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給孩子完美童年,往往結果是
要求他分擔家事卻叫不動、請他少碰3C產品卻改不掉,
希望他多體諒人、別只想到自己,但怎麼講就是不聽,
如果你的小孩也常常叫不動、改不掉、講不聽,
你必須學英國媽媽不打不罵的鋼鐵管教,
根本不必動怒、碎念,更不用動手修理,
小孩就會成為一個溫暖、守禮的人。
本書作者黎耶特.休斯.喬西是英國的育兒權威專家,本身育有一子的她,多次受邀於BBC、ITV等節目,分享教養觀點。
她發現以前教育太獨裁(以為打罵就會讓孩子聽話守規矩),現在教育太溺愛(想給孩子完美童年,結果孩子變成小霸王、公主病)。因此,多年來她根據自身經驗,不斷倡導「新式老派教養──不打不罵的鋼鐵管教」,在現代溺愛與傳統獨裁教養方式之間,取得平衡──。
教出不耍賴、有教養的小孩。
叫不動、改不掉、講不聽?其實,每個「耍賴」的小孩背後,
一定有捨不得「耍狠」的父母。你可以學英國媽媽這樣做:
◎不輕易讚美、但也絕對不打不罵,這樣「堅持」孩子就會循規蹈矩:
.徹底揚棄毆打小孩,但該罰時一定要罰:但怎麼罰才有效?
深受許多老師青睞的「黃金時間」法,你可以套用在家裡。
.孩子對你的規定,一定是一直盧一直盧,你得視若無睹:
用「要」跟他們溝通,你要她們去洗碗、去讀點書、去打掃……
別講「不要」:不要一直看電視、不要一直玩網遊,例如下午五點是寫功課時間,星期六早上必須打掃房間。
孩子跟你擺臉色?耍賴?本書教你怎麼貫徹你的要求。
◎不做家事的耍賴子女,必有捨不得處罰的爸媽
.創造「家事遊戲」可以騙小小孩,那大小孩呢?
在分配家事上讓他們參與意見:你要把髒衣服拿去洗還是收拾碗盤?
讓他們二選一。如果都不要?沒關係,你直接幫他們選。
如果孩子還是一直盧?你得堅持立場,大可扣留零用錢或關閉電視、電腦。
.但要謹記,即使孩子笨手笨腳做的不好,你別當場重來,
請盡量背地裡重做,以免孩子覺得自己白費工夫。
◎現在小孩的問題出在哪?他們不是在玩3C,就是在上才藝課。
.要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就算孩子喊無聊,你也得讓他自由玩耍──
就是不必想學習目標的遊戲,容許孩子運用想像力和周遭一切資源,自己找樂子。
.限制螢幕時間!如何辦到?
螢幕時間應該依年齡設限,3C產品不准帶進臥室。
晚上過了某段時間,就把家裡的無線網路關掉。
此外,作者還提供很多非常實用的「新式老派教養──不打不罵的鋼鐵管教」:
.挑食怎麼辦?
別再說「吃這個對你很好」,這招一定沒效,你得明確告訴她們:「沒有嘗過不能說你不喜歡」;告訴他們「我不是廚師,沒辦法接受點菜。」
.怎麼給零用錢?
不只父母要克制,也要疏導過度慷慨的親人。
所以你要有心理準備:買大型禮物給孩子的機會,得留給祖父母。
.怎麼放手讓孩子獨立?當心看太牢,會養出媽寶。
如果孩子要獨自出門,要事先報告三件事 : 跟誰去、去哪裡、何時回來。
此時你可以好好利用你和他的手機。
「小孩子嘛,長大就會比較懂事了!」
請趕快停止這種思考,因為你眼裡的那種小孩,很快就會變成「那種大人」,建立管教的根基何時都不算遲,但務必請早。
作者簡介:
黎耶特.休斯.喬西(Liat Hughes Joshi)
英國親職記者與作家,與先生育有一子。專長領域為育兒與家庭教育,常撰寫育兒產品報導(包含測試與使用心得)。文章遍及《英國每日電訊報》、《衛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曾任知名英國育兒網站(Parentdish.co.uk.)的專欄作家、與知名親子雜誌《母親與寶寶》(Mother and Baby Magazine)的編輯顧問。
由於形象專業,因而受邀在英國一年一度、彰顯玩具傳統價值的慢速玩具獎(Slow Toy Awards)擔任評審,並獲天空新聞台(Sky News)、ITV、BBC多次邀請,於節目中分享教養話題。現今結合親子專業、與過去在知名會計事務所KPMG的管理諮詢顧問經驗,研究育兒對品牌的影響,為多家企業提供行銷諮詢。
著作有《怎麼讓你的孩子冷靜下來》(How to unplug your child)、《嬰兒購物指南》(What to buy for your baby)、《撫養孩子手冊》(Raising children)等。
譯者簡介:
李宛蓉
主修新聞與傳播,曾任職雜誌採訪編輯及報社編譯。現專事譯作。譯作有:《誰說偉大的事都被有錢人做完了!》、《破案高手教你推理心理學》、《壞公主寫歷史》《珍奧斯汀的神回與已讀不回》(大是文化出版)、《我的探險生涯》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親職教育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名人推薦:親職教育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章節試閱
不輕易讚美、不打不罵,孩子卻聽話
「我小時候淘氣時,如果運氣好,大人會狠狠斥責、威脅我一頓,有時候會揍我,然後把我關進自己的房裡、不許出來。我想要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明辨是非、循規蹈矩,可是不希望他們看到我就害怕。」
沒有哪個小孩可以每天24小時循規蹈矩;跨越界線與犯下錯誤將會(甚至應該會)三不五時發生,畢竟孩子還在學習。不過為人父母的使命,在於盡量鼓舞孩子的好行為,抑制他們的壞行為,而父母的挑戰是怎麼做。
父母因愧疚而放任
研究顯示,過於嚴苛的教養方式,可能滋養子女憎惡的心理、妨礙個人性格的發展。也許是物極必反,很多人都討厭過去父母的教養方式,加上現代生活忙碌不堪,父母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因此心裡感到愧疚,教養方式朝著與過去相反的方向,變得過度放任。
如今體罰已遠遠不如以往普遍,只是有些大人因而感到迷惘,不曉得該如何是好。畢竟和其他管教手段相比,體罰是家長心目中「最簡單的」,而且憑良心說,在面對子女的惡行惡狀而怒火沖天時,其他懲罰方法顯得較難執行,效果也不像體罰那樣立竿見影。
不獨裁的「權威」,是……?
研究顯示,行為最得體、最懂得適應環境、最會臨機應變的孩子,父母多半擁有權威,卻也不是傳統的獨裁形象,更不是全然相反的「隨便小孩愛做什麼就做什麼」的放任風格。權威式教養兼顧溫情與控制,前者是獨裁式教養最欠缺的,後者則是放任式教養往往漏失的部分。
此兩極之間的中間地帶,就是新式鋼鐵教養的支柱。父母身負管控之責,但表達的方式宜仁慈、體貼,力求對孩子提出解釋,告知他們不當行為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而不只是期待他們乖乖聽話。
擬定行為管理計畫、仔細思量你想要如何管理子女的行為,可以幫助你在「事發當下」覺得自己較能掌握局面。孩子心裡有數,知道界線何在;也可以減少你對孩子發出沒辦法實現或不打算實現的恫嚇。而計畫應該包含鼓勵與獎賞好行為,以及懲罰壞行為。
若是孩子正在念小學,父母不妨觀察校方的做法,也許能得到一些靈感。如果學校的措施適合在家裡使用,那就最好不過,因為作風一貫對大家都有好處。老師對付行為失當的學生經驗豐富,如果家長採用與子女學校類似的規則和獎賞辦法,應該能鼓勵孩子的好行為。
如果你不曉得學校的做法,不妨徵詢老師,他們應該會很樂意向你解釋。小學常見的行為管理策略,有一些在普通家裡也很管用,譬如請孩子保管自己的彈珠瓶,表現良好時,父母就在瓶內添一顆彈珠以資鼓勵;表現不良時,則取出一顆彈珠作為懲罰。等到瓶子滿了,或是彈珠達到目標數量,孩子就可獲得獎賞。
另一種深受教師青睞的方法,叫作「黃金時間」:騰出一天或一星期中的某個時段,安排學生著迷的活動。假如學生行為不良,就取消部分活動,甚至完全取消。如果把黃金時間套用到家裡,全家人可以在星期六晚上一起收看電視節目,或是週末一起上館子、在庭院裡玩足球。
口頭讚美簡單有效,但別過頭了
獎賞好行為,讓孩子清楚你希望他們做什麼。不一定是需要獎賞物品,也可以是父母陪子女在公園玩久一點,或是晚上多講一則床邊故事。大多數孩子對於每週末統計獎勵積點的活動,反應都很熱烈。
所有人都喜愛正面的回饋,兒童也不例外,尤其是得到大人的讚美,更是令孩子心花怒放、樂此不疲。可惜如今有些做父母的有過度讚美子女的傾向(親愛的,你呼吸得真棒!),反而稀釋了讚美的影響強度。你的讚美之辭應該表達具體,這樣孩子才會確切明白自己做了什麼好事,同時得到未來繼續努力的激勵。
該罰時一定要罰
如果做了壞事也不會受懲罰,孩子就會相信自己不論怎麼使壞都沒關係。當然,處罰必須配合倫理道德教育,否則孩子只會在獎賞的誘因下行善,在懲罰的威脅下避免作惡──理想情況是,孩子應該了解什麼樣的行為方式比較妥當。
整體來說,有效的懲罰具備一些關鍵要素:提供是非對錯的解釋、錯誤行為的影響、孩子應該怎麼做才對、以及錯誤行為的後果。在凸顯孩子錯待他人所造成的影響上,懲罰特別有用。關鍵概念是:「如果別人這樣對你,你作何感想?」不過父母同時也要解釋,他們不以為意的事情,可能會激怒別人或害人家難過。總之,時時對孩子耳提面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古訓,算是相當有效的方法。
唯一例外是,假如孩子顯然故意利用破壞規矩或使性子來爭取你的注意,這時「忽視壞行為」變成可以接受的特例,而且還是相當明智的做法,因為碰到這種情況,父母對孩子的行為視若無睹或採取冷處理,反而最合理。令人遺憾的是,父母無法每次都猜對孩子究竟是否為了爭取注意才鬧脾氣,只能靠觀察他們的肢體語言來辨別;有時候孩子得償所願,一時鬆懈而忘了裝哭或裝酷,轉眼就表現得很開心時,做父母的這才恍然大悟。
徹底揚棄毆打孩子
打孩子究竟是對是錯?這是十分情緒性的議題,有些人從小耳濡目染,長大之後居然堅稱打小孩並不會對孩子造成任何傷害。毆打顯然是效果不彰的懲罰,因為父母光是動手,並不對孩子解釋他們哪裡做錯了,也不說明本來該怎樣做才對。更糟的是,打人樹立壞榜樣:如果你很生氣、很鬱卒,或是某人做了你不喜歡的事情,那麼訴諸肢體暴力也沒有關係。既然毆打可能造成負面效果,何不採用其他比較好的方式鼓勵孩子循規蹈矩?
小孩越清楚家長對他們的期望,表現就會越好,因為孩子都喜歡可以預測的事物。家庭規約應該保持一貫性、清楚易懂,隨著孩子的變化,也需要時時檢討修改。規約可以包含針對某些家庭成員而設的規矩,另一些則要求人人遵守。制訂規約時,全家人應當一起坐下來討論,大家同意之後,明白列印出來或騰寫出來,然後張貼在容易看見的地方,譬如冰箱的門上。這套做法看似老生常談的「大眾心理學」,不過真的很管用,確實能改變行為。
孩子一直「盧」,你得視若無睹
討論孩子是否應該獲准做A事情,或是B懲罰是否公平時,應該由做父母的(而非子女)選擇何時結束討論。你自然應該解釋理由,不過接下來就要態度堅定的說清楚,你不想再聽到任何糾纏、莽撞或討論的話,這一招效果宏大,令人意外。如果孩子依然喋喋不休,你就要盡可能忽視他們。
偶爾忍不住對孩子叫嚷時,不必太苛責自己。沒有父母希望自己的憤怒咆哮把孩子嚇得唯唯諾諾,然而偶爾大吼大叫一番,能讓孩子在混亂之中聽進你的聲音。不過,要小心過猶不及,因為孩子會模仿大人,到頭來他們也會養成動不動就叫嚷的習慣。至於做父母的,如果只是偶一為之,實在無傷大雅。
弄清楚什麼事會引爆孩子脾氣
在傳統家庭生活中,父母並不太關注孩子負面行為背後的因素,即便最稱職的家長也不把這事兒放在心上──搞不好還會訓斥子女「要振作起來」。孩子出了問題,父母經常文過飾非、睜隻眼閉隻眼,而不是坦然面對,甚至連最起碼的深入了解也做不到。
孩子惹麻煩的原因,可能是很想得到父母的注意,或是在學校、家裡碰到讓他們難過的事,甚至可能只是累了或餓了。注意一下,孩子是不是在兄弟姐妹惹毛他們的時候,或是與父母相處時間比平常少的時候,特別容易找麻煩?你可以想辦法找出答案:與其他子女聊聊,或是在出問題當下問問這個孩子,是否有什麼事情讓他感到心煩?
鋼鐵管教(與「孩子是霸王」的風格相比)的關鍵在於,儘管這些理由都情有可原,但都不能當作孩子言行逾矩的藉口。反之,你應當把這些理由看成孩子惡劣行為背後的解釋,幫助父母想出對策,以防相同的情況再度發生。
很明顯,你應付這些「引爆點」的方式,取決於它們的性質,其中許多可以避免,至少也可以限制;舉例來說,如果你曉得自己的孩子只要一累就會鬧彆扭,或是長途旅行無聊時,幾個小孩就會開始吵嘴,那麼你一開始就可以預作防範。幫助孩子開始察覺自己的壞行為引爆點,等到他們長大一點,就能夠自己設法應付這類情況。舉個例子,孩子可以學習體察自己因為學校考試或生活中發生許多變化,而感到緊張和情緒化。
給孩子適當控制權
容許孩子對自己生活擁有若干控制權,可以減少父母的嘮叨和訓斥,最終促成親子之間相互尊重的關係。俗話說得好,「選擇你要打什麼仗」,因為如果你管的事情是孩子所關切的,他們就會比較當一回事。這麼說絕對不是要父母對孩子的壞行為不聞不問,但是能讓你明白,也許你不應該再煩惱,孩子選擇穿黃花衫配紫格子褲礙不礙眼了。
此外,規矩一旦成為例行公事,也能減少爭執。假如孩子知道,下午五點鐘就是寫功課的時間,知道星期六早晨必須打掃自己房間,那麼他們動手的時候就比較不會抱怨(注意,是「比較不會」,而不是「完全不會」抱怨──這玩意兒沒有那麼神奇)。
可能的話,告訴孩子你「要」他們做什麼,而非你「不要」他們做什麼。幼童對否定指令的消化能力不及肯定指示,舉個例子,對孩子說「把外套掛起來」比「不要把外套丟在地板上」,更容易讓他們聽懂你要他們做什麼。
此外,要求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盡可能說得具體一些也有幫助,所以「把書收好,把床鋪好」這樣明確的指令,就優於「收拾你的房間」這種孩子可以隨意發揮的要求。
孩子一旦長大到可以自己表達意思,就可以把他們找來一起出主意,看看怎樣改進自己的行為。父母可以針對某個問題領域,用冷靜的口吻和閒聊的方式,詢問孩子做出這件壞行為的時候動機是什麼?感覺如何?他們這樣做時,受害的對方可能有什麼感受?然後你們一起商量可以如何改進。過程中,孩子需要很多指引,然而既然是親身參與,他們會因此受到鼓勵,未來確實遵守這些改進措施。
批評不能扯太遠,也不要給子女貼標籤
父母要追蹤記錄自己批評子女的頻率。負面評語聽在子女耳裡可能會放大,導致他們為自己貼標籤,久而久之,也會認為自己就是那樣。你也許會發現,如果孩子不再聽到父母批評他們「淘氣」、「討人厭」,慢慢的他們的行為就會有所改善。話雖如此,這並不表示父母永遠不應該作負面批評;孩子需要習慣接受合理批評,否則第一次拿到學校的壞成績或惡劣的工作績效報告時,將會承受不了而崩潰。
不輕易讚美、不打不罵,孩子卻聽話
「我小時候淘氣時,如果運氣好,大人會狠狠斥責、威脅我一頓,有時候會揍我,然後把我關進自己的房裡、不許出來。我想要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明辨是非、循規蹈矩,可是不希望他們看到我就害怕。」
沒有哪個小孩可以每天24小時循規蹈矩;跨越界線與犯下錯誤將會(甚至應該會)三不五時發生,畢竟孩子還在學習。不過為人父母的使命,在於盡量鼓舞孩子的好行為,抑制他們的壞行為,而父母的挑戰是怎麼做。
父母因愧疚而放任
研究顯示,過於嚴苛的教養方式,可能滋養子女憎惡的心理、妨礙個人性格的發展。也...
推薦序
教育,不該介入太多物質與縱容
親職教育作家╱張美蘭(小熊媽)
讀完本書,正好是我剛上完師大類似講座的時候,覺得深有感觸。
最近我在師大為全省老師開了一堂課,題目是「東西教育的差異與勝負:從BBC最新紀錄片看起」,討論的就是2015年八月BBC的新紀錄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本片是由五個中國老師到英國國中為期一個月的〈中國式教育〉,結果引起英國學生大反彈!中國老師也被氣哭……到底東西教育差別在哪呢?
片中播出許多英國學生的現況,與書中描述十分接近:由於英國現代的寬容是管教,養出不少自我中心、無法認受挫折、不想努力的孩子。片中的中國老師歸因於:英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太好,所以不工作也可以活得很好!因此英國孩子對求學的動機,不如中國孩子高。
不過看完這本書,我覺得還有一個因素:英國人管教孩子,已經介入太多物質、太多選擇與太多縱容了。其實,這也是台灣逐漸嚴重的問題。
此書英文原名很耐人尋味,但也一針見血:<New Old-fashioned Parenting: A Guide to Help You Find the Balance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Parenting>。作者把以前威權式的教育(原來古代英國也是有很多虎媽的!),與現代的民主放任式教育,加以協調;取其優點、去其缺失,成為一種新式的「鋼鐵管教」,並且用來推廣理念。這很接近中庸之道,我個人其實也在實行類似的家庭教育,不過拿捏要小心,很容易踩到地雷。
在這本書中,我很欣賞的教養理念有:「孩子要學習做家事,父母不是奴隸」、「讚美與感謝能激勵孩子,但別過頭」、「鼓勵孩子存錢、編預算,自己買金額較高的東西」、「吃飯與客人來時、與人面對面談話時、與店員交談時,不要使用手機或3C產品」、「和孩子商量菜色無妨,但是父母擁有最終決定權(挑食議題)」、「不高聲說話壓過別人,也不可以打岔」。
此外,更有一個有趣的觀點:「避開校門口那些愛在口舌上爭高低的家長」──因為父母該重視自己孩子的潛能,而不是事事跟別人比較,這只會徒增自己與孩子的壓力!
新式的「鋼鐵管教」給現代太寵愛孩子的父母們一個省思的機會。值得現代父母一讀。
管教,不是0或1的極端
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
「愛的教育」意識抬頭,顛覆了以往權威式的教養方式。聆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權利、同理孩子的情緒,給予滿滿的愛,以孩子為中心,提供所需要的一切。然而,「恐龍家長」、「直升機父母」、「推土機父母」等名詞卻不斷的湧出。
有一次,帶著孩子到百貨公司的美食街用餐,享用午餐的當下,不自覺的聽到坐在對面一對母女的對話。媽媽說:「來,再吃一口。」我抬頭一看,看到那位媽媽吹著手中的湯匙,試圖弄涼準備要給孩子吃的飯。
接著媽媽把那一口挪到了女兒的嘴邊,我的視線移了過去,只見那位大概小學低年級的女兒,雙手交叉在胸前,背對著媽媽,一副不高興的模樣,嘟著嘴說:「妳好煩喔,我說過我不要吃青菜。」媽媽好言相勸:「吃一口就好了,好不好。」女兒更加生氣的說:「吃什麼是我的自由,妳不可以管我。」往來了好幾句後,氣勢凌人的女兒最後還是戰勝了,媽媽默默的吃完了孩子不願意吃的青菜。
我一旁觀察著,心想那位媽媽愛她的孩子嗎?愛~當然愛,但超越教養界線的愛,怎麼反而讓孩子把這份愛當作理所當然了呢?!我想是因為,我們都把孩子當作「個體獨立的人」,卻忘了孩子是個尚未成熟的人,需要爸媽的教導。
如同本書所闡述的,教養孩子要擷取新舊兩種方式的最佳精華。教養,不是0或1的極端,而是要萃取「愛的教育」與「權威教育」的優點,找到最適合我們與孩子彼此之間的教養方式。
充滿愛的新式教育,給予孩子選擇與自由;權威的鋼鐵教育,教會孩子規矩與禮節。採用本書中「不打不罵的鋼鐵管教」,用愛的教育來尊重孩子、同理孩子;同時也用嚴格的管教,讓孩子學習到尊重他人與同理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與長輩。
愛孩子,也要教孩子愛他人,這才是最好的教養。
教育,不該介入太多物質與縱容
親職教育作家╱張美蘭(小熊媽)
讀完本書,正好是我剛上完師大類似講座的時候,覺得深有感觸。
最近我在師大為全省老師開了一堂課,題目是「東西教育的差異與勝負:從BBC最新紀錄片看起」,討論的就是2015年八月BBC的新紀錄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本片是由五個中國老師到英國國中為期一個月的〈中國式教育〉,結果引起英國學生大反彈!中國老師也被氣哭……到底東西教育差別在哪呢?
片中播出許多英國學生的現況,與書中描述十分接近:由於英國現代的寬容是管教,養出不少...
作者序
想給孩子完美童年,結果:叫不動、改不掉
「小皇帝」、「小霸王」—不管你的孩子叫什麼,有一項事實顯而易見:如今有些兒童早已不符合過去的「謹言慎行」教養典範了,他們使起性子來,會在商店或咖啡店裡東奔西跑,衝著手足無措的父母發號施令、粗魯咆哮,只要清醒著,就要有好玩的東西或刺激活動可玩,否則就嚷著自己很無聊。
只不過在短短一個世代之間,我們似乎就從事事由大人作主,轉變到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的年代。我們的房子裡到處都是玩具、行事曆上寫滿孩子的社交活動和學習項目,做父母的一天到晚忙著照料孩子的需求,根本顧不上自己。老實說,對現代父母而言,這一切讓人疲憊不堪,更別說耗資可觀了。
按照目前的情況,大人太過寵溺兒童。長大後,這些兒童將要面對成人生活中的不堪與現實,苦苦掙扎。不管做父母的出發點如何良善,假如對孩子有求必應、凡事以他們優先,恐怕真的會養出自戀的下一代。研究顯示,我們的孩子並沒有比過去數十年的兒童快樂。事實上,所有跡象都指出,如今的兒童比以往更不幸福:憂鬱症、少女懷孕、飲食失調等,問題屢見不鮮。我們需要的,顯然不只是改變教養方式,即使教養方式確實是影響因素。
現代父母迷信「完美童年」
如今蔚為風氣的教養方式,與我們多數人的親身經歷大不相同,絕非單一因素所造成,而是多種原因混合產生。信手拈來的例子包括:學校和家庭盛行「人人是贏家」的文化;孩子的自尊受到莫大重視;父母怕孩子不高興,覺得自己應該時時刻刻讚美他們。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關注兒童權利,就各方面而言,無疑是非常正向的現象,譬如鼓勵孩子在可能因而受傷的危險時,勇敢挺身直言;然而「賦予小孩權力」也可能產生負面效果,令父母忌憚管教子女,連薄施小懲也不敢。以前大人在街上教訓別人家喧鬧、搗蛋的小孩,並不會覺得失當;反觀現在,誰都害怕招徠多管閒事或恐嚇他人的指責。電視廣告與各種行銷訊息,也間接導致了這樣的想法:除非將最好的一切奉獻給子女,否則我們就不是稱職的父母。
但是,將孩子的立足點捧得太高,等他們走進真實世界,勢必要從高處往下跌,長遠來看豈非自找麻煩?
老派教養為何變必要?
我們無法大幅改變這個世界,但是可以後退一步,問問自己:假如縱容的管教方式對誰都沒有好處,那麼,是否該重新檢討家裡這種不平衡的現象?過去二、三十年來,我們從嚴格、權威的教養路線逐步放鬆,如今回頭檢視一下,可以看出此舉似乎矯枉過正了。既是如此,重新思考我們父母、祖父母的教養方式,看看能否向他們學習──這做法豈不是很合理?
我們樂見若干老派的教養方式成為過去,諸如:否定兒童內心真正的憂慮與恐懼,或在孩子亟欲表達珍貴、重要的想法時漠視他們。還有一點值得欣慰:如今談到管教時,人們不再認為體罰是得宜的做法;也越來越多家長明白,負面評語和動作,都可能對孩子的自尊造成長遠傷害。
這正是本書的宗旨:擷取新舊兩種方式的最佳菁華,應用在現代生活上,並且添加幾許新意。如此得到的結果……呣,就叫做新式鋼鐵管教吧。
爸媽不必害怕說「不」!
新式鋼鐵管教主要是尋求現代與傳統教養方式之間的平衡,不是要回歸小孩子不可插嘴的舊時代,更不是要營造欠缺樂趣或溫暖的家庭生活,它追求的是吸收部分老式價值觀,即使你整天忙於工作,心裡對孩子過意不去,或是孩子宣稱「其他同學都可以那樣」時,也不再害怕對他們說不。
教導孩子替他人設想、幫助他們理解為人處事之道,畢竟真實世界並不以他們為中心。在這個世界裡,他們的老闆、朋友和伴侶,並不會無微不至的照料他們的心思與願望。整體來說,我們的長輩在這方面的表現可圈可點,只可惜到了我們這一代似乎失傳了。
我們也要接受現今生活已然改變的事實,網際網路風靡、電子通訊超載、還有誘惑力十足的消費產品─—可能正因為有這麼多刺激,兒童似乎成長得更快了。有一點務必注意,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過去學校和家長往往採用一視同仁的管教方式,現在必須調整過來。
話又說回來,這不代表我們不能對孩子的行為抱持高度(或合乎實際)的期望,而是我們不該再用「男孩子都這樣」或「她就是坐不住」等藉口搪塞,也不該再聳聳肩、翻白眼,隨口丟下「小孩子嘛!不然你能怎麼辦?」的評語。以前的小孩必要時可以安靜坐好,不會撐不到三秒鐘就橫衝直撞、高聲叫嚷,由此可見,除了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兒童之外,只要我們做家長的多努力一點,沒有道理現在的孩子就做不到。
不論你面臨的情況是孩子年齡漸長,而你想要家庭生活重新回歸平衡;或是孩子仍然年幼,你想趁早樹立根基,防範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這本書都是為了幫助你達到目的,確保孩子不會變成人人厭惡的「那個小孩」(或日後惹人厭的「那個大人」)。
想給孩子完美童年,結果:叫不動、改不掉
「小皇帝」、「小霸王」—不管你的孩子叫什麼,有一項事實顯而易見:如今有些兒童早已不符合過去的「謹言慎行」教養典範了,他們使起性子來,會在商店或咖啡店裡東奔西跑,衝著手足無措的父母發號施令、粗魯咆哮,只要清醒著,就要有好玩的東西或刺激活動可玩,否則就嚷著自己很無聊。
只不過在短短一個世代之間,我們似乎就從事事由大人作主,轉變到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的年代。我們的房子裡到處都是玩具、行事曆上寫滿孩子的社交活動和學習項目,做父母的一天到晚忙著照料孩子的需求,根本顧不上...
目錄
推薦序一 教育,不該介入太多物質與縱容/張美蘭(小熊媽)
推薦序二 管教,不是0或1的極端/魏瑋志(澤爸)
導言 想給孩子完美童年,結果:叫不動、改不掉
第一章 新式「老派教養」──不打不罵的鋼鐵管教
第二章 不輕易讚美、不打不罵,孩子卻聽話
第三章 不做家事的子女,必有捨不得處罰的爸媽
第四章 挑食不會營養不良,而是不受歡迎
第五章 疏遠那些拿兒女成績當話題的朋友
第六章 「自由玩耍」,寧可不上才藝課
第七章 限制螢幕時間!如何辦到?
第八章 玩具到手太容易,從小就沒創意
第九章 不必尊敬所有人,但尊重每個人
第十章 優雅育嬰的竅門
第十一章 哪些事,慢慢長大比較好
第十二章 怎麼放手讓兒女獨立
第十三章 當丈夫變成前夫、老媽變成小媽
結語 新「鋼鐵管教」,給孩子最好的非物質
推薦序一 教育,不該介入太多物質與縱容/張美蘭(小熊媽)
推薦序二 管教,不是0或1的極端/魏瑋志(澤爸)
導言 想給孩子完美童年,結果:叫不動、改不掉
第一章 新式「老派教養」──不打不罵的鋼鐵管教
第二章 不輕易讚美、不打不罵,孩子卻聽話
第三章 不做家事的子女,必有捨不得處罰的爸媽
第四章 挑食不會營養不良,而是不受歡迎
第五章 疏遠那些拿兒女成績當話題的朋友
第六章 「自由玩耍」,寧可不上才藝課
第七章 限制螢幕時間!如何辦到?
第八章 玩具到手太容易,從小就沒創意
第九章 不必尊敬所有人,但...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是文化出版日期:2015-10-29ISBN/ISSN:978986561210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開數:14.8cmx21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