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怡雯 作序
陳大為 推薦
西藏,闊原高山,是神佛的居所,也是人們尋找終極智慧之地;藏族作家次仁羅布,將斑斕魔幻的民俗風土,以簡潔的文字,將塵俗的擾攘,轉回人性的初心,直面生死,訴說優美抒情的動人故事。
〈神授〉裡的藝人,天神騎著坐騎從天而降,在他肚腹內埋入經書,自此成為格薩爾王的代言歌唱家,他唱得忘我,牧民聽得入迷,一唱就是數個日夜;高原生活簡樸,糌粑奶茶,野狼相伴,人生適意。為了讓格薩爾王的神跡廣為流傳,他受邀赴拉薩錄音,遠離了草原,耽溺紅塵、逐於名利,與神性漸行漸遠。
藏民相信天地山石、草花獸禽、雷電冰雨,萬物皆有神性,人生為贖罪,死是為了進入下個輪迴。〈放生羊〉中的老人為了讓伴侶靈魂早日轉世,他從羊販手上救回雙眼充滿靈性的放生羊,領著牠日日長磕禮佛,當伴侶獲得超脫、放生羊也能自行出門轉經之時,老人身體卻日漸衰朽,心中的愛,讓他無懼死亡,因為行善的道上,金光必將灑落於放生羊上。
生活在桑煙與酥油味裡的藏民,有著七情六慾,在愛恨嗔痴裡修行。〈羅孜的船夫〉渡船維生的老人,雖念極城市裡的女兒,卻不願到城市定居,因為城市裡感受不到人情,〈塵網〉情路坎坷的跛子,想到自己曾愛得徹骨,連死亡都不懼怕。次仁羅布擅寫有情人間,情感充沛,即便「世界不完美、人生就是荒誕、愛情會死去、一切皆無常」,都能以悲憫的文字,為缺憾人生寫下溫暖終局,堪稱「寫愛的高手」。
本書特色
★作者曾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並曾任矛盾文學獎評審,作品曾被翻譯成英、韓、日語。
★本書收錄〈放生羊〉、〈神授〉、〈界〉、〈殺手〉、〈阿米日嘎〉等曾獲獎的作品。
★極具西藏風格,色彩濃烈,溫暖而具有人性。敘事生動,沒有虛矯。
作者簡介:
次仁羅布
一九六五年出生。一九八一年考入西藏大學藏文系,獲藏文文學學士學位。一九八六年大學畢業,先後在西藏日報社和西藏文學編輯部等工作,現爲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西藏作家協會理事,西藏文學執行主編。
二○○四年參加了魯迅文學院第四屆高級研討班。二○○七年十一月參加了中國作家協會和共青團中央召開的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二○○八、二○一一年擔任了第七、八屆茅盾文學獎評委。創作的小說〈殺手〉被《小說選刊》轉載,入選了「二○○六年中國年度短篇小說」和「中國小說排行榜」,選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當代文學》(英文),還被翻譯成了韓語。二○一○年,小說〈殺手〉獲得西藏第五屆珠穆朗瑪文學獎金獎。中篇小說〈界〉二○○八年獲得第五屆西藏新世紀文學獎。二○○九年獲得了中國當文學研究會和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會的「第七届全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創作新秀獎」。
二○一○年小說〈阿米日嘎〉獲「首屆茅臺杯中國小說」排行榜,小說〈放生羊〉入選「二○○九年中國當代最新作品排行榜」,二○一○年獲得了「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二○一二年中篇小說〈神授〉獲得《民族文學》「二○一一年度優秀小說獎」,作品被翻譯成英語、韓語、日語等。
章節試閱
神授(節錄)
神兵天將騎著雪白的駿馬,從雲層裡奔馳下來,旌旗招展,浩浩蕩蕩,要把色尖草原攪個天翻地覆。
這是公元一九七九年發生的事。
但色尖草原上的人,誰都沒有瞧見這壯觀的景象,也沒有聞到暴風驟雨似的馬蹄聲。唯有一個十三歲的放牧娃親歷了這件事。
當時,他張大嘴,眼珠突兀,驚駭地立在草地上,全身瑟瑟發抖。神兵天將高大的駿馬從他身邊奔騰過去,地顫山晃。慣性引起的疾風把他的辮子吹散,絲絲黑髮在他腦後獵獵飄蕩,破舊的衣服,一片片地從他身上被吞噬走。放牧娃將眼睛和嘴巴緊閉,拒絕看到面前的景象。只有風,在他周身凜冽地颳著,身上有如針刺;只有馬蹄聲,撞擊他的耳膜,有如鼓聲喧鬧。
當周圍一下寂靜時,放牧娃聽到的只有自己的心跳聲,他這才睜開了眼睛。
神兵天將圍得他密不透風,顏色各異的旗幟漫天飄揚。站在圈子中央,與放牧娃相視的是一名騎在馬背上,身著銀色鎧甲,頭帶金色盔帽,右掛虎皮箭筒,左懸豹皮弓,右手持水晶柄寶刀的人。馬的粗重喘息聲,尖銳地灌進放牧娃的耳朵裡;鼻翅噴出的熱氣,蒸騰在他的臉上,陣陣潮濕。那人縱身跳下馬,跨著大步向放牧娃走來。放牧娃驚恐不已,想大聲地喊救命,喉嚨卻幹得發不出一點聲音,腳沉重地挪不動一步。
我當時想到要死了,那個握著寶刀的天神邁著大步向我靠近。陽光在他的刀背上滑翔,甩出的寒光刺穿我的眼睛直抵腦門,恐懼便駐留在腿上硬邦邦的。
你叫亞爾傑?天神問我。
我張著嘴,說不出一句話,只能不住地點頭。
我是格薩爾王的大將丹瑪,你被我們選中,要在世間傳播格薩爾王的功績。
話音未落,寶刀似一道閃電,從我的肚皮上疾駛滾過,留下一陣颼颼的涼意。我驚懼地低下頭,撕裂的衣服下露出古銅色的肚皮,綻裂的傷口處,有瑪瑙般的紅珠一顆一顆滴落到腳下的草叢裡,然後碎裂成無數細小的紅珠,慌忙躲藏到綠色叢中。丹瑪一雙有勁的手伸過來,從傷口處把肚皮撕開,麻利地將體內的五臟六腑揪出,丟棄在草地上。我看到我的肺,我的心臟,我的腸子,不安地在草地上掙扎,還有熱氣正在消散。我極度地衰弱下去,仰倒在綠色叢裡。
十三年裡,你肚子裡裝的就是這些垃圾,現在全部清理掉了,我給你裝上有用的東西。丹瑪手一揮,幾個神兵捧著黃綢緞包裹的東西走過來。我欲哭無淚,已經被死亡的恐懼擊倒。丹瑪掀掉黃綢緞,露出一摞經文來。在我空洞的肚子裡,丹瑪把它們壘疊起來,然後用針線縫合傷口。整個過程極其簡單,恐懼還沒從我的腦子裡退散,一切就結束了。
亞爾傑,你的身體需要恢復,就在這兒躺著。每當你需要我時,我會出現在你的夢境裡。丹瑪說完轉身離去。我斜眼望著他寬大的後背,漸漸變小。
一陣地動山搖之後,色尖草原上只剩下鳥的啁啾聲和飛動的小蟲子。
這怎麼可能,我不但沒有死去,肚皮上的傷口也沒有一點疼痛,只是覺得乏力,身子動彈不得。我靜靜地望著碧藍的天和流動的白雲,沐浴太陽暖暖的光照。此時,我聽到身下的草抱怨我壓住了她們,花兒嗔怪陽光太強烈了,她要吸吮水分。一切太神奇了,我能聽懂花草的聲音。我聽著她們的聲音,知道了這些花草的喜悅與痛苦。
太陽一點點地從草原西頭的山頂墜下去,天邊的雲朵霎時羞得滿臉通紅。牛羊從我身上踩踏過去,理都不理會,牠們向著拉宗(神仙聚居)部落走去。
過了一會兒,夜漂移到我的頭頂,它把黑色的幕布抻在了色尖草原上空,讓我看不清周圍的一切。花草也停止了言語,進入到睡夢裡。我卻擔心那些牛羊會走散,要是不能安全地回到部落裡,牠們會遭到狼群的襲擊,那樣今後不會有人雇我放牧,我的生活也就沒有著落了。這種擔心很強烈,我試圖站立起來,可是身子重如一座山。我不安地躺在草地上,眼裡盛滿濃重的黑夜。
亞爾傑—亞爾傑—
牧民的尋找聲傳到了我的耳朵裡,聲音綿延不斷。之後,細小如星星般的光點在黑暗裡跳躍。這些光漸漸變大,光柱從四處照射過來,刺穿濃濃的黑幕。
是十幾束手電筒的光。
我仍舊像塊石頭,沉重地壓著身下的青草,折彎了她們。
手電筒的光照在我的身上,又移到了別處,有人甚至從我的身上踏了過去。
亞爾傑不會被狼群給襲擊了吧?有人不安地問。
不會的。要是狼來了,牛羊也會遭襲擊。可是,現在牛羊一頭都不少啊!
這孤兒,肯定是貪玩,跑到遠處去了。
但願他沒有被餓狼給吃掉。
可憐啊。我們還是四處去找找。
……
牧民們你一句我一句地交談,向草原深處分頭去找。
我的恐懼減弱了一些,因為人們終歸會發現我的。還有,牛羊一頭都沒少,這讓我很欣慰。如今不能動彈,我只能靜靜地躺著。那些手電筒的光束,最後隱滅在黑暗裡,天地又嚴密地合成了一體。
深夜,雨珠劈啪地砸下來,我的身上卻怎麼也落不到雨,像是有什麼東西給罩著。我暗自驚訝之時,閃耀綠光的兩個圓珠子,掛在了我的前方,還有綿長的呼吸聲,死亡血腥的氣味蕩滿我的感官,心陣陣揪緊。這兩珠綠光在幾步遠的地方停住,再沒有向我靠近。我等待他來侵襲,過度的緊張使我昏厥了過去。
當我甦醒過來,睜開眼睛,已是黎明時刻。晨曦微露,遠山正脫掉黑色的幕布,把碧綠一點點地透露。不遠處一匹巨大的狼盯著我,牠的眼光裡未閃現飢餓的光。牠看到我的目光散漫地投射過去,用一種柔和的目光來相迎,之後轉身向草原深處奔跑。我想牠可能去叫牠的同夥了。這麼想著,天已經透亮,軟兮兮的金色光束,落滿了遼闊的草原,碧綠的汪洋開始起伏浪湧。
我熟悉的牛羊又來到了我的身邊。今天替我來放牧的是多谷。離我不遠的地方,多谷放下裝糌粑的包和黑??的鋁壺,把牛羊趕到草茂盛的地方去。
他們為什麼看不到我?想到這個問題,我的心裡又開始焦急起來。我叫喊,可是發不出聲音,卻引來鹹澀的淚水噴湧,濺濕臉頰。
尋找我的牧民們疲憊地回來了,經過色尖草原時,多谷問,找到了嗎?其中一個回答說,連個影子都沒有找見,他可能已經死了。他們拖著長長的影子,縮著脖子,向拉宗部落走去。
多谷從草地上撿拾了一些乾牛糞,丟在三角灶石中,用乾草引燃火,上面擱上了鋁壺。不久,茶香藉著風的翅膀,飄進我的鼻子裡,那馨香讓我的胃痙攣。多谷吃飽喝足後,把茶壺裡的剩茶倒在了三角灶裡,發出了??的聲音,說明火全被澆滅了。多谷仰面躺在草地上,沉沉地睡去。
漫長的一天又過去了。多谷率領牛羊,唱著清麗的牧歌,晃悠悠地向部落方向走去。
夕陽金色的花朵盛開在他的脊背上,揮動的鞭子在他頭頂劃出道道美麗的弧線,讓清脆的鞭聲流動在空際。我聽著繚繞在草原上空的歌聲,渴望也能像他一樣,回到拉宗部落去。
夜晚,那匹狼又來了,他像先前一樣隔著一段距離,蹲坐在我的旁邊,一動不動。緊張,又襲上我的心頭,呼吸開始急促起來。
那夜繁星閃爍,皓月當空。到了半夜時刻,丹瑪乘騎雪白的駿馬再次來到色尖草原上。狼看到丹瑪的乘騎,牠騰空而躍,無限歡喜地去迎接丹瑪的到來。狼和丹瑪輕盈地落在草原上。丹瑪跳下馬來,走到我的身邊。祂蹲下來拍了拍我的身子,那個壓抑我的沉重,一下從身體裡消失掉。
亞爾傑,你可以回部落了。丹瑪說完轉身抱住狼的脖頸,臉貼在牠的臉上。丹瑪一鬆手,輕巧地跳上白馬的背部,向空際馳騁過去。
狼引頸發出了一聲長嚎,那聲音讓我體內的經脈震抖。
夜色的草原上,我和狼相視著,我從牠的眼神裡,知道牠在等待我起身。
我站了起來,折彎的草舒展身子。此刻,我聽不見草的說話聲了。狼蹲坐在我的面前,眼睛一刻都不離我。
月亮白淨的光輝中,我向拉宗部落走去。
神授(節錄)
神兵天將騎著雪白的駿馬,從雲層裡奔馳下來,旌旗招展,浩浩蕩蕩,要把色尖草原攪個天翻地覆。
這是公元一九七九年發生的事。
但色尖草原上的人,誰都沒有瞧見這壯觀的景象,也沒有聞到暴風驟雨似的馬蹄聲。唯有一個十三歲的放牧娃親歷了這件事。
當時,他張大嘴,眼珠突兀,驚駭地立在草地上,全身瑟瑟發抖。神兵天將高大的駿馬從他身邊奔騰過去,地顫山晃。慣性引起的疾風把他的辮子吹散,絲絲黑髮在他腦後獵獵飄蕩,破舊的衣服,一片片地從他身上被吞噬走。放牧娃將眼睛和嘴巴緊閉,拒絕看到面前的景象。只有風,在他...
推薦序
五濁惡世的溫暖〔推薦序〕 鍾怡雯
第一次讀到次仁羅布(1965-)的小說,是編選《當代西藏漢語文學精選(1983-2013)》(2014)的時候。收入精選集的小說〈放生羊〉(2009)、〈神授〉(2011)以及散文〈綠度母〉(2011),故事好,底氣足,很有靈氣,讓人一讀就喜歡。
次仁羅布不算新人,他從九○年代開始寫作,迄今在中國僅出版過一本小說集《界》(2011),得小說十四篇,距離第一篇小說〈羅孜的船夫〉(1992)發表已近二十年。二十年得一書,次仁羅布的小說卻從容自若彷如神授,他不急著寫,出手都是精品。穩紮穩打底蘊厚實的小說,除了故事好,還具備怎麼把故事說好的天賦,在這一點上,次仁羅布一如〈神授〉的格薩爾王史詩的說唱人亞爾傑,「我的說唱更加流暢,情緒更加豐沛,故事更加引人入勝」。
中文小說在近百年來歷經多少理論浪潮和百變技巧,潮來潮去,技巧不斷翻新,說到底,小說的初衷仍然是好故事和說好故事的兩結合。借用亞爾傑說的,次仁羅布的小說在說唱和故事這兩個條件之外,還要加上「情緒豐沛」。他對筆下的人物充滿感情和憐憫,佛教的說法是「慈悲」,源自一個獨特的心靈世界。這個心靈世界的形成很複雜,其中最重要的是他長期浸潤的藏傳佛教和神祕的西藏文化。
跟所有的西藏作家一樣,次仁羅布腳下有神祕的厚土,那是西藏高原壯闊的藏地風光;在文化上,則有藏傳佛教和神祕的西藏民俗風土。對藏文化的召喚與回應是漢語世界對西藏作家的集體印象。西藏文化以佛教密宗金剛乘的宗教思維體系,融合了以泛靈思想為中心的本土原始苯教,成為獨樹一幟的藏傳佛教,宗教是西藏人的生活道德規範,同時也形塑了西藏的文化結構,成為西藏文學的特色。佛苯合一的宗教文化思維,神祕的氣質跟拉美魔幻寫實主義一拍即合,在尋根浪潮中躍升為一九八○年代的重要文學地景,建構出辨識度很高的西藏圖像,藏文化提供了材料,魔幻寫實提供了說故事的技巧。藏傳文化在西藏文學變成藏傳魔幻的同義詞,同時也形成框架和束縛,成為西藏文學的標籤和刻板印象。
次仁羅布筆下的西藏卻是化神祕為日常的西藏。輪迴和轉世以及宗教信仰被日常化,甚至連神授這事,也被去神祕化,更不必說什麼魔幻即寫實了。簡單的說,神授往往經由「夢授」,往往一覺醒來,那被揀選的說唱人即可滔滔不絕地講授格薩爾王的神跡。根據中國民俗學者楊恩洪多年的田野調查,格薩爾王史詩的說唱藝術既是超越時空的口傳藝術,同時也有超越知識能夠理解的神祕。神授的人選往往來自社會中的最底層,有的甚至是文盲,確如小說所言,一覺醒來可以連續講唱四五個小時數十萬言。
〈神授〉夠神祕也很符合魔幻的大原則,次仁羅布卻無意誇大,他左右開弓,一邊講述神授的傳奇,一邊把傳奇色彩降低,也可以說,他的興趣還是在人。既是人,必然有人性的弱點。亞爾傑一覺醒來成了神授的說唱人,他的說唱方式令人著迷,在大草原引起轟動,出了名,於是官方力邀進入拉薩城錄音。他慢慢耽於舒適安穩的生活,世俗和享樂減損了他的靈性,神離他越來越遠,對著機器關在四面是牆的房間裡錄音,沒有草原沒有聽唱的牧民,他的說唱也失去了熱情。狼是草原也是亞爾傑的守護神,十年說唱生涯,牠是亞爾傑的良伴,進了城,等同遺棄了「神」。他女兒誕生那刻,狼死了。這是神性向俗世告別的象徵性時刻,小說寫來力道特別強,很有撞擊力。草原才是史詩的故鄉,說唱人的大舞臺。說到底,說唱的內容是神的事跡,說唱卻是一門人的藝術,也是生命的藝術。唱的人固然重要,聽者也一樣重要。神授是天命,天命難以言說。次仁羅布並不誇大和擴張藏傳佛教的神祕,反而從人性入手去詮釋神性。這篇小說捕捉大草原的風吹草動十分細膩和詩意,畫面立體而強烈,說是神授的詩篇也不為過。
當然,次仁羅布心靈世界的形成,很顯然不完全源自西藏文化。那只是大背景,許多西藏作家共享的文化資源。西藏文化和現實所構築的世界,只是小說家用來通往他的抽象世界的第一層基礎。必然還有更關鍵的個人因素。那牽涉到小說家的經驗、個性、感情和理想,形塑小說家氣質最重要的根本。
先談〈羅孜的船夫〉,收入《放生羊》最早的小說。論者多半以為次仁羅布是在二○○四年進入魯迅文學院讀書後,小說才從單一變得成熟。他受訪時也坦承確實如此。不過,從處女作或者最早期的作品,往往可以看出一個作家最純粹的原始特徵。那裡有一種創作的直覺,熱情和光芒,在沒有標準、榜樣和借鑑的狀態下完成的初胚,或許並不完美,甚至缺點不少,更可能是成名之後,讓作家有點羞以回顧和面對的青澀之作。初胚沒有太複雜的技術,卻蘊藏了最個人的初始經驗,乃至日後被反覆處理被深化的概念。〈羅孜的船夫〉的意義就在這裡。
小說處理的是從魯迅以降,現代小說很常出現的「故鄉」題材。船夫的女兒懷上了康巴商人的小孩,離開了故鄉,原來跟女兒相依為命的船夫頓失所依。他思念女兒,曾經入城尋覓露宿街頭,卻在繁喧的城裡遭遇了冷漠無情和羞辱,鄉下和城市的人情冷暖簡直天上地下之別。羅孜雖是窮鄉僻壤,山風明月和江山水色卻是肉身的歸屬,誦經轉經則是心靈的皈依。女兒並沒有覓得真正的幸福,她經歷流產,失去愛情,卻寧願留在拉薩。她的人生觀裡只有今世要如何過上舒服的文明的生活。至於船夫,他愛女兒,卻更深信宗教的輪迴和生命的超脫,寧願選擇物質匱乏卻自在的生活。此外,一趟現實的旅程讓他體悟,「羅孜雖然荒涼,人心卻充滿了愛」。這篇小說讀來很有西藏版的《邊城》風味。就小說而言,也許寫得簡單,作為作家的初胚,卻意味深長。
小說揭示了次仁羅布的兩大核心信仰,是宗教和愛。這兩者是他的底氣。次仁羅布的小說不乏寫性愛,寫男女的赤裸情慾,如中篇小說〈界〉寫男主人和女農奴的熱戀,男女對肉體和愛情的渴望。〈秋夜〉寫伐木工人耍嘴皮聊女人來打發沒有女人的勞動日子,談女人可以解除他們的疲勞,喚醒心靈深處的渴望。〈塵網〉寫跛子對借宿女人初萌的情感,他在夜裡聽著女人的呼嚕聲、夜裡蹲尿桶解手的聲響,覺得很幸福。家裡有個女人多好啊。跛子粗獷的外表下的情感和心靈多麼細膩。這「夜裡蹲尿桶」的一幕很野很真,更是神來之筆。跛子的上一段婚姻是老少配,原來要娶青春年華的女兒,最後卻娶了極度渴望愛情的媽媽,引起世人的訕笑和嘲諷,跛子卻默默地承受下來,他是多麼渴望被愛和愛啊。當他有了孕妻有了愛,死亡來臨時,他一點都不畏懼,「因為他想到塵世間自己曾經愛過人,而且愛得是那樣徹骨。有了愛什麼都不怕了。」引用這些小說無非證明次仁羅布小說對「愛」的演繹,是他的小說初衷。對男歡女愛他有著非常獨特而細緻的觀察和書寫,奇怪的是,他寫男女情慾卻給人純淨的印象,那是因為他的小說有著非常濃厚的宗教精神,以及強烈的對人世的愛。宗教和愛,讓他的小說昇華,同時也造就了小說溫暖的調性。
〈放生羊〉是這本小說集最動人溫情的一篇。年札的妻子死了十二年,他常從惡夢中驚醒,夢中的妻子仍然被病痛折磨在地獄受苦,一直沒有股胎。年札過得不好。他被生活和胃痛折騰得衰朽老弱,惟有禮佛,是他覺得最靠近神的時候,「人心變得純淨澄澈,一切禱詞湧自內心底」。最後,他在一隻羊身上,看見了祂。
放生羊原是一隻待宰羊,年扎用僅有的錢贖了這隻特別有靈性的羊,從此每日天未亮帶上羊去轉經,了無生趣的生活,因為這隻羊的到來重又燃起了希望。這隻羊在他晚起時會敲門催他,年扎胃痛得無法出門,就讓牠自己獨自去轉經。人們知道這隻耳朵別著紅布條的羊就是放生羊,也會特別照顧牠。遇到放生羊之前,年扎唯一的希望是死亡。羊來了沒多久,他得了胃癌,卻反而激起活下去的渴望。這當然是以宗教為底色的小說,更是個寫愛與依賴的小說。眾生皆有情,人羊之間原來可以存在這麼一種深刻,乾淨而明亮的情感。
小說寫得非常溫柔,非常慈悲。只有深信愛的力量,才可能寫得這麼不慍不火,不忮不求。〈放生羊〉寫來簡直就是「純淨澄澈」。這樣的小說一個拿捏不準容易寫過頭變成矯情,或者成為純粹的宗教小說,那就成了說教。次仁羅布確實是寫愛的高手,〈殺手〉原來是復仇的故事,通篇小說在寫殺手如何尋人,可是當他吃盡苦頭費力找到老邁虛弱的仇家,只能流淚棄械,最後選擇離開。這是個演繹「不忍」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另一種愛的形式。
基本上,次仁羅布筆下的人世是一個物質條件貧乏,生活困難的世界。整本小說出現過的食物大都是糌粑和茶,對於食物,次仁羅布使用的詞彙再簡省不過了。他的興趣在寫階級分明的西藏傳統社會,人類必須掙扎著討生活的五濁惡世,以及有情眾生在無情世界裡的流轉生滅,隨著現代化,顯得更加艱難和嚴峻的現實。他更有興趣的是探尋人的精神世界,或者人的靈性如何可能。現實世界在他的小說裡是肉身的暫時棲所。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解脫,或者另一個輪迴。〈前方有人等她〉的「人」是已逝世的裁縫頓丹。他做事踏實,寬容善良。夏辜老太太的不肖兒子對比父親仁慈的個性,讓她一心一意期待在前方等他的丈夫。小說把死亡當成生的延續,而非結束。〈界〉和〈塵網〉都描寫了這樣的佛教生死觀,即便是把人世寫得最苦最不堪的〈雨季〉,也有菩薩慈悲的憐憫目光。
這本《放生羊》充滿生命的重量,也很有精神。無關字數或篇幅。事實上,除了〈界〉是中篇之外,餘皆短篇。在次仁羅布筆下,仍然體現著非常傳統的對德性對美好生活的執著和追求。淨土在現世倘若不可得,那麼,就寄望來世吧。他彷彿在佛的慈悲凝視下寫小說,在這犬儒的時代,把靈性視為不墜的信仰,把生命託付愛。
五濁惡世的溫暖〔推薦序〕 鍾怡雯
第一次讀到次仁羅布(1965-)的小說,是編選《當代西藏漢語文學精選(1983-2013)》(2014)的時候。收入精選集的小說〈放生羊〉(2009)、〈神授〉(2011)以及散文〈綠度母〉(2011),故事好,底氣足,很有靈氣,讓人一讀就喜歡。
次仁羅布不算新人,他從九○年代開始寫作,迄今在中國僅出版過一本小說集《界》(2011),得小說十四篇,距離第一篇小說〈羅孜的船夫〉(1992)發表已近二十年。二十年得一書,次仁羅布的小說卻從容自若彷如神授,他不急著寫,出手都是精品。穩紮穩打底蘊厚實的小...
作者序
藏族悲憫情懷〔自序〕 次仁羅布
佛教講的是因緣,當我臨近五十而知天命時,卻與美麗的寶島臺灣有了一些千絲萬縷的聯繫。首先是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陳大為先生,他要編輯出版一本《當代西藏漢語文學精選》,使我與臺灣有了第一次聯繫;之後,通過陳大為教授的熱心推薦,九歌出版社願意出版我個人的中短篇小說集,這讓我深受鼓舞和溫暖。畢竟,以前出版的作品都是簡體中文,如今可以以繁體中文出版,加上是在美麗的寶島臺灣出版,這讓我很欣喜,也感到了我與寶島之間的因緣正在催化與加深。
我對於臺灣的記憶,是在上世紀七○年代末期開始的,那時課本上會經常出現「寶島臺灣」和一些旖旎的風光圖片,再後來讀到了瓊瑤、白先勇、席慕蓉、三毛等作家的作品,讓我對臺灣有了更加感性的認識。慚愧的是,對臺灣當代優秀作家的作品我卻知之甚少。
九歌出版社給我這麼一個機會,將我創作的作品精選出版,讓更多喜歡文學的臺灣讀者讀到西藏,讀到藏族人的生活和信仰,這對於我來講,是對我個人寫作的一個最大褒獎!
西藏這塊土地上曾經產生過兩個文明,第一個是象雄文明,那時創立了苯教,是西藏最初的一種原始宗教,時間相當於佛祖釋迦牟尼時期;在後就是雅礱文明,歷代藏王通過兼並征戰,建立了強大的吐蕃王朝,引進中原文化和印度佛教,與本土文化進行衝撞、融合,初步形成了藏族文化的前身。藏族文學也在那時產生,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種的題材和形式,產生了詩歌、格言、史詩、傳記、故事、寓言、史記、戲曲等,卷帙浩繁,成為中國文化遺產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在世界上產生巨大影響的有史詩《格薩爾王》、《倉央嘉措道歌》、《米拉日巴傳》等。正是這種深厚文化的熏染下,我在上大學時開始模仿著寫點東西。只是參加工作後,又沒有了創作的激情,跟文學離得很遠。真正為發表作品而寫作是在一九九二年,一篇〈羅孜的船夫〉投給《西藏文學》後,收到了時任《西藏文學》主編李佳俊老師的來信。出乎我預料的是,這篇作品不僅排在了頭條,而且還配了一篇長長的評論,這對我的創作真是莫大的鞭策。但由於是業餘愛好,精力投入得很少。
從我個人而言,正真的文學創作開始於二○○五年。之前有限的幾篇作品,都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多地注重的是故事本身的發展和細節上來呈現藏民族的一些東西而已。從二○○五年起,我懂得了文學並不僅僅是講故事,它要承載這個民族的靈魂和塑造這個靈魂的文化沃土。於是我開始涉獵佛經、西藏歷史、藏族文學,同時學習內地優秀作家的作品和國外的作品,在這種閱讀和對比過程中,我發現藏族文學跟日本文學有個共通的地方,那是一種憂愁,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彌漫在血液和骨子裡的濃濃的愁緒:世界不完美、人生就是荒誕、愛情會死去、一切皆無常。這些思想從此影響著我,讓我時刻想到這些缺憾。但這種愁緒的東西沒有給我帶來痛苦和絕望,反倒是提醒自己,以後努力去珍惜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微不足道的幸福,讓自己為一些細小的過錯進行懺悔與反思,永遠以一個謙卑者來對待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殺手〉、〈雨季〉、〈界〉、〈綠度母〉(散文)等就是試圖表達這樣一種思想。
寫一個故事很容易,但把一個故事講得跟別人不一樣,那得要費很大的功夫。這裡我指的是敘事策略上不停地超越自己。這導致了我作品數量的寥寥無幾,很多故事在我頭腦裡有了,但我要尋找到一個全新的敘事視域,這讓我的故事有時在頭腦裡要發酵個一兩年。這也許證明了我是個很笨的人,但我會堅持下去,因為我所寫的每個故事是我熱愛的這個民族,每一個字裡都在流淌著民族的血液,我是他們的樹碑之人。
感謝每一位閱讀這部作品的人,感謝搭建這因緣橋梁的九歌出版社。
祈盼西藏的藏族文學能給您帶來另外一種文化和這文化影響下的藏民族悲憫的情懷!
藏族悲憫情懷〔自序〕 次仁羅布
佛教講的是因緣,當我臨近五十而知天命時,卻與美麗的寶島臺灣有了一些千絲萬縷的聯繫。首先是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陳大為先生,他要編輯出版一本《當代西藏漢語文學精選》,使我與臺灣有了第一次聯繫;之後,通過陳大為教授的熱心推薦,九歌出版社願意出版我個人的中短篇小說集,這讓我深受鼓舞和溫暖。畢竟,以前出版的作品都是簡體中文,如今可以以繁體中文出版,加上是在美麗的寶島臺灣出版,這讓我很欣喜,也感到了我與寶島之間的因緣正在催化與加深。
我對於臺灣的記憶,是在上世紀七○年代末期...
目錄
五濁惡世的溫暖〔推薦序〕鍾怡雯
藏族悲憫情懷〔自序〕
神授
放生羊
前方有人等她
羅孜的船夫
秋夜
塵網
界
雨季
殺手
阿米日嘎
五濁惡世的溫暖〔推薦序〕鍾怡雯
藏族悲憫情懷〔自序〕
神授
放生羊
前方有人等她
羅孜的船夫
秋夜
塵網
界
雨季
殺手
阿米日嘎
商品資料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5-06-01ISBN/ISSN:978957444998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20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