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一點科學,教養變得超有趣!
打結的骨頭、飛舞的迴紋針、會轉彎的水流、讓人彈高高的蹦床……
這些都是科學施展的神奇魔法!
孩子是天生的科學家,而生活就是最大的實驗室,
讓我們陪伴孩子重新認識這個活生生的真實世界,
打開他們對自己、對知識的驚喜視野。
美國獨立出版人圖書獎教養類金獎
收錄〈親子共玩科學DIY〉
亞馬遜書店讀者四星半佳評推薦
◎孩子不小心把磁鐵吞下去了?別慌,讓科學把這個經驗從驚恐變有趣吧!
◎孩子挑食怎麼辦?那就來講一個「食物都是吃陽光長大」的故事吧!
◎「媽麻,小貝比是怎麼生出來的?」喔噢,這個問題……終於來了是吧?
◎停電了能做什麼好玩的事?一起來做個檸檬電池讓燈泡發亮!
◎萬聖節想玩些搗蛋的遊戲?快來學做可以吃的假血和尖叫的氣球!
科學其實很生活、很好玩,最重要的是——它很酷,也很有愛!
琳恩•布魯奈爾是艾美獎科教節目《比爾教科學》的編劇,從小就愛對各種事理追根究柢,
在當了媽之後,面對育兒生活的全新考驗、還有兩個兒子的滿腹好奇,
琳恩發現,她的「科學好朋友」也總能幫助自己化解窘境、闖關成功,或是製造樂趣,
更棒的是,這也鼓勵了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究力,讓他們學會思考問題、面對挑戰!
這本書就是琳恩和孩子們的生活實驗記錄,這些親子故事幽默溫馨、鮮活有趣,
也讓我們恍然大悟,原來,科學就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還是父母的教養好幫手!
從父母最常面對的孩子挑食、生病、對身體好奇、手足爭寵;
生活中會遭遇的玩火、停電;到接納孩子的過動,討論毒品誘惑與生死議題……
琳恩巧妙結合了「理性科學腦」和「感性媽媽腦」,
將日常事件轉變成機會教育,陪伴孩子探索生物、化學、物理的新鮮知識,
也在對話互動中培養孩子的生活態度、增進親子間的情感聯繫,
章末更收錄有科學小實驗,既是親子共玩的理想活動,也是體驗學習的最佳管道。
科學是讓平凡之物發光的星塵,看得越多、探得越深,光芒就越閃亮。
每一天,孩子想著的每一個「為什麼」、「如果」,或是「我想知道」,
都會讓他們的感覺變得敏銳,更懂得探求知識並體會箇中喜悅。
科學酷媽的這堂翻轉教養課,使我們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科學教育,
並從中獲得許多引導孩子、陪伴孩子的靈感與指引。
本書特色:
翻轉科學教育的定義與認知
藉由熟悉的教養情境引領父母重新體認科學與生活的連結,彰顯科學教育並非只是熟記理論、操作實驗,更應著重培養孩子多方探索、思考的生活與智識能力。
父母與師長的實用引導指南
援引生活比喻來解說科學原理,並提供DIY實驗活動,不僅可供父母參考學習,享受親子同玩共學的樂趣,也可為各級科教老師的備課教學提供靈感與建議。
幽默又感性的親子生活書寫
在科學知識的理性探索之外,也保有親子互動的感性分享,筆觸輕快風趣而讓人耳目一新、深感共鳴,兼具知識性與可讀性。
作者簡介:
琳恩•布魯奈爾(Lynn Brunelle)
美國知名科學教育節目《比爾教科學》(Bill Nye the Science Guy)編劇,並因此四度榮獲電視艾美獎,同時也是作家、編輯與插畫家。
布魯奈爾曾是中小學的科學和美術教師,有二十年以上的寫作資歷,著有四十多本書籍,數度贏得美國「父母嚴選書獎」,《科學酷媽的育兒大探險》則獲得2015年美國「獨立出版人圖書獎」教養類金獎。她也曾參與藍燈書屋、國家地理雜誌、探索頻道和迪士尼公司的出版與製作企劃,文章散見於各大兒童與親子雜誌。她目前與先生、孩子、一屋子的狗貓魚和路過的各種野生動物,定居在美國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區的島嶼上。
更多科學酷媽的創意妙點子,請看這裡!
本書網站 www.mamagonegeek.com
作者網站 lynnbrunelle.com
譯者簡介:
畢馨云
清華大學數學系畢業,曾任科普書編輯十多年,現為自由譯者、文字工作者、業餘交響樂團團員。譯有《這才是數學》(經濟新潮社)。
Email: xinyun.biz@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佳評推薦
孫維新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台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所教授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陳亮傑 點子研究社科學團隊召集人
洪淑青(Selena) 親子教養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 親子教養作家
彭菊仙 親子教養作家
趙介亭 綠豆粉圓爸、展賦教育文創執行長
何莉芳 台中市福科國中理化老師、「zfangの科學小玩意」部落格作者
薛紀綱(小兵) 公視科普節目「流言追追追」主持人
名人推薦:佳評推薦
孫維新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台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所教授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陳亮傑 點子研究社科學團隊召集人
洪淑青(Selena) 親子教養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 親子教養作家
彭菊仙 親子教養作家
趙介亭 綠豆粉圓爸、展賦教育文創執行長
何莉芳 台中市福科國中理化老師、「zfangの科學小玩意」部落格作者
薛紀綱(小兵) 公視科普節目「流言追追追」主持人
章節試閱
內文試讀 (一)
前言
最堅毅不拔的隊員
科學是讓平凡之物發光的星塵,看得越多、探得越深,光芒就越閃亮。
在我把自己對科學的熱愛放進教養時,我和孩子都開始有了改變。
每一天,孩子們都會想著一個「為什麼」、「如果」,或是「我想知道」。
這讓他們的感覺變得敏銳,更懂得探求知識並體會箇中喜悅,
同時也打開了他們對自己、對世界的視野。
要升上四年級的那年夏天,我發現自己真實的一面:我是個怪咖。我是個知識控。
我在那時已經迷上科學了嗎?才沒有。至少我不這麼認為。科學很討厭,每個人都這麼覺得,大家都這麼說。在我看來,科學很乏味。科學不過就是學校裡那些無趣的實驗器材,還有軟木塞、鵝卵石,以及「什麼東西會浮起來?」之類的問題。所以這還用說嘛,九歲時的我可不喜歡科學。但我是怪咖嗎?絕對是。而且那年夏天我學到的人生第一門課,至今仍然受用,將來我還希望能傳承給自己的孩子。
從小一到中學,每年夏天來臨時,我就準備前往卡恰營(Camp Ketcha)參加夏令營。這彷彿是個儀式,我的許多第一次也在這裡發生。
那年夏天就跟往年一樣,我們滿懷期待地跳下巴士。放暑假了!我們把背包堆成一堆,繞著旗竿圍成一個大圈圈。我們全都穿上藍色短褲、以及胸前印著深藍色松樹和CAMP KETCHA字樣的白色T恤,頭上則戴著藍色漁夫帽,以防被緬因州的陽光曬傷。我們唱歌、升旗、捱過早上的精神喊話和布達事項,然後就解散自由活動。大家在原野上跑跳、在茶色的池塘裡游泳、編繩結和做紙雕,或是在馬廄裡消磨時間。
馬廄!
我們每一天的時間都切割成幾大段,而我最期待的就是與馬共處的時光。我好愛馬廄裡的每一匹馬。史派瑟有古銅色的渾圓腹部,很適合無鞍騎馬。羅珀是赭紅色的粗魯傢伙,牠喜歡吃紅蘿蔔;如果你沒有騎過馬,牠會趁你不注意就突然跑了起來。蒂波是又高又瘦的棕色母馬,牠的額頭上有塊白色的菱形。
每天的每一個小時,我都會明確地讓輔導員知道我和馬有約,提醒他們別忘了我要去騎馬。我對馬的狂熱全營隊皆知。當我不斷逼問:「到底還要多久我才能去上馬術課?」輔導員都在暗笑,彼此交換白眼,以為我沒注意到。
我並不在意。我有自己的愛好,我想學習跟這些雄壯動物有關的一切知識。我趁著營隊休息時間泡在圖書館裡看書,鑽研馬的由來和原理。我覺得馬從脛骨、腓骨末端往下到飛節、蹠部的稜角曲線,都美得難以形容。牠們的額毛從頭骨頂端的枕骨披垂而下的模樣,優雅得令我屏息。從馬匹旁邊走過時,我總會忍不住伸手拍拍牠肩部下方的三角肌隆起。我研究馬的演化,驚嘆於五千五百萬年前牠們只是體型像貓一般大的動物,而牠們的馬蹄其實只有單趾,卻能讓身體如此穩健地平衡。我知道馬可能會受哪些疾病侵擾,從傷害腳踝的外生骨贅,到蹄葉炎都是。我也發現馬的視角很寬,是源自牠們在掠食者/獵物世界裡扮演的角色。
我會把這所有的知識和任何顯露出一絲興趣的人分享──只不過我常把愣怔誤以為是著迷。
我替每匹馬悉心梳毛,把它們梳理得光澤亮麗。我自願鏟馬糞。我甚至能告訴你乾草的運送路線!我還自告奮勇幫忙教導小朋友跟馬有關的知識。我樂此不疲。
每一天結束之前,我們會圍著旗竿再集合一次,我的衣服沾滿塵土,身上散發著穀倉的氣味。陽光斜灑下來,我們長長的影子延伸到集合圈之外,映在高高的草叢上。降旗的時候,我們唱著散會歌,然後小隊長會要大家想想那天最感謝的事物:朋友、新鮮空氣,和玩耍的地方。而我會偷偷對自己說:「還有馬。」
在營隊的最後一天,我們最後一次圍起圈圈集合,大夥兒紅著眼眶互留地址、彼此擁抱,承諾再相見。我向羅珀、史派瑟和蒂波道別,先前已從牠們身上各剪下一點鬃毛留作紀念。
輔導員聚在一起,開始頒獎。我們心裡全都有嚮往獲得的獎。最多才多藝的隊員?最會游泳的隊員?最搞笑的隊員?最有人緣的隊員?我最覬覦的當然是最佳騎士獎,不過我心裡明白,得這個獎的會是派蒂或愛咪,她們年紀比較大,而且騎得比我好。
聽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時,我站了起來。輔導員對我微笑。他們頒給我的獎狀上寫著:
最堅毅不拔的隊員(Most Persistent Camper)
這是什麼啊?那個形容詞是什麼意思?都沒有提到馬、運動或是人緣。
大家都在鼓掌。大人在笑、在歡呼。莎莉,那個刻薄的女生,轉頭對著我低聲說了一句:「愛馬的怪咖。」
我把獎狀帶回家給爸媽看。他們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這是什麼意思?」我問:「這是什麼意思?到底是什麼意思啦?」
我越問越大聲──他們也越笑越大聲。
我跑進老爸的書房,自己去查那本大字典。
堅毅不拔(Persistent):
1. 拒絕放棄或放手,頑固地堅持下去。
2. 堅持重複或連續不斷的:如響個不停的電話鈴聲。
3.【植物學】宿存,過了成熟期但尚未掉落,就像茄子上的花萼或是松果的鱗片。
4.【動物學】殘存,會永久存在,而不是在發育初期就消失:如遺留的魚鰓。
一時間,這個獎令我感到難堪。大家都在嘲笑我。「怪咖」這個字眼在我的自信心中留下烙印,讓我退縮。但隨後,讓我獲獎的那股頑強意志又湧現了:有那麼糟嗎?我心想。我雖然不能理解它跟卡恰營有什麼關連,但我喜歡「永不放棄」這個概念。如果堅毅不拔的意思是,對於某種事物的熱愛已經高漲到想要對它無所不知的地步,那就放馬過來吧!
那時我還不知道的是,要成為最堅毅不拔的隊員,必須先擁有熱情,而且這樣的堅持正是好奇心、知識與發現的基礎。我的堅持不懈,正是我探索熱情與科學的體現。
沒錯。熱情與科學。
在那之前,科學對很多人來說,是必須忍耐的折磨。像是要解剖青蛙,要死命背下一長串古怪的字、化合物、方程式,還有就是要分清楚高基氏體和內質網、NaCl(鹽)和C12H22O11(蔗糖),以及A = πR2和E = MC2──這些東西只要一考完就全忘光了。
對另一些人和我來說,科學則變成了讓平凡之物發光的星塵。看得越多、探得越深,光芒就越閃亮。而且對孩子來說,它可能具有魔力。
在夏夜聽見蟋蟀的叫聲,是不是很棒呢?這個叫聲可不只是悅耳的聲音而已。如果數一下每分鐘的唧唧聲,你還可以測出溫度呢。還有,由於地球上的水分子是有限多的,因此我們喝下的水其實就是數百萬年前的恐龍所喝的水,很有趣吧?
所以一直到如今,我仍然是那個堅毅不拔的隊員。我是知識控,是個怪咖(你要這麼說也行),並且以此為樂。年少時一心求酷的我努力要撇開這個稱號,現在的我則欣然接受了。
我依舊充滿好奇心,熱愛投入事理的研究中。這就是我的核心精神。我喜歡觀察、實驗、失敗、再試一次、大笑和學習。我就是靠著這股精神,不管你想稱呼它怪咖、知識控或隨便什麼都好,來為自己的人生指引方向。
遇上混亂且不可預測的教養問題時,這也是非常好的處理方法。這不只是為了我自己的摸索之旅,也是為了我那超棒又有耐性的先生凱斯,以及我們的兩個兒子小凱和里歐,他們每天都在經歷人生和科學,一天甚過一天。
科學仰賴的是觀察、實驗、犯錯、解決問題,以及從結果中獲得滿足快樂。我們每個人內心裡的那個怪咖,都會持續不輟地醉心於那些簡單和不那麼簡單的事物。那個內在的怪咖,正熱切期待著我們在這個星球上所經歷的刺激旅程。
如今,我對宇宙的複雜性和結構深深著迷。它讓平凡變得偉大。我不僅是在打掃房子,同時也驚嘆著,落在書架上的這些灰塵粒子是遠從非洲乾燥河床、經過大氣層才飄到半個地球之外。就算你已睡眼惺忪,這些灰塵和塵蟎、皮屑也會逼得你要讓地板保持乾淨。
這是好奇心和令人睜大眼睛的驚喜。你問得越多,就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是疑惑。越是疑惑,你的旅程就越美妙。
在我把自己對科學的熱愛放進教養時,我和孩子都開始有了改變。
這本書絕不是在教你要怎麼做。它只是記錄我是怎麼做的。當我的孩子把半隻手臂伸進爛泥裡找水晶,當我發現他們在爭辯雞和恐龍有沒有血緣關係,當他們想知道自己的頷骨咬糖球的施力有多大時,我的心也跟著振奮激昂。
每一天,孩子們都會想著「為什麼」、「如果」,或是「我想知道」。這讓他們的感覺變得敏銳,更懂得探求知識並體會箇中喜悅,同時也打開了他們對自己、對世界的視野。
為了鼓勵這種好奇心和探究力,我也把我們最喜歡的幾個活動、計畫和實驗寫進來,放在每章的最後。我覺得這些活動很有趣,而且能引發更深入的討論。我知道,這有點怪異。
怪異是不可多得的寶物。這是我繼承而來也熱衷分享的一項特質,而我希望將來有一天,小凱和里歐也會把它傳承給自己的孩子。
科學不是專屬於怪咖的。科學是未來。如果你已為人父母、或正準備成為父母,這就是你的未來。
內文試讀 (二)
等一下, 我吃的是什麼?
食物從哪裡來?
兩個小鬼發現紅蘿蔔是長在泥土底下,就跟蚯蚓和昆蟲比鄰而居,都面露驚恐。
他們很快就推論得出,土壤裡可能是蠕蟲和昆蟲大便的地方,
所以紅蘿蔔其實是蟲蟲的便便。
紅蘿蔔=蟲蟲便便,也就成了所有蔬菜的通用象徵。
他們還發誓,以後絕對不讓那些骯髒東西通過他們乾淨的嘴巴……
從孩子們還是小嬰兒的時候,我就開始注意他們的飲食。我讀遍所有嬰幼兒營養的相關書籍。我自製嬰兒食品。真的沒那麼難─把蔬菜蒸熟、丟進果汁機,再把蔬菜糊裝進製冰盒,放進冷凍庫。這比罐裝產品還方便,吃起來也可口許多。書上說,這個辦法能讓孩子愛吃真正的蔬菜。我的結論是,這行得通─有一陣子是如此。小凱和里歐還很小的時候,什麼都吃。他們喜歡鮭魚、酪梨、綠花椰、甘藍菜、芒果、南瓜、藜麥。我知道!真是太厲害了。我也覺得很棒。
像我這樣絕不會讓孩子只吃起司通心粉的年度好媽媽,曾有那麼一度,十分沾沾自喜而志得意滿。嘖,少臭美了!
我學到(也一直在學習)的教訓是:不管發生什麼事,絕對不要沾沾自喜或自認比人強,因為情勢永遠會改變─屢試不爽!小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吃芝麻涼麵、紫菜、奇異果和藍莓, 是三歲還是四歲?我不記得了,只記得這轉變很突然。他開始注意到顏色,會挑出一小塊一小塊不順眼的、有顏色的食物給我,像是在抗議。
我決定把它變成顏色遊戲。「把彩虹吃進肚肚喔!」我哼唱著:「紅橙黃綠藍靛紫!七彩先生來做客唷!彩虹出現了!我們把他吃掉!」
結果一點用也沒有。小凱哭了起來,說他才不要吃掉彩虹,這樣他會難過。我於是告訴他,假如他吃掉彩虹,彩虹的快樂會跑進肚子裡,讓他變開心。他就問我,那可不可以改吃蠟筆。
我想一切總會過去的。
到現在我仍然覺得,一切都會過去的。就這麼說吧,起司通心粉會一直出現在我們的食物架上,但至少會是有機產品。
別誤會我了。像是「讓孩子們對種菜產生興趣,他們就會因為親力親為過,而愛吃真正的食物」,這種方法我們也試過了。沒有用。我們什麼都種過,從大頭菜、蕪菁甘藍,到紅蘿蔔和萵苣。孩子們喜歡種東西,種東西很有趣。他們熱愛種子、嫩芽、澆水,但等到要收成的時候,兩個小鬼發現紅蘿蔔其實是長在泥土底下,就跟蚯蚓這些蠕蟲和昆蟲比鄰而居, 都面露驚恐。他們很快就推理得出,土壤裡應該是蠕蟲和昆蟲大便的地方,所以紅蘿蔔其實是蟲蟲的便便。紅蘿蔔=蟲蟲便便,也就成了所有蔬菜的通用象徵。他們還發誓,以後絕對不讓那些骯髒東西通過他們乾淨的嘴巴。
要邁向自耕自食的生活,還真是有點困難啊!
後來他們又發現,雞蛋是從雞的哪裡生出來的,從此早餐的炒蛋也出局了。我還有辦法讓他們吃義大利麵醬──我會放火雞絞肉,而且把每一種可用的蔬菜搗成泥,加進醬汁裡。我使出千方百計,要讓他們吃到每天所需的健康五蔬果。當他們開始討厭吃蔬菜時,我知道麻煩來了。要是他們得知雞肉真的是「雞」,又會做何反應呢?
有一天我們正吃著墨西哥雞肉捲餅,里歐就問了。
「雞肉是從哪裡來的呀?」
「雞肉就是雞。」
他睜大了眼睛。「什麼?」
「對呀。就是四處趴趴走、會下蛋又會咕咕叫的雞。我們照料牠們,把牠們養大,時候到了就把牠們吃掉。」
「等一下!我吃的是什麼?真的是雞的身體嗎?」
我力圖鎮定。「牠這一生過得很好──」
「噢,媽麻 !不要說了!我不想知道這隻雞的事。我不想知道牠是不是叫佛瑞德?牠看不看電視?會不會變魔術?」
小凱和里歐把捲餅吐出來,驚恐地看著我。
「好了,你們兩個。我懂你們的感覺,是有點奇怪。可是我們人就是要吃其他的物種, 身體才會長大、才會維持健康啊。每個東西都是分子組成的,我們也需要不斷把分子放進身體裡面,這樣才能活下去。我們只是把分子重組。生命就是這樣,每個動物都要吃東西。」
「吃什麼東西?那這隻可憐的雞吃什麼?」
「像是剩菜、穀物、蟲子──」
「呃!蟲子?」
我努力硬撐下去。我帶頭示範,繼續吃著捲餅。我相信只要保持冷靜,就能度過這一關。「嗯,好好吃喔!」
結果兩人大喊:「媽麻!」
「有些動物只吃肉──其他動物的肉。譬如狗和貓,牠們是肉食性動物。」
「媽麻,牠們是吃飼料啦,咖啡色,一顆一顆的。」
「我知道,寶貝。那些一顆一顆的,是肉做成的。」
「以後我對歐吉的看法不一樣了。」小凱嘆口氣,望著歐吉,歐吉則無辜地搖著尾巴。
「也有一些動物吃植物。」
「和蟲蟲便便。」
「真香!」
「那植物吃什麼?」
「問得好。植物吃自己製造的食物。它們利用太陽和土壤,來製造糖。」
「所以植物吃陽光囉?」
「算是吧,我猜。很好!這個我喜歡。」
「嗯,我也想吃那個。」
很好,終於有進展了。
「你可以吃啊。」
「可以嗎?要怎麼吃?」
「把每天我為你們準備的青菜、水果、雞肉、穀物這些美味可口的東西吃掉啊。所有食物都來自陽光。」
「冰淇淋呢?」
「也是陽光啊。它是牛奶做的,牛奶來自牛,牛吃草,草利用陽光製造自己的食物。」
遊戲開始了,這可能行得通。
「M&Ms 巧克力!」里歐衝口而出,還咧著嘴笑。小凱也跟著笑。
「巧克力來自可可粉,可可是一種樹,樹會利用太陽製造糖啊。」
「披薩呢?」
「這就難了。餅皮來自小麥,小麥是植物─植物利用太陽。還有番茄醬─番茄是植物。起司是牛奶、牛、草、太陽。臘腸呢……」
噢喔,不妙。
「是從豬來的……」
「是豬?! 」
「豬吃玉米,玉米是植物,植物從陽光獲得能量,你們看吧?」
驚險過關。「我們吃東西,有植物、有動物。我們沒有殘酷無情啊,孩子們。只要我們對植物和動物心存感激,這樣不是很好嗎?」
「大概吧。」
「來,誰想吃一碗陽光呀?」
「牛奶巧克力碎片冰淇淋?」
「太好了。」
之後,兩個小鬼仍然挑食,不過多虧了「哈克貝琪節」,情況將有重大轉變。
班布里治的「運動員俱樂部」在每年四月都會舉辦「哈克貝琪節」,為釣魚季熱鬧開場。島上的孩子們紛紛帶著竹釣竿來參加比賽,看誰能在規定時間裡,釣到第一條、最大條,或最多條魚。這又是另一個有如生活在夢想之地的歡樂時刻。
凱斯興奮地帶著兩個兒子參加生平第一次釣魚探險。這是只屬於男孩的活動,是哥兒們的聯誼時間。凱斯和我們的鄰居奇普前一天晚上就和小鬼頭一起挖出蟲餌,弄好釣竿。空氣裡瀰漫著熱烈的探險氛圍。
這是大事。小凱和里歐第一次要殺生來吃。我感覺會出狀況。
這件事會讓他們形成什麼聯想很重要。這次經驗會不會讓他們留下創傷?他們會從此吃素嗎?我準備好了。我有食譜書。在懷小凱之前,我吃了十二年的素食,懷孕後我就決心補償自己,盡情享受一番,狼吞虎嚥吃下眼前所及的每一個漢堡。我能做出純素食。我有一台果汁機。未來的日子將充滿蔬菜泥和義大利麵。我應付得來的。
那晚,我幫他們蓋好被子,在睡前還跟他們聊起古老的狩獵社會,以及獵物在儀式中的角色,為他們做好心理建設。凱斯對我笑了笑。天亮之後,我送他們出門,看他們帶著馬芬蛋糕、熱可可、蟲蟲和堅定的信念,走進白濛濛的晨霧中。凱斯向我保證他們會沒事的,我還強忍著淚水。
過了幾個小時,他們回來了,我給了每個人大大的擁抱,然後問他們比賽得怎麼樣。
小凱和里歐馬上高呼:「超棒的!」
凱斯和奇普臉上也堆滿笑容。
「小凱第一個抓到魚!」凱斯驕傲地說。
「也是最大的一條!我贏了一支釣魚竿,上面還有蝙蝠俠的圖案。」
「我抓到五條!」里歐搶著說:「我也得到一支釣魚竿!」
孩子們手舞足蹈。他們渾身溼透、被蚊子叮得滿身包,但是很開心。
「到底怎麼樣?」我問凱斯:「他們有沒有嚇到?」
「示範給媽媽看。」凱斯對孩子們說。
「媽咪,就像這樣,」小凱說:「我把線甩出去,然後賓果!有東西在拉我。我就抓了釣竿,一邊往岸上跑,一邊用力拉釣竿。」
里歐在一旁補充:「對呀,然後那隻魚就出現了。是銀色的,而且像這樣跳來跳去。」
小凱和里歐撲到地板上,翻過來扭過去,到處亂跳,還咯咯咯地大聲笑著。
「我們把魚拖出來、丟上岸的時候,牠就像這樣!」
兩人一邊笑、一邊站起來。「超好玩的!然後我們說:『魚啊,謝謝你。』現在我們來吃魚吧!」
怎麼了?才一個早上,孩子們就欣然接受獵食關係,在萬物間確定了自己的位置。哈克與貝琪,謝謝你們!小凱和里歐需要做的,就只是把它應用到自己的真實生活中。嗯,這道理值得深思。
孩子們好得很。他們一共釣到十條魚、贏回兩支釣竿(其中一支上頭有蝙蝠俠圖案),以及對釣魚的熱愛。還有,他們顯然也開始愛吃魚。那天晚上我們把魚煎來吃,兩個小伙子大口把魚吃掉,把四季豆剩在盤子裡。
這總是個開始。
親子共玩DIY
【追溯食物的源頭】
● 任選一種食物,開始追溯它的來源,一直到太陽為止。譬如披薩─麵團是 小麥做的,而小麥正是靠太陽生長的植物。
● 從雜誌上剪下食物的照片,再用畫圖的方式,畫出食物的源頭是如何回溯到太陽的途徑。
● 做一個太陽造型的掛飾,當成餐桌中央的裝飾品。
【種出披薩醬】
現在我們更進一步,預留一小塊花圃或一個罐子,
從頭開始種東西──像是莎莎醬、披薩醬或其他淋醬。
你要準備的材料
● 幾個罐子或一小塊預留的花圃
● 番茄、香草、洋蔥或大蒜的種子
你該怎麼做
1. 按照包裝盒上的說明,把種子種下去。
2. 觀察它們發芽。
3. 收成,然後大快朵頤!
內文試讀 (一)
前言
最堅毅不拔的隊員
科學是讓平凡之物發光的星塵,看得越多、探得越深,光芒就越閃亮。
在我把自己對科學的熱愛放進教養時,我和孩子都開始有了改變。
每一天,孩子們都會想著一個「為什麼」、「如果」,或是「我想知道」。
這讓他們的感覺變得敏銳,更懂得探求知識並體會箇中喜悅,
同時也打開了他們對自己、對世界的視野。
要升上四年級的那年夏天,我發現自己真實的一面:我是個怪咖。我是個知識控。
我在那時已經迷上科學了嗎?才沒有。至少我不這麼認為。科學很討厭...
推薦序
本書以幽默又真實感人的筆觸,讓每個大人重新體會,科學原本就是為了解決我們平時遭遇的問題所發展出來的思考方式、以及透過觀察與嘗試後的心得。更棒的是,作者還貼心地提供了許多跟孩子一起玩科學的方法,生物物理化學不再是教室裡背誦的知識與不知所云的定律,而是令人興奮與讚嘆的神奇探險。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若是我們願意學習作者陪伴孩子的方法,除了可以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增進親子之間互動的親密感。——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作者面對孩子的各種疑問耗費心思,不只在言語上細心且耐心地創意引導,同時藉由親身實作,讓孩子有體驗、討論與自我思考的機會。而自我思考,便是孩子創造出最適合自己學習方式的重要步驟;經由不斷地思考、經驗,孩子也會自我修正。由於動機與結果都是屬於孩子的,學習當然就變得有趣。經由作者列舉的切身經驗,必能帶給父母師長一些引導孩子的嶄新idea。 ——點子研究社科學團隊召集人 陳亮傑
身為母親,作者也會遇到各種教養狀況,但情緒過後的她往往一轉念,就能藉此機會教育。這本書提醒我們,或許除了慌亂與防堵,親子間更可以理性地面對問題,而非一味採取保護政策,讓孩子無法接近問題核心。這些千載難逢的學習動機,如果加以正面帶領,將可提高孩子未來冷靜處事的能力。這本結合了理性與感性的教養好書,相當迷人,而我正著迷其中。 ——親子教養作家 洪淑青(Selena)
這本書沒有讓我失望,作者用很生活化的對白,引導一個個與科學有關的議題,如:環保綠活如何實行?食物從哪裡來?男女生外表與思考的差異?如何處理頭蝨?如何面對過動症?如何生火烤棉花糖……有許多議題都非常親切、熟悉,讀著讀著常讓人莞爾一笑。這次閱讀是一趟很棒的獨特旅程,喜歡科學的家長們,可不要錯過這本在生活中學科學的好書。 ——親子教養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
這是一本幽默風趣的育兒日記,也是一本實用有趣的科學手記。作者與孩子之間的生活對話,讀來真讓人心有同感;而從每篇日記延伸而出的科學活動,更是充滿創意與驚喜,原來在家就能和孩子一起進行科學實驗!跟著《科學酷媽的育兒大探險》,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好奇、一起探索、一起冒險吧! ——綠豆粉圓爸、展賦教育文創執行長 趙介亭
這本書沒有文謅謅的教養理論、也沒有硬梆梆的科學知識,反而有許多別開生面的對話與做法。孩子本來就是天生的科學家,父母要給孩子的不是答案,而是陪伴、引導、互動!最棒的親子科學教育,是伴隨孩子樂在當下,陪著孩子去找答案,跟孩子討論、聽聽他怎麼說,這就是探索的過程,主體還是親子互動,至於發現科學、學到知識——那是額外的收穫!──台中市福科國中理化老師 何莉芳
好奇心是探索科學的最佳動力。只要帶著好奇心與求知欲,許多事情就變得有趣,科學也變得沒有距離。對我來說,科學像是空氣,也許不常感覺到它的存在,但它其實無所不在。所以,請各位爸媽隨著這本書,帶著輕鬆的心,和孩子一起大口、大口地呼吸這股空氣吧!——公視科普節目「流言追追追」主持人 薛紀綱 (小兵)
本書處處指引出如何把親子教養生活中最尷尬、難堪的一面,轉化成寶貴的機會教育時刻,更是一位母親從家人身上感受到愛、喜悅、信任與呵護的永恆見證。布魯奈爾能夠重新看待自己的世界,甚至知道如何傳達給孩子的那份本事,讓人耳目一新、又滿懷感動喜悅。太棒了!──暢銷小說《我在雨中等你》作者 賈斯.史坦
本書帶領讀者展開一場朝氣蓬勃的旅程,將身為人母的喜憂和「天生科學控」的樂趣巧妙結合。布魯奈爾以科學家探究細節的熱切眼光和善解父母的敏銳耳朶,讓日常的家庭生活宛如被妝點了魔法般興味盎然。──《出版者週刊》
琳恩熱愛當媽、也熱愛科學。她述說著一個個故事,分享如何引導孩子探索自己身邊──也是我們週遭這個世界的無窮驚奇。琳恩的科學豐富了他們一家人的生活,也保住了她的理智清醒,這本書也能提供給你一樣的幫助。──科學教育家、《比爾教科學》主持人 比爾.奈
本書以幽默又真實感人的筆觸,讓每個大人重新體會,科學原本就是為了解決我們平時遭遇的問題所發展出來的思考方式、以及透過觀察與嘗試後的心得。更棒的是,作者還貼心地提供了許多跟孩子一起玩科學的方法,生物物理化學不再是教室裡背誦的知識與不知所云的定律,而是令人興奮與讚嘆的神奇探險。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若是我們願意學習作者陪伴孩子的方法,除了可以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也能增進親子之間互動的親密感。——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作者面對孩子的各種疑問耗費心思,不只在言語上細心且耐心地創意引導,同時藉由親身...
目錄
【前言】 最堅毅不拔的隊員
1. 你的葉綠素冒出來了——環保綠活很容易嗎?
【親子共玩DIY】碎葉子T恤
2. 等一下,我吃的是什麼?——食物從哪裡來?
【親子共玩DIY】追溯食物的源頭╱種出披薩醬
3. 給你看我的——男生和女生有什麼不同?
【親子共玩DIY】可洗可吃的身體彩繪顏料
4. 我真不想這麼說,但妳有一點點胖耶——哪些東西會浮起來?
【親子共玩DIY】浮浮沉沉的醬油包
5. 大家都有蜥蜴腦——你為什麼會生氣?
【親子共玩DIY】馬賽克樹蜥
6. 好,來玩火吧——火到底是什麼?
【親子共玩DIY】把火生起來╱烤棉花糖夾心餅
7. 檸檬裡的銅板——停電的時候可以做什麼?
【親子共玩DIY】檸檬電子鐘
8. 磁性時刻——吞下了磁鐵會發生什麼事?
【親子共玩DIY】重金屬大餐╱飛舞迴紋針
9. 年度好媽媽——你怎麼知道有沒有骨折?
【親子共玩DIY】把骨頭打結
10. 如果妳搞砸了怎麼辦?——血液為什麼會自己乾?
【親子共玩DIY】平衡蜻蜓
11. 鼻子吹笛,胳肢窩放屁——聲音是怎麼來的?
【親子共玩DIY】看見聲音╱用胳肢窩製造屁聲╱吸管雙簧管
12. 頭蝨媽媽——感染了頭蝨應該要保密嗎?
【親子共玩DIY】果醬瓶飼育箱
13. 失控的臨界點——人為什麼會生病?
【親子共玩DIY】自己養細菌
14. 今天在學校過得怎麼樣?——男生和女生的大腦不一樣嗎?
【親子共玩DIY】枕邊日記
15. 嬰兒話題——小貝比是怎麼生出來的?
【親子共玩DIY】豆子湯DNA╱綜合冰淇淋
16. 陽光與自由自在——為什麼會有汗臭味?
【親子共玩DIY】美味可口的自製體香劑
17. 我想握緊你的手——人為什麼會相愛呢?
【親子共玩DIY】讓水流轉彎╱撿紙器╱泡泡駕馭者
18. 閃亮亮的變裝武士——這是固體還是液體?
【親子共玩DIY】古怪的流沙╱尖叫鬼氣球╱水黏土╱假血
19. 記憶建築師——雪花是怎麼形成的?
【親子共玩DIY】收集雪花╱保存雪花╱剪出六角形紙雪花╱手作硼砂雪花
20. 真的有聖誕老人嗎?——為什麼我們會記憶或遺忘?
【親子共玩DIY】多途徑回憶指偶
21. 每個人都有一點怪——該如何與過動症共處?
【親子共玩DIY】一心多用
22. 美酒佳餚——毒品和酒精會如何改變大腦?
【親子共玩DIY】連結線路
23. 本壘板上的牛頓——什麼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親子共玩DIY】戈德堡機械裝置
24. 靈魂之光——死掉以後會去哪裡?
【親子共玩DIY】光舞風鈴
25. 吸收跳躍的能量——蹦床為什麼能讓你跳高高?
【親子共玩DIY】超級彈跳球
【前言】 最堅毅不拔的隊員
1. 你的葉綠素冒出來了——環保綠活很容易嗎?
【親子共玩DIY】碎葉子T恤
2. 等一下,我吃的是什麼?——食物從哪裡來?
【親子共玩DIY】追溯食物的源頭╱種出披薩醬
3. 給你看我的——男生和女生有什麼不同?
【親子共玩DIY】可洗可吃的身體彩繪顏料
4. 我真不想這麼說,但妳有一點點胖耶——哪些東西會浮起來?
【親子共玩DIY】浮浮沉沉的醬油包
5. 大家都有蜥蜴腦——你為什麼會生氣?
【親子共玩DIY】馬賽克樹蜥
6. 好,來玩火吧——火到底是什麼?
【親子共玩DIY】把火生起來╱烤棉花糖夾心餅...
商品資料
出版社:方舟文化出版日期:2015-09-23ISBN/ISSN:978986914977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04頁開數:17*23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