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題材獨特,台灣罕見的電信發展史,具備知識性、專業性及普及性。
2.藉由話筒裡的故事,得以見證台灣百年的發展!
3.收錄300多張台灣早期珍貴照片。
作者楊振興為中華電信資深顧問、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示顧問,有近一甲子電信資歷。本書保存台灣電信文化資產,帶領社會大眾從話筒裡的故事,了解台灣百年來的發展。書中每一個電信故事,都紀錄著台灣的發展脈絡,從電報、電話機、交換機、海纜與衛星、公用電話、國際通信的演進及進步,一直到現代的行動通訊和智慧型手機,是台灣第一本回溯早期道地電信記憶的著作,並以300多張台灣早期珍貴照片貫串全書,帶領讀者輕鬆的閱讀這本書。
作者簡介:
楊振興
1941年出生於員林火燒庄佃農家庭。國小獲全縣數學競賽冠軍,初中畢業放棄免試直升台中一中,考上台中「師範學校」,自嘲除了「吃飯睡覺」,就是Read On Demand。就學期間自學鋼琴和法國號,也學會了組裝無線電。
很偶然地考上電信局,各種考試名列前茅,從此優遊於電信世界;從國營電信到民營化上市,從工程師到遴選派任中華電信駐香港代表,見證了台灣戰後電信近一甲子的精彩發展。
作者多次獲遴派赴國外機構(如貝爾實驗室)研習電信新科技,也在電信訓練所(中華電信學院)兼課,相關論述、著作眾多。作者於2000年獲電信十大傑出人員獎,對電信感情深厚,退休前兼任「電信博物館促進委員會」執行秘書,致力電信文物之保護,退休後投入電信文史工作,而最大的盼望是「電信博物館」有天會美夢成真。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內容介紹從摩斯電報到行動電話發展中的電信「大小事」,大事指國家電信發展軌跡,小事指常民生活中的電信知識;除了述說電信文物故事,也對電信文物檔案進行考證和補正,這是本書的特出之處。
──前中華電信董事長 賀陳旦
保存與呈現台灣電信文化資產,帶領社會大眾了解前人的努力、體驗台灣過去的發展軌跡,更重要的是,社會大眾因此更加珍惜在這塊土地上的生活。本書就專業性而言,深化了台灣電信史的研究;就普及性而言,激發社會大眾對於台灣電信史的關注。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館長 陳訓祥
台灣第一本回溯早期道地的電信「記憶」!
作者遍查有關檔案,將過去若干誤傳的史實,一一加以更正,更令我非常敬佩。
──中華電信退休同人協進會理事長 周志剛
本書內容千錘百鍊、精挑細選,作者若不是道地的「電信人」,恐難如此一氣呵成。個人很樂意將本書推推薦給「生活在電信」中的朋友。
──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總經理 鄭閔卿
名人推薦:內容介紹從摩斯電報到行動電話發展中的電信「大小事」,大事指國家電信發展軌跡,小事指常民生活中的電信知識;除了述說電信文物故事,也對電信文物檔案進行考證和補正,這是本書的特出之處。
──前中華電信董事長 賀陳旦
保存與呈現台灣電信文化資產,帶領社會大眾了解前人的努力、體驗台灣過去的發展軌跡,更重要的是,社會大眾因此更加珍惜在這塊土地上的生活。本書就專業性而言,深化了台灣電信史的研究;就普及性而言,激發社會大眾對於台灣電信史的關注。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館長 陳訓祥
台灣第一本回溯早期...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淺談電信─從有線到無限
1.從有線到無限
1837年摩斯有線電報開始搭起媒體的高速公路,讓電「信」得以快速暢通無阻。2000年以來,無線行動電話從功能性演進到智慧型,完全改變了人類社群互動的模式。尤其是賈伯斯的「蘋果」手機,吸引了無數死忠粉絲,廣大的「果粉」甚至造就了依賴蘋果為生的企業供應鏈。今日手機無所不在,注意到了嗎?手機通話中常聽見的一句話是「好,我LINE給你」。
2.電信網路的構成
2.1 打一通電話的概念
台灣話「ㄍㄚ電話」,是指磁石式電話用手把「搖鈴」的意思。不知怎的,用國語講就成了「打」電話了。打一通電話,是電信網路最基本的功能。
就以打磁石式電話為例,首先是用戶端要提出服務要求Call for service(CFS),也就是用手搖轉動電話裡的發電機,這時人工台的對應吊牌就會向下翻,值機員出應。接下來值機員選擇接通被叫號碼的塞繩(Cord),檢查被叫是否通話中,如否,則予以接通。等到通話完畢,處理計費並予拆線。
------
第七章 報告,想裝電話要抽籤!
3.3 光復早期的電話建設
戰後百廢待興,各業亟需電話。而為公平分配資源也就實施裝機抽籤制度,由台北市議長主持,抽中後預繳大約2萬元裝機相關費用,再去採購、建設,還要再等待完工才有電話可用。其時台北政經地位重要、人口也成長到近50萬。
3.3.1 台北擴充800門申裝要抽籤
民國38年(1949年) 8月台北電信局擴充完成800門號,登記裝機卻達1261戶。9月2日台北電信局發文於中央、新生、公論報等報社通告,並敦請交通處、省市黨部、參議會及商會推派代表監視抽籤。
有一說當時「電話比黃金還要貴」,擴充工程完工時先接待各機關首長觀禮,出席人員有台灣省黨部副主委李友邦、省參議會副議長李萬居、秘書長連震東、台北市參議會議長周延壽、台北市政府市長游彌堅....以及新生報社社長謝然之、工業聯合會理事長林挺生等,都是一時政商風雲人物,可見其時盛況而且慎重非凡。
3.3.2 全省市電話用戶數成長表
戰後至1949年台北市西門子自動交換機容量(號)整修恢復75%到6000門號,加上擴建及全省其他地區增建成果,用戶數從1950年至1953年成長如表7.3。其中全省統計三年內增長43.1%,而台北市成長三年內成長70%,可見社會經濟上需求之殷切。
3.3.6 台北市市內電話抽籤圖錄
市民申裝電話仍須先登記等候。1956年台北市議會成立電話促進會,由台北市議長在三軍球場主持電話門號公開抽籤,並發佈榜單,抽中者需先預繳總計1萬多元費用。此資金再由電信局週轉去採購交換機、擴充線路及門號,仍然是完工後始能裝機使用。
------
第八章 排隊打電話的時代─公用電話
1.百億奇「績」不再
據訪問電信前輩描述,在台灣光復後有一段時期電話貴如黃金。而公用電話更是稀少,在除夕、新春常有排隊打公用電話拜年的景象。聽起來似乎很自然,卻有一點社會階級的無奈。
行動電話覆蓋率未達50%之前,公用電話一直是許多國家電信建設的標竿。早期開發中國家,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國內話務量(Local traffic)就來自公用電話。公用電話規模雖小,但施工、收幣、發卡、維護及帳務系統卻比一般市內電話複雜。而它具有公眾服務的特性,通常平均每具營收(Average Revenue Per Unit, ARPU)非一般固網市話所能及。
台灣公用電話在2000年度創造黃金高峰,總共建置149598具,締造年度營收近百億元的奇「績」。時至今日,根據2015年11月中華電信資料,實裝數只剩下64803具,年營收不及4億,這個情況只會越來越差。在賠本服務的情況下,幸好有政府「電信普及服務基金」提供補助,來維持民眾的基本需求。但公用電話早已步入黃昏。
2.2 台灣早期公用電話建設
2.2.1 台灣在1900年首先有公眾電話服務
(1)1897年澎湖首先有軍用電話,是台灣民間電話之創始,時台北廳設台北交換局及基隆支局,提供市內電話、長途電話服務,台北也首先開放公眾使用的電話,基隆則在1902年在火車站前首先設置公眾電話。日治時代電話業務由各地「郵便局」或「郵便受取所」兼辦,在台灣頭的基隆,以及台灣肚的台中、嘉義,以及台灣尾的高雄,都建有歐風典雅的郵便局。
(2)公眾電話後來又稱為公共電話,但因其名有公共財聯想之虞,1992年之後正名公用電話。據《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陳柔縉》:1936年全台北統計只有10座公用電話,分別設在台北火車站內、站前,還有萬華站前、萬華、古亭、圓山、新公園(今之228公園)、西門町、文武町(今重慶南路和公園路一帶)、和千歲町(今建中和植物園附近)這和電信文物檔案記載相符。
2.3 台灣公用電話發展概述
台灣公用電話發展從人工制→投幣式(撥號/按鈕)→光學卡→IC卡,再到IC卡/投幣兩用。《電信大事紀》記載:1963年本年度全省公用電話裝機紀錄超過1000具(實際裝機記錄1021具)。當時已從人工制走向投幣式,之後公用電話建設開始起飛。
第一章 淺談電信─從有線到無限
1.從有線到無限
1837年摩斯有線電報開始搭起媒體的高速公路,讓電「信」得以快速暢通無阻。2000年以來,無線行動電話從功能性演進到智慧型,完全改變了人類社群互動的模式。尤其是賈伯斯的「蘋果」手機,吸引了無數死忠粉絲,廣大的「果粉」甚至造就了依賴蘋果為生的企業供應鏈。今日手機無所不在,注意到了嗎?手機通話中常聽見的一句話是「好,我LINE給你」。
2.電信網路的構成
2.1 打一通電話的概念
台灣話「ㄍㄚ電話」,是指磁石式電話用手把「搖鈴」的意思。不知怎的,用國語講就成了「打」電話...
作者序
貼切地講,這是第一本整理自「電信博物館」和眾多電信文物檔案的「讀書心得」。而這些電信文物和檔案則是源自許多電信先進留給「電信博物館」的心血結晶,當然書中也描述了少許筆者近一甲子的電信生活體驗。
話說2000年秋從香港回到總公司研考處服務,因為兼任「電信博物館促進委員會」秘書,開始實際接觸到電信文物和檔案,回想起來真是萬事起頭難,首先著手整理前輩們所留下的千頭萬緒的文物,予以照相盤存。之後,總覺得缺了什麼?原來文物當下最需要的是保管和保養,這個工作後來中華電信委請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暫管並錄製數位圖檔,文物經過專業保養,顯得風光煥發。
接下來,更重要的是要為文物做解說。好在總公司有個「電信技術圖書館」,也是研考處(後來和人事處合併成為人力資源處)經管,收藏有自1945年以來豐富的各類電信書籍和刊物可供研讀。也好在筆者從人工到自動,從有線到無線都不曾缺席,於是召集退休志工團自2001年中開始建檔,接著動員各分公司繼續蒐集文物,同時也開始紀錄36項的「電信口述歷史」,這是一項時間攸關的競賽,也留給本書極為重要的素材。
筆者退休後繼續在中華電信月刊「解說」一些「電信博物館」的文物檔案,相關資料除了供稿給檔案局「台灣企業歷史-中華電信網頁」之外,也轉交給科工館使用。日子就這樣過著,從未有過彙集成書的念頭。直到今年春假某日,科工館的策展人李如菁小姐在電話中說道:你整理的資料無人能及,你不寫還有誰會寫!一語雙關,激起了使命感。就這樣,一頭裁了進去,連暑假也沒了。
10月底完稿和出版社談合作,鄭伊庭經理提到:秀威資訊的數位印刷不會絕版!覺得這是個很好的誘因。會有這樣的思維,是因為先前在職時曾編審《電信大事紀》和推動《電信口述歷史》,都只在中華電信內部印行,很快就絕版了。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和外界讀者長久分享,因此很快就敲定合作,雙方並同意不以獲利為主要考量(這種小眾之書注定不會賺錢的)。
特別一提的是,2003年6月30日中華電信首先在大廳舉辦「電信13寶」展,電信寶物自此重現江湖,開啟了2005年「電信百年風華展」的序幕,次年續辦特別受到歡迎的「公用電話特展」,時至今日更有個電信廳常駐展。這些看來沒有營運「績效」的工作,很幸運地都獲得當時陳成章副總、呂學錦總經理和賀陳旦董事長的大力支持,這在民營化之前,強大的業績表現壓力之下,能夠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是非常令人感佩的。
最後,套句俗話,筆者是喝「電信局」奶水長大的,用心完成這本「電信書」是感恩也是些許回饋。而最大的願望是為「電信博物館」築夢,願它早日成真。
貼切地講,這是第一本整理自「電信博物館」和眾多電信文物檔案的「讀書心得」。而這些電信文物和檔案則是源自許多電信先進留給「電信博物館」的心血結晶,當然書中也描述了少許筆者近一甲子的電信生活體驗。
話說2000年秋從香港回到總公司研考處服務,因為兼任「電信博物館促進委員會」秘書,開始實際接觸到電信文物和檔案,回想起來真是萬事起頭難,首先著手整理前輩們所留下的千頭萬緒的文物,予以照相盤存。之後,總覺得缺了什麼?原來文物當下最需要的是保管和保養,這個工作後來中華電信委請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暫管並錄製數位圖檔,...
目錄
推薦序(一) 賀陳旦
推薦序(二) 陳訓祥
推薦序(三) 周志剛
推薦序(四) 鄭閔卿
作者序
第一章 淺談電信─從有線到無限
第二章 深植人心的電信局
第三章 間諜必修─摩斯電報
第四章 千里眼和順風耳─電話機
第五章 千里一線牽─交換機
第六章 天涯若比鄰─海纜與衛星
第七章 報告,想裝電話要抽籤!
第八章 排隊打電話的時代─公用電話
第九章 電信局的金牛─國際電話
第十章 當我們LINE在一起─行動電話
推薦序(一) 賀陳旦
推薦序(二) 陳訓祥
推薦序(三) 周志剛
推薦序(四) 鄭閔卿
作者序
第一章 淺談電信─從有線到無限
第二章 深植人心的電信局
第三章 間諜必修─摩斯電報
第四章 千里眼和順風耳─電話機
第五章 千里一線牽─交換機
第六章 天涯若比鄰─海纜與衛星
第七章 報告,想裝電話要抽籤!
第八章 排隊打電話的時代─公用電話
第九章 電信局的金牛─國際電話
第十章 當我們LINE在一起─行動電話
商品資料
出版社:獨立作家出版日期:2016-04-27ISBN/ISSN:978986927044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其他頁數:376頁開數:17x23 cm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