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傳傑
定價:NT$ 360
優惠價:79 折,NT$ 284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1月22日
限量商品,已搶購一空
讓我們找回失落的文化老地名,
娓娓道出活躍於這片土地的人事物…
• 「正港ㄟ」台灣是指哪裡?
• 昔日台北城有個「小東京」在哪裡?
• 台灣有兩百多個以「竹圍」命名的地方?
• 澎湖「媽宮」為什麼改名為「馬公」?
• 基隆有五堵、六堵、七堵與八堵,四堵、三堵、二堵和頭堵到哪兒去了呢?
地名是人類活動的歷史產物,是地方居民因應地理環境因素,以及融合語言、歷史與風俗所創造出來的文化結晶。台灣融合豐富的族群文化,包含原住民、閩南、客家、日本甚至是歐洲人都曾在這片土地留下足跡,共同交織出許多獨特且豐富的地名文化。
本書透過豐富的的史料與古地圖,加上大量田野調查結果,層層剖析、抽絲剝繭,挖掘出許多老地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更替訛誤的地名舊說提出全新觀點。在地名與各種族群典故、地形證據的精采推理辯證中,我們看見的不只是地名資料的重建與整理而已,更是亟欲被大眾重新認知的文化記憶,以最有骨肉血淚的面貌,展演在你我眼前。
探尋老地名,就是對自身存在根源的好奇心
除了馬公之外,澎湖朝陽里『紅毛城』是作者童年時代最熟悉的地名。後來在文史材料上讀到,澎湖的『紅毛城』應該在馬公風櫃里的風櫃尾,那麼舊居附近的紅毛城又是怎麼一回事?當時在澎湖,沒聽人說過風櫃尾有一座紅毛城…
十餘年前,他在『大地地理雜誌』任職,期間負責製作過一篇澎湖專輯,曾向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徵調了一批澎湖的空拍圖片。當時看到一張鳥瞰風櫃尾的空拍照時,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視覺,那不正是傳說中的風櫃尾紅毛城嗎?
至於老家附近的朝陽里紅毛城,也就是通稱的紅木埕又是怎麼一回事?
本書特色
☆大膽挑戰舊有觀點,為地名由來提出新說法
過去研究認為「堵」是指防範敵人入侵所築的土牆,但作者根據地圖上的判讀及實地考察,發現所有以「堵」命名的地方都是位於連續的河曲地形上,其特徵為河曲上的小山,推翻舊有的研究說法。
☆主題式地名蒐錄,研究老地名不可或缺的最佳資料庫
本書根據族群、地形等不同主題蒐羅各地方地名資料,是人文、歷史、地理、社會等學科研究必備的基礎素材。
☆豐富珍貴的古地圖與老照片,深入解讀台灣地名的由來與變遷
遠從荷西時代的古地圖,到近代今人所繪的精細地圖,作者皆能以深厚的地名研究知識,解讀地圖內涵的豐富訊息,相當精采而實用。
作者簡介:
陸傳傑
曾任大地地理雜誌總編輯,著有《裨海紀遊新注》(榮獲2002年圖書綜合類金鼎獎、小太陽獎)、《南管賞析入門》(榮獲1995年有聲出版類金鼎獎)、榮獲金鼎獎雜誌編輯獎(1992年)、《圖說台灣地名故事》(榮獲2013年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獎)
名人推薦:
代序─渇望一個屬於自己的地名
除了馬公之外,紅毛城是我童年時代最熟悉的地名。
我出生於馬公街區,不久全家就搬到馬公朝陽里關帝廟的南面。當時澎湖人將關帝廟一帶稱之為紅毛城,我家介於火燒坪與紅毛城之間,距離紅毛城不過兩、三百公尺。外人問及住處,一般而言會說火燒坪,可是我家並非位在火燒坪的核心地帶,所以通常還得附加一句「紅毛城的南面」。
童年時代,我對紅毛城並無過多的聯想,從來沒有深究過地名的義涵,但有時還是會產生些許困惑。母親是澎湖人,她說紅毛城是用閩南語,父親是外省人,他北方口音的國語將紅毛城念作「紅木埕」。我的困惑是為什麼閩南語的「毛」到了國語會變成「木」?
上了國中才知道「紅木埕」才是正式的地名,父親是持官方的說法。但另一個迷惑又產生了,為什麼在地人要將紅木埕呼之為紅毛城?多麼奇怪的地名,長紅毛的城?當時我還不知道「紅毛」指的是荷蘭人。
直到離開澎湖,到台灣本島唸高中時才知道「紅毛」指的是荷蘭人,但疑惑不但沒解決,反而更加困惑,我在澎湖的老家跟荷蘭人有什麼關係?當地為什麼會被叫紅毛城?
四、五十年前紅毛城關帝廟周遭,住戶稀稀疏疏,馬公「市內人」將那兒視為鄉下,根本沒有什麼城!如果真有城的話,老家南面有一座大軍營可能性還更高些。那座軍營規模不小,四周環繞著高大的土城牆,土城下還有城壕。小時候我常在城壕邊網大肚魚、蝌蚪回家餵鴨子,甚至還在城壕內划獨木舟,被母親好一頓毒打,後來聽說營區一個小兵貪玩,半夜溜出土城,一不小心淹死在城壕中,好久沒人敢靠近城壕………。後來那座軍城被剷平,成了現在的北辰市場。文史學者一直沒有弄清這座土城的來歷,可惜這座古老的土城如今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上了大學後,在文史材料上讀到澎湖的紅毛城應該在馬公風櫃裡的風櫃尾……。這又是怎麼一回事?當時在澎湖沒聽人說過那兒有一座紅毛城?小時候,四阿姨嫁到風櫃,曾去風櫃玩過幾回,只記得風櫃村前村後都是港,沒看過有甚麼城……。三十年前有關台灣的文史資料寥若晨星,我的疑問根本不知道到哪兒找答案。
近年有關台灣的文史資料、鄉土教材空前發展,甚至荷蘭時代繪製的地圖也能方便的取得,至此,我的老家為什麼叫紅毛城,風櫃尾為什麼還有一座紅毛城都有了較明確的答案。
澎湖風櫃尾的紅毛城對研究台灣史的學者都不陌生,但很少人能一窺全貌。主要原因是地處偏遠,且長期位於軍事禁地。風櫃尾的紅毛城建築的年代早於安平的熱遮蘭城,長期湮沒於歷史而不名,令人感嘆。
十餘年前我在大地地理雜誌任職期間負責製作過一篇澎湖專輯報導,當時曾向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徵調了一批澎湖的空拍圖片,當看到一張鳥瞰風櫃尾的空拍照時,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視覺,那不正是傳說中的風櫃尾紅毛城嗎?和齊柏林再三徵詢,他確認拍攝地點的確是在馬公港的出海口附近風櫃尾的上空。我認為這是第一張有關風櫃尾紅毛城,面貌最完整的圖像。
在此之前,為了確認風櫃尾紅毛城的位置,我曾兩度親赴風櫃尾考察。第一次駐軍還在,風櫃尾紅毛城入口有衛兵把守,當然進不去,只能繞著海岸轉了一圈,結果甚麼也沒看著,失望而返。
第二回,守軍撤了,可整個城堡長滿了銀合歡,不但看不出全貌,連行走都很困難。正在想法子,忽然來了一輛巡哨的軍用吉普車,一路軋倒了密生的銀合歡,只在城堡內轉了一圈便走了。吉普車一走,我毫不費力、順順當當的踩著倒伏的銀合歡,輕鬆的步入紅毛城。但四下一望,所謂城不過是四面土牆構成的土圍子,面積大概一千平米左右,空蕩蕩的,什麼也沒有。
雖然兩度親臨現場,我對風櫃尾紅毛城的整體樣貌,仍是毫無概念。可看了齊柏林的空照,風櫃尾紅毛城竟然清晰的呈現出來,真是令我感動莫名,我立即決定將這張空拍選為專輯的破題跨頁圖片。齊柏林執導的紀錄片《看見台灣》之所以賣座、感動人心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這篇澎湖專輯刊出後,竟然驚動了一位知名的台灣史專家,來電詢問這張照片的出處。後來這張照片也被這位知名的學者,當作一篇論文的主要材料發表了。
史料記載,天啟年福建巡撫南居益威逼荷蘭東印度公司退出澎湖時,要求荷蘭人除了撤軍之外,還必須將建好的城堡拆毀。如今現場看來,荷蘭應該是如實照辦,風櫃尾紅毛城現在城內外一塊磚頭也找不著。
荷蘭人之所以遵照南居益的命令辦理,除了大軍威逼之外,建材稀缺也是主要的原因。據說風櫃尾紅毛城的城磚是不遠千里從巴達維亞(印尼雅加達)運來的,拆了風櫃尾紅毛城後,荷蘭人可沒將這些磚頭扔到海裡,而是拿去蓋熱蘭遮城,絲毫沒有糟蹋。
至於我家附近的朝陽里紅毛城,也就是通稱的紅木埕又是怎麼一回事?
依據中研院院士曹永和的考據,這兒的確有一座古城的遺址,但並非荷蘭人興建的紅毛城,而是明末福建水師俞咨皋修築的暗澳城。暗澳離朝陽里的紅毛城相鄰,曹院士引經據典,指證歷歷,似乎無可辯駁,但這個說法卻令我產生了一股悵然若失的情緒,之所以如此,倒不是我喜歡和荷蘭人攀比。一個和我如此密切的地名,竟然被學術地位崇高的院士認為是個「山寨版」的紅毛城,感受當然不會是正面的,這也是人之常情。
曹永和是大學問家,其主張必然有所本,可是澎湖人口中的紅毛城(紅木埕)是否真的就是曹院士主張的暗澳城?我個人認為還有幾點值得斟酌之處。
其一,朝陽里紅毛城和暗澳雖然相鄰,但在澎湖人看來卻是兩個不同的地理概念。暗澳指的是澎湖文化中心附近的灣澳窪地,紅毛城則位於暗澳西鄰的高地之上,沒有一個澎湖人會將朝陽里紅毛城一帶視為暗澳所涵蓋的範圍。
其二明末、清初暗澳一度是官署所在之地,但這些官署離朝陽里紅毛城都有一段距離,且明、清官員明知其所在,方志也多有記載,竟任其傾頹,而不加以利用,這和明鄭、清政府對台南普羅文西亞城(赤崁樓)、熱遮蘭城(安平古堡)兩城的反復利用形成強烈的對比。如果朝陽里紅毛城真的是明末福建水師俞咨皋修築的暗澳城,明鄭、清政府兩代官員都記載其為紅毛城而非暗澳城?
其三,根據荷蘭東印度公司繪製的古地圖,荷蘭人在澎湖地圖上一律將朝陽里紅毛城標示為有四個稜堡的西式城堡,而非中式城堡。當然,我們不能據此認定朝陽里紅毛城為荷蘭人營建的西式城堡,荷蘭人的標示方式,可能只是通用的城堡符號,無中、西式之分。
其四, 早年澎湖仕紳、馬公國校的老校長莊東在日據時期曾對朝陽里紅毛城作過一番考察,他推斷朝陽里紅毛城的基座是以巨石構築,大小和如今我們看到的風櫃尾紅毛城、台南赤崁樓差不多,但莊東沒提到當時朝陽里紅毛城是否有稜堡,如今此遺址已被民宅建地淹沒,很難看出原來的面貌,是否有稜堡更是無從得知。如果規模真的和風櫃尾紅毛城、台南赤崁樓差不多,那麼我們很難認定朝陽里紅毛城是明福建水師構築的暗澳城。因為荷蘭人構築的城堡,更準確的說,比較接近炮台。因為荷蘭的兵員人數較少,主要是以強大的火砲控制險要之地。所以構築城堡主要目的是架炮控制險要之地,而非屯兵把守,因此城堡不必太大。反之,中方火砲技術較差,兵源人數較具優勢,築城是為了屯兵,架炮為輔,所以此處真是俞咨皋所構築的暗澳城,規模應該不太可能那麼小。
其五,一六二○年代初期荷蘭人進駐澎湖之後,不可能單單只修築一座風櫃尾的紅毛城,應該還有另一座城堡控制市集所在。因為風櫃半島的腹地狹小,沒有足夠的空間形成商品交易的市集。風櫃紅毛城興建的目地純粹是為了架設砲台,當作控制馬公內外海的出入口的要塞,荷蘭選定的商品交易市集應該不會在風櫃尾,而另有其地。
暗澳地處馬公內海的深處,風平浪靜,利於停泊大型帆船,且腹地開闊,應該是個理想的商品交易地點,如今此處已成為大型漁港所在。如果荷蘭人決定以此為商品交易基地,那麼在朝陽里紅毛城一帶構築砲台便絲毫不令人感到意外了。因為這座炮台一方面可以監控下方的暗噢,另一方面又可以控制馬公本島東、西兩半部之間的通道。如果荷蘭人決定在澎湖設立商品交易基地,那麼暗澳應該是十分裡想的地點,而監控暗澳的炮台選址,似乎沒有其他地點比朝陽里紅毛城更合適。
朝陽里的腹地較大,當時可能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聚落,荷蘭人佔領澎湖目地便是為了設貿易點,居住環境、生活設施的便利是要首先考慮的,所以荷蘭設想的貿易集市,朝陽里比風櫃尾適合。
其六,根據荷蘭文獻記載轉移至安平之後,仍會以馬公內海作為避風之處,因為台江內海遇到暴風時,不利大型船舶舶靠,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會從安平轉移到馬公,十七世紀中期大明帝國崩潰在即,已無暇顧及海外荒島澎湖了。所以不能排除荷蘭再度利用朝陽里的紅毛城。
根據上述六點的推論,我認為紅木埕的古城遺址以荷蘭紅毛城的可能性較大,但也不排除兩者同為一址的可能性,畢竟暗澳城至今看來猶如建在古籍、文獻中的空中樓閣,虛無飄渺,難以斷定其落腳處。在此信口雌黃,實非敢於挑戰曹院士崇高的學術地位,而是出於愛鄉人的一片眷戀故土之情。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4折19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4折 | 1 |
6折 | 2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3 |
3折 | 2 |
4折 | 7 |
5折 | 39 |
6折 | 6 |
7折 | 20 |
7折以上 | 7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陸傳傑
優惠價: 79 折, NT$ 284 NT$ 360
優惠截止日:至2024年11月22日
限量商品,已搶購一空
讓我們找回失落的文化老地名,
娓娓道出活躍於這片土地的人事物…
• 「正港ㄟ」台灣是指哪裡?
• 昔日台北城有個「小東京」在哪裡?
• 台灣有兩百多個以「竹圍」命名的地方?
• 澎湖「媽宮」為什麼改名為「馬公」?
• 基隆有五堵、六堵、七堵與八堵,四堵、三堵、二堵和頭堵到哪兒去了呢?
地名是人類活動的歷史產物,是地方居民因應地理環境因素,以及融合語言、歷史與風俗所創造出來的文化結晶。台灣融合豐富的族群文化,包含原住民、閩南、客家、日本甚至是歐洲人都曾在這片土地留下足跡,共同交織出許多獨特且豐富的地名文化。
本書透過豐富的的史料與古地圖,加上大量田野調查結果,層層剖析、抽絲剝繭,挖掘出許多老地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更替訛誤的地名舊說提出全新觀點。在地名與各種族群典故、地形證據的精采推理辯證中,我們看見的不只是地名資料的重建與整理而已,更是亟欲被大眾重新認知的文化記憶,以最有骨肉血淚的面貌,展演在你我眼前。
探尋老地名,就是對自身存在根源的好奇心
除了馬公之外,澎湖朝陽里『紅毛城』是作者童年時代最熟悉的地名。後來在文史材料上讀到,澎湖的『紅毛城』應該在馬公風櫃里的風櫃尾,那麼舊居附近的紅毛城又是怎麼一回事?當時在澎湖,沒聽人說過風櫃尾有一座紅毛城…
十餘年前,他在『大地地理雜誌』任職,期間負責製作過一篇澎湖專輯,曾向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徵調了一批澎湖的空拍圖片。當時看到一張鳥瞰風櫃尾的空拍照時,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視覺,那不正是傳說中的風櫃尾紅毛城嗎?
至於老家附近的朝陽里紅毛城,也就是通稱的紅木埕又是怎麼一回事?
本書特色
☆大膽挑戰舊有觀點,為地名由來提出新說法
過去研究認為「堵」是指防範敵人入侵所築的土牆,但作者根據地圖上的判讀及實地考察,發現所有以「堵」命名的地方都是位於連續的河曲地形上,其特徵為河曲上的小山,推翻舊有的研究說法。
☆主題式地名蒐錄,研究老地名不可或缺的最佳資料庫
本書根據族群、地形等不同主題蒐羅各地方地名資料,是人文、歷史、地理、社會等學科研究必備的基礎素材。
☆豐富珍貴的古地圖與老照片,深入解讀台灣地名的由來與變遷
遠從荷西時代的古地圖,到近代今人所繪的精細地圖,作者皆能以深厚的地名研究知識,解讀地圖內涵的豐富訊息,相當精采而實用。
作者簡介:
陸傳傑
曾任大地地理雜誌總編輯,著有《裨海紀遊新注》(榮獲2002年圖書綜合類金鼎獎、小太陽獎)、《南管賞析入門》(榮獲1995年有聲出版類金鼎獎)、榮獲金鼎獎雜誌編輯獎(1992年)、《圖說台灣地名故事》(榮獲2013年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獎)
名人推薦:
代序─渇望一個屬於自己的地名
除了馬公之外,紅毛城是我童年時代最熟悉的地名。
我出生於馬公街區,不久全家就搬到馬公朝陽里關帝廟的南面。當時澎湖人將關帝廟一帶稱之為紅毛城,我家介於火燒坪與紅毛城之間,距離紅毛城不過兩、三百公尺。外人問及住處,一般而言會說火燒坪,可是我家並非位在火燒坪的核心地帶,所以通常還得附加一句「紅毛城的南面」。
童年時代,我對紅毛城並無過多的聯想,從來沒有深究過地名的義涵,但有時還是會產生些許困惑。母親是澎湖人,她說紅毛城是用閩南語,父親是外省人,他北方口音的國語將紅毛城念作「紅木埕」。我的困惑是為什麼閩南語的「毛」到了國語會變成「木」?
上了國中才知道「紅木埕」才是正式的地名,父親是持官方的說法。但另一個迷惑又產生了,為什麼在地人要將紅木埕呼之為紅毛城?多麼奇怪的地名,長紅毛的城?當時我還不知道「紅毛」指的是荷蘭人。
直到離開澎湖,到台灣本島唸高中時才知道「紅毛」指的是荷蘭人,但疑惑不但沒解決,反而更加困惑,我在澎湖的老家跟荷蘭人有什麼關係?當地為什麼會被叫紅毛城?
四、五十年前紅毛城關帝廟周遭,住戶稀稀疏疏,馬公「市內人」將那兒視為鄉下,根本沒有什麼城!如果真有城的話,老家南面有一座大軍營可能性還更高些。那座軍營規模不小,四周環繞著高大的土城牆,土城下還有城壕。小時候我常在城壕邊網大肚魚、蝌蚪回家餵鴨子,甚至還在城壕內划獨木舟,被母親好一頓毒打,後來聽說營區一個小兵貪玩,半夜溜出土城,一不小心淹死在城壕中,好久沒人敢靠近城壕………。後來那座軍城被剷平,成了現在的北辰市場。文史學者一直沒有弄清這座土城的來歷,可惜這座古老的土城如今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上了大學後,在文史材料上讀到澎湖的紅毛城應該在馬公風櫃裡的風櫃尾……。這又是怎麼一回事?當時在澎湖沒聽人說過那兒有一座紅毛城?小時候,四阿姨嫁到風櫃,曾去風櫃玩過幾回,只記得風櫃村前村後都是港,沒看過有甚麼城……。三十年前有關台灣的文史資料寥若晨星,我的疑問根本不知道到哪兒找答案。
近年有關台灣的文史資料、鄉土教材空前發展,甚至荷蘭時代繪製的地圖也能方便的取得,至此,我的老家為什麼叫紅毛城,風櫃尾為什麼還有一座紅毛城都有了較明確的答案。
澎湖風櫃尾的紅毛城對研究台灣史的學者都不陌生,但很少人能一窺全貌。主要原因是地處偏遠,且長期位於軍事禁地。風櫃尾的紅毛城建築的年代早於安平的熱遮蘭城,長期湮沒於歷史而不名,令人感嘆。
十餘年前我在大地地理雜誌任職期間負責製作過一篇澎湖專輯報導,當時曾向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徵調了一批澎湖的空拍圖片,當看到一張鳥瞰風櫃尾的空拍照時,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視覺,那不正是傳說中的風櫃尾紅毛城嗎?和齊柏林再三徵詢,他確認拍攝地點的確是在馬公港的出海口附近風櫃尾的上空。我認為這是第一張有關風櫃尾紅毛城,面貌最完整的圖像。
在此之前,為了確認風櫃尾紅毛城的位置,我曾兩度親赴風櫃尾考察。第一次駐軍還在,風櫃尾紅毛城入口有衛兵把守,當然進不去,只能繞著海岸轉了一圈,結果甚麼也沒看著,失望而返。
第二回,守軍撤了,可整個城堡長滿了銀合歡,不但看不出全貌,連行走都很困難。正在想法子,忽然來了一輛巡哨的軍用吉普車,一路軋倒了密生的銀合歡,只在城堡內轉了一圈便走了。吉普車一走,我毫不費力、順順當當的踩著倒伏的銀合歡,輕鬆的步入紅毛城。但四下一望,所謂城不過是四面土牆構成的土圍子,面積大概一千平米左右,空蕩蕩的,什麼也沒有。
雖然兩度親臨現場,我對風櫃尾紅毛城的整體樣貌,仍是毫無概念。可看了齊柏林的空照,風櫃尾紅毛城竟然清晰的呈現出來,真是令我感動莫名,我立即決定將這張空拍選為專輯的破題跨頁圖片。齊柏林執導的紀錄片《看見台灣》之所以賣座、感動人心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這篇澎湖專輯刊出後,竟然驚動了一位知名的台灣史專家,來電詢問這張照片的出處。後來這張照片也被這位知名的學者,當作一篇論文的主要材料發表了。
史料記載,天啟年福建巡撫南居益威逼荷蘭東印度公司退出澎湖時,要求荷蘭人除了撤軍之外,還必須將建好的城堡拆毀。如今現場看來,荷蘭應該是如實照辦,風櫃尾紅毛城現在城內外一塊磚頭也找不著。
荷蘭人之所以遵照南居益的命令辦理,除了大軍威逼之外,建材稀缺也是主要的原因。據說風櫃尾紅毛城的城磚是不遠千里從巴達維亞(印尼雅加達)運來的,拆了風櫃尾紅毛城後,荷蘭人可沒將這些磚頭扔到海裡,而是拿去蓋熱蘭遮城,絲毫沒有糟蹋。
至於我家附近的朝陽里紅毛城,也就是通稱的紅木埕又是怎麼一回事?
依據中研院院士曹永和的考據,這兒的確有一座古城的遺址,但並非荷蘭人興建的紅毛城,而是明末福建水師俞咨皋修築的暗澳城。暗澳離朝陽里的紅毛城相鄰,曹院士引經據典,指證歷歷,似乎無可辯駁,但這個說法卻令我產生了一股悵然若失的情緒,之所以如此,倒不是我喜歡和荷蘭人攀比。一個和我如此密切的地名,竟然被學術地位崇高的院士認為是個「山寨版」的紅毛城,感受當然不會是正面的,這也是人之常情。
曹永和是大學問家,其主張必然有所本,可是澎湖人口中的紅毛城(紅木埕)是否真的就是曹院士主張的暗澳城?我個人認為還有幾點值得斟酌之處。
其一,朝陽里紅毛城和暗澳雖然相鄰,但在澎湖人看來卻是兩個不同的地理概念。暗澳指的是澎湖文化中心附近的灣澳窪地,紅毛城則位於暗澳西鄰的高地之上,沒有一個澎湖人會將朝陽里紅毛城一帶視為暗澳所涵蓋的範圍。
其二明末、清初暗澳一度是官署所在之地,但這些官署離朝陽里紅毛城都有一段距離,且明、清官員明知其所在,方志也多有記載,竟任其傾頹,而不加以利用,這和明鄭、清政府對台南普羅文西亞城(赤崁樓)、熱遮蘭城(安平古堡)兩城的反復利用形成強烈的對比。如果朝陽里紅毛城真的是明末福建水師俞咨皋修築的暗澳城,明鄭、清政府兩代官員都記載其為紅毛城而非暗澳城?
其三,根據荷蘭東印度公司繪製的古地圖,荷蘭人在澎湖地圖上一律將朝陽里紅毛城標示為有四個稜堡的西式城堡,而非中式城堡。當然,我們不能據此認定朝陽里紅毛城為荷蘭人營建的西式城堡,荷蘭人的標示方式,可能只是通用的城堡符號,無中、西式之分。
其四, 早年澎湖仕紳、馬公國校的老校長莊東在日據時期曾對朝陽里紅毛城作過一番考察,他推斷朝陽里紅毛城的基座是以巨石構築,大小和如今我們看到的風櫃尾紅毛城、台南赤崁樓差不多,但莊東沒提到當時朝陽里紅毛城是否有稜堡,如今此遺址已被民宅建地淹沒,很難看出原來的面貌,是否有稜堡更是無從得知。如果規模真的和風櫃尾紅毛城、台南赤崁樓差不多,那麼我們很難認定朝陽里紅毛城是明福建水師構築的暗澳城。因為荷蘭人構築的城堡,更準確的說,比較接近炮台。因為荷蘭的兵員人數較少,主要是以強大的火砲控制險要之地。所以構築城堡主要目的是架炮控制險要之地,而非屯兵把守,因此城堡不必太大。反之,中方火砲技術較差,兵源人數較具優勢,築城是為了屯兵,架炮為輔,所以此處真是俞咨皋所構築的暗澳城,規模應該不太可能那麼小。
其五,一六二○年代初期荷蘭人進駐澎湖之後,不可能單單只修築一座風櫃尾的紅毛城,應該還有另一座城堡控制市集所在。因為風櫃半島的腹地狹小,沒有足夠的空間形成商品交易的市集。風櫃紅毛城興建的目地純粹是為了架設砲台,當作控制馬公內外海的出入口的要塞,荷蘭選定的商品交易市集應該不會在風櫃尾,而另有其地。
暗澳地處馬公內海的深處,風平浪靜,利於停泊大型帆船,且腹地開闊,應該是個理想的商品交易地點,如今此處已成為大型漁港所在。如果荷蘭人決定以此為商品交易基地,那麼在朝陽里紅毛城一帶構築砲台便絲毫不令人感到意外了。因為這座炮台一方面可以監控下方的暗噢,另一方面又可以控制馬公本島東、西兩半部之間的通道。如果荷蘭人決定在澎湖設立商品交易基地,那麼暗澳應該是十分裡想的地點,而監控暗澳的炮台選址,似乎沒有其他地點比朝陽里紅毛城更合適。
朝陽里的腹地較大,當時可能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聚落,荷蘭人佔領澎湖目地便是為了設貿易點,居住環境、生活設施的便利是要首先考慮的,所以荷蘭設想的貿易集市,朝陽里比風櫃尾適合。
其六,根據荷蘭文獻記載轉移至安平之後,仍會以馬公內海作為避風之處,因為台江內海遇到暴風時,不利大型船舶舶靠,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會從安平轉移到馬公,十七世紀中期大明帝國崩潰在即,已無暇顧及海外荒島澎湖了。所以不能排除荷蘭再度利用朝陽里的紅毛城。
根據上述六點的推論,我認為紅木埕的古城遺址以荷蘭紅毛城的可能性較大,但也不排除兩者同為一址的可能性,畢竟暗澳城至今看來猶如建在古籍、文獻中的空中樓閣,虛無飄渺,難以斷定其落腳處。在此信口雌黃,實非敢於挑戰曹院士崇高的學術地位,而是出於愛鄉人的一片眷戀故土之情。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4折 | 1 |
6折 | 2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3 |
3折 | 2 |
4折 | 7 |
5折 | 39 |
6折 | 6 |
7折 | 20 |
7折以上 | 7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54折195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