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老是……?」「要不要?隨你……」。「該做的○○你都做完了嗎?」
這樣講話,孩子保證不理你。要不就是
「我哪有?」「你煩不煩啊」或是「碰!」(摔門)
◎天啊、然後呢、沒關係,會變好的、對嘛對嘛……
聽完他的話、你回話有技巧,孩子會好想跟你說話。
「青春期」,這個幾乎讓父母聞之色變的生理年齡,
有的孩子從十歲開始,有的孩子快三十了還沒結束……
孩子從原本的順從,變成回話時老帶著發牢騷、煩躁的口氣,有時還粗話連連。
韓國《朝鮮日報》、《東亞日報》、《國民日報》專欄作者、青少年諮商專家姜琴珠,
是兩個孩子的媽,致力於理解、幫助青少年與家庭超過三十餘年,
她成立的〈青少年的便條紙〉雜誌與網站,
數度獲得韓國青少年保護協會和青少年網路票選大獎。
她認為,青少年的所有問題,父母都可以用「對話」化解,
爸媽「好意」的一句話,孩子會因此成長……也可能反而導致行為偏差。
◎「我說的話,為什麼孩子都不肯聽?」
其實,孩子是用父母說出的話來生活的,他沒有不聽
只不過,你得用問句來導正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用命令。
每當孩子對你的糾正,氣沖沖回嘴說:「我哪有?」的時候,
你能讀出孩子話中隱藏哪種情緒嗎?
該怎麼糾正他的行為、壞習慣,他會好好採納而不當場反彈發火?
◎「為什麼他有話就是不跟爸媽說?」
他曾經有話會跟你說,但父母總用自己的劇本解讀,
大多數父母常常聽了以後反而「酸」子女(還不承認?),
甚至一直刺激他「不可侵犯的點」
更糟糕的是:所有對話的結尾都是「學業成績」、「好好唸書」。
◎那麼,打開孩子內心的對話,要如何開始?
帶著和對方相同的心情來傾聽,邊聽邊說:「哇,真的喔?」
適時提出要求,讓孩子有幫忙的機會:「可以幫媽媽爸爸一下忙嗎?」
分享自己的青春故事和孩子的溫暖回憶:「其實我也年輕過呀!」
◎打造親子和諧關係的對話技巧:
時間:什麼時候該說、與不宜說的話。(例如,考前和考後該說什麼)。
場所:走出家門吧,換個場景就能改變對話氣氛
口氣:不要帶著情緒或責備
嘮叨要簡短,禁用「你每次都……、你總是……」
稱讚:重點在於真心,而不是技巧
還有,你會用十二句「助興台詞」嗎?可以讓他滔滔不絕。
更厲害的是沈默,大有妙用,拿來糾正、評論、贊成或反對,都非常有效。
◎能改變孩子一生的「週末一小時」對話法:
平日當孩子出錯時,別馬上指正,留待周末再說;
孩子平日的某些要求,別馬上回應,周末再討論;
外貌、金錢與幸福、父母的付出是義務還是幸福?這些主題都值得聊天分享,
這段時間完全專注在孩子身上,孩子會特別珍惜,父母也能掌握孩子的想法。
本書最後,還特別針對最常見的青少年問題,提供父母不同的溝通方式
對每件事都感到厭煩的孩子、
常和兄弟姊妹爭吵的孩子、
突然說要休學的孩子、
說自己沒有夢想的孩子、
只是堅持自己的主張,不承認錯誤的孩子、
威脅說要離家出走的孩子、
突然有暴力傾向或講粗話的孩子。
本書以具體對話實例,告訴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對話,
保證他肯聽、你不氣!
作者簡介:
姜琴珠
青少年諮商專家,多次獲獎的雜誌與網站〈青少年的便條紙〉發行者
兩個孩子的媽,三十餘年來致力於解決青少年與父母間的問題,韓國《朝鮮日報》、《東亞日報》、《國民日報》固定教育專欄作者,並不定期於其他媒體發表教育教養方面的相關文章或節目訪問。
〈青少年的便條紙〉網站獲頒獎項
1999年 榮獲 青少年保護委員會選定為「健康文化父母青少年大獎」
2007榮獲 廣播電視審核委員會「青少年勉勵網站獎」
2009年 榮獲保健福祉部部長獎狀
2012年Digital YTN主辦 「網友票選最佳青少年健康E品牌」大獎
譯者簡介:
王薇婷
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喜歡韓流文化、旅遊、美食。曾任職韓商,韓國SURE 秀兒時尚雜誌國際中文版編輯,現為韓翻中專職譯者,譯稿校潤者,語言學習書作者。
電子信箱:iceice329@yahoo.com.tw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盧蘇偉
暢銷書作家 李偉文
親職專欄作家 陳安儀
青春期的孩子,渾身帶刺,所以你要--
找到能夠彼此取暖,又不致扎痛對方的安全距離。--暢銷書作家李偉文推薦
名人推薦:世紀領袖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盧蘇偉
暢銷書作家 李偉文
親職專欄作家 陳安儀
青春期的孩子,渾身帶刺,所以你要--
找到能夠彼此取暖,又不致扎痛對方的安全距離。--暢銷書作家李偉文推薦
章節試閱
「我是誰?」「我拿手的事是什麼?」「我屬於哪裡?」「我以後會成為怎樣的人?」
孩子進入進入青春期後,問題會變多,而主要探索的對象就是「自己」,腦海中總是充滿與自己有關的各種問題。
青少年在探索「我是誰」的過程中,誰會產生最大的影響力?
是父母說的話。因為沒有人會像父母一樣,在類似的狀況中,反覆地說類似的話。即使不喜歡聽父母囉唆,也會每天聽見,這麼一再反覆聽,會不知不覺在腦中形成記憶,建構思考的骨架。特別是與「形成自我」相關的言語,會毫不留情、原封不動地投影進去。
「你從小就很善良,不說話。不論走到哪裡,都在看書。因為太過安靜了,我忍不住回頭看,原來你一個人安靜地在看書。」聽見這番話的孩子,會暗暗塑造出「我是一直在讀書的孩子」的自我形象。
相反的,「你從小就沒有什麼特別擅長的」,聽見父母這樣說的孩子,會把「我是什麼都不會的小孩」自動輸入腦中,到底自己能做什麼,也不想培養了。
很糟糕的一件事實,就是大部分的父母總是在孩子做不到,或做錯事時,非常積極地指責或糾正,但孩子若表現好,卻非常吝嗇讚美。也就是說,認為孩子做得好是應該的,並不會特別多看一眼或給予稱讚。
「我看你畫的畫時,心情會不自覺變好,嘴角都揚起來了。」
「我看見你寫的紙條了,我的心情變得很平靜,想和你聊聊。雖然有時候會傷心,但有時候也讓我想起一些已經被遺忘的幸福。」
你是否曾這樣稱讚孩子呢?找到孩子的特別之處,稱讚他與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吧。
和其他人相比時,自己的孩子如果比較傑出,當然很喜悅,但是這邊說的並不是某項競賽,或考試成績比別人好,而是孩子說的話、表情、想法和表現有多麼與眾不同。依照事實來給予稱讚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聽見父母的稱讚後,便會塑造出正面的自我形象。
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的話就像是建築的鋼筋,你的話會成為樑柱,孩子會在這基礎上建立起稱為「我」的建築。
生活中遇到會左右人生的危機時,腦中浮現的不是數學公式或者科學定律,不是英文文章,更不是優美的詩句,而是父母平時常說的話。那可能會救活孩子,也有可能扼殺孩子。
有個五歲的時候發生事故,下半身麻痺的女孩,她之所以能夠順利成長,進法學研究所,就是因為父母總是不斷反覆說:「不要氣餒!」因為身體殘障而被研究所拒絕時;聽見別人說自己是可憐的年輕人時;用心想要去觸動別人的內心,卻發現他人的心緊緊關閉時,她的反應不是仇恨,而是想起父母一再叮嚀的「不要氣餒」, 這句平凡的話。
青春期孩子就像是用父母的話雕刻出來的作品。無論何時說出來的話,都是在不停雕刻並塑造孩子,因此絕對不可以疏忽。「你長大後可以成為這樣的人。」充滿希望的言語,將成為鋸子和鐵鎚,把孩子雕刻成美麗的作品。
你能讀出孩子話中隱藏哪種情緒嗎?
恩雅跑到房間裡翻東西,突然拉開嗓門大聲說:「媽,妳有沒有看見我的T恤? 我脫下來後放在這裡啊,現在不見了。」
「妳脫下後放那裡,就會在那裡啊,衣服又不會自己長腳跑掉。」
「就是沒看到才問嘛,媽媽你真是幫不上忙。」
「妳最近怎麼那麼常在找衣服時發牢騷啊?」
「因為我沒有衣服穿啊!」
「沒有衣服穿?衣櫥裡掛的不都是衣服嗎?」
「我又不是說沒有衣服,我是說沒有衣服可以穿。媽媽不是也一樣嗎?每次出門前總是說衣服很多,但是沒有能穿的。」
孩子一到青春期,原本順從的口氣會突然轉變,混雜著發牢騷、煩躁的詞語,有時連罵人的髒話也會劈哩啪啦地蹦出來。
像恩雅一樣,在衣櫥前面發牢騷的頻率增加,表示她越來越在意自己的外貌了。「不是沒有衣服,是沒有能穿的衣服。」恩雅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也想好好打扮一下,但是現在這些衣服都不合我心意。」也有可能是:「我想要按照我的喜好買衣服。」這可能表示她有了喜歡的男生,或者是羨慕同學能夠自由地買喜歡的衣服。也就是說,那是一種信號,表達出恩雅的生活正在產生變化。
一講到校外教學旅行,基準的表情馬上就變了,用一副覺得很無聊的表情說: 「媽,我可以不要去校外教學旅行嗎?」
「你不要去校外教學旅行?為什麼?哪裡不舒服嗎?」
「沒有啦,只是不想去而已。我不喜歡換地方睡覺,而且想待在家裡把之前沒做的功課做一做,再休息一下。而且校外教學回來又會累上好幾天啊。」
「真是奇特。要放棄校外教學,然後待在家裡讀書?」
「我不是說只要讀書,我只是問說我能不能不要去校外教學旅行,這樣還可以省錢,不是很好嗎?」
「錢的事你不必擔心啦,你該不會是在學校被霸凌了吧?」
「沒有啊,媽,妳很煩耶。反正跟妳說什麼都不行。」
校外外教學或遠足,是所有孩子都想參加的活動,但是基準卻說不想去,其中有什麼意涵呢?
其實這是與同學之間出現了磨擦的信號,據實以告很丟臉,所以才會編理由說不想去,想要休息。
如果孩子說校外教學不好玩,最常見的原因是,別的同學都有要好的朋友,可以一起行動,可是自己說不定坐巴士時要一個人,甚至連吃飯也要一個人吃。想到有可能會那樣,乾脆不要去。
如果在學校被同學霸凌或刁難,就會害怕必須跟同學一起過夜的校外旅行。因為在校外被同學欺負時,沒有人能幫助自己。
孩子也有可能是討厭「離開家」這件事本身。因為沒有媽媽的幫忙,自己起床、洗澡、穿衣服會感到不知所措的關係,
前面媽媽與基準的對話中,基準其實已經傳遞了自己與同學相處發生了困難的訊息。但是媽媽卻沒有察覺到。這位媽媽可能到發生問題了才會驚訝:「之前你怎麼都沒說呢?」
基準的實例告訴我們,即使辛苦又麻煩,但是和孩子對話就是這麼重要。
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不會像孩童時期一樣,明確地說喜歡或不喜歡。他們會用迂迴的方式來刺探父母的想法。父母若想要讀出孩子話語當中隱藏的細微心聲,平時就要多多和孩子聊天,營造出讓孩子什麼事都能夠安心說出來的氛圍。
若是察覺不出孩子真正想說的是什麼,對話時間再長也沒有用。孩子所隱藏的意圖與意思,即使是短短的一句話,都得要努力找出來才行。
假裝信賴孩子的「父母倦怠症」
我為許多青少年孩子和父母進行諮商後,發現一件很令人難過的事,就是一定要真的發生問題了,父母才會察看子女。
「我們家小孩在學校打同學?鐵餐盤?怎麼會呢?他一向逆來順受,不是那種會打人的孩子啊。應該是消息傳錯了,是我們家孩子被打才對吧?」
泰民的媽媽接到導師電話,一直覺得一定是哪裡出錯了。泰民性情溫順,雖然個子很高,但內心是幼小的孩子啊。他從來沒有闖過禍,也都會好好的照顧弟弟妹妹,現在卻說他打同學?
泰民的媽媽快速趕到學校,發現現在泰民必須向老師及對方家長道歉。而且要看醫院檢查的結果,如果對方身體有異狀,就必須要幫忙繳醫療費。
收拾完泰民闖的禍,母子兩人回到家面對面坐著,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怎麼會變成這樣,媽媽看著泰民,簡直說不出話來。
「我只是跟大家一起吃飯,但是他一直反覆跟我說同一句話,就很煩啊。所以瞬間爆發了,這樣而已。」
「他是說了什麼,讓你氣到把鐵餐盤都翻了?」
「他學我說話,然後說:『你說啊,你說啊,你趕快說啊,你想怎樣啦?我叫你說看看啊!』一直這樣講。」
「他叫你說什麼?」
「那個媽媽不用知道啦。」
「事情都鬧到把我叫去學校了,什麼叫『那個媽媽不用知道啦。』你覺得這像話嗎?嚇死我了,現在心臟都還在怦怦跳……」
「沒什麼好怦怦跳的,而且我不是把餐盤打翻,是讓他頭上腫一個包,怎樣?他要錢就給他啊。」
「現在錢是問題嗎?你會留下校園暴力的紀錄,你不知道那有多麼可怕嗎?一旦有紀錄就不能消除了。」
「那種事情我才不管,妳自己去處理。我沒有什麼話要說了。」
「你該不會除了這件事,還闖了別的禍吧?有的話現在就說。不管是什麼事,媽媽要知道才能幫你處理啊。」
「沒有了,可以放過我了嗎?」
泰民站起來,走進自己房間,把門砰的一聲關上。還無法問出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對話就這樣結束了。
他是一個媽媽認為不會闖禍、溫和、沒有問題的孩子。那麼難道是媽媽對自己的孩子認知錯誤嗎?
事實上,雖然泰民小時候是被放在手心裡呵護的乖寶貝,但媽媽不知道,在他長大的過程中,內心已經產生了暴風圈。
父母怕再次對泰民造成傷害,所以打算不再提起那件事,然而他們內心還是很不安。
「我們到底是做錯了什麼呢?到底是忽略了什麼,才會發生這種事?」父母突然變得像是站在懸崖邊一樣,焦躁又擔心。
對話的內容是什麼很重要
問題爆發之後才在想:「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這種事?」表示父母平常都沒有跟孩子對話。
「今天有發生什麼不高興的事嗎?有沒有人欺負你或者讓你難過?」
「有沒有哪些課讓你覺得特別困難或無聊?是因為老師上課的方法,還是因為內容很難、很無趣?」
「有沒有你看了會很想幫助他的同學呢?有想過具體的幫助他的方法嗎?」
「班上有沒有會讓你覺得『如果他不在我們班就好了』的人?你不喜歡他的什麼?如果讓他跟別班的人交換,你希望誰來你們班?」
「你會不會覺得『如果讓別的老師來帶就好了。』你希望是怎麼樣的老師來帶呢?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嗎?」
如果平常就跟孩子聊這些事情,至少在問題發生時,可以避免生氣或情況變糟。當然,對話不是拿來抵擋所有問題的盾牌,即使有對話,問題還是可能隨時發生。但是,假如孩子可以不用隱瞞、自然地說出來,父母就可以即時讀到他們發出的信號。
孩子在惹出問題之前,都會發出幾次信號。只是父母都錯失掉了。即使有時候彷彿感受到那個信號,但是只要孩子態度一變,父母又會懷疑:「他真的會那樣嗎?」這樣一來,雖然豎起天線,但信號一消失,馬上又推翻心中的疑慮:「是嘛是嘛,不會的。我太敏感了。」然後讓那個感覺慢慢流逝。
你是誠實的父母還是懶惰的父母
不將孩子發出的信號當作問題,就那樣讓它溜走,是因為你不想承認那就是現實狀況,害怕自己擔心的事變成事實,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才好。所以不停想著「沒什麼,不會有事的。」就這樣過去了。這種心理,我稱之為「父母的裝沒事懶惰心理」。
青春期父母最容易掉入的陷阱之一,就是相信自己的孩子沒有問題。
「我相信我的孩子。他不是那種小孩。」
但是那句話就等於是:「我沒有具體的關心過我的孩子,所以連他有可能犯下那種錯都沒有察覺到。」「唉,不會出什麼大事的吧?那種年紀有哪一個孩子不叛逆呢?我在他那個年紀時比他更叛逆啊,我闖的禍可比他嚴重呢。現在還不是好端端的在過社會生活?」會說這種話,就是因為沒有適時關心,不知道現在孩子所處的環境,跟過去完全不同。這也是一種不確認實際情況的父母懶惰症。
為了在發生問題之前,讀出孩子發出的信號,父母每天都要跟孩子對話。而且這段時間用來仔細傾聽,而非拿來做一般教育。只要完全集中精神聽孩子說話,自然會讀到他所發出的信號。
「我是誰?」「我拿手的事是什麼?」「我屬於哪裡?」「我以後會成為怎樣的人?」
孩子進入進入青春期後,問題會變多,而主要探索的對象就是「自己」,腦海中總是充滿與自己有關的各種問題。
青少年在探索「我是誰」的過程中,誰會產生最大的影響力?
是父母說的話。因為沒有人會像父母一樣,在類似的狀況中,反覆地說類似的話。即使不喜歡聽父母囉唆,也會每天聽見,這麼一再反覆聽,會不知不覺在腦中形成記憶,建構思考的骨架。特別是與「形成自我」相關的言語,會毫不留情、原封不動地投影進去。
「你從小就很善良,不說話。不論...
推薦序
找到能夠彼此取暖,又不致扎痛對方的安全距離
許多家長很挫折也很困惑,明明孩子很貼心、很可愛、很黏父母,怎麼一下子變得酷酷的不理人,或成為動不動嗆聲的刺蝟男孩、叛逆女孩?或許我們沒有注意到,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了。
看孩子跟朋友在電話中談得興高采烈,好不容易等到他們掛掉電話,家長小心翼翼去搭訕:「剛才跟誰聊天啊?有什麼有趣的事嗎?」結果只換來二個字:「沒事。」就轉身進房間,丟下一臉尷尬的父母。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跟父母親聊心事?
孩子不願意講的原因有很多,一部份來自於孩子在青春期的快速成長,許多情緒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了,當然也很難跟別人講,再加上孩子的表達能力與人生經驗都很有限,不容易將許多想法條理清晰地整理。
可是我相信還有另外一大部份原因,是來自於孩子對大人失去信任,因為大人的忙碌,也因為大人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若是忽略了孩子幽微的求援訊息,甚至一味以八股教條來教訓孩子,很快地他們就會關閉與大人溝通的大門。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最痛恨虛偽的人,偏偏父母親常常跟孩子講一些自己其實也不相信的話,那些道德教訓孩子聽到都不想再聽了,非但沒效果,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那麼父母該怎麼辦?
我想,最重要的是提醒自己,當我們想訓勉青春期的孩子時,切記先停頓一下,盡可能設身處地想一下孩子當下的心情,用他們聽得下去的方式來講,也就是要在接受他們情緒的情況下,誠懇的分享自己的感覺,當我們能夠貼近孩子的心靈,才能產生真正的同理心,也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個原則相信大家都同意,也願意這麼做,但是在這個父母親很疲累,孩子壓力也很大的時代,面對生活真實的場景,我們該怎麼做?
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講過一個寓言:在寒冷的冬天裡,一群冷得發抖的豪豬擠在一起取暖,他們被彼此的刺扎痛,但是退開又覺得冷,在經過無數次的進進退退之後,這些豪豬終於找到了能夠彼此取暖,又不致扎痛對方的安全距離。
我相信每個家長當然是愛孩子的,也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的努力,可是我們的確也必須在時代變遷與孩子不斷成長的蛻變歷程中,學習如何與他們相處,學習找到最舒適的方式陪伴他們。這本「跟青春期孩子如何對話?他肯聽、你不氣!」,鉅細靡遺的提供了許多情境與示範,再三提醒家長往往會忽略的細節,相信透過這些故事的引領,可以重建和諧親密的親子關係。
文/暢銷書作家李偉文
找到能夠彼此取暖,又不致扎痛對方的安全距離
許多家長很挫折也很困惑,明明孩子很貼心、很可愛、很黏父母,怎麼一下子變得酷酷的不理人,或成為動不動嗆聲的刺蝟男孩、叛逆女孩?或許我們沒有注意到,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了。
看孩子跟朋友在電話中談得興高采烈,好不容易等到他們掛掉電話,家長小心翼翼去搭訕:「剛才跟誰聊天啊?有什麼有趣的事嗎?」結果只換來二個字:「沒事。」就轉身進房間,丟下一臉尷尬的父母。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跟父母親聊心事?
孩子不願意講的原因有很多,一部份來自於孩子在青春期的快速成...
作者序
所有問題都可以用對話化解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父母不應該只是問:「孩子為什麼變得這麼難搞?」比較重要的問題是:「身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我是否做好準備了?」
我的前一本書《因著青春期而成長的孩子,因著青春期而走偏的孩子》,就是為了有這些疑問的父母而寫的,幫助父母們具體地了解這群孩子。很慶幸的,我收到許多父母感謝的信件,他們說讀了之後,比以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知道怎麼對待他們。這點讓我覺得很感動。
與孩子對話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孩子內心問題的火種還沒有爆發出火花之前, 就事先了解情況,進而幫助他們,更重要。我就是以此為出發點來寫這本書,所以看此書時,與其把這當作是「解決青春期問題的對話方法」,更確實而適當的說法,應該是「我與孩子之間,能夠保持幸福和平關係的對話法」
沒有任何問題是用對話無法解開的,只要彼此能夠開始溝通,就可以找出解決問題的頭緒。經過一些時間後,那糾纏的結就會漸漸被打開。
不過,跟孩子最靠近的人就是父母,為什麼卻無法跟孩子對話呢?
人,一旦心裡覺得不高興或者受傷,就會閉上嘴巴。「我真的很討厭他的行為。」「我根本無法理解他。」「他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父母內心這樣想,就無法跟孩子對話,本應該說的話也會忍住不說。這樣一來,漸漸會變成「因為他正值青春期,所以我多忍耐一點好了。」「之後有機會再跟他說好了。」
如此這般,一次、兩次過了之後,父母變得再也接收不到孩子釋放出的訊息,結果就會錯失應該要讀出孩子心情的瞬間。從某個時刻開始,不知不覺變成了「不會跟孩子對話、不能跟孩子對話、無法跟孩子說話」的父母。
孩子以前本來會說:「嗯,知道了。」「好,我會去做的。」到青春期時,變成了:「為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我不要。」「一定要現在嗎?」「不做不行嗎?」
其實這些話背後的意思並不是「我不喜歡跟媽媽說話。」「不要叫我說話。」「不要再說了。」「我自己的事,我自己會看著辦。」反而是「你可以再說清楚一點嗎?」「請媽媽不要生氣,冷靜一點。」「媽媽說的話都對,但是請你也聽聽我的想法。」「我是這麼想的,但是媽媽並不這麼認為啊。」「我按照我的想法做,應該沒關係吧?」這樣的意思。
想要與孩子維持良好的關係、平靜的對話,父母也需要相關的學習與訓練。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前就學會比較好,因為當你預先習慣了這種對話方法,就已經領先一步在幫助孩子了。
就像父母很希望跟孩子可以溝通一樣,孩子也很希望能夠有好溝通的父母。如果你害怕聽到孩子說:「我沒有什麼話好說的。」或者很猶豫是否要跟孩子說:「我們好好談一下吧。」這本書絕對可以幫助你,將這樣的恐懼與猶豫全部消除。
所有問題都可以用對話化解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父母不應該只是問:「孩子為什麼變得這麼難搞?」比較重要的問題是:「身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我是否做好準備了?」
我的前一本書《因著青春期而成長的孩子,因著青春期而走偏的孩子》,就是為了有這些疑問的父母而寫的,幫助父母們具體地了解這群孩子。很慶幸的,我收到許多父母感謝的信件,他們說讀了之後,比以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知道怎麼對待他們。這點讓我覺得很感動。
與孩子對話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孩子內心問題的火種還沒有爆發出火花之前, 就事先了解情況...
目錄
推薦序 找到能夠彼此取暖,又不致扎痛對方的安全距離/李偉文
作者序 所有問題都可以用「對話」化解
前言 與孩子對話是為了開口,不是糾正
第一章 孩子都不肯聽的原因
孩子是用父母說出的話來生活的,他沒有不聽
你能讀出孩子話中隱藏哪種情緒嗎?
「我哪有?」毛病就是不改的意思是……
用問句幫孩子釐清想法,別用命令
孩子問︰「為什麼只有我們家不可以?」的時候
對話就是一起找答案,但未必要有答案
告訴他,對他的期待來自你說不出口的自卑
第二章 為什麼有話就是不跟爸媽說
因為,父母總用自己的劇本解讀
假裝信賴孩子的「父母倦怠症」
一百句理性解答,不如一句同理心的話
孩子不是我們要理解的對象
期待,就會失望、就會生更大的氣
父母常常「酸」子女,還不承認
父母親的言行不一
所有對話的結尾都是學業成績
一直刺激他「不可侵犯的點」
第三章 打開內心的對話,要如何開始?
帶著和對方相同的心來傾聽
「可以幫媽媽一下忙嗎?」
讓孩子聽聽你的青春故事
說說你一想到就溫暖的許多回憶
講重點、別扯到其他事情(的方法)
只用肯定句的糾正技巧
第四章 打造和諧關係的九個對話技巧
時間︰什麼時候該說、與不宜說的話
場所︰走出家門,改變對話氣氛吧
口氣︰不要帶著情緒或責備
嘮叨要簡短,禁用「每次、總是」
可以促成長篇對話的好問題
父母的回話藝術︰不加入判斷
稱讚︰重點在於真心,而不是技巧
讓他滔滔不絕的十二句助興台詞
「沉默」的妙用
第五章 改變孩子一生的週末一小時對話法
週末一小時便能掌握孩子是怎麼想的
跟青春期的子女談談外貌吧
為了生活幸福,需要擁有多少錢呢?
大家都作弊,那我不作弊就吃虧了?
爸媽為你做的哪些是義務、哪些算幸福?
怎麼糾正孩子對父母說話的口氣?
怎麼勸,可以讓孩子願意讀書?
孩子的志向很平凡,怎麼辦?
霸凌與挺身而出
守秩序和為所應為,這很酷
第六章 青少年最常出現的八個問題,都能用對話解決
常常與兄弟姊妹爭吵的孩子
總是在說謊的孩子
說自己沒有夢想的孩子
只是堅持自己的主張,不承認錯誤的孩子
對每件事都感到很厭煩的孩子
威脅說要離家出走的孩子
突然有暴力傾向或講粗話的孩子
拒絕對話的孩子
突然說要退學的孩子
附錄 與青春期孩子的諮商對話案例
推薦序 找到能夠彼此取暖,又不致扎痛對方的安全距離/李偉文
作者序 所有問題都可以用「對話」化解
前言 與孩子對話是為了開口,不是糾正
第一章 孩子都不肯聽的原因
孩子是用父母說出的話來生活的,他沒有不聽
你能讀出孩子話中隱藏哪種情緒嗎?
「我哪有?」毛病就是不改的意思是……
用問句幫孩子釐清想法,別用命令
孩子問︰「為什麼只有我們家不可以?」的時候
對話就是一起找答案,但未必要有答案
告訴他,對他的期待來自你說不出口的自卑
第二章 為什麼有話就是不跟爸媽說
因為,父母總用自己的劇本解讀
假裝...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是文化出版日期:2015-05-07ISBN/ISSN:978986577077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04頁開數:14.8cmx21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