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顯示:植牙的風險例如感染、過量麻醉、牙齦過度增生,多是由於手術操作不當,以及術後護理不佳所引起。為了避免植牙手術的風險,如果能對自然牙作最大保存的努力,人工植牙,可以是不堪使用的自然牙「最佳候補」,而不必是非植不可的唯一選擇。
對於毀譽參半的植牙,病患想試又害怕受傷害,林保瑩醫師在本書中坦誠據實解說,特別是對高齡老人來說,咀嚼能力攸關健康壽命、失智症、吸入性肺炎......這些新興觀念,是已步入高齡社會的台灣的衛福部,從沒告訴過國人的衛教新知。
本書特色:
植牙,是侵入性手術治療,有些口腔與身體健康條件限制的,作者提醒每一位想選擇植牙,來替代缺牙的朋友,這麼做到底值不值得?全書70幅精彩圖文解說,好讀易懂,是已植牙或想植牙朋友的首選必讀好書。
在植牙之外,有沒有更好的替代缺牙方案可選擇?植牙患者首先必須經歷的是為期不短的治療過程,再加上所費不貲的診療費用;也就是說,植牙這場時間與金錢的消耗戰,而且每場戰爭「都有失敗的風險」。
作者簡介:
林保瑩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牙周病專科訓練暨碩士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臨床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牙周病醫學會常務理事
現職:
台灣牙周病醫學會理事長
台大醫院牙周病科兼任主治醫師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牙周病專科兼任助理教授
gIDE 全球牙醫教育學院教授群
博世牙醫診所牙周病專科主治醫師
博世牙醫教育中心創辦人
上一本《牙周病,真的會要人命》;榮獲2013年雙北市圖【知識性讀物好書推薦】
章節試閱
進入「老化」與「生病」的植牙
一般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認知,以為每顆植牙都可以天長地久,植完牙之後就一勞永逸,我想這有必要去多深思。
當自然牙從牙床生長出來後,好比孩子從母腹裡生出來,誰都期待生命和牙齒能夠長長久久,但事實上不盡如此,有些人可能短命夭折,有些人的牙齒從小就出問題。但我也看到非常多人的牙齒即使用到了年老了、都還能很正常被使用。所以我們不該用不同的觀念,來面對植牙一些長久度的問題。
剛植進去的牙,如同任何新生的假牙一樣,原則上都可以用得長久。但變化還是有可能發生的,即便是傳統的假牙,用了一段時間後就可能有一些變化;那麼植牙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有哪些不耐用現象?
假設植牙的平均年齡是50歲,大部分的人在更換植牙前,都起碼跟自己的牙齒有44年以上的交情,我們如果能夠活到94歲,植牙相對性地就跟自然牙有一樣的年齡了。自然牙在身體裡面會面臨老化的現象,不外乎牙冠有些耗損,牙周組織發生萎縮、骨頭發生微量的流失,這是老化但沒有進入疾病的一些狀況。植牙的新生可能先經歷了一番波折,可能順順利利。不管怎樣,根據研究──
植牙只要進入兩歲,基台跟植體交界的部分,就會發生1-2毫米的微量骨流失,這是植牙老化的開始。事實上在自然牙通常要35歲以上才會有這樣的現象,植牙因為設計上的變化,生理性上,要找到生物寬度組織骨上附著的空間,會發生在植體上面的輕微骨流失情形。
正常的植牙如果老化,若還不至於產生病變的話,這些變化接下來會不變或很少變,也許長久的生理性老化,是牙肉的萎縮、牙床骨有一些流失,基本上都是可以自癒的情形。
牙菌斑沒有控制好,三個月就可能發病
我們的自然牙會生病,植牙當然也會生病,病況跟速度都比自然牙來得快,因為植牙的結構,缺少自然牙懸吊系統裡重要的斥候抵抗機制,對疾病侵犯的敏銳度偏低,抵抗細菌的免疫軍隊偏少,這些城牆效應抵抗侵入的結構纖維也偏弱,所以植牙發病根據動物學的研究,如果牙菌斑沒有有效控制好,三個月就有可能產生發病的情形。
植牙發病,通常發生在牙肉發炎有紅腫現象
有時候會出血甚至有時候會溢膿,這現象也許在支持骨裡,但多以牙周的現象為主,還不至於影響功能上的受損。植牙跟自然牙剛發病後,基本上功能都能維持不變,舒適性跟美觀稍微會受到影響,大部分患者也因沒有太大差別的感覺而疏忽,直到病入膏肓,牙肉很明顯退縮甚至咀嚼的力量改變,才驚覺麻煩大了。
斷裂、咬合過度受力,是導致植牙死亡的原因
植牙的「死亡」是醫師與患者都不樂見的,但只要植體一鬆就完蛋了。自然牙哪怕有一些搖動,還是有功能性存在,植牙一鬆掉,我們就認定這植牙是必須得移除的。植牙的死可能原因還包括斷裂,植牙不會有蛀牙蛀太大或根管不良的情形,所以比較少有斷裂的情形。最主要一個是牙周病入膏肓後,沒辦法重建牙周的健康,來達到牙齒的功能,另一樣是牙齒咬合過度受力了。
植牙的拔除相對於自然牙,對於傷口的改善是比較困難的,自然牙拔除簡單,植牙如果病入膏肓且沒有搖動要拔除比較費勁之外,已經搖動而拿下的植牙,產生傷口的擴大,也是相對比自然牙困難處理許多。面對植牙的老化過程,牙醫師維護的頻率會比較高,但相對於自然牙有自癒力幫忙改善,植牙生病的機會與速度比較快,且生病後可預期的改善也是比自然牙要低,給予治療的反應跟效果,還是會跟自然牙有些落差。
以治療效果來看,自然牙比較好,植牙就還有一番努力,得選擇合適的工具、時機跟做法。傳統的牙科治療方法可以讓植牙得到大部分的改善,但是某些患者,可能在有病的植牙上沒有辦法有效地反映治療效果,這是需要借重更多的研究與臨床經驗累積,才能做得到的。
被判「死刑」的植牙
所有的生物都難免一死,人的牙齒跟著人,當然最終都會有告別的那一天,但植牙的壽命已經比人的壽命短上三五十年,為何會先行「告退」呢?
一般來講,牙齒的壽命跟人的壽命應該是接近的,我們國家在推倡7020,就是70歲有20顆自然牙齒,基本上在世界衛生組織以及日本都在推動8020,希望人到80歲,還能有20顆自然牙齒,跟隨著走到最後一天。原因在於咀嚼能力,攸關著老年人的健康。
本來牙醫在植牙時,也是希望這些植牙進到人體裡,為人服務可以跟著人的壽命一樣,到最後一天,但是不得不說,植牙也有可能在某個階段,出現問題而沒有辦法留下,這些沒有辦法留下來的植牙,等同是被判了死刑,怎麼說呢?
植牙被判死刑的原因
已經脫落的植牙,肯定留不下來,但也有還沒脫落、還在口腔裡面,為什麼也會判斷留不住呢?可以分兩個方向來看,一個是會搖動的植牙,一個是不搖動的狀況。
會搖動的植牙,雖然在口腔裡面,但已是完全沒有功能、並且病入膏肓了,也沒有辦法留下來,需要移除的。而不搖晃的植體呢?很多植牙,事實上是跟其他的植牙結合在一起、連貫的;這些連貫的植牙中,有些植牙事實上已經病入膏肓,如果單獨分開來是會搖動的,這樣的牙齒也必須要有一些判斷,可能要從X光片,骨頭的流失量如果大於三分之二以上,我們合理的懷疑,這些植牙可能是會搖動的,即便是沒有搖動,但因骨流失太厲害,通常還是會建議移除。
不搖動的牙齒如果沒有骨流失,還有什麼樣的方式來判斷是可能是留不下來,而被判死刑呢?不外乎可以從四個角度來看:就是健康、功能、舒適跟美觀,和患者本身的感知性。
健康問題
除了剛才說的已經病入膏肓會搖動的植牙,以及骨頭破壞非常厲害,超過三分之二以上植牙的長度之外,有些植體事實上已經有長久以來越來越頻繁的症狀,譬如出血了、出膿了,甚至已經到了有臭味,這些情形經過許多處置仍然沒有辦法有效的控制下來,像這樣的植牙,已發生病入膏肓(failing)的問題了。
植牙會病入膏肓,一般都是牙周病(植體周圍炎)的問題,這些現象特別容易發生在因牙周病拔牙未有效控制而接受植牙的患者,早期有可能是「黏膜炎」。包覆在植體、保護植體外圍的黏膜組織,發生了疾病,然後慢慢的衍生到晚期,發生了比較嚴重的骨流失,植體上面有許多感染的現象,使得骨頭在比較快速的時間內發生明顯流失的情形,造成了植牙的支持度下降,導致植牙生了大病。
功能問題
植體裝了沒多久,功能不彰,算是早期的破壞。一般裝完假牙,咀嚼功能不彰,有可能跟咬合有關,當然也可能跟在種植過程中,與裡面的齒槽骨整合產生了問題,就是整個植體雖然經X光片,看見有骨頭在就近支持著,但是這些骨頭沒有密切的承受植牙所承受的力,有可能在植體跟骨頭中間,有一層比較薄的纖維組織,並不是完全密合所謂的「骨整合」。
這種屬於早期的失敗的現象,有可能是在植入過程裡有過度受熱、冷卻不良,或者是在把植體扭進骨頭的處置上,並沒有把骨頭成形到位,鎖入的時候產生骨頭過度的壓力,而使骨頭有些微骨折現象,這些都有可能造成骨頭初期沒有有效的復原,使得植牙和骨的結合有不良的整合情形。
晚期的功能性效果不彰,是過度受力。植牙完成後,開始使用上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一段時間後突然發現植牙沒有辦法跟以前一樣受力,通常這是咬合的變化,可能因為咬合干擾或早期接觸而使該植牙承受了傷害性的咬合力量。一般來說,咬合還是需要經適當的觀察跟調整,一旦發生變化,沒有有效地去執行調整咬合的平衡,有可能造成某些植牙會過度受力。
屬於非功能性的咬合過度,是患者有咬緊牙關或是白天習慣把牙齒咬緊,增加了牙齒接觸的時間,雖然力量沒有增加,但是接觸的時間增加了;或是晚上有磨牙的習慣。這些都造成牙齒功能過度以百倍以上的時間做接觸,一般我們牙齒正常的接觸,是一天包含吞嚥、咀嚼食物,都是在20分鐘上下,絕對不超過一個小時,但是如果接觸是明顯的增加,以為牙齒常常必須咬在一起,才感覺到牙齒是休息的,這是錯誤的觀念。
我們大部分對咬牙齒,是分開來才能達到適當的休息,這些非功能性的接觸,產生過度受力的情形,也可能是長久以來,牙醫們面對一些植牙併發症,而判植牙死刑的原因,特別是植牙過去是取代咬斷裂的牙齒或前牙深咬的患者要格外小心。
美觀不足
前牙植完牙後,有可能是疾病原因,或是手術疏失造成缺陷,產生不美觀的情形,例如長短不齊、太長、有黑洞、縫隙太大、牙齦退縮、看到植牙根的顏色等。一般這些不外乎是發生骨頭的流失、牙肉的萎縮、或是植牙的位置不良,而無法製做美觀的假牙,使得在美觀度令人難以接受,若無法提供有效的改善策略,從最簡單的更換假牙、基台到補骨頭、補肉等更多有效的手術,這是主觀性的植牙被判死刑,必須將植牙取出。
這些因感染而被判死刑而沒有被移除的植牙,如果留在身體裡面,會造成感染的持續,病兆蔓延,除了使原來植體所在的區域,骨頭也好,角化黏膜也好,都產生繼續流失、萎縮、或是軟組織的腫脹,造成未來重建更困難。還可能感染擴散,使緊鄰在植牙旁邊的其他植牙或是自然牙,產生牙周病而影響支持骨的情形。
牙周病是植牙判死刑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致使植牙步向死亡的可能因素,是患者身上仍然有牙周病沒有被控制,或者是過去有牙周病的病史,可是現在在牙周的照護上,沒有辦法持續下去,雖然被治療過,但是因為有先天發病的遺傳因素,沒有有效後天清潔的控制,都有可能造成患者發生牙周病,進一步破壞在植體上,造成了骨流失,這是因為健康的因素而被判死刑。
被判死刑的植牙有幾種,最容易判斷的就是植體在口腔裡面已經在搖動了,植牙的搖動有可能是冠的問題,基台鬆脫,但若是植體沒辦法在骨頭裡面穩定,這當然就是需要拔除了。
但有些被判死刑的植牙是「還未搖動」的,原因是:
骨頭的破壞太厲害,不容易重建,無法恢復到理想的功能;一般來說,骨頭的流失超過三分之二,大概在治療過程醫師都會跟患者溝通:「這顆植牙必須考慮拔除。」
若植牙骨頭的流失可能沒那麼嚴重,但是臨床的症狀或不舒適,在經過多次治療、使用了各種方法、進行了手術,不論是進行了機械性或化學性藥物局部的沖洗、注射、或者是服用全身性的藥物,都沒有辦法有效的控制,在治療效果不彰的情形下,只能被判死刑。
在美觀區的植牙,因為美觀不良,患者不滿意而判死刑,患者要求醫師將美觀不足的牙齒做改良、而又無法完成的情形下,必須將植牙拿下來重新來過,這也是被判死刑的植牙。
植牙再重建,只會一次比一次麻煩
再重建當然更辛苦了,取下被判死刑、仍未搖動的植牙,一般都很困難,主要是這些取下植體,傷口破壞都較往常還要大,除非是早期骨整合不良就取出、就處置,傷口也許破壞還不是很大。當然有些醫師在看到植體已經稍微破壞就建議取出,但我建議,只要功能都還正常,還是要三思而行特別是美觀或是功能不適的情形,有些時候可以經過補肉或骨再生術補骨頭來改善;若嘗試改善之後,功能不彰或改良有限,才是考量取出的主要原因。
還能夠執行正常功能的植牙,也要進一步的判斷是不是連冠,如果單獨存在的牙冠是可以做為判斷,但是不能夠以一概全。剛剛提到破壞較大的意思,通常包括植體的骨流失已經到較深的地方,而且甚至較廣的範圍,這樣的骨頭破壞,在取出植體後必須要重建牙床的骨與黏膜、到合適再植入這樣的流程。
植牙失敗後的重建是醫病雙方莫大的挑戰,因與先前植入的條件已經大不相同,想要重建出理想的結果,一般來講不容易、甚至做不到;更糟的是有些植體拿下來,傷口已經沒有辦法再用原先採取的植牙方式重建,尤其是下顎植牙,取出後垂直高度很難建立,已經很接近神經,只得考慮以活動假牙的方式來重建。
進入「老化」與「生病」的植牙
一般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認知,以為每顆植牙都可以天長地久,植完牙之後就一勞永逸,我想這有必要去多深思。
當自然牙從牙床生長出來後,好比孩子從母腹裡生出來,誰都期待生命和牙齒能夠長長久久,但事實上不盡如此,有些人可能短命夭折,有些人的牙齒從小就出問題。但我也看到非常多人的牙齒即使用到了年老了、都還能很正常被使用。所以我們不該用不同的觀念,來面對植牙一些長久度的問題。
剛植進去的牙,如同任何新生的假牙一樣,原則上都可以用得長久。但變化還是有可能發生的,即便是傳統的假牙,用了...
目錄
序
醫療良心,口腔的重建 / 林保瑩
導讀
缺牙與重建
第一章 植牙有「生」 ,也有老、病、死
植牙的優缺點
不同觀點看人工植牙
植牙與自然牙最大的差別
進入「老化」與「生病」的植牙
被判「死刑」的植牙
第二章 植牙前,深思熟慮少受罪
植牙的迷思
無限想像的美好術語背後真相
自我評估,聰明植牙
自然牙的拔與不拔
牙的植與不植
第三章 植牙新鮮人的功課
先了解口腔的現況
患者自身的健康問題
植牙重建的治療計畫
植牙的流程
植牙的術後問題處理
植牙的價格論
第四章 植牙會出現的問題
咀嚼功能與受力
脫瓷了
缺少角化黏膜
植體與支持骨問題
其他常見問題
第五章 植牙該怎麼照顧
植牙後必練的保養功法
植牙的清潔
後記
健康口腔,有益延長健康壽命
序
醫療良心,口腔的重建 / 林保瑩
導讀
缺牙與重建
第一章 植牙有「生」 ,也有老、病、死
植牙的優缺點
不同觀點看人工植牙
植牙與自然牙最大的差別
進入「老化」與「生病」的植牙
被判「死刑」的植牙
第二章 植牙前,深思熟慮少受罪
植牙的迷思
無限想像的美好術語背後真相
自我評估,聰明植牙
自然牙的拔與不拔
牙的植與不植
第三章 植牙新鮮人的功課
先了解口腔的現況
患者自身的健康問題
植牙重建的治療計畫
植牙的流程
植牙的術後問題處理
植牙的價格論
第四章 植牙會出現的問題
咀嚼功能與受力
脫瓷了
...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2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