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適合全家閱讀的科普讀物。看史上最富盛名的牛頓,他自認為是一個小孩,在真理大海邊嬉戲,偶而會撿到一顆較大的石頭,與更美麗的貝殼;再看舉世推崇的愛因斯坦,他極富想像力與創造力,但他時常提醒自己「…這種想法很迷人,但我不知道上帝是不是在開我玩笑,讓我誤入歧途。」
還有更多的物理大師。他們的研究歷程不必然平坦,但他們鍥而不舍,這是偉大的科學家精神。本書在每一個重大物理事件中,探討科學巨人的事跡,希望藉由他們的人生,為我們增添生活的動力與樂趣。書內對愛因斯坦著墨最多,他的精神與智慧照亮了整個宇宙,是近代科學史上貢獻最輝煌的曠世奇才,期待著下一個愛因斯坦。
本書特色
◎新增50則物理大事!共100篇物理奇才奇事,讓物理發展全貌更加清晰完整!
◎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 教授 感動推薦!
◎源自美國物理學會每月出刊的《美國物理學會通訊》(APS News)專欄「本月物理史」,內容有趣,深具啟發性。
◎物理大師生活細節第一次呈現。
作者簡介:
蕭如珀
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曾任英語教師多年,現任環保資訊雜誌編輯。
楊信男
台灣大學物理系畢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回國後任教於台大物理系,是國際知名的理論核物理學家,也是美國物理學會會士、中華民國物理學會會士。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七十多年前一本科普書《神秘的宇宙》迷住了一個初中學生,後來更影響了他的人生軌跡。相信這本科普書《物理奇才奇事》也會迷住許多今天的年青人,增進他們的知識,擴大他們的視野,甚至還會影響其中一些人的人生軌跡。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楊振寧 於2014年
名人推薦:七十多年前一本科普書《神秘的宇宙》迷住了一個初中學生,後來更影響了他的人生軌跡。相信這本科普書《物理奇才奇事》也會迷住許多今天的年青人,增進他們的知識,擴大他們的視野,甚至還會影響其中一些人的人生軌跡。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楊振寧 於2014年
章節試閱
1849年7月:菲左(Armand Fizeau)發表光速實驗的結果
(譯自APS News,2010年7月)
光速在物理學上是最為確立的數值之一,它被測得的值非常精確,所以現在的公尺以它來定義。但在17世紀之前,大多數的科學家,包括如克卜勒(Johannes Kepler)和笛卡兒(Rene Descartes)等大師都認為光速是無窮快的,可以瞬間行走任何的距離。伽利略(Galileo Galilei)是最先對此假設提出質疑,並試著以實驗方法測量光速的科學家之一。
以現在的標準來看,伽利略的方法極為簡陋。他自己站在一個山頂上,請一個助理站在遠處的山頂上,兩人均配備有一個可自由開關的燈。伽利略會打開他的燈,他的助理一看到伽利略的燈光也會立即開燈。只要知道兩個燈的距離,伽利略即可測定兩道亮光之間所經過的時間,以算出光速。伽利略的結論含糊不確定不足為奇:「光速如果不是瞬間,也是超級快速。」但他卻也下結論說,光速至少比聲速快10倍。
最先嚴謹地測量光速是在1676年,當時荷蘭天文學家羅默(Ole Roemer)觀察木星的衛星,注意到衛星蝕似乎都發生在不同的時期,視木星和地球的相對位置而定,當地球很遠時會發生得較晚,而當地球較靠近木星時則發生得較早。他正確地推論說,此效應並不是因為衛星的軌道有真正的改變,而是因為當地球很遠時,那些衛星的光行經較遠的距離。他知道那時已知的地球運行軌道的直徑值,從那直徑值,他下結論說,光速為每秒240,000公里。
羅默的測量和實際值仍差很多,然而它為未來的實驗提供了有用的指標。1728年,一位名叫布拉德雷(James Bradley)的英國物理學家從累積的資料庫中加入了他自己的發現,利用恆星光行差計算出光速在真空中是每秒301,000公里。布拉德雷的測量正確多了。然而,又經過了100年,法國科學家菲左(Armand-Hippolyte-Louis Fizeau)才想出了在地面上設計實驗來測光速的方法。
1819年,菲左出生於巴黎,父親是物理學家,也是醫學教授,死後留給菲左可觀的財富,因此,菲左不必擔心生計問題,可以自由地追求他的興趣。他專力於科學的研究,起先想和父親一樣當個醫生,但最終選擇追隨在巴黎天文台的阿拉戈(Francios Arago)研習天文,在那裏他毫無疑問地獲知之前使用天文現象來測定光速的努力。
但是他的科學興趣很廣泛,例如,他於1839年迷戀上當時相當新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並和法國科學家同行傅科(Jean-Bernard-Leon-Foucault)將此攝影過程應用到天文上。他們共花了10年,終於最先於1845年拍下了太陽表面細部的照片。
他和傅科的研究激勵了菲左自己去嘗試測量光速。菲左建造了一個儀器,裏面有一個齒輪和一面鏡子相隔8公里,他在其間傳送光波。菲左轉動齒輪,觀察光束在輪子的輪齒和遠處的鏡子之間走得有多快;他觀察到,假如他非常快速地轉動輪子,從鏡子回來的反射會模糊,因為光碰撞到了其中一個輪齒。
菲左下結論說,輪子轉動一個輪齒寬所花的時間和光束來回鏡子的時間是相同的。因為他知道齒輪轉動的速度、一個輪齒的寬度、以及和鏡子間的距離,所以可以計算出光速,得到的值是每秒313,300公里,仍多出大約5%。
傅科稍加改進菲左的儀器,以旋轉的鏡子取代齒輪,得到現在為人所知的菲左–傅科儀。當鏡子轉動時,光線會從不同的角度反射。因為轉動的速度和鏡子間的距離都已固定好,所以可以測量光進入儀器的角度和它離開時的差距,從而算出光速。傅科於1862年下結論說,光速是每秒299,796公里。
菲左對科學的貢獻並不僅限於光速的測定,他之後在測量光如何行經流動液體的實驗時獲得了意外的發現:當光行經運動中的介質時,速度不會如預期地改變。科學家已知光行經不同介質時的速率不同,但直到菲左的實驗之前,他們相信假如介質是動態時,只要將介質的速度加上光的速度即可得到光速。菲左的結果意味著不同的公式,後來當愛因斯坦發展出他的特殊相對論後,對此得到了解釋。
之後測量光速的方法都使用波的干涉,而邁克生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些方法隨著雷射科技的發展而越來越精確,現在,在伽利略山頂上的實驗350多年後,光速值被定義為每秒299,792.458公里,這是1983年第17屆國際度量衡大會所宣定的,而將公尺變成了推導量。此結果是由100多位科學家所做的大約163個不同的實驗所獲得,是科學界合作本質的證明。
1849年7月:菲左(Armand Fizeau)發表光速實驗的結果
(譯自APS News,2010年7月)
光速在物理學上是最為確立的數值之一,它被測得的值非常精確,所以現在的公尺以它來定義。但在17世紀之前,大多數的科學家,包括如克卜勒(Johannes Kepler)和笛卡兒(Rene Descartes)等大師都認為光速是無窮快的,可以瞬間行走任何的距離。伽利略(Galileo Galilei)是最先對此假設提出質疑,並試著以實驗方法測量光速的科學家之一。
以現在的標準來看,伽利略的方法極為簡陋。他自己站在一個山頂上,請一個助理站在遠處的山頂上,兩人均...
作者序
增訂版序
距離第一版發行已經四年多,我們在「本月物理史」專欄又多翻譯了五十多篇,所以決定再版增加為一百篇,讓物理發展的全貌更清晰、完整的呈現;其中,有關電話的產生(#29)、康普頓(#32)、狄拉克(#41)和波茲曼(#47)是我們自己撰寫的。
增訂版的一百件物理大事,清楚傳達了大自然的奧妙與人類的渺小。然而,渺小的人類卻有著意想不到的潛能,能發掘微小的組成分子、探測浩瀚的宇宙、分析繁複的現象、解釋萬物的運轉……
感謝第一版讀者的支持與指正,寄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增訂版的讀者行列,不吝給我們批評與指教。大自然的存在遠超過人類的壽命,科學的探討端賴科學家一棒棒的接續下去,期待未來有更多科學家能踩著前人的腳步,闊步前進。物理史給了我們知識與力量,對於這些傑出的物理學家,我們由衷地感佩。
大家敬仰的楊振寧先生在看過本書之後,給了我們很大的肯定,並同意推薦給年輕學子,是我們極大的光榮。他推薦本書的話附在封底。在此向他表達最大的謝意。
蕭如珀、楊信男
2014年於台北
增訂版序
距離第一版發行已經四年多,我們在「本月物理史」專欄又多翻譯了五十多篇,所以決定再版增加為一百篇,讓物理發展的全貌更清晰、完整的呈現;其中,有關電話的產生(#29)、康普頓(#32)、狄拉克(#41)和波茲曼(#47)是我們自己撰寫的。
增訂版的一百件物理大事,清楚傳達了大自然的奧妙與人類的渺小。然而,渺小的人類卻有著意想不到的潛能,能發掘微小的組成分子、探測浩瀚的宇宙、分析繁複的現象、解釋萬物的運轉……
感謝第一版讀者的支持與指正,寄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增訂版的讀者行列,不吝給我們批評...
目錄
大約西元前240年6月:埃拉托斯特尼測量地球
1452年4月15日:一位科學先驅的誕生——達文西
大約1590年:顯微鏡的發明(簡森)
1609年5月:伽利略乍聞望遠鏡
1644年10月:托里切利示範了真空的存在
1665年1月:虎克《微物圖解》的出版
1687年7月5日: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出版
1699年3月16日:查隆納鑄造偽幣被處絞刑
1750年12月23日:富蘭克林試著電死一隻火雞
1758年8月15日:測光術之父布給辭世
1762年4月23日:布拉克和潛熱
1768年3月21日:傅立葉的誕生
1774年8月:卜利士力分離出一種新「氣體」,導致氧的發現
1777年11月:利希滕貝格圖形的發現
1781年3月:赫歇耳發現天王星
1798年6月:卡文迪西計算地球的重量
1800年3月20日:伏特說明了電池
1801年5月:湯瑪斯‧楊氏和光的本質
1807年10月:投影描繪器的發明)
1820:厄斯特和電磁學
1821年9月4日和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和電磁學
1824年6月12日:卡諾發表熱機的專文
1839年1月2日:第一個月球的達蓋爾銀版攝影
1840年12月:焦耳發表了將機械能轉換成熱能的簡要論文
1844年5月24日:摩斯與電報
1851年2月3日:萊昂‧傅科示範了地球的自轉
1871年6月:馬克士威和他的精靈
1876年3月10日:第一部電話的誕生
1887年11月:邁克生和莫立說明他們偵測發亮的乙太失敗了
1888年5月:特斯拉)取得了「電力輸送」的專利
1892年9月10日:康普頓的誕生
1893年2月2日:愛迪生在影片中記錄第一個「噴嚏」
1894年1月19日:杜瓦製造出固態氣體
1895年11月:倫琴發現X射線
1896年3月1日:貝克勒發現了放射線
1897年10月:電子的發現(湯木生)
1898年12月:居里夫婦發現了鐳
1900年10月:普朗克黑體輻射的公式
1902年8月8日:「反物質」的先知 — 狄拉克的誕生
1904年9月:羅伯特‧伍德揭穿了N射線的假象
1905年3月:愛因斯坦與光電效應
1905年5月:愛因斯坦和布朗運動
1905年6月:愛因斯坦與特殊相對論
1905年9月:能量和質量是等同的
1906年9月5日:統計力學的奠基者波茲曼悲劇性地離世了
1911年4月:昂尼斯開始研究超導性
1911年5月:拉塞福和原子核的發現
1911年6月:蓋革計數器的發明
1911年9 月:薩庫–鐵特若得方程式
1913年3月6日:波耳向拉塞福說明他的原子模型
1913年8月:密立根和他的油滴實驗
1915年8月10日:莫斯利在戰爭中陣亡了
1916年:愛因斯坦和廣義相對論
1917年:愛因斯坦預測了受激輻射
1917 年:愛因斯坦的最大錯誤
1920年4月26日:夏普力和柯蒂斯的辯論
1924年:愛因斯坦奠定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理論基礎
1925年1月:包立宣布了不相容原理
1925年2月3日:黑維塞辭世了
1926年12月18日:路易斯在給《自然》的信中造了「光子」一詞
1927年2月: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
1928年2月:發現拉曼散射
1929年:哈伯擴大我們對宇宙的視野
1931年6月:勞倫斯與第一部迴旋加速器
1932年5月:查兌克描述中子的發現
1932年8月:正電子發現
1933年10月18日:德布羅意被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
1935年2月12日:范德格拉夫起電器獲得了專利
大約1935年3月:薛丁格的弔詭貓
1935年4月:華生—瓦特取得英國空防雷達系統的專利
1938年1月:超流體的發現
1938年10月22日:影印術的發明
1938年12月:核分裂的發現
1941年6月:拉瑪和安塞爾申請無線電跳頻專利
1942年12月2日:第一個自主性的核連鎖反應
1945年7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了
1946年4月:最早飛行時間式質譜儀概念的提出
1946年8月:摩爾學院的專題演講系列
1947年11月17日—12月23日:第一個電晶體的發明
1948年4月1日:化學元素的起源
1948年8月:瑪麗亞‧格佩特‧梅爾和核殼層模型
1952年11月1日:泰勒(Edward Teller)和氫彈
1954年4月25日:貝爾實驗室示範了第一個實用的矽太陽能電池
1956年12月27日:宇稱守恆的推翻
1957年7月:巴丁、古柏和施里弗將他們的論文〈超導性的理論〉投寄發表
1958年12月:雷射的發明
1960年5月16日:梅曼建造了第一部可運作的雷射
大約1961年1月:勞侖次和蝴蝶效應
1968年2月:宣布發現了脈衝星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登陸月球
1975年11月25日:全身電腦斷層掃描的專利
1977年7月:磁振造影在臨床診斷方面使用到基礎物理
1981年9月:掃描穿隧顯微鏡的發明
1987年2月:超新星1987A的發現
1995年4月: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頂夸克的發現
1995年6月5日:第一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1996年2月:卡斯帕羅夫對抗「深藍」
1998年1月:宇宙的加速膨脹
2000年7月21日:美國費米實驗室宣布第一個τ微中子的直接證據
2004年10月22日:發現石墨烯﹝蓋姆﹞
大約西元前240年6月:埃拉托斯特尼測量地球
1452年4月15日:一位科學先驅的誕生——達文西
大約1590年:顯微鏡的發明(簡森)
1609年5月:伽利略乍聞望遠鏡
1644年10月:托里切利示範了真空的存在
1665年1月:虎克《微物圖解》的出版
1687年7月5日: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出版
1699年3月16日:查隆納鑄造偽幣被處絞刑
1750年12月23日:富蘭克林試著電死一隻火雞
1758年8月15日:測光術之父布給辭世
1762年4月23日:布拉克和潛熱
1768年3月21日:傅立葉的誕生
1774年8月:卜利士力分離出一種新「氣體」,導致氧的發現
...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72頁開數:20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