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最受歡迎線上專欄作家、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
獻給所有不甘平凡的年輕人最誠摯的職場建言
台大外文系、哈佛商學院MBA、28歲當上外商總經理、30歲創立網路社群新聞媒體「關鍵評論網」,乍看是「人生勝利組」,但其實,他所經歷的一切,卻並非「幸運」二字可以帶過。因為,他只是比別人更在意做每件事的動機、更執著於自己的選擇。
鍾子偉將以自身的職場經驗為出發點,希望能藉由此書,幫助年輕世代扭轉青貧、窮忙、薪酸的惡性循環,以及如何保持自我、職場與人生之間的平衡──
◎前三份工作學到的事──
在進入職場前,該有什麼樣的心理準備?面試時,該怎麼表現才能脫穎而出?如果,被要求應酬與加班,該怎麼辦?
◎轉職學問大,必須考慮那些事?──
該怎麼評估自己是否該換工作了?家族企業與自己的夢想,如何權衡?
◎創業之路──
為何如今是創業的好時機?創業基金該準備多少,又該如何控管?創業團隊該有哪些人才?
對於職場人生,他的註解是:
你可以什麼都不做,只是等待好運。或者也可以努力嘗試,找到熱情,只求不後悔。
作者簡介:
鍾子偉
台灣出生,美國成長,台大外文系畢業,哈佛商學院2009年畢業生。
前三麗鷗中國區總經理,美國三麗鷗企業開發部經理。
曾任職於美國紐約Ralph Lauren,瑞士銀行證券研究部,《商業周刊》線上專欄作家,台灣模擬聯合國推展協會創會理事長。
30歲時,由於對現今台灣媒體不滿,也想嘗試做出一些改變,決定與夥伴創立一容納多元觀點的新聞平台:關鍵評論網。
在旁人眼中,他的學經歷很漂亮、優秀到不行,但他更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做出不後悔的選擇,並在漫長的職涯中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著有:《十八歲起,你的格局不一樣》(先覺出版)《哈佛商學院教我的成功關鍵》《人生不是只有步驟一二三》《記得你22歲的眼神》
作者序
【前言】如果不是現在,那是什麼時候?
這本書最早的起源始於兩年多前,幾乎可說是個意外。
當時我還住在上海,任職於一家大型跨國公司。不過,那時我已打算離開,想著預計幾個月後就會搬回台北,創立媒體公司。
那年,我即將滿三十歲,心裡躊躇著是否離開畢業後任職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公司,並且再度在另一座城市展開新生活,將時間、金錢與名譽投注於創立一家屬於自己的事業。
那是一段充滿困惑與恐懼的時光,也是我目前的人生當中,面臨過的一段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我必須在不久之後做出重大決定。
碰巧,在利用週末返回台北的一次旅程中,我和這一系列書籍當中的上一本著作《十八歲起,你的格局不一樣》的編輯團隊見了面。我們花了幾分鐘聊聊近況,談論我們合作了上一本書之後這兩年間,彼此在職業與個人生活上的發展,也談到對於彼此的再度合作有沒有什麼新點子。
其實,我當時並沒有特別把心思放在這方面,因為我太忙於自己所面對的決定與兩難狀況,也不斷想著自己的選擇以及日後可能出現的後悔。
我該不該待在現下任職的這家大企業,過著相對安全也比較有保障的生活?或者我能夠藉由追尋其他選項,而學到更多呢?
在上海住了兩年之後,到底該回台北,還是該去其他城市找工作,繼續結識其他擁有多元背景與經驗的朋友?
什麼時候才是嘗試創業的理想時機?是現在嗎?還是我該聽從別人一直要我再等等的建議?
如果答案永遠都是「再等一會兒」,而不是「現在就行動」,那要等到什麼時候?
面對以上這些問題,以及其他許多在二十至三十歲出頭這段年紀,所必須經常面對的各種問題當中,我們在思索答案的過程,似乎總不免回到這個問題上:
如果不是現在,那麼是什麼時候?如果不是現在,那麼我會不會對自己沒有做出這項決定而悔恨終身?
我一邊向編輯團隊說明著我人生中最近發生的事,同時這個問題便不斷浮現在腦海。過了一會兒之後,我們似乎對這本書的寫作方向取得一致共識。
直到今天,在我的所有著作當中—不論內容談的是我就讀商學院的經歷、在美國與亞洲工作所體驗到的文化差異、規畫自身理想的就學與職業生涯的經營理念,乃至在中國工作與生活的經驗—我和先覺出版的編輯團隊所合作的《十八歲起,你的格局不一樣》一書,大概是讀者人數最多,也最常受到朋友、作家以及讀者討論的一本。我在街頭遇到的年輕朋友或是學生,如果想要討論學生生涯、大學生活該如何規畫等相關議題或想法,最常提及的都是這本書。
可是接下來該怎麼辦呢?他們有時候會這麼問。
二十八歲之後該怎麼辦?我們在那時候可能面對的挑戰和決定有哪些?
如果先前的那本書所談論的是我們在十八到二十八歲之間可能會面臨的最重要的議題與決定,並且由每一章討論一年,那麼這本新書該怎麼延續呢?至少是延續那本書的精神?
上一本書從開始策畫到完稿出版,都是我正值二十八歲那一年的事情。那時候,我才剛經歷了許多新的人生體驗,包括在學校求學、到國外念書、處理感情關係、面對家人的期望,以及我們這個世代逐漸從少年成長為青年所面對的各種掙扎與不安全感。
現在,我的歲數已進入三字頭,要怎麼繼續討論那些議題而不至於重複先前的內容?
要怎麼讓這本新書讀起來還是那麼隨性、坦率又直接,就像老朋友在悠閒的週末午後坐在咖啡廳裡閒聊一樣?
如同上一本書,我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讓讀者覺得他們就坐在我們身旁,聆聽著我們的談話,而不像是在學校或工作上聆聽那種嘮叨的說教,或者像是閱讀教科書或說明手冊一樣令人煩悶。
我不希望把書中的內容寫得太過理論性,也不希望寫得太過空泛,而是希望能夠盡可能直接、坦白,盼望能夠為讀者帶來盡可能的幫助。
此外,相較於二十八歲的我,現在我所處的情境已和當時大不相同。
現在,離開學校已將近五年,而且因為投入創業圈而一切必須從頭來過,我已經歷了更多陰鬱的體驗,目睹過商業與人生中更多的灰色地帶,因此也變得更加謹慎、沉著。踏入三字頭的這個人生階段,明顯可見將會與我們剛出校園的那段年輕時期大不同。
在那天的談話結束之際,我們取得共識的寫作方向是:讀者會和我們一起成長,所以上一本書既然談論了我們二字頭的人生,那麼這本書探討的,就會是我們所有人會面臨的類似議題,也非常近似我當時思考過的那些問題與決定:
現在是該到其他城市或國家去闖蕩的時刻嗎?
我該待在當下這份安穩的工作裡,還是該嘗試其他挑戰?
在什麼時候,機會成本才會高得讓我不得不對自己的夢想做出妥協,說服自己接受我為了滿足家人的期望而必須做的決定?
接近三十歲的時候,我們看待感情關係與家庭責任的態度會出現什麼變化?
我們又該如何展開屬於自己的探險旅程,不論是極為單純的事,例如終於開始學習彈奏吉他;還是比較複雜的抉擇,例如創立自己的餐廳,或是找尋夥伴與投資人而創辦自己的公司?我們會怎麼實踐,怎麼規畫,怎麼思考這些事情?
這一次,與其在每一章裡塞進一年的內容,不如把人生階段中最常面臨的選擇與決定,畫分成三個主要部分,探討我們在長大成熟的過程中如何思考與改變,以及如何規畫出最好的方法,讓自己獲致成功。
每一個主要部分都會穿插一些簡短的小故事,藉此闡述我們所有人終有一天都會面臨的各種常見問題與重要抉擇關頭。希望我分享的自身經驗,能夠像跟老朋友敘舊一樣,不論各位讀者同不同意我的心得與想法,都能有助於大家提前思考自己該預做哪些準備,並且避免我犯過的錯誤。
我所經歷過的人生以及學到的教訓—有些是痛苦得來的結果—都是我希望自己年輕的時候,能夠早點知道的事情。所以,我誠摯盼望這些內容能夠對各位有所幫助,至少能夠協助各位想像自己可能在不久之後將面臨什麼樣的重大決定。
本書的最後一章探討「創業」,我們也確實仔細探究了如何思考、規畫以及經營一家處於草創時期的公司。對於書中是否該納入這個部分,以及該談得多細,編輯團隊和我有過激烈的爭論。
不是每個人都想創立自己的公司,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或是必須了解如何吸引投資人,以及如何節約初期的現金流。
這點完全沒有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熱情、問題與答案。
所以,我們最後採取的做法是,盡量把焦點放在創業過程,以及我們從中學到的教訓當中最有可能對所有人都有幫助的面向。
什麼樣的創業心態最有助於有效率的組織安排?
從說服投資人的經歷當中所學到的哪些技巧,最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在對於創業環境的觀察中,哪些觀察最能洞悉台灣的青年、商業、經濟以及我們未來在全球社會當中的競爭力?
書中的內容也許有許多部分都不盡完美。而在每個章節當中,從接受大公司的面試突然跳到感情問題,再突然跳到如何與外國投資人協商,有些內容看起來可能連接得不太平順。
不過,請別忘了我們挑選的這些故事,都是我們認為對即將進入這個人生階段的人,最切合、實用,或是最有幫助的故事。
最後,如果說本書有一共同的主題貫穿其中,那麼大概就是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二○一○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典禮演講時,所說的這句話:
我不認為我會因為自己嘗試之後但遭遇失敗而感到後悔,反而覺得如果我連試都不試,這項決定的陰影一定會籠罩我一輩子。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我選擇了一條比較不安全的路徑,追求我的熱情,而我現在也對那項選擇深感自豪。
還有我自己最喜歡的,知名經濟學家凱因斯說過的這句話:
就長期而言,我們全都死了。
所以,從許多方面來看,我們何必害怕?我們其實沒有什麼好損失的。
就像上一本書,如果我們現在就像老朋友一樣,在某個週末午後,找了家咖啡廳坐下,即將聊聊彼此近況,談論我們過去這幾年來的人生經歷,那麼我要說,我很高興再次見到各位。
咖啡來了,我們開始吧,好嗎?
【前言】如果不是現在,那是什麼時候?
這本書最早的起源始於兩年多前,幾乎可說是個意外。
當時我還住在上海,任職於一家大型跨國公司。不過,那時我已打算離開,想著預計幾個月後就會搬回台北,創立媒體公司。
那年,我即將滿三十歲,心裡躊躇著是否離開畢業後任職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公司,並且再度在另一座城市展開新生活,將時間、金錢與名譽投注於創立一家屬於自己的事業。
那是一段充滿困惑與恐懼的時光,也是我目前的人生當中,面臨過的一段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我必須在不久之後做出重大決定。
碰巧,在利用週末返回台北...
目錄
前言 如果不是現在,那是什麼時候?
Part 1 前三份工作學到的事
20 21 22 23
【進入職場之前,這些事得先知道】
找到你的人生終極目標
想像你的未來工作/畢業之後,你想做什麼?
認清「機會成本」的代價
年歲漸增,機會成本代價愈高/用機會成本代價,評估所有決定
過去,不等於未來
隨時能重來,只是你想好了嗎……/這個夢想到底值多少錢?
善用過渡式就業
方向未明時,試試過渡式就業/過渡式就業,就該只是「過渡」
第一份工作,應該選擇大公司嗎?
大公司或小公司,不是個好問題/第一份工作,以未來性思考而非薪水
在職場上,你並不特別
三十歲,領悟其實自己並不重要/忙了一天,心卻空空蕩蕩……
找到你的熱情,只求不後悔
最浪費不起的是時間/人生苦短,最好值回票價
【關於面試】
找到你的獨特價值與優勢
想辦法讓自己無可取代/安排你的專屬故事,行銷自己
面試不比學歷,而是比銷售力
面試時,別溫良恭儉讓/如何介紹你自己?
這樣面試,增加錄取率
做好充足準備,是應試者基本態度/穿著、感謝信,都是面試一環
量身訂做每一場面試
你是獨一無二,但公司也是/面試時放輕鬆,但也不是泡茶聊天
談薪水,別再說按公司規定
薪水報價,自信的衡量指標/如何談第一份薪水?
別讓爸媽陪你面試
家長陪同面試,百害而無一利
【關於職場文化】
加班,一種可怕的企業文化?
加班,其實是察言觀色的結果/從「努力工作」轉換為「聰明工作」
「尊重」傳統而非「妥協」
年輕人,你怎麼不吃?/重視倫理,但練習擺脫傳統包袱
應酬,算分內工作嗎?
東方應酬文化,導致「關說」普遍/讓業務單純,讓工作高雅
中日應酬面面觀
在中國應酬,感受到爾虞我詐/在日本應酬,感受到同袍之情
夢想之路,或許是一趟天堂路
為工作犧牲私人時間,值得嗎?/想成為將才,就別怕累、怕被電
Part 2 轉職,人生的轉換點
24 25 26 27
當轉職成為一種「妥協」
曾想改變社會的那個女孩/年輕人,胸懷大志吧!
轉職的迷思
會念書小孩的難題/有成就的人,不過是懂得取捨
不要成為那顆不痛不癢的螺絲
你為何想換卻不敢換工作?/「之後」,到底是什麼時候?
回到家族企業工作的選項
問自己,你有選擇的自由嗎?/做好準備,為接班熱身
人生轉職──愛家庭還是愛事業
女生的機會成本代價/當男女雙方都想拚事業時
Part 3 創業之路
28 29 30 31
創業,一種難能可貴的勇氣
十五歲的創業家/天下父母心,但愛拚才會贏
史丹福的創業一條街
台灣缺少讓新創公司快速成長的環境/比起矽谷,台灣創業相對簡單
「破壞式創新」看台灣低薪環境
別人用十塊錢做,我就用一塊錢/)打造品牌,才有機會拉抬薪資
低薪時代,正是創業好時機
唯有創新,才能打敗不景氣/當年輕世代薪酸、青貧、擠國考列車
到底幾歲才適合創業?
我的創業契機/三十大關,我的職涯選擇
選那個「不做會後悔」的決定
為何歸零?其實答案很簡單/我怕失敗,但更怕後悔
保持創業熱情,按部就班執行
抽象,具體,量化,執行/高鐵一個月有多少乘客?
學習「瓶頸」思考
找出問題的「瓶頸」/ 什麼是創業的瓶頸?
認識新創公司的五個階段
創造價值的魔力/不以投資金額,選擇合作對象/燒錢率與跑道,創業家不可不知/創業超好玩,怎捨得回去上班
算好創業要燒多少錢
創業要花多少錢?動手算一算/不是投入多少,而是能獲得多少/避免創業的最大惡夢
別被過多「雜音」干擾
哪些是「雜音」?/給自己留後路,是勸自己別全力以赴
創業團隊得有一位「控制哥」
創業可以很好玩,但不代表無紀律/「理想」與「混球」,一樣重要
讓創業優化的三支箭──經驗、財力、人脈
創業最好趁年輕,不過薑還是老的辣/不要畫地自限,多豐富生活經驗
創業是理想與現實的不斷對話
既理想又務實,才是成熟的創業團隊/晚上做夢,白天要更務實
唯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偏執帶來成功,雖然胃有點痛/要有不能呼吸的準備
「關鍵評論網」創業甘苦談
為什麼選擇媒體創業?/創業心法與經驗談分享
結語 給肩負未來的每一個你
前言 如果不是現在,那是什麼時候?
Part 1 前三份工作學到的事
20 21 22 23
【進入職場之前,這些事得先知道】
找到你的人生終極目標
想像你的未來工作/畢業之後,你想做什麼?
認清「機會成本」的代價
年歲漸增,機會成本代價愈高/用機會成本代價,評估所有決定
過去,不等於未來
隨時能重來,只是你想好了嗎……/這個夢想到底值多少錢?
善用過渡式就業
方向未明時,試試過渡式就業/過渡式就業,就該只是「過渡」
第一份工作,應該選擇大公司嗎?
大公司或小公司,不是個好問題/第一份工...
商品資料
出版社:先覺出版出版日期:2015-06-30ISBN/ISSN:9789861342559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