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紙硯,乃文房四寶。
墨做為中國書畫中顏色的來源,
帶著深厚的文化意涵,
更有說不盡、道不完的故事……
你知道墨除了用來磨成墨汁寫字外,還有什麼功能嗎?它可以賞玩、饋贈、記事、宣教,甚至可以治病!
從使用、收藏到品玩,墨在中國古代的文人生活裡占了一席之地,直到毛筆被鉛筆、鋼筆、原子筆取代之前,始終都是書房案臺上的要角。到了鍵盤滑鼠盛行的現今,墨更成為古董行家的投資標的之一,一套清朝乾隆御製「西湖十景集錦墨」,二○○八年便以四百四十八萬元人民幣(約合臺幣二千二百多萬元)的高價成交。
不過本書不談如何收藏鑑賞墨,而是從墨的製作者、原始擁有者的故事出發,繼之聯想出更多有趣的文人佚事,引領讀者進入墨的世界。
作者簡介:
黃台陽
新竹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畢,美國紐約州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電腦與資訊科學博士,法國巴黎國家高等電信學院訪問研究。多年從事臺灣資訊工業發展推動,南港軟體園區建設工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品墨推薦
詩人.書畫家/侯吉諒
國寶製墨大師/陳嘉德
名人推薦:品墨推薦
詩人.書畫家/侯吉諒
國寶製墨大師/陳嘉德
章節試閱
自序
沒想到會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墨結上緣。
那是在脫離還得用墨的學生年代已快四十年的夏天,經過去金山、萬里路邊的藝品店時,無意中看到有四、五錠墨(或稱墨條),各約半張A4紙大。上面刻繪不同的民俗主題如:女媧補天、八仙獻壽、劉海戲金蟾等,顯然跟學生時用的墨不同類。基於懷舊,價格也合理,就順手買下。回家後擺在書架底層,沒太當回事。之後陸續在金山老街、鶯歌、光華商場、臺北玉市等地又買了不少,都同樣處理。就像在辦公室,把文件歸檔了事。
二○○八年時身體出狀況。為了保命,急速退出職場。手術和化療過後,整個人總是無精打采,做不了什麼要動腦的事。無聊之餘,想起堆積的墨該拿出來整理整理,沒事找事做,消磨時間。於是展開我的玩墨生涯。
說是玩墨,一點也不為過。因為那時已買的墨,從收藏的角度來看,並不值錢,沒有收藏價值。但不知情的我,仍一頭栽進去,看到大一點的、主題有趣的、色彩繽紛的,就以為遇見寶,不太還價就買下來。
所幸這種盲目的收集,持續一段時間後,就被我的資訊科技背景給矯正過來。因為開始為所收集的墨進行登錄、分類、排序、註解時,無可避免會開始查閱書籍和網路搜尋,於是發現我錯過了真正引人入勝的賞玩墨、文人訂製墨、貢墨、御墨、紀念墨、集錦套墨等等。趕快調整方向,擴大收集內容,重新出發。除了前面提過的買墨地方,國內外的拍賣網站也出現我的身影。
曾經透過網路去美國的古董拍賣會,競標乾隆朝的御墨。直徑約十公分的圓墨,我已出價到連同投標的附加費、手續費、處理運費等,總價超過二千美元了!但競標的對手依然沉著跟進,毫不手軟,逼得只好認輸。也曾在光華商場和玉市見到很少見的好墨,但因索價太高,一時捨不得。沒想到第二天捧著銀子去時,已被人捷足先登。後悔地在攤商旁徘徊懊惱,做白日夢他會再變一錠出來。
兩年半前,為了對自己花了不少錢在墨上向家人有個交代,開始提筆把在登錄墨時所作的研究發現寫下來。再一次,我的科技背景發揮作用,讓我採取與其他同好有別的寫法:不專注單錠墨的描述,而是探索墨與墨之間的關連,以及它們帶來的人文意涵。從這個角度,許多墨的形象更加鮮明有趣,漆黑的外表下隱隱泛出迷人的幽光。
譬如說巡臺御史錢琦的聽竹軒聯句墨,簡潔樸素的外觀,掩不住錢琦與方密菴的師生情誼;鋪陳出袁枚、金農、鄧石如、丁敬等大藝術家與他們的聯句唱和;引言早期臺灣的地名和風俗民情;更間接披露大甲溪流域幾座七將軍廟的來龍去脈。這錠墨,是從美國古董拍賣買得,也是我經常隨身把玩的珍品。
再如吳大澂的銅柱墨,本身已夠引人入勝。但細究它的來龍去脈,胡適的父親胡傳躍然紙上,隨之浮現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最後是胡適和張愛玲在紐約的會面,前後橫跨七十年。因墨搭橋,得以上下古今,把兩代有緣千里來相會的事發掘出來,看來墨裡乾坤大啊!
書中的墨,除了特別說明出處,都是我個人的收藏。前幾年,瑞典漢學家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有本熱銷書《古琴的故事》,把久已束諸高閣的古琴,重新帶回臺灣。我私下企盼,這本談墨的書也能東施效顰,激發大家對墨的共鳴。進而思索如何從文創的角度,重新包裝墨、賦予它新的生命,讓它成為辦公室和居家的新寵。也讓現今倍感壓力的人生,能在墨藝的陪伴下,另開一扇舒緩的門窗。
近墨者黑!然而與墨結緣,卻有可能黑得發亮,更有可能黑得像黑珍珠般,尚青。
二○一六年三月二十一日寫
黃台陽
揭開墨的漆黑面紗
墨汁和墨錠,都是供寫毛筆字用。但後者需要磨,還得準備水和硯臺,很不方便。
然而兩者的身價卻大不相同。你聽過有人在收藏墨汁嗎?聽過墨汁在古董拍賣會上飆出天價嗎?
墨就有!海峽兩岸的故宮博物院都藏墨超過萬錠,而二○○七年在大陸某個拍賣會上,有錠直徑才八‧八公分的清朝乾隆「御製詠墨詩」圓墨,成交價高達人民幣一百二十八‧八萬元(約合新臺幣六百四十萬元),嚇死人!
墨怎麼會那麼高貴值錢?記得學生時代用的墨,黑黑的不起眼,還帶點怪味。除了上書法課不得已,沒有人要接近它。只在要捉弄女生,或想報復喜歡修理人的老師時,才想到墨的好處,而偷偷甩些墨汁到他們身上。
對墨的刻板印象,其實來自當時所接觸到的,都是廉價的學生墨。墨肆(即製墨的作坊)很早就有市場區隔的概念,知道學生買不起好墨,練書法也不需要好墨,當然品質差些又帶怪味。不過好歹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也算知識分子,墨上面還有些勵志的詞,如「胸有成竹」、「龍門」、「金不換」等,聊供起碼裝飾。
至於賣給商家記帳用的墨,品質往往更差。它做成圓棒形狀,上面什麼裝飾都沒有。頂多在一端打個洞,好穿條細繩子從樑上懸掛垂著。這樣要磨墨時拉下來,不用時掛上去,不占桌面不用收拾,還真方便。
現在古董市場裡快速升溫的,當然不是這兩類墨。在超過三千年的用墨歷史裡(甲骨文的出土文物上,就已有墨寫的字),墨的品質和型態不斷演進,和用墨人的關係越來越親切,墨上的文字和雕飾也日益精美。而墨的用途,也隨著這些變化,更多采多姿,增添了墨的收藏價值。只是這一切,往往在墨的層層漆黑面紗下,被人漠視忽略!
雖然如今幾乎沒有人用墨了,但在鋼筆、原子筆及打字機、電腦普及前,墨在中國文人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供書法繪畫,也被拿來欣賞把玩,同時兼具送禮、教化的功用,甚至有人在墨上記錄自己的事蹟或遊記,使得墨可用來記事與紀念。在媒體還不發達的民國初年,紀念墨還被當成一種小眾宣傳工具,難以想像吧!最令人驚嘆的是,墨竟然被做成藥,具有療效,如果是你,敢吃嗎?
一、賞玩
就像現代人流行帶些公仔、吊飾一樣,古代人也喜歡弄些玉珮、牙雕之類的隨時把玩。墨,因為它與文人固有的親密關係,以及在製造過程中的可塑性,也被精心製成文玩,廣受歡迎。
看看這錠硯臺造型的墨(圖一),約三分之二張名片大,正面上方雕飾蓮葉竹葉,背面雕繪出部分重疊的兩張荷葉,枝葉紋理分明;小巧玲瓏十分討喜。加上墨身塗漆光滑烏溜,把玩搓磨手也不髒,無怪乎康熙年間徽州製墨家汪次侯有自信的命名它為「儒林共賞」,相信文人都會喜愛賞玩。
喜歡的東西一上手,往往就停不下來,類似的會一直想擁有。這種心理,古今中外都一樣,因此汪次侯的「儒林共賞」墨,還有九錠集成一套(就像現代人玩的公仔也往往成套),猜測每錠所仿的器物都不一樣。這樣的套墨稱為「集錦墨」,明朝嘉靖年間從安徽省徽州的製墨(稱為徽墨)所興起,並在清朝大行其道。
有套集錦墨極負盛名,是清嘉慶年間由徽州胡開文製作的御園圖(又叫銘園圖)墨,共六十四錠。每錠雕繪上北京故宫、北海、中南海、圓明園等處皇家宫室、園林中的建築。由於造型各自不同,有像古琴、鐘鼎、銅鏡等的,圖樣清晰、雕刻精巧、用料講究,給人美好的感受。
二、教化
集錦墨裡並不是每錠的造型都要不同。像另一位徽州製墨家汪近聖在乾隆年製的「御製耕織圖詩墨」(部分如圖二),除了第一錠外,其他四十六錠大小相同。它是以康熙吟詠耕種和紡織過程的詩為主題,各有二十三錠,配以相對應的圖繪所製。像是耕種主題的「耕、插秧、二耘、收割、登場」;以及紡織主題的「蠶蛾、採桑、擇繭、絡絲、織」等,充分表露康熙殷切希望男耕女織務本的心態,也讓墨昇華成為教化工具,有意思吧!
既然墨可以做成任何形狀,上面的雕繪可以多采多姿,於是有心人想到,何不從送禮的角度思考,擴大墨的應用市場?
三、送禮
這一招非常成功!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視禮節,而最好的表達方式,顯然是送上一份禮物。若能把墨做成切合時機的禮品,既不俗氣,又能擺放長久,只要價格合理,絕對有市場。
於是各式各樣禮品墨紛紛出現。其中廣受市場歡迎的,是祝賀生日快樂的「祝壽墨」。墨上題材有壽桃、南極仙翁、福祿壽喜(圖三,方柱型,清代徽墨名家汪節庵製)等。變化之多,不輸現代生日蛋糕上的巧思奇想。另如送人婚禮的「百子」、「鳳九雛」墨,以及祝賀學子在科舉路上順利的手卷墨、應試墨等,都很暢銷。祝壽和婚禮墨上往往塗金敷彩、光鮮亮麗,人物圖繪文詞,也都拙樸可愛且寓意吉祥。然而因不是拿來書寫,所用的原料會差些。
不只是老百姓,官員也喜歡用墨來送禮,尤其是在徽州當官的。一方面因製墨的歸他管轄,用成本價就能拿到好墨;另方面可凸顯他的風雅清高。再來,可順便推銷當地土產,何樂而不為?送禮的對象,自然以官僚集團的成員為主,甚至像總督巡撫級的高官,還送墨給皇上(稱為貢墨),其用意就不言而喻了。皇帝也有大內製的御墨,供自用或賞賜臣下用。送給上級長官的墨有個特徵:墨面有對方的官銜。如「憩棠方伯研賞」墨(圖四),呈覆瓦型,是送給道光年間擔任安徽布政使(俗稱方伯,等同副省長)的程楙采(憩棠)的墨。
上級長官要巴結,同年級的也不能怠慢。尤其在路經他們地盤,得去禮貌拜會時,伴手禮絕對少不了!對於一些清廉自守的官員而言,重禮送不起,這份伴手禮往往是自己的詩文,再搭配自己訂製的墨。以文會友,筆墨結緣,惠而不費。這類墨不會有受禮者的名稱,而是寫上「某某贈」。同治年間蘇州出的狀元洪鈞(原籍徽州),就訂製有這樣的墨(圖五)。
說到狀元爺洪鈞,即使對他不熟,也該聽說過他的妾。因為這位小老婆比他名氣更大,乃是在他死後進入特種行業的名妓賽金花。據說在八國聯軍因義和團之亂打進北京時,慈禧太后西逃,城內無主。多虧賽金花因曾隨洪鈞出使德國,與八國聯軍統帥的德國將軍瓦德西是舊識,有點交情,從而發揮一些影響力,減少聯軍的暴行。
四、記事、紀念
當然,對別人好時也不能虧待自己。有些人好讀書寫字,他們訂製來自用和欣賞的墨,品質上好,上面的字大都是自己的書法,常常也順便簡述胸懷。這些墨即使沒有華麗裝飾,但卻流露出謙沖有禮、雍容大度的氣息。如乾隆朝的劉墉(羅鍋)、道光朝的陶澍、以及力戰太平天國的湘軍儒將彭玉麟(字雪琴)自製的墨,都是如此。而端詳彭玉麟的墨(圖六),是不是能感受到它所流露出的孤芳自賞?
有的人還進一步引申,把自己的事蹟,與朋友的應酬、出遊等,刻寫在墨上。讓墨變成有記事、甚至紀念的功能。在世界畫壇上與畢卡索齊名的國畫家張大千,就有一錠「雲海歸來」墨(圖七),記錄他在民國二十年秋天與兄長及弟子到黃山遊覽寫生的事。
清朝末年,隨著文人訂製墨的風潮,墨肆也敞開心胸,開始與知名的書畫家合作,以他們的創作為墨上面的主題。其實這是回歸傳統,因為在明朝晚年,徽州製墨宗師程君房和方于魯,就已與畫家合作,繪製出許多精彩的墨樣圖。但進入清朝後,可能因文字獄的影響,墨肆趨向保守,所製墨的題材大多侷限在園林風景,古事古物與民俗吉祥等,與現實脫節。
直到晚清太平天國之亂後,有些墨肆到上海建立據點,在繁華的工商環境影響下,思想趨向開放;再加上漢人督撫勢力大增,墨肆的顧忌變小,才紛紛與上海的書畫家如吳昌碩、任伯年、錢慧安等合作,製出許多題材新穎的墨,稱為「海派徽墨」。看看這錠在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年),由清朝最有名的曹素功墨肆製作,採用任伯年所畫的螺絲精為主題的墨(圖八),在大螺絲裡有位美女,伸隻手捧顆大明珠,背面附上首奇幻的詩,有趣又顛覆傳統。
五、治病
墨還有個出乎一般人想像的功能,那就是治病。古人想到墨是居家生活和出門在外趕考、訪友、遊山玩水時的必備品,而生活中又免不了風霜雨露、疾病傷痛,於是他們鼓勵製墨業摸索賦予墨另一項功能,就是當藥來使用,竟然美夢成真。
清末民初,市面上有不少號稱可以治療無名腫毒、鼻出血、腸胃潰瘍、小兒驚風、神智昏沉等不同藥效的藥墨。除了北京同仁堂有產製外,咸豐九年在蘇州的曹素功墨肆分支有款「八寶龍香劑」,光緒年間北京的京都育寧堂也有款「八寶五膽藥墨」(圖九)。八寶中配有牛黃、沉香、犀角、麝香、琥珀、珍珠、冰片、金箔等成分;五膽則是用豬膽、熊膽、蛇膽、魚膽及虎膽。使用時先磨墨成汁,再塗墨汁到外傷上,或和溫水喝下。
以現代眼光來看,其中一些原料匪夷所思,然而這些藥墨在當年還真擁有不少市場!只是藥墨的主原料,該是燃燒松樹幹後所得的煙粉(稱為松煙)才行。圖九裡右錠以硃砂為主原料的八寶五膽藥墨,應是後人用原來的墨模,便宜行事所製,裡面不曉得是不是真有八寶和五膽。
墨的漆黑面紗,一層層被揭開。次第浮現出:墨模雕刻工藝、書法彩繪、人文寄情、名人軼事、奇幻創意、實用變化等。尤其是從許多文人自製墨上面,還可追溯出當時的際遇和他們的心境,可供讚賞、惋惜、聯想,甚至啟發。墨默無言,卻無礙展現它的深蘊內涵。
要知道,古時候知識分子所面對的壓力,絕不比現代人低。試想現代知識分子從政,做不好大不了被解職,連退休金都不一定會損失;但看看林則徐,鴉片戰爭他在廣東沒輸給英軍,卻被流放到新疆,誰比較慘?所以那時候的墨,做為文人隨身必備品,自然成為發抒情感的對象之一,也因此造就不少墨的傳奇。
透過墨的故事,我們可以一窺前人的文雅與風流;了解他們的理想和抱負;看見他們的得意與失落,與他們千年同一嘆。若想親睹古法製墨,新北市三重有一位臺灣僅存的製墨藝師陳嘉德,仍以數十年至上百年的老墨模做出一錠錠手工墨,他的墨值得肯定、鼓勵與珍惜。
自序
沒想到會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墨結上緣。
那是在脫離還得用墨的學生年代已快四十年的夏天,經過去金山、萬里路邊的藝品店時,無意中看到有四、五錠墨(或稱墨條),各約半張A4紙大。上面刻繪不同的民俗主題如:女媧補天、八仙獻壽、劉海戲金蟾等,顯然跟學生時用的墨不同類。基於懷舊,價格也合理,就順手買下。回家後擺在書架底層,沒太當回事。之後陸續在金山老街、鶯歌、光華商場、臺北玉市等地又買了不少,都同樣處理。就像在辦公室,把文件歸檔了事。
二○○八年時身體出狀況。為了保命,急速退出職場。手術和化療過後...
目錄
自序
楔子 揭開墨的漆黑面紗
第一章 銅柱墨與胡傳──追念
第二章 巡臺御史錢琦的墨──詠興
第三章 清末一位臺灣建設者的墨──懷抱
第四章 尋墨王羲之──範式
第五章 皇恩浩蕩的墨──攀緣
第六章 清書法四家的墨──寄情
第七章 唐玄宗與龍香劑墨──造神
第八章 見證明朝覆亡的貢墨──無常
第九章 墨上有趣的官銜──功名
第十章 朱熹與墨──利市
第十一章 墨上的搬文弄武──嚮往
結語 賞墨一二三
自序
楔子 揭開墨的漆黑面紗
第一章 銅柱墨與胡傳──追念
第二章 巡臺御史錢琦的墨──詠興
第三章 清末一位臺灣建設者的墨──懷抱
第四章 尋墨王羲之──範式
第五章 皇恩浩蕩的墨──攀緣
第六章 清書法四家的墨──寄情
第七章 唐玄宗與龍香劑墨──造神
第八章 見證明朝覆亡的貢墨──無常
第九章 墨上有趣的官銜──功名
第十章 朱熹與墨──利市
第十一章 墨上的搬文弄武──嚮往
結語 賞墨一二三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56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