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尼奇、李斯特
定價:NT$ 380
優惠價:88 折,NT$ 334
已售完,補貨中
沒搞懂誘因之前,別靠直覺做決策!
善用現場實驗經濟學,精準決斷事物的因果脈絡。
事情的結果為什麼和你當初想的不一樣?
幼稚園園長祭出遲到罰款,希望能約束家長準時接小孩放學,結果家長遲到的情況不減反增,這是怎麼一回事?鄰居原本熱心環保,常主動做資源回收,但自從實施空瓶罐可以兌換現金後,鄰居反而變得意興闌珊,這是為什麼?童子軍年度募款活動開始了,今年增加了分組競賽獎勵辦法,募款愈多的組別,能按募款金額拿到一定比例的高額獎金,結果總募款金額竟不如往年,問題又是出在哪裡?
這類種瓜得豆的烏龍事件,生活中層出不窮。你在哭笑不得之餘,是否也百思不得其解呢?
其實,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
誘因是人類行為最強的驅動力量,但也最是千折百轉,如果沒有先參透因果關係,誘因反而可能成為最大的破壞力量,讓事情荒腔走板,脫軌演出。因果關係並不容易駕御,偏偏人都習慣憑直覺、甚至想像,從事物的表相論斷真相,一腳踩到誘因謬誤的地雷。
人類行為一直是經濟學家感興趣的主題,行為的誘因也向來是耐人尋味的研究領域。經濟學家為了確定因果關係,不斷在研究方法上推陳出新,而本書兩位作者的現場實驗,正是行為經濟學的重大創新。他們有時深入街頭巷口,有時飛到地球的另一端翻山越嶺,為的是運用現場實驗,在真實世界裡尋找關於歧視、競爭、性別差異、慈善行為的真實答案,他們的研究不但是行為經濟學的重要里程碑,研究的結論對於個人選擇、家庭教育、企業策略乃至公共政策,更有重要寓意。
想要了解人類行為背後的真實動機,精準掌握誘因設計,本書是絕對不容錯過的精采佳作!
「我用本書將經濟學從學者的象牙塔帶進你家客廳。」
──李斯特(本書作者)
金錢不是萬能,但它究竟何所能?又何所不能?
想要別人甘心掏錢捐款,該訴諸菩薩心腸?還是虛榮心理?
召募員工如何才能篩選出真正有實力的候選人?
如果你家裡有女兒,送她上女校會不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朋友聚餐應該各付各的?還是一起分攤?
如果康納曼的《快思慢想》讓你驚嘆連連,
本書兩位作者的現場實驗會更加令你大開眼界!
跟著兩位行為經濟學家的腳步,
探索大數據不說、但有效決策不能不懂的關鍵。
就算不能讓全世界都聽你的,至少做事不瞎忙、生活不吃虧!
作者簡介:
葛尼奇(Uri GNEEZY)
生長於以色列。在特拉維夫的街頭初識賽局理論的奧妙。現任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經濟學教授。
李斯特(John A. LIST)
生長於威斯康辛的藍領階層家庭。從棒球卡交易開啟他的經濟學現場實驗研究之路。現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
他們兩人在實驗室研究之外另闢蹊徑,以現場實驗觀察人在自然環境下的真實行為反應。現場實驗為行為經濟學打開全新視野,諾貝爾經濟學家貝克(Gary Becker)曾點名李斯特為他極看好的未來諾貝爾獎得主。
譯者簡介:
齊若蘭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新聞碩士。曾任職好時年出版社、天下雜誌、康健雜誌,目前自由從事文字工作。譯作繁多,如《第二次機器時代》、《高成長八國》、《數位革命》、《目標》、《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必要的革命》、《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從A到A+》、《基業長青》、《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等。
名人推薦: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林明仁
專文導讀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王道一
《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 李維特
專序推薦
「李斯特的現場實驗研究具革命性意義。」
--蓋瑞‧貝克,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葛尼奇是先鋒開拓者,他的研究推倒了實驗室和真實世界的高牆。」
--艾爾文‧羅斯,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想要見識現場實驗的威力嗎?就來看看李斯特和葛尼奇如何解開經濟誘因的秘密吧!」
--王道一,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真正的天才總是獨具慧眼,李斯特和葛尼奇是真正的天才,也是真正的開拓者,他們的貢獻可說是過去五十年來最偉大的經濟學創新成就之一。」
--史帝文‧李維特,《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
「行為經濟學的創新,幾乎都有葛尼奇和李斯特的身影,尤其是他們在敏感而隱晦的經濟學領域裡的探索。」
--丹‧艾瑞利,《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
「關於歧視、性別差異是先天或後天、如何消弭學業成就差異以及其他重大問題,想要尋求解答,本書都是豐富的參考資源。」
--泰勒‧柯文,《中午吃什麼?》作者
推薦序
整個世界都是經濟學家的實驗室
王道一
從十九世紀以來,實驗方法在心理學就有長足的進展,以致心理學很早就有實驗心理學這個次領域,協助心理學能脫離哲學的層次,而進到科學的境界。然而,心理學理論百家爭鳴,迄今並沒有一個大家公認、放諸四海皆準的理論能夠解釋所有的心理學現象。因此,心理學實驗結果如何應用於解釋實驗室外的人類行為[也就是該實驗的「外部效度」(external validity)],取決於實驗背後的心理學理論,適用範圍究竟有多大。而對於不同派別理論的適用範圍,不同學者通常有不同的看法,眾人莫衷一是。
走進世界體驗經濟理論的普遍真實
相反地,經濟學自從十九世紀馬歇爾等人的邊際革命(marginal revolution)以降,經濟學家大都同意,有一個大一統的經濟理論可以用來解釋人們大部分的經濟行為。這個理論通常可以被簡化成為一句話,「人對誘因有反應」(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也就是一般人所講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舉例來說,某個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對該商品的需求數量就會下降。政府祭出補貼,讓公共腳踏車前三十分鐘免費時,大部分人自然會拚命利用公共腳踏車──但總是不超過三十分鐘。
因此,當經濟學引入實驗方法,面對「實驗結果能否推廣」這個問題時,實驗經濟學家的做法是,根據所有經濟學家都認可的經濟理論來設計經濟學實驗,使得人們對實驗室裡、研究者所賦與的誘因(induced value)有反應。這種做法上承實驗經濟學的鼻祖、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臥龍‧史密斯(Vernon Smith),要求所有的經濟學實驗都必須有「真實的後果」、提供真實的誘因(比如說發真錢),讓人們對這些誘因有所反應。也因此自八十年代以降,經濟學實驗嚴格要求所有研究者都不能欺騙來參與實驗的受試者,必須「徙木立信」,藉以確保受試者相信誘因的真實性。這也讓經濟學實驗與「允許欺騙(隱瞞性研究)、只要事後告知」的心理學實驗分道揚鑣,因為「事前欺騙、事後告知」無法保證受試者相信誘因的真實性,畢竟,如果研究者在某些方面可能欺騙受試者,難保人們會懷疑研究者其他方面的誠信。
然而,正如物理學家不滿足於觀察實驗室真空中的物理現象,轉而透過觀測天體運行,驗證物理學定律的普遍性,實驗經濟學家也不滿足於只在抽象的經濟學實驗中檢驗經濟理論。因為如果經濟理論確實放諸四海皆準,應該就會出現在經濟社會的各個層面。因此,實驗經濟學家也仿效經濟學其他的實證研究,從不同經濟問題發生的「現場 」蒐集資料、分析結果,只是所蒐集的資料有研究者主動進行的隨機分組,據以得到「隨機試驗」的結果,這就是本書主要所要介紹的經濟學「現場」實驗。
現場千變萬化,主題百花齊放
其實,社會科學早在六十年代就有類似的社會實驗。在經濟學領域,健康經濟學家約瑟‧紐豪斯(Joseph Newhouse)所帶領的團隊,則在七十年代初期就展開著名的藍德智庫隨機健保實驗(RAND Health Insurance Experiment)。而早在1977年,加州理工學院的查理‧布拉特(Charles Plott)也根據政治經濟學的投票理論,操弄投票程序,進行投票現場實驗,並與以學生為研究群體的其他經濟學實驗結果對照。但是,早期的政策實驗受限於經費,只能零星嘗試,無法持續大規模進行。而且當時經濟學實驗的方法論仍在發展中,還沒有累積足夠的實驗結果可以有系統地與經濟理論對話。
因此,遲至九十年代末期,經濟學現場實驗才在多位先驅的努力下逐漸開花結果。先有柯林‧凱莫爾(Colin Camerer)嘗試操弄加州賽馬賭盤,以驗證資產定價是否容易偏離基本面、產生泡沫;後有大衛‧樂金─萊利(David Lucking-Reiley)以一連串的網拍實驗,驗證拍賣理論在網拍現場如何應用;後來,多位精研拍賣理論的理論經濟學家,也開始跟專研拍賣實驗的實驗經濟學家合作,共同設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手機執照拍賣;終於,由李斯特所進行一系列在商展販賣球員卡的現場實驗,以及發展經濟學家以斯帖‧達芙珞(Esther Dufflo)和麥可‧克萊馬(Michael Kremer)等人到非洲、印度等地所進行的政策現場實驗而集大成。現在甚至有管理顧問公司,例如:美商亞博德(Applied Predictive Technologies, APT),專門教育企業如何自己進行(銷售通路的)現場實驗,除了協助企業處理巨量資料,更教他們如何利用現場實驗,釐清營收獲利背後的因果關係。
想要見識現場實驗的威力嗎?就來看看李斯特和葛尼奇如何解開經濟誘因的秘密吧!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48折181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0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3 |
4折 | 3 |
5折 | 26 |
6折 | 3 |
7折 | 7 |
7折以上 | 4 |
8折以上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葛尼奇、李斯特
優惠價: 88 折, NT$ 334 NT$ 380
已售完,補貨中
沒搞懂誘因之前,別靠直覺做決策!
善用現場實驗經濟學,精準決斷事物的因果脈絡。
事情的結果為什麼和你當初想的不一樣?
幼稚園園長祭出遲到罰款,希望能約束家長準時接小孩放學,結果家長遲到的情況不減反增,這是怎麼一回事?鄰居原本熱心環保,常主動做資源回收,但自從實施空瓶罐可以兌換現金後,鄰居反而變得意興闌珊,這是為什麼?童子軍年度募款活動開始了,今年增加了分組競賽獎勵辦法,募款愈多的組別,能按募款金額拿到一定比例的高額獎金,結果總募款金額竟不如往年,問題又是出在哪裡?
這類種瓜得豆的烏龍事件,生活中層出不窮。你在哭笑不得之餘,是否也百思不得其解呢?
其實,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
誘因是人類行為最強的驅動力量,但也最是千折百轉,如果沒有先參透因果關係,誘因反而可能成為最大的破壞力量,讓事情荒腔走板,脫軌演出。因果關係並不容易駕御,偏偏人都習慣憑直覺、甚至想像,從事物的表相論斷真相,一腳踩到誘因謬誤的地雷。
人類行為一直是經濟學家感興趣的主題,行為的誘因也向來是耐人尋味的研究領域。經濟學家為了確定因果關係,不斷在研究方法上推陳出新,而本書兩位作者的現場實驗,正是行為經濟學的重大創新。他們有時深入街頭巷口,有時飛到地球的另一端翻山越嶺,為的是運用現場實驗,在真實世界裡尋找關於歧視、競爭、性別差異、慈善行為的真實答案,他們的研究不但是行為經濟學的重要里程碑,研究的結論對於個人選擇、家庭教育、企業策略乃至公共政策,更有重要寓意。
想要了解人類行為背後的真實動機,精準掌握誘因設計,本書是絕對不容錯過的精采佳作!
「我用本書將經濟學從學者的象牙塔帶進你家客廳。」
──李斯特(本書作者)
金錢不是萬能,但它究竟何所能?又何所不能?
想要別人甘心掏錢捐款,該訴諸菩薩心腸?還是虛榮心理?
召募員工如何才能篩選出真正有實力的候選人?
如果你家裡有女兒,送她上女校會不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朋友聚餐應該各付各的?還是一起分攤?
如果康納曼的《快思慢想》讓你驚嘆連連,
本書兩位作者的現場實驗會更加令你大開眼界!
跟著兩位行為經濟學家的腳步,
探索大數據不說、但有效決策不能不懂的關鍵。
就算不能讓全世界都聽你的,至少做事不瞎忙、生活不吃虧!
作者簡介:
葛尼奇(Uri GNEEZY)
生長於以色列。在特拉維夫的街頭初識賽局理論的奧妙。現任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經濟學教授。
李斯特(John A. LIST)
生長於威斯康辛的藍領階層家庭。從棒球卡交易開啟他的經濟學現場實驗研究之路。現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
他們兩人在實驗室研究之外另闢蹊徑,以現場實驗觀察人在自然環境下的真實行為反應。現場實驗為行為經濟學打開全新視野,諾貝爾經濟學家貝克(Gary Becker)曾點名李斯特為他極看好的未來諾貝爾獎得主。
譯者簡介:
齊若蘭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新聞碩士。曾任職好時年出版社、天下雜誌、康健雜誌,目前自由從事文字工作。譯作繁多,如《第二次機器時代》、《高成長八國》、《數位革命》、《目標》、《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必要的革命》、《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從A到A+》、《基業長青》、《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等。
名人推薦: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林明仁
專文導讀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王道一
《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 李維特
專序推薦
「李斯特的現場實驗研究具革命性意義。」
--蓋瑞‧貝克,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葛尼奇是先鋒開拓者,他的研究推倒了實驗室和真實世界的高牆。」
--艾爾文‧羅斯,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想要見識現場實驗的威力嗎?就來看看李斯特和葛尼奇如何解開經濟誘因的秘密吧!」
--王道一,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真正的天才總是獨具慧眼,李斯特和葛尼奇是真正的天才,也是真正的開拓者,他們的貢獻可說是過去五十年來最偉大的經濟學創新成就之一。」
--史帝文‧李維特,《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
「行為經濟學的創新,幾乎都有葛尼奇和李斯特的身影,尤其是他們在敏感而隱晦的經濟學領域裡的探索。」
--丹‧艾瑞利,《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
「關於歧視、性別差異是先天或後天、如何消弭學業成就差異以及其他重大問題,想要尋求解答,本書都是豐富的參考資源。」
--泰勒‧柯文,《中午吃什麼?》作者
推薦序
整個世界都是經濟學家的實驗室
王道一
從十九世紀以來,實驗方法在心理學就有長足的進展,以致心理學很早就有實驗心理學這個次領域,協助心理學能脫離哲學的層次,而進到科學的境界。然而,心理學理論百家爭鳴,迄今並沒有一個大家公認、放諸四海皆準的理論能夠解釋所有的心理學現象。因此,心理學實驗結果如何應用於解釋實驗室外的人類行為[也就是該實驗的「外部效度」(external validity)],取決於實驗背後的心理學理論,適用範圍究竟有多大。而對於不同派別理論的適用範圍,不同學者通常有不同的看法,眾人莫衷一是。
走進世界體驗經濟理論的普遍真實
相反地,經濟學自從十九世紀馬歇爾等人的邊際革命(marginal revolution)以降,經濟學家大都同意,有一個大一統的經濟理論可以用來解釋人們大部分的經濟行為。這個理論通常可以被簡化成為一句話,「人對誘因有反應」(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也就是一般人所講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舉例來說,某個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對該商品的需求數量就會下降。政府祭出補貼,讓公共腳踏車前三十分鐘免費時,大部分人自然會拚命利用公共腳踏車──但總是不超過三十分鐘。
因此,當經濟學引入實驗方法,面對「實驗結果能否推廣」這個問題時,實驗經濟學家的做法是,根據所有經濟學家都認可的經濟理論來設計經濟學實驗,使得人們對實驗室裡、研究者所賦與的誘因(induced value)有反應。這種做法上承實驗經濟學的鼻祖、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臥龍‧史密斯(Vernon Smith),要求所有的經濟學實驗都必須有「真實的後果」、提供真實的誘因(比如說發真錢),讓人們對這些誘因有所反應。也因此自八十年代以降,經濟學實驗嚴格要求所有研究者都不能欺騙來參與實驗的受試者,必須「徙木立信」,藉以確保受試者相信誘因的真實性。這也讓經濟學實驗與「允許欺騙(隱瞞性研究)、只要事後告知」的心理學實驗分道揚鑣,因為「事前欺騙、事後告知」無法保證受試者相信誘因的真實性,畢竟,如果研究者在某些方面可能欺騙受試者,難保人們會懷疑研究者其他方面的誠信。
然而,正如物理學家不滿足於觀察實驗室真空中的物理現象,轉而透過觀測天體運行,驗證物理學定律的普遍性,實驗經濟學家也不滿足於只在抽象的經濟學實驗中檢驗經濟理論。因為如果經濟理論確實放諸四海皆準,應該就會出現在經濟社會的各個層面。因此,實驗經濟學家也仿效經濟學其他的實證研究,從不同經濟問題發生的「現場 」蒐集資料、分析結果,只是所蒐集的資料有研究者主動進行的隨機分組,據以得到「隨機試驗」的結果,這就是本書主要所要介紹的經濟學「現場」實驗。
現場千變萬化,主題百花齊放
其實,社會科學早在六十年代就有類似的社會實驗。在經濟學領域,健康經濟學家約瑟‧紐豪斯(Joseph Newhouse)所帶領的團隊,則在七十年代初期就展開著名的藍德智庫隨機健保實驗(RAND Health Insurance Experiment)。而早在1977年,加州理工學院的查理‧布拉特(Charles Plott)也根據政治經濟學的投票理論,操弄投票程序,進行投票現場實驗,並與以學生為研究群體的其他經濟學實驗結果對照。但是,早期的政策實驗受限於經費,只能零星嘗試,無法持續大規模進行。而且當時經濟學實驗的方法論仍在發展中,還沒有累積足夠的實驗結果可以有系統地與經濟理論對話。
因此,遲至九十年代末期,經濟學現場實驗才在多位先驅的努力下逐漸開花結果。先有柯林‧凱莫爾(Colin Camerer)嘗試操弄加州賽馬賭盤,以驗證資產定價是否容易偏離基本面、產生泡沫;後有大衛‧樂金─萊利(David Lucking-Reiley)以一連串的網拍實驗,驗證拍賣理論在網拍現場如何應用;後來,多位精研拍賣理論的理論經濟學家,也開始跟專研拍賣實驗的實驗經濟學家合作,共同設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手機執照拍賣;終於,由李斯特所進行一系列在商展販賣球員卡的現場實驗,以及發展經濟學家以斯帖‧達芙珞(Esther Dufflo)和麥可‧克萊馬(Michael Kremer)等人到非洲、印度等地所進行的政策現場實驗而集大成。現在甚至有管理顧問公司,例如:美商亞博德(Applied Predictive Technologies, APT),專門教育企業如何自己進行(銷售通路的)現場實驗,除了協助企業處理巨量資料,更教他們如何利用現場實驗,釐清營收獲利背後的因果關係。
想要見識現場實驗的威力嗎?就來看看李斯特和葛尼奇如何解開經濟誘因的秘密吧!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5折 | 0 |
7折 | 1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3 |
4折 | 3 |
5折 | 26 |
6折 | 3 |
7折 | 7 |
7折以上 | 4 |
8折以上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48折181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