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太空人的思考方式,將徹底改變你對地球生活的看法。
以每小時18英里的速度繞行地球,太陽每天升起16次,地球上的國界都消失了……
〔太空人的必修課〕
★小題大作,凡事做最壞打算。
★運用負面思考的力量,克服恐懼。
★把演練當真,才是真的演練。
★幫助組員達陣,等於救自己一命。
★別讓自己的美夢成為家人的惡夢。
‧為什麼太空人都是打包高手?
‧為什麼別在太空站吃麵包?
‧在太空站刷牙,記得把牙膏泡沫吞下肚?
‧為什麼太空人要自己按電梯按鈕?
‧在太空站生活,每天得做兩小時運動?
‧在太空中,為什麼別輕易掉眼淚?
克里斯‧哈德菲爾上校受過幾十年的太空人訓練,待在外太空的時間加起來將近四千小時。他曾經用一把瑞士小刀闖進國際太空站,在開飛機時處理掉一條活蛇,也有在太空漫步時暫時失明的經驗。至於他在外太空表演大衛‧鮑伊(David Bowie)經典歌曲〈太空奇遇〉(Space Oddity)的影片,在YouTube網站享有高點閱率。哈德菲爾之所以能在險境中成功求生,憑藉的是他在太空總署學到的另類人生哲學:為最糟糕的狀況做好準備,並好好享受其中「每一個時刻」。
在這本《太空人的地球生存指南》,哈德菲爾帶領讀者深入瞭解他多年來接受訓練以及到太空探險的過程,展現他到底是用什麼方式化不可能為可能。太空船升空的過程令人分泌腎上腺素,太空漫步是讓人心醉的奇蹟,遇到危機的時刻則需要鎮定與冷靜的反應來化解,這本書裡的每個故事都教人大開眼界,讀來興味盎然。在他看來,一般的處世哲學不但阻礙成就,也讓人沒辦法樂在其中。他的幾趟太空之旅可說是一種特別的機會教育,他從中學到與直覺相違的智慧,例如:不要想像自己成功的情景、一定要在意別人怎麼想、總是要小題大作。
也許,你永遠沒辦法像哈德菲爾上校一樣把機械臂裝上太空站、駕駛太空船、拍攝音樂錄影帶,或是在無重力狀態下執行最基本的外科手術,但是他在這本書中提供的洞見是如此鮮活有趣,看過之後,你不僅能學會太空人的思考方式,也會徹底改變你對地球生活的看法──特別是你自己的生活。
作者簡介:
克里斯‧哈德菲爾上校(Col. Chris Hadfield) 全世界最資深且最有成就的太空人之一。二○一三年五月,他完成為期六個月的國際太空站指揮官任務,與組員返回地球(這是他的第三趟太空任務)。他在一九八八年與一九九一年分別從美國空軍及美國海軍的試飛員學校畢業,兩次都獲得第一名的成績。一九九二年,他應徵獲選為加拿大太空人。二○○一到二○○三年,他被美國太空總署派駐到俄羅斯的星城(Star City)擔任太空任務主任,二○○三到二○○六年在休士頓詹森太空中心擔任機械長,二○○六到二○○八年出任國際太空站指揮官。哈德菲爾曾任太空探險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pace Explorers)的會長(二○○七到二○一一年),通過俄國的太空工程師認證,會說流利的俄文,也是擅長修復國際太空站上「所有」系統的「專家級」太空人;這意味他通過最高級認證,有能力執行太空站上各式各樣的任務。
譯者簡介:
陳榮彬 一九七三年生,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目前為台灣大學台文所與輔仁大學外語學院兼任助理教授,中國時報開卷版「世界書房」專欄撰稿人,研究專業為英、法、美、台等國現代主義都市小說、戰爭小說以及小說敘事學理論研究。譯作總計近三十本,包括《喬伊斯:永遠的都柏林人》(左岸)、小說大師費滋傑羅第一本作品《塵世樂園》(南方家園)、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刻畫冷戰時代的力作《諜影行動》(推守),以及美國恐怖驚悚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末日小說經典《末日逼近》等等,另有單篇譯作數十篇刊登於《BBC知識》、《孤獨星球》與《探索頻道雜誌》等期刊。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Slate》網路雜誌2013年年度好書 ★《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科克斯書評雙週刊》等地球媒體──好評推薦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孫維新 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張桂祥 《數位時代》雜誌創辦人 詹偉雄 無重力⊙推薦 休士頓,我們看到一顆超級巨星。──《華盛頓郵報》 轟動媒體界的大書。──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 哈德菲爾是個很酷的傢伙,也很聰明。──Business Insider網站 哈德菲爾熟知各種完成任務的技巧。──《哈芬頓郵報》 自從阿波羅登月計畫以來,可能沒有一個太空人像哈德菲爾這樣大大扭轉外界對太空探險的觀感……。外太空很少給我們這種近在咫尺的感覺,這個世界的面貌也很少如此令人驚嘆不已。 ──《每日電訊報》 哈德菲爾對太空計畫的貢獻良多,他所做的可不只是監督外太空的實驗,或是讓那座足球場大小的國際太空站持續飛行。……為哈德菲爾的精采表現喝采。──《時代》雜誌 這本書用人性化的眼光去觀察一個外人難以窺見的世界……。真空的外太空是如此嚴酷而殘忍,但是想在地球上生存也不簡單。哈德菲爾先生以真實而新鮮的方式,讓我們瞭解如何在兩個地方都有所成就。──《華爾街日報》 這是一本夾雜各種奇觀、讀來又很像童子軍手冊的回憶錄。──《紐約時報》 對太空人生活可信的幕後觀察……。一本令人手不釋卷的太空人回憶錄,其一生精采無比。──《科克斯書評雙週刊》 哈德菲爾證明自己不只是在探索宇宙時很厲害,也懂得深入探討人性,有辦法用簡單但深刻的語言,把那些與全人類有關的問題說清楚。這本書可看性極高!──《Brain Pickings》網路週刊 哈德菲爾是個天才、科技人,也是資深的宇宙旅人。──《紐約郵報》 從《太空人的地球生活指南》這本新書學到的教誨太引人入勝了,我們很難決定要從哪一個說起。──《今日美國報》 哈德菲爾是個風格迷人的好作家……。不管是他從外太空拍的地球照片,或是在一百公尺寬的太空站上拍攝的影片,讓我們看到他每天都在做些什麼苦差事──本書在在呈現他的真實人生。 ──《Slate》網路雜誌 哈德菲爾的寫作風格饒富趣味、戲劇性與張力。看過那些動人的文字後,你彷彿身歷其境,跟著這位深具說服力的紳士,從一名加拿大戰鬥機飛行員變成出過兩次太空梭任務的太空人,最後升任國際太空站的指揮官。──《杭亭頓海灘獨立週報》(The Huntington Beach Independent) 哈德菲爾引領讀者歷經一段迷人而刺激的旅程,同時提供許多可以在地球上應用的日常生活智慧──可能有點另類,但都是極具洞見的智慧。──《Bookpage》書評月刊
名人推薦:★《Slate》網路雜誌2013年年度好書 ★《時代》雜誌、《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科克斯書評雙週刊》等地球媒體──好評推薦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孫維新 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張桂祥 《數位時代》雜誌創辦人 詹偉雄 無重力⊙推薦 休士頓,我們看到一顆超級巨星。──《華盛頓郵報》 轟動媒體界的大書。──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 哈德菲爾是個很酷的傢伙,也很聰明。──Business Insider網站 哈德菲爾熟知各種完成任務的技巧。──《哈芬頓郵報...
章節試閱
引言 永遠不要放棄夢想 沒人生下來就是太空人 從太空船的窗框後隨意往外看,到處都是奇景。每隔九十二分鐘都能看到一幅令人驚喜的景象:眼前的行星宛如以橘色為基底的千層蛋糕,然後是厚厚的藍色楔形色塊,接著是黑暗中的繁星點點,美不勝收,好似糖霜。地球上的圖案就像一個個在我眼前揭露的祕密:井然有序的平原上硬生生冒出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森林化為一道道邊緣積雪的綠色切口,河流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像一條條銀蟲似的曲折蜿蜒。五大洲一望無垠,外海上的島嶼星羅棋布,彷彿一片細細的破碎蛋殼。 執行第一次太空漫步任務前,我在氣密艙裡飄浮著,心知等一下出去後看到的美景會更為罕見。我將飄浮在太空中,沉浸在宇宙的壯觀景致裡,同時緊抓著一艘以一萬七千五百英里時速環繞地球的太空船──這是我畢生夢寐以求的時刻,為此我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壯闊的美景當前,我必須保持鎮靜,而且我眼前面對一道有點荒謬的難題:我要用什麼方式出去最好?艙口是個圓形小洞,而我的胸口掛了許多工具,還背著一個大大的氧氣筒和電子設備,全身呈方塊狀。穿著方形裝備,要怎麼走出圓形艙門? 剛剛成為太空人的時候,我的腦海曾經浮現電影般的畫面:襯著電影配樂,我優雅地一蹬,進入一片漆黑的無垠太空中──但這是不可能的。我反倒得用蹩腳的姿勢,耐著性子,慢慢擠出去,心裡不要想著這一切有多神奇了,而是務實一點,試著別讓太空裝被勾破,或是被太空飛行纜索纏住,像隻被繩子捆住的「飛天小牛」。 我小心翼翼讓頭部先鑽出去,眼前出現有史以來只有幾十人親眼目睹的地球景致,而我身上穿戴一具搭載推進系統與操縱桿的飛行背包,當一切都失效時,我還能利用背包內的高壓氮氣瓶噴氣,飛回安全的地方。這實在是人生經驗的極致,一條出乎意料的道路。穿著方形裝備,要怎麼走出圓形艙門?這就像是我的人生故事:就算出門是不可能的任務,還是要試著走出去,達成目標。從履歷表看來,我的職涯似乎是一條早已註定的軌道:工程師、戰鬥機飛行員、試飛員(test pilot),最後成為太空人。對於幹我這行的人而言,此一發展途徑極其典型,是一條彷彿直線的坦途。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一路走來,我歷經過曲折的彎道,也數度走進死胡同。我並非生下來就註定成為太空人。我必須靠自己打拚。 從小確立志向 我是九歲那年踏上這條路的,當時我跟家人待在安大略省史泰格島(Stag Island)上,我們家的小屋過暑假。我爸是一名民航機飛行員,常不在家,當他值勤時,我媽總是跟我們五個小孩在一起,不是追著我們跑,就是在一棵高大橡樹陰涼的樹蔭下看書。我哥戴夫(Dave)跟我很好動,早上我們會去滑水,下午則是避開該做的家事,溜出去划獨木舟、游泳。我們家沒有電視機,但鄰居有。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日那天夜裡,時候已晚,我們漫步穿越與鄰家小屋之間的那塊空地,擠進他們家客廳,島上幾乎所有人都來了。戴夫與我坐在一張沙發的背上,伸長了脖子看電視。只見一個人有條不紊地從登月小艇的著陸腳上慢慢爬下來,小心翼翼地踩上月球表面。電視畫質不佳,但我非常清楚我們目睹的是什麼: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完成了。客廳裡的人吃驚不已。大人紛紛握手稱慶,小孩則是大叫歡呼。某種程度上,我們覺得自己也跟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一樣上了月球,改變了這個世界。 稍後,當我們走回我家小屋,我抬頭仰望月球。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星球,而是人類可以行走、講話、工作,甚至睡覺的地方。在那個當下,我知道自己這輩子要做什麼了。我想追隨剛剛那位勇者在月球上遺留的腳步。我想搭火箭到九霄雲外,探索太空,把人類知識與能力的界線往外擴展──我百分之百確定自己想當個太空人。 跟加拿大的每個孩子一樣,我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只有美國人能當太空人。美國太空總署(NASA)只接受具美國公民身分的太空人候選人,加拿大政府連一個主管太空事務的機構都沒有。但是︙︙在那天之前,月球漫步也是不可能的呀。阿姆斯壯並未因此畫地自限。或許有一天,我也能登上月球;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希望自己已做好準備。 我的年紀夠大,知道所謂做好準備,不只是跟兄弟們利用臥室的上下鋪玩「太空任務」遊戲,或者在牆上貼《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 )雜誌送的大張月球海報。但當時我沒有任何活動可報名,也沒有可資參考的手冊,更遑論詢問的對象了。我的結論是,我能選擇的只有一條路。我必須想像一般太空人九歲時都在做些什麼事,然後照著做。我可以立刻開始。太空人都吃蔬菜還是吃洋芋片?很晚睡覺,還是早早起床讀書? 我沒有把想當太空人這件事告訴爸媽,還有兄弟及妹妹們。我想他們的反應大概跟聽到我說要當電影明星一樣。但是自從那一夜起,夢想為我的人生提供了方向。儘管我只是個九歲的孩子,我已經體認自己有許多選項,而且我的決定非常重要。我每天所做的一切將決定我未來會成為哪種人。 我向來就喜歡上學,但是等到暑假過去、回到學校,讀書對我而言已經帶有新的目的性。那一年與隔年,我各參加了一次課外營隊,藉此學會更具批判性與分析性的思考方式,不再只是試著找出答案,而是發掘問題。我們背誦勞勃.塞維斯(Robert Service)的詩作,用最快的速度念出法文字母,解答令人費神的謎題,還參與模擬股市操作的遊戲(我憑直覺買了某家種子公司的股票,結果公司並未賺錢)。實際上,我們學到的是如何學習。 如果你對某件事懷抱的渴望就像我想當太空人的程度,那麼逼迫自己努力學習並不困難,但如果你跟我一樣在玉米農場上長大,那的確會有幫助。我七歲時,我們舉家從薩尼亞市(Sarnia)遷居小鎮米爾頓(Milton),爸媽在那裡買了一座農場,距離我爸飛進飛出的加拿大機場並不遠。他們倆都是在農場長大的,認為飛機駕駛的輪休時間是勞動身體的絕佳機會,還可藉此延續家族傳統。農場的工作,加上照顧五個小孩,已經夠他們忙的了,實在沒有餘力緊盯我們,只期望我們,如果真想要什麼,就得自行設法──但是要先把家事做好。 對他們來講,小孩本來就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十一、二歲時,某天我沿著一排灌木樹籬駕駛家裡的牽引機,但有點太過自信──基本上就是愛現。就在我覺得這世上沒有人的駕駛技術比我還棒的時候,牽引機後面的掛鉤勾到一根圍籬的柱子,結果斷了。我氣自己,也很尷尬,但我爸不是那種會說「沒關係,兒子,你去玩吧,我來處理就好」的父親。他會嚴肅地對我說,我最好學會怎樣把掛鉤焊接回去,再把牽引機開回田裡,完成我該做的事。他教我怎麼焊接,讓我把掛鉤焊回去,再繼續做事。後來,那一天我又因為同樣的理由把掛鉤弄斷,這回根本不需要別人對我大小聲,光這蠢事就讓我感到好挫折,開始對自己大吼大叫。然後我請父親幫我把掛鉤焊回去,第三度把牽引機開回田裡,這次我更小心了。 在農場上長大的好處是幫助我們養成有耐心的個性,這對任何鄉間居民都是必要的。我總是搭乘巴士去參加課外營隊,來回各需兩小時。到了中學,我一天只需花兩小時在巴士上,我已覺得自己真幸運。不過,搭巴士也有優點,因為我早就養成利用交通時間閱讀與學習的習慣──儘管不是無止境的著迷,但我總試著去做太空人會做的事。為了迎接未來可能的太空之旅,我決心做好準備,但也決心好好享受準備過程。因為如果在抉擇過後變得很慘,就無法繼續下去。我生來不是那種為了理想而犧牲自己的料。 所幸,我的興趣與阿波羅號時代那些太空人的興趣完全相符。他們大都是戰鬥機飛行員與試飛員出身;而我也很喜歡飛機。十三歲時,我追隨戴夫的腳步,加入航空青年團(AirCadets),後來弟弟、妹妹也參加了。那種團體有點像童子軍與空軍的綜合體:除了學習軍規與領導技能,也學開飛機。到了十五歲,我已取得滑翔機執照,十六歲時則開始學習駕駛引擎式飛機。我喜歡那種御風而飛的感覺與速度,也喜歡嘗試以優雅的方式完成各種飛行動作,視其為一大挑戰。我不只是因為當太空人的夢想,才希望成為傑出的飛行員,我本來就愛開飛機。當然,我也有其他興趣:閱讀科幻小說、彈奏吉他,還有滑水。我也是個高山滑雪好手,喜好競速,並不亞於我熱愛開飛機:因為兩者都必須學會有效地駕馭速度與力量,以高速前進,專注執行下一個轉彎、俯衝或滑行的動作,同時為了保命,得好好掌控一切。到了十八、九歲,我甚至晉升成為教練;靠整天滑雪賺錢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但我也知道把人生的幾年虛擲在一座座山丘之間,無助於完成我的太空人美夢。 在這整個過程中,我不曾認為當不上太空人就是個失敗者,因為成為太空人的機率幾乎等於零,我不會笨到把它當成衡量自我價值的標準。我的態度比較像是:「很可能我辦不到,但是我必須努力付出,讓自己朝正確的方向前進,以備不時之需,而且我應該確保那些事讓我感興趣,所以不管結果如何,我都能快快樂樂的。」 當年,太空總署曾任軍職者的比例更勝今日,所以高中畢業後,我就決定進入軍校就讀。至少,我能好好念書,還有機會報效國家(更棒的是,讀軍校有錢可拿)。就讀軍校時,我主修機械工程學,心想就算沒當上軍機飛行員,也許可以成為工程師──我本來就喜歡探索各種裝置的運作方式。讀書與演算時,我的眼神有時會飄到那張掛在書桌前的太空梭照片。 「不要放棄你的太空人夢」 一九八一年聖誕節,距離畢業還有六個月,我做了一件可能對我的人生影響最大的事情。我結婚了。打從中學起,海倫(Helene)就一直是我的女朋友,當時她已經從大學畢業,在她就職的那間保險公司成為明日之星,賺的錢多到足以讓我們婚前就在安大略省的基奇納市(Kitchener)買房子。婚後兩年,我們分開的時間幾乎長達十八個月。我前往薩斯卡其萬省穆斯喬市(Moose Jaw, Saskatchewan)的加拿大空軍基地,接受基本的噴射機飛行員訓練;海倫則生下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凱爾(Kyle),在基奇納度過獨自扶養小孩的日子,因為景氣不好,房子根本賣不掉,我們瀕臨破產邊緣。後來,海倫辭掉工作,帶著凱爾遷居穆斯喬,住進基地宿舍,然後我被分發到亞伯達省的冷湖市(Cold Lake, Alberta),學習戰鬥機的飛行技巧,先飛CF—5 戰機,後飛CF-18。換言之,我們來到婚姻繼續或破裂的分水嶺。等到一九八三年,加拿大政府招募並選出第一批為數六名的太空人時,我們的壓力並未趨緩。我的夢想看來有一絲絲實現的希望了。從那時開始,我專注在事業上的動機更強烈了;我倆的婚姻之所以成功,理由之一在於海倫總是熱切鼓勵我追求夢想。 很多我們認識的人都說,能夠跟她那種做事積極、喜歡掌控一切、成就超乎預期的人結婚,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她簡直把搬家當成一種運動,而我必須承認,他們的確沒錯——娶到海倫這種老婆,對我來講有時還挺難適應的。她的能力實在太驚人。如果將她空投到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她都能在二十四小時內把公寓安排好,擺滿她欣然組裝好的IKEA 家具,還能弄到售罄的演唱會門票。因為我常不在家,扶養三個孩子的過程中,她必須母兼父職,還得做好各種不同的工作——她曾負責一家大公司的企業資源規畫系統,也當過專業主廚。她宛如女超人;如果你在追逐遠大夢想的同時還想享受人生,她就是最佳伴侶。想把小孩養大,可能不需要全村的人幫忙,但的確需要她那樣的隊友。 當年,我是在完成戰鬥機飛行訓練、被告知獲派德國時,徹底看清這一切。海倫懷了我們的第二個孩子,大腹便便,但遷居歐洲後的前景讓我們很興奮,兩人開始神遊巴黎,想像孩子們未來一定很有教養、精通三國語言。結果,我被通知計畫生變,改派往魁北克省的貝哥特維空軍基地(Bagotville),成為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所屬的CF-18戰鬥機飛行員,負責攔截闖進加拿大領空的蘇聯飛機。被派往一個新成立的中隊是個大好機會,而貝哥特維是一個值得推薦的地方,只不過那裡的冬天酷寒,不管哪個季節,都不像歐洲。接下來三年對我們家是很難熬的。我們的經濟基礎仍然不穩:我是個戰鬥機飛行員(這可不是一份沒什麼壓力的工作),而海倫在家裡帶那兩個吵鬧不休的男孩(伊凡在我們搬到貝哥特維的前幾天才出生),其職涯沒有任何展望可言。然後,伊凡七個月大時,她發現自己又懷孕了。當時,我們倆都覺得那不是意外驚喜,反而是即將壓垮我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我檢視自己的處境,試著想像自己四十五歲的生活,心想如果我繼續當戰鬥機飛行員的話,我們會過得很糟。中隊的指揮官忙得要死,薪水沒有比我高多少;工作量其大無比,也不被上頭看重,而我們做的事完全無法跟輕鬆這兩個字沾上邊。此外,戰鬥機飛行員是個危險的工作。每年我們至少會有一位摯友喪生。所以,當我聽說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要徵人時,決定要務實一點。為航空公司工作會讓家人好過些,而且那種生活形態我早就熟知。為了取得民航機師執照,我還去上了一堂初階課程,結果海倫出面阻止我。她說:「你不是真的想要當民航機師。你不會開心的,因此我也不會開心。不要放棄你的太空人夢──我不能任由你那樣對待自己,或者我們。我們就再多等一會兒,看看接下來會怎樣吧。」 所以我繼續待在那個中隊,終於初嘗試飛員的滋味:飛機修復後,會交給我試飛。我非常入迷。戰鬥機飛行員都是以開飛機為人生目標,儘管我也愛開飛機,但我的人生目標是瞭解飛機這種機器:我想知道為什麼飛機會有某些特定性能,要怎樣才能讓它們有更好的表現。當我說,我想去讀試飛員學校時,隊上的同袍都覺得很困惑。我到底是為了什麼願意捨棄戰鬥機飛行員的光環,轉行當工程師?試飛員這份工作對我最具吸引力的,莫過於機械工程的部分,給我機會讓高效能飛機飛得更安全。 加拿大境內沒有試飛員學校,通常每年會派兩名飛行員到法國、英國或美國等地受訓。一九八七年,我中了大獎:被派往法國地中海沿岸的學校。我們在當地租了一棟完美的房子,還配有一輛車。東西都打包好了,也辦了惜別派對。結果,就在我們準備帶三個孩子搭機的兩週前(當時克莉絲汀才九個月大),加拿大與法國政府高層發生紛爭,法國把我的名額給了他國另一名飛行員。「大失所望」不足以描述我個人的心情,也不只是我職業生涯的「一大挫折」。我們快要崩潰了。又是一個此路不通的絕境。 戰機試飛員生涯 多年來我一再發現,很多事情在當下看來很糟糕(或者很美妙),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事後回想起來,那齣令人心碎的慘劇也許骨子裡是一次幸運的轉折,還好那年春天我失去前往法國的機會。幾個月後,我被派到愛德華空軍基地(Edwards Air Force Base)的美國空軍試飛員學校(U.S. Air Force Test Pilot School, TPS)受訓,那一年改變了我們的一生。剛開始,一切都很完美:就在寒冬侵襲貝哥特維空軍基地之際,我們朝著陽光和煦的南加州出發。不幸的是,要等搬家公司把家具載到,才能搬進基地的宿舍。正因如此,我們才有機會在迪士尼樂園的飯店住上幾星期,歡度聖誕節。 隔年,也就是一九八八年,可說是我畢生最忙碌而美好的幾年之一。就讀試飛員學校就像要拿飛行的博士學位一樣,一年內我們飛了三十二種不同的飛機,而且每天都有考試。難度令人無法想像,但也充滿樂趣:班上的同學都住同一條街上,大家都是二十八、九歲或三十出頭,喜歡找樂子。此一經驗比過去我參與的任何活動都適合我,因為整個課程始終聚焦在學會分析飛行活動,也與數學、科學密切相關,同志情誼濃厚。說真的,那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有機會跟那麼多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我們大都想成為太空人,也不用諱言此一夢想。美國空軍試飛員學校就像太空總署的跳板;後來成為太空人的,包括我的兩位同學兼好友:蘇珊.海姆斯(Susan Helms)及瑞克.哈斯本德(Rick Husband)。 不過,當時我完全看不出試飛員學校是不是加拿大太空總署(CSA)的跳板。誰都不知道加拿大太空總署何時會再度徵選太空人,搞不好根本不會。只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第一批加拿大太空人都是酬載專家(Payload specialist,負責到外太空進行實驗的科學家),他們是科學家,並非飛行員。不過,到那時為止,我一直遵循大多數美國太空人走過的路。也許,祖國唯一的太空機構終究覺得我不是他們屬意的太空人人選,但我已經無法轉換跑道了。從好的一面看來,就算無法成為太空人,後半輩子只能當個試飛員,我也知道自己不虛此生了。我們這一班曾到休士頓的詹森太空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參觀,也觀摩了其他試飛中心,像亞伯達省冷湖市的那一所,還有馬里蘭州的帕塔克森特河海軍航空站(Patuxent RiverNaval Air Station)—在那裡,我巧遇一位透過某固定交換計畫被派到美國的加拿大試飛員。那傢伙無意間提到他在美國的訓練快結束了,即將回到冷湖市,所以他猜上面應該會派人來取代他,不過還不知道是誰。稍後當我把這件事告訴海倫時,她臉上的表情彷彿在說:「你想的跟我一樣嗎?」 的確一樣。帕塔克森特航空站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試飛中心之一。那裡的設備好到足以進行最尖端的實驗,例如測試新型引擎、新軍機的機身,而且不只是為美國政府服務,服務對象還包括澳洲、科威特各國。可想而知,由於加拿大軍隊的規模相對較小,冷湖市試飛中心測試的飛機少多了,而且主要業務是調整既有機種,不常為了增加飛機的基本性能而實驗。在接受戰鬥機駕訓時,我們很喜歡冷湖市的居住環境,但是等到我從試飛員學校畢業,我們一定會在那裡住上很多年,何不先試著爭取在帕塔克森特河航空站受訓的機會?此外,確實還有其他理由:我們已經習慣溫暖的冬天了。所以我打電話給人事官(這位軍官隨時掌握有哪些職位出缺、哪些是最佳人選),對他說:「嘿,直接把我們派往馬里蘭去吧,如果從冷湖大老遠把另一家人送到帕塔克森特河,空軍得多花五萬美金。」他的口氣很明確:「門都沒有。你給我回來。」呃︙︙好吧,總之還是值得一試。但事實上,加拿大政府為了派我去試飛員學校受訓,已經花了一百萬美金。他們有權決定要把我派到哪裡去。 我們又開始準備搬家。但是一個月後,那位人事官打電話給我:「我有個好消息。直接把你派到帕塔克森特河如何?」我想這多少歸功於我是試飛員學校第一名畢業,而且我帶領的團隊還拿下研究計畫最高分。我覺得這對我個人是一項成就,也幫加拿大爭光—我一個加拿大人居然在美國空軍試飛員學校第一名畢業耶!甚至有一名冷湖市的記者來採訪我。那家報社沒人想得出要如何下標題,於是打電話給試飛中心,也不知道電話是誰接的,只知道那人說:「不如就叫作〈加拿大人以第一名從試飛員學校畢業〉,或者這類的?」一個朋友把文章印下來寄給我,是個不錯的紀念品,也能證明我有多優秀。標題呢?就是〈加拿大人以第一名從試飛員學校畢業,或者這類的〉。 海倫和我決定在前往帕塔克森特河的路上順道度假,所以在一九八八年十二月,我們開著那輛外號叫「加長禮車」、兩側有仿木紋飾板的醜陋藍色旅行車,從加州前往馬里蘭州。我們是一對帶著三個小毛頭的年輕夫妻,第一次見識到美國南方各州的風情:我們去海洋世界(SeaWorld)玩,也探索過洞穴,在巴吞魯治市(Baton Rouge)過聖誕節—那是一趟探險之旅。 在帕塔克森特河的時候也是。我們沒有住在基地的宿舍,而是租了一間農舍,對大家來講,都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改變。過一陣子,海倫找到一份房地產仲介工作,因為時間還挺彈性的;凱爾、伊凡與克莉絲汀也都開始上學了。而我則要負責F-18戰機的試飛工作,常常故意把飛__機飛高一點,任其失控,然後在下墜過程中設法把飛機拉正。一開始我挺猶豫的,因為我一輩子做的都是試著去控制飛機,而不是任其到處亂飛,但是等到我有了自信,就開始嘗試各種不同的技巧。到最後我迷上了那種感覺:我到底能夠讓飛機失控到什麼程度?受訓時,我們發明了一些讓飛機恢復正常的技巧,都很棒,儘管與直覺不符,卻能把飛機與飛行員救回來。同時,我仍在思考:如果加拿大太空總署再度招募太空人,我該具備哪些條件?更高階的學位似乎是必要的,於是我利用晚上與週末,透過遠距教學,完成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of Tennessee)航空系統的碩士學位,只需在論文口試時到校。不過,住在帕塔克森特河期間,我最有意義的成就,是成為外燃式氫氣動力引擎(external burning hydrogen propulsion engine)的第一名試飛員,那種引擎能讓飛機以超音速飛行。我與試飛工程師莎朗.浩克(SharonHouck)合寫了一篇研究報告,榮獲試飛員學會(The Society of Experimental Test Pilots)首獎。對我們來講,那簡直像得了奧斯卡金像獎——特別是頒獎典禮就在比佛利山莊舉行,而且與會者有許多傳奇性試飛員,像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兩馬赫速度(音速的兩倍)飛行的人——史考特.克羅斯菲爾(Scott Crossfield)。 最後,我在一九九一年被任命為美國海軍試飛員。我的旅程快要結束了,而且我達成了我的美國夢──儘管未成為美國公民。我的計畫是休息一下,好好享受我在馬里蘭的最後一年,多花時間陪孩子,多玩一點吉他。然後,加拿大太空總署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廣告:「誠徵太空人。」 應徵太空人 我的時間很趕,大概只有十天可以寫履歷,然後寄出去。海倫跟我把那份履歷當成馬里蘭鄉間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文件。它的確是頁數最多的文件之一:我寫了一頁又一頁,把所有事蹟都列上去,所有殊榮、獎項,還有上過的課程,只要還記得的都不放過。那還是只有點陣印表機的時代,我們決定交給專業印刷廠處理,用高品質紙張輸出。海倫還說一定要裝訂。這能讓他們眼睛一亮!一份印刷廠裝訂的精美履歷表,大小差不多跟一本分類電話簿一樣。但我們做的不只如此:我還找了一個以法語為母語的朋友把所有內容譯成精準的法語,把法語版另行印刷裝訂起來。我們校對了好幾遍,搞得我晚上夢見自己標錯逗點,接著我們還認真地爭論:是否該直接開車去渥太華送件,藉此百分之百確認申請文件送達。我心不甘情不願地同意找快遞,然後打電話到加拿大太空總署確認。結果真的寄到了,其餘五千三百二十九份應徵文件也是。那是一九九二年一月。接下來的五個月是我畢生最坐立難安的一段時間。我一直試著把手頭的工作做好,但是應徵完全沒下文,我無法得知自己是否獲選。 一週又一週過去了,卻音訊全無,但我們終於收到一封信:我成為五百名候選人之一!下一步,我必須填寫一些心理評估表格。我填了,獲得的回覆則是:「不管是否入選,你都會在幾週內接獲通知。」幾週過去了,還是沒有消息。一片靜悄悄。又是數週慢慢消逝。難道評估結果是我有非常嚴重的心理問題,所以他們連跟我說一聲不都不敢?最後,我無法忍受這種不確定感,於是打電話給加拿大太空總署。接電話的傢伙說:「等一下,我看看名單。哈德菲爾。嗯︙︙喔,有,你在名單上。恭喜你,成為下階段的候選人。」這不是我最後一次起疑:難道這是他們故意設計的壓力測試花招,想看看候選人如何面對不確定的處境,並控制自己的怒氣。 到了此刻,候選人只剩一百人。他們要我到華盛頓特區接受一位工業心理學家的面試,他跟我約在飯店大廳,宣稱:「我沒有租會議室什麼的,直接到我房間談吧。」上樓時,我心裡只有一個想法:如果我是女性,一定很不舒服。進了他的房間,他要我自在一點,我開始猶豫了:該坐在床上還是椅子上?怎樣能讓他對我有較高的評價?我選擇了椅子,回答一些顯然只想測驗我有沒有心理變態的問題。如果我沒記錯,他曾問說我有沒有想過要殺我媽。 我又等了幾週,電話終於響了:有五十人獲准到多倫多接受進一步面試。五十人!此刻我才相信自己的確有獲選的機會,於是決定跟人事官說我在做什麼。在美國,太空人候選人都是由軍方先行篩選;想應徵的人會把資料送交所屬的軍種,由他們來決定把哪些名字呈報給太空總署。但是在加拿大,軍方在這整個過程中沒有置喙餘地,我想當我打電話去的時候,他們一定很困惑。我說:「我想我應該說一聲,我去應徵太空人的工作了,你們可能要比原先計畫的稍稍提早找人來接替我,但也有可能不用。」 去過多倫多之後,情況並未明朗化:我接受了一些基本體檢,確認我大致健康,也跟幾個加拿大太空總署的主考官進行長時間面談,其中之一是加拿大第一位太空人──鮑伯.瑟斯克(Bob Thirsk)。回到馬里蘭州,海倫既興奮又有信心,而我則是試著過平常的生活,但心裡時時刻刻惦記著那件懸而未決的事。過去長久以來,成為太空人只是我的一個想法而已,如今卻即將實現了(或者不會實現),真是折磨人。當年那個九歲小男孩的夢想能夠成真嗎?之後,我來到最後一關。四月底,二十位候選人被叫到渥太華進行為期一週的仔細考核。我始終規律運動,吃東西也很小心,但如今我更認真起來。我想確定我有較低的膽固醇數值,因為我知道他們一定會做嚴格的醫療檢查,我希望我看來很健康。我模擬了一百個問題,試著回答,也用法語練習回答。等到我抵達渥太華,第一個念頭是,我即將面臨激烈的競爭。另外十九名候選人都很了不起,其中有幾個博士,也有一些人跟我一樣是軍校畢業生。還有幾個人有大量出版品。大家不是醫生、科學家,就是試飛員,每個人都試著不經意地表現出自己很厲害。當然了,這種安排最令人焦慮,因為沒人知道到底有幾個人會獲選。六個?一個?我試著表現出一副不在乎的模樣,但也暗示我擁有他們要求的所有條件,是不二人選。我希望如此。那一週我們好忙。透過一場模擬記者會,他們想看看誰擅長搞公關,或者在受訓後足以勝任。我們還做了許多深入的體檢,抽取各種體液,挨了很多針。但真正具有決定性的,還是長達一小時的小組面談,主考官包括加拿大太空總署的大人物、公關人員與太空人。為此我思考了一週:要如何讓自己表現突出又不討人厭?要如何回答那些簡單的問題?哪些話不該說?我非常確定我是那一週最後接受面試的候選人,但無論如何,主考官顯然熟知彼此的問話風格,而且習慣聽從麥克.伊文斯(Mac Evans)的話──他後來成為加拿大太空總署署長。當他們回答問題時,會說:「麥克,你想回答這個問題嗎?」我覺得自己過去一週跟這些人混得有點熟了,所以有人問了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時,我隨口回了一句:「麥克,你想回答這個問題嗎?」這實在很冒險,有可能會讓他們覺得我很自大,但是所有人都哄堂大笑,這爭取到一點時間,讓我想出較適合的答案。然而,他們沒有多少反應。我不知道他們比較喜歡我,還是別人。在返回馬里蘭的路上,我壓根兒不知道自己是否會獲選。 離開時,有人說我們二十人會在五月的某個禮拜六接到一通電話,來電時間在下午一點到三點之間,到時候就知道到底是獲選還是被刷掉。那個週六來臨時,我決定讓時間過快一點,於是跟一個有船的朋友去滑水。之後,海倫和我回家吃午餐,看著時鐘等來電。我們猜想,先接到電話的應該是獲選的人,如此一來,假使有人拒絕,他們就可以打給名單上的下一人。我們猜對了:下午一點過後沒多久,電話響了,我在廚房接起來。電話另一頭是麥克.伊文斯,問我想不想當太空人。 我當然想,那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但是,當時我的情緒並非愉悅或驚喜,甚至不是興高采烈,而是鬆了一大口氣,好像心裡由壓力累積而成的水庫終於潰堤。我終究沒讓自己失望,沒讓海倫失望,也沒讓家人失望。我們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終於達到了。麥克說,我可以告訴家人,只要他們肯保密。海倫跟我盡可能讓心情沉澱之後,才打電話給我媽,要她發誓保密。但她一定是掛上話筒後就四處打電話給別人。等我打給祖父時,他早就知道了。 接下來幾個月,我們都很興奮,我和其他三名新的太空人開了一次祕密會議,然後是各種大張旗鼓的宣傳活動,甚至有些隆重的典禮。但是,在我接到加拿大太空總署來電那天,我的感覺就像在一瞬間安然抵達從九歲以來一直在攀爬的山峰,現在正遠眺山巔另一頭的情景。那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我辦到了。我當上太空人了。 只不過,實際上我還不算是太空人。太空人必須具備可靠、能正確做出重大決定的人格,不是接到一通電話就直接變成太空人。那是任何人都不能賦予的一種身分,必須付出多年的認真努力,持之以恆,因為必須吸收新的基礎知識,培養身體技能,學習各式各樣的新技巧。但最重要的是必須改變什麼?你的心態。你必須學會從太空人的角度去思考。我只是剛剛起步而已。
引言 永遠不要放棄夢想 沒人生下來就是太空人 從太空船的窗框後隨意往外看,到處都是奇景。每隔九十二分鐘都能看到一幅令人驚喜的景象:眼前的行星宛如以橘色為基底的千層蛋糕,然後是厚厚的藍色楔形色塊,接著是黑暗中的繁星點點,美不勝收,好似糖霜。地球上的圖案就像一個個在我眼前揭露的祕密:井然有序的平原上硬生生冒出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森林化為一道道邊緣積雪的綠色切口,河流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像一條條銀蟲似的曲折蜿蜒。五大洲一望無垠,外海上的島嶼星羅棋布,彷彿一片細細的破碎蛋殼。 執行第一次太空漫步任務...
目錄
引言 永遠不要放棄夢想 第一部 升空前的準備 1 太空漫步的祕密 2 心態和航向一樣重要 3 太空人怎麼排除懼高症 4 預飛的重點是不斷學習 5 為什麼必須幫助你的組員 6 當你發現頭盔裡出現一隻蜜蜂 第二部 在無重力國度執行任務 7 你的美夢別成為家人的惡夢 8 沒什麼事情比你手頭的工作更重要 9 王牌太空人怎麼按電梯? 10 外太空生活教你的事情 11 穿著方形裝備走出圓形艙門 第三部 回程的學習 12 只剩最後二十步的危險 13 爬下太空艙,還是要倒垃圾 謝詞
引言 永遠不要放棄夢想 第一部 升空前的準備 1 太空漫步的祕密 2 心態和航向一樣重要 3 太空人怎麼排除懼高症 4 預飛的重點是不斷學習 5 為什麼必須幫助你的組員 6 當你發現頭盔裡出現一隻蜜蜂 第二部 在無重力國度執行任務 7 你的美夢別成為家人的惡夢 8 沒什麼事情比你手頭的工作更重要 9 王牌太空人怎麼按電梯? 10 外太空生活教你的事情 11 穿著方形裝備走出圓形艙門 第三部 回程的學習 12 只剩最後二十步的危險 13 爬下太空艙,還是要倒垃圾 謝詞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 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0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