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渣文本給我們的當頭棒喝:
人生根本沒有「大幸福」,只有「小確幸」。
眼下的事好好做,所謂「幸福人生」,就是去流淚、去體驗、去付出後的總結果。
名校、名牌、豪宅,金山銀山多到花不完……
如果幸福只是如此而已,為什麼有錢人也覺得不幸福?
薪水低、物價貴,什麼都買不起也看不爽……
大環境改善無望?那麼,你必須下定決心,打掉重練!
最受歡迎的大學通識老師
最洞察趨勢的超紅評論家
擊潰幸福的迷思與幻想,
讓你動起來的人生,更有光!
人生的大事,你應該這樣做:
關於孝順──不是聽話就好,你應該回頭「教育爸媽」。
關於工作──你就是要做個「不要臉」的上班族。
關於獨立──你要用「結婚」和長輩一決勝負。
關於買房──你為什麼會有這種幻覺?
關於自省──你每年都該寫「五句式自傳」。
幸福的定義,因人而異。
但如果只是隨波逐流,卻從沒認清自己真正的價值在哪裡,不管你的生活再怎麼符合「別人的」定義,你永遠都只會哀嘆不幸。
事實上,幸福是種賭注。
賭你能否勇往直前,從哀鴻遍野的當下,揪出一朵朵唯你獨有的小確幸,灌養成未來的一大朵花。
這本書,提供了衝出現實困境的36條大道。從電爆世界的四大關鍵、確立人生方向的五句式自傳,到以驚人的「恥力」脫穎而出,人渣文本一針見血戳得你驚痛大叫,更犀利激發你直面人生的勇氣,與「關關難過關關過」的爆炸潛力!
幸福之路就在前方,只要你想,現在就出發。
〔什麼是幸福?怎樣會幸福?〕
別想依靠大師,也不要覺得我是大師,而是要以挑戰我、打敗我為目標。
你可以拿著這本書比對我的立場是否有改變,也可以進一步思考,自己最喜歡的立場為何。
你就多聽多看,好好思考對自己來說的「幸福人生」是什麼,就夠了。
──周偉航(人渣文本)
※「大確幸」或什麼「幸福人生」,都是小確幸去「堆」出來的。你生命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小確幸,但卻抱怨過得不幸福,那鐵定是大腦有問題。
※真正的幸福,其實是「探尋幸福」的過程。就像電玩由許多關卡組成,人生也由不同的活動組成,即便你無法「全破」,也可以在「每一關」中努力,就可以獲得每一關的樂趣。
※「人渣文本」一針見血給予當頭棒喝,打破年輕人對於「幸福」的迷思和幻想,驅動我們追求幸福的能力。
※在這個薪水低、物價貴,什麼都買不起、什麼都看不爽的時代,針對年輕人的自我經營、家庭平衡和種種社會現象,告訴我們如何認清現實,學習自處,勇往直前地追求每一個小確幸。
※張開雙眼,拉大視野,和你的人生正面對決!
作者簡介:
「先是個人渣,才會是個倫理學家。」
周偉航(人渣文本)
輔大哲學博士,部落格「人渣文本」作者,同時也是《商業周刊》熱門專欄部落格主、「蘋果日報」臉書熱門粉絲團及「蘋論陣線」專欄作家、聯合報udn網路專欄作家,另外,目前還與三立、Ettoday、Nownews、關鍵新聞網等十餘家網路媒體授權轉載。
2013年,他在部落格發表〈大學生不要當的10種人〉一文,引起高度迴響與熱烈討論,更有無數多人按讚,不少大學生也坦言自己的確有這樣的問題。之後,無論是他書寫大學老師的3點陋習,或談到雞排妹的「露出世代」,都依然引起媒體的高度興趣與報導,甚至相關的議題,都會採訪他。
目前除了擔任輔仁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外,同時也是國防大學、聯合大學、健行科大的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著有《人渣文本的36個幸福突圍指南》、《人渣文本──給「露出世代」的特急件》、《大學生不要當的28種人──寫給每個人的性格補強計畫》、《人渣文本的政治倫理學》。
【部落格】人渣文本
【FB粉絲頁】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學歷】台灣大學哲學系、政治大學哲學所碩士、輔仁大學哲學所博士、政治大學宗教所碩士班、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所博士班(肄)。
【專長】運動倫理學、宗教經驗研究、價值學、應用倫理學。
章節試閱
【序曲:本來就只有小確幸】
每週有一天,我會在桃園地區授課,早上、下午分別是不同學校。其間有兩個小時的中午空檔,總是匆忙用餐,隨即飛車趕往水田中的二手書店,叫一壺茶,買幾本書,坐著浪費時間。
運氣好的話,可以待在這一個小時多。有時吃飯要排隊,車子要加油,路上紅燈多,就只能待個半小時。半小時也好。
這個叫什麼呢?
這叫「假掰文青時間」。
我雖然有在寫專欄,但不是文學家,掰不出什麼優美又有營養的東西,但是至少可以透過假掰行為生出一點「文青值」。在很文青的地方,以很文青的姿態倒茶,再打開很文青的蘋果筆電。
然後上網看八卦新聞。因為沒什麼文青新聞可看呀!
好啦,最近我有帶羅毓嘉的小說去看,彌補一下人文素養,以免一直看政治人物講白痴話,自己也變白痴。
要說這家書店有什麼特別,其實也還好。因為是在生活圈之外,所以是學生推薦才得知。幾間小木屋,一片綠地,平日沒啥客人,但鄉下本來就這氣氛。二手書有,新書也賣,「文青感」和很多標榜特色風格的獨立書店不相上下。
但能去晃晃,就會有一種「爽感」。若是某週沒空拉車過去,接下來的六天都會有點小遺憾。這是種「儀式」,像老人家每天上香拜拜一樣,不拜就不對勁。
我的每週儀式不只這個。
前往苗栗老家的聯合大學授課時,我也固定去一家肉圓店吃早餐。這店開在我幼時的通學路上,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只要有錢、有閒、路線拉得過去,我就會過去吃點東西。如果「應過去」、「能過去」,而「未過去」,就會一整個不爽。
但這間店也只是普通好吃而已。以前是超便宜(一顆肉圓只要五元!但那是民國七十多年),現在價格已經沒有優勢。
就我的觀察,所謂「苗栗美食」,通常都只是比較大碗而已,味道還好。因為苗栗多客家人,客家人比較節儉(或小氣),看到同樣價格卻比較大碗,就會四處推薦。所以客家美食等於客家大食。
那這間店的重要性在哪?
當然就不是「文青」了,這是「懷舊」,只要吃一口,時光倒流二十年,彷彿短褲小學制服再次上身。不過,正牌文青可能認為懷舊值也算是種文青值。
只是普通二手書店,只是普通肉圓店,但前往這些店家的「儀式」,就是一點都不普通。這對我來說有意義,但對你就不一定了。
不論是文青值或是懷舊值,都是所謂的「小確幸」。在書店喝個茶,是公忙之餘的小確幸。吃一粒肉圓,是開啟一天工作的小確幸。
村上春樹把「小確幸」一詞帶進我們的世界中,指那些微小而確切的幸福。原版的村上小確幸,是激烈運動過後喝冰涼啤酒。這的確很爽,但沒試過的人要小心氣卡到。
而且根據我之前的學術研究,跑完馬拉松後喝啤酒,立刻洗澡睡覺,睡眠過程中發生「鬼壓床」的機率非常高。這就不只是小確幸了,已進階到超自然確幸。原因是電解質不足。
小確幸一詞被引進台灣社會之後,意外受到歡迎,到處都可看到標榜「小確幸」的產品。專有名詞一旦被濫用,自然會出現負評。
有大企業家指責年輕人都在追求開咖啡店這種小確幸,沒有大志。也有年輕人反彈,說這詞不應濫用,甚至根本不該用,會腐化人心。更有網路名人指稱,如果政府可讓民眾有大確幸,誰需要小確幸。
這些說法各有其理,但我想他們或許誤解了小確幸。那小確幸到底是什麼呢?
小確幸是種幸福,而幸福是種「價值」。早在古希臘,亞里斯多德已提到非常類似小確幸的一種價值,他稱之為「靈魂的善」。到了現代,倫理學中的德行論者將之命名為「內在善」。
小確幸就是藏在活動裡頭的「善」。你要參與某個活動,且真正理解這個活動,才能掌握其中的內在善。生活中的每種人類合作活動都有內在善,那會是滿足感、成就感、榮耀感、自由感、正義感,以及各種人際情感。
如果你在參與每種活動時,都能把握其中的內在善,都能獲得小確幸,那你的一生就會是幸福的,這種幸福人生是經歷諸多小確幸之後的總評價。
所以,本來就只有小確幸。
「大確幸」或什麼「幸福人生」,都是小確幸去「堆」出來的,不存在一個具體的「大幸福」。
你吃個肉圓,有小確幸;喝個茶,有小確幸;開車挖鼻孔,有小確幸;打電動團戰「中離」去上廁所,有小確幸;排隊買甜甜圈,有小確幸;按下網購確認鍵,有小確幸。你生命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小確幸,但卻抱怨過得不幸福,那鐵定是大腦有問題。
能在生活中隨時解讀出小確幸(也就是內在善)的人,就是幸福的人。就算有豪宅跑車,不會用,無法善用,那也不會產生內在善,也就沒有小確幸。有財主買了豪宅,但自己都在國外忙生意,房子都是女傭住,那就是女傭有小確幸,屋主只有小確悻。
這也不是說要排斥錢。村上春樹也要花錢買他的啤酒,我也要花錢買我的肉圓,錢還是有用的,但不需多,只要用得準,幾十塊錢的東西就能有美好的一天。錢本身無善惡,但不會「用」錢的人,一定不幸福,這是很確定的「大確不幸」。
所以,本來就只有小確幸。不要執著於什麼大確幸,眼下的事好好做,人生就能十足爽。
【關於金錢:多少錢才「夠」用?】
最近和收入中上的幾個兄弟閒聊到「理想的房子」這個主題。
我提到一些個人的想法,像最好是透天、停車方便、離主要工作點不遠、有綠樹、生活機能健全、大眾運輸方便、環境清幽等等。
有個朋友的回應是:「你這條件的房子我上個月正好看過,要一億八千萬。」
這只能以「XD」回應。如此價格的東西,勞動階級自然無法應付。
◎十億台幣才夠用
錢當然很重要,但到底有多重要呢?或說,要賺到多少錢,才算是「夠」用?這要先定義「夠」。我的另一批朋友們(收入是國民前十趴等級)曾在臉書上討論過這個問題。
他們對「錢夠用」的定義是:「在街上看到想吃的,可以不考慮價格直接進去吃」(食)、「想買衣服和奢侈品不需要刻意比價」(衣)、「能住到完全符合理想的房子」(住)、「想去某個地點,就能立刻動身,不用排假」(行)、「自己想學什麼、想讓子女受什麼教育,都不需擔心錢」(育),「能玩到只怕沒有時間玩,而不是沒有錢玩」(樂)。
這樣過一輩子,要多少錢呢?一些精於理財的朋友進行估算,在全數資金用以購買低風險金融產品與所需不動產的狀況下,大概需要「十億」台幣。
這當然也是一個讓人「XD」的數字。
不妨注意一下這六大向度的內容。若要在其中歸納出一種共通性,大概就是「無憂無慮」的快意感。
因此「錢夠用」所帶來的,基本上就是「無憂無慮」。無憂無慮才是「目的」,錢只是種「手段」。
◎如何能夠無憂無慮?
那除了花錢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手段可以達到「無憂無慮」?
許多宗教要求信徒別追求金錢,甚至該完全捨棄金錢,才能達到心靈上的安適狀態,所以他們主張你要「絕財」、「出家」、「斷捨離」,才能「無憂無慮」。
但能做到這些要求的人非常少。就算是出家人,現在看來也愈來愈「氣派」,一般的信徒更不用講了。大家信歸信,聽歸聽,真要照經典操作,只怕認真的人數不到百分之一。
這不代表其理論有問題,問題是在於現實人心太過脆弱。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亞里斯多德主張透過沉思默想,以類似坐禪的方法達到心靈上的超越。
但現代社會賺錢辛苦,不賺錢的時候懶得動腦,多少人有那個心思在那邊靜坐?
過去都說佛家的打坐是「禪七」,但因為要坐七天,能參加的人太少,現在多半改成「禪三」了。就算是「禪三」,參加的通常也是退休人士、社會賢達。像是之前有人打坐時,發現身旁多數是大老闆,一轉頭,更驚覺後面正是梁朝偉。
平常人沒那個命哦!
到了近代,哲學家愈來愈務實。他們不提供一次就能成佛的方法,開始認真面對錢的問題。要讓生活「無憂無慮」,完全沒錢是不行的。
但對常人來說,「錢夠用」的金額也不是個小數目。依我前面提到的十億標準,更是要連中好幾次大樂透才行。
所以多數人就注定一生「有憂有慮」嗎?
◎「吃都吃不完」,好煩惱
沒這麼悲觀。不同流派的哲學家都認為,完全沒錢難以幸福,但要達到一定的幸福水準,不用「十億」這麼多,因為人類行為有一些先天限制。
舉個例子。有位朋友三十出頭,資產就已超過十億標準,靠的是炒房。他幾年前在都會區買了棟樓,兩年後賣掉,賺了快三百萬。
雖然炒房無數,但他突然有種靈感,決定把這筆錢設定為「伙食費」,所有飲食都從這三百萬扣。他想,自己成天四處跑看房子,那麼「辛苦」,總該吃好一點吧!
他開始天天吃最貴的名店,台北的幾間知名餐廳,他都吃過一輪以上。但吃久也會膩,最後他還是跑回去吃一、兩百的小吃攤。
他最近抱怨:「計劃出了點問題。」
「什麼問題?」
「吃不完。我本來以為一年可以吃完三百萬,但是現在感覺十年都吃不完。」
他把這筆錢放在理財專戶中,如果沒有認真吃掉,比他更認真的理專會幫他愈賺愈多。
「如果吃不掉,錢會變多。」多棒的煩惱。
◎其實你沒那麼窮
人的欲望,一方面有其享用的極限,另一方面,也不是貴的東西才能帶來內在價值。有時二十五元的滷肉飯就能安撫你悲愴的心,因此對於心態上易滿足、隨遇而安的人,要達到心靈安適的金錢準備就不用那麼多,或許幾十萬、幾百萬就能搞定。
有哲學家認為只要達到某種資產低標,就可以追逐幸福的人生。他們提出「社會基本善」的概念,認為我們應該保障所有社會成員都能享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像是食物、住所、教育、健康照顧等等,他們才有辦法承擔社會責任,並追求個人的幸福。
我們的社會福利與中低收入戶的許多保障機制,其實就是這類的「社會基本善」,而台灣絕大多數人都在這條「線」以上。你能看得懂這本書的語句,代表你受過教育,有一定的知識程度,就能挑戰多種人生活動,也能透過這些活動中的內在善來建構屬於自己的「無憂無慮」人生。
所以你根本沒那麼爛,根本沒那麼窮,你只是想太多,而做的太少。
不論有錢、沒錢,脫離空想做一些實事的人,才能真正「錢夠用」,感受什麼叫「無憂無慮」。
【序曲:本來就只有小確幸】
每週有一天,我會在桃園地區授課,早上、下午分別是不同學校。其間有兩個小時的中午空檔,總是匆忙用餐,隨即飛車趕往水田中的二手書店,叫一壺茶,買幾本書,坐著浪費時間。
運氣好的話,可以待在這一個小時多。有時吃飯要排隊,車子要加油,路上紅燈多,就只能待個半小時。半小時也好。
這個叫什麼呢?
這叫「假掰文青時間」。
我雖然有在寫專欄,但不是文學家,掰不出什麼優美又有營養的東西,但是至少可以透過假掰行為生出一點「文青值」。在很文青的地方,以很文青的姿態倒茶,再打開很文青的蘋果筆...
作者序
【自序】幸福的公式
在討論這本書的寫作方向時,出版社希望我能談「年輕人該如何在當前經濟困境中找到自己的幸福」之類的東西。
這意思,大概就是要我在這本書中提出一個解決方案,讓大家能在薪水低,物價貴,什麼都買不起,什麼都看不爽的狀況下,還能追求小確幸。
這要求夠屌。
不過,我還是把書寫出來了。
在缺乏物質條件的狀況下,還要「爽」,基本上只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進入絕對的幻覺之中,永遠不會醒來。這種「迷幻系」、「發夢系」的作法,不是要你吸毒,就是要你信一種奇怪的邪教,然後這邪教通常也在吸毒。這當然不會是我推薦的方法。
第二,是把歷來思想家的想法挖出來,找出最有可能達成目標的理論,改成現代版。的確有種方法,可以讓你在物質條件不理想的狀況下,依然能開出幸福的小花;而且這不是靠「迷幻系」或「發夢系」的外在、物質方法,而是透過想法的轉變。
你只要接受一套「幸福的公式」。
「公式?幸福會有公式嗎?若真有這種公式,應該很多人已經在照做了呀!」
當然,這公式不像代數公式那麼明確,而且沒受過訓練的普通人,還真的不太好理解,因此並沒有那麼多人知道。但我們還是先介紹一下這個鬼公式好了:
「具備德行以追求合作活動中的卓越標準,在活動過程中,行為者就可獲得各種內在善;只要在人生的各種活動中都能獲得內在善,其一生就會是幸福的。」
啊哈哈哈,看不懂對吧!這麼多專有名詞,普通人當然看不懂。我來慢慢把這些話翻譯成白話文吧。
追求幸福的先決條件,就是你要活在人類社會裡,與別人合作、互動。如果活在孤島和一顆叫威爾森的排球在一起,就很難追求什麼小確幸了。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啦,但你應該清楚這「威爾森式幸福」是多數人不太想要的那種。
我們需要與他人進行互動,這「他人」的範圍可以小至家庭成員,大到全體地球人類加上潛伏的外星人。
透過和他人互動,我們就能獲得與創造價值。
接著再回到個人層面。
每個人活著,都有一些目標,「那要追求什麼目標比較妥當呢?」
各種人類合作活動,從教書、上班、騎車、搭捷運,甚至打電動,都有前人留下來的「卓越標準」,你具備德行之後,就可以去追求這些標準。就像美國職籃NBA的成員,多數都想追求麥可.喬丹所留下的六次冠軍紀錄。
而一個活動的現有卓越標準,就是你在這個活動中要追求的「目標」了。在追求目標時,你需要採取「行動」,也就是「手段」。你的「手段」應有一些彈性,一切作為,都要看當時的情境適不適合。
「啊,那我怎麼知道這行動適不適合?」
最「適合」的行為模式,通常被稱為「德行」。德行就是良好的做事習慣,可以幫助你追求特定的人生目標。若你是火車駕駛,你就要有「準時」之德,不然事情就大條了。
教書有教書的德行,煮麵有煮麵的德行,你可以參考各行各業裡高手所留下的德行模範,得知拿捏「適合」程度的技巧,也可以透過不斷的嘗試與修正錯誤的過程,來培養該行為所需要的德行。
你有了「目標」,也養成了追求這目標的「德行」,接下來呢?接下來當然就是「好好幹」。
只要你具備「德行」以追求「卓越標準」,依幸福的公式,你就可以獲得「內在善」。內在善,就是內在於人類活動中的一種特殊價值。
內在善有很多形式,包括親情、愛情、友情等各種情,也有榮耀、滿足感、成就感、安心感等各種感,整體來講,內在善就是「小小的幸福感」,只要累積夠多「內在善」,你的人生就是幸福的。
不過也有人會質疑,那些很多人參與的活動,其卓越標準都被推進得非常高,高到我們根本不可能達到,不就代表沒辦法獲得幸福?
重點中的重點來了。
不是「達到」卓越標準,才能獲得內在善,而是在追求卓越標準的「過程」中,就可以獲得內在善。
因此你只要具備德行認真打球,並追求優秀所留下的卓越標準,你就可以在實際運動的過程中達到內在善。你不見得需要達到前人的卓越標準。
如果你不懂,就想想你的收藏品。
每個人都有收藏癖,不見得都是高價物,有些根本是垃圾,或是放進櫃子箱子後就再也沒拿出來過。請問收藏那些東西有什麼用?
通常不會有用。
那為什麼還收藏?
因為收藏的價值,是產生在收藏的「過程」中,而不是「結果」。在把漫畫放進書櫃整齊排好的瞬間,你就已經「爽」到了。那種收納的滿足感,就是內在善。
還是參不透?
那就想想下面這個狀況:
一個九十幾歲滿臉皺紋的老太婆,每天卻還是花兩個小時認真塗抹保養品。她這樣做,有沒有「用」?
她爽就好,關你屁事。這樣懂了吧?
「幸福」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端看你從事的各種活動為何,透過這些活動交織出專屬於你的幸福答案。你將發現幸福就是「探尋幸福」的過程。
就像電玩由許多關卡組成,人生也由不同的活動組成,即便你無法「全破」,也可以在「每一關」中努力,就可以獲得每一關的樂趣了。
所謂的「幸福公式」,其實就像電玩的攻略指南,不可能瞭解了之後你就變得幸福。只有當你跳下去「大玩特玩」,才有辦法挖掘出價值,並且愛上這個過程。
在本書中,我選了三十六個主題來驗證這套公式,其中大多數都會發生在你的生活周遭。你可以看看我如何運用這公式來「攻略」人生,再想想若是你碰到這些狀況,有辦法找出一條對自己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具內在善的路嗎?
一定有辦法的。只要你出發去找。
【自序】幸福的公式
在討論這本書的寫作方向時,出版社希望我能談「年輕人該如何在當前經濟困境中找到自己的幸福」之類的東西。
這意思,大概就是要我在這本書中提出一個解決方案,讓大家能在薪水低,物價貴,什麼都買不起,什麼都看不爽的狀況下,還能追求小確幸。
這要求夠屌。
不過,我還是把書寫出來了。
在缺乏物質條件的狀況下,還要「爽」,基本上只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進入絕對的幻覺之中,永遠不會醒來。這種「迷幻系」、「發夢系」的作法,不是要你吸毒,就是要你信一種奇怪的邪教,然後這邪教通常也在吸毒。這當然不會...
目錄
【自序】幸福的公式
【序曲】本來就只有小確幸
第一部 幸福
關於金錢──多少錢才「夠」用?
你根本沒那麼爛,根本沒那麼窮,你只是想太多,而做的太少。
關於買房子──你為什麼會有這種幻覺?
人生幸福包括許多要素,住所只是其中之一。
關於愛情──對得起你自己
轉個頭,他可以一秒變陌生人,跑到無影無蹤。
關於結婚──「永遠」是天堂還是地獄?
你要想的是,你真能和這個人一起生活,而且永遠一起生活下去嗎?
關於獨立──用「結婚」和長輩一決勝負
用舉辦婚禮的強勢態度,來證明你是個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吧。
關於獨身──一定要結婚嗎?
每個人的人生一開始都是獨身的,你本來就是在各種人生可能性中做選擇。
關於薪水──你被老闆吃死死嗎?
公司不會為你的人生負責。只有你「可以」也「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關於工作──做個「不要臉」的上班族
現在年輕人的問題,是「恥力」(臉皮的厚度)太差了。
關於自我經營──如何電爆全世界?
「創新」、「機敏」、「結盟」與「清醒」,能幫助你完成人生目標。
關於自省──每年都該寫「五句式自傳」
你的人生安排,真的是「你的」人生安排嗎?
關於朋友──大家都該組個兄弟會
當你怎樣怎樣,他們會自己出現,這才是朋友,這才是你需要的友誼。
關於讀大學──要看大學成績單的公司
學業成績的確是人生某個階段最主要的指標,但不代表它永遠都有同樣的意義與價值。
關於科系──你讀那個吃得飽嗎?
你只要認真思考,就會發現「以後要做什麼」是個很有殺傷力的問題。
關於成長──媽寶和寶媽的偽裝
雙寶之間的親親愛愛,只是欺騙、吸取彼此資源的一種手段。
關於孝順──你該教爸媽的幾件事
教他們這些,是讓他們面對「真實的新世界」時不會有太多挫折。
關於選舉──從爛蘋果中選出較不爛的蘋果
完全不接觸,不參與,不討論政治……你真的做得到嗎?
關於人生──「認真活」的笑話
別瞧不起笑話。如果你能笑得出來,代表你自己頗厲害,有認真活過。
第二部 不只是「事件」
關於困境──自己的道德,自己救
認為「年輕人有病」的老傢伙,往往就是道德崩壞的「露頭」。
關於責任──鄭捷殺人干你何事?
對責任的追究或許永遠不會有終點和成果,但我們可以思考自己能做什麼。
關於真心──贖罪的江蕙演唱會
看重平時的相處,人生就不會永遠忙著「補贖」。
關於批判力──不要怕犯錯
經歷踏「錯」的經驗,才能慢慢往「對」的方向走。
關於原則──為何不吃蟑螂油?
「吃了也不會死」無法說服人,「吃了就不再是人」才是重點。
關於誠實──從馬桶數量可以看幸福度?
世界各國都喜歡發明一個幸福指數,然後「證明」自己滿幸福的。
關於義務──我們其實虧欠這些人
運動精英代表國家出賽,不是盡其「義務」,而是一種「超義務行為」。
關於資源運用──機殼王與雞排王
當這個世界淪為情緒論主宰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
關於態度──倒碗所倒掉的
他¬們的錯比表面的失言更嚴重,因為他們還想把這種錯誤的道德態度教給學生。
關於真相──聖人的新聞台
如果標榜崇高價值的宗教媒體還這樣搞,只代表主事者走向腐化與墮落。
第三部 對錯
關於理念──從胸部談責任感
每種行業都有自身的責任感理論。
關於善意──可以只捐1元嗎?
就看你捐到多少會開始心痛,比那多一點點就好。
關於節制──我們都誤會賭博了?
「投資」這事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其實也和賭博差不了太多。
關於浪費──魚翅=5000元的白蘿蔔?
「小」確幸就是要以「小」成其「樂」,你硬拿「大」排場的東西來幹嘛?
關於價值觀──這世界,什麼都能賣嗎?
想不懂,想不出來,不是你的錯。有想過,有討論過,就夠了。
關於生命──領養還是購買?
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嗎?
關於同理心──不只是隻畜牲
堅持「那只不過是隻畜牲」而傷害顯然有內在善的生物,那你才是隻畜牲。
關於善惡──我們不可能完美
人就是因為不完美,才有空間往前進。
關於溝通──我為什麼要尊重你的信仰?
人人都有信仰,但請記得,你不是神,你是人。
【結語】倫理學不好笑
【自序】幸福的公式
【序曲】本來就只有小確幸
第一部 幸福
關於金錢──多少錢才「夠」用?
你根本沒那麼爛,根本沒那麼窮,你只是想太多,而做的太少。
關於買房子──你為什麼會有這種幻覺?
人生幸福包括許多要素,住所只是其中之一。
關於愛情──對得起你自己
轉個頭,他可以一秒變陌生人,跑到無影無蹤。
關於結婚──「永遠」是天堂還是地獄?
你要想的是,你真能和這個人一起生活,而且永遠一起生活下去嗎?
關於獨立──用「結婚」和長輩一決勝負
用舉辦婚禮的強勢態度,來證明你是個有自...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