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不經意的話,甚至認為打氣、嘉許的話,反而對孩子造成傷害。
怎麼對孩子說話,
才不會扼殺孩子的夢想與未來?
從小班到高三,別以為父母正確的講話方式會有所不同。
怎麼說,能夠讓孩子有禮貌,守規矩?
怎麼教,能夠讓孩子愛學習,成績好?
怎麼相處,能夠讓孩子善解人意,有自信?
怎麼教都不會,如何讓孩子肯定自己,自動自發?
【本書特色】
.55個常見的問題情境與錯誤表達。
.問題解決的參照觀點及回應方式。
.正面看待孩子的獨特性,給予肯定與鼓勵。
.作者的親職體驗,提供為人父母依循參考。
.搭配情境插圖,容易理解,產生共鳴。
話語,擁有無限大的力量。有時候,爸媽不經意的一句玩笑話,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留下陰影,更嚴重的情況是,影響到孩子的未來。就算沒有惡意,長時間對孩子說不該說的話,也可能造成孩子缺乏自尊與自信,甚至失去夢想的能力。你不該對孩子說:
‧「動作快一點!」──換個說法,孩子才會自己行動。
‧「還有空玩?快去念書!」──爸媽了解學習的樂趣嗎?
‧「你要拿第一名喔!」──在競爭中勝出,並不保證未來的幸福。
‧「只要努力,一定做得到!」──粗心大意或做不到,等於不努力?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不許頂嘴!」──頂嘴,是建立信任關係的基礎。
‧「看吧,我就跟你說了。」──提供思考空間,失敗了,該如何改進。
‧「要我說幾次,才會記得!」──有耐心地多說幾次,孩子才能理解吸收。
……………
看吧!是不是我們習以為常的話,其實對孩子造成傷害,還達不到效果。
想法不同,說出口的話就會不一樣。從「說法」來改變「想法」,嘗試從小地方開始改變,讓每天說出口的話,充滿正向樂觀的力量。用心找出生活中的小細節,就能逐漸習慣這樣的說話方式。你可以這樣做:
‧善用「魔法指令」:當時間緊迫,希望孩子的動作加快時,「魔法指令」可以讓孩子自動加快速度。→「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呀?」
‧稱讚是「強化記憶」的助力:藉由「要求」→「行動」→「稱讚」的循環,「強化」孩子對於生活瑣事的記憶,爸媽教導事半功倍。→「鞋子都放好了?真厲害耶!」
‧不逃避問題,不輕易給答案:不能讓孩子「凡事問爸媽」,放棄了獨立思考的機會,最好的方法是陪著孩子一起找出答案。→「你覺得,怎麼樣才能找到答案呢?」
‧「第一名」的副作用:讓孩子了解努力的重要性,看出孩子的性向及興趣,才是競爭的核心本質。→「你真的好努力喔!」
‧真的是「為了你好」嗎?爸媽可能是為了彌補過往遺憾,希望孩子達到自己期望的標準,這只是一種自我滿足的行為。→「媽媽覺得這樣做比較好喔。」
‧親子關係良好,孩子才敢說出真心話:孩子能夠在爸媽面前完整表達自己的意見和不滿,正是親子關係良好的最佳證明。→「原來你是這樣想呀,不過我們家的規矩是……。」
為了讓新手爸媽輕鬆掌握「我該怎麼教小孩」的訣竅,本書提供了55個具體案例,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如何更新自己的觀點與說法,同時兼顧爸媽的立場與孩子的感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只能夠為孩子帶來夢想與希望,父母也能體會到教養的樂趣。
作者簡介:
曾田照子
作家、文案企畫、三位孩子的母親,三個孩子都是女生。被稱為「養育小孩時,哪些話不該說的專家」。於教育系出版社「親子教育研究會」出版過許多教育系列叢書。
著作包括:《父母不該在孩子面前做的55件事》《媽媽不要說!讓孩子喪失自信的66句話》《媽媽按照順序做,孩子就能很快成長!大女兒的養育方法》《當「媽媽付出的愛不夠」時,該讀的書》《媽媽不要碎碎唸!讓孩子喪失學習動力的66句話》。
繪者:
上杉映子
插畫家,三位孩子的母親。參與「親子教育研究會」書籍繪製插畫及地圖等工作。
譯者簡介:
林佑純
淡江大學應用日語系畢業,曾在日商企業擔任祕書,現為專職譯者。熱愛旅遊及接觸世界各地文化,相信任何類型作品皆有迷人之處。翻譯作品類型有奇幻、文藝、心理、財經、休閒等,期許自己成為廣度、深度皆具的日文譯者。譯有:《交辦的技術》《向上管理的技術》《主管不管員工才會變聰明》。
章節試閱
第1章 這樣說,孩子不會聽你的:讓孩子守規矩的訣竅
只要換個說法,孩子的行為就會改變,
讓教育成為生活中的樂趣之一吧!
「動作快一點!」
換個說法,孩子就會自己行動。
●孩子做事老是慢半拍……
起床慢吞吞,慢慢吃飯、換衣服……
總是拖到快遲到了才出門,
就算同學在家門外等他,動作還是快不起來。
就算我催他「動作快一點!」也依然故我。
有什麼辦法能改善這種狀況呢?
■ 時間真的有這麼不夠用嗎?
有時,每天該做的事多到數也數不完,就會覺得早上可以用的時間真的很少。不過反過來想想,既然孩子沒有賴床,上學也不至於會遲到,媽媽卻總覺得早上時間很緊迫,這問題可能不是因為時間不夠用,而是媽媽「總覺得」時間老是不夠用。在這種情況下,其實沒有必要特別催孩子加快速度。
這種時候,妳可以試著回想親子間早上的對話。
在孩子實際做什麼事之前,妳是不是有開口催促的習慣呢?
如果媽媽總是習慣催促孩子,就算時間充裕,自己也會不由自主地心急。
希望孩子加快動作時,把「趕快起床了!」改成「七點囉~」,「快來吃早餐!」改成「早餐準備好了~」,「動作不快點會遲到喔!」改成「你今天要幾點出門?」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妳也不會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
■ 讓孩子從遲到學經驗?
我之前曾在親子教育書籍上看過一段話:「乾脆就讓孩子遲到一次試看看,這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也就是讓孩子親身體驗,不守時是多麼羞恥、難堪的事,他才會了解遵守時間的重要。
在我們家,其實就曾經讓大女兒嘗試過這種方法,不過最後卻失敗收場。因為可能托兒所的老師不願意讓她當場出糗,並沒有特別責罵或處罰她。
老師只是事後委婉地跟我說:「以後盡量全家一起早起吧。」結果變成當媽媽覺得很不好意思,我也因此下定決心「下次別再讓她遲到了。」但孩子本身卻一點感覺也沒有。
老師當時認為,如果這麼做,年紀小的孩子也有可能難過地覺得「爸爸、媽媽不想理我了」,而在心中留下陰影。所以這種故意讓孩子遲到的方法,可能比較適用於國小以上的小孩。
但是,就算孩子真的因此被老師責罵,媽媽也不可以趁機說:「看吧,就跟你說過好幾次了。」或「誰叫你老是說不聽!」這種責備孩子的話。必須讓他自己思考,失敗了該怎麼改進?如果媽媽不設法讓他反省自己的行為,故意讓他經歷失敗也就沒有意義了。
■ 利用小工具,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
「快去刷牙」、「手帕帶了嗎?面紙呢」、「快背上書包。」每天早上要一一叮嚀孩子這些,當媽媽的可能已經說到很煩了。如果孩子已經上了小學,不如跟他討論看看如何安排早上的時間。
例如,幾點幾分之前要準備好什麼?上課要記得帶什麼?跟孩子一起寫張備忘錄,逐條列出注意事項,貼在早上會經過的地方。
學習自我管理,與守時這件事有相當程度的相關,要培養孩子守時的好習慣,自然可以利用一些小工具來達成。舉我們家老二與老么的例子,他們在剛上小學時,因為很高興擁有了「自己的鬧鐘」,於是願意自己設定時間,準時起床上學。
■ 善用「魔法的指令」
有時候不只是早上,當時間緊迫,希望孩子動作加快時,有幾句「魔法的指令」,可以讓孩子們自動加快速度,而不用一一催促他們「動作快一點!」
每個小孩都喜歡玩遊戲,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一點。例如,孩子早上磨磨蹭蹭,不想換衣服的時候,與其催促「趕快換衣服!」不如提議「你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呀?」激起孩子的好勝心,促使他願意自己換好衣服。
趕孩子上廁所時也一樣,可以說「尿出來就是你贏,沒有就是媽媽贏。」也許在最後離開廁所時再加上一句:「哼哼~我贏定了!」通常最後孩子都會高興地叫著「是我贏了!」離開廁所。
至於晚上哄孩子睡覺時,可以提議「你要不要裝作睡著了,讓爸爸嚇一跳呀?」孩子如果真的照做,通常會在不知不覺間,安靜地睡著。
這些都是我實際試過,對孩子有效的方法。
對孩子說的話,如果只有一種模式或固定選項,通常很難引起他們注意;但只要稍加變化,孩子其實自己就會採取行動。看見孩子躍躍欲試的興奮模樣,自己也會跟著會心一笑。有時候,只要換個方式說話,能夠讓教育變成一種樂趣。
換個說法試試看!
「速度這麼快啊!」
「你要不要跟媽媽比賽呀?」
「你給我好好吃飯!」
氣氛愉快的餐桌,是培養健康身心的重要場所。
●雖然不想在餐桌上發脾氣
我總是受不了孩子在餐桌上的樣子。
有時候忘記吃飯,只顧著看電視;
有時候亂玩餐具,坐也沒坐相;
或是明明嘴巴裡還有食物,話卻講個沒完。
警告他好幾次都不聽,
最後我終於生氣地對他吼:「你給我好好吃飯!」
想要一起好好吃頓飯,有這麼難嗎?
■ 教導用餐禮儀,需要父母以身作則
我了解這種除了「想跟孩子好好吃飯」,也擔心「要是以後上學或出社會,吃沒吃相該怎麼辦?一定得趁現在好好教他」的心情。
各種場合的「禮儀」,原本就是為了避免在社會上造成他人不快的一種「體貼」。而用餐禮儀不只是心態,包括筷子的拿法、用餐姿勢等,都有一定的規則存在。
孩子都有模仿爸爸、媽媽,以及周遭大人行為的習慣。
所以想教導孩子正確的用餐習慣,在一起吃飯的大人,就應該表現出良好的用餐禮儀。
如果媽媽自己姿勢不端正,以手托腮,邊吃飯邊指正孩子:「你要坐好吃飯!」爸爸邊瞄電視,邊罵孩子說:「你筷子拿好!」這樣不管怎麼教,都不會有效果。
如果想教好孩子的用餐禮儀,媽媽也必須好好想想,自己和其他家人在用餐時能不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 壓力會造成消化不良
用餐時盡量別罵孩子的理由還有一個,那就是責罵會造成壓力,容易影響到食物的消化。
人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共同組成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在大部分情況下,兩者相互抗衡。而用餐時放鬆心情,盡情享受眼前的餐點,能讓副交感神經正常運作,在消化系統的活躍下,食物自然容易消化吸收。
反之,如果用餐時的心情煩躁不安,餐桌上氣氛沉重,會使人的交感神經運作活絡,消化系統的功能就會減弱。
而孩子在被催促下用餐,為了快點吃完,咀嚼次數自然會變少,這樣不僅對消化系統有害,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減少了對中樞神經的刺激,用餐的飽足感因而減少,也可能導致飲食攝取過量。
■ 明確訂下用餐時間
雖然細嚼慢嚥對身體好,但是孩子吃一頓飯就要摸好久,確實是一件讓人傷腦筋的事。
如果孩子老是邊吃邊玩,或是拖拖拉拉地吃好久,那就為他訂個用餐時間吧。一餐大概花上30分鐘左右是最標準的。所以可以規定「在○點以前」要吃完,超過時間,就算只吃到一半,東西也會被收走。
接下來,媽媽必須讓孩子熟記這個規定。例如在吃飯之前,就先跟他說:「你只能吃到七點半喔。」「分針走到六那邊,吃飯時間就結束了喔。」清楚明瞭地讓孩子知道這個規定。
如果他又開始邊吃邊玩,妳可以稍微提醒:「你還有時間玩喔?」讓孩子注意時間。要撤掉餐點時,可以說:「用餐時間過了,我把這些收走了喔。」
剩下的飯菜,也沒有必要非要他吃乾淨。就算孩子之後肚子餓了來哭訴,妳也不用特別拿點心給他,而是要說:「就是因為你不乖乖吃飯,才會現在就餓了啊。」
■ 我們家的用餐氣氛,很普通?
被問到「你們家在吃晚餐時,餐桌上的氣氛如何?」大多數人好像都會回答:「很普通啊。」
在無意識之間,你是不是也認為自己家裡的用餐氣氛「普通」呢?但其實仔細想想,什麼叫做「很普通」?
畢竟,每戶人家的用餐習慣都不太一樣。
有孩子從小被教導,不可以邊吃飯邊說話,所以他會認為,吃飯就是應該要安安靜靜地吃;習慣邊看電視邊吃飯的家庭,通常會有幾個家人盯著電視螢幕看;而對於習慣在餐桌上聊天,放鬆心情吃飯的孩子來說,餐桌上的氣氛就應該是愉快而且享受的。
做母親的,畢竟都不想讓孩子以為,餐桌上的氣氛就是嚴肅且緊繃的吧。
■ 用餐時間,也是親子交流的好機會
有機會一起吃頓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已。
成年人會約人一起吃飯,不外乎是想拉近彼此距離。跟誰、在哪裡、吃什麼?對成年人來說,是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而家庭中的用餐時間,自然也是交流、對話的重要機會。
與其催促孩子「給我好好吃飯!」不如說句「我們一起慢慢吃吧。」「要細嚼慢嚥喔」或「好好吃喔!」跟孩子一起享受用餐的時刻,分享生活中發生的趣事吧。
換個說法試試看!
「好好吃喔!」
「吃飯時間只到○點喔。」
「不行!你先去……!」
換個順序說話,就能改變孩子的行為。
●希望他在吃點心和玩樂之前,先做好「該做的事」……
孩子總是一回來就馬上大叫:「果汁!」「我要吃冰!」
就算我回:「不行!你先去做好該做的事再說!」
他也照樣耍賴、說不聽。真讓人傷腦筋……
■ 換個順序如何?
聽到人家說話先說「不行!」任誰都會想要反駁。如果孩子對妳的話總是持反對意見,不妨靜下心來聽聽他想講什麼?
這是業務員經常使用到的談話技巧,「YES BUT法」。也就是先聆聽,贊成並認同對方說的話,再表達自己的立場及想法。
不願意聽自己說話的人,誰會想把他說的話聽進去呢?孩子自然也是這樣。反過來說,這是讓孩子肯好好聽你說話的一種手段。
此外,如果妳本來就打算給他果汁或冰,其實可以先不要責罵及催促他,先回答「好」,順勢答應他的要求。
等孩子開心了,再提醒他:「在喝果汁之前要做什麼呀?」或是「吃冰之前,要先去換衣服、洗手漱漱口喔!」
■ 耐心說明原因
說服孩子的另一個訣竅,就是「不省略,讓他了解整個行動的前因後果」。不能因為對方是小孩,就省略許多說明。例如,可以跟他說:「把鞋子收好,看起來既整齊又美觀,下次要穿的時候也比較方便。」或是「從外面回到家,漱漱口可以跟不好的細菌說再見喔。」這些詳細地解釋,可以讓孩子在知道原因之後,打從內心願意行動。
換個說法試試看!
「好啊!不過你要先做好該做的事喔!」
「你再吵,會被那個叔叔罵喔!」
責備孩子是父母的工作,不過還是要盡量避免開罵。
●孩子老是在該安靜的地方吵鬧……
在醫院的等候區、電車裡……
這些我希望他保持安靜的地方,孩子卻老是鬧個沒完。
就算我制止他:「安靜點!」
卻仍然沒什麼效果,所以我會罵他說:「你再吵,會被那個叔叔罵喔!」
雖然孩子聽了我這樣說,真的變得比較安靜,
可是,這樣做真的好嗎?
■ 狐假虎威,效果只有一時
不管是「你會被那個看起來很兇的叔叔罵喔」,還是「工作人員都在瞪你了」、「你這樣做爸爸會生氣」等說法,我認為都不是責備孩子的正確方式。
妳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嗎?從前從前,有隻狐狸撿到了老虎的毛皮。狐狸覺得有趣,就披著虎皮走在路上,沒想到其他動物看到,都嚇得拔腿就跑。狐狸見狀更得意了,就這樣到處嚇唬別的小動物,但過沒多久後就被發現了。「什麼嘛!裡面竟然只是隻狐狸!」其他動物嗤之以鼻地笑著,狐狸就這樣成為大家的笑柄。
這種責備孩子的方式,罵小孩的人不是妳,而是「路過不認識的叔叔」、「看起來很兇的阿姨」或「學校或幼稚園的老師」。這種做法,就跟披上老虎的皮沒兩樣。
這樣告訴孩子,當下可能很有效果,但透過這種方式責備他的媽媽,卻成了披著虎皮的「狐狸」,這對孩子而言實在不是好榜樣。時間一久,被這樣責備的孩子,很可能會跟故事裡的其他動物一樣,在發現只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嚴之後,就不會再把母親的教導放在眼裡了。
■ 愛之深責之切的真義
不過,回過頭想想,為什麼我們搬出的是「陌生叔叔」、「老師」,這些孩子可能會感到害怕的人物,而不是自己呢?
先不論用這種方法責備孩子是否有效,這樣做的媽媽,本身在無意識之間,可能想盡量避免跟孩子產生對立。
不想被孩子討厭,不想生氣地怒罵他,希望能笑容滿面地跟孩子說話,當個溫柔的媽媽。所以才會在無意間,讓別人當孩子害怕的「壞人」。在妳心裡,是不是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想法呢?
但是,如果孩子做錯了事,身為母親的你卻沒有好好責備他,這又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呢?
有句話說得好,「沒人責罵的孩子,是一生的不幸。」母親這個角色,無論做的事、說的話多討人厭,對孩子而言都是無可取代的存在。所以請放心,有時候做做生活中的「壞人」,也是必要之惡。
在公共場合,自己的孩子如果吵鬧,就必須嚴厲地教訓他,讓孩子明確知道,在什麼地方該做什麼事。
■ 該如何讓孩子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
不過,其實應該有更好的方法,不責備孩子就可以達成目的。
外出時,可不能想著說「因為是小孩,吵鬧也沒辦法。」當把孩子帶到公共場合,就必須努力做到不讓他吵鬧,影響他人。
如果孩子已經到了可以溝通的年紀,出門前先「約法三章」,就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算是成年人,如果可以事先知道自己要去什麼地方,在那裡該做什麼,心裡也會覺得比較踏實。對孩子而言,更是如此。
我們家的做法是,在走路前往車站的途中,或是在坐車時,先跟孩子確認:「今天要去逛街,我們之前約好了什麼?」
「不吵、不鬧、不一個人到處亂跑」等諸如此類的約定,讓孩子親口說出來。只要是之前「約定」過的事,當他在外表現脫序,也只需要提點一下:「我們說好的約定呢?」讓他本人察覺到自己曾經答應過的事,也絕對比當場阻止、訓斥來得有效。
■設法讓年紀更小的孩子轉移注意力
如果帶出去的孩子年紀更小,建議可以帶些他喜歡的繪本、不會發出聲音干擾到他人的小玩具一起出門。
例如折紙、著色本這些小東西,最近也都出了口袋大小便於攜帶的尺寸,或是可以上網搜尋,再列印出來用。
而在我們家,對孩子來說最熱門且實用的,竟然是幼兒函授課程的試用資料。
寄來的資料我都不會馬上拆封,先收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當他們缺乏誘因,不想出門的時候,我就會拿出來當做誘餌,孩子一看到,都會充滿期待地跑上前來。函授的小包裹,要直接帶出門也很方便。
當忘記帶孩子的玩具出門時,其實手帕也是個很方便的小道具。
讓孩子拿手帕折著玩,或是綁起手帕一角,做成手指玩偶跟孩子講講話。冬天還可以利用手套,做成更生動的手套玩偶。
如果以上手段都沒有用,為了讓孩子安靜,果汁和點心應該算是最後的武器了。可是,如果給孩子吃太多,會影響到正餐的胃口,還得擔心孩子發胖或蛀牙的問題。另外,有的醫院禁止飲食,這點也必須特別留意。
換個說法試試看!
「在這裡要保持安靜!」
「我們約定好的,在這邊(如電車或醫院裡)要怎麼樣?」
「因為你是B型……」
不能用類型來區分,人的個性並沒有那麼容易分類。
●任性又自我的個性,是因為B型的關係嗎?
A型的哥哥做事規矩又細心,
但B型的弟弟卻任性又自我。
血型果然是會影響孩子個性的吧?
很希望弟弟能更守規矩一點,
但我想B型大概就是這種個性,
所以也不太想強硬地糾正他。
■ 可別被「統計數據」騙了
我認識一位血型B型的朋友,之前她曾經對我說:「我真的很不喜歡跟別人說自己的血型。」她說,B型這種血型常會給人一種「比較以自我為中心」的印象。血型占卜在前陣子曾經紅極一時,但是在科學上,並沒有相關研究指出,血型會絕對影響一個人的個性。因此,有人主張「血型與個性的關聯,是一種統計數據」,其實是一種思想上的陷阱。
在統計數據中,有八成的人「是」,也就表示有二成的人「不是」。如果放棄判斷對方屬於那種類型,大多時候就會把他歸類為比較多的那「八成」。
假設B型人有八成都容易「以自我為中心」,那剩下的二成就不是這樣了。自己家的孩子是屬於哪種類型,難道不該在好好觀察、教育之後,再去下判斷嗎?
■ 用分類的特色來增廣視野
不過,我並不想因此就否定血型的統計數據,因為這也能讓我們發現不同血型擁有的更多可能性。但是如果因此就對某些血型持有偏見,可是會讓人笑掉大牙的。
跟孩子相處時,血型可以當做一種參考,多思考各血型可能採取的行動和思維,在教育時必定能發揮相當大的幫助。
不管是什麼樣的占卜或統計數據,都是如此。對於外界的資訊,我們不能一味地囫圇吞棗,必須冷靜思考過後,才能將資訊化為對自己有幫助的知識。
換個說法試試看!
「血型不一定會影響個性。」
第1章 這樣說,孩子不會聽你的:讓孩子守規矩的訣竅
只要換個說法,孩子的行為就會改變,
讓教育成為生活中的樂趣之一吧!
「動作快一點!」
換個說法,孩子就會自己行動。
●孩子做事老是慢半拍……
起床慢吞吞,慢慢吃飯、換衣服……
總是拖到快遲到了才出門,
就算同學在家門外等他,動作還是快不起來。
就算我催他「動作快一點!」也依然故我。
有什麼辦法能改善這種狀況呢?
■ 時間真的有這麼不夠用嗎?
有時,每天該做的事多到數也數不完,就會覺得早上可以用的時間真的很少。不過反過來想想,既然孩子沒有賴床,上學...
目錄
前言 為孩子帶來夢想與希望的說話方法
第1章 這樣說,孩子不會聽你的:讓孩子守規矩的訣竅
「動作快一點!」
「你給我好好吃飯!」
「不行!你先去……!」
「你再吵,會被那個叔叔罵喔!」
「因為你是B型……」
「不可以挑食,要多吃青菜!」
「白痴」「笨蛋」「神經病」
「把東西收好!」
「衣服不要弄髒!」
「要說幾次才會記得啊!」
「只有今天比較特別喔!」
「認真一點!」「乖、聽話!」
第2章 這樣教,孩子會討厭學習:讓孩子成績進步的訣竅
「你怎麼就是學不會?」
「不要一直看漫畫!」
「在說什麼夢話啊。」
「你真的是玩不膩啊。」
「還有空玩?快去讀書!」
「你還沒辦法啦!」
「好奇怪的畫喔。」
「這音樂真好聽!」
「只要努力,一定做得到!」
「你真的很笨手笨腳耶!」
「你很無聊耶!」
「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
「媽媽要說故事了,安靜點!」
第3章 怎麼教都教不會!如何教出善解人意的孩子
「你這孩子真沒用!」
「就不能好好說話嗎?」
「妳是姊姊吧!」
「再買新的就好了。」
「不要哭了!」
「都這麼大了,還撒嬌啊?」
「矮冬瓜、肥豬!」
「你真是不可愛!」
「你到底想說什麼!」
「你怎麼可以說謊!」
「吵死了!」
「哥哥都做得到,為什麼你不行?」
「要是妳是男生就好了。」
「你要跟大家好好相處啊!」
「你們這兩個壞孩子!」
「你要拿第一喔!」
第4章 換個說法,孩子自動自發,媽媽更輕鬆!
「我很忙,等一下再說!」
「我是為你好!」
「你到底是像誰啊?」
「以後不要跟你爸爸一樣。」
「不許頂嘴!」
「雨老是下不停,真討厭!」
「你就是這副死德性。」
「真的很煩耶。」
「我們家沒有你這種小孩!」
「再不聽話,媽媽要打人喔!」
「看吧,我就跟你說了。」
「你根本沒把媽媽看在眼裡!」
「唉……(嘆氣)」
「早知道,當初就不該生下你!」
結語 改變說話方法,得到正向與樂觀的力量
前言 為孩子帶來夢想與希望的說話方法
不經意的一句話,卻會傷害孩子自尊,讓孩子失去自信,甚至讓他的未來蒙上陰影,這是多麼讓人懊惱的錯誤?
我們每天說出口的話,其實都擁有很大的力量,甚至能影響一個人的心情與決定。就算當媽媽的沒有惡意,長時間說一些「不該對孩子說的話」,可能會讓孩子缺乏自信,甚至失去未來無限的發展可能。
相反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應該避免,不只能為孩子帶來夢想與希望,自己也能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體會到教育的樂趣。
為了讓剛開始接觸親子教育的新手媽媽,輕鬆掌握「該怎麼教導孩子」的訣竅,本書具體指出案例,什麼話不該說?又該如何換個說法,才能夠兼顧母親的立場與孩子的心情?
閱讀本書,如果能減輕媽媽的負擔,在與孩子共享童年珍貴時光的同時,也兼顧良好的親子教育,那將會是筆者至高的榮幸。
親子教育研究會 曾田照子
前言 為孩子帶來夢想與希望的說話方法
第1章 這樣說,孩子不會聽你的:讓孩子守規矩的訣竅
「動作快一點!」
「你給我好好吃飯!」
「不行!你先去……!」
「你再吵,會被那個叔叔罵喔!」
「因為你是B型……」
「不可以挑食,要多吃青菜!」
「白痴」「笨蛋」「神經病」
「把東西收好!」
「衣服不要弄髒!」
「要說幾次才會記得啊!」
「只有今天比較特別喔!」
「認真一點!」「乖、聽話!」
第2章 這樣教,孩子會討厭學習:讓孩子成績進步的訣竅
「你怎麼就是學不會?」
「不要一直看漫畫!」
「在說什麼夢話啊...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樂文化出版日期:2014-08-06ISBN/ISSN:978986906804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