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薪水太少、不被老闆重視?本書你非看不可!
為什麼別人的薪水比你高?
為什麼你能力比他好,薪水卻比他低?
為什麼你的業績成長跟薪資成長不成比例?
本書以意想不到的角度解決你的疑惑,同時告訴你如何擺脫低薪命運!
想錯方向,用錯方法,你就永遠領低薪!
●下班後的自我成長,你有學對東西嗎?
●每天工作的內容,有確實幫公司賺到錢嗎?
●你有認真評量過老闆有多需要你嗎?
低薪族的思考模式,你有幾項呢?
●暗自慶幸「員工餐廳好便宜!」
●認為「年資長薪水就比我高」這件事完全不合理
●期待「產能提升自己就能加薪」
●不斷妄想「機會永遠都存在」,偶爾錯過沒關係
●從來沒看過「工作契約」,薪資單也只看實領金額
●經常在意「花費能不能報公司帳」
●有名的大公司比較有保障,薪水低一點沒關係
●多考些證照,多學點技能,薪水就能提高
了解薪資決定的關鍵,徹底檢視自己的能力,讓老闆知道你的重要性,你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高薪之路!
想要領高薪,不僅想法要正確,更要做對事!
●了解決定薪資高低的真正原則
●理解真正的「工作能力」到底是什麼
●能正確分辨「低薪公司」與「高薪公司」差別
●下班後的自我進修,一定要跟工作內容有關
●遠程目標固然重要,但每天也要設定行動目標
●懂得自我推銷,有成績就要讓別人看到
●每天的工作內容,必須替公司產生實質的利潤
●增加自己的「工作價值」,提高你在公司的「存在感」
●隨時關注經濟整體局勢,試著預測自身產業的前景
本書啟發你的新思維,讓你擺脫窮忙一族,不再苦守低薪!
想擺脫窮忙的困境、解決高才低就的困擾,本書將是你最佳的處方箋!
作者簡介:
木暮太一
經濟入門書作家、經濟評論員。
慶應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先後任職於富士軟片、Cyber Agent、Recruit等公司,後來獨立創業。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善於將困難的事物用簡單的方法說明,因此頗受好評。就讀大學時曾自製經濟學講義,在校園內熱賣,至今仍是經濟系學生必讀的長期暢銷書。
以站在對方角度的說話方式和指導技巧,博得各界的高度評價,被公認為「只有具備實務經驗的人才做得到」。現在經常受邀在各企業、大學、團體發表演講。
著書豐富,主要作品有《我們還要這樣工作到何時?》(僕たちはいつまでこんな働き方を続けるのか?)(星海社)、《有史以來最簡單的經濟教科書》(マルクスる?世界一簡単なマルクス経済学の本)(Diamond社)、《學校不教的「簡易說明」規則》(学校で教えてくれない「分かりやすい説明」のルール)(光文社)等,著作累計銷售八十萬冊。
mail : koguretaichi@gmail.com
twitter : @koguretaichi
Facebook : http://www.facebook.com/koguretaichi
官方部落格 : http://www.matomabooks.jp/news
譯者簡介
默橋
日文所畢業,爬格子以遣時、養腦、果腹的譯人。
譯者簡介:
默橋
日文所畢業,爬格子以遣時、養腦、果腹的譯人。
章節試閱
薪資的決定方式也是跟馬克思告訴我們的一樣!(摘)
馬克思說所有的交易物品都是商品。這樣一來,你的勞動力也變成商品了。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這樣想:薪資的決定方式,和商品價格的決定方式是一樣的。
商品的價格是以商品的「價值(花費的勞力)」為基準決定的。為了製作這項商品需要多少物品、花費多少成本,決定了「價值」,再以此為基準來決定價格。
勞動的價格也是一樣,薪資也是由同樣的道理決定的。
這樣一來,決定你的薪資的,就是用來培養你的勞動力的必要要素總和。
商品的價值是用來生產商品的必要要素的總和,也就是這項商品的生產成本。同樣地,勞動力的價值也是由「勞動力的生產成本」決定的。關於這一點,我們將詳細說明。
薪資是由為了要讓你工作的必要成本決定的
那麼,所謂的「用來培養勞動力的必要生產成本」又是什麼呢?
人要工作,就必須有工作所需的體力和智力(知識.經驗)。勞工如果沒有體力和智力,就不能為公司工作。
比如說,我們不能叫剛跑完全程馬拉松、精疲力竭的人工作。為了讓勞工替公司工作,必須讓他們吃飯、睡覺(休息),回復到精力充沛的狀態吧。這時候需要的成本(伙食費、為了睡眠的住宅費等),就是用來培養勞動力的必要「生產成本」。
把小孩子帶到公司,跟他說「那麼,以後就拜託你囉」,要他像你一樣工作是行不通的。這是因為小孩缺乏工作所需的知識和經驗,必須要先讓他學會這些知識和經驗才可以吧。這時候需要的成本和勞力(學費.研習費、讀書時間等),也成為培養勞動力的必要「生產成本」。
這些「勞動力的生產成本」就這樣累積起來,全數轉換成勞動力的價值,再以此為基準決定你的薪資。
為什麼醫生的薪資比較高?
比起輕鬆的工作,費體力的工作需要更多的精力,相對地必須花費更多的成本來補充體力。因此,薪資比較高。
而醫生和律師等工作需要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為了要具備這些知識和經驗,必須花費龐大的成本和勞力。因此,醫生和律師的薪資比較高。
這是很關鍵的重點,所以我把它重新整理如下。
為了要製作保特瓶裝茶,必須採購茶葉、買進容器、請人設計等。
同樣地,為了要培養勞動力(為了能夠工作),你必須吃飯,所以需要伙食費。
為了要回復體力,必須有房子和生活設備,所以需要住宅費。
身上要穿衣服,所以需要治裝費。
為了要舒解壓力, 所以需要娛樂費。
必須具備工作所需的知識和經驗, 這時候需要技能學習費。
這些費用累積起來, 成為勞動力的價值, 決定了你的薪資。
這才是薪資的真實面貌。
(……)
看穿黑心企業的方法
這個世界上,有一些堪稱「黑心企業」的公司,實在是拿他們沒有辦法。有的不照合約支付薪資,有的工作環境異常嚴苛,或是強求員工完成根本就不可能達到的工作量。
這本書的目的不在踢爆黑心企業的真相,所以就不詳細敘述有哪些公司,以及他們是怎樣個「黑心」法。
我只是想告訴你,只要在黑心企業工作,你就永無翻身之日。
工作是很重要的,甚至還有人說「天下無不勞之獲」,不工作就不能過活。可是,我不認為應該要做到身心俱疲的地步。
「工作很重要」是沒錯,但「畢竟只是工作」。
人是為了生活而工作的,萬一因為工作死掉了要怎麼辦?
越是認真、責任感強的人,越會正面面對黑心企業的惡劣條件,拿出奉陪到底的精神;但也應該要學會適時逃避才對。為了保護自己,如果你覺得明顯可疑,就應該拿出勇氣,斷然離去。
也許周遭的人會說你「不負責任!」或是「走了就不要回來!」不過,要是自己真的感到「好奇怪」,覺得實在難以忍受,就應該要有勇氣掉頭走人。
最好能在進公司之前,就認清黑心企業。我從富士軟片換到Cyber Agent,接著轉到Recruit的時候,碰過各式各樣的企業,其中也不乏「危險公司」。這些公司的特徵,大致可以歸納成三項。
(……)
低薪族的八種思考模式
【暗自慶幸「員工餐廳好便宜!」】
減低勞動力價值的不只是技術革新。你的生活費如果下降,勞動力的價值也會跟著下降。
話雖這麼說,但整體社會物價水準下跌的部分,對個人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因為物價下跌的結果,就算薪資降低了,可以買到的東西還是一樣沒有改變。
可是,萬一只有自己的生活費遭到刪減的話,會變成怎樣呢?
比如說像這樣。
瀏覽一下求才資訊,就會看到「供三餐」或是「附住宿」的工作。公司如果提供伙食,員工就可以省下伙食費;要是能夠住宿舍的話,就不再需要租屋費。
「這麼棒的公司!」……請先別高興得太早。
就像我一再說過的,為了讓勞工明天繼續工作的必要經費如果變少,勞動力的價值就會降低,公司就可以刪減員工的薪資。若是公司準備了伙食,伙食費就會相對減少。
就算相對調降薪資,勞工也可以過得下去。
之前有次我參加中學同學會時,大家聊起自己的公司。一個朋友說:「我們公司雖然薪水低,但員工餐廳超便宜的,也算不無小補。」我覺得他搞錯了。
不是「因為薪資低,所以很慶幸公司提供便宜的伙食。」
而是「因為提供便宜的伙食,所以公司能夠壓低員工的薪資。」這才是正確的認識。
好像你也可以這樣想,這不過是公司先代墊勞工自己要付的伙食費罷了,但其實不然。勞工每個月支付的伙食費也包含超市和餐廳的利潤,如果在超市買了兩千元,其中的二十~三十%是超市的人事費用或利潤,純粹拿來支付食品的錢只是一部分而已。
此外,外食產業的原價率行情大約是三十%,所以你在餐廳吃的千元料理,若只考慮食材,差不多三百元就打死了。換言之,公司只要負擔這些就好了。
也就是說,如果從公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只要負擔三百元材料費,就可以刪減勞工薪資一千元的機制。
正確地說,企業在提供伙食的時候,必須請廚師、準備餐廳設施,所以也需要其他的成本;但是在這裡,我們只單純考慮食材費用。
從勞工的角度來看,要是薪資變少的話,「包三餐」其實並不是什麼值得慶幸的制度。因為不能自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而且,如果心裡盤算著「今天好想換家餐廳吃飯哪」,就得要「自掏腰包」才行。
進公司的時候,你或許認為「既然有供應伙食,薪水少一點也無所謂吧。」但這樣一來,自己的選擇確實就受到限制了。
一看到「員工餐廳是免費的!」會覺得很像是一家體貼員工的公司,但其實卻是削減員工薪資的手段,這種情形是存在的。
據說Google總公司的員工餐廳,三餐都是吃不用錢的。一聽到這個,說不定你會覺得,連Google都「有企圖?」
但應該正視的是,提供免費的三餐而相對刪減員工薪資的公司。如果單單供應免費的伙食,那絕對不是壞事。請不要誤解我的意思。
(……)
讓你提升薪資的十三道問題
【是否不斷地「自我訓練」?】
在我之前任職的三家公司裡,有在進修本業相關知識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光是每天的日常工作就已經很累人了,大家都是這麼想的吧。所以只要踏出公司,絕大部分的人腦袋裡想到的只有玩。
這裡說的進修,並不是投資理財或所謂自我啟發之類的學習,而是指和自己本業有關的學習,也就是「自我訓練」的意思。
在學校社團活動的自我訓練中,沒有人會做別的運動吧。棒球隊員放學後踢足球,不叫做「自我訓練」,純粹是遊戲、休閒。在社團活動的練習時間之外自己練習打棒球,這才是真的自我訓練。
和這個同樣意思的本業進修或訓練,你做了多少呢?
「意識強烈的人」會積極參與跨業交流會,努力拓展自己的人脈。他們聲稱「我要求自己,一個禮拜最少要看三本商業書」,一心一意地朝向「自我成長」努力。
但這樣的行為,是確實提升自己的「自我訓練」呢?還是為了逃避本業而做的休閒歇息呢?
當業務的人,為了要變得更「靈光」,做了多少關於自家商品或業務本身的「自我訓練」呢?在上班時間裡致力於業務活動是理所當然的。可是,那樣的話就「跟常人無異」、「與眾人相同」,能夠維持現狀就偷笑了吧。
做企劃的人,在工作時間之外學了多少企劃方面的知識呢?為了要激發創意而淬練想像力,為了要說服周遭的人而磨練展示技巧等,有在做這些和自己的工作直接相關的「練習」嗎?
閱讀商業書籍不會變成優秀的上班族,因為這不是自我訓練。棒球隊的候補隊員再怎麼踢足球,也不會成為正式選手,反倒會讓旁邊的人看成是懶散的傢伙吧。
我並不是說玩樂不好。如果想讓運動技巧變得更精湛,在社團活動贏過正式選手的話,比周遭的人更勤奮練習是理所當然的。只會跟大家一樣練習的人,如果跑來問我:「我和大家一樣地練習,為什麼自己都當不上正式選手呢?」我就只能回答他:「那是因為你只是和大家一樣地練習呀。」
如果想留下比周遭的人更好的成績,就必須投注比別人更多的心力。「拼命跑只能停留在原地,想去其他地方的話,就非得加倍快跑才行。」這話說得一點都沒錯,你應該認真地問問自己,為了這個目標,自己做了多少的自我訓練。
【是否在做賺錢的「對外工作」?】
從今以後,勞工為了要生存下去,必須具備「使用價值」和「價值」。
可是,很難判斷自己是否具備了這些要素。或者應該說,堅決相信「自己沒問題」的人是不是太多了呢?
所謂勞動力的使用價值,總之就是有沒有為公司帶來利潤的意思。
有一個很有名的理論,稱為「八十/二十法則(帕雷托法則)」。這個法則指出,二十%的員工創造出全公司八十%的利潤。(反過來就是其餘八十%員工只有賺到二十%的利潤。)
也就是說,雖然大家都認為自己有在創造利潤,但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沒在賺錢。
尤其在大企業裡,這種傾向更加明顯吧。這未必表示無能的人很多,而是因為組織越龐大,「對內工作」就越多。
大企業人數眾多,分成各式各樣的部門。每個人的執掌範圍都很小,所以每做一個決定,都必須先聽取眾人的意見,再彙整定案。
總之,每件工作都牽涉到很多人。因為必須彙集大家的意見,所以像「例行會議」,或是「事先疏通」、「製作聯絡單」之類的作業就漸漸增加了。這些就是「對內工作」。
「對內工作」和客戶無關,是為了公司內部需要而做的工作。比如說,「事先疏通」是指在決定事情之前,先個別說服重要的關係人,爭取他們的認同。負責的人要想盡辦法拉到贊成票,搬出會議上開不了口的「真心話」來訴之以情,好說歹說地拜託,總之就是要請大家支持自己的提案。
不過,這一番事先疏通的功夫到底為公司賺了多少錢呢?
答案是「零元」。
這不是創造利潤的活動。
同樣地,團體內的業務會議也是完全不會生錢的對內工作。很多公司在每週一的早上召開會議,讓同一個部門或課室內的成員,一起分享現在正在進行的工作。譬如:
‧書寫公司內部的聯絡單。
‧妥善歸檔公司內部會議的資料。
‧清楚繕寫呈給上司的報告。
這些全部都是不會創造利潤的工作,但現在已經被視為是標準作業了。
為了要順利推展公司的業務,這樣的工作說不定也是必要的,很難說是「毫無價值」吧。不過,會議本身不會產生利潤,這是事實。
比起中小企業,大企業裡員工人數眾多,所以會議的數量必然會增加許多。此外,還必須製作聯絡單,或是去請求一大堆關係人的「認可」。這樣一來,不去做對公司有貢獻、會產生利潤的工作,花在「對內工作」上的時間反而越來越多。也就是說,「無謂的工作太多了」。
尤其是在大企業任職的人,更會撥出大量的時間,來處理這些不會創造利潤的對內工作吧。
身為勞工,你的使用價值並不在於精通對內的工作。但只要做得不順或失敗,說不定就會挨罵,被當作是「沒有用的傢伙!」因此,大家都會盡力去做好這些工作。
但不管做得再好,你身為勞工的使用價值都不會因此上漲。因為「從事利潤相關工作的勞工=有使用價值的勞工」。
那麼,現在再問你一個問題。你今天做了多少會產生利潤的工作呢?
自己是在做和利潤有關的工作呢?還是在做「對內工作」呢?只要試著確認一次,我想你就會有新的發現,恐怕你會發覺對內的工作多得嚇人吧。
我獨立出來開業時,一直都在Excel裡登錄自己每天做了多少會產生利潤的活動。一開始記錄時,我就愕然發現,我並沒有像自己所想的那麼認真在「工作」。
自認為是在工作,其實多是在網路上閒逛,或是拿飯後休息當藉口在聽音樂。想不到,我遊戲玩樂的時間長得很呢。
以前曾經流行過「飲食記錄」的瘦身法。藉由每天記錄體重和飲食等,就可以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狀況。同樣地,如果能夠明確地意識到「其實很少在做有意義的事」,就可以改善自己的行動。
藉由記錄、清點自己的工作,就可以大致確認是不是總被對內的工作追得團團轉。
接下來,請你每天問問自己,「今天做了多少對外的工作?」
【是否注意自己所「累積的能力」?】
「我的工作不是走到哪裡都用得上的。」
我常常聽到這句話。對未來感到不安,卻不知道怎麼辦才好的人,幾乎一定會把它掛在嘴巴上。
我在大學(經濟系)主修金融理論。雖說是主修,其實也沒有那麼深入地研究過,但表面上大致還算是「熟悉金融」。
因此,我一直很想去金融機關工作。不過,人家馬上就看破我「很不擅長精細的作業」,對金融機關來說,這是一個致命的弱點,所以最後我進了富士軟片公司。
當時在招募畢業生的公司簡介上,清楚寫著富士軟片的方針是,「讓你淹沒在工作裡,等你快要溺斃時,再丟個救生圈給你」。我想這是為了要吸引追求工作價值的學生,結果真的是這樣沒錯。
說不定你會覺得很意外,但是在富士軟片、Cyber Agent、Recruit這三家公司中,工作時間最長的就是富士軟片。
派下來的業務量非常龐大,剛進公司時,我沒有辦法不遺漏、不延誤、不出錯地做好這些工作,真的是吃足了苦頭。
不過,不枉費我反復操了兩年以上,後來我的處理速度加快許多,也不再出錯了。雖然還不能自己獨立完成什麼事情,對於銷售或展示的技巧也沒辦法很嫻熟,但起碼我學會了不遺漏、不延誤地同時處理大量業務的能力。
這個能力在後來我跳槽的Cyber Agent公司,實在是幫了大忙。
我被錄用當業務,進了Cyber Agent公司,剛開始半年都是負責網路廣告的業務。說實在的,我當業務的成績並不怎麼出色。但有一次在計畫要新成立一家出版社(Ameba圖書株式會社)的時候,公司對我說,「木暮,要不要試試看?」我被選中的理由是:
‧學生時代幹過類似出版的工作。
‧具備高度的業務執行能力,可以同時處理各式各樣的工作。
我以前都不知道自己的「業務執行能力」有這麼強。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的能力逐漸提升,不知不覺就可以做得比周遭的人還要好。
再進一步說,我以前從不認為「不遺漏、不延誤地處理工作」是很要緊的事。在我眼裡看來,銷售能力和寫企劃書的靈感才是最重要的本事;而業務執行能力是實實在在、做得越好越不顯眼(失敗的話就很明顯)的東西,所以自己一直都不覺得是「有用的能力」。
可是,就是因為看中這項我自以為沒什麼用處的特點,公司才會在我進去半年後,起用我來擔任子公司事業部的負責人。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即使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你也一定有某項特長。
而且,就算自己沒發覺,這項特長也有派得上用場的地方。
認為只能苦守原地,在其他行業完全無用武之地的,說不定只是自己的錯誤想像而已。或者應該說,我覺得「只有自己是搞不清楚狀況的人」。
我很幸運地蒙周遭的人看到自己的優點。我想老天爺真的非常眷顧我,因為別人通常是「不會那麼注意自己」的。要是那樣的話,能夠知道自己的內涵,發掘自己以往學到的一身功夫的,就只有自己了。所以,只能靠自己去發現了。
(未完)
薪資的決定方式也是跟馬克思告訴我們的一樣!(摘)
馬克思說所有的交易物品都是商品。這樣一來,你的勞動力也變成商品了。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這樣想:薪資的決定方式,和商品價格的決定方式是一樣的。
商品的價格是以商品的「價值(花費的勞力)」為基準決定的。為了製作這項商品需要多少物品、花費多少成本,決定了「價值」,再以此為基準來決定價格。
勞動的價格也是一樣,薪資也是由同樣的道理決定的。
這樣一來,決定你的薪資的,就是用來培養你的勞動力的必要要素總和。
商品的價值是用來生產商品的必要要素的總和,也就是這...
作者序
公司設立「免費員工餐廳」的真正原因
之前有一次我參加中學同學會時,大家聊起自己的公司。一個朋友說:
「我們公司雖然薪水低,但員工餐廳超便宜的,也算不無小補。」
聽到這話,真讓我無言以對,他完全誤解了「薪資」的意義。
不是「因為薪資低,所以公司相對提供超便宜的員工餐廳」。
而是「因為提供超便宜的員工餐廳,所以公司能夠壓低員工的薪資」。
他的想法順序顛倒了。
不可能!你很想這麼說吧。
不過,這並不是我胡思亂想,這可是經濟學的經典著作《資本論》所闡述的內容。
而且,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證據就在你的薪資明細裡。
細節之後再說,但這才是薪資的真相。
十五年後,你的年收入會減少六十萬日圓?
「你的薪水,在之後的十五年還會一直持續下降。」
聽到這句話,你會有什麼感覺?生活本來就很難熬了,收入再減少就活不下去了吧!應該會有人這麼覺得。再說,薪水持續下滑十五年,就表示十五年後的自己,不得不用比現在更少的收入,想辦法湊合著過日子。
「萬一變成那樣,那就太慘了吧。」
很抱歉,這不是「萬一」,這是過去十五年來日本實實在在發生的事。
日本上班族平均年收入的變動在一九九七年時達到最高點四百六十七萬日圓,隨後持續降低,十五年內減少了六十萬日圓左右。換算成月收入,就是少了五萬日圓。
請你想像一下自己的薪資。以後你的薪資會比現在還少了五萬日圓。而且,你的年齡比現在增加了十五歲。二十五歲的人變四十歲,三十五歲的人變五十歲。
從各個所得層級來看,就可以了解日本人的所得一直在全面減少。
這不是一部分的人年收入下降因而拉低了平均值,而是全面性地持續減少。
為什麼薪資會一直降低?自己的薪資以後會變成怎樣?
若想明白此事,就必須回過頭來思考,薪資究竟是按照什麼道理在決定的。
到底薪資是怎樣決定的?請讓我來告訴你真相吧。
幹才和庸才,薪資只差區區三萬日圓
「我的績效這麼好,應該幫我加薪!」
像這樣憤憤不平的人很多,我也能理解這種心情。
可是,請恕我直言,「我拿出成績了,希望你給我加薪」的要求是說不過去的。
為什麼?因為薪資並不是由這種規則決定的。
有時候有人會挖苦說,這是個「努力沒有回報的時代」,這差不多是在說「就算努力,也得不到合理評價」的意思。
「我們公司,真的是黑心企業呀。」
「資本主義,終究是不能為人類帶來幸福的呀。」
大家都有一肚子的苦水和牢騷。
不過,我這本書想要告訴你的並不是這些事。
這個世界上,確實有一些堪稱「黑心企業」的公司。
而且,在資本主義下,有些人甚至沒有辦法活得像個人,這也是令人無法容忍的事實。
但是,這和「如果努力,應該就會加薪」完全是兩回事。
「努力提升績效,薪水就會上漲」不過是幻想罷了。我不是要說「就算提升績效,反正也是徒勞……」而是希望你能夠明白,劇情不會照著「提升績效=薪資上漲」這個公式走。
實際上,在日本企業中,決定薪資金額的因素裡,「員工各自創造的成績」只占少少的四‧一%。若簡單計算一下,全公司績效最好的是「+四‧一%」,績效最差的是「-四‧一%」,也就是說,能力最好的人和能力最差的人薪資只差八‧二%而已。
假設該公司的平均月薪是四十萬日圓,能力最好的人領四十一萬六千四百日圓,能力最差的人領三十八萬三千六百日圓,差額只有區區三萬兩千八百日圓而已。這個金額,感覺上是不是和實際情況差不多呢?
這就是薪資的規則。
不懂規則,再怎麼拼命也是枉然……
幾乎沒有人可以說出一個道理,為什麼自己的薪資是這個金額。大嘆「薪水太低啦!」的人很多,卻沒有人能夠自信滿滿地說出要多少金額才算合理。
仔細想想,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薪資是依循怎樣的規則決定的。學校就不用說了,進了公司以後也沒人教過。有時候聽上司或前輩談起,覺得自己好像明白了,其實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然後就仗著這個一知半解的知識,想增加自己的薪資。
靠一知半解的知識,連運動都做不來。
靠一知半解的知識想瘦身,恐怕不會成功。
靠一知半解的知識去投資股票,絕對虧錢。
如果想得到理想的成果,就一定要先了解那個領域的規則,接著再拼命爭取。
不懂規則就涉足其中,幾乎沒有勝算可言吧。
現在這個時代,不拼命努力就不能生存。
可是,就算拼了老命,如果不懂規則,還是枉然。而且在不知不覺間,就會輸得一塌糊塗。
「我這麼努力,績效這麼好,為什麼薪水都不會漲!」
要是你有這種感慨的話,首先就應該要了解本書裡寫的「薪資規則」。
這是擺脫「低薪思維」的第一步。
不要被「○○超時津貼」騙了
這個世界上,有一些本薪雖然低,卻有一大堆各式各樣津貼的公司。除了房屋津貼、眷屬津貼,甚至還有像子女教育補助費這種老掉牙的津貼。
也許很多企業都主張,「我們的薪水雖然不高,但提供了優渥的津貼來照顧勞工。對員工來說,實領金額是一樣的,所以沒有問題。」
在勞工看來,也是覺得津貼「可以領越多越好」,只要總金額相同,不論是「本薪」還是「津貼」,幾乎大家都認為沒什麼差別吧。
可是,絕對不是「沒有差別」。
另外,還有一些必須注意的名稱,那就是「主管超時津貼」和「職能超時津貼」等這些「○○超時津貼」之類的記載。
總之,這些都是用「津貼」的名目來預先支付加班費。比如說,就像是每個月預付四十個小時的加班費這樣的印象。千萬不要以為「竟然預付加班費,多麼棒的公司啊!」公司方面的真正意思是:已經支付加班費了,所以四十個小時的加班已經含在裡面了。也就是說,真正的薪資其實是更低的。
「主管津貼」是因為擔任主管而支領的津貼,而「主管超時津貼」就是預先付給主管人員的加班費。既然已經預先支付了,當然不可以再追加申請這部分的加班費。
就像這樣,只要加班費被當成津貼預先支付,表面上的「薪資總額」就會增加;而實際加班的時候,薪資當然就變少了。
雖然說不加班的話就「賺」到了,但恐怕用不著這樣吧。
你的預付加班費是不是用「津貼」的名目在支付?你有沒有被公司耍了?看看你的薪資明細表就知道了。
「年薪制=沒有加班費」是天大的謊言
越來越多的公司採用像是「每個月預先支付四十小時加班費」這樣的「固定加班制(又稱為視同加班制)」。在這種固定加班制下,不論加不加班都會支付一定金額的加班費,因此有人認為,不管加了多少班都是「固定金額」的加班費,超過的就領不到了。
尤其在採用年薪制的企業裡,「不付加班費」漸漸變成常見的潛規則。
但這只是誤解,加班超過預期的時候,就必須另外支付加班費,不付在日本是違法的。
所謂「年薪制」,原本只是把規定工作時間的薪資,換成年度來計算而已,並不是「年薪制下已經事先決定一整年的薪水,所以不需要加班費」的意思。這和職業棒球選手的年薪報酬,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我從來沒有領過加班費!」
這麼說的人也是很多吧。當然,大家都想領到該領的錢,但在這之前,請想一想你會碰上這種事情的原因。
這是因為你只有「一知半解的知識」的緣故。
薪資有薪資的規則,不只是加班費,所有的項目都是根據這個規則在支付的。你應該重新認清,不懂規則就仗著「一知半解的知識」過日子是多麼可怕的事。
不要陷入低薪族的思考模式裡!
就像前面所說的那樣,如果放著不管,你的薪資就會一路下滑。
不想辦法去搞懂規則,以為「只要努力,總會有辦法!」的人就是不折不扣的「低薪族」。
「只要公司業績復甦,應該就會回饋員工」如此的期待,也只不過是樂觀的推測罷了。
本書將逐步說明薪資的規則,一步步解說問題在哪裡,並且說明要是放著不管又會變成怎麼樣。
接著再教你,在這個社會中要怎麼做才能夠增加收入,生存下去。
光靠「一知半解的知識」是不會平穩順利的,讓我來告訴你從來沒有人教過你的薪資真相吧。
公司設立「免費員工餐廳」的真正原因
之前有一次我參加中學同學會時,大家聊起自己的公司。一個朋友說:
「我們公司雖然薪水低,但員工餐廳超便宜的,也算不無小補。」
聽到這話,真讓我無言以對,他完全誤解了「薪資」的意義。
不是「因為薪資低,所以公司相對提供超便宜的員工餐廳」。
而是「因為提供超便宜的員工餐廳,所以公司能夠壓低員工的薪資」。
他的想法順序顛倒了。
不可能!你很想這麼說吧。
不過,這並不是我胡思亂想,這可是經濟學的經典著作《資本論》所闡述的內容。
而且,...
目錄
序章 公司設立「免費員工餐廳」的真正原因
第一章 為什麼就算績效良好,你的薪資也不會上漲?
「薪資是這樣決定的!」真的假的?
薪資明細的意義?
你的調薪只夠「喝一攤」的原因
就算業績比別人好一倍,薪資也不會多一倍
馬克思教我們薪資的「決定方式」
這瓶茶為什麼賣三十元?
請務必了解,在資本主義的原則下,價格是這樣決定的!
只有「價值」也好,只有「使用價值」也罷,都不能成為商品
燉三天的咖哩和花三十分鐘做的咖哩,哪一樣比較貴?
讓客人花「大錢」購買商品的方法
決定價格行情的是「價值」,上下調整價格的是「使用價值」
薪資的決定方式也是一樣的!
薪資是由為了要讓你工作的必要成本決定的
為什麼醫生的薪資比較高?
麥當勞「三九套餐」的真相
「我不需要什麼車子!」等於是在說「薪水低也OK」?
所謂「津貼」的含義
所謂的「能力」,並不是指特殊技術,而是身為社會人的基本技能
為什麼就算績效良好,你的薪資也不會上漲?
第二章 「高薪公司」和「低薪公司」的分別
薪資低的五個原因
【原因一】說穿了,就是因為「業績」爛
【原因二】因為有「工廠」
【原因三】因為受制於「獲利」上限
【原因四】因為一般人沒有習慣付服務費
【原因五】因為技術一進步,就會減低勞工的價值
薪資容易上漲的公司具備的條件
日本企業已經支付很多的薪資?
「安倍經濟學」和日本薪資的意外關係
比起出口,進口受到匯率的影響更大!
通貨一膨脹,薪資就下跌?
公司無法調漲薪資的兩個真實心聲
看穿黑心企業的方法
工作愉快的公司具備的兩個條件
第三章 賺不了幾個錢的「低薪族」的思考模式
低薪族的八種思考模式
【低薪族的思考模式一】暗自慶幸「員工餐廳好便宜!」
【低薪族的思考模式二】深深感動「公司這麼照顧員工的家屬」
【低薪族的思考模式三】總是認為「年功序列制不好!」
【低薪族的思考模式四】一直期待「產能提升就會加薪」
【低薪族的思考模式五】不斷妄想「機會永遠都存在」
【低薪族的思考模式六】從來不看「工作契約」
【低薪族的思考模式七】經常在意「能不能報公司帳」
【低薪族的思考模式八】無法理解「人的外表決定九成」
第四章 讓你提升薪資的十三道問題
請幫你自己訂個「高價位」
【問題一】是否持續自我成長?
【問題二】是否不斷地「自我訓練」?
【問題三】是否設定每天的行動目標?
【問題四】是否在做賺錢的「對外工作」?
【問題五】在公司裡是否專注於眼前的工作?
【問題六】在公司外是否會思考未來?
【問題七】可以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嗎?
【問題八】是否知道所有的成功者都曾在年輕時勞碌奔波過?
【問題九】是否會自我推銷?
【問題十】是否採用「擴大再生產」的方式?
【問題十一】是否鍛鍊「預測能力」?
【問題十二】是否注意自己所「累積的能力」?
【問題十三】是否不侷限在自我的框架裡?
最後要告訴你的事──比薪資更重要的東西
序章 公司設立「免費員工餐廳」的真正原因
第一章 為什麼就算績效良好,你的薪資也不會上漲?
「薪資是這樣決定的!」真的假的?
薪資明細的意義?
你的調薪只夠「喝一攤」的原因
就算業績比別人好一倍,薪資也不會多一倍
馬克思教我們薪資的「決定方式」
這瓶茶為什麼賣三十元?
請務必了解,在資本主義的原則下,價格是這樣決定的!
只有「價值」也好,只有「使用價值」也罷,都不能成為商品
燉三天的咖哩和花三十分鐘做的咖哩,哪一樣比較貴?
讓客人花「大錢」購買商品的方法
決定價格行情的是「價值」,上下調整價格...
商品資料
出版社:如果出版出版日期:2014-11-15ISBN/ISSN:978986600665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32頁開數:14.8 x 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