蘊含死亡意涵的行動劇。
金盞花盡可能地散落在各個角落,紀念搖滾樂手Ronnie James Dio的神聖位置產生一種能量,在金屬搖滾音樂播送與栩栩如生的人像畫面下,讓我不禁開始想,是不是人人都能選擇被紀念的方式,可以充滿個人色彩,也能繽紛亮麗?如同這個墨西哥人最重視的節日之一。
――
在這個花草城市,能稍微讓別處失色的色彩與奔放力,不偏不倚地落在24th St。沒興致在乎一切對於此的批評話語,點上一杯咖啡、一球冰淇淋,或是一杯啤酒……,閉上眼,用味覺感受。把「Humphry Slocombe」選給我的海鹽巧克力冰淇淋,在還沒融化前狼吞虎嚥嗑下,聆聽著旁人討論舊金山市頒布的禁食鵝肝法令(想當然爾他們是為了即將走入歷史的鵝肝醬冰淇淋而來)。
騎著單車的騎士也到了,選購好幾種口味帶回給辦公室的同事分享,而我邊盤算著該選哪種口味,邊與從小在美國被領養的中國小女孩講中文,因為她的父親希望她多多練習母語。
這一帶的米慎區(Mission),絕大多數的居民是來自中南美洲的移民,層層堆砌出家鄉的生活樣貌,充滿魅力地吸引更多「移民」,好比Facebook的紐約人老闆Mark Zuckerberg。
這是嬉皮士攻陷後的典型現象――房價高漲、名人入住,還有越來越多的型男靚女。啤酒和香腸,聽起來好似普通的美式飲食店,但「Rosamunde Sausage Grill」之所以在24th St. Mission灣區捷運車站旁熱鬧無比,嗜酒的雅痞士是不可或缺的風景。而爽脆度夠準確的各種口味香腸,不管是點雞或牛,大把的德國酸菜是靈魂要角,很難不被吸引,在轟隆的聊天聲中度過不需要花太多思緒的時光,再往下一站前行。
沿著Mission St繼續往南前行可以是一種路徑,斑斕的招牌上寫著斑駁的字體,彷彿上了一層灰,和背景無瑕的藍天相襯,滲透出模糊的散狀光芒,稀稀落落的店家錯落在這條有些洗盡鉛華的大道。我還是先跑到「The Fizzary」選瓶不認識的蘇打水解渴好。
不遠處的這家「Thrillhouse Records」唱片行,把龐克X自己幹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是志願者投入經營的唱片行、龐克廠牌,只賣龐克音樂,很硬,不賣主流廠牌旗下的黑膠唱片,秉持龐克原汁凡事自己來的原則。聽完整張唱片再買,也可以很酷地不鳥任何人,但得小心櫃台後頭的那隻狗。
――
藏匿在街道房子背後的是伯諾高地(Bernal Heights)的山丘,城中不太有觀光氣息的高點,沒有寫著「Sightseeing」的紅色雙層巴士來回行駛,搶坐著好位置的觀光客手拿調著Auto模式的高階相機猛拍街景,迎著舊金山的冷風直打哆嗦。
該怎麼走才能上那處顯現典型加州地景的小山丘?隨意從Mission St往左轉進Cortland Avenue,還看不太見這座小丘,該走上這個陡坡嗎?我不確定,但至少我口袋裡裝的不是下一秒就退流行的手機「智慧」,因為我深信在舊金山不需要Google Map拯救你的旅行方式。
疲累地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過度自信有方向感,前頭看似再平凡不過的民居蔓延到天際,整齊地排列在索命斜坡一旁,差點打垮我的意志力。不爬點坡,哪能說自已混過舊金山?和身旁牽著狗微笑而過的路人點頭示意,慌亂的眼神透露出誤闖住宅區的尷尬,假裝不在意地深信自己沒有錯,「這山頭一定有些什麼玩意可看」。
社區型的聚落所幸不太遠,洗衣店、咖啡店和書店在山頭上,一不小心美景就在巷弄的另一面,但心裡頭想著在熱情消退前盡速登上頂端,希望能無所求地癱懶在山丘上,望盡這座我愛的粉色城市。
實在沒想過這將會是什麼樣的一天。一個人散步到小山丘,沒有戴上放送刺激腎上腺激素音樂的耳機,學不來慢跑這檔事,昂首闊步地大步走,輕易地找到了步上山丘泥土地的小徑。三五好友坐在地上望著整座城市,眼前所及的山丘擋住漸漸西沉的太陽光,山頂的樹間放射出光芒,夾雜在風聲中,我聽見了好隨興的吉他彈奏。把視線移往坐在岩石上頭的吉他男孩,刻意朝他所在的方向走,想再聽得更清楚一些,音符卻擴散成飄渺的聲音。
整座舊金山成了棋盤式的整齊線條,右手邊的舊金山灣藍得像幅油畫,城市底下隱匿的爛漫和骯髒,眼不見為淨,也就沒有過多苛刻的意見。
――
記不起前次在Mt. Davidson迷路的教訓,這次從山頂往下走時,仍然硬是不願意走原路回去,繞了幾圈選定另一頭想前行的方向。無奈沒有條平緩的小徑向下,只好選塊可以滾著泥土滑下去的夾縫,趁還在山坡上時瞄準回家的方向,走不同的路,期待著奇遇發生。沿著Precita Ave往下坡走,正對著路口的對街不正是「El Rio」酒吧?出發前在Yelp網站稍微查了這區評價不錯的酒吧,「El Rio」正是其一。
獨自去酒吧一點都不羞恥。
這天碰巧是免費生蠔日,後院無限供應整桶新鮮的生蠔和檸檬,男孩女孩排著隊,動作頗具男子氣概的帥女孩親切地敲開生蠔,免費奉上,進門的那段時間正好遇到Happy Hour,但多數的女孩則專注把桌上無限量的佐料放上血腥瑪麗,澎湃地品嘗那一杯「蔬菜汁」,和熟透了的酒保訴些不在乎隔牆有耳的煩惱,但對我而言,在一段徒步旅行後,一杯啤酒不是過於放肆的選擇,調酒少見的不具吸引力。
「Hey!你剛才也在Bernal Heights上,對吧?」因為是一個人,吧台正是絕佳故作姿態的位置,而主動跟我攀談的這個傢伙,高腳椅邊放了一把吉他,「是啊,我看到你剛才在那邊彈吉他。」在舊金山和初次見面的人聊天,再自然不過,然而這次不同的是,我們都是這個城市的新住民――我從台灣來,他則是美國東岸麻州外島來打拼的男孩,認識了幾個住在舊金山的朋友,先找了房租相對便宜但入夜後不平靜的田德隆區(Tenderloin)待著,揹把吉他上山唱歌找靈感,任何一處角落都能是他的表演舞台。
保持彈性地摸索接下來的人生道路。好一個很舊金山式的開端。
@精采好文02_倉庫與私釀佳餚
@路線:Dogpatch→Hunter’s Point
@內文:
米慎區與東邊舊金山灣(San Francisco Bay)間的條狀地帶,景象與北邊漁人碼頭的可人樣貌大不相同。
也許沒有熟悉的字眼,少有浪漫過往歷史可述說,也於是在行走或騎單車穿梭米慎灣(Mission Bay)、多帕奇區(Dogpatch)、波翠洛山丘(Potrero Hill)的午後,不抱任何既定想像,街區探險起來也就更令人印象深刻。如果更有冒險精神一點,沿著灣向南治安較有問題的獵人角(Hunter’s Point)和灣景區(Bayview),卻也散落可以一探究竟的隱藏版景點。
――
不必像我一樣從位在低海特區(Lower Haight)的家開始散步,邊走邊地毯式搜索這座我愛的城市,儘管從市區搭上電車T或KT線往南行進吧。電車過Embarcodero站後迎向地面行駛,冒出頭來後陽光顯得特別刺眼,漸漸逼近與金門大橋同樣美麗的海灣大橋,經過AT&T球場與可通往舊金山灣南部聖荷西(San Jose)的加州鐵路站(Caltrain),電車滑過軌道的聲音長而穩定,不急促地進入米慎灣,一路延伸。
米慎灣這塊現今開發昂貴住宅的重點區域,大興土木下仍殘留工業感。生人勿近的倉庫後藏有隱匿的砂灘,骯髒的公園是心懷不軌者的秘密基地,石頭沿岸很難用標準的美感審視,但能用不同角度欣賞舊金山灣,就是一種暢快。雖然可能一不小心會被工廠鐵門困住,等著警察來救人時巧遇正在拍攝音樂錄影帶的團隊,幸而在探險路程記上深刻的一筆。若略過這,電車不過幾站便進入多帕奇區,在20th St站下車或23rd St站都好。
如果習慣鑽進可愛寧靜的小社區探險,那麼到了多帕奇區也許會有些不適應,沿著舊金山海灣南北向的3rd St,貫穿多帕奇區,一路往南至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灣景區,舊金山少有的寬敞快速道路轟隆隆,夾雜電車金屬摩擦的聲響,都讓人迫不及待迅速找間舒服的地方窩著。如果不願意換搭公車前往獵人角,一探舊金山精釀啤酒廠「Speakeasy」神秘的酒吧,以及不時會這舉行的「Indie Market」市集,或到灣景區更隱藏版的「Ritual Gardens」,品咖啡之餘逛逛花草,就在這裡待下吧。
在這幾年飲食與工作室版圖流動下,海灣邊的巨型倉庫裡開始生氣蓬勃,3rd St與22th St成為舊金山最引人入勝的交叉口之一。走在路上也許感覺人群稀稀疏疏,店與店之間有些距離,路口的風景是海灣、另一棟倉庫及煙囪,很沒有典型的舊金山微型社區感,但在精彩的美食與設計兩大誘因下仍顯得有趣。
小而巧的工藝及設計博物館(Museum of Craft and Design)在此,展覽的選擇範圍從大師現代工藝,到工作坊團隊天馬行空的想像皆有,與其說是博物館,其實更像是對設計與工藝有著無比熱情者,一處凝聚創造力的空間。正因為建築物本身過去是倉庫,可利用的空間是絕對足夠的,也於是更多工作坊進駐於此。外頭則是陳列及販售空間的「The Workshop Residence」,同樣是極具親和力的設計空間,當地藝術家、設計師進駐於此激發出的物件,現場人員都很樂意且友善地闡述背後的涵義。
――
如果要簡單點出到多帕奇區的目的,葡萄酒、起司、巧克力與冰淇淋,絕對是這讓人難以抗拒、極為協調的四大重點。入夜時分,原先靜靜的店面點上昏黃的燈光,穿著入時的人們踩著發亮的皮鞋開始湧現。「La Fromagerie」起司的選擇要人目不暇給,小心翼翼地試吃後,經典的Morbier和Brie讓人忍不住想買一整塊回家,配些義大利香腸冷盤佐用,再來點紅酒……,這樣的夜晚夫復何求。
一直都很喜愛能傳播極大能量的微小事物,巧克力可以是其中一種。「Poco Dolce」就在幾步之遙,這裡使用來自舊金山附近城市無基因改造的可可,與海鹽、杏仁或椰子等絕妙滋味調和出苦甜巧克力,讓受夠甜膩的巧克力迷大呼過癮!對鹹甜混和接受度高的人們,非得嘗嘗「Nosh This」的培根巧克力。每個人心裡都有完美巧克力可可含量百分比的堅持,有人喜愛80%,而我則是70%,至於「Nosh This」,72%是他們選用的比例。想買些伴手禮,職人標準的巧克力會是很確切的選擇。
要選擇一家適合自己的葡萄酒吧,仕酒師的知識是很重要的關鍵,畢竟就算是箇中高手,也不可能熟知每一支酒的特性。在這,品葡萄酒是主流,在海斯谷(Hayes Valley)經營的「Pause Wine Bar」,事業從這開展,有機的葡萄酒與素食或海鮮小盤,讓人在言談間很容易就將目光放在一瓶又一瓶葡萄酒間,盤算接下來該試哪款。想直接買整瓶,甚至帶回台灣給眾好友品嘗,「DigWineSF」選酒的風格趨於尋找較小型釀酒廠出品的酒,也於是千里迢迢帶回台灣,很難會撞酒,老闆坐鎮,值得花上時間直接請教,慢慢挑。
小型釀酒廠是後勢看漲的焦點,金銀島(Treasure Island)和濱灣的多帕奇區、灣景區都落有幾處據點。儘管供應各式酒類,走進「Sutton Cellars」的倉庫,見著整列的發酵木桶,小小的試飲台除了自家釀酒,最引人入勝的則是經典調酒;倉庫間到底還藏了多少秘密?另一處小型釀酒廠「Dogpatch WineWorks」讓葡萄酒再也不神秘,任何人都有機會在這照著步驟,加點自己的創意與理解,釀造出名為「Your Wine」的私釀葡萄酒,若不想這麼花時間,這也提供試飲。
――
也許店家密集度不若舊金山其他區域高,但要說「美食」的密集度,這裡確實是讓人雖不敢下斷言,卻不得不承認的飲食圈勢力。「Serpentine」,是多數人專程跑到多帕奇區一趟的理由。美式食物能做到多讓人再三回味的程度?完美烹調的班乃迪克蛋配上鮭魚、聽來平凡卻讓人驚覺怎能如此美味的漢堡……,就連最簡單的薯條,配上大蒜美乃滋醬,酒吧端出的調酒,都嘗得出用心,周末供應早午餐,最讓舊金山人津津樂道的不只是餐點,還有「可事先訂位」!事實上在舊金山有名一點的早午餐勝地,排隊排個一小時乃家常便飯。
對於總愛臨時起意的人來說,僅接受事先訂位是一家餐廳的缺點,尤其是受歡迎的那種。穿著隨意的服裝,沒特意要上哪家館子吃飯,這裡隨意走仍會遇到其他飲食驚喜。
酒吧結合拉丁美洲料理的「Poquito」,餐餐可見大蕉(Plantain)的蹤影,每季端出當季調酒;販售吃得飽足的心靈食物,「Hard Knox Café」的美國南方菜也讓不少美國人認同,美國南方傳統的焗烤起司通心粉、玉米麵包、炸雞和燉肉……,當吃得豐盛又多油脂的時候,只要曾經到過美國南部旅行過、懂些南北戰爭歷史的人們,多少能懂心靈食物真有撫慰人心的效果;若你去過紐奧良,對那兒無空心、灑著大量糖粉的甜甜圈貝奈特餅(Beignets)念念不忘,「Just For You Café」也能完全讓你一解對南方食物的渴望。
――
沿著22th St巷弄間走進,舊金山老建築的神奇魔力又回來了,只是遠方多了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景象,而眼前一棟棟逃過舊金山大地震和火災的建築,依舊靜靜地坐落在那。
鵝黃色的那棟底下是義式餐廳「Piccino」,裝潢散發鄉村且精緻可愛的氣息。正因為這家餐廳烘培食物令人垂涎,他們在隔壁開了「Piccino Coffee Bar」,使用舊金山當地烘培的豆子,也讓喜愛他們家麵包的人們更愜意地一邊品味咖啡香、一邊食用香軟麵包。而街角藍色的那棟則是「Chocolate Lab」,主菜到甜點,食材挑剔得無話可說,要說是隱藏在巷弄間的美食一點也不為過。
倉庫底下的空間利用想像是無限,舊金山的街頭潮流品牌不少,背著手工訂製的郵差包、騎著同樣是手工製作的單車,在街上實在有型。後起之秀「Rickshaw Bagworks」在這的據點既是工作室,也是店面,需要訂製一款手工包包嗎?有機會和設計師直接當面聊聊。「Hands On Gourmet」廚師團隊也將這搖身廚藝教室,專為團體設計教導內容的菜單。
洋洋灑灑提了多帕奇區這麼多值得體驗的據點,但既然到了舊金山東邊,提前幾個月打通電話向位在波翠若山丘的「Anchor Steam Brewery」釀酒廠預定免費行程,值得的程度足以一竿子打翻以上提到的去處!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淘金熱,包括珍妮絲•賈普林,幾乎所有在舊金山待過的名人一定造訪的釀酒廠,導覽後行程的終點站便是該品牌的酒吧,試飲全系列啤酒,照樣免費!獨立音樂場館「Bottom of the Hill」和「Thee Parkside」就在附近。
若覺得離開舊金山舒適圈(意指聯合廣場一帶)太久很浪費(事實上一點都不是這樣),得到眾人皆知的街區才有安全感,又不碰酒精,不管天氣冷不冷,直奔絕無分號的「Mr. and Mrs. Miscellaneous」,點上幾球伯爵茶(Earl Grey Tea)或焦奶油(Brown Butter)口味的冰淇淋,搭配手工甜筒,驚為天人後也許就能體會到什麼是多帕奇區不外顯的魅力。在天黑前匆匆回到人擠人的舒適圈後,接著開始想念……,後悔怎麼不在多帕奇區多待一會兒。
@精采好文03_彩虹乍現自由大道
@路線:Castro→Twin Peaks
@內文:
「嘿,婊子,這裡是『卡斯楚』。」
巨大的彩虹旗在17th St和Market St交叉口飄揚,背面正是市內風景最出名的那座山丘―雙峰(Twin Peaks),粉紅星期六(Pink Saturday)當天鋪上的倒三角旗幟和彩虹旗,不是派對滿街的圖騰。人們抵著強風在清早登上雙峰,用雙手釘上一張一張粉紅布,柔軟的色彩成了一幅強韌的倒三角形,這是每年6月舊金山同志大遊行(SF Pride)前一天的盛事,曾經為納粹集中營給予男、女同性戀令人深惡痛絕的標籤,如今成為再驕傲不過的自我認同象徵。
「Does your mother know?」是街上一家情趣用品店名稱,事實上不管媽媽知道沒,在卡斯楚區,性向不用掩飾,愛男、愛女、愛男與女,都是稀鬆平常的生活,尤其當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同志遊行前幾天裁定同性婚姻的合法性,熬了好多年的同志愛人們,終能攜手上美麗的市政廳登記結婚,享有婚姻予人的保障與責任。2013年,是美國同志平權運動勝利的一年,聞名於世的舊金山同志大遊行、女同志大遊行(Dyke March),更讓這樣長久以來不想讓媽媽知道的秘密,在體制上浮現為值得歌頌的佳話。
――
以18th St & Dolores St交叉口為起點,衣著皮革、赤裸上身豪氣的女同志們,催著重型機車的引擎,載著心愛的另一伴(多半火辣),沿著18th St繞舊金山回到卡斯楚區,為整個周末的同志盛事「開道」,而這也是女同志大遊行的起點。不具廣告色彩,也沒有霸佔圍欄純看秀的群眾,科技公司大老闆們選擇在隔天的同志大遊行隨著花車現身。當晚的粉紅星期六,在2010年在群眾間開火槍擊案後,著實少了些放肆,取而代之的是大批維安警察,「音樂怎麼突然停了?現在還不到半夜12點!」拉上黃色警戒線,原來在派對嘎然而止那刻前,一位青少年的生命殞落。
白天時彩虹飄揚旗,夜晚「卡斯楚戲院」(Castro Theater)霓虹招牌閃耀,F路面輕軌電車總站的Jane Warner廣場,舉著各種旗幟的示威者正在抗議反公然裸體法案,過去全裸的景象在舊金山不難遇見,這天在卡斯楚區更達到鼎盛。全裸的男孩們拉著手風琴在街頭又唱又跳、全裸的男人在「Hot Cookie」排隊買餅乾,扛著「裸體是天性」示威牌子的女人就在不遠處,可惜的是法案仍舊通過,日後除了部分特殊大型集會,全裸就得罰鍰,至於像是Red Hot Chili Peppers樂團經典襪套生殖器、亞當夏娃式葉片遮體的畫面只會越來越少見。
@BOX:註釋
•Red Hot Chili Peppers:美國洛杉磯搖滾樂隊,80年代中期活躍至今,行為時常驚世駭俗,最經典專輯為《Blood Sugar Sex Magik》。
所謂允許全裸的特殊活動,其一即是指同志大遊行。上百台花車徐徐沿著市場街繞境,位於市政廳前廣場的主舞台聚滿攤販、派對人潮,鄰近的街口各有風格略顯差異的電音舞台,這場全舊金山最大型的封街派對,販售彩虹服飾的攤販,穿著性感內褲上陣的參與者,搖著在最初具有性、生命、康復、太陽、自然、藝術、協調和精神含意的彩虹旗。你可以說這場遊行已變了質,成了胡鬧派對人的樂園、廣告商搏版面的工具,或也能說喚醒了不只LGBT族人對同性平權的意識,歡迎任何人擁抱每年6月最後一個周日的綻放時刻。
「舊金山國際同志電影節」(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Lesbian & Gay Film Festival)電影在卡斯楚戲院播映,全美第一家同志酒吧「Twin Peaks」仍穩穩地在街角。自從2008年上映以來,每年都會在此播映的《自由大道》(Milk),是現今最具卡斯楚街區精神與意象的經典,Harvey Milk對同性平權的奉獻,就如同電影描繪得具戲劇性,他在民風保守的時代鼓勵同志出櫃,進入政壇爭取同志權益,「為自己的生活奮鬥」(“This is our lives we’re fighting for.”)!卡斯楚街上所有的彩虹圖騰逼使人們記住,老時代人們用生命奮鬥人權的章節,如今的百無禁忌,絕非理所當然。
@BOX:註釋
•LGBT:LGBT是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及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字首縮寫,代表多元性向、性別族群。
@BOX:註釋
•Milk:2008年上映電影,台譯《自由大道》,演員有Sean Penn、James Franco等,前者飾演70年代卡斯楚社區爭取同志平權的Harvey Milk,本片即紀錄他奮鬥的過程。
――
若以Castro車站為起點散步,也許會錯失了主要街道外的驚喜,不如搭車到卡斯楚區邊界的Church車站,開啟這天的徒步旅行。市場街茂盛、種了十年的棕櫚樹從這開始往西南方延伸,亟欲從地底竄出的根顯得繁雜,F線路面電車滑過軌道迎面而來……撇開尋常的主要幹道,且讓我先偏離市場街一會兒,往16th St和Sanchez St的一帶清閒漫步,到不管何時都大排長龍的「Ike’s place」,和朋友共享一半份量十足的三明治,夾著火腿和莎樂美腸的「Al Bundy」令我垂涎欲滴,菜單隨時都有可能更動,也許可說三明治滿街都是,再普通不過,但像「Ike’s place」如此大快人心的輕食美味,並不容易找到。
聽起來很不「文青」,但我嗜喝冰拿鐵。全脂鮮奶沖入杯裡的濃縮咖啡,褐色的咖啡脂陷入牛乳中,在表面成了一抹印記,然而為了追求「冰」,大部分的店家只會一股腦勺起冰塊往杯裡倒,迅速融化的冰塊破壞了咖啡與牛奶的和諧,這更加深我喜愛「Café Sophie」的原因。口味厚重濃郁的咖啡豆子來自沿海城市Santa Cruz的「Verve Coffee Roaster」,特別使用整粒方形冰塊,延緩融化速度。這天我在後腦杓被太陽曬得溫暖的窗角邊打稿,彷彿靜靜地落在無人之地般專心。來往的客人不算洶湧,卡斯楚街區離開主要街道的景象便是如此――寧靜的小社區,一處精緻的街角咖啡店。
主人溫暖的招呼聲,讓「H Cafe」好有家的味道,儘管有時過於隨興的態度會惹毛顧客,在不想隨闖隨逛的時候,找一間看起來不太會出錯的咖啡店吧,「Morning Due Café」供應中規中矩的經典美式菜單,但咖啡不怎麼樣;「Spike’s」霸氣十足的沙皮狗招牌下是溫暖、不拘小節的咖啡小店;「Café la Taza」樓上的秘密基地,在陽光和煦的午後適合獨佔享受……。
見著男男、女女、男女孩兒堅定地牽著手,突如其來被路上男孩稱讚腳上的那雙靛藍色滑板鞋很好看,「以前搭電車時,很常有機會和鄰座的乘客聊天啊!」住在舊金山十幾年的朋友這麼說道。不起眼的小事,有時卻是最令人回味的生活瞬間。
藤蔓蜷伏在「Café Flore」牆面所及之處,燃燒人祭典(Burning Man)那具最終被慶祝燒毀的人像、坐在一彎紙月亮上的聖誕老公公……或者那面永遠的精神象徵─彩虹旗,不時佇立在木屋入口之上,回到主要道路Market St與Noe St交叉口,每每路過「Café Flore」都是驚喜。大面玻璃隔絕室內、不規則的戶外區域總是那麼宜人,點一壺西班牙水果酒(Sangria)吧,烈陽下呼吸著冰冷空氣,清爽是最適宜的形容詞。
@BOX:註釋
•Burning Man:每年在內華達由參與者建構的黑石城中舉行的祭典,發源地是舊金山貝克海灘,如今成為最無禁忌的藝術祭典之一。
――
每周三傍晚現身的農夫市集,價格不便宜、小型,是到Noe St散步的好起點,一排男人舒服地在店裡修著指甲,街角則是溫馨的日式料理「Amasia Hide’s Sushi Bar」,在向晚時分與對街的法式料理「L'Ardoise Bistro」,以及鄰近居民自家櫥窗裡的襪子猴玩偶(Sock Monkeys),每逢節慶必更替裝飾,窗簾後其實是廚藝教室,共同醞釀出這段小路很尋常、慢慢走的情調。
儘管在卡斯楚區放肆,隔壁男人擦的古龍水,和同志舞廳「Lookout」樓下賣的精力飲料,流瀉出的情調是興奮的前哨。整排在「Lookout」窗邊吧台或站或坐,吸吮著吸管,好似性感的身軀,在黑色方塊間張望著這一秒的期待。這處大彩虹旗幟外最具象徵的街角,活力充沛,是我心底中認定來到卡斯楚區的第一眼地標。
氣氛再好,「Lookout」也永遠不會成為屬於我的世界,於是我總在街角另一頭張望,望見自由在空氣中竄動,花兒正在盛開,竊喜這一切好舊金山的歡愉,依舊存在。
在血脈賁張與宜人的情緒間壓抑著,既然是全美最自由奔放的社區之一,也就別再扭捏。擴建的健身房「Gold’s Gym」令我人聯想過去台北東區的加州健身房,「Kenneth Wingard」、「Rolo on Market」,或是僅限賣男裝的「Levi’s」,只使用回收珠寶製成的「D&H」戒指……。性別越界,在各家店面成為最自然與吸睛的象徵,彩虹旗色排列起的和平鴿、一不小心上樓就逛到的情趣用品店、賣著迷你彩虹旗的雜貨店……琳瑯滿目,時而發現超乎自我對性所認知的產品,散散步,臉紅心跳是正經事。
――
「Orphan Andy’s」漢堡店裡梳著經典旁分油頭的帥氣店員,俐落地端上能飽上一天的美味,附近「Peet’s Coffee & Tea」連鎖飲品店的咖啡師,同樣有型有款。想找一處感到自在的地方窩著,鄰近的「Café Du Nord」和「Lucky 13」皆名列口袋名單(無奈前者近來換了老闆,命運未卜),距離我家僅需步行10分鐘,喝得微醺後回家,剛剛好。在難得炎熱,難得急匆匆想擺脫豔陽的午後,難得地在下午衝進「Lucky 13」,坐定,一杯Anchor Liberty Ale,望著牆上Iggy Pop的海報,搖滾樂胡亂襲擊聽覺,迅速解決並不再續杯,滿臉狐疑的調酒師目送我迅速離開。去酒吧時不一定得扯著喉嚨,一個人,坐在吧檯上把啤酒灌下便能心滿意足。
那天網站「Meetup」的Indie Music群組的人們,相約到「Café Du Nord」看團,開唱片行的、寫樂評的、製作音樂的人們都來了,試著建立起「有用」的社交圈。在大都市也許已是常態,但難能可貴的是,這晚人們只在乎聊音樂當下的感受,友誼、工作,都是之後的事。「Café Du Nord」的老闆出現了,自在優雅地用沙啞的嗓音講述著這棟建築的歷史,百年的「Swedish American Hall」,乘載了多少瑞典裔美國人聚會時的歡樂,不常見的斯堪地那維亞風格建築確實讓人感到這裡的不同,但我更折服這位女人充滿自信魅力的神態。
即將在「Café Du Nord」表演的樂隊,在門外當起街頭藝人宣傳,上門的聽眾多少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信的是任何一個有機會在知名場域表演,仍在累積名聲,或在家鄉已頗有人氣的樂團,縱使台下只有寥寥幾人,把握機會就會彈奏起樂器。在美國,容易感到渺小,出頭的機會不易,更要把握每個當下。過去Harvey Milk開的攝影店/革命起源,575 Castro St,串起了孤獨的男孩們,齊心協力捍衛自己的生命,看著歷史照片與電影驚覺,Harvey’s的現址過去是1970年代著名的同志酒吧「Elephant Walk」,這讓我知道碰撞下釋放的力量得靠聲音累積,聲音的力量就是努力下的果實。身處在卡斯楚區,你很難不多有感觸。
對街「Brand X Antiques」古董店的老闆溫吞地向你微笑,小心翼翼地欣賞每一件古董的精雕細琢,不知這些商品打哪兒來,也不知接下來會往哪兒去,看得出的別出心裁是令我心儀之處。Castro St集合極端的品味,可以很溫柔,也可以諷刺萬分。
――
換上球鞋,嘗試著從這前往雙峰居高望遠,一步一步往上爬,不是趟輕鬆的城市健行路線,但既然它是到舊金山非去不可的名勝,近在咫尺,就爬吧,經過鮮有店面的社區,繼續走吧,靠近了再抉擇是要去北邊的Eureka Peak或南邊的Noe Peak峰頂。
直攻這座幾乎坐落於舊金山市中心的山丘,風勢比想像中強勁,踏在碎石上一度想匍匐前進算了,重心不穩下仍抵不過強風襲擊,儘管知道在這最遠可以看到143公里外的Santa Ana Mountains,卻無心久留。奇妙的是一離開山頂,風會突然變得好怡人。搶在大霧來襲前,坐在道路旁欄杆上,轉一圈盡覽360度的舊金山,美麗的城市下有多少想讓人一探究竟的故事正在上演?卡斯楚區的旗幟仍是醒目的,金門大橋渺小得像是積木。站在高點,全然地不帶色彩與偏見審視著眼前所及,在紛擾的環境下,是種短暫的解脫。
下山,電線桿上的猛男派對文宣一層又一層覆蓋著,回到卡斯楚區的途中見到窗戶中擺滿整排的芭比娃娃與肯尼,在極具性暗示的裝扮後,擺著一幅標語寫著直白的話語――嘿,婊子,這裡是「卡斯楚」!
我懂,於是我微笑走開。
@精采好文04_垮世代的靈魂解放之旅
@路線:North Beach
@內文:
尋求就算離經叛道也不會後悔的解放之旅,心靈自由無際馳騁,紐約、舊金山,野烈的性格與狂嘯的詩句在1950年代燃燒,位於北灘(North Beach)的「城市之光」(City Lights Bookstore)出版了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的垮世代(Beat Generation)經典詩本《嚎叫》(Howl),低微且鏗鏘有力的字句,打在紐約格林威治村混的那群垮世代詩人們身上,搭便車、共乘台一路前往西部舊金山的破車,傑克.凱魯克(Jack Kerouac)的《在路上》(On the Road),令人血脈賁張的旅程在美國大陸遊蕩,終點舊金山予他心底反芻出以下書內字句:
「哇,舊金山的夜晚。大陸的盡頭,也是疑問的盡頭。拜拜,疑問,拜拜,愚行。」
「這真是美國最令人興奮的城市,處處轟鳴――抬頭是湛藍天空,夜裡,海中霧氣滾入城市,讓人饑渴,想要更多的美食,更多的興奮刺激。我真不想離開。」
@BOX:註釋
.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 1926-1997):美國紐約詩人,垮世代重要推手,最出名詩集為《嚎叫》,曾旅居舊金山。
@BOX:註釋
.傑克.凱魯克(Jack Kerouac, 1922-1969):美國作家、詩人,垮世代、20世紀最具爭議作家之一,著有《在路上》、《鄉鎮和城市》等經典小說。
在「城市之光」書店老闆Lawrence Ferlinghetti提議下,緊鄰書店的小巷更名為Jack Kerouac Alley。換書市集與吟唱詩人,爵士的重拍打在緩慢的步伐間,另一面牆則貼著1948年成立至今的「Vesuvio Café」,這票文學家總愛窩著喝兩杯的酒吧。牆上掛滿著他們曾在舊金山留下的合影老照片,深褐色的木桌椅和彩色玻璃拼黏出的字樣,在陽光灑落的日時綻放神奇瞬間,點上習慣喝的威士忌,抑或不確定個中滋味的特調。文質彬彬但藏不住反骨的人們,帶著黑帽緩緩離去,通常又會回城市之光書店前和老友寒暄,或在地下室參加一場甚有韻味的讀書會。
「新香港酒家」牆上壁畫和不時在門口表演的國樂樂隊,巷口的中式造型路燈,讓人不忘了儘管後人總將Columbus Ave與Broadway St交叉處認為北灘的一部分,實際上「城市之光」與「Vesuvio Café」,儘管在區域上屬於中國城,而在文化上,則實實在在歸屬於北灘。
「垮世代博物館」(The Beat Museum)就在斜對角,第一手的手稿與珍貴歷史影像在此,過於表象的外觀陳設,也許有些神化這票作家,但真要彰顯的仍是綿延垮世代永遠的反傳統。耳邊傳來極具靈魂的詩歌與爵士,站在Columbus Ave往坡下望見「泛美金字塔」(Transamerica Pyramid),是欣賞這棟後現代主義建築甚美的角度,尤其當北灘華燈初上時,最具味道。
站在高處往下看的風景,除了「泛美金字塔」,另一棟過目不忘的即是「哥倫布塔」(Columbus Tower)。彷彿有些褪色的綠,在與紐約「熨斗大廈」(Flatiron Building)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建築上顯得頹圮,從黑幫聚集所搖身黑幫電影大導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製片公司所在地,也許很難有機會見到大導演呢?到一樓與製片公司同名的「Café Zoetrope」享同樣由柯波拉家族經營的酒莊美酒、義大利佳餚,就算沒有時間至舊金山北方車程約2小時處的納帕谷(Napa Valley)和索諾瑪(Sonoma)參觀葡萄莊園,到了舊金山,品嘗好幾杯精挑細選過後的加州美酒也不為過。
――
時勢氛圍下,所醞釀出的反動是時代性的,是無法複製的,也於是垮世代就是屬於二戰後西元1940至50年代,而1960年代後在金門公園的一場宣示中,才漸漸轉化成嬉皮士(Hispter)的起始。
現今的時代氛圍,談起「嬉皮士」這個字眼,有人推崇,愛慕嬉皮士的帥氣書呆子打扮,迷戀嬉皮士吐出關於電影、音樂與書籍的隻字片語;然而當嬉皮士的喜好成了一種風尚,「假嬉皮士」就成了一種諷刺。真正喜愛藝術的人們,往往不願把自己貼上標籤。現今的北灘,仍舊保有著不同時代的活力,每個月第三個星期四晚上的「北灘藝術行走」(North Beach Art Walk),是讓人足以了解現代嬉皮士生活的切入點。
北灘醞釀著文學與義大利移民在此深耕的庶民生活,而新與舊互融的活力樣貌,前往Grant Ave便能感受一番。若以「城市之光」書店為起點,在《自由大道》飾演Harvey Milk的西恩潘,可能在正對面的「Tosca Café」的秘密房間裡飲酒,這裡的經典調酒House Cappuccino把苦烈的威士忌與可可牛奶調和,在冷冽時躲進來這吧,或在任何時節走進來喝杯以當地水果調製而成的雞尾酒,考驗調酒師功力。隔壁大樓前庭的「Spec’s Twelve Adler Museum Café」,是當「Tosca Café」人聲鼎沸下最近最契合的選擇。民謠樂手在門前玩著音樂,裡頭佈滿歷史點點滴滴的小細節,也都是讓人之所以喜愛混北灘的理由。
在天氣溫熱時繼續往北,走進Grant Ave,全舊金山最老的沙龍酒吧,1861年開張的「The Saloon」傳來甚有味道的藍調音樂,喝得面色有些紅潤的樂手放情演奏,是過了150餘年頭還得繼續魅惑北灘的情調。
北灘最迷人之處,就在於經年累月下慢慢釀出的陳年韻味,由人堆砌出的點點滴滴,讓人說不盡的故事。「Caffe Trieste」就是一例,傳奇人物Papa Gianni在1950年代將義式濃縮咖啡(Espresso)帶來美國西岸,剛在「城市之光」結束朗讀的詩人傑克.赫希曼(Jack Hirschman),不一會兒就能在這見到他的身影,嗅到令人再三流連的咖啡店氣味,甚有快意。
――
如果要挑出兩處最有純正老義大利感的空間,除了「Caffe Trieste」,「Molinari Delicatessen」就是另外一處讓人時空錯亂的地方。令人垂涎三尺的義大利熟食店,掛滿著絕佳的火腿,按照順序和師傅一對一現點要切的肉、要夾的醃漬蔬菜,若沒機會自行烹煮,點上一個厚實的三明治,大口咬下層層帶勁的燻肉與蔬菜,素三明治的茄子與朝鮮薊心,堆疊在風乾番茄與起司中,同樣都是讓人大呼過癮的輕食。大聲聊天、豪邁地準備食材,不趕時間、不矯揉做作,再愜意不過,待在店裡觀察這般熱鬧的場面就是一種享受。
幾步就有一家義式餐廳,鋪得整齊的桌巾與隨時隨地準備服侍的服務生正等著你。「E' Tutto Qua」與「Franchino」的義式料理要人更堅信道地的價值;「Sodini's Green Valley Restaurant」不讓嗜義大利麵者失望,如果想要輕鬆一點;「Sotto Mare」端上的義大利簡餐不讓人拘束,就像當地人一樣隨意。
如果義式料理還等同於披薩,「Tony’s Pizza Napoletana」同時供應傳統義式、美式紐約、加州風披薩,外帶一片也行,嘗過真正行家的披薩,很難再屈服於國際連鎖店,畢竟吃披薩也要講究氣氛。於Green St的上「Golden Boy Pizza」,儘管賣的是披薩,女孩店員們超酷,牆上貼滿貼紙、放送搖滾樂,像是地下樂團表演場景般有型。
義式美食到了美國,很不幸地在不重視口味的店家裡,成了丟上幾粒肉丸,番茄麵糊與加工麵條的混和物,更不幸的是,這似乎成了他國人對美國食物的印象之一。捨棄不入流的連鎖店吧,到了北灘,就是要將自己完全沉浸在美食間,儘管價格會比其他區高。到了「Cafe Jacqueline」一定得點的是各種口味的舒芙蕾與焦得適中的洋蔥湯。
而「Liguria Bakery」的義式佛卡夏麵包絕對正宗,嘗嘗老媽媽的原味家常手藝;「Stella Pastry & Café」自創,販售40餘年的Sacripantina蛋糕,香草與淡淡的酒香讓到這裡的人一定點上一片;「Gelateria Naia」的義大利冰淇淋,手工製作Gelato濃郁又新鮮;「Z. Cioccolato」糖果和「XOX Truffles」松露巧克力名店,是很容易入手的伴手禮……。
――
就算面積不大,在舊金山,每一塊重點區域都有大片綠地,華盛頓廣場公園(Washington Square Park)在夏天成了戶外電影院的最佳場域,小義大利市集時更是擠滿慵懶曬太陽的人們,周邊則圍繞著北灘另一區群聚的美食,好比擁有最好食蛋捲與海鮮早午餐的「Mama's」,不管是平日或周末,至少得排上1小時才有機會入座。
在北灘與鄰近的金融區,要吃頓早午餐可不簡單,排隊乃家常便飯,部分店家甚至不使用叫號方式,非要殷殷期盼的人們乖乖在門口等著,若非鎖定特定店家,搭個公車到其他區域享用早午餐或許還較舒適。
北灘的夜晚讓人放鬆,也能使人放縱。脫衣舞孃俱樂部的霓虹燈閃爍,卻也製造出一種類似阿拉斯加拉斯維加斯老時代的迷離。然而不看脫衣舞、不逛書店與藝廊的人們,下了班後來這的目的便是好好吃頓讓人慰藉的料理。
也是名店,「The House」混和亞洲菜精隨反芻出的料理,最是令人驚喜;「The Stinking Rose」供應多種烹煮方式的大蒜料理,就要讓重口味者大呼過癮;「Don Pisto's」則默默地販售價位較高的墨西哥塔可,賣的是氣氛;「15 Romolo」、「Buster's」放送最下酒的小碟與起司牛肉堡;「Mario's Bohemian Cigar Store Café」的酒跟三明治是絕配。吃得滿滿,不想動腦,就到「Beach Blanket Babylon」表演場域坐著,盯著也許會有共鳴的通俗音樂劇吧。
――
北灘的白日讓人神清氣爽,也能使人懶洋洋。沿著北灘西緣的Columbus Ave一路往西北前進,路過「Mona Risa Ristorante」餐廳門前的復古敞篷車,就能到達靠近漁人碼頭的舊金山灣一帶,終點是「罐頭工廠購物中心」(Cannery Shopping Center)。而東緣則涵蓋了步行極具挑戰的電報山(Telegraph Hill),要想翻過這山丘直接往東邊的海灣走前得先知,全舊金山最陡通車路段就在這,咬著牙步行也許還行,但開車就有趣了,畢竟榛子街(Filbert St)最陡的坡度達17.5度,越靠近「柯伊特塔」(Coit Tower)的路段越陡,最後街道成了榛子樓梯(Filbert Steps),就連居民都得爬這樓梯才回得了家。
「柯伊特塔」與「泛美金字塔」,都是到了舊金山很難不瞥見幾次的地標。花點錢搭電梯直登頂上,與免費爬上市區任一山丘的美景難分軒輊,然而一樓與二樓的壁畫,才是費盡千辛萬苦爬來這的亮點。米慎區(Mission District)街道上的壁畫栩栩如生,而這的壁畫則顯得細緻,繞一圈即足以觀察出1930年代加州的生活氛圍,混亂的城市、辛勤農民採獲豐碩果實、圖書館裡不分老少閱讀著哲學書籍……。在前鋒者公園(Pioneer Park)豎立的哥倫布雕像前,站上石階用另一種角度欣賞舊金山與往東的海灣大橋(Bay Bridge),天氣好時還能見到海灣另一頭的城市――奧克蘭的天際線。
是什麼讓我們開始迷戀,迷戀一種漫不經心的魅力,迷戀一種生滿了灰塵,卻浪漫得不可思議的過往。在「101 Music」毫無排列章法的黑膠唱片堆中尋寶,樂器、音箱與唱片是讓人再三徘徊的寶藏,無需特意建造片場,只要將接上車輛換成一部部經典的金龜車,提姆.波頓就能在北灘拍攝以1950年代為背景的電影。北灘是紙醉金迷的,是懷著精緻浪漫情調的,是舊金山浮華人生的一面,也是越夜越美麗的小義大利。
@精采好文05_掉入時空漩渦的中國味
@路線:Chinatown
@內文:
中華民國國旗與中國人民共和國國旗在對街飄揚,本幫菜、粵菜與四川菜飄香,掛上紅燈籠,吧檯浸了茅臺酒的餘味。離開滿是連鎖商家的聯合廣場,都板街(Grant Ave)起坡處,台灣送來的牌坊就在不遠處,國父孫文題上的「天下為公」雖不至於顯得諷刺,然而位在舊金山市區金華地段的中國城(Chinatown),儘管處處充滿「中華」意象的商家,這裡和天使島(Angel Island)在華人移民史上度過重重難關的印記,怎麼也無法抹滅。
假如你是華人,是觀光客,是否有必要到中國城一遊?歐洲觀光客穿越水洩不通的狹窄街道;曲著腰的老太太擠在另一位老太太身邊挑著小白菜,接著到中藥材行買些晚上準備燉煮的材料,操著廣東話在中國城暢行無阻。與都板街平行的史塔克頓街(Stockton St),隔著一個路口,前者散發典型老中國經典韻味,相對吸引較多觀光客;後者則如同日落區或里奇蒙區,走的是尋常的庶民生活,買菜、買饅頭、買中秋節月餅、辦年貨……,越來越難在台港中都更後的「摩登」城市中瞧見,一種似乎僅存在在回憶裡的老中傳統,竟在美國保留了下來。
如果去過紐約的中國城,也許會對雜亂無章的典型中國菜市場,陳舊的紅磚建築上彷彿黏上洗不淨的歷史痕跡印象深刻。到了舊金山的中國城,沒有維多利亞式建築、沒有舊金山嬉皮風的圖騰,存在至今的廟宇及狹窄的民居,是在舊金山大火後所建構出的華人世界,「只有」華人。
淘金熱時期從廣東坐船至美國尋夢,抵抗、忍受在船上漂流日子的礦工一家,擠在受限的區域間,傳聞中的金龍幫派、老鴇掌控的妓女戶,都是讓人不願意再提,卻不可不從中體悟異鄉低階勞工苦日子的重要歷史篇章,狹窄的巷道間在彼時,充滿中國城最令人不敢碰觸的陰暗面。
――
沿著都板街一路往北灘(North Beach)的方向走,櫥窗裡頭的水晶玻璃雕塑、彷彿在嘲笑你的猴子雕塑,以及中國典型裝潢的銀樓,不確定是否夠吸引人放慢腳步。「Red Blossom Tea House」、「Vital Tea Leaf」和「天仁茗茶」等茶行,以茶為中國意象切入點的不至於令人失望,若一不小心懷念起阿里山的新茶,是有機會在這得到救贖。然而觀光重點畢竟是兵家必爭之地,若是實在厭倦制式化的紀念品店,將注意力放在「第壹樓海鮮茶寮」之上吧,正體中文運用的老詞彙與圖樣、讓人過目不忘的廟宇式頂樓,耆老拉著胡琴的調調讓人會心一笑。盤據顯目的街角,在大陸海外堅持自己信仰的法輪功攤位,卻使人百感交集。
把注意力專注在食,到「金門餅家」門口排著隊點小點,若是反應比阿姨們稍慢,很容易被後面的顧客搶先點菜。在這忙碌的小店不會有人給予你一絲同情,卻反映有趣的性格風俗。「我想去買包子,但都沒人理我啊,有點不敢再去」,一位嘗過苦頭的美國人這麼說道。米其林餐廳「嶺南小館」的服務倒是不錯,價位尚合理,肥美的蟹隻與燒臘就連挑嘴的台灣人都稱讚;而喜愛重口味的人則每每必到「御食園」點上水煮魚、口水雞與四川涼麵,或到「湖南又一村」點上一碗又濃又稠的酸辣湯及上海生煎包。
服務生送上一粒來自「Golden Gate Fortune Cookie Factory」所發明、元寶狀的幸運餅乾,裡頭藏著的話語信不信由你;在西方世界鼎鼎大名的「中國菜」――「李鴻章炒雜碎」,同樣是海外中國城的特色,所謂的特色,是指華裔美國人的發明、口味,中美合一下的產物。
以中國城為起點的新移民臥虎藏龍,從大陸北京發跡的御廚轉戰舊金山,廣東台山移民至此成為舊金山第一位華裔市長的李孟賢,都是令人感到驚豔的角色。要說十足中國韻味的街區一邊保留傳統文化,一邊創造屬於自己生命歷史也不為過,而這不就是美國建國的精神!?
早茶在港式飲茶餐廳聚聚,到了午後日正當中,「樸資茅斯廣場」(Portsmouth Square Plaza)成了最喧鬧的場域。人潮把下著象棋的退休耆老團團圍住,男人下象棋、女人打撲克牌,底下流竄的金錢交易不為人知,而隱藏在低調建築間的麻將廳又有多少。國父孫文看似有些不寫實的金色銅像,藏在不起眼的公園一隅。沿著往「希爾頓飯店」走,爬上面向中國城的平台,在黃昏時分,空氣中難得充滿懸浮粒子的一刻,中國城彷彿成了一座古老的山城,使用標楷體寫成的招牌也開了盞燈,望著濛濛擁擠亦中亦西的建築,倒有種時光倒流的浪漫。 ――
在好奇寶寶的心裡,「聖瑪莉教堂」(Old St. Mary’s Cathedral)的紅磚聳高教堂建築、隱身在一般建築樓上的「美國媽祖廟」,都可以是不帶任何種族、宗教分野的參觀選擇。金髮碧眼的美國人,也會到廟裡向媽祖祈福,在農曆新年前後去安太歲;而中國城當地華裔居民,在聖母瑪麗亞像前祈禱,更是稀鬆平常的事。宗教與傳統習俗的深度在此展現,娓娓描繪。「華人歷史學會」和「中國文化中心」想當然耳也也坐落於此,對老照片有莫名情感的話,前者陳列出過去華人來此造鐵路、淘金,穿著黑色布鞋,叼著一根菸擠在中國城等的畫面,甚有玩味。
卸下一些民族性的高尚情操,看待有些幽默的「不合宜」。成立近半百,販售鍋碗瓢盆的「The Wok Shop」掛上「不准吸鴉片」標示,可不是老闆在開玩笑;酒吧可以叫自己佛陀?門口呈現酒甕形狀的「Buddha Lounge」就這麼做,說話起來瘋癲的酒保沒在避諱,很容易讓人在笑話間不自覺點了一杯又一杯調酒;詩人李白的名號也被當作酒吧的名字,「Lipo Cocktail Lounge」裡供奉著神像,神像前端出的是一杯又一杯用茅臺酒做的邁泰(Mai Tai),空無一物的地下室,在某個神奇的周末夜晚,嬉皮士鬼祟地進進出出,為的可能是一場DJ自己辦的地下派對。
廣東的傳統餅食,一直是深具中國好滋味的代表之一。「東亞餅食公司」就在附近,陳列在櫥窗的酥餅類點心最得人心;「好旺角飽餅店」的叉燒包內餡紮實,餃類也是讓人一不小心就會點上一大盤的料理;而「茗香糕餅小食」以及隨處可見的「餅家」,當地華人是主要客群。曾有那麼一瞬間,我以為我正走在香港九龍的小巷,那看似熟悉,實而不同的異鄉,面對龐雜的招牌與轟鬧的人聲,反而讓自己顯得孤獨,雖然自己也是黃皮膚、黑頭髮,說著華話,面對眼前的這一切,心裡最思念的還是台灣味。
――
世界主要城市像紐約、倫敦、西雅圖和洛杉磯等,都有至少一座中國城,就連墨西哥市,都有一條當地人約定成俗的中國街,新移民群聚的力量在各地展現,而最令非中國人容易親近的文化便是飲食。然而舊金山中國城不只有中菜,越南菜也是吸引人的,「金星越南餐廳」很夠味的排骨飯,大片不夠看,上頭還可加上幾個炸春捲,而「Golden Flower」的料理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英國塗鴉神人Banksy留下的模板塗鴉已漸漸被新的壁畫遮蓋,Muni中國城站正在興建,民居窗戶外掛晾著洗好的衣裳,年輕人間用流利的英語交談著,巷弄間練著迎接新年的舞龍舞獅,華人食的菠菜和高麗菜載滿了整台推車,大廈裡的商場藏著幾家相較中國城之外,價錢較為實惠的診所和呂師樓……。覺得以上敘述有些沒「特色」?別忘了,這裡是舊金山,不是香港,可也不是台灣。
@BOX:註釋
.Banksy:英國模板塗鴉大師,曾無預警在舊金山中國城、米慎區、SoMa區等地留下多幅作品。
@精采好文01_行走不尋常的爛漫街區
@路線:24th St→ Bernal Heights
@內文:
腦袋瞬間出現一些幻覺,幻想著撞見伍迪.艾倫(Woody Allen)和傑克.凱魯克(Jack Kerouac)在街角滔滔不絕閒聊著,爵士或女人?咆哮爵士或像Marylou般的不羈女人?我沒有深入想像太多,也無須再繼續,因為在我眼前的正是伍迪.艾倫,站在24th St與Alabama St的奇幻交叉口。
@BOX:註釋
.傑克.凱魯克(Jack Kerouac, 1922-1969):美國作家、詩人,垮世代、20世紀最具爭議作家之一,著有《在路上》、《鄉鎮和城市》等經典小說。
@BOX:註釋
.Ma...
目錄
Preface_生活舊金山
Life in San Francisco
01_當個稱職的觀光客又何妨?
Route:AT & T Park→ Fisherman’s Wharf
02_行走不尋常的爛漫街區
Route:24th ST→ Bernal Heights
03_嬉皮士和胡鬧的都來了
Route:Church St→16th St & Valencia St
04_倉庫與私釀佳餚
Route:Dogpatch→Hunter’s Point
05_彩虹乍現自由大道
Route:Castro→Twin Peaks
06_微醺山丘遠眺城市微光
Route:Mt. Davidson→Noe Valley
07_撕下標籤的迷幻區
Route:Upper Haight→ Lower Haight
08_費爾摩街領略六大區風情
Route:Fillmore St
09_逐浪踩沙,褪去一件一件不喜歡
Route:Lands End→Baker Beach
10_迎向大海的森林浴
Route:Golden Gate Park→ Ocean Beach
11_華人社區的冷靜與熱情
Route:Cole Valley→Sunset
12_散落在不起眼街角的驚喜
Route:Legion of Honor→Richmond
13_靜僻轉角喜見精品聚落
Route:Market St→Hayes Valley
14_這些骯髒(包括錢)的玩意
Route:Union Square →SoMa
15_摩天樓與看不見的秘密
Route:Financial District
16_生猛的活力與喧囂
Route:Tenderloin
17_掉入時空漩渦的中國味
Route:Chinatown
18_垮世代的靈魂解放之旅
Route:North Beach
19_橫越夢中的火橘大橋
Route:Golden Gate Bridge→ Marin County
20_揮霍思辨的大學城
Route:Heading to Berkeley
21_出走舊金山的新探險
Route:Heading to Oakland
Bonus_到舊金山一定要做的20件事
Must-do List
Bonus_舊金山旅行問答集
Q & A
Preface_生活舊金山
Life in San Francisco
01_當個稱職的觀光客又何妨?
Route:AT & T Park→ Fisherman’s Wharf
02_行走不尋常的爛漫街區
Route:24th ST→ Bernal Heights
03_嬉皮士和胡鬧的都來了
Route:Church St→16th St & Valencia St
04_倉庫與私釀佳餚
Route:Dogpatch→Hunter’s Point
05_彩虹乍現自由大道
Route:Castro→Twin Peaks
06_微醺山丘遠眺城市微光
Route:Mt. Davidson→Noe Valley
07_撕下標籤的迷幻區
Route:Upper Haight→ Lower Haight
08...
商品資料
出版社:凱特文化出版日期:2014-03-22ISBN/ISSN:9789865882617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