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時候,在快轉的網頁上,總有一些令人流連的圖像,無論是繪畫或攝影,它們在藝術與技術、理性和歇斯底里之間轉換,恰如其分地拿捏著既浮動又脆弱的邊際。
「這本書給我們一個親近藝術創作者的機會,他/她們是一群天才般完美又怪誕的人。不止是通過作品和訪問,在來來回回的信件聯絡間,他/她們的性格和作品奇異地對應著,一方無比真實,一方神秘待解,宛如鏡像的兩面,也給了我們回望自身站立之處的可能。」
這本書,是一篇篇視覺沉溺的影像之書,獻給曖昧不明、渾沌難辨的視覺之旅,一個必須藉由觀看才能啟動的想像和敘事。
我們都曾經長久凝視一張莫名的圖片,它橫亙在我們和世界之間,截斷時間和空間,卻展示著另一個宇宙。當我們凝視它,我們彷彿看著鄉愁或夢境,是想望也是夢魘,是歷史更是潛意識。
影像就像是一個介質 、一種觸媒,是想像、記憶和一切經歷及未經歷之事的開關,總是沉默且被動,像是深海裡的螢光海葵擺弄半透明的、布滿大大小小顆粒的觸角,等待並且召喚幻想的吸附;又或像是2D過關遊戲裡,雙腳往上一踩肉身便能超時空彈跳的神奇跳板。影像,是現實和他方的中介,是招魂術或致幻藥丸。當視線降落,色彩攪動,在影像和我們之間已然開展一個全然私我的時空,串起連貫和不連貫的故事、私密的真實以及墮落的幻想。
《視覺講義》是關於視線與想像的練習,24位藝術家用繪畫和攝影陳述自己的世界,通過訪問,我們更能清楚看見每位藝術家的創作路程,有些人極度直覺,認為創作是發洩內心世界自然而然的過程;有些人卻細細雕琢,執著地打造一個夢中的地域、自給自足的星球。當訪問與作品對照,我們彷彿看到一條崎嶇的蹊徑,通往藝術家們的內心,也通往觀看者自身的記憶與經驗。
海報式書衣介紹
海報使用ALEXANDRA LEVASSEUR、山口洋佑、LUKASZ WIERZBOWSKI、ELLE TICE四位藝術家作品。
書衣用紙採進口美術紙,正反兩面四色印刷且局部燙亮銀,除完美呈現藝術家作品最佳品質,書衣易於張貼等任何創意使用。
作者簡介:
陳吉寶,宜蘭人,與陳狐狸組成設計工作室「sometime-else practice.」,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學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s)平面設計研究所畢業,大學念攝影卻甚少拍照,現為平面設計師。
陳狐狸,宜蘭人,「sometime-else practice.」成員,大學念純美術,倫敦藝術大學坎伯威爾學院(Camberwell College of Arts)視覺藝術插畫研究所畢業,現為自由插畫家,喜歡文字與圖畫,不論分開或一起。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插畫家‧川貝母|作家‧楊佳嫻|亮相館影像總監‧黃建亮|插畫家‧葉懿瑩──好評推薦(以上按姓氏筆劃排列)
「在這個沒有文化疆界的影像草原上,24 位藝術家細細描繪著他們的心事,既是個人也像是全世界。」──亮相館影像總監‧黃建亮
川貝母(插畫家)
楊佳嫻(作家)
黃建亮(亮相館影像總監)
葉懿瑩(插畫家)
(以上按姓氏筆劃排列)
名人推薦:插畫家‧川貝母|作家‧楊佳嫻|亮相館影像總監‧黃建亮|插畫家‧葉懿瑩──好評推薦(以上按姓氏筆劃排列)
「在這個沒有文化疆界的影像草原上,24 位藝術家細細描繪著他們的心事,既是個人也像是全世界。」──亮相館影像總監‧黃建亮
川貝母(插畫家)
楊佳嫻(作家)
黃建亮(亮相館影像總監)
葉懿瑩(插畫家)
(以上按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序
前言
我們都曾經長久凝視一張莫名的圖片,它橫亙在我們和現實之間,截斷時間和空間,卻展示著另一個世界。當我們凝視它,我們彷彿看見了鄉愁或夢境,是想望也是夢魘,是歷史更是潛意識。影像就像一個介質 、一種觸媒,是想像、記憶和一切經歷及未經歷之事的開關,總是沉默且被動,像是深海裡的螢光海葵擺弄半透明的、布滿大大小小顆粒的觸角,等待並且召喚幻想的吸附;又像是2D 過關遊戲裡,雙腳往上一踩肉身便能超時空彈跳的神奇跳板。影像,是現實和他方的中介。招魂術或致幻藥丸。當視線降落,色彩攪動,在影像和我們之間已然開展一個全然私我的時空,串起連貫和不連貫的故事、私密的真實以及墮落的幻想。這本書,是一篇篇視覺沉溺的圖像之書,獻給曖昧不明、渾沌難辨的視覺之旅,一個必須藉由觀看才能啟動的想像和敘事。
圖與像與私密的敘事
約翰.伯格( John Berger ) 曾為文討論繪畫和攝影的不同。圖之於像,猶如翻譯之於引用,一個是對外在世界的轉譯,經過不斷的內化與反芻,最後手執畫筆,故事一點一滴地流淌成形,從無到有,時空象限無盡堆疊,一座幻之河;而攝影,永恆的關於真實與否的辯論,其實都直指攝影作為記錄真實的唯一手段。攝影影像是故事的局部、時間的停頓,是時空切片的任意挪移。圖與像,是觀看亦是想像,是夢想之地亦是現實的荊棘,一片時間空間倒錯翻轉而成的平面,所暗示的其實是一個開放的故事,想像的邀請。也許對於圖像的想像並不止存在於畫面裡,更是在圖像和觀看者之間,只有通過觀看者的凝視,圖與像才能完整賦形,也只有在凝視之後,未說完的故事才能再次細細地被填充。
《視覺講義》是一本關於視線與想像的練習,二十四位藝術家用繪畫和攝影陳述自己的世界,通過訪問,我們更能清楚地看見每位藝術家的創作路程,有些人極度直覺,認為創作是發洩內心世界自然而然的過程;有些人卻細細雕琢,執著地打造一塊夢中的地域、一顆自給自足的星球。當訪問與作品對照,我們彷彿看到一條崎嶇的蹊徑,通往藝術家的內心,也通往觀看者自身的記憶與經驗,而這本書就是一次次匍匐的行跡、練習的紀錄,摸索著圖像與文字的關係並嘗試理解的過程。在傳統的圖像論述之外,是不是能有另一種凝視、另一種談論圖像的途徑,從繪畫和攝影、從文學,再從我們自身,拉攏圖像與文字,讓它們彼此抗拒又彼此對照,相互拉扯也相互觸動?
繪畫:作為一種孤單的手勢
在藝術充滿跨領域、多媒材、科技應用表達方式的現在,什麼樣的人還在緩慢地用筆刷細細構築一幅圖畫呢?好像背負著傳統繪畫的重量( 同時安全並守舊著),然而必須一直不停歇地在開滿繁花的土地找尋並踏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小徑,把讀到的世界用自己的文法謄寫出來,把內在的思想解碼,轉換成苦思許久的構圖與配色。如果把圖畫排列起來,會看見他們踽踽獨行的思考長河,看出他們掙脫構圖難題的線索,人生階段幸或不幸的小小鑿痕,內在理性折射出的灰紫或墨綠。
自我揭示不會是容易的,剖析自身,舉著鏡子反射出世界的同時也會彰顯內心。在繪畫的緩慢過程裡,繪畫者揭露的也許會比他們期待的還多。那種孤單作畫、苦心思量的過程,編織出的私人風景,獨家譯寫的世界觀,也許會與社會功能的責任與期待錯開一些距離,但卻更像是人類心靈活動的礦物樣本,多色的美麗礦石在各自的格子裡持續不停地閃著光。這本書裡的十二位繪畫者創造出的獨特圖像語言,完整而深刻,是繪畫風格光譜裡一群小小閃耀的,各自獨立的,引人神往的座標。
梁嘉賢善於觀察城市生活的面貌,藉著自述性質強烈的「女孩」形象,用充滿趣味的超現實構圖來與搭配創作的打油詩唱和。傳統的國畫設色淡泊而優雅,讓單薄枯燥的日常也能有自娛自樂的奇幻片刻。Marco Wagner 的作品裡帶著深刻的,有關傷痕的暗示,那種成長過程中一直貼附著的,衣下的傷疤,與鄉愁混合在一起,形成複雜而難以言說的感情,卻也展現出了自我療癒的可能性。居住在鄉村的Sofia Arnold 以「原始土地上的新移民」的角度,表現人們與鄉野之間的取捨、衝突、妥協,特別的是那種散漫歡快的筆調,將尋常的鄉間化為快樂神秘的la-la-land。
Husmann / Tschaeni 兩人的共同創作展演了兩種繪畫風格的結合與撞擊,抽象與具象,理性與瘋狂,兩個世界完美地互相包覆,從透明壓克力板內側望去,會是記憶裡燦亮童年場景的夢幻版本。Daniela Tieni 的作品裡有著詩性的構圖,彷彿從每個意味深長的句子轉化而來,以質樸的語言訴說,一張圖即是一則寓言。David Jien 有著魔幻引力的作品就像是史詩般神秘故事的預告片段,他細細描繪齊整繁複的異質場景,把現代動漫的養分與古老東方繪圖風格的暗示,結合在一起,就像是盜取了寶藏的盜賊,把秘密都留在畫中。
Julie van Wezemael 喜歡使用多媒材創作故事性強烈的敘事圖畫,以縫紉的方式在作品裡加上觸覺的存在。有關海的藍色的短篇故事,是溫暖的,會一直流傳下去的潮水箴言。Hsiao-Ron Cheng 常以女性肖像為主題,數位上色的技法讓這樣反覆的修改堆疊形成一種思考的沉澱,肖像中的女性遮掩著面目,在言說與不言說之間被觀看著。Alexandra Levasseur 的筆下則充滿了冷冽氣候、澡盆與水蒸氣,身體體會著外在環境的改變,超現實的構圖也帶著心靈醒覺的暗示。
山口洋佑的作品有著奇異的夜色與冒險的氛圍,像是指引著觀者前往未知國度的遊歷圖冊,也像是即將發生神秘事件的預告,召喚著蠢蠢欲動的不安分的心。Fay Huo 特有的,將植物形象拆解形成拼貼元素的風格,讓她的作品有著泥土與青草味的勃勃生氣,超現實的構圖底層下是童年對自然界觀察的研究與著迷。創作版畫的林義隆將日常的感受投射成一個又一個孤獨的異世界場景,像是小心地將時間具象化一般,用腐蝕版畫的方式緩慢地把光陰積累成深深淺淺的灰階,以孤獨的手勢默默嘗試、鍛鍊打磨著永恆的外在形象。
攝影:時間的方法
黑盒子裡有層層疊疊的鏡片,凹鏡和凸鏡以精細計算的距離排列著,當光線進入,鏡片於是收攏光線投映在盒子深處的平面上。用來拓印時光的載體有著不同的質料,可能是暗黑裡有水晶般質地的玻璃版,或是紅褐的塑膠片上浮動著顛倒的景物,又或僅僅只是數據和畫素的堆積。然而,光線通過黑盒子之後,目的都是相同的,它們複印光線、時間和空間,作為未來召喚曾經的信物。那些人臉、居家、街道、土地,影像裡的陌生與熟悉其實都已經消逝,留存的只是暫留的轉瞬,像是沒有上下文的對白、中斷的表情、凝結的漣漪、永恆宇宙的局部。
攝影術,在最初的一開始,影像製造過程就像是黑魔法,複雜的機械操作和各種化學藥劑的冶煉,複製時間如打磨一面光陰之鏡。而如今,影像伸手可取,可以輕易地複製、收納和拋棄。即使攝影影像已經不再像十九世紀時那般魔幻珍貴,但是當我們手持著相機,攝影便已經回應了人們對於時間暫停的妄想,每當我們凝視著靜止的過往片段,彷彿就能洞悉時光。本書裡的十二位攝影師,遊走於現實和想像之間,執迷地尋覓足以描繪其內心的場景,刻下時間。
在李更多為數不多的照片裡,哀傷的自己是鏡頭裡唯一的被攝物,毫不避諱地和觀者四目相覷,迫使我們閱讀著她的眉目、她襯著洋裝的糾纏手指,揣想一個遙遠而憂鬱的熱帶。Lukasz Wierzbowski 是書裡少數拍攝較多商業案的攝影家,即使如此,他的照片總是貫穿著一個相似的主題:人與周遭的關係,他讓女孩在居所和自然中藏匿,卻也無所不在。在冰封的魁北克,Jean-Michael Seminaro 是寒夜裡的郊區偵探,透過數位相機與強制閃燈,過曝的前景襯著黑夜,光噪粒子在無盡的暗夜中顯現,看見不存在的真實。Elle Tice 的照片就好似家庭相簿,我們幾乎可以想像她的生活,她的通勤路線、週末去處或是最喜歡的公路餐廳,以及像是小衛星般環繞著她的朋友們。照片裡的家人與朋友,擁有與失去,照見攝影原初的意義。
Vendula Knopova 視攝影為打破窠臼的照妖鏡,藉著攝影棚擺拍翻玩正典聖像,圖像裡有故作正經的優雅、古靈精怪的奇想,以幽默也是批判的態度嘲諷陳腐僵化的教條和規則。頻繁往返兩地的經驗讓Zara Pfeifer 有一雙遊蕩者的眼睛,細心地看見被習以為常所遮掩的城市景觀,影像所映照的市井街道和女孩們,像是一些無心灑落但必須仔細地反覆觀看才能撿拾擦拭的粉彩玻璃珠,一篇篇色彩柔軟的街邊快照。Aëla Labbé 是遺世獨立的山林女巫,專注於攝影和舞蹈兩種截然不同的敘事方式。照片裡,我們分不清是舞蹈為攝影而停留或是相反,然而對Aëla Labbé 而言,攝影和舞蹈彼此滋養,都只是身體回應時間和空間的鏡射。Maurice van Es 在日常裡找到被時間遺忘的角落,一些再尋常不過的物件堆疊著奇異的質感,原本無關緊要的匿名物件因著強光像是在展示自己的身世,時間於是被再次提起,一張張照片就像是一座座無名之物的紀念碑。
像是闖進Li Hui 的秘密小世界,朦朦朧朧又螢光閃閃,懶洋洋的床上體操,夢一般的遠足,Li Hui 是照片裡徜徉的精靈,總是執迷又執著地看著自己和無人世界,相機菱鏡聚攏四散的小閃光折射出滿天的天馬行空。對Maxim Mjödov 來說,是在鄉愁的指引下,他才能從遙遠的小山城回望自己。相機記錄了所有似曾相識的陌生與熟悉,記憶和記憶的間隙,也許探險和獵奇從來都不是攝影的真諦,唯有平凡無奇的景物才是靈光的附著之處。Rebecca Cairns 的自拍照是全然女性的,她總是嘗試把自己抹進背景裡卻幻化變形、肢體增生腫大。影像裡的她是潛意識裡魂不附體的妖魔,壓抑又躁動地展開一片柔軟的女性身體,開禁錮的花。〈 詩山河考 〉的拍攝計畫是一次遠大的壯遊,而Taca Sui 的步履卻走進千年前的中原,試圖尋找一片無法冀求的家園,〈 詩山河考 〉裡精準的構圖,沉穩、寧靜的土地和永恆的灰色,我們彷彿忘卻同一片地域裡曾經的嘈雜和紛擾,攝影是召喚過往的索引,聽見悠遠的吟哦之聲。
《視覺講義》由於篇幅的關係只能選擇二十四位藝術家,在繪畫與攝影已經不足以分類和定義圖像與視覺藝術的今日,這二十四位也只能是一次片面的採樣。許多藝術家因為種種因素未能收錄,例如,以零碎繽紛的色塊堆砌出禪意的畫家Betsy Walton;以版畫創作神奇超現實構圖的Hibiki Miyazaki;從西方傳統動植物版畫裏汲取養分,以奇異生動的生物代換真實的Lindsey Carr。而在攝影創作領域裡,Lina Scheynius 日記式的自拍照,紀錄著詩意同時也充滿情慾的女性身體;張曉持續進行的〈海岸線〉系列,以近乎旁觀者的目光審視著不顧一切往前推進的矛盾中國;赤鹿麻耶Lily Chou-Chou 式的青春影像,一本詭奇畢業紀念簿。一些語言無法表達的意念,通過人手、畫筆、機具幻化成視覺,每一位與這本書錯身的藝術家也都在在拓展了想像和敘事的邊界,為明日的探索埋下接續的起點。
前言
我們都曾經長久凝視一張莫名的圖片,它橫亙在我們和現實之間,截斷時間和空間,卻展示著另一個世界。當我們凝視它,我們彷彿看見了鄉愁或夢境,是想望也是夢魘,是歷史更是潛意識。影像就像一個介質 、一種觸媒,是想像、記憶和一切經歷及未經歷之事的開關,總是沉默且被動,像是深海裡的螢光海葵擺弄半透明的、布滿大大小小顆粒的觸角,等待並且召喚幻想的吸附;又像是2D 過關遊戲裡,雙腳往上一踩肉身便能超時空彈跳的神奇跳板。影像,是現實和他...
目錄
PREFACE 前言 另一種凝視、另一種敘事
PAINTING 繪畫
梁嘉賢 / MARCO WAGNER / SOFIA ARNOLD /
HUSMANN TSCHAENI / DANIELA TIENI /
DAVID JIEN / JULIE VAN WEZEMAEL /
鄭曉嶸 / ALEXANDRA LEVASSEUR /
山口洋佑 / FAY HUO / 林義隆
PHOTOGRAPHY 攝影
李更多 / LUKASZ WIERZBOWSKI /
JEAN-MICHAEL SEMINARO / ELLE TICE /
VENDULA KNOPOVA / ZARA PFEIFER / AËLA LABBÉ /
MAURICE van ES / LI HUI / MAXIM MJÖDOV /
REBECCA CAIRNS / TACA SUI
APPENDIX 附錄:藝術家訪談
PREFACE 前言 另一種凝視、另一種敘事
PAINTING 繪畫
梁嘉賢 / MARCO WAGNER / SOFIA ARNOLD /
HUSMANN TSCHAENI / DANIELA TIENI /
DAVID JIEN / JULIE VAN WEZEMAEL /
鄭曉嶸 / ALEXANDRA LEVASSEUR /
山口洋佑 / FAY HUO / 林義隆
PHOTOGRAPHY 攝影
李更多 / LUKASZ WIERZBOWSKI /
JEAN-MICHAEL SEMINARO / ELLE TICE /
VENDULA KNOPOVA / ZARA PFEIFER / AËLA LABBÉ /
MAURICE van ES / LI HUI / MAXIM MJÖDOV /
REBECCA CAIRNS / TACA SUI
APPENDIX 附錄:藝術家訪談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家出版出版日期:2015-05-06ISBN/ISSN:978986617994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48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