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以後「必要」的事,以及「不必要」的事。
自己的存在,將會成為「時代」與「年表」。
應該擁有這樣的自負才對。
★42種讓人生後半段能活得「自由自在、驚喜不斷」的訣竅!
★60歲以後的人生整理學,60歲以前的先修班,由日本知名文化媒體人—轡田隆史,引領大家活出「元氣十足、愉快、充滿意義」的人生
一路走來,我從許許多多的人身上,獲得了各式各樣的幫助,做為回報,雖然我個人能力不足,還是要想想,我能給予現在處於人生前半的人們什麼樣的幫助。我會一邊開心地思索這個問題,度過接下來的每一天。—轡田隆史
只需一個「想法」,每一天都能帶來改變!
關於「孤獨」/關於「老化」/關於「無聊」
關於「工作」/關於「夢想」/關於「時間」
關於「家庭」/關於「金錢」/關於「朋友」
透過想法的扭轉,來改變每一天。本書以42個主題,闡述如何善用珍貴的時間和精力,將人生後半段過得自由而刺激;作者同時藉由「工作」、「時間」、「家庭」、「金錢」、「朋友」等等物質精神面向,以及「孤獨」、「老化」、「無聊」、「夢想」等等心理層次的提問,導引出熟齡生命的關鍵:想法的轉變,透過改變想法、改變生命的觀念,才能讓遲暮之年得以顯現活力。轡田隆史以深入淺出、旁徵博引的論述,傳遞個人與周遭生活的經驗,對於中高齡讀者,得以思考退休後,如何處理「多出來的時間」,以及如何與孤獨共處,亦能讓年輕讀者群,收受觀照與驗證之效。人生後半才是修行的開始,在此之前,所有的身心理準備,正是故事往後延續的資本。
作者簡介:
作者︱轡田隆史︱一九三六年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畢業後,進入朝日新聞東京本社工作。歷任社會線記者、編輯委員,其後就任社論委員,直到一九九六年為止的八年時間,負責撰寫晚報專欄〈基本粒子〉。之後成為編輯部顧問,於一九九九年退休。此後擔任過朝日電視新聞節目「新聞STATION」、「SUPER J CANNEL」等節目的評論家,以及日本大學法律系兼職講師,現在活躍於寫作、演講等方面。日本記者俱樂部、日本筆會、日本隨筆家俱樂部、日本山岳協會會員,POLA傳統文化振興財團評議員。
著有《建立「思考力」的書》、《續‧建立「思考力」的書》以及《旅行的領悟》、《如何寫好小論文》等多部著作。
譯者簡介:
譯者︱李俊增︱台北人,在學期間對日本文化產生興趣,同時開始注意到翻譯這項工作,因緣際會下進入這一行,樂於嘗試各種題材,每天忙著與兩國文字三方通話,努力學習如何精準詮釋原意,希望未來仍能樂在工作。譯有《提升自然療癒力》《末班車晚餐》《笑福面》《穴》
章節試閱
前言──為了活出「元氣十足、愉快、充滿意義」的人生
這本書,是我作為一介資歷尚淺的前輩,向年過六十、正步入人生後半段的各位,獻上的加油打氣。
經歷了四十年報社記者職涯,而現在依舊力圖在新聞業發揮餘熱的我,也算是累積了些微不足道的經驗。
而若是將這些拙劣的經驗,拿一小部份出來分享,對於正迎接人生新的一大階段的各位來說,或許能夠當作參考吧;這是我個人略為妄自菲薄的淺見。
各位今後也將經歷各式各樣的變化。若能趁此良機,回顧自己的前半生,重新再出發,從今以後,想必能不疾不徐地活出元氣十足、愉快、充滿意義的人生吧。
因為是一個完全不會整理整頓、七十八歲的老糊塗寫的文章,所以也有很多難以見人之處,只要來我的小書齋看一眼就明白了,裡頭連腳踩的地方也沒有,因為東日本大震災而震垮的書山,依舊保持原樣。
不過那時候,偶然間從書本底下露出一封信,還保持著我收到時的樣子,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住在釜石(編按:位於日本東北地方岩手縣)的老友寄給我的,後來找也找不到。
那個人因海嘯而離開了人世。
在這封生前寄來的信中,寫了老友的近況報告,還有一小段大意為「因為有著必須完成的事,你才會降生在這個世上」的般若心經經文。
信上的話語給我極大的感動和鼓舞,所以我才想做出一些貢獻,試著寫下人生的整理學。
努力成為「感動老人」的 轡田隆史
關於「時間」
別想著「抵抗」時間,而要「和它作伴」一起走下去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小時候、年輕的時候,感覺時間流逝非常緩慢。
雖然心裡一直期盼能快快長大,但時間還是慢慢前進。
當然,若是遇上一時的突發狀況,譬如說即將面臨考試,或是暑假快要結束的時候,時間又會一下子溜走了。
而當我們上了年紀,時間又開始加速流逝。一個星期、一個月,轉眼間便過去了。
當我們進入人生的整理期之後,「唉……一年又要過去了。」這樣的感概,會越來越深刻。
「時間啊,停下吧!」
如此高聲呼喊的人,是德國詩人、小說家、戲劇家歌德(一七四九~一八三二)的傑作詩劇《浮士德》劇中的主角,為了換回青春而把靈魂賣給惡魔的「浮士德博士」。
青春一去不會復返,而時間也不可能停止。
救了烏龜,被牠帶往龍宮城逍遙快活的浦島太郎,玩到厭倦後回到海邊,還帶回一個寶盒。但是自己居住的村子已經不見了,路上遇見的也盡是陌生人。
文部省審定歌曲〈浦島太郎〉的第五段歌詞,是這麼唱的——
「心中惶然打開蓋子,那個開了會後悔的寶盒中,突然冒出白煙,太郎一下子變成老爺爺。」
青年浦島太郎一瞬間變成了老爺爺。海底龍宮城與人間世界的時間流逝並不相等。
在他接受乙姬款待、欣賞鯛魚和比目魚歌舞表演的時候,不知不覺已過了好幾百年。
歌詞提到「開了會後悔的寶盒」,但老實說,這樣的結果對他反而比較好。變成了老爺爺,實際上是救了太郎。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浦島太郎」。
無論再怎麼努力,大家都會「一下子」就成了老爺爺、老婆婆,這才是人生。
時光流逝是無法抵抗的。
反過來想,若能將時間視為夥伴,不正是人生後半該有的生活態度嗎?
時間的流逝,比方說江戶時代,和現代就完全不一樣。
直到明治五年為止,都是採用日夜時辰長度會隨著季節變化的「不定時法」來衡量時間。
例如在鬼故事中經常提到的「丑時三刻」,就是將「丑時」分成四刻的第三刻。
依照現今的定時法來計算,是指凌晨兩點到兩點半,但是按照以前的不定時法來看,卻是從凌晨一點到兩點左右,範圍相當模糊。
簡單來說,以前沒有「遲到」這樣的概念。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那時候大家都過得很悠閒。
到了明治時期,在日工作的「外籍顧問」人數漸增,開始提倡工作時要遵守近代的時間觀念,可是日本人依舊沒把「遲到」這檔事放在心上。
不過,後來由於鐵路的發達,帶動了「嚴格守時」的新生活概念,日本人也跟著時間的腳步,養成急急忙忙的行動模式。
那麼,接下來說說人生後半段的時間觀念。
從心情上來講,我覺得像明治之前的「不定時法」,也就是隨季節改變時間長的感覺相當棒!
只要沒有約會或去旅行,便不太需要把「遲到」這件事放在心上。一大早在被窩裡伸展手腳,「嗯──再睡一小時好了」悠悠哉哉地度日。
想多睡一會兒也好,要早點起床也好,正如字面上的意思,生活中「不定時」就好。
早上六點半去做做「廣播體操」也不錯,做完之後再睡個回籠覺也不打緊。
一般來說,人上了年紀就會早起,而我個人也屬於會早起的這一方。因為可以有時間去做各種想做的事情。
我所喜愛的詩人兼畫家──与謝蕪村(一七一六~一七八三)有一首題為〈懷舊〉的名詩……
落日漸遲,遙憶往昔。
「落日漸遲」是指一天比一天更晚下山的春陽。而從中可看見累積了無數落日的遙遠往昔!
年過六十的時間感覺,若能像這樣隨著季節而動就太好了。
關於「無聊」
懂得「打發時間」的人,人生後半段會很愉快
我喜歡「無聊」。
若要享受老年生活,首先要從認識無聊的樂趣開始。
六十歲,就是邁向無聊的準備期。
原因在於,老年便等同於無聊。若是對此感到厭煩,可就活不下去了。
我們之所以對於無聊感到不耐煩,試圖敬而遠之,並不是因為無聊本身罪大惡極,而是希望自己不要成為無聊無趣的那種人。
那麼,對於自己身上所具備的「無聊特質」,該如何去改善呢?自己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那樣無聊的人?
首先,試著將無聊本身「哲學化」,也是不錯的選擇。
無聊是人類的特權。小貓小狗不會感到無聊,雖然牠們會打哈欠,但那並不是覺得無聊的關係,只是一種單純的生理現象而已。
若要為無聊下一個最貼切的定義,即無事可做,閒暇有餘。也就是日本古文所說的「徒然」。
進入職場後,若是「閒暇有餘」實屬無奈,但表面上應該總是忙碌沒時間的樣子。
可是從事普通工作的人,在退休後、開始養老時,應該有很多空閒時間。不過,究竟是「閒到有剩」,還是能夠巧妙運用時間,就是決定老年生活黑白或彩色的關鍵。
閒來無事,一整天坐在硯台前,提筆將心中所想隨意寫下,似乎是些胡言亂語。
在《徒然草》這本書中,寫出這一段文字的人,是生活於鎌倉時代末期到南北朝時代的卜部兼好(一二八三~一三五二),亦稱兼好法師。
原文為——
「意日無聊,枯坐硯前,心頭雜念紛現,隨意寫來,其間似有不近常理者,視為怪談可也。」
「意日無聊」換言之便是隨意揮霍閒暇時光,不過這位人物,卻能十分冷靜、精準地觀察世事。
「權勢不可倚,因強者先亡,財富不可倚,因易於散盡。」
(切勿因為擁有權勢而自得,因為強者會先滅亡。而財產不消多久便耗盡了。)
「益友有三,一為樂善好施者,二為醫師,三為智者。」
「人之死,非迎面相逢,乃自身後追來。」
(死亡不是從自己眼前、好像能夠預測一般靠近,而是在不知不覺中,從身後貼上自己。)
這些都是一針見血、振聾發聵的金玉良言,但忙碌不得閒的人說不出這樣的道理,必須是擁有大把空閒時間的「無聊人士」,為了消磨無聊時光,才能夠觀察出這些道理。
說到這個,容我講講老電影;以前有套叫做《旗本無聊男》的劍客電影。
由市川右太衛門主演,昭和五年(一九三○)上映第一部,其後推出多部續集。一位額上有弦月傷痕的武士,以超絕武藝制裁惡人。
小時候,我覺得片名很不可思議,但現在想想,就是因為「無聊」才能夠去斬奸鋤惡,如果忙得無暇分身就沒辦法了。片名取得真好。
其實活在現代的我們,在無聊打哈欠之際,若是靜下心來好好觀察這個平成時代,應該不會缺乏「打發時間」的材料;壞人作惡的事永遠不會少。
還未退休時,因為不可能以打發時間的心態來工作,所以眼界也必定受限。
但是,一旦成了退隱的前輩,只要抱持著「打發時間的心態」就可以了,因為不必再背負義務,所以隨著年歲增長,眼界也會逐漸開闊。
對於以往未曾閱讀過的類別、沒聽過的音樂、沒看過的戲劇,都會漸漸產生興趣。
從前害怕喝酒誤事而不喝酒的人,也可趁此時機做好準備,試著淺嘗一些。
不過,與吾等同為「無聊族」的兼好法師,也曾這麼說——
「酒雖是百藥之長,然百病皆由酒生。」
無聊正是拓展觀察視野的好機會。職涯的全盛期,等於是用望遠鏡頭在放大觀察局部,便於工作進行,但是從今往後,取景要轉為廣角才行。若不提早做好準備,慢慢將視野擴展開來的話,看見的影像會扭曲變形喔。
關於「死期」
該如何提高今後的「時間密度」
在日文中「死期、臨終」和「最後」的發音相同,意思卻有微妙不同。
「死期」是用於生命終結的時刻,譬如「勇士的死期」或「終於壯烈而死」等等。
「最後」則是相對於最初的概念,意指事物進行到最接近結尾的階段。電影的最後真精彩啊;是用在這樣的情況下。
所以說,黃鼠狼在逃跑時放屁,應該叫做「最後的放屁」,而不是「垂死掙扎」。
每次黃鼠狼在逃跑的最後,都會釋出惡臭的「最後屁」,因為有可能死裡逃生,所以黃鼠狼一生中也會有許多次「最後的放屁」。
而人在一生當中,像是「這是最後一杯了」這般的「最後」,也會出現好幾次。
但是「死期」只會有一次。因此日文中的「一期」,代表著一生只有一次的意思。
所謂的「一期一會」,便是說一生只會相遇一次。
在安土桃山時代,也就是起於織田信長,直到豐臣秀吉終結戰國一統天下的時代,身為千利休弟子的茶道家山上宗二(一五四四~一五九○),在其著作《山上宗二記》中,寫下「一期一次的聚會」。
生涯中僅僅一次的相聚。展現他對於茶會的心態、態度的這句話語,被引申成為世人皆知的金玉良言,教誡人們應珍惜與他人的緣分,要當成一生只有一次的相遇來對待。
不限於茶道,任何事都是「一期一會」。與人相會時也是,若能改變心態,將每一次都視為最初、也是最後的會面,一定能創造更美好的回憶。也不會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口頭誤會而傷害感情。
然而我們卻忘了,這不僅適用於和友人、外人的相處上,夫妻之間共處的每分每秒,也都是「一期一會」。
過去我還在當報社記者時,幾乎天天去光顧銀座一間叫做「山平」的關東煮店,那是銀座歷史最悠久的關東煮老店。
頑固得像石頭一樣的老奶奶過世後,身為長男的誠一先生,夫婦倆一起扛下這間店,但沒多久便因為跟不上這太過匆忙的時代腳步,拉下熄燈號,過起安穩的晚年生活。
在某天早上,先生外出辦事,平時精神抖擻的他,在出行的途中心臟病發作。而夫人被突如其來的意外嚇傻了,腦袋一片空白。
如「一期一會」字面所述的現實,會像這樣突然造訪。無論是夫婦之間、親子、朋友間都一樣。
先前關於「無聊」的文章也曾談到,鎌倉末期的隨筆名著《徒然草》中說過,死亡不是從眼前靠近,而總是從身後追來。
簡而言之,人類是背負著「死期」活下去的,不曾放下過。
所以要說到該如何應對才好,我也沒有說三道四的資格。但是,從歷史中挑出「有趣的臨終方式」,是我力所能及之處。
我最喜歡的「告別」,是與我居住的崎玉(編按:位於日本關東地方)有段因緣的人物。他是從平安末期到鎌倉時代初期的武士,居於武藏國熊谷的熊谷次郎直實。
在源平合戰,尤其是在一之谷之戰中大為活躍的他,斬殺了平敦盛,卻因為對方太過年幼而深感世事無情,於是前往京都拜在法然上人門下,法號蓮生。
關於平敦盛,可藉由傳頌後世的民謠等作品了解一二,不過直實的出家理由似乎是土地紛爭。這些暫且不提,大眾最耳熟能詳的,便是領悟到死期不遠的蓮生,指明了自己的大限之日和場所,昭告外界。
到了那一天,死神並未造訪,而他又指定了另一個日子。當時他在眾人的祈禱聲中誦經,天空出現祥雲和仙樂,以及曼妙的香氣,成功如願駕鶴歸西。
武士出身的大歌人西行法師(一一一八~一一九○),以詩詠出他期盼在心愛的櫻花樹下死去的心願——
「我願,死於春櫻下,如月望月時。」
意思是,希望能在如月(二月)的望月(滿月)之日,死於櫻花樹下。教人吃驚的是,他真的得償所望,如詩中所述一般離開人世。
當然這並不是人人都能達到的境界,可是就算為了自己的死期而擔驚受怕,那也無濟於事呀。
所謂的「一期一會」,和喝酒啊、吃紅豆年糕湯差不多。秉持著這樣的心態,好好去享受每一杯、每一碗,那就夠啦!
關於「不安」
人們其實沒有自己所想的那麼不幸或幸福
從六十歲起,應該把頭銜和目標通通丟掉才對。
當自己倚賴頭銜時,總是會籠罩在頭銜不知何時會消失的不安之中。
無論定下任何目標,都會在未著手進行前開始擔心該怎麼做、好像無法完成之類的,陷入「不安」當中。
在中國古代的杞國,有一個人每天抬頭望著天空,不安地喃喃自語「天空會不會落下來呢?」所謂「杞人憂天」,便是從這個故事衍生的成語。
這是用來形容白白擔心、自尋煩惱的舉動。比方說,地震來襲時,核電廠周邊的居民擔心會不會引發重大事故,幸好只是杞人憂天,安然無恙;以往這句成語便是用在這樣情況下。
但是在福島,「核能事故」卻化為現實,而且影響之深遠超過想像。
於是「杞人憂天」這句成語,使用上變得非常不好拿捏,因為現實打中了大家心中的「不安」。
如同前述,「不安」相當多樣化。即使放棄了「頭銜」,不再立下「目標」,照理說應該根除了「不安」的源頭,但是這次,卻發生了這種遙遙凌駕於個人領域之上,令人不安的事件。
又或是痛飲一場,隔天早上起來竟感到神清氣爽。明明感覺如此爽快,心中卻突然湧起「不安」。搞不好自己還在酒醉,所以產生了「神清氣爽」的錯覺,其實說不定等一下就得迎接此生最可怕的宿醉了……於是突然「不安」起來。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一八二八~一九一○)的名作《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句名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仿此句(這段托爾斯泰的引用,不是摘自小說,而是出自於柴田元幸編譯的《只讀開頭「世界文學全集」》。因為是一本既便利又饒富趣味的書,所以先在此介紹。)如下——
「心安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安的人則各有各的不安。」
既然已經「心安」,那麼保持現狀就好。
但若是「不安」,畢竟各有各的起因,所以也不能放著不管。那麼該怎麼辦才好呢?
人生前半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是無解的。不管怎麼做,都無法消除掉「不安」。
「核災」這個例外姑且不論。原因在於,通常人們懷抱的「不安」,都是沒有實體,朦朧如同幻影一般的存在。進入人生後半段後,這是個不得不去克服的難題。
人們大抵上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不幸。
也沒有自己想像中來的幸福。
印象中以前有人說過這樣的話。
「不安」也是如此,其實心中的「不安」,並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不安。而「心安」的感覺,應該也一樣。
若是換一句話來總結,就是一切都要講求「適度」。
與其絞盡腦汁去煩惱,不如保持一定程度的警覺就好,這是走完人生前半段的人,學到的智慧。
反倒是完全不覺得「不安」的人,才應該感到「不安」。
「你現在心裡有不安的感覺嗎?還是沒有?」如果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想必大多數人都會回答「有」。
若是再追問「造成不安的原因是什麼?」大家或許都會應一聲「這個嘛……」接著陷入沉思。從經驗中告訴我們,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而在足球的PK戰中,無論是踢球方也好,守門員也好,都要把「不安」這個字眼從腦中甩掉。換言之,就是「不去想」。
以前,我在高中時代,球隊拿到全國冠軍的隔年,又被外界視為冠軍熱門。但是卻在縣內大賽的決賽,因為沒踢進而在PK戰中敗北。
因為心中閃過了「沒踢進的話,該怎麼辦」的「不安」念頭。
若是心想也許會失敗,那就一定會失敗。那麼,只要什麼也不想就會成功嗎?有時也並非如此。
總之,世事便是如此。
不要過度期待,也不要過於擔心。總而言之,只要集中在眼前的「此時」「此地」,接下來就聽天由命了。秉持這樣的心態,平平淡淡度過每一天,就是應對不安的法門。我個人覺得,沒有更好的方法了。這是一種「小小的覺悟」。
關於「夢想」
從六十歲起,要將人生逐漸「縮小規模」
夜空中「嗚──嗚──」地響起令人不安的空襲警報,這樣的夢在我過了六十歲以後,已經不曾夢到了。
而在過去,我不時會夢見這樣的場景而夢囈不已。東京遭受空襲時,只見那個方位的夜空染成一片赤紅,如積雨雲般的黑雲蒸騰而起,我從崎玉這邊遠遠望去,只能憑空想像東京的現況。
距離我家兩百公尺遠的舊浦和高中,因為空襲而燒毀。警報解除後,我和雙親及弟弟鬆了一口氣,走出防空洞,在緣廊上排排坐的時候,突然間一陣巨響,同時眼前的一切都變成了紅色。我渾渾噩噩地又滾回防空洞裡。
我只經歷了這點程度的戰爭體驗,但是空襲警報的聲響,到了遠超過七十歲的現在,仍無法忘懷。然而不可思議的是,我已不曾夢見此景了。
現在還會夢到的是,我在大學畢業考的教室裡,莫名其妙走來走去的夢。
還有,在足球比賽中,想要射門卻一直踢不到球,讓人焦躁不已的夢境。還時常因此奮力一踢,卻踢中旁邊的牆壁。好痛!就這樣醒了過來。
在人生後半段,應該透過讀書來作夢比較好。因為在現實中,我們已經不太容易夢見,像年輕時會夢到的夢境了。
上了年紀的人,大多覺得村上春樹一類的書不太好讀吧,但是以作夢的角度而言,反倒非常有益。而且村上春樹還有一本書名很有趣,叫做《為了作夢,我才會每天早上醒來》的訪談集。
在書中,他這麼說——
「寫小說的好處在於,我能在清醒時作夢。真正的夢無法隨心所欲操控,但是在寫小說時,無論是時間、長度等等,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下。」
到了人生後半段,像是出人頭地、賺大錢、和美女談戀愛之類的夢,我們都只能選擇放棄。倘若還是執著在這樣的事情上,大概會被當作神智不清。請放下吧!
換個角度來想,在紙、也就是書本上,無論是出人頭地、賺大錢、和美女談戀愛都好,想做什麼、愛怎麼做都沒問題。
小說就如同村上春樹說的一樣,是作家在清醒時做夢產生的結果。而我們只要把那些夢借來一用就好。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要去找自己以往喜愛的作品類型,而是要找村上春樹這類風格,是我們上了年紀的人,理解起來有些吃力的作品。
因為在難以理解的渾沌狀態下,「夢境」才能夠擴展開來。讀那種馬上就懂的作品,無論是夢還是夢想,就會在像是「好,到此為止」的感覺中,一下子就結束了。
不容易理解的內容,比較能夠刺激想像力。而面對這樣的難題,以往我們所累積的經驗,也能派上用場。
常有人將自己的夢,託付給自己的孩子或孫子。這些人應該站在受託的兒孫輩立場思考一下才對。而且這些夢想,往往都是父母親、祖父母自己沒辦法實現的夢想。接到這樣的託付,會給當事人帶來多大的麻煩啊?
對於兒孫輩的成長歷程,保持若即若離,在一旁耐心守候,這才是心智成熟的人生後半組,應有的生活態度。
託付過大的夢想,接著不是哭哭啼啼,就是冒著火氣督促,這樣實在太累人了。
在夏目漱石的小說《草枕》中,有一段話:「痛苦、憤怒、驚慌、哭泣均為人世的羈絆,我這三十年來亦為此汲汲營營,已感厭煩。」
漱石於此處聯想到中國的古詩,而我稍有不同,則是想像到「貓的夢」。
如已故作家丸谷才一先生的《貓也會作夢》散文集提到:其實狗和貓,不也會作作骨頭的夢、木天蓼(編按:落葉生植物,因貓對其會產生興奮反應,故在日本被稱為貓的萬能藥)的夢嗎?
原來如此,睡午覺的貓有時身子會一抽一抽的,也許就是在作這樣的夢吧。
在六十歲以前,夢過無數次的那種俗氣的夢,可以告一段落了,靜下心來考察「貓的夢境」這類問題,才是在人生後半能夠愉快生活的方法。
如此一來,也不會害兒孫背上大麻煩。「你覺得貓也會作夢嗎?」也許換成這樣隨口一問,還能逗他們開心呢。
不過重要的是,不要阻止他人懷抱夢想。只要秉持成熟的心在旁溫暖地守候,若發現對方需要幫忙,就悄悄伸出援手就好。
讓我們好好珍惜,年輕人所描繪的夢想吧。
前言──為了活出「元氣十足、愉快、充滿意義」的人生
這本書,是我作為一介資歷尚淺的前輩,向年過六十、正步入人生後半段的各位,獻上的加油打氣。
經歷了四十年報社記者職涯,而現在依舊力圖在新聞業發揮餘熱的我,也算是累積了些微不足道的經驗。
而若是將這些拙劣的經驗,拿一小部份出來分享,對於正迎接人生新的一大階段的各位來說,或許能夠當作參考吧;這是我個人略為妄自菲薄的淺見。
各位今後也將經歷各式各樣的變化。若能趁此良機,回顧自己的前半生,重新再出發,從今以後,想必能不疾不徐地活出元氣十足、愉快、充滿意義...
目錄
前言─為了活出「元氣十足、愉快、充滿意義」的人生
1.關於「老化」:以「一天比一天更加自由」的想法生活
2.關於「工作」:不要把單純的「告一段落」當作「終點」
3.關於「歷史」:將「悲傷過去」也能轉化為「快樂回憶」的思考方式
4.關於「時間」:別想著「抵抗」時間,而要「和它作伴」一起走下去
5.關於「孤獨」:永井荷風真的是孤獨而死嗎?
6.關於「成熟」:「不丟人」的唯一方法
7.關於「讀書」:接觸好書的人,能夠更認識自我
8.關於「金錢」:在人生後半段「有限金錢的使用法」
9.關於「學習」:該如何發掘存在於周遭的「有趣教材」
10.關於「興趣」:「有趣的人」和「無趣的人」的分歧點
11.關於「酒」:從六十歲開始,飲酒必須「裝腔作勢」一點
12.關於「無聊」:懂得「打發時間」的人,人生後半段會很愉快
13.關於「不良」:無論男女,應該一輩子都保有瀟灑的「不良精神」
14.關於「時代」:為自己「活過一個時代」而感到驕傲
15.關於「結束」:該如何提高今後的「時間密度」
16.關於「離別」:六十歲開始,離別要「充滿活力」
17.關於「玩樂」:和年輕時差不多,就太無聊了
18.關於「戀愛」:從六十歲開始,「周全且知性」的戀愛方式
19.關於「目標」:從「毫無變化的一天」當中,找出價值
20.關於「不安」:人們其實沒有自己所想的那麼不幸或幸福
21.關於「放棄」:年老力衰與否的分歧點
22.關於「旅行」:靠「身體」的旅行也不錯,靠「頭腦」的旅行也不錯
23.關於「親子」:在家庭中「必要的孤獨」是?
24.關於「友人」:以《徒然草》論好朋友的條件、壞朋友的條件
25.關於「人類」:「拿別人的兜檔布來相撲」是一種聰明的生活方式
26.關於「禮貌」:「一大把年紀」適合做的事、不適合的事
27.關於「笑話」:努力填平「代溝」,從我們這一方做起
28.關於「教育」:「一點點的援助」─在能力範圍內、做自己能做的
29.關於「娛樂」:經歷了「昭和」,是一項莫大的財產
30.關於「性」:你該如何面對這項「難題」?
31.關於「鄉下」:運用想像力「演繹」豐富人生的方法
32.關於「運動」:無論是「參與」或「觀賞」,都要具備成熟的心靈
33.關於「世界」:從「小小窗口」了解「廣大世界」的訣竅
34.關於「飲食」:從六十歲起,學習「讓食物更美味的吃法」
35.關於「新聞」:到了人生後半段,為何該讀「社論」?
36.關於「衝突」:所謂的英雄,是指「無論何時都能冷靜下來忍耐」的人
37.關於「政治」:透過「笑話」來觀察政治,可增添趣味
38.關於「品格」:閱歷豐富─反正都要自省,不如「開心一點」
39.關於「夢想」:從六十歲起,要將人生逐漸「縮小規模」
40.關於「靈魂」:「睹物思情」稍微提高層次的享樂方式
41.關於「責任」:「做該做的事」能夠激發「喜悅」
42.關於「命運」:從「受施予的人生」轉變為「回報他人的人生」
前言─為了活出「元氣十足、愉快、充滿意義」的人生
1.關於「老化」:以「一天比一天更加自由」的想法生活
2.關於「工作」:不要把單純的「告一段落」當作「終點」
3.關於「歷史」:將「悲傷過去」也能轉化為「快樂回憶」的思考方式
4.關於「時間」:別想著「抵抗」時間,而要「和它作伴」一起走下去
5.關於「孤獨」:永井荷風真的是孤獨而死嗎?
6.關於「成熟」:「不丟人」的唯一方法
7.關於「讀書」:接觸好書的人,能夠更認識自我
8.關於「金錢」:在人生後半段「有限金錢的使用法」
9.關於「學習」:該如何發掘存在於周遭的...
商品資料
出版社:凱特文化出版日期:2016-06-09ISBN/ISSN:978986929223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32頁開數:32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