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綺貞
定價:NT$ 380
優惠價:88 折,NT$ 334
本商品已絕版
當人開始有了一個夢想,就是試圖要與現實做出一個決裂,也是驅動自己跨界的開始。——陳綺貞
以書寫銘刻日常,最迷人的不在遠方
十六個年頭,六張專輯、六張單曲,以及無數次巡迴演唱會之後
我們終於等到陳綺貞的第一本散文集:《不在他方》
這是一本關於追求的書,探索的對象是現在,是這裡;不屬於過去或未來,也不在他方。
作者簡介:
陳綺貞
台北蘆洲人,景美女中、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
2001年出版《不厭其煩》造成搶購狂潮,再版後再度銷售一空,現已絕版。
主要身份為獨立歌手。大學時常於校園、天橋、地下道、咖啡廳、Live House、書店、墾丁海邊等地演唱,多次舉辦大型巡迴演唱會,場場爆滿。1998發行《讓我想一想》,其後陸續發行《還是會寂寞》、《Groupies吉他手》、《華麗的冒險》、《太陽》均獲選為年度十大專輯唱片,2014年發行《時間的歌》。
陳綺貞的作品和概念具有獨特文化風格,不論音樂、文字與影像,她用獨特的方式演繹這個世代的許多夢想,很多人說她不只是歌手,更像是藝術家、一個安靜的行動者。不使用FB與微博。她的行動、作品和公眾形象卻默默深刻地影響著華人青年,跨出屬於自己的步伐節奏。
作風低調幾乎很少上通告,媒體常以「陳綺貞現象」來報導她。
名人推薦:
陳芳明(政大台文所講座教授)、駱以軍(小說家)、鍾文音(作家)相惜推薦
詩,從來都是壓縮了龐雜的意象,成為精煉的句式。但是在解讀時,壓縮的詩,立即釋出巨大能量,洶湧而來。她的散文作品,便是依賴如此的書寫策略,表面上看似輕盈,但呈現在讀者眼前的畫面,卻是有無可承受之重。猶如水面浮出冰山一角,底下竟潛伏著碩大的軀體,她的語法,伺機要給人突來的一擊。——陳芳明
似乎她的歌替許多人守護著一個純淨、款款搖晃的透明薄光所在;似乎許多人都曾在某個時光,欠過她一個像整幅星空忍住眼淚、直到一顆流星劃過,那樣的療癒。打開這本書你發覺她的魔術或就在,那讓世界「等一下」,Un Momento,疑惑中相信,悲傷中微笑,看似柔弱卻從不猶豫伸出堅定的手,朝遠方出發的同時卻無比珍惜沙鐘裡每粒昔時時光的沙粒──於是,那個「世界本然,比較美麗,比較透明一點點的形貌」,就從我們眼前顯影浮現。——駱以軍
歌壇創作才女陳綺貞從1998年發行《讓我想一想》以來,始終維持一貫清新獨特的風格,長髮、木吉他、乾淨而溫柔的嗓音,輕易將人喚進恬靜美好的迷人裡,詞曲綻放療癒的光,風靡華人世界,為一整個世代留住純真。歌手身分之外,私底下的她亦熱愛攝影與寫作,對她而言,攝影是「日常加上一些不尋常」記憶的封存,而文字則是更深刻的自我追尋與探索,這本散文集緣起於2011年夏天古巴哈瓦那的旅行,「旅途中的一切,匆匆忙忙之間,妳只能為發生的事,在地圖上作記號,而無法立即書寫。這些記號的意義,妳必須耐心等待時間為妳充分顯影。」當書寫開始,便是顯影的啟動,寫作,讓她心甘情願放手一搏。
三十八篇散文、七封信件、三場對談、一段問答,記錄她以旅人之眼所烙印的風景,經時光沉澱,澄靜而純粹、趨近於心,貼近日常與真實的感受,不喧譁的思索。
*看見
記錄旅行途中的思索與觀察,有人情的溫度,亦烙印他方的色澤與律動。在哈瓦那每天爬上屋頂看日出、看夕陽;以拍立得相機為路上相逢的人拍照,留下照片作為禮物;在史瓦濟蘭看著在草原上徒步走遠的人、提著空水桶到山坡取水的孩子;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旁,坐望滿天飛舞的鴿子;穿梭柏林的跳蚤市場,買下吐司架和從沒見過的小相機;躺在花蓮的產業道路旁,拿著手電筒和觀星盤,試圖找出十二星座……。這些「每一次」,也都是「第一次」,此時此地的銘刻。
*日常
隨筆,碰觸界線或跨越界線的驅力,蠢蠢欲動的文字引領思維探險,是日常,也是非日常。陳綺貞回憶大學住宿日子、拔牙的體驗、台北早餐店的氣味、晨起的漫步、閱讀的陶醉、聆聽演唱會的悸動,以及在音樂裡反覆迷失與尋找自己的歷程,不時流露她與家人之間深厚的情感,以及她對台北這座城市的深深眷戀。
*To & From
信件是私密的寫作,好像有個對象可以傾訴,又不確定對方是否理解,是以「挾帶著不確定的憂慮」。擷錄7封2012年《不在他方》劇本信件,穿插文本之間,寄給每一個正在閱讀的你。
*創作路上
靈感繆思的追尋,每一次提問,都向內心深處行去,關於書寫、閱讀、音樂與生活節奏,揭露「故事」帶來的衝擊,同時亦收錄陳綺貞與駱以軍、詹偉雄、張鐵志等作家的對談文字,完整呈現她的創作歷程與態度。
Un Momento
駱以軍
陳綺貞的筆觸,充滿一種「顏色在它們本然的視覺,尚未暈染淹開」的狀態。
很怪,很像在講〈周易〉乾卦的卦辭: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
萬事萬物都在一初始萌芽狀態,彷彿夢中將醒未醒之際。譬如她在哈瓦那給那些老人,用拍立得拍照。當他們拿著尚未顯影浮出的底片,焦慮疑惑時,她用西班牙話安撫說:
「Un Momento」(等一下)。
這個「等一下」,那個「生命的影像會在細索無聲的流動後,浮現出來」的時間差,好像是陳綺貞的文字,乃至她創作的歌詞,那在畫面本身輕輕搖晃一下,給人拖曳出來,多出來的暈影,嘆息之感。
那是什麼?乍看(乍聽)是用色簡單的:愛情,祝福,懷念,遺憾,讓開來在主旋律外的小步舞曲,觸摸著貼滿牆的人像照片每一張臉都隱藏一段難以言喻悲不能抑的故事。……但其實生命是這麼流瞬變易,命運交織,百感交集。
如果,這觀看的眼睛,像那張「Un Momento」的拍立得底片,將我們這個,後來像顏料桶全打翻、混淌、漩渦快轉、尖叫激切的世界,收攝停頓在初始未發,「感情的種子狀態」,將要萌發前(或初初萌發之瞬),那種透明狀態,「哀矜而勿喜」,很奇妙的,它們便成為這個老昆德拉說的,沉重的、下墜的、黑暗、粗俗、寒冷……將我們壓到崩塌、沉沒的,不能承受之重的「受創的世界」,或永劫回歸的歷史的暴行和惡……那之上輕盈、飛翔的療癒和修補精靈。這樣的持續創作,並非只是如我們印象派式的「上帝離心旋轉機器」:美好的光和天使漂浮到上方;醜怪的、重金屬機械、或魔鬼則如鍋渣沉澱於下方。它反而成為一種「生活在他方」的,每一次出發:沒有一種經驗、沒有一種情感,是該被這個已糾結扭曲如發電纜團的世界,所挾持裹脅,它該展開的旅程。
流浪。流浪的途中談別人創作的歌。那像是波拉尼奧在《2666》中,寫一個離家出走的妻子,「不在場」,但她在哪些地方做些什麼呢?她眼睛看見了什麼?她遇到了哪些人?和他們做些什麼?那個丈夫這樣想像著:
「……勞拉這個形象陪伴了他好幾年的時間,彷彿從冰冷的海水裡轟然冒出的記憶,儘管他並沒有真的看見什麼,因此也不可能記得什麼,只記得她在街上的身影,那是路燈在鄰居牆壁上照射的結果;再有就是作夢,他夢見勞拉沿著堅古卡特出來的公路逐漸走遠,她走在鋪路上,只有為了節省時間、躲避收費高速公路的車輛才走的道路,由於肩扛行李箱,她有些駝背、無畏地走在馬路邊緣。」
回到那個「變易」初始的,一切旅行、一切流浪、一切離散還未啟動的初萌時光。
撐住我 落葉離開後頻頻回頭
撐住我 止不住的墜落
撐住我 讓我真正停留
──〈流浪者之歌〉‧陳綺貞
它像是村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那圖書館地下室,一枚一枚吃了人類全體顛倒妄想夢境之獸,死後的頭骨,而那眼瞳被割開的主人公(職業叫「夢讀」)所作的,不過就是撫摸那些頭骨,將那些曾被吞食、混淆在一起的夢之顏料,釋放出來,成為飄浮空中的小螢光點。
我們覺得她(陳綺貞,或她的歌)好像在不斷離開到遠方,但又說不出的那些像是她從那些流浪途中傳回的模糊影像(我們想像的)、她的乾淨的歌,那像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安魂曲:諸般不辨來時路、糾纏擠壓、原來如青葉瀑布初心良善的,後來不知為何過去未來縛綁在一起,成為怨憎對、求不得、愛別離、寶變為石、一只一只流著汙濁淚水的傷口……陳綺貞的歌便像那旋轉顛倒夢境之釋放栓鈕的溫柔的手指,「撐住」或「初萌」,一條延展到「即使只要出發的夢想」,夜間發著光的異國公路的顛晃吉普賽。
我們會想:那是怎樣的一種「靈魂濾篩處理器」呢?那是怎樣一座無人知曉自動灑水的祕密花園呢?她如何能像蜂鳥翅翼,將這一整代人夢中的冷酷異境,不能承受之疲癒和沉重,過渡到一個無比輕盈的、兩腳踮起的飛行時光呢?
其實「輕盈」和「流浪在他方」,似乎是陳綺貞的歌(她的空靈療癒為美聲、她自己創作的歌詞、那些她撥著吉他和弦的曲、或形成故事暗示的這些歌的MV)模模糊糊給人的印象。但這本書裡的陳綺貞,你發現在歌聲之外的意念,像《巫士唐望》那書裡曾說,某些印第安女獵人,可以穿越時間的間隔,「她們捧起一握水,用手指彈射出去,那些次第消失的水花在她們的意念中,被凍結成一根根延伸細長、絲綢般的銀線。然後她們抓著這些銀線攀爬山岩。」療癒的力量在這些地方祕密發動著、編織著、延伸著:譬如她寫到〈下雨天愉快〉,寫著「這些軟弱的雨也是有始有終的,在天空一定有一個啟始點,從那裡開始,大家決定好要一起墜落,不管最後誰會先停止……如果這種雨是一種哭泣,鐵定會讓愛人完全喪失耐心,徹底的陰霾封鎖天空……這眼淚多到讓我的快樂顯得無情殘忍。」
這寫得多麼的好。一種泡水後「可以膨脹到它本來的好幾倍」的濕雨中所有微細之物的膨脹暈濕感,卻能在這些「字的雨絲之銀線」延展中,成為「收藏且帶著旅行的記憶」和「旅行中經歷的雨不是這樣的」,那些雨「好像遊行隊伍,突然在你家門口敲鑼打鼓,你才從衣衫不整中意識過來,想探頭看看,結果只看到他們越走越遠的背影」(這真是寫得驚人的好)……
旅次中曾經一瞥而逝的印象,或旅途的放空顛盪中懷念起自己其實微細隱藏,有時間、身世的那個城,那個「日常」它們互相成為懸念、懷念、殘念,也同時在那樣移形換場景的,充滿蒙太奇的鏡頭對調,讓閱讀者感受到一種靈動的、柔軟的、充滿同理心的「讓眼球轉動的小肌肉」。即:她觀看世界的方式。「你是宇宙裡的一個偶然,這個偶然如此珍貴,因為你能感覺。」
她曾經小時候暗下心願「以後一定要坐遍所有公車,環遊所有世界」,而「高一的我每天花四個多小時搭公車,從北邊的蘆洲一直到南邊的木柵,漫長地耗盡了我一整年的青春。在公車上整日幻想坐飛機四處旅行一定好過困在台北的車陣裡」;她在租屋裡想像著屋子的主人,在她的時光之屋裡,怎樣的生活,感受那些氣味她像我們的張愛玲和赫拉巴爾,著迷於市聲、空氣中的油哈氣、早餐店的猶在夢中的人影;她對被拔掉的智齒、舊照片、武俠小說、陪愛打麻將的外婆,上小學夜間部唱〈往事只能回味〉、馬克吐溫的〈哈克流浪記〉那河流冒險之夢……
對了,我不只一次,和不同年齡層的哥們──有像我這樣的中年大叔;有咖啡屋的氣質女吧台;有二十出頭的小文青──偶然一聽他們說起陳綺貞,他們總說:「我的陳綺貞」,好像哥倫比亞人暱稱馬奎斯:「我們的Gabo」;或義大利人暱稱當年他們的小馬尾足球先生巴吉歐:「我們的Roby」。似乎她的歌替許多人守護著一個純淨、款款搖晃的透明薄光所在;似乎許多人都曾在某個時光,欠過她一個像整幅星空忍住眼淚、直到一顆流星劃過,那樣的療癒。打開這本書你發覺她的魔術或就在,那讓世界「等一下」,Un Momento,疑惑中相信,悲傷中微笑,看似柔弱卻從不猶豫伸出堅定的手,朝遠方出發的同時卻無比珍惜沙鐘裡每粒昔時時光的沙粒──於是,那個「世界本然,比較美麗,比較透明一點點的形貌」,就從我們眼前顯影浮現。
祝福這本書。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3折24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4 |
3折 | 5 |
5折 | 61 |
6折 | 8 |
7折 | 12 |
7折以上 | 11 |
8折以上 | 4 |
無折 | 2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陳綺貞
優惠價: 88 折, NT$ 334 NT$ 380
本商品已絕版
當人開始有了一個夢想,就是試圖要與現實做出一個決裂,也是驅動自己跨界的開始。——陳綺貞
以書寫銘刻日常,最迷人的不在遠方
十六個年頭,六張專輯、六張單曲,以及無數次巡迴演唱會之後
我們終於等到陳綺貞的第一本散文集:《不在他方》
這是一本關於追求的書,探索的對象是現在,是這裡;不屬於過去或未來,也不在他方。
作者簡介:
陳綺貞
台北蘆洲人,景美女中、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
2001年出版《不厭其煩》造成搶購狂潮,再版後再度銷售一空,現已絕版。
主要身份為獨立歌手。大學時常於校園、天橋、地下道、咖啡廳、Live House、書店、墾丁海邊等地演唱,多次舉辦大型巡迴演唱會,場場爆滿。1998發行《讓我想一想》,其後陸續發行《還是會寂寞》、《Groupies吉他手》、《華麗的冒險》、《太陽》均獲選為年度十大專輯唱片,2014年發行《時間的歌》。
陳綺貞的作品和概念具有獨特文化風格,不論音樂、文字與影像,她用獨特的方式演繹這個世代的許多夢想,很多人說她不只是歌手,更像是藝術家、一個安靜的行動者。不使用FB與微博。她的行動、作品和公眾形象卻默默深刻地影響著華人青年,跨出屬於自己的步伐節奏。
作風低調幾乎很少上通告,媒體常以「陳綺貞現象」來報導她。
名人推薦:
陳芳明(政大台文所講座教授)、駱以軍(小說家)、鍾文音(作家)相惜推薦
詩,從來都是壓縮了龐雜的意象,成為精煉的句式。但是在解讀時,壓縮的詩,立即釋出巨大能量,洶湧而來。她的散文作品,便是依賴如此的書寫策略,表面上看似輕盈,但呈現在讀者眼前的畫面,卻是有無可承受之重。猶如水面浮出冰山一角,底下竟潛伏著碩大的軀體,她的語法,伺機要給人突來的一擊。——陳芳明
似乎她的歌替許多人守護著一個純淨、款款搖晃的透明薄光所在;似乎許多人都曾在某個時光,欠過她一個像整幅星空忍住眼淚、直到一顆流星劃過,那樣的療癒。打開這本書你發覺她的魔術或就在,那讓世界「等一下」,Un Momento,疑惑中相信,悲傷中微笑,看似柔弱卻從不猶豫伸出堅定的手,朝遠方出發的同時卻無比珍惜沙鐘裡每粒昔時時光的沙粒──於是,那個「世界本然,比較美麗,比較透明一點點的形貌」,就從我們眼前顯影浮現。——駱以軍
歌壇創作才女陳綺貞從1998年發行《讓我想一想》以來,始終維持一貫清新獨特的風格,長髮、木吉他、乾淨而溫柔的嗓音,輕易將人喚進恬靜美好的迷人裡,詞曲綻放療癒的光,風靡華人世界,為一整個世代留住純真。歌手身分之外,私底下的她亦熱愛攝影與寫作,對她而言,攝影是「日常加上一些不尋常」記憶的封存,而文字則是更深刻的自我追尋與探索,這本散文集緣起於2011年夏天古巴哈瓦那的旅行,「旅途中的一切,匆匆忙忙之間,妳只能為發生的事,在地圖上作記號,而無法立即書寫。這些記號的意義,妳必須耐心等待時間為妳充分顯影。」當書寫開始,便是顯影的啟動,寫作,讓她心甘情願放手一搏。
三十八篇散文、七封信件、三場對談、一段問答,記錄她以旅人之眼所烙印的風景,經時光沉澱,澄靜而純粹、趨近於心,貼近日常與真實的感受,不喧譁的思索。
*看見
記錄旅行途中的思索與觀察,有人情的溫度,亦烙印他方的色澤與律動。在哈瓦那每天爬上屋頂看日出、看夕陽;以拍立得相機為路上相逢的人拍照,留下照片作為禮物;在史瓦濟蘭看著在草原上徒步走遠的人、提著空水桶到山坡取水的孩子;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旁,坐望滿天飛舞的鴿子;穿梭柏林的跳蚤市場,買下吐司架和從沒見過的小相機;躺在花蓮的產業道路旁,拿著手電筒和觀星盤,試圖找出十二星座……。這些「每一次」,也都是「第一次」,此時此地的銘刻。
*日常
隨筆,碰觸界線或跨越界線的驅力,蠢蠢欲動的文字引領思維探險,是日常,也是非日常。陳綺貞回憶大學住宿日子、拔牙的體驗、台北早餐店的氣味、晨起的漫步、閱讀的陶醉、聆聽演唱會的悸動,以及在音樂裡反覆迷失與尋找自己的歷程,不時流露她與家人之間深厚的情感,以及她對台北這座城市的深深眷戀。
*To & From
信件是私密的寫作,好像有個對象可以傾訴,又不確定對方是否理解,是以「挾帶著不確定的憂慮」。擷錄7封2012年《不在他方》劇本信件,穿插文本之間,寄給每一個正在閱讀的你。
*創作路上
靈感繆思的追尋,每一次提問,都向內心深處行去,關於書寫、閱讀、音樂與生活節奏,揭露「故事」帶來的衝擊,同時亦收錄陳綺貞與駱以軍、詹偉雄、張鐵志等作家的對談文字,完整呈現她的創作歷程與態度。
Un Momento
駱以軍
陳綺貞的筆觸,充滿一種「顏色在它們本然的視覺,尚未暈染淹開」的狀態。
很怪,很像在講〈周易〉乾卦的卦辭: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
萬事萬物都在一初始萌芽狀態,彷彿夢中將醒未醒之際。譬如她在哈瓦那給那些老人,用拍立得拍照。當他們拿著尚未顯影浮出的底片,焦慮疑惑時,她用西班牙話安撫說:
「Un Momento」(等一下)。
這個「等一下」,那個「生命的影像會在細索無聲的流動後,浮現出來」的時間差,好像是陳綺貞的文字,乃至她創作的歌詞,那在畫面本身輕輕搖晃一下,給人拖曳出來,多出來的暈影,嘆息之感。
那是什麼?乍看(乍聽)是用色簡單的:愛情,祝福,懷念,遺憾,讓開來在主旋律外的小步舞曲,觸摸著貼滿牆的人像照片每一張臉都隱藏一段難以言喻悲不能抑的故事。……但其實生命是這麼流瞬變易,命運交織,百感交集。
如果,這觀看的眼睛,像那張「Un Momento」的拍立得底片,將我們這個,後來像顏料桶全打翻、混淌、漩渦快轉、尖叫激切的世界,收攝停頓在初始未發,「感情的種子狀態」,將要萌發前(或初初萌發之瞬),那種透明狀態,「哀矜而勿喜」,很奇妙的,它們便成為這個老昆德拉說的,沉重的、下墜的、黑暗、粗俗、寒冷……將我們壓到崩塌、沉沒的,不能承受之重的「受創的世界」,或永劫回歸的歷史的暴行和惡……那之上輕盈、飛翔的療癒和修補精靈。這樣的持續創作,並非只是如我們印象派式的「上帝離心旋轉機器」:美好的光和天使漂浮到上方;醜怪的、重金屬機械、或魔鬼則如鍋渣沉澱於下方。它反而成為一種「生活在他方」的,每一次出發:沒有一種經驗、沒有一種情感,是該被這個已糾結扭曲如發電纜團的世界,所挾持裹脅,它該展開的旅程。
流浪。流浪的途中談別人創作的歌。那像是波拉尼奧在《2666》中,寫一個離家出走的妻子,「不在場」,但她在哪些地方做些什麼呢?她眼睛看見了什麼?她遇到了哪些人?和他們做些什麼?那個丈夫這樣想像著:
「……勞拉這個形象陪伴了他好幾年的時間,彷彿從冰冷的海水裡轟然冒出的記憶,儘管他並沒有真的看見什麼,因此也不可能記得什麼,只記得她在街上的身影,那是路燈在鄰居牆壁上照射的結果;再有就是作夢,他夢見勞拉沿著堅古卡特出來的公路逐漸走遠,她走在鋪路上,只有為了節省時間、躲避收費高速公路的車輛才走的道路,由於肩扛行李箱,她有些駝背、無畏地走在馬路邊緣。」
回到那個「變易」初始的,一切旅行、一切流浪、一切離散還未啟動的初萌時光。
撐住我 落葉離開後頻頻回頭
撐住我 止不住的墜落
撐住我 讓我真正停留
──〈流浪者之歌〉‧陳綺貞
它像是村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那圖書館地下室,一枚一枚吃了人類全體顛倒妄想夢境之獸,死後的頭骨,而那眼瞳被割開的主人公(職業叫「夢讀」)所作的,不過就是撫摸那些頭骨,將那些曾被吞食、混淆在一起的夢之顏料,釋放出來,成為飄浮空中的小螢光點。
我們覺得她(陳綺貞,或她的歌)好像在不斷離開到遠方,但又說不出的那些像是她從那些流浪途中傳回的模糊影像(我們想像的)、她的乾淨的歌,那像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安魂曲:諸般不辨來時路、糾纏擠壓、原來如青葉瀑布初心良善的,後來不知為何過去未來縛綁在一起,成為怨憎對、求不得、愛別離、寶變為石、一只一只流著汙濁淚水的傷口……陳綺貞的歌便像那旋轉顛倒夢境之釋放栓鈕的溫柔的手指,「撐住」或「初萌」,一條延展到「即使只要出發的夢想」,夜間發著光的異國公路的顛晃吉普賽。
我們會想:那是怎樣的一種「靈魂濾篩處理器」呢?那是怎樣一座無人知曉自動灑水的祕密花園呢?她如何能像蜂鳥翅翼,將這一整代人夢中的冷酷異境,不能承受之疲癒和沉重,過渡到一個無比輕盈的、兩腳踮起的飛行時光呢?
其實「輕盈」和「流浪在他方」,似乎是陳綺貞的歌(她的空靈療癒為美聲、她自己創作的歌詞、那些她撥著吉他和弦的曲、或形成故事暗示的這些歌的MV)模模糊糊給人的印象。但這本書裡的陳綺貞,你發現在歌聲之外的意念,像《巫士唐望》那書裡曾說,某些印第安女獵人,可以穿越時間的間隔,「她們捧起一握水,用手指彈射出去,那些次第消失的水花在她們的意念中,被凍結成一根根延伸細長、絲綢般的銀線。然後她們抓著這些銀線攀爬山岩。」療癒的力量在這些地方祕密發動著、編織著、延伸著:譬如她寫到〈下雨天愉快〉,寫著「這些軟弱的雨也是有始有終的,在天空一定有一個啟始點,從那裡開始,大家決定好要一起墜落,不管最後誰會先停止……如果這種雨是一種哭泣,鐵定會讓愛人完全喪失耐心,徹底的陰霾封鎖天空……這眼淚多到讓我的快樂顯得無情殘忍。」
這寫得多麼的好。一種泡水後「可以膨脹到它本來的好幾倍」的濕雨中所有微細之物的膨脹暈濕感,卻能在這些「字的雨絲之銀線」延展中,成為「收藏且帶著旅行的記憶」和「旅行中經歷的雨不是這樣的」,那些雨「好像遊行隊伍,突然在你家門口敲鑼打鼓,你才從衣衫不整中意識過來,想探頭看看,結果只看到他們越走越遠的背影」(這真是寫得驚人的好)……
旅次中曾經一瞥而逝的印象,或旅途的放空顛盪中懷念起自己其實微細隱藏,有時間、身世的那個城,那個「日常」它們互相成為懸念、懷念、殘念,也同時在那樣移形換場景的,充滿蒙太奇的鏡頭對調,讓閱讀者感受到一種靈動的、柔軟的、充滿同理心的「讓眼球轉動的小肌肉」。即:她觀看世界的方式。「你是宇宙裡的一個偶然,這個偶然如此珍貴,因為你能感覺。」
她曾經小時候暗下心願「以後一定要坐遍所有公車,環遊所有世界」,而「高一的我每天花四個多小時搭公車,從北邊的蘆洲一直到南邊的木柵,漫長地耗盡了我一整年的青春。在公車上整日幻想坐飛機四處旅行一定好過困在台北的車陣裡」;她在租屋裡想像著屋子的主人,在她的時光之屋裡,怎樣的生活,感受那些氣味她像我們的張愛玲和赫拉巴爾,著迷於市聲、空氣中的油哈氣、早餐店的猶在夢中的人影;她對被拔掉的智齒、舊照片、武俠小說、陪愛打麻將的外婆,上小學夜間部唱〈往事只能回味〉、馬克吐溫的〈哈克流浪記〉那河流冒險之夢……
對了,我不只一次,和不同年齡層的哥們──有像我這樣的中年大叔;有咖啡屋的氣質女吧台;有二十出頭的小文青──偶然一聽他們說起陳綺貞,他們總說:「我的陳綺貞」,好像哥倫比亞人暱稱馬奎斯:「我們的Gabo」;或義大利人暱稱當年他們的小馬尾足球先生巴吉歐:「我們的Roby」。似乎她的歌替許多人守護著一個純淨、款款搖晃的透明薄光所在;似乎許多人都曾在某個時光,欠過她一個像整幅星空忍住眼淚、直到一顆流星劃過,那樣的療癒。打開這本書你發覺她的魔術或就在,那讓世界「等一下」,Un Momento,疑惑中相信,悲傷中微笑,看似柔弱卻從不猶豫伸出堅定的手,朝遠方出發的同時卻無比珍惜沙鐘裡每粒昔時時光的沙粒──於是,那個「世界本然,比較美麗,比較透明一點點的形貌」,就從我們眼前顯影浮現。
祝福這本書。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4 |
3折 | 5 |
5折 | 61 |
6折 | 8 |
7折 | 12 |
7折以上 | 11 |
8折以上 | 4 |
無折 | 2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3折24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