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痛苦的經歷,深刻到可以通向永恆,幾乎變成是神聖的。沒有必要假裝它已經不存在,又或者假裝已經昇華。有些痛苦,讓我感受到自己曾經愛過。
「我希望,我的經歷可以給那些選擇不同路向的人,提供一個參考的角度。
也希望他們因此得到鼓勵,勇於訴說自己的故事。」——何式凝
誰是何式凝 ? 良師、才女、蕩婦 ?
她是香港大學副教授,在學生及同事眼中,是一位良師、才女,在衛道人士看來,卻是一位「蕩婦」。在資源匱乏的年代以及雙親不甚和諧的家庭氣氛下長成,養成她敏感的性格;但求學時教會學校的嚴厲教條壓迫,卻又激發她日後無畏強權、勇於挺身反抗不公的剛烈特質。何式凝的人生經歷如戲,但一幕幕情節甚至比電影更具張力。
從恩怨愛憎到煥然新生,她道盡一個女人對情感、信仰、性與愛的領悟
研究情慾和性別議題的何式凝,曾用了二十年的歲月,與一個男人經歷感情關係的可能;她稟承自己對「關係」的想像,認為純粹的愛能跨越一切——即使這個對象是一位男同志。而在歷經與他人不同關係模式的多段變奏後,質疑婚姻,提倡多元關係,敢言更敢為的何式凝,最終在一段長達十年、各居兩地的感情上找到了依賴。這段關係疏離又親密,既獨特且純粹,因為對方是個已婚男子。邁進人生下半場,歷經大病的她更以近五十之齡初學芭蕾,拍攝紀錄片,接受生命中的悲喜哀樂,同時,也寫下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
誠實、真切,近乎自剖。肯定痛苦的價值,苦痛才有其價值。
她寫下的,正是自己對此生感情、家庭、慾念、疾病、信仰的反思。
她的人生,恰似所有在愛慾、生命、信仰中沉浮、一如你我者的寫照。
她的故事,更能讓你體會一個女人如何在感情飄泊徬徨、死生歷劫後脫胎換骨,重獲煥然新生的力量。
作者簡介:
何式凝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涵蓋男同性戀、女性情慾和多元關係等課題,是香港及中國少有的性別及性慾研究專家,近作有與曾家達合著的《從情慾、倫理與權力看香港的兩性問題》,以及《Sex and Desire in Hong Kong》。
二○○七年遊學日本意外跌傷手腕後,何式凝開始反思自己的學術與人生。她拍攝紀錄片,打破傳統的知識生產模式,建立新的社會學研究方法。
除了教學和研究,何式凝曾主持多個廣播節目,包括「形形色色何式凝」、「今夜陽光燦爛」、「有武心情」、「顏式生活」等,培養出一群另類粉絲。
二○一三年嘗試多媒體劇場,創作出舞台劇《何式性望愛》。
何式凝遊走於藝術與學術之間,談情說性,樂此不疲。
譯者簡介:
韓麗珠
香港作家。著有七本小說集及一本合集:長篇小說集《離心帶》, 《縫身》及《灰花》、中篇小說集《風箏家族》、中短篇小說集《寧靜的獸》、短篇小說集《輸水管森林》,以及與謝曉虹合著的《雙城辭典》及合集《Hard Copies》。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袁瓊瓊、張小虹、蔡康永——一致推薦
陳可辛(電影導演)
我們都當過別人愛情電影裡的「臨時演員」,何式凝這個臨時演員,卻當了三十年。
林愛華(電影導演)
不彆扭的自述,半百人生,卻仍存赤子之心,難得,面對自己或朋友,也沒「手下留情」,更難得。
黃耀明(歌手)
式凝,當你提到電影《柏格曼的繆斯情緣》時,我就想起很多時候我們終其一生都只是不斷重複灌錄同一首歌,不斷拍攝同一部電影。或者將所有的恩怨愛恨用千百種方式書寫出來時,最後它真的會昇華為給你自己和你的柏格曼的終極情書。你的大片快要首演了,我坐在大堂正中為你鼓掌。
郭啟華(香港星城電台節目總監)
在學生、同儕、朋友、聽眾、讀者眼中,她是良師、烈女、強人、才女、蕩婦。我們看到的總是她的強悍,但其實她從不掩飾自己的脆弱。
張小虹 (台灣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
《何式性望愛》會讓所有人跌破眼鏡,打破所有人對大學女教授的刻板形象,不看你不會相信,一個女性知識份子可以活出這等跌跌撞撞、豐富精彩的人生,一個基督徒可以用自己的身體為實驗,勇闖性愛的關卡。她的幽默,她的慧黠,她的放恣,她的自縛,都在這本自傳裡,這次她是用文字舞出生命蠢蠢欲動的能量,在華文書寫世界驚豔亮相。
名人推薦:
袁瓊瓊、張小虹、蔡康永——一致推薦
陳可辛(電影導演)
我們都當過別人愛情電影裡的「臨時演員」,何式凝這個臨時演員,卻當了三十年。
林愛華(電影導演)
不彆扭的自述,半百人生,卻仍存赤子之心,難得,面對自己或朋友,也沒「手下留情」,更難得。
黃耀明(歌手)
式凝,當你提到電影《柏格曼的繆斯情緣》時,我就想起很多時候我們終其一生都只是不斷重複灌錄同一首歌,不斷拍攝同一部電影。或者將所有的恩怨愛恨用千百種方式書寫出來時,最後它真的會昇華為給你自己和你的柏格曼的終極情書。你的大片快要首演了,我坐...
章節試閱
我的男友是同志 (節選)
前言
我一直不知道輝是同志,直至一九八九年,我們相識六年之後,他才向我坦白。那時,我不願承認他的同性戀取向,仍然在想,我們可以繼續在一起,開展獨特的關係,讓他同時愛著男人和女人。我還以為他是開放得可以和女人發展關係的雙性戀者或男同志。
不過,他或許比所有我認識的男同性戀者還更「攣」(彎)一點。我自一九八三年結識他以來,跟他有過的最親密的身體接觸只是牽手。最初,我並不感到奇怪,畢竟我們都是基督徒,我想,他只是害羞而已。他又實在懂得製造浪漫氣氛,這在某程度上滿足了我。
我們一度是戀人,但自從他向我坦承同志的身份,一切就變了。奇特的是,我們仍然選擇住在一塊,而且開始了「一分鐘守則」──我們可以牽手,但從不超過一分鐘。性太遙不可及而更不用說了。過了幾年,情況好了一點,我們終於可以像尋常伴侶般結伴走,在某些日子,還可以像愛侶般手牽手漫步。
我們沒有理會那些理智的人(包括我所有朋友和家人)的勸阻,努力維持這段關係,只是為了證實我們是對的。這關係對我和輝都別具意義。我們想要證明,我倆會站在一起對抗這世界,甚至比所有世俗愛侶更親密,我們是獨一無二的一對。我們曾經相信這是出路。但怎麼實行呢?
這些事情太重要,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如果沒有輝,我的人生必會缺少了某種獨特的色彩。和輝的關係把我的生命推進了無法逆轉的方向,這是我做所有事情背後的動機和命題。在私生活和學術生涯裡,我都在追尋——性是什麼,缺乏性又是怎樣的一回事。
我因而成為了專門研究性別、性取向和同性戀議題的學者,這些經驗,又使我可以包容種種不同的關係模式,明白當中的難處,因為,沒有什麼比跟一個男同志維持戀人關係更困難──身陷其中所產生的激烈情緒,以及跟他的男友共處時的種種複雜糾結。
經歷了和輝的感情,我再也不可能滿足於單一的關係。因此,在我以後的性遊歷和冒險中,同時有不同的伴侶可能,或者這是為了彌補,我在這段關係中的缺失。
這關係也開闊了我在性方面的視野。一個人可以跟另一個人發生關係,本來就是難能可貴的獎賞──跟我和輝的關係裡所感受到的拒絕比較,這是一種認同。或者可以說,我在以後的日子裡關注,甚至強調性和高潮,也許只是過去情感經驗裡的被拒絕感和被剝奪感所產生的一種反應。
經歷了這一切,我對於他人艱困的感情生活富有同情心,即使他們的故事多麼愚昧和不智,我也樂於聆聽。這是我能成為一個優秀電台節目主持人和訪問者的原因。一個像我這樣,在一段關係裡苦苦掙扎超過二十年的人,怎會輕易批判他人?我因而擅於幫助他人訴說自己的故事。我能使任何人都感到,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
壽宴
我們分手的最後一幕,或許會令你更容易明白我所經歷的複雜之處。
輝是本地填詞人,比我小四年。一九八三年,我們在一間基督教會附屬機構相遇。我們都是香港大學的畢業生,他唸比較文學而我來自社工系。畢業後,他在政府部門擔任行政主任,我則是一間非牟利中心的社區拓展幹事。後來,他在歐洲某電台的中文台出任主持人,同時發展他的填詞事業,而且非常成功。
他又高又瘦,是很好的談話對象。他既有教養又體面,而且有良好的時尚感和生活品味。他疼愛家人,成長期在黄大仙跟大姊和母親一塊生活,尋求那缺席父親的認同。我們既然無法結婚,此後就成為了支持彼此生命的夥伴。而且,這關係可以持續,也由於他家人接受我成為他們的冒牌媳婦。我當上了這角色,因為家庭對他來說著實重要,而我享受待在他的家人中間。過去二十多年他母親的生日宴,我都坐在他母親的身旁,尤其當他不在港時──這是每年的慣例。在二〇〇七年,這慣例卻成了我的災難。
那年的農曆新年初七,是伯母八十多歲的生辰。像以往許多年,壽宴的地點都在她家附近的同一所酒樓。一如往年,我被邀請了。我滿以為自己會繼續像個媳婦那樣坐在她身旁。但那一次不同的是,輝的男友J剛巧在香港,而他也會出席壽宴。那是第一次他們以情人的姿態在我和他家人面前出現。我思前想後,掙扎了許久是否該避免這樣的場面。暗地裡,我期待他們會陪伴我,一起在酒樓出現。
我和輝從沒有開心見誠地談過那天會怎樣安排,只說好到了當天會致電給對方。那天終於到來,我跟朋友在蘭桂坊喝酒,一邊等待他的來電,一邊在盤算該怎樣現身。他的電話來了,我問他如何到酒樓。他說︰「我們在銅鑼灣,會搭地鐵。」句子就停在那裡。一段靜默之後,我說,在酒樓見吧。他們從沒有提出三個人結伴去。
然後,我最害怕的事情發生了。我一個人走進宴會廳,跟他的家人和主要親戚問好。我決定要躲起來,便坐在一個十五歲的小男生身旁,他是某位鄰居的兒子。沒想到,在他身旁我才稍稍感到安全。
我們聊流行曲和電視節目,宴會正式開始,我們必須就座。我緊隨著那小男生,但伯母很體貼,她走到我們的桌子,使那成了主家席。
事實上,伯母作出了合理的安排。過去許多年,我都坐在她或輝身旁,像一家人。那次,輝坐在她身旁而她讓J坐在輝身旁。我只是那排行中的第四個,坐在J 之旁,我們都沒有跟對方說半句話。我跟小男生說個不停,而輝和J自顧自又說又笑。
這是我生命裡最難過的一頓晚餐。一道菜接著另一道菜下來,我漸漸明白那是輝向家人和親友的「出櫃」晚飯。他的家人早已知道他是同性戀者,但他準備好了想要向家族圈中更多人坦承這一點,而伯母沒所謂。我是最遲得悉的一個。
我可以肯定,那夜所有親戚朋友都知道坐在輝身旁的外籍男人是誰,也洞悉了他跟輝在歐洲A城一起生活多年。明顯地,這男人在輝的歐洲生活中至為關鍵。
令人佩服的是,一位中國母親能如此實事求是地處理這樣的事情。宴會裡有三圍酒席,每張桌子坐著十二至十五人。賓客如常地吃喝,即使一個外籍男人坐在輝和他母親身旁(她一句英語也不會說),他們似乎溝通無礙,這看來有一點怪怪的。中式晚宴裡的座席安排完全說明了發生什麼事以及各人的身份和地位,我只是這個家庭的一個朋友而已,真正的「媳婦」就坐在那裡。我從不知道,自己會這麼介意被如此逐離了這家庭。
吃過了晚飯,我又糾結起來,不知該如何得體地離開這難堪的場合,伯母就像看透了我在想什麼,催促輝陪我走。她對輝說︰「這麼晚了,你為何還不送式凝到車站?」我鬆了一口氣,因為不想在他的親友面前一個人步出那酒樓。
輝跟我一起走到車站。那十分鐘的路程,我們都沒有說一句話。到達閘口,他馬上轉身離開,我孤零零地走到月台。登上列車後,我的淚便流下來,從樂富一直流到金鐘,我對自己說︰「你一定要緊記這個傷痛時刻。你一定要好好記著,這使你在以後能對任何這樣的場合說不。」
確實,我牢記著那時刻。那痛楚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重新界定了我跟他以及他家人的關係。自那夜開始,我的冒牌媳婦職責終於完結。
我扮演了那角色,完全是為了他年邁的母親。輝對於自己離家那麼遠,並不好受,他希望我可以在某些緊急情況下,替他照顧家庭。二十多年來,我跟他們度過了不少高低起伏。
當我在那壽宴裡──我得再說一次──我驚嘆於伯母的處事能力。我親眼目睹一個八十多歲的中國母親如何面對她兒子的同性戀取向。她完全接納了輝的同性戀關係,而她再也不需要我了。整個農曆新年期間,他兩口子住在她家而且相處融洽。在生日宴裡,她對J非常友善,就算面對著親戚朋友,也毫不尷尬。或許,她很清楚,除了接受兒子的同性戀取向,再也沒有別的選擇。
我終於免除了種種義務。
「男女朋友」
很多人問我,既然已經知道同志男友對我沒法激起任何性方面的興趣,為何仍跟他一起二十多年?既然彼此的身體距離那麼遠,為何不乾脆保持朋友關係?我卻會反問︰如果一對男女之間沒有性,他們可以維持男女朋友的關係嗎?
簡單地回答的話︰我們並非唯一出現這狀況的愛侶。據我多年來的觀察,很多伴侶即使沒有性生活,仍然選擇在一起。許多夫婦之間已沒有性,但朋友和親戚從不會感到疑惑。奇怪的是,夫婦也不會就此而討論。從更大的層面去看,性真的那麼重要嗎?即使他們都承認這確實是個問題,但大部分的情侶都不會因此而提出分手或離婚。旁人也會鼓勵他們繼續在一起,而不是為了這種小事而分開。對於那些根本不打算結婚或不受婚姻束縛的情侶,人們卻會說,不明白為何他們在一段沒有未來的關係上浪費時間。
我和輝跟那些無性情侶無異,我們有很深的情感連繫和知性交流。有一段很長的日子,我們對於自己比大部分認識的伴侶都更親密而感到驕傲。
大佬CALL-IN
那些年來,我的家人,包括我媽、五兄弟姊妹和他們的另一半、我姪女等,都認識輝。他們隱隱感到我們關係裡的神秘之處,但從不過問,因為我不容許他們參與其中。
一九九七年的某一天,我哥致電到我主持的一個電台節目,那時,輝正擔任嘉賓主持。
他以一般聽眾的身份打電話到電台,直至他的電話接到直播室,他才披露他是我的哥哥。他以既有禮又尖銳的語氣,在廣播上公開邀請輝跟我的家人聚餐。「你認識了我妹妹那麼久,但從沒有到我們家去,我們都想多認識你,聽聽你對於將來有何計劃。這年代的年輕人都很自私,沒有考慮過家人的感受,也沒想過要對他人負責。你說是嗎?不知你有什麼意見?」
輝在節目裡認同他的說法,但節目完結後卻十分不高興。他說他被質問時,我沒有為他解圍。我說,或許哥哥再也沒有別的辦法才會這樣做。
我在手術床上,他向母親出櫃
許多年來,輝都跟我的家人保持距離,相反,我則和他家中每一個人都非常熟稔。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我申請助理教授一職,就在完成面試後的另一天,我確診患上子宮肌瘤。掙扎了好一陣子,我決定做手術把整個子宮切除。我知道自己不會有孩子,就採取了這個激進的治療方法。
輝從歐洲飛回香港,在手術前後陪伴我。某天,他母親質疑他行為上顯而易見的自相矛盾︰如果他不愛我,為何千里迢迢從歐洲返港陪我進行手術?如果他真的愛我,為何不願意娶我?他母親鍥而不捨地要求得到一個答案,他回答︰「你真想知道真相?」他告訴母親,他是個同性戀者。
伯母很傷心,打電話到醫院找我,問我為何多年來欺瞞她。我忘了如何回應,但不消一陣子,她向我道歉︰「我不應跟你談這些,現在你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健康之上。」
掛斷電話時我忍不住哭了。跟我住在同一個病房,也進行一個類似手術的病人看見我哭了,問︰「你還好嗎?你整天都開朗活潑,為什麼接了一個電話後就哭了?」
我立即說︰「我男友的母親打電話來,知道我會切除子宮,再也無法生育,她很失望。之前她還以為我做的只是微創手術,現在她知道了事實。我只是因為她的失望而失落,因為我無法替她生一個孫兒了。」
我很驚訝自己竟然能如此純熟而敏捷地撒謊。多年來,為輝掩飾他是同性戀者,我已對撒謊熟能生巧,為了遮蔽一個謊話,又得編出另一個謊話。隱瞞輝的身份以及我們的怪異關係,是我的專長。
輝向母親出櫃之後,伯母仍然每天差女兒送來她親手做的雞飯到醫院給我。我非常感動,直至二〇〇七年那命中注定的壽宴一幕之前,仍然繼續扮演她的假媳婦。那時候,我仍然希望維持三人關係。當輝在二〇〇一年遇上意外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在三人關係中的位置確實得到承認,以為可以這樣下去。
不尋常的個人廣告
切除子宮手術之後,我度過了人生中最抑鬱的四個月。我覺得,有了這樣的經歷,以後怎能再快樂起來?雖然輝一直在身旁支持鼓勵,我始終鬱鬱不樂。朋友紛紛給我各種意見,但毫無幫助。很多人,尤其是醫生都說,即使患者非常渴望生育小孩,切除子宮肌瘤對女性心理不會構成任何影響。我傾向認同他們的說法,因為我感到自己早已接受不會有孩子這事實。但回頭再想,我確實感到失去的缺憾。我不肯定這是由於切除了身體上一個重要的器官,還是失去懷孕的能力減損了女性特質,抑或,這純綷只是荷爾蒙或生理反應而已。
在我心底裡,對於理想關係的渴求並沒有減退,我無法相信關係就是那樣子的。為了給自己一些新目標,我決定找一個新的單位居住,在網上搜尋時卻發現一則不尋常的個人廣告︰
「我是個商人,經常往返亞洲區。我不想再獨自吃喝了,想找一位生活並不會以男人為中心的女性。」
這激起了我的好奇,好一個大膽的人。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男人,哪一個國家的人,要找一個個性獨立而靈魂也自由的女人?
我立刻給他發了電郵。幾個電郵往來,我知道Louis是個美籍亞裔人,成長於日本,在東京任職股票買賣。後來,我們就相約在現已拆卸的富麗華酒店見面,一邊喝咖啡一邊聊天,但也並不是什麼一見如故的感覺。在一般情況下,Louis不是我那杯茶,尤其是他缺乏時尚感。但令我眼前一亮的是他的「市場」哲學,他認為市場緊繫著眾人生活,而只有為數很少的人可以與之互動的「巿場」,卻是他每天工作的地方。
跟他一起是愜意的事,而且,有一個有見地的人一起喝酒吃飯著實不錯。那時我並不知道,這是一段長久、愉悅而互相扶持的關係。我認識他愈多,就愈欣賞他的內涵,雖然他的外表像個傳統商人。他非常親切,令人如沐春風,他說做生意的人,靈魂已賣了給魔鬼,而我就不同,在他眼中我是一個好人,他從沒有評斷我。我很高興能和一個如此成熟而又真正懂得欣賞我的人相伴,他發掘了我內在潛藏的一個新的女人。
四人飯局
二〇〇一年,我得到哈佛燕京獎當訪問學人,到波士頓留學一年。九月上旬,我抵達了波士頓的劍橋,就在「九一一」慘劇發生前三天。
幾個月後,輝、J和Louis不約而同地都在波士頓。我們大抵都感到應該要見面,認識對方,於是約好了在唐人街的一間中式餐館吃飯。那階段的我,仍然對於實驗非一般的關係躍躍欲試,覺得這樣很酷,也想看看我們四人的拉鋸到底會怎樣。
我和Louis先到達。當輝和J出現,我就感到很尷尬。他們打扮入時,容光煥發,有著同性戀者的整潔和亮麗。反觀Louis卻穿得非常非常的隨便。他穿著已經過時的牛仔褲和POLO衫。那是冬天,所以他也披上了一件防風夾克,肩膊的位置是紫色的,衣袖的手肘部分也有一塊橢圓形的啡色補片,就像七十年代電影裡的戲服。我真希望他會穿得較時尚一點。
剛坐下不久,J就開始審問Louis︰「你結了婚,那麼你太太知道式凝的存在嗎?」、「你有沒有如實告訴太太波士頓之行?」、「你會跟太太離婚嗎?」
J試圖詰難他。我並不驚訝,只是尷尬。Louis卻一貫地得體、直接而簡潔地回應他的問題。他就是這樣鎮靜、開朗又慷慨。那頓飯,他吃得很高興,最後負責結賬。飯後,我們分開了二人一夥,一同走向車站。
我跟Louis手牽手走到地鐵站乘車回哈佛大學。「抱歉讓你尷尬。」我說。「沒有啊。我覺得你的朋友非常關心你。他們知道你不會問這樣尖銳的問題,所以代你問。」他回答。
我為了他的答案而自豪,或許,輝也同樣為J的問題而驕傲。
雖然發生了這些事,我和輝仍然有著緊密的連繫,是終生的伴兒。無論任何時候,他需要我,我總是在這裡。
我的男友是同志 (節選)
前言
我一直不知道輝是同志,直至一九八九年,我們相識六年之後,他才向我坦白。那時,我不願承認他的同性戀取向,仍然在想,我們可以繼續在一起,開展獨特的關係,讓他同時愛著男人和女人。我還以為他是開放得可以和女人發展關係的雙性戀者或男同志。
不過,他或許比所有我認識的男同性戀者還更「攣」(彎)一點。我自一九八三年結識他以來,跟他有過的最親密的身體接觸只是牽手。最初,我並不感到奇怪,畢竟我們都是基督徒,我想,他只是害羞而已。他又實在懂得製造浪漫氣氛,這在某程度上滿足了我。
...
目錄
序 生命、作品、作者
序 幾多個下午
自序 五十自序
第一章 我的男友是同志
第二章 西營盤第二街二十二號
第三章 可怕的學校與教會
第四章 我去了你的婚禮
第五章 為何我不說我愛你
第六章 如何數算我的日子
第七章 一章兩年的希望工程
附錄 幾封情書
鳴謝
序 生命、作品、作者
序 幾多個下午
自序 五十自序
第一章 我的男友是同志
第二章 西營盤第二街二十二號
第三章 可怕的學校與教會
第四章 我去了你的婚禮
第五章 為何我不說我愛你
第六章 如何數算我的日子
第七章 一章兩年的希望工程
附錄 幾封情書
鳴謝
商品資料
出版社:八旗文化出版日期:2014-11-05ISBN/ISSN:978986584236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68頁開數:15X 21 cm(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