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是禁不起你底誘惑的。詩也是。」──白靈
★坊間難得一見教人寫詩的作品。
★可作為教師的教學手冊!學生的實用參考書!白靈帶領愛詩的朋友們,揭開詩文學神祕的面紗,走進詩族的綺麗國度。
從說詩與說夢開始,不僅教大家怎麼認識詩,讀懂詩,分辨詩的好壞,還教你寫詩、玩詩,更進入詩的探險國度。
有鑑於許多年輕朋友面對現代詩常發出疑問:「詩是什麼?」自覺看不懂的,有些會從此退縮回古典詩詞去,有些會求詩心切、想找更多的詩解決他的疑惑,有些則大膽地塗寫新詩來,於是白靈再寫作了這本《一首詩的誘惑》來為讀者解惑,開宗明義指出「讀詩需寬容」、「柔軟出想像」、「作詩由做夢」,他強調讀詩是讀者對作者在想像上的「寬容」,也是讀者在想像上自我柔軟、自我試探的一部分,甚至不妨將夢境中那些奇妙的想像和創造的閘門也打開來,讓它們從潛意識裡浮昇到意識中來,如此說不定你也將寫下一句創造性的詩、甚至一首詩!
書中不但教讀者分辨詩與非詩、詩與散文詩、題材與角度、秩序與焦點、主題與表現,最後也從詩句比較、形式練習、詞彙選擇等語文的實際層面循序教學,讓讀者或許終能起步完成自己美妙的「詩的探險」。
作者簡介:
白靈,福建惠安人,一九五一年生,現任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副教授。年度詩選編委,曾任台灣詩學季刊主編五年。1985年創辦「詩的聲光」,推廣詩的另類展演型式。近年介入網路,建置個人網頁「白靈文學船」(http://www.ntut.edu.tw/~thchuang/)。著有詩集《白靈.世紀詩選》、《後裔》、《大黃河》、《沒有一朵雲需要國界》、《妖怪的本事》、《臺北正在飛》、《白靈短詩選》,散文集《給夢一把梯子》、《白靈散文集》,詩論集《一首詩的誕生》、《一首詩的玩法》、《煙火與噴泉》等,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二):詩卷》。作品曾獲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等十餘項。
章節試閱
說詩與說夢
1讀詩需寬容
無數的年輕朋友來到詩的面前,都會問:「詩是什麼?」當他們讀了報章雜誌上一些不怎麼高明的詩作後,有時會很主觀的在這問題後再加三個字:「玩意兒」。有的會從此退縮回古典詩詞去,有的會求詩心切、想找更多的詩解決他的疑惑,有的則大膽地自彈自唱、也塗寫新詩來。當然,也有的會到其他的書中去尋找答案,比如評論家或名詩人的偶發之語:「詩是一扇門一開一闔之所見」(桑德堡)、「詩即謎語」(龐德)、「一首詩始於喜悅,終於智慧」(佛洛斯特)、「詩是具節奏美的創作」(愛倫坡)、「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白居易)……類似這樣的「定義」不下數百種,有的像是說中了,有的像是什麼也沒說。因此,關於「詩是什麼」最好是在讀了許許多多的詩後,再來回答,喔,應該說再來「感覺」,會比較容易些。
在接觸新詩時也許應該有個基本的心態:寬容的態度。這包含了廣泛的閱覽和虛心的研讀。最好不要一眼「瞄」過去,然後遽下評斷,最好不要只讀過幾首詩,即送給新詩諸如「不過爾爾」之類的字眼。即使很「不幸」地讀了一首壞詩,那又何妨,在一腳踢開它之前先弄清楚它壞在哪裡,是稍有可取還是毫無可取,這是比較積極的態度。比如下面兩句詩:
基隆河像把聲音的鎖
陽光的金鑰匙不停地撥弄它。
(鄭愁予)
從來沒有人把鎖跟河互比,因此讀第一句時心裡會很不安,兩者不論在輪廓或顏色上都不可能兜在一起。而作者偏偏說它們「像」,至少在「聲音」上像,這時就得耐下心來把第二句讀完,看到底是怎麼回事。而原來是陽光搞的鬼,它照在河上的粼粼光芒一長條,很像一把「金鑰匙」,這一點倒比較容易令讀者同意,而作者就是要讓此鑰匙有所作用,只得強硬將河比作鎖了。而你會發現,當你讀此二句時,為了迎合作者的意圖,便會把過去看過的河景在腦中抓出來拼貼,讓「心象」與詩句略似。奇妙的是,出現在每個人腦中的河景不可能相同,也不太可能是基隆河,而可能是記憶中的某個河光景色的片段,也不是很清楚,而只在剎那間符合了詩中所寫的。而如果要完全符合詩句,你還得像調整光圈和焦距一樣,讓一條河水處在晨曦或暮色中,除了陽光照在河上的那長條金色光芒,其餘都該較為漆黑,此時粼粼閃閃,果然是有「撥弄」之感,「鎖」的形狀就比較相似了。當你有這樣的耐心來使自己也能進入這兩句詩的「復原工作」中,這就是「寬容」了。
2柔軟出想像
同樣寫河上陽光卻可能讀到這樣的句子:
陽光在溪流裡划船
星子在晚風中叮噹
(葉翠蘋)
乍看這兩句,好像兩個不同的畫面,第一句並未說明是在哪個時辰,但「划船」似有逆流而上奮力向前之感,因此為了與第二句相契,只能假設第一句的畫面是在溪上粼粼而動,不想隨溪流而去,又想停留原來河面上,便只有拚命「划」動,但出現在腦中的畫面應強調陽光在「划」而非像「船」(而前面那兩句則強調「撥弄」而非「鑰匙」),但範圍不若前兩句大。可見得作為一個讀者,心是多麼「柔軟」,可以順應作者的任何要求,只要此要求是可以自圓其說的。
第二句的畫面出現在河面上空,可能襯前可能墊後,星子不可能「叮噹」,而讀到此二字時,讀者不得不虛心地認定「叮噹」必有所指,而叮噹常有間歇性,一若星子閃動之有間斷性,於是「叮噹」便被寬容地想成「閃呀閃」。而你會感覺,上述的「寬容」是要經過你在「想像」上的一些讓步和努力,如果不曾有此一番「忍讓」,而將之寫成:
陽光在溪流裡金亮亮
星子在晚風中閃呀閃
你又會覺得索然無味了。而你在想像上的努力,其實也就是作者在想像上的努力,他並不想用「金亮亮」、「閃呀閃」之類陳腐、老掉牙、無法引人注意的字眼,於是便得使用比擬(陽光河上閃動的模樣與金鑰匙或划船等不同事物互比)或感官移位(將星子閃呀閃的視覺效果改用聽覺的叮噹)等修辭手法來獲得新意。總之,作者並不願只停留在原有的畫面上(看到美景的經驗),而希望借助語言將此經驗「生動」地傳達出去。此題材(景色)是陳舊的、人人得見的,但傳達的語言卻是嶄新的、作者獨創的。而讀者即由此創新的語言獲得美感,因柔軟自己而引發想像,使得他在以後欣賞類似景色時會更加留意,也因而加深了他的感覺。
3寬容竟無限
有時詩人並不以人間景色為滿足,他為了傳達內心的某種「企圖」,甚至自創景色,如七十八年曾獲某大報新詩獎的作品中的一節:
你把傲骨豎立
撐起天空成野宴的桌面
雲是白菜,落日為餅
月光是酒,雙眸如筷
北斗與十字隔著星海划拳
作者「野心」很大,幾乎把黃昏的夜空整片網羅了,他為了把「雲」、「落日」、「月光」、「北斗」、「十字」(即天鵝星座)等結合起來,即假設它們是在「野宴的桌面」上,「野宴」是為了加強各物在廣大空間中的互動性,而雲與白菜、落日與餅、月光與酒、雙眸與筷子……等等都多少與彼此間形狀或動作的相似有關。末句「北斗與十字隔著星海划拳」使整段詩達到了廣闊的效果。讀者讀這段詩時,可以說「寬容到了極限」,他不但不去追究北斗與十字如何划拳(一個出七,一個出十),甚至連「雙眸如筷」這樣的句子都得容忍自己去同意其可能性(表示眼光來回快速,如同筷子在桌面上四處夾菜),最後獲得的也只是默認作者的「自大」而已,因為這些桌面上的擺設和客人都是他的「傲骨豎立」起來的。然而讀完後你的寬容與想像還是值得的,它使得你的想像達到一種不可能的高度。當然這樣的詩與歌德的兩句詩比較起來,在精神內涵上仍有些差距(請你仔細想想下面兩句的畫面,及其可能的涵義):
我走到最高的峰頂
把臉在群星之間隱藏
但與下面這段也寫星星的詩相較,是不是在想像的努力上有若干不同呢?
你恆立著/立成一種儼然而又藹然的姿勢/每一次,當我打你面前經過/或遠遠地看見你時/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便油然湧起/而不禁向你投以注目禮/好像讀著一篇傳奇
(鍾欽)
4作詩由做夢
不同的人可能經歷同樣的事件、接觸過同一群人、看過相同的景色,但他們做的一定是不同的夢。許許多多的不滿、寂莫、感情的渴求等等,常常會在夜裡的一場夢中獲得抒洩,而這些夢境卻極少與日間所見所碰完全一模一樣,它們經常經過化妝、掩飾、扭曲、轉化之後才在夢境中呈現(請你注意,詩的表現也頗類似)。也不管是好夢或噩夢,它又多少與生活的人、事、物等有關,而絕少是憑空臆想的,而且夢境的內容也無法預期。每個人都會做夢,但比較少人會想去寫詩,或者想寫卻又不知如何入手。而如果你曾看過黑澤明的電影「夢」(你該看一看,然後好好批判這位大師)你會感覺,他做的幾個夢,其實不會比你做過的夢高明多少,只是你不曾將它們用文字或實際的電影畫面呈現出來罷了。而如果你曾有過「我做夢都不曾想過我會做那樣奇怪的夢」,也就是如果你擁有過許許多多美好或險惡的夢的話,事實上那本身就是「詩」的了。也許如今那些夢(曾做過的)或夢想(曾想過的)如今早已零落或飛散成雲煙了,但你不能否認,你的潛意識裡曾有過那麼奇怪的想像、和奇妙的創造!
而我們前三節曾一再強調,讀詩是讀者對作者在想像上的「寬容」,其實也是讀者在想像上自我柔軟、自我試探的一部分,不過引子、始作俑者是別人罷了。而當哪一天,你已對眾多新詩的諸多試探開始不滿時,又何妨把你底夢境中那些奇妙的想像和創造的閘門也打開來,讓它們從魔瓶的口、從潛意識裡浮昇到意識中來,也試著寫下一句創造性的詩、甚至一首詩來吧!
‧夢,‧是‧禁‧不‧起‧你‧底‧誘‧惑‧的。‧詩‧也‧是。
詩與非詩
1一兩字距離
住在亞熱帶的人,見過「楓紅似火」的人似乎不多,能夠感覺到「整座山,和所有看山的眼睛,都被燒得紅而透明」,那樣興奮和喜悅的,必然就更少了。而如果他也收集來一些葉片,一一詢問你:「這是楓葉嗎?」「那麼這個呢?」「或者這個?」這就容易許多了。因此當有人隨意啟齒:「詩是什麼?」大半這是不懂詩、或沒碰過幾首詩的人。此時被問的人或許可以反提出下列這些子句:「等一等,你讀過什麼詩嗎?」「好,那你覺得那是詩嗎?」「沒讀過沒關係,我手頭這一首請你讀一讀││OK,你覺得它是詩嗎?」「為什麼你覺得它是詩?為什麼不是?」「新詩沒讀過?那總讀過古詩吧?good,那某某詩為什麼你覺得是詩?」
‧站‧在‧美‧或‧醜‧的‧事‧物‧面‧前,‧我‧們‧較‧容‧易‧討‧論‧什‧麼‧是‧美;‧執‧住‧眾‧多‧的‧齒‧葉,‧會‧比‧較‧易‧於‧判‧定‧什麼‧是‧‧楓‧什‧麼‧是‧槭‧或‧什‧麼‧都‧不‧是。‧嘗‧試‧讓‧您‧的‧眼‧光‧與‧諸‧多‧的‧詩‧作‧廝‧混,‧將‧更‧能‧從‧容‧地‧掌‧握‧詩‧與‧非‧詩。
然則讀過許多詩的人,心中就沒了疑惑嗎?為什麼「與小妹妹拔河」不是詩,「與永恆拔河」(余光中)就是詩了?為什麼:
泝搖撼傀儡的手指頭
沴擋不住的誘惑
沊被車撞了一下
沝給他一把梯子
沀誰在秋天撿到一片楓葉 泞讓我的頭靠近你的桌
等等,都不是詩,而稍微易動一兩字:
泝搖撼傀儡的生命 (電視廣告詞)
沴止不住的誘惑 (電視廣告詞)
沊被美撞了一下 (陳幸蕙)
沝給夢一把梯子 (白靈)
沀誰在秋天撿到一顆心 (歌詞)
泞讓我的心靠近你的夢 (歌詞)
卻偏偏就有一點詩意了?詩與非詩可能只在一二字之差,這其間的道理不能不深究。
2詩溶意與象
我們先以兩句七言詩來比較一番:
泝最是草卉浮萍物
漂過長江萬里遠
沴最是草卉無情物
牽動長江萬里愁
顯然的,沴比泝更感人,感人處是因沴不只在寫一種可能的現象(草卉漂浮萬里),而是以草卉的無情帶出它能引發的無限情緒(萬里愁)││看到江上草卉的作者,因草卉的來路與去處,觸發心中久積的鬱悶,不能自已而有此作。同樣的,讀者會去模擬其景其情(真正的含意又很難說得清),而泝只能讓人模擬其景而已。說得現代一點,泝只有「象」(景象),而沴有「象」有「意」(情感)。象是外露的事實、現象,意是隱含的情緒、感覺,前者是看得到的,後者是看不到的。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相互結合,就成了「意象」,因此沴比泝更具詩意。而所謂「意象」,比較狹義來說,也就與「情景」的古老說法相接近。純「意」或純「象」都難成為詩,「意」必須與「象」融合,方具詩意。
如此我們來考察第一節中所列舉的句子,「搖撼傀儡的手指頭」、「被車撞了一下」、「給他一把梯子」……等等,都是日常用語,都是實用句,都只有「象」,並無虛擬的情緒在其中,而「搖撼傀儡的生命」、「被美撞了一下」、「給夢一把梯子」……等等句中的「生命」、「美」、「夢」的字眼,均是肉眼無法掌握的,是虛擬的情「意」,當它們與前述各句的「象」相連結,詩意便出現了。
然而,「給車撞了一下」是多麼清楚卻毫無旁義的一句話,但「被美撞了一下」又是什麼意思呢?是「被美感動了」?那為什麼不說「被美咬了一下」、「被美唬了一下」、「被美嚇了一跳」、「被美電了一下」,甚至「被美燒了一下午」、「被美薰了一上午」……。其實有何不可?雖然意義都各有不同,但不都比「給車撞了一下」有意義嗎?而又有誰能把這些「有意思」的句子說清楚呢?它們不過是從實用的句型中逃離出來,身上帶著說得清又說不清的一點點香味罷了。因此如要深究或講得明明白白每一句這樣的「詩」,豈不有點自討苦吃?
同理,「‧給‧夢‧一‧把‧梯‧子」‧難‧道‧是‧獨‧一‧無‧二‧的?‧難‧道‧不‧能‧說「‧給‧想‧像‧一‧對‧翅‧膀」、「‧給‧寂‧寞‧一把‧梳‧‧子」、「‧給‧空‧蕪‧的‧荒‧原‧一‧對‧蝴‧蝶」、「‧給‧夢‧的‧小‧船‧一‧雙‧小‧槳」、「‧給‧黑‧漆‧漆‧的‧心‧情‧一‧顆‧流‧星」……‧你不‧‧妨‧繼‧續‧試‧下‧去,‧會‧發‧現‧你‧的‧想‧像‧可‧以‧無‧限‧寬‧廣。
3景任由真假
一句詩很難稱為一首詩或一篇詩,這時不妨再考察一段詩,看看它們的形成是不是真如第二節所說的,必須有意有象,先舉兩句來看:
大象的鼻子正昂揚 (景象)
孔雀旋轉著碧麗輝煌 (景象)
這是現象的舉證,第二句還稍稍美些,比第一句更有味道些(「孔雀旋轉著碧麗的翅膀」則屬現象說明)。再舉另二句:
全世界都有了希望 (情意)
沒有人能夠永遠沮喪 (情意)
「希望」、「沮喪」均是情感的表現,此二句屬概念式說明,毫無詩意。但如將之相互搭配:
大象的鼻子正昂揚 (象)
全世界都舉起了希望 (意)
孔雀旋轉著碧麗輝煌 (象)
沒有人能夠永遠沮喪 (意)
〈快樂天堂〉歌詞首段 本來都近乎散文的句子(不是單句成詩,如前節各例),只是相互「搭肩」,卻有些意思了。其實大象鼻子要不要昂揚,跟全世界有無希望有何相干?孔雀是否開屏又與人類會不會沮喪有何瓜葛?但仔細想來,即也未必毫無相關。既然大象都能常舉長鼻,表示精力未衰,世界正該效法,將希望時時舉起;孔雀春情發動,向著雌孔雀開屏求好,不也是一種青春活力的表現,人們又何能孔雀不如,一直沮喪到底呢?所謂萬物皆備於我,自然界的種種情景,正是人類學習的對象,面對大象孔雀又如何例外?純象非詩,純意非詩,意與象一搭一唱,竟然就是詩了。
當然,有些詩的表現並不如此截然可分,可以看出哪些是意哪些是象,但通常意是隱藏的,讀者看得到是一些外露的象,如羅青〈你早就知道〉前二段:
你早知道/在這世界上/你只不過是塊/普通的小石頭/不過,要命的是/後來你慢慢察覺/自己站的地方/竟有點像喜馬拉雅山聖母峰頂 這兩段再淺白不過,「象」是「聖母峰頂的小石頭」,「意」是「既渺小卻獨特」,都明白清楚,但「意」是不明說的。他把最重要的一句話擺在最後頭,讓人出乎意料,「意」必須讀到最末一句才冒出來,詩也到最後才「成型」,其餘各句幾乎只是「廢話」,因而達到「蓄勢」的作用。讓「景象」自己演出,「意」儘可能隱而不說,是寫詩相當重要的手法,因此這首詩中你看不到前面所舉各例中曾出現的字眼:「生命」、「希望」、「美」、「沮喪」、「無情」、「愁」等等詞彙。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小詩所演出的「象」,並不是真實的景象,不像前例「大象的鼻子正昂揚」、「孔雀旋轉著碧麗輝煌」等的景象是看得見的,此處「聖母峰頂的小石頭」不是常人看得到的實景,只是作者想像的虛擬,其目的只是想表達突顯「渺小卻獨特」之意。這種「景象的重塑或再組合」頗值得學習和注意。玆再舉羅智成的〈饗宴〉為例:
我們偎坐淡季的咖啡座暗角 擺在前面是茉莉花汁和一碟糖釀的玫瑰花瓣 和一大排蘆葦,周圍的飾燈如寶石般亮閃 石鑲的壁後有湍湍一條陰涼的小溪 歌瑞絲,透明發光的她在每張低矮豐軟的椅下進進出出 貝姬妮卡,像隻螢火蟲貼著地毯低飛 婷達在燈間穿梭 我們的小木屋在陽光下的草坪中央 娜米蘭嘉推門進來,輕輕掩上門,暖暖地呼了口氣 依珊比,依珊比呢,依珊比穿了好漂亮好漂亮一件裙子 很安詳很嫻靜地向我們掀動她的睫毛哪! 黛薇因在窗外向我們嚷些什麼?她是那麼興奮 愛麗絲,愛麗絲這是我們的婚禮嗎?
此詩前四句較寫實,造成氣氛,沒有什麼詩意(與前例略似),但第五句起卻全出乎景象的虛擬,你很難判定歌瑞絲、貝姬妮卡……等等除了小精靈還會是什麼,但一個個又很人性化,「呼了口氣」、「掀動睫毛」、「嚷些什麼」等等,又讓人覺得它們都是新娘愛麗絲可愛的玩伴。作者的「意」隱藏不見,也許只有「歡樂」、「喜悅」、「熱鬧」可以形容吧。當然,你也可以批評,作者虛擬的景象為什麼不再清楚些或有秩序些,尤其「小木屋」一句的出現,更令人費解整個情景的可看性到底如何?這些批評也許仍無損於詩中傳達「饗宴」的濃厚氣氛,而且不是較現實的更美嗎? 總之,如果你讀到的詩是純象或純意,而非意與象的「勾肩搭背」,或者意是隱藏的,而象未經虛擬或重塑││或許乾脆說,如果有一首詩中找不到一些「轉折」,能讓你稍微費費腦力,因而得到一點美感或啟發,那麼我們只能將之歸為「非詩」了。
說詩與說夢
1讀詩需寬容
無數的年輕朋友來到詩的面前,都會問:「詩是什麼?」當他們讀了報章雜誌上一些不怎麼高明的詩作後,有時會很主觀的在這問題後再加三個字:「玩意兒」。有的會從此退縮回古典詩詞去,有的會求詩心切、想找更多的詩解決他的疑惑,有的則大膽地自彈自唱、也塗寫新詩來。當然,也有的會到其他的書中去尋找答案,比如評論家或名詩人的偶發之語:「詩是一扇門一開一闔之所見」(桑德堡)、「詩即謎語」(龐德)、「一首詩始於喜悅,終於智慧」(佛洛斯特)、「詩是具節奏美的創作」(愛倫坡)、「詩者:根情,苗言,...
目錄
說詩與說夢
1 讀詩需寬容 2 柔軟出想像 3 寬容竟無限 4 作詩由做夢
詩與非詩
1 一兩字距離 2 詩溶意與象 3 景任由真假
好詩與壞詩
1 識多眼界高 2 見微易好壞 3 三隻鷺鷥飛
形式與實質
1 詩假真散文 2 實質超形式 3 分行飛越詩 4 形式任沿襲 5 早期的形式 6 青可出於藍 7 形式非絕對
晦澀與明朗
1 爬心中的山 2 深淺有四種 3 淺入輸深出 4 明晦非好壞 5 優美的詞藻 6 三首母親詩
題材與角度
1 題材有角度 2 角度立體化 3 題材玩不完 4 萬物等同觀 5 角度與體認 6 我進入題材
秩序與焦點
1 重建與變焦 2 秩序非按序 3 誇張與重複 4 重構與割捨 5 不凡由平凡 6 心推動事物 7 舊序到新序 8 詩沉潛氣質
主題與表現
1 主題欲何為 2 題材需主題 3 主觀的介入 4 內外相繫難 5 表現當溝通 6 顯隱需評估 7 表達的局限 8 題材而主題 9 主題而題材 10 主題的隱藏
詩與散文詩
1 妙觀與逸想 2 散文詩分行 3 難分行的詩 4 非散不散文 5 表現與說明 6 散文詩分野 7 畫面的創新 8 散文體的詩
詩句比較
1 練句需比較 2 勇答能錘鍊 3 心領自神會
形式練習
1 形式A練習 2 形式B練習 3 形式C練習
詞彙選擇
1 動詞與變形 2 形容詞變位 3 詞彙宜鍛鍊
詩的探險
1 探險三條件 2 比喻常與奇 3 內容常與奇 4 奇險式聯想
說詩與說夢
1 讀詩需寬容 2 柔軟出想像 3 寬容竟無限 4 作詩由做夢
詩與非詩
1 一兩字距離 2 詩溶意與象 3 景任由真假
好詩與壞詩
1 識多眼界高 2 見微易好壞 3 三隻鷺鷥飛
形式與實質
1 詩假真散文 2 實質超形式 3 分行飛越詩 4 形式任沿襲 5 早期的形式 6 青可出於藍 7 形式非絕對
晦澀與明朗
1 爬心中的山 2 深淺有四種 3 淺入輸深出 4 明晦非好壞 5 優美的詞藻 6 三首母親詩
題材與角度
1 題材有角度 2 角度立體化 3 題材玩不完 4 萬物等同觀 5 角度與體認 6 我進入題材
秩序...
商品資料
出版社: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6-03-01ISBN/ISSN:978986450042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24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