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上豪
定價:NT$ 280
優惠價:9 折,NT$ 252
已售完,補貨中
★PanSci泛科學 八月選書推薦
200年前,醫師必須充當梅毒感染的白老鼠,自己劃開傷口,記錄感染經過
1977年紐約通過了藥劑處死方案,同意除了電椅和毒氣外,犯人還可以有更經濟實惠的死法……
人類屢次成功掀起了醫學變革,但是否已成為生命真正的主宰?
沃倫在慢性胃炎與消化性潰瘍病患的檢體中,發現有細菌一樣的藍綠色物體緊黏著上皮細胞,他覺得這似乎和「細菌感染」有著密切的關係。
可是這種發現並不符合當時主流的醫學概念,因為自巴斯德證實有細菌存在以來,醫界普遍認為胃裡是沒有細菌的――細菌被人類吞入胃裡,其中的酸度根本讓它無法生存。
但是沃倫並不在意,仍努力在相似的檢體中找出證據,想推翻這個根深蒂固的古老觀念…,但隨著檢體的樣本愈多,沃倫可能是對的…!
沃倫是否找出了真相?
在病理研究並不發達的年代,他該如何證明?而這是否將顛覆古老的醫學觀念?
人類的變革總是在屢仆屢起中發展,儘管犧牲無數,醫生們仍然造就許多改變生命的奇蹟,但是解決愈多迷惑、就發現更多挑戰。究竟如何在體悟歷史的騷動之後,獲致開創未來真正的契機,
本書的價值,就是作者透過豐富的臨床經驗與敏銳的病理剖析能力,帶您見微知著、聚焦核心,在歷史迷霧之下,挖掘出生死百態最動人的片段。
作者簡介:
蘇上豪
高雄人。1985年進入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就讀,在課業繁忙之餘從事文藝創作,曾連續獲得國防醫學院「源遠文學獎」1988及1989年小說獎第一名。
2010年起陸續於「散文專欄作家交流平臺」與「PanSci泛科學」發表各式散文與醫療故事,廣獲好評。現為臺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創作能量豐沛,處女作《國姓爺的寶藏》(2012)獲選《中時》開卷一週好書、臺中市文化局「臺中之書」、《亞洲週刊》年度十大小說等殊榮。《開膛史》(2013)名列博客來科普類「年度百大」前茅,是臺灣少見的醫學科普類暢銷書。2014年最新作品《鐵與血之歌:一場場與死神搏鬥的醫學變革》,將重塑你我對歷史的認知。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葉森洲/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
劉士永/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
「蘇醫師的這本書老嫗能解,又像『舉頭望明月』一目了然,讓我先放下世界盃足球賽,一氣呵成,把它讀完。」──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葉森洲
「字字讀來趣味盎然,讓我在醫學史知識的傳授上有借力使力的空間。處處可見的慧黠,往往讓人不免會心一笑。」──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劉士永
真心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李天鐸/前國安局駐法代表‧頑石文創公司董事長
洪惠風/新光醫院心臟內科科主任
翁佳音/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漢湘/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校長
楊 照/作家‧評論家
劉寶傑/《關鍵時刻》主持人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推薦序 引領入時空之作〉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
葉森洲
很少有書,可以讓我先放下世界盃足球賽,一氣呵成,把它讀完。
醫學科普最困難的,是要有敏銳的嗅覺,尋找它要傳達的訊息,和它的讀者。最好是像白居易的詩,老嫗能解。不然,也要「舉頭望明月」一目了然。科普,「普則普已,如何科之?」蘇醫師的這本書非「魚與熊掌」之難,實則兼而有之。以平常事件、日常對話,導引入歷史足跡,超越時空,回到現在的軌道,其考證之功,已非尋常,解惑之力,更見功夫,在這本書,隨手可得。例如他在〈罩不罩得住〉單元中,談起當年SARS侵襲中,許多人慢跑運動時,還戴著N95口罩,可見誤解之可怕。在幽人一默之中,卻不著痕跡地介紹了口罩的發展,新興流感的侵襲。
這本書傳達了通用的語言,如姓「葉」的醫師、「葉」太太和「葉克膜」在近代醫學的發展;「屁眼」和大腸直腸外科的進展;羅斯福總統的血壓高達300/190mmHg,對比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宣導的低於140/90 mmHg為治療標的,喚起國人對高血壓、腦中風的認識。所以不僅是醫師、醫學生適合讀此書,以貫古通今;所有關心自身及家人健康的民眾,都值得讀它一讀。
〈開心閱讀《鐵與血之歌:一場場與死神搏鬥的醫學變革》〉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
劉士永
在所有的臨床醫學領域中,外科和用藥的歷史一樣悠久。當遠古的人們試圖從身邊找尋舒緩病痛的藥物時,他們幾乎也在同時拿起斧刃刀鍽,企圖在自己的身上進行割除與修補。然而,在沒有現代麻醉與消毒技術的年代裡,外科醫師不僅因終日與血污為伍而遭貶抑為「理髮師—外科醫師」(Barber-Surgeon),臨床上也僅能與時間競賽,搶在病人因失血或疼痛而進入休克前,以快、準、狠的手法完成手術。這樣的景況,即便是到了十六世紀軍事外科名醫帕雷(Ambroise Paré)的時代依然如故。直到十九世紀末季,隨著物理化學的發展及細菌學說的興起,麻醉術與消毒術才讓外科醫師有了喘息的機會,得以好整以暇地操刀,甚至是在手術檯上有了一絲的幽默感。感謝現代醫科學的進步,讓外科醫師可以在忙碌的職業外,還能保有幽默的心情與筆耕的精力,也讓蘇上豪醫師這本《鐵與血之歌》得以問世。
蘇上豪醫師悠遊於開膛世界可不是第一回了,他的上一本書《開膛史》早已於科普書界引起廣大的回響。在這本書裡,上豪醫師秉持他生活化的鋪陳與幽默的筆調,將外科醫師的生活與外科的歷史,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和一般生硬冰冷的醫學史教科書不同,原本應該索然無味的外科史在《鐵與血之歌》中,卻是當下診間對話的再延伸,或是現實生活裡靈光乍現後的追根究柢,字字讀來趣味盎然。在諸多有趣的議題中,我留意到其中有一些部分涉及醫師自我動刀的經驗,如美國外科醫師伊凡‧歐尼爾‧肯恩(Evan O’Neill Kane)以及蘇聯南極的科學考察站駐站醫師蘭尼德‧瑞奇索夫(Lenoid Rogozov),自行完成「闌尾切除術」的故事,不由地讓我想起皮寇弗(Clifford A. Pickover) 的《醫學之書》(The Medical Book)當中,也有〈為自己動手術〉(Self-Surgery)的一章。儘管皮寇弗早已是盛名在外的科普作家,但對於本地的讀者來說,上豪醫師的筆觸更將讀者的驚嘆,從幾乎類似冷眼旁觀奇人異事般的角度,拉近到尋常人等都有興趣的疑問上:為什麼外科醫師看起來都很跩?
儘管象牙塔內醫學史研究蔚然成風,做為醫學人文教育核心課程之醫學史也在白色巨塔裡日益受到重視。但對於除了看病拿藥,絕不跟醫界沾上半點關係的芸芸眾生來說,閱讀醫學史以換得調劑身心的功效,還不如觀看各式影集如美國影集《急診室的春天》(ER)、《怪醫豪斯》(House, M.D.)、《實習醫生》(Grey’s Anatomy),或日劇《急診室醫生系列――救命病棟24時》、《醫龍――Team Medical Dragon》等來得實際。不僅僅是大學以外的人們,這樣的心態其實也在我開設的醫療史課堂上,如鬼魅陰影似的游移不去。對一個教授醫學史的老師來說,如何把歷史融合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始終是一個無可避免的挑戰。所幸醫界裡有這麼多文采奕奕的人物,從朱迺欣、賴其萬、侯文詠,到本書作者蘇上豪醫師,讓我在醫學史知識的傳授上有借力使力的空間,也免去自己不用靠隨堂點名提問,來驅趕學生瞌睡蟲纏繞的窘境。
日前參觀了在日本上野公園的國立科學博物館展出,由日本醫史學家聯合策劃的「医は仁術」(醫者仁術也)特別展,其中在展示日本外科源流的結語中有這麼一句話:「医は不仁の術務めて仁をなさんと欲す」(醫者乃以不仁之術,行仁之所欲),鮮血淋漓且「不仁」的外科於焉披上了「行仁術」的崇高理想。相較於那個特別展的正義凜然,這本《鐵與血之歌:一場場與死神搏鬥的醫學變革》可讓蘇上豪醫師「兵不血刃」地在讀者身上行仁術。因為書中篇章處處可見的慧黠,往往讓人不免會心一笑。對於讀者而言,看完本書所能獲得開心的程度,大概就能少去幾分請開膛醫師問診的風險吧!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6折186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1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15 |
6折 | 1 |
7折 | 2 |
8折以上 | 3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蘇上豪
優惠價: 9 折, NT$ 252 NT$ 280
已售完,補貨中
★PanSci泛科學 八月選書推薦
200年前,醫師必須充當梅毒感染的白老鼠,自己劃開傷口,記錄感染經過
1977年紐約通過了藥劑處死方案,同意除了電椅和毒氣外,犯人還可以有更經濟實惠的死法……
人類屢次成功掀起了醫學變革,但是否已成為生命真正的主宰?
沃倫在慢性胃炎與消化性潰瘍病患的檢體中,發現有細菌一樣的藍綠色物體緊黏著上皮細胞,他覺得這似乎和「細菌感染」有著密切的關係。
可是這種發現並不符合當時主流的醫學概念,因為自巴斯德證實有細菌存在以來,醫界普遍認為胃裡是沒有細菌的――細菌被人類吞入胃裡,其中的酸度根本讓它無法生存。
但是沃倫並不在意,仍努力在相似的檢體中找出證據,想推翻這個根深蒂固的古老觀念…,但隨著檢體的樣本愈多,沃倫可能是對的…!
沃倫是否找出了真相?
在病理研究並不發達的年代,他該如何證明?而這是否將顛覆古老的醫學觀念?
人類的變革總是在屢仆屢起中發展,儘管犧牲無數,醫生們仍然造就許多改變生命的奇蹟,但是解決愈多迷惑、就發現更多挑戰。究竟如何在體悟歷史的騷動之後,獲致開創未來真正的契機,
本書的價值,就是作者透過豐富的臨床經驗與敏銳的病理剖析能力,帶您見微知著、聚焦核心,在歷史迷霧之下,挖掘出生死百態最動人的片段。
作者簡介:
蘇上豪
高雄人。1985年進入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就讀,在課業繁忙之餘從事文藝創作,曾連續獲得國防醫學院「源遠文學獎」1988及1989年小說獎第一名。
2010年起陸續於「散文專欄作家交流平臺」與「PanSci泛科學」發表各式散文與醫療故事,廣獲好評。現為臺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創作能量豐沛,處女作《國姓爺的寶藏》(2012)獲選《中時》開卷一週好書、臺中市文化局「臺中之書」、《亞洲週刊》年度十大小說等殊榮。《開膛史》(2013)名列博客來科普類「年度百大」前茅,是臺灣少見的醫學科普類暢銷書。2014年最新作品《鐵與血之歌:一場場與死神搏鬥的醫學變革》,將重塑你我對歷史的認知。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葉森洲/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
劉士永/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
「蘇醫師的這本書老嫗能解,又像『舉頭望明月』一目了然,讓我先放下世界盃足球賽,一氣呵成,把它讀完。」──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葉森洲
「字字讀來趣味盎然,讓我在醫學史知識的傳授上有借力使力的空間。處處可見的慧黠,往往讓人不免會心一笑。」──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劉士永
真心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李天鐸/前國安局駐法代表‧頑石文創公司董事長
洪惠風/新光醫院心臟內科科主任
翁佳音/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漢湘/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校長
楊 照/作家‧評論家
劉寶傑/《關鍵時刻》主持人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推薦序 引領入時空之作〉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
葉森洲
很少有書,可以讓我先放下世界盃足球賽,一氣呵成,把它讀完。
醫學科普最困難的,是要有敏銳的嗅覺,尋找它要傳達的訊息,和它的讀者。最好是像白居易的詩,老嫗能解。不然,也要「舉頭望明月」一目了然。科普,「普則普已,如何科之?」蘇醫師的這本書非「魚與熊掌」之難,實則兼而有之。以平常事件、日常對話,導引入歷史足跡,超越時空,回到現在的軌道,其考證之功,已非尋常,解惑之力,更見功夫,在這本書,隨手可得。例如他在〈罩不罩得住〉單元中,談起當年SARS侵襲中,許多人慢跑運動時,還戴著N95口罩,可見誤解之可怕。在幽人一默之中,卻不著痕跡地介紹了口罩的發展,新興流感的侵襲。
這本書傳達了通用的語言,如姓「葉」的醫師、「葉」太太和「葉克膜」在近代醫學的發展;「屁眼」和大腸直腸外科的進展;羅斯福總統的血壓高達300/190mmHg,對比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宣導的低於140/90 mmHg為治療標的,喚起國人對高血壓、腦中風的認識。所以不僅是醫師、醫學生適合讀此書,以貫古通今;所有關心自身及家人健康的民眾,都值得讀它一讀。
〈開心閱讀《鐵與血之歌:一場場與死神搏鬥的醫學變革》〉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所長
劉士永
在所有的臨床醫學領域中,外科和用藥的歷史一樣悠久。當遠古的人們試圖從身邊找尋舒緩病痛的藥物時,他們幾乎也在同時拿起斧刃刀鍽,企圖在自己的身上進行割除與修補。然而,在沒有現代麻醉與消毒技術的年代裡,外科醫師不僅因終日與血污為伍而遭貶抑為「理髮師—外科醫師」(Barber-Surgeon),臨床上也僅能與時間競賽,搶在病人因失血或疼痛而進入休克前,以快、準、狠的手法完成手術。這樣的景況,即便是到了十六世紀軍事外科名醫帕雷(Ambroise Paré)的時代依然如故。直到十九世紀末季,隨著物理化學的發展及細菌學說的興起,麻醉術與消毒術才讓外科醫師有了喘息的機會,得以好整以暇地操刀,甚至是在手術檯上有了一絲的幽默感。感謝現代醫科學的進步,讓外科醫師可以在忙碌的職業外,還能保有幽默的心情與筆耕的精力,也讓蘇上豪醫師這本《鐵與血之歌》得以問世。
蘇上豪醫師悠遊於開膛世界可不是第一回了,他的上一本書《開膛史》早已於科普書界引起廣大的回響。在這本書裡,上豪醫師秉持他生活化的鋪陳與幽默的筆調,將外科醫師的生活與外科的歷史,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和一般生硬冰冷的醫學史教科書不同,原本應該索然無味的外科史在《鐵與血之歌》中,卻是當下診間對話的再延伸,或是現實生活裡靈光乍現後的追根究柢,字字讀來趣味盎然。在諸多有趣的議題中,我留意到其中有一些部分涉及醫師自我動刀的經驗,如美國外科醫師伊凡‧歐尼爾‧肯恩(Evan O’Neill Kane)以及蘇聯南極的科學考察站駐站醫師蘭尼德‧瑞奇索夫(Lenoid Rogozov),自行完成「闌尾切除術」的故事,不由地讓我想起皮寇弗(Clifford A. Pickover) 的《醫學之書》(The Medical Book)當中,也有〈為自己動手術〉(Self-Surgery)的一章。儘管皮寇弗早已是盛名在外的科普作家,但對於本地的讀者來說,上豪醫師的筆觸更將讀者的驚嘆,從幾乎類似冷眼旁觀奇人異事般的角度,拉近到尋常人等都有興趣的疑問上:為什麼外科醫師看起來都很跩?
儘管象牙塔內醫學史研究蔚然成風,做為醫學人文教育核心課程之醫學史也在白色巨塔裡日益受到重視。但對於除了看病拿藥,絕不跟醫界沾上半點關係的芸芸眾生來說,閱讀醫學史以換得調劑身心的功效,還不如觀看各式影集如美國影集《急診室的春天》(ER)、《怪醫豪斯》(House, M.D.)、《實習醫生》(Grey’s Anatomy),或日劇《急診室醫生系列――救命病棟24時》、《醫龍――Team Medical Dragon》等來得實際。不僅僅是大學以外的人們,這樣的心態其實也在我開設的醫療史課堂上,如鬼魅陰影似的游移不去。對一個教授醫學史的老師來說,如何把歷史融合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始終是一個無可避免的挑戰。所幸醫界裡有這麼多文采奕奕的人物,從朱迺欣、賴其萬、侯文詠,到本書作者蘇上豪醫師,讓我在醫學史知識的傳授上有借力使力的空間,也免去自己不用靠隨堂點名提問,來驅趕學生瞌睡蟲纏繞的窘境。
日前參觀了在日本上野公園的國立科學博物館展出,由日本醫史學家聯合策劃的「医は仁術」(醫者仁術也)特別展,其中在展示日本外科源流的結語中有這麼一句話:「医は不仁の術務めて仁をなさんと欲す」(醫者乃以不仁之術,行仁之所欲),鮮血淋漓且「不仁」的外科於焉披上了「行仁術」的崇高理想。相較於那個特別展的正義凜然,這本《鐵與血之歌:一場場與死神搏鬥的醫學變革》可讓蘇上豪醫師「兵不血刃」地在讀者身上行仁術。因為書中篇章處處可見的慧黠,往往讓人不免會心一笑。對於讀者而言,看完本書所能獲得開心的程度,大概就能少去幾分請開膛醫師問診的風險吧!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6折 | 1 |
徵求價 | 數量 |
1折以下 | 1 |
2折 | 1 |
3折 | 1 |
4折 | 1 |
5折 | 15 |
6折 | 1 |
7折 | 2 |
8折以上 | 3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6折186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