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書能同時匯集電影《人骨拼圖》、《下流正義》、《神隱任務》、
《隔離島》、《一觸即發》的原著作者?
什麼樣的書裡會同時出現林肯.萊姆、傑克.李奇、派崔克.肯錫和
哈瑞.鮑許?
23位當代頂尖的暢銷驚悚小說家,
讓筆下的經典角色在故事中捉對交鋒!
★集結23位全球知名犯罪驚悚小說作家,《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大衛.巴達西統籌編輯,國際驚悚作家協會出版
★每則故事都由兩位或三位各據山頭的當代驚悚小說大師聯合操刀,讓其筆下超人氣的主角同台演出
★前所未見的幕後創作過程大公開,揭露大師們如何攜手合作、激發創意的火花
★系列粉絲可重溫閱讀樂趣,更是認識新作者、新角色的最佳指引!
★繁體中文版獨家輯錄:書中22名傳奇角色的精彩介紹
※ ※ ※
這是類型小說界的《復仇者聯盟》,大師 vs. 大師的同台較勁,
更是一場讓粉絲驚喜萬分,難以置信的夢幻名探對決……
不管你是作家死忠書迷、名偵探擁護者、類型小說同好,還是小說嗜讀者,
都不可錯過本年度最盛大、最大膽、最驚悚的盛會!
23位驚悚大師 ╳ 22個傳奇角色=11場世紀交鋒
故事1:紅眼航班
丹尼斯.勒翰 VS. 麥可.康納利
派崔克.肯錫(波士頓私家偵探)VS. 哈瑞.鮑許(洛杉磯警探)
故事2:恰好的時機
伊恩.藍欽 VS. 彼得.詹姆士
約翰.雷博思(蘇格蘭愛丁堡探長)VS. 羅伊.格雷斯(英格蘭布萊頓警探)
故事3:心智控制
R. L. 史坦恩 VS. 道格拉斯.普萊斯頓&林肯.柴爾德
小巴掌(邪惡腹語木偶) VS. 潘德嘉(FBI探員)
故事4:笑佛
M. J. 羅斯 VS. 麗莎.嘉德納
麥拉凱.山謬斯(紐約心理治療師)VS. D. D.華倫(波士頓警探)
故事5:黑豹衝浪者
史蒂夫.馬丁尼 VS. 琳達.費爾斯坦
保羅.馬卓亞尼(洛杉磯刑事辯護律師)VS. 亞歷珊卓.古柏(紐約檢察官)
故事6:萊姆與獵物
傑佛瑞.迪佛 VS. 約翰.桑德夫
林肯.萊姆(紐約鑑識專家)VS. 路卡斯.戴文波(明尼蘇達刑警)
故事7:邪魔之夜
蕙瑟.葛理翰VS. F. 保羅.威爾森
麥可.昆恩(紐奧良私家偵探)VS. 修理工傑克(紐約傭兵)
故事8:休息站
雷蒙.庫里 VS. 林伍德.巴克雷
西恩.雷禮(FBI探員)VS. 葛蘭.嘉伯(裝修工程承包商)
故事9:沉默的獵殺
約翰.萊斯科瓦VS. T. 傑佛遜.帕克
懷亞德.杭特(舊金山私家偵探) VS. 喬.卓納(加州橘郡副執法官)
故事10:惡魔之骨
史帝夫.貝利 vs. 詹姆士.羅林斯
卡騰.馬隆(前麥哲倫外遣隊成員)VS. 葛雷.皮爾斯(西格瑪中隊領導人)
故事11:對價
李.查德 VS. 喬瑟夫.芬德
傑克.李奇(退役憲兵,浪人神探)VS. 尼克.海勒(波士頓私家偵探)
23位當代頂尖的暢銷驚悚小說家,讓筆下的22名經典角色在故事中捉對交鋒!十一篇故事內容包含心理驚悚、超自然、法庭戲、刑事鑑識、動作冒險等等,堪稱是懸疑驚悚類型小說中獨一無二的創作里程碑與寶藏。
◆患有幽閉恐懼症的洛杉磯警探鮑許,遠赴隧道奇多的波士頓,打算伺機採集15年前懸案嫌犯的DNA,而那人剛好是私家偵探派崔克手上失蹤人口案的主嫌,在跟監過程中相遇的兩人要如何同時完成任務?
◆隸屬國防部西格瑪中隊的葛雷,在亞馬遜雨林巧遇前司法部麥哲倫部隊的探員馬龍,來自不同單位的他們,得避免世上最恐怖的神經毒氣落入恐怖組織手裡;
◆浪人神探李奇這次來到波士頓酒吧看球賽(竟然在紅襪地盤幫洋基加油?!),他會怎麼和當地私家偵探尼克共同阻止阿爾巴尼亞幫派找一名邪惡會計師的麻煩?
◆來自明尼蘇達的刑警路卡斯,接受昔日搭檔的邀請至紐約,和肢體癱瘓的鑑識專家萊姆聯手追緝凶殘的連續殺人雕刻家,他們結合刑事鑑識專業、街頭辦案智慧和優秀的心理側寫能力,即將解開凌虐殺人案背後的真相;
◆波士頓女警探D. D. 華倫在調查古董店老闆命案時,死者身上的名片帶領她來到紐約拜訪一名相信輪迴轉世的心理治療師麥拉凱,他是多起工藝品失竊案的嫌犯,卻從未遭起訴。當實用主義碰上神祕學、現實碰上不可思議,老是要逃避警察的麥拉凱會如何和華倫交手?
作者簡介:
編者╱大衛.巴達西 (David Baldacc)
大衛.巴達西以小說《一觸即發》進入文壇,掀起不小轟動,這本小說也拍成同名電影,由克林.伊斯威特執導與主演。目前他已出版二十六本小說,都成為美國與國際暢銷作品,譯為四十五種語言以上,在八十多個國家出版,全球銷售量超過一億一千萬冊。大衛是道地的維吉尼亞人,他是維吉尼亞聯邦大學政治學系學士,並取得維吉尼亞大學法學院法律學位,隨後前往華盛頓特區實習。他也是愛心不落人後的慈善家。他和妻子米雪兒共同創立「願你幸福基金會」,透過推廣識字能力和教育計畫來改善文盲狀況。二○○八年,該基金會和「賑饑美國」組織共同發起「填補身心」計畫,改善文盲、貧窮和飢餓。這個計畫募集了一百多萬本新舊書籍,送往各地區的糧食銀行。目前大衛和妻子和兩個青少年孩子住在維吉尼亞。更多資訊請造訪:davidbaldacci.com。
國際驚悚作家協會(International Thriller Writers)
成立於2004年,是世界上第一個驚悚小說作家專業組織,成員不乏當代最知名的大師級作者,目前會員超過兩千五百人,遍布全球四十九個國家,其中有八成是目前仍持續創作的驚悚作家,其他則包括產業專家、經紀人、編輯和書迷。
每年七月,ITW都會邀集會員在紐約舉辦為期五天的驚悚小說節,這個活動也稱得上是驚悚作家和驚悚小說愛好者的夏令營。每年ITW都會頒發各個項目的獎項,這些獎項由同業人士所創立和頒發,已成為驚悚作家夢寐以求的大賞。
ITW不收會費,而是由協會自行編輯小說,賣給出版社,收益拿來維持營運。集合會員之力所出版的作品,銷售量近三百萬冊,企劃推出的小說選集更是每每令書迷引領期待。更多資訊請上:www.thrillerwriters.org。
譯者簡介:
林立仁
英國薩里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肄業,現為專職譯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臥斧(文字工作者)、張國立(作家) 專文推薦
冬陽(推理評論人)、余小芳(暨南大學推理同好會顧問)、杜鵑窩人(資深推理迷)、張妙如(作家)、陳國偉(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副教授)、黃國華(作家)、詹宏志(網路家庭董事長)、膝關節(影評人)、譚光磊(版權經紀人)、譚端(偵探書屋店長) 熱烈推薦
三采 潘德嘉探員/尖端 西格瑪中隊/春天 格雷斯探長/皇冠 神探萊姆、傑克.李奇系列/商周 「雞皮疙瘩」系列/臺灣商務 女警探華倫/聯經 鮑許警探/臉譜 派崔克/安琪私探、雷博斯探長 中文版編輯 聯合推薦
媒體推薦:
本書的獨到之處,在於把這類型頂尖的作家齊聚一堂,並讓他們創造出來最受歡迎的角色在故事裡一較高下……本書大大地讚美了推理類型的風格與本質,留下讓人難忘的成果。推理迷將深入其中,享受一群重量級作家打造出來的驚悚與刺激,一般讀者也會因為本書概念的新穎而受到吸引。無論動機是什麼,讀者都會愛不釋手,這是最佳的假期閱讀書目。—「哈特佛圖書審查者網站」(Hartford Books Examiner)
這部選集的概念很特殊,熟悉這些角色的讀者會馬上投入這些故事裡。編輯巴達西為每篇故事添加的介紹,可讓新讀者很快熟悉主要角色。大力推薦給所有的讀者!—《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
本書是二十多位作者選出了筆下最受歡迎的角色,以十一個故事讓彼此互動……熟悉這些作家和他們的作品,會讓閱讀本書時的樂趣加倍,但完全不認識任何一個角色或作家,也不會損及閱讀快感……這些故事精彩、且是成功的合作。—《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
懸疑小說讀者的夢幻逸品。試想出自不同作者之手、知名犯罪小說的不同主角能夠兜在一塊,由這兩位作家聯手描述他們相遇時的遭遇,是多麼酷的事情。有一組已叫人興奮,更何況是有十一組之多。懸疑小說迷必定大呼過癮。—《書單》(Booklist)
這部選集最特別的地方是邀集了眾家知名作者,足以吸引粉絲追隨,並在閱讀之餘接觸其他作者的故事作品。本書就像一盒精選巧克力,吃來全無罪惡感。—《紐瓦克星報》(The Newark Star-Ledger)
本書故事的吸引力在於寫作生動……只以作家彼此的對決來看這本書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本書的目的是要達到融合,由此來看,這部選集把這個概念發揮得很好。—《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精彩的選集。每位作者都與另一位作者合作,講述一篇新故事,這個創意十足的概念讓人大呼過癮,故事的每個字因此意義非凡。—《浪漫時潮》書評(RT Book Reviews)
本書就是文學界的格鬥之王。—《芝加哥論壇報》(The Chicago Tribune)
哇,驚悚小說迷聽到這部選集的概念,一定興奮到大腦爆炸了……這部選集是十一個夢幻對決的實現。—《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
太精彩了,這本書一定要有續集才行。—《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名人推薦:臥斧(文字工作者)、張國立(作家) 專文推薦
冬陽(推理評論人)、余小芳(暨南大學推理同好會顧問)、杜鵑窩人(資深推理迷)、張妙如(作家)、陳國偉(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副教授)、黃國華(作家)、詹宏志(網路家庭董事長)、膝關節(影評人)、譚光磊(版權經紀人)、譚端(偵探書屋店長) 熱烈推薦
三采 潘德嘉探員/尖端 西格瑪中隊/春天 格雷斯探長/皇冠 神探萊姆、傑克.李奇系列/商周 「雞皮疙瘩」系列/臺灣商務 女警探華倫/聯經 鮑許警探/臉譜 派崔克/安琪私探、雷博斯探長 中文版編輯 聯合...
章節試閱
丹尼斯.勒翰 vs. 麥可.康納利
紙上談兵一切都很順利,在短篇故事中把派崔克.肯錫和哈瑞.鮑許湊在一起,看來是個很酷的構想。但丹尼斯.勒翰和麥可.康納利很快就發現說得比做得容易,因為這兩個角色都深深根植於他們居住的城市和他們的工作中。雖然他們只是虛構人物,但兩位作者都致力不讓筆下的人物脫離現實。簡而言之,哈瑞.鮑許和派崔克.肯錫這兩個人物是栩栩如生還是虛假無力,端視讀者對他們的認同程度,這點不容許任何短篇故事破壞,無論最初的構想酷不酷。
所以這兩個經典人物要如何湊在一起呢?
更重要的是,誰要去找誰?
是鮑許要去派崔克所在的波士頓,還是派崔克要去洛杉磯?
似乎打從一開始,鮑許前往美國東部就是很自然的安排。在最近的鮑許系列中,他加入了洛杉磯警局的懸案小組,因此旅行是免不了的,而通常凶手想要逍遙法外,搬到別的城市也是逃脫的一種方式。既然鮑許經常出差辦案,就決定由他前往波士頓,並在辦案過程中遇上派崔克。
於是麥可開始構思在洛杉磯發生的故事,建構一起多年前發生的命案,由鮑許重新偵辦。他打算前往波士頓追查並跟蹤嫌犯,從嫌犯喝過的咖啡杯或抽過的菸屁股上偷偷採集DNA樣本。他抵達波士頓之後,正巧進入派崔克的雷達範圍,當時派崔克正因別的緣故也在查案。
麥可寫了六頁之後,又寫了一些故事發展的可能性和角度,用電子郵件寄給丹尼斯,建議他再寫六頁左右,就可以把故事結束。這個做法快又簡單,幾天後他們就可以回到各自的工作上。
於是麥可等著丹尼斯回信。
一等等了好幾天。
好幾天變成好幾週。
最後麥可又寫了封電子郵件,佯稱說他的網路有點問題,不知道丹尼斯有沒有收到他寄去的故事。最後丹尼斯回信了,還附上完整的小說,他加上了二十多頁,把簡單的情節衍生為複雜又幽默的故事。
接下來就為您送上第一則「對決」。
紅眼航班
二○○五年
哈瑞.鮑許平常盡量避免通過隧道,但是離開洛根國際機場的路上不可避免地一定會通過,不是經過泰德威廉斯隧道,就是薩姆納隧道。租賃轎車的衛星導航器選擇了泰德威廉斯隧道,於是鮑許駕車駛入波士頓港的地底深處。車子開到隧道底部之後,車陣就塞住不動,這時鮑許才發覺自己搭乘深夜至凌晨飛行的紅眼航班,從洛杉磯飛來波士頓,正好一頭栽進早晨的尖峰車潮中。
當然了,比起過去他通過的隧道和他夢中的隧道,這條隧道寬敞許多,而且十分明亮。陷入同樣處境的不只他一人,車道上排滿各式車輛和卡車,猶如河川下方的鋼鐵之河,只是目前在流動的只有上方那條河。然而隧道畢竟是隧道,很快地幽閉恐懼症所引發的胸腔緊縮症狀就出現在他身上。他開始冒汗,有時不耐煩地按一下喇叭,發出虛弱的抗議。這種行為只是讓別人知道他來自外地,因為當地人不會按喇叭,不會抱怨無法改變的既成事實。
車陣終於開始移動,車子終於開出隧道,他趕緊按下車窗,讓新鮮空氣吹入車內。他在心中記下得去查看地圖,回程時走一條不必經過隧道的路。衛星導航器沒有「不經隧道」的設定真是太不貼心了,他只好自己找出返回機場的路。
洛杉磯警局懸案小組的出差規定要求鮑許抵達其他城市之後,必須立刻向當地警局報到。這次他要報到的單位是牙買加平原區的波士頓警局E-13區辦公室。他所掌握到愛德華.貝斯利的地址屬於這一區管轄,而他此行目的是要取得愛德華的DNA,無論手法是否光明正大。
但鮑許經常無視官方的懸案調查規定,只依照自己的方式來行事,也就是說,他會先了解當地情勢,或是先打探目標,然後才去跟當地警方打招呼。
這次鮑許打算先去查看愛德華的住處,說不定先看看他本人的樣子,然後才去萬怡酒店辦理住房,房間是他在Expedia旅遊網站上訂的。說不定辦好住房之後,他會先小睡一會,以補充搭乘紅眼航班所不足的睡眠。中午過後,他就會前往E-13區辦公室,對負責此案的警監或警長表示他來自洛杉磯,前來調查一宗十五年前的殺人懸案。接著他會被分配到一個搭檔,這個搭檔很可能不受高層青睞。畢竟跟一位外地警探一同追查一九九○年懸案的線索,並不是受人歡迎的任務。
***
兩天前的晚上,在羅斯伯利區瓦倫街上的一家酒吧裡,唐德.何奧問派崔克.肯錫說:「你有小孩嗎?」
派崔克微一點頭,有點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快了。」
「什麼時候?」
「隨時都有可能。」
唐德微微一笑。他是個三十出頭、打扮整齊的黑人,留著平頭,衣服硬挺,兩個房間外就聞得到他衣服上漿的氣味。「頭一胎?」
派崔克點了點頭。
「你不是有點年紀了嗎?」唐德啜飲一小口白蘭地,週間夜晚他只容許自己喝一杯白蘭地。他向派崔克保證說他只在周六夜晚大開酒戒,週間和週日夜晚都只能喝一杯,因為每天早上他都得駕駛校車前往市區各處,載四十五名學童去羅斯伯利區的迪本中學。他下班後和派崔克碰面的這家酒吧,距離迪本中學只有兩條街。
「有點年紀?」派崔克照了照酒吧的鏡子,只見自己的頭髮又白了些,好吧;體重也增加了點,那也沒關係;似乎有點不像他希望的那樣處在巔峰狀態,這是當然。他的狀態對四十歲男人來說算是不錯了,尤其是這四十年來他過得十分辛苦。又或者他只是在自欺欺人罷了,而且這可能性頗高。「你自己看起來也不像是可以去參加男孩團體啊,唐德。」
「可是我的兩個小孩都已經上小學了,等我到了你這個年紀,他們就已經去念大學,我跟老婆就可以去佛羅里達玩樂了。」
派崔克輕笑一聲,喝了口啤酒。
唐德壓低嗓音,悶悶不樂地說:「所以還是沒人在找她嗎?」
派崔克做了個莫可奈何的手勢。「警方認為這是家務事。她爸是個爛人,沒人找得到這傢伙,也沒人找得到她,所以他們認為這件案子是一加一等於她會自己出現。」
「可是她才十二歲耶。」
「她」指的是雪芳.韓德森,一名七年級女童。唐德每天早上都會去牙買加平原區的布姆利希斯住宅區接雪芳,九小時後再送她回家。三天前的晚上,雪芳從自家屋後的臥室失蹤,這間臥室住著她和兩個姐妹及母親。她的失蹤充滿爭議,問題點在她是否出於自願。她從窗戶離開,現場沒有掙扎或強行進入的痕跡,儘管她母親對警方說,雪芳經常會在天氣和煦的晚上讓窗戶開著,而她已經警告過雪芳上千次不要這樣。雪芳的父親羅尼.柯倫是四個不同家庭的父親,也是個不負養育責任的傢伙,上週末他沒去找假釋官報到,在上個已知住址也找不到他人。也有人說雪芳正在跟住宅區其他公寓的男孩交往,只不過沒人知道男孩的名字,也不太清楚關於他的事。
雪芳的母親艾拉.韓德森身兼二職,白天在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的婦產科替患者辦理報到手續,晚上打掃辦公室。她是窮忙族的典型人物,日夜都為了餵飽孩子而忙碌,卻沒時間陪伴他們,直到有一天孩子說現在才想來陪已經太遲了。
兩天前,艾拉替派崔克的妻子安琪辦理報到手續,安琪的預產期是下週,那是她最後一次產檢。艾拉核對安琪的保險資料和父母生日時,竟開始哭泣,她沒有哭天喊地也沒有發出聲音,只是淚水撲簌落下,臉上還掛著禮貌的微笑,眼睛看著電腦螢幕。
半小時後,派崔克決定四處打聽雪芳的消息。負責偵辦這件案子的是艾美莉.柴布洛斯基警探,目前她手上有十二起案件要處理,很歡迎派崔克提供協助,但目前她並未發現這是綁架案的證據。她承認如果雪芳是被綁架的,那麼地點就在臥室,歹徒可以藉由窗外的高大榆樹出入。雪芳家位於希斯街住宅區後側,該地的街燈在新年時期被不知名的醉鬼射破,五個月後市政府依然沒派人來更換。艾美莉對派崔克說,那天晚上沒人聽見雪芳的臥室發出聲響,還說人們很少會非自願地失蹤,這種事比較常發生在電視中,而不在真實世界裡。
「所以妳的推論是什麼?」他問道。
「她的父親,」艾美莉說:「是最可能做出這件事的人。」
「為什麼?」
「什麼意思?」
「她父親是卑鄙小人,」派崔克說:「這我曉得,但他的卑鄙通常是可以理解的,不是嗎?背後一定有個動機。比如說偷走小孩是為了得到錢,或是要小孩的母親放過他某些事。但雪芳的母親沒有錢,也沒對他提出告訴,要求養育小孩或贍養費。而且他那種人要把十二歲小女兒帶回去做什麼?難道去跟他從早到晚吵吵鬧鬧嗎?」
艾美莉聳了聳肩。「你覺得像羅尼.柯倫這種人做事之前會先思考嗎?如果他們懂得思考,就會知道有些事做了會被抓去關。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是罪犯、他是白癡、他比家畜拍賣會上的畜牲還缺少控制衝動的能力。」
「那雪芳男友的事呢?」
「你去查吧。」
兩天前的夜晚,唐德跟派崔克說:「你不是真的這樣認為吧?」
派崔克聳了聳肩。「通常不負責任的父親躲避孩子都來不及,怎麼還會綁架他們?尤其羅尼都已經這麼久不跟她們來往了。至於男朋友那件事,雪芳只是跟他同住過三天,兩人沒出去一起吃過東西,連朋友都稱不上。」
「我只知道,」唐德說:「她是個乖小孩,不像那種貧民窟出身的小孩總是滿口粗話。她很安靜,可是……她很會替人著想,你知道嗎?」
派崔克又喝了口啤酒。「不知道,說來聽聽。」
「呃,我這份工作有試用期,未滿九十天他們可以無條件要你走路,但只要過了試用期,你就是市府員工,除非你捅出大漏子或是變成像賓拉登那種恐怖份子,政府才能開除你。幾星期前我試用期滿,雪芳不只恭喜我,還送我一個杯子蛋糕。」
「不是蓋的吧?」派崔克微微一笑。
「蛋糕是店裡買現成的,」唐德說:「但還是很窩心不是嗎?」
「是很窩心。」派崔克點了點頭。
「等你自己的小孩到十二歲看看,那個年紀的小孩通常都不太會替人著想,對他們來說重要的只有這裡,」他輕叩自己的頭,「……還有這裡。」又指了指胯間。
兩人默然地喝了幾口酒。
「那天的事你還記得什麼嗎?有沒有什麼不尋常的地方?」
唐德搖了搖頭。「那天跟平常沒什麼不一樣,我說:『雪芳明天見。』她說:『唐德明天見。』然後她就下車了。」
派崔克跟唐德道謝,付了酒錢,從吧台上拿起找零,說:「你有試用期?」
唐德點了點頭。「對啊,那是標準程序。」
「不是這個意思,我知道那是標準程序,我只是在想你怎麼在學年度這麼晚的時間才開始上班。我是說,現在是五月,那表示你是二月開始上班的不是嗎?」
唐德又點了點頭。「對,二月底。」
「那之前你在做什麼?」
「我開觀光巴士,從這裡開到佛羅里達、蒙特婁或普洛溫斯鎮,依季節而定。長時間開車很辛苦,在路上顛簸也很辛苦,所以這裡一有空缺我就跳槽了。」
「為什麼會有空缺?」
「因為貝斯利酒駕。」
「貝斯利?」
「就是被我取代的司機。其他司機都說他真是太扯了,喝得醉醺醺的還去載四十個小孩,這件事連工會都保不了他。他把校車開到高速公路的路肩,」唐德發出不可置信的笑聲,說:「媽的差點讓車子翻倒。他下車尿尿,那時是早上六點半你知道嗎?然後他回到車上,想把車子駛離路肩,這次真的把車子開到翻倒在路上。天啊,結果市政府被告翻了,訴訟案高達四十件。」
「貝斯利。」派崔克說。
「愛德華.貝斯利,」唐德說:「聽起來像領帶品牌。」
***
愛德華.貝斯利住在懷曼街的灰色排屋,屋外有褪色的白色條紋,前陽台放著一張舊沙發。鮑許駕車經過排屋,在那個街區繞了一圈,又再度經過排屋,然後才在半條街外的路邊找到停車位。他調整側照鏡,對準排屋的前門和陽台。他喜歡這樣單獨進行監視工作。一般人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受到監視,通常會查看擋風玻璃內是否有人,因此把車子停得背對目標可以讓他比較難被發現。愛德華也許跟多年前的蕾蒂夏.威廉斯命案無關,但如果有關,那麼這十五年來他絕對會經常查看擋風玻璃、處處小心謹慎,才能保得平安。
鮑許希望且樂於看見排屋出現一些動靜,證實愛德華的確住在這裡。如果他走運,就能看見愛德華出門喝咖啡或吃午餐,這樣他就能從咖啡杯或披薩屑上採集他需要的DNA。或者愛德華會抽菸,那麼菸蒂也可以達到目的。
鮑許從隨身公事包裡拿出一個檔案夾,打開查看昨天他從麻州監理所調出來的放大照片。那是三年前拍的,照片中的愛德華是白人,有點禿頭,當時五十三歲。現在愛德華已經沒有駕照,因為四個月前他酒駕被捕,駕照已遭吊銷。他把一輛校車開到翻倒,並用酒測器吹出零點二的數值,這一吹不僅吹掉了他的校車司機工作,也可能吹掉了他的自由。愛德華被逮捕之後按下指紋,輸入系統,等待鮑許來發現。有時鮑許就是這樣走運。如果他早十一個月調出蕾蒂夏命案,把現場採集到的指紋樣本輸入系統進行比對,就會比對不出結果。但他是四個月前調出檔案,因此現在才會來到波士頓。
他監視了兩小時,卻仍未見到愛德華的蹤跡,不禁越來越焦躁。也許在他抵達此地之前,愛德華就出門了,使得他在這裡只是浪費時間。他決定下車走走,故意經過排屋。先前他看見另一頭有家便利商店,他可以從目標門前走過,仔細觀察,再去便利商店買份報紙和一加侖牛奶。回到車上之後,他可以把牛奶倒進水溝,留下容器,以免尿急。監視排屋的工作可能十分漫長。
報紙也很好用,可以查看最近的棒球比分。昨晚道奇隊對上可恨的巨人隊並進入延長賽,他上飛機時還不知道比賽結果。
但最後他仍選擇坐在車上,看著一輛破舊的切羅基吉普車停到他正對面的路邊,車上只坐著一名男子。令鮑許感到好奇的是,男子並未下車,只是靠在椅背上,眼睛跟他一樣注視著愛德華的住處。
鮑許發現男子停車時正在講手機,但接下來一小時男子只是坐在車上,看著街上人車來往。男子太年輕,不可能是愛德華,大約快要四十或者四十出頭,頭戴棒球帽,深藍色印花T恤外穿著灰色連帽薄外套。那頂棒球帽鮑許看了之後猶疑片刻,才發覺這裡到處可見人們頭上戴著寫有字母B的棒球帽,但男子頭上那頂卻是個露齒而笑的笑臉,儘管鮑許從對街看過去無法百分百確定。鮑許覺得男子似乎在等人,等的人說不定也是愛德華。
最後鮑許發現對街男子同樣對他感到好奇,偷偷打量他,就好像他偷偷打量男子一樣。
兩人彼此小心對看,直到警笛聲劃破天際,一輛消防車從中間的馬路轟然駛過。鮑許的目光在側照鏡中跟隨著消防車離去,再抬眼望去時卻發現對街那輛吉普車上已空無一人。男子可能是趁消防車經過、鮑許分心之際溜下車子,否則就是在車內躺了下來。
鮑許猜測可能是前者。他直起身子,查看街道和對面人行道,但沒看見任何行人。他再轉頭朝這一側的人行道望去,便看見乘客座窗外站著那名頭戴棒球帽的男子。男子已將帽子反戴,就像流氓打算為非作歹時一樣。鮑許看見男子脖子上戴著一條銀鍊,垂落到花紋T恤之內,心想銀鍊上掛著的照理說應該是警徽。男子右臀肯定插著一把槍,手槍外型方正且體積比葛洛克手槍還大。男子彎下腰,和鮑許目光相對,用手做個轉動的手勢,示意鮑許按下車窗。
丹尼斯.勒翰 vs. 麥可.康納利
紙上談兵一切都很順利,在短篇故事中把派崔克.肯錫和哈瑞.鮑許湊在一起,看來是個很酷的構想。但丹尼斯.勒翰和麥可.康納利很快就發現說得比做得容易,因為這兩個角色都深深根植於他們居住的城市和他們的工作中。雖然他們只是虛構人物,但兩位作者都致力不讓筆下的人物脫離現實。簡而言之,哈瑞.鮑許和派崔克.肯錫這兩個人物是栩栩如生還是虛假無力,端視讀者對他們的認同程度,這點不容許任何短篇故事破壞,無論最初的構想酷不酷。
所以這兩個經典人物要如何湊在一起呢?
更重要的是,誰要去找誰?...
推薦序
角色們美妙合演的群星大戲──關於《對決》
臥斧(文字工作者)
很多讀者喜歡「Crossover」的作品。
「Crossover」的作品會將兩個或多個出自不同作品的元素混合,在保持原有元素特色的情況下產生新的故事,例如讓不同作品的主角在同一個故事裡合作(或者敵對),或讓甲故事的角色出現在乙故事的場景當中。各式作品的書迷們常會嘗試這類創作,也有些優秀的創作者用這種方法創造出驚人的作品,例如英國圖文小說編劇鬼才 Alan Moore 將十九、廿世紀交界活躍於各式通俗小說的主角組隊進行祕密任務的《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系列,或者由日本早逝作家伊藤計劃初擬、圓塔城接手完成的《屍者的帝國》。
專業或非專業的創作者似乎都愛這種型式,但,「Crossover」的創作型式其實並不容易掌控。
乍想是很簡單的:麻煩的角色或場景設定早就不需要擔心了,剩下的就是安排情節而已──但如果這是個書迷想要自娛娛人地把來源各異的角色來個大雜燴式的演出,那麼或許的確不會太難,但倘若是創作者想要用這種型式寫出個好故事來,那麼可就不大輕鬆。
不輕鬆的原因有幾個。
一是創作者必須對自己選擇的角色有足夠深入的了解。「Crossover」不會改變角色的個性,反倒是要突顯角色的特點,所以如果對自己選進來的角色了解得不夠透徹,那麼該角色只會變成一個「披著舊角色外衣的新角色」,沒有「Crossover」的意義。而角色的個性是情節推進及演變的關鍵之一,是故,在某個層面上來說,選定了角色,也會對情節造成某些限制。類似的麻煩,也會出現在場景的選擇上。
角色與場景都沒問題的話,情節則會是另一個考驗。
「Crossover」的閱讀趣味有一部分當然來自那些已知的角色或者場景,以及這些元素出現新組合所產生的新鮮感,但更要緊的、讓「Crossover」的故事自成一個完整可讀故事的重點,在於流暢好看的情節。熟悉那些角色場景的讀者可以讀得開心,而不認得那些挪用自其他作品的角色或場景的讀者,單獨閱讀這個「crossover」的故事,也能讀得有趣,沒有「因為不認得某某所以搞不清楚這個轉折是怎麼回事」的彆扭。情節已然部分受限、又要兼顧全新讀者的閱讀感受,要把這樣的故事講好,著實需要深厚的寫作功力。
從這幾個角度來閱讀《對決》,便會發現許多驚喜。
《對決》收錄的是十一篇「Crossover」短篇作品,每篇作品都由兩個或兩組不同系列小說的主角登場,共同面對懸疑事件或驚悚案件。故事有長有短,有的解決方式很明快,有的峰迴路轉好幾回,不但反應出這些角色原生故事的特色,也適恰地展現了每個角色的個性。如果是不認得這些角色的讀者,也能夠輕鬆地進入這些故事,在讀完之後,還會萌生「我想找這些角色自己的故事來讀」的興趣。
能做到這一點,這十一組創作者的實力自然都不可小覷。
在他們筆下,展現角色個性並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每個創作者負責的,都是自己創作出來的角色,例如丹尼斯.勒翰的波士頓私家偵探派崔克、伊恩.藍欽的搖滾樂探長雷博思、傑佛瑞.迪佛的不良於行調查員萊姆,或者李.查德的浪人神探傑克.李奇,但這些創作者要將彼此的角色湊在一起,仍有些麻煩需要克服。
比如說場景或年代。
如果是個偏冷硬派或社會寫實的偵探角色,那麼該角色大多會固守在某個城市,幾乎不會離開該地,這是他們的特色,也是角色充滿現實說服力的原因。是故,當身處波士頓的派崔克得和遠在洛杉磯的哈瑞.鮑許一起辦案,那麼該是誰到誰到地盤去?雷博思成長於一九六○年代,安排與他合作的格雷斯比雷博思年輕廿歲左右,這兩個角色不但有活躍地點的差異、也有年紀的差異,對偵辦案件的看法更有極大的不同,什麼樣的案子才能把他們兜到一塊兒?
比如說角色特性。
長得像蒼白吸血鬼、舉止優雅的FBI探員潘德嘉,在自己的故事裡遇上的常是看起來像有超自然力
量介入的神祕案件,當他遇上邪惡的腹語木偶小巴掌時,要怎麼做才會讓兩個系列的讀者都滿意、認為自己偏愛的主角沒有在「別人的」故事裡被迫變蠢變弱?作風明快的女警探D.D.華倫在自己的故事裡大多直來直往、爽快俐落,但她這回的案子扯上致力研究前世記憶、又一向盡力避免與警方接觸的心理治療師麥拉凱,要怎麼樣才能合力偵破一起罪案?
所幸,這些優秀的創作者在《對決》當中,都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這十一個短篇,不但有角色之間不同立場的交鋒、不同個性的合作,有從街頭到法庭、從地方案件到國際盜寶(連北韓已故的極權領導人金正日都出現了啊)的經歷,還有角色的自我懷疑(有些情節大膽到幾乎會讓熟悉該角色原生系列的讀者以為自己一直都被作者矇騙了)、警探變成嫌犯的緊張轉折,更囊括了古典推理、冷硬派小說、超自然驚悚等等類型。每篇故事都有明快的節奏、毫不拖泥帶水,每個創作者也都在故事裡展現了自己的特色,如勒翰的聰明對白以及迪佛快速翻轉情節的設計,系列讀者會愉悅地發現角色們一如往常地面對及解決問題,不認識這些角色的讀者也能從中接觸新角色及享受原創情節。這是角色們的美妙合演,呈現給所有讀者的群星大戲。
同時,這也是不同創作者們,一次精采的對決。
***
打破推理小說的準則
張國立(作家)
(本文涉及部分故事內容)
類型小說有個特色,讀者固然在意作家,但往往更在意的是小說裡的人物。如果柯南.道爾新小說的主角換了人,想必他會收到一大堆的抗議信函,例如:「請問福爾摩斯先生呢?他最近身體還好嗎?」或者「你到底把福爾摩斯怎麼了?」或者「你XXX,把福爾摩斯還來!」
因此,作家遲早會消失,人物卻永遠存在。伊恩.佛萊明於一九六四年病逝,他筆下的詹姆斯.龐德卻直到今天從未表現過悲憫之情,反而照樣在酒吧間對著酒保說:Shaken, not stir。
國際驚悚作家協會(International Thriller Writers, Inc.)匯集了旗下二十三名暢銷作家,合作了這本《對決》短篇集,當然是出版界的大事,不過對讀者來說,這些作家把他們創造的著名神探也全帶上場,就更加威猛了。
傑佛瑞.迪佛筆下那名肢體癱瘓的鑑識名探林肯.萊姆與他的美麗女警艾米莉亞這回面對四具遭凌虐的女屍,約翰.桑德夫筆下的明尼蘇達州刑事幹員路卡斯.戴文波也趕來助陣,而且是應他曾勾搭過的紐約市美艷警探莉莉.羅滕堡呼叫而來的,四名在不同小說裡無案不破的明星級偵探一同投入這宗連續殺人案件,而且拜莉莉之賜,同時解開讀者長年埋在心頭的謎團。畢竟莉莉是女人,和艾米莉亞又是同行,只有她能開口問:妳和林肯有性生活吧?
感謝莉莉,原來林肯復元的狀況遠超過讀者的想像,艾米莉亞真幸福。
丹尼斯.勒翰寫出的硬漢偵探派崔克,依然堅持於對家暴、性侵犯的窮追猛打,在跟監的過程中,意外碰到也守在凶嫌住處對面的洛杉磯懸案小組幹員哈瑞.鮑許,當然,鮑許是麥可.康納利的偵探,不過為了拯救失蹤的少女,顧不了「張飛打岳飛了」。
所有讀者都記得派崔克有個美麗、曾受丈夫家暴的女搭檔安琪,他們兩人分分合合,此系列的忠實讀者
從第五集《雨的祈禱》(1999)苦苦等了十一年,終於等到《一月光哩的距離》(2010)出版,而在《一月光哩的距離》中,作者寫到他倆已結婚,有個四歲女兒。本書中讓派崔克和鮑許相遇的這篇〈紅眼航班〉,時間背景卻是二○○五,裡頭提到安琪即將臨盆,對照出版時間,她懷的無疑是兩人的寶貝女兒,由此想來,本篇也算稍稍補足了那幾年的空白。
偵探有很多種,當官領薪水,沒事出門秀秀警徽的;成天窩在小辦公室內隨時躲房東,偶爾冒著生命危險賺點小錢買酒喝的。警探又有很多種,見著壞人便揮拳頭動槍的「急如風」、耐心等候不到關鍵時刻不出手的「徐如林」、躺在床上等其他警探送來蛛絲馬跡卻能決勝千里的「不動如山」,更有無視法令、規定,殺了凶嫌,再製造成自殺或歹徒火拼場面的「侵略如火」。
即使私家偵探也有很多種,有退休警探、有律師兼差的、有退伍特戰人員不忘隨時重溫拳腳的,也有歷史偵探、靈界偵探、古玩偵探,甚至還有搞家庭裝修的,總之,小說告訴我們:
不要做壞事,偵探無所不在。
當然,鋼骨鐵拳、神腦銳眼的偵探也得留意,R .L .史坦恩創造的小巴掌正盯著他們。不認識小巴掌?他是由棺材木料雕成的小木偶,念出特定的咒語,甦醒的小巴掌瞪著一眨也不眨的大眼珠、張著緋紅色的大嘴,隨時撲到偵探背上……
別怕小巴掌,辦案前何妨先拜會M .J .羅斯創造的靈探麥拉凱.山謬斯,這位偵探的辦案手法奇特,相信「掌握過去就能掌控未來」,能推斷每個人的前世,從而找出今生的罩門,一舉解開每個人百年來的家族遺傳之謎。
二十世紀初美國推理小說家范達因曾寫下「推理小說二十條準則」,其中最有名的一條是「推理小說必有偵探」,這條是鐵則,不過他堅持的「負責推理緝凶的偵探只有一個」卻至此被徹底打破。偵探不僅能合作辦案,連作家也可以同寫一篇小說。
相信作家、相信偵探,閱讀永遠會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之一。
角色們美妙合演的群星大戲──關於《對決》
臥斧(文字工作者)
很多讀者喜歡「Crossover」的作品。
「Crossover」的作品會將兩個或多個出自不同作品的元素混合,在保持原有元素特色的情況下產生新的故事,例如讓不同作品的主角在同一個故事裡合作(或者敵對),或讓甲故事的角色出現在乙故事的場景當中。各式作品的書迷們常會嘗試這類創作,也有些優秀的創作者用這種方法創造出驚人的作品,例如英國圖文小說編劇鬼才 Alan Moore 將十九、廿世紀交界活躍於各式通俗小說的主角組隊進行祕密任務的《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
作者序
二○○四年,兩位知名驚悚作家孕育出一個夢想,這兩人分別是蓋兒.林德斯[註一]和大衛.莫瑞爾[註二]。當時他們的事業都十分成功,卻總覺得少了什麼。放眼望去,推理小說有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恐怖小說有恐怖作家協會,羅曼史作家協會的會員更是數以千計。
每種類型小說都有協會。
唯獨驚悚作家沒有。
於是蓋兒和大衛決定創辦一個。
一切都始於二○○四年十月九日,而這個小小的開始,後來發展為國際驚悚作家協會(ITW)。今日,ITW的會員超過兩千五百人,分別來自全球四十九個國家,其中有八成是目前仍持續創作的驚悚作家,其他則包括產業專家、經紀人、編輯和書迷。每年七月,ITW都會邀集會員在紐約舉辦驚悚小說節,這個活動也稱得上是驚悚作家和驚悚小說愛好者的夏令營。每年ITW都會頒發各個項目的獎項,如今這些獎項已成為驚悚作家夢寐以求的大獎,因為它們是由同業人士所創立和頒發的。
ITW打從一開始就致力於創新,從不想追隨別人走過的道路。因此在二○○七年,會員暨知名英國驚悚作家大衛.休森(David Hewson,1953~)提出免收會費的建議之後,這個建議立刻被採用,只要作家會員的作品是由ITW所認可的出版社(超過數百家)所出版,那麼就無須繳付會費。
但如此一來,ITW要如何維持運作、支付開銷呢?
答案來自一個創新方式。
那就是由ITW自行編輯小說,賣給出版社,收益拿來維持營運。
這種作法風險很高?的確。而且非常有種?那是當然。
但這個構想正投其所好。
ITW的第一本作品是二○○六年出版的《驚悚》(Thriller),這也是史上第一本驚悚小說選集(還記得ITW的精神是不走別人走過的路嗎?),由三十三位會員貢獻他們所寫的故事集結而成。ITW會員詹姆斯.派特森(James Patterson,1947~)同意擔任編輯,成果就是這本史上最暢銷的小說選集,全球銷量超過五十萬冊。這本創始小說的收益不僅替ITW提供初期的營運經費,更替協會帶來自信。接著ITW在二○○九年推出《驚悚二》(Thriller 2),二○一二年推出《愛是謀殺》(Love Is Murder),並延續這個創新主題,出版第一本專門寫來作為有聲書的《蕭邦手稿》(The Chopin Manuscript),獲得廣大迴響與成功。這本有聲書由舉世無雙的ITW會員傑佛瑞.迪佛擔任編輯,並獲得二○○八年度最佳有聲書的殊榮。之後出版的《紅銅手環》(The Copper Bracelet)有聲書同樣非常成功。此外ITW也推出非小說《百大必讀驚悚小說》(Thriller: 100 Must-Reads),由大衛.莫瑞爾和漢克.衛格納(Hank Wagner)負責編輯,持續在書迷之間口耳相傳。另一位ITW會員、傳奇作家R.L.史坦恩(《雞皮疙瘩》系列作者)則以《恐懼》(Fear)一書,引領協會跨入青少年的世界。每年ITW都會護送一批初出茅廬的驚悚作家通過他們備受挑戰的第一年,這也就是所謂的「出道作家計畫」。《驚悚處女作》(First Thrills)由ITW創始會員李.查德負責編輯,是二○一一年出道的驚悚作家小說選集。
ITW交出了漂亮成績單。
這些作家兼編輯貢獻出他們的時間,作家貢獻出他們的作品。ITW出版品所賺的每一分錢幾乎都進了協會的財庫。
本書也是一樣。
我很早就加入了ITW,我也認同蓋兒和大衛的作法,而現在該是讓驚悚作家攜手創作的時候了。我一直在等待這個計畫的出現,讓我可以更深入參與協會運作,因此當我被問到是否願意擔任《對決》的編輯時,我一口答應了。
這整個構想都讓我興味盎然。
把傳奇作家和傳奇角色湊在一起,讓他們同台較勁,一般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每位作家都和各自出版社簽有合約,要讓分屬不同出版社的作家合作,結合筆下人物寫成故事,再由一家出版社出版,從法律合約的角度來看幾乎是無法成立的。因為最後要由誰來出版呢?這怎麼樣都擺不平,而且雙方都不會讓第三家出版社來負責出版。唯獨一個方式能夠達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那就是沿用ITW的運作模式,故事由作家貢獻,收益全歸ITW所有。
因此這本短篇故事集稱得上是一生一次的盛會。
本書所有作家都是ITW會員,他們全都共襄盛舉,熱情參與這項計畫。當我得知曾經和詹姆斯.派特森共同編輯《驚悚》的史帝夫.貝利將提供協助,擔任本書的執行編輯時,我感到興奮無比,他替這項計畫帶來了莫大的凝聚力。史帝夫,感謝你所有的付出。
在此也感謝所有貢獻故事的作家。
否則大家怎麼看得到傑佛瑞.迪佛筆下的鑑識神探林肯.萊姆,遇見約翰.桑德夫筆下的路卡斯.戴文波?或是私家偵探派崔克.肯錫走進警探哈瑞.鮑許的世界?更別說是史帝夫.貝利筆下的卡騰.馬隆和詹姆士.羅林斯筆下的葛雷.皮爾斯,他們的粉絲已經吵著要看他們同台演出好幾年了。接著還有李.查德筆下的傑克.李奇在波士頓的酒吧和喬瑟夫.芬德筆下的尼克.海勒碰面,李奇還施展他的拿手好戲。
此外還有史蒂夫.馬丁尼筆下的保羅.馬卓亞尼和琳達.費爾斯坦筆下的亞歷珊卓.古柏糾纏在一起,以及特立獨行的阿羅修斯.潘德嘉探員走進R.L.史坦恩筆下的恐怖世界。
只是隨便舉幾個例子就已如此精彩。本書每一則故事之前都有引言,介紹作家及其筆下角色,也透露一些創作過程的幕後祕辛。書末是作家簡介,讓讀者更加了解這些才華洋溢的創作者。
誠摯邀請您來參加這場夢幻陣容的驚悚盛會。
接下來就揭開序幕,為您獻上一連串精彩對決。
大衛.巴達西
二○一四年六月
註一:Gayle Lynds,美國知名間諜小說家,有「諜報女王」之稱。她畢業於愛荷華大學,主修新聞,原本為記者,後開始在廉價小說上以男性筆名發表短篇小說。一九九六年以本名出版的作品《Masquerade》,被《出版人週刊》選為十大間諜小說之一,與勒卡雷、陸德倫、葛林、弗萊明等人並列。她曾續寫了以陸德倫的構想發展的驚悚小說Covert-One系列其中三本。其作品屢獲獎項,已被引介至二十多個國家。
註二:David Morrell,一九四三年出生於加拿大,於美國賓州大學獲得美國文學博士,在愛荷華大學教授英語時寫出處女作《第一滴血》(First Blood,1972),後來拍成著名的藍波電影。一九八四年的小說《The Brotherhood of the Rose》也被改編成電視劇。一九八六年他開始全職寫作,迄今著有三十多本書,已翻成二十六種語言。
二○○四年,兩位知名驚悚作家孕育出一個夢想,這兩人分別是蓋兒.林德斯[註一]和大衛.莫瑞爾[註二]。當時他們的事業都十分成功,卻總覺得少了什麼。放眼望去,推理小說有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恐怖小說有恐怖作家協會,羅曼史作家協會的會員更是數以千計。
每種類型小說都有協會。
唯獨驚悚作家沒有。
於是蓋兒和大衛決定創辦一個。
一切都始於二○○四年十月九日,而這個小小的開始,後來發展為國際驚悚作家協會(ITW)。今日,ITW的會員超過兩千五百人,分別來自全球四十九個國家,其中有八成是目前仍持續創作的驚悚作家,其他...
商品資料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出版日期:2014-12-27ISBN/ISSN:978986567126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52頁開數:14.8 X 21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