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約翰・威廉斯
定價:NT$ 500
優惠價:9 折,NT$ 45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作者簡介:
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 1922─1994)出生及成長於美國德州。威廉斯雖然在寫作和演戲方面頗有才華,卻只在當地的初級學院(兩年制大學)讀了一年即被退學。隨後威廉斯被迫參戰,隸屬空軍,在軍中完成了第一部小說的草稿。威廉斯退役後找到一間小出版社出版他的第一本小說,並且進入丹佛大學就讀,獲得學士及碩士學位。從1954年起,威廉斯開始在丹佛大學任教,直到1985年退休。在這段期間,威廉斯同時也是位活躍的講師和作者,出版了兩部詩集和多部小說,著名的小說有:《屠夫渡口》(1960)、《史托納》(1965)及《奥古斯都》(1972)。《奥古斯都》於1973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
譯者簡介:
馬耀民,畢業於台大外文系、外文研究所碩士及博士班,現任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曾任台大外語教學與資源中心主任(2006─2012)。博士班時候開始從事翻譯研究,一九九七年完成博士論文《波特萊爾在中國1917─1937》並獲得博士學位,之後研究方向聚焦在一九四九年前中國現代文學與外國文學接觸的相關議題。近年則多探討翻譯倫理之相關論述,以及余光中、葉維廉等詩人兼譯者的複雜現象。在外文系除了教授西洋文學概論、歐洲文學史、文學作品讀法外,翻譯教學也是他關注的重點,連續教授翻譯與習作達二十年之久,曾領導外文系上具翻譯實務的老師先後成立了大學部的翻譯學程及文學院翻譯碩士學程,整合了台大豐富資源,讓台灣最優秀的學生獲得口筆譯的專業訓練,貢獻社會。他從碩士班修業其間即開始從事翻譯工作,除刊登於《中外文學》的學術性文章外,也曾負責國家劇院每月節目單的英譯工作,以賺取生活費,並奠定了翻譯教學的實務基礎。譯有《史托納》(啟明,二〇一四)。
名人推薦:
◎《史托納》作者約翰‧威廉斯又一部被遺忘的經典傑作
◎一本關於人與大自然的小說
◎環球影業與《美國心玫瑰情》導演山姆・曼德斯簽約將拍電影
◎紐約時報、紐約太陽報、芝加哥論壇報、英國衛報、丹佛郵報專文報導
◎知名作家奧克利・霍爾、米雪兒・拉多蕾感動推薦
引言
一九八一年,我在丹佛大學在約翰‧威廉斯的指導下開始我的研究所學業,他從一九五四年便開始在那裡任教。我修完第一個專題研究課後,他來到我的研究室,手上抱著一大疊書,他的身材不高,整個人幾乎被書擋住。他把書放在我的書桌上,告訴我,「不要管你曾經聽過和讀過的,讀這些作者吧,他們會是你的老師。你是一個不能被教導的作家,你必須要自我摸索。」他聲音裡豐富的音色迴盪在那小小的空間裡。然後他轉身穿過迷宮般的研究生研究間,往樓下陰暗的大堂走去。他穿著一件法蘭絨的西裝外套、寬鬆長褲,襯衫的領口繫著螺旋花紋的領巾。我從沒見過他有不同的穿著,即便是我在他去世前不久到阿肯色州費耶特維爾去看望他時。一位教授來看我,以及告訴我我是一個不能被教導的學生,是我被嚇得目瞪口呆的原因,而我從來沒有如此目瞪口呆過。年輕的我曾經站在教授的研究室門前假裝傻笑,等教授終於賞臉,從他的論文堆抬起頭來,表示可以進去開始討論;我唸研究所是想要被教導,是想要被一九七三年以小說《奧古斯都》(Augustus)榮獲國家圖書獎的約翰‧威廉斯教授教導。
約翰‧威廉斯身材瘦削,臉部滿佈皺紋,菸不離手的他在一九九四年死於肺氣腫。他提供書單給我之前,我剛剛開始閱讀他的作品,而他的書單包括福特‧馬多克斯‧福特(Ford Madox Ford)結構完美的《好兵》(Good Soldier)、伊迪絲‧華頓(Edith Wharton)的《歡樂之家》(The House of Mirth)、《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和《伊坦‧弗洛美》(Ethan Frome)、珍妮特‧劉易斯(Janet Lewis)精心安排、氣氛優美的歷史小說《馬丁‧葛爾的妻子》(The Wife of Martin Guerre)和《索倫‧奎司特的審判》(The Trial of Sören Qvist)。據威廉斯後來告訴我,珍妮特‧劉易斯的成就,是被她詩人兼文學批評家的丈夫伊佛‧溫特斯(Yvor Winters)所掩蓋。而對約翰‧威廉斯的作品有重大影響力的,則是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在他的指導下,我閱讀了《黛絲‧米勒》(Daisy Miller)、《仕女圖》(The Portrait of a Lady)、《金碗》(The Golden Bowl)和《奉使記》(The Ambassadors),學習如何描寫角色的內在意識。
約翰‧威廉斯寫了三部非常好的小說,每一本的類型都不一樣,而且每一個作品都大大地超越了自身類型的巢臼。一九六○年的《屠夫渡口》是西部小說;一九六五年的《史拓納》(Stoner)是「學院小說」,或毋寧是一部在學院圍牆內展開的小說;一九七二年的《奧古斯都》是一部以歷史文件及書信體建構的歷史小說,小說中的人物模擬西賽羅的雄辯風格,合力呈現這位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他總是以不完全是開玩笑的口吻,否認他在二次大戰服役於空軍時完成的第一本小說──一九四八年出版的《只有夜》(Nothing but the Night)──是他的著作。我在某種程度上為了尊重他的自我評價,從未讀過那本小說。
約翰‧威廉斯不一定完全認同或避免文類的成規,他甚至在文類成規開始對素材或故事或人物產生限制的時候,便會展現濃厚的興趣,一探究竟。威廉斯對文類的檢視──即便是他正在從事的文類──是帶著淵博的學問的、嚴肅的、具有啟發性的。在我們的專題研究課裡,在他一頭黑髮整齊貼服地向後梳,側著頭,嘴巴叼著香菸的形象背後,我幾乎聽到他要說出口的一句話:「打破成規不需要吵吵鬧鬧,或者弄得天翻地覆。」
在《屠夫渡口》中,哈佛大學的三年級學生,聽完了愛默生的演講後不久,便輟學往西部去。那年是一八七三年,美國的上流社會對牛皮大衣的瘋狂程度,使水牛皮買賣成為一樁可以讓人發財的生意,儘管在小說結束前,那些獵人對這個風潮的產生感到困惑:「他們當初為什麼要買牛皮大衣,我不知道;那股臭味還老是去不掉呢。」不過,不管有臭味或者沒有臭味,對威廉‧安德魯來說,那些牛皮及其經濟利益並不是他所追求的。就像愛默生一樣,他的父親也是一神論教會的傳道師,而安德魯也像愛默生一般,不是一個會待在學院裡的人。
有時候聽完了禮拜堂及教室裡絮絮叨叨的聲音後,他會逃離康橋的範圍,往西南方的田野及樹林去。在那裡的某些偏僻地方,站在赤裸的大地上,他感到頭腦沉浸在清新的空氣中,被提升到無限的空間裡,揮之不去的卑劣與壓迫消散在他身處的大自然裡。他在愛默生先生演講時聽到的一句話再次浮現心中:我成為一隻透明的眼。田野與樹林聚合身上,他變得極為渺小;他看到所有,無名的力量一波一波地在他身上流轉。他成為神的一部分,自由、無拘無束,這種感覺是他在國王禮拜堂、在大學教室裡,或是在康橋的街上無法體會的。他總是能夠感受到在樹林、在延綿的景色之外,西面遠方的地平線;在那裡,在某一瞬間,他看到某些景象,美得就如他未經開發的本性。
安德魯離開了波士頓,那裡「馬車往來如織,人們在彷彿是從行人道和車行道上長出來、排列整齊的榆樹下懶洋洋地費勁走著。」他離開了父親燈塔山附近克拉倫登街上的豪華房子和查爾斯河。他腦海中出現的查爾斯河「在農地、村落和市鎮間蜿蜒著,把人類和城市的廢棄物帶入波士頓港。」安德魯想要到一個沒有人到過的地方;雖然他離開了他出生長大的地方,他其實還沒出生,還沒長大。這是一個你曾經聽過的故事──一個故事的原型──是自我發現、是夢想的追尋、是毫不懼怕且充滿信心的自我實現、是年輕人到西部展開了或許連讀者都從未有過的經歷。但是約翰‧威廉斯嚴格審視這個浪漫故事、審視那股毫無批判反省的瘋狂精力:西部擴張、美國的昭昭天命、「美國精神」,以及非要前往美國新墾地才能覓得的個人主義。也是在這個背景下,約翰‧威廉斯對愛默生的超驗主義(Transcendentalism),以及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獲得真善美此類信條進行嚴厲的批判。而他對所謂大自然才能提供的心靈直觀(intuitive spirituality)、在大自然中人的靈魂與超靈(oversoul)或上帝得到契合等學說做了更尖刻的諷刺。作為一個入世未深的年輕人,威廉‧安德魯是西部小說的刻板角色,而此角色最能幫助約翰‧威廉斯達成任務:一個入世未深的年輕人找尋他在書本裡讀到的荒野。《屠夫渡口》充滿了反諷,但那是屬於刻骨銘心一類,一點都不好笑。
安德魯到達位於堪薩斯的屠夫渡口鎮的幾個小時內,便被說服贊助一個狩獵團,到科羅拉多的落磯山裡去。米勒這位富有經驗、靠山吃山的獵人,多年前在深山的幽谷裡發現一大群水牛,一直想要組一團獵人,以獲得這份巨大的金錢收入。小說裡隱約出現的可能性,是這個幽秘的山谷可能根本不存在,而米勒只是在撒謊,只想帶安德魯到外面走一趟碰碰運氣,但是,對安德魯來說,他想要的正是要到外面走一趟,要體驗荒野,並透過自我發現來體驗荒野所能提供給他的種種。
米勒用安德魯的錢前往堪薩斯的愛爾華斯,打算要請一個剝皮工人──弗雷德‧史耐達,和購買一些旅程上的必須物資。留下來的就是滿心期待的安德魯和米勒的死黨查里‧賀治,後者負責駕駛牛車和管理營地。賀治屬於西部小說的刻板人物,但是在約翰‧威廉斯熟練的手法下,他的角色是從刻板印象中萃取而來,而不是要進一步強化這個刻板角色。他失去一隻手掌、酗酒、對事情不表意見、隨口背誦聖經裡的段落,以及明顯地以聖經裡的一些陳腔濫調為基礎而發表平庸陳腐的言論。如果賀治身旁的人是在乎聖經的話,聖經這個話題可能很重要,但問題是,沒有人在乎,包括受過教育的安德魯在內。安德魯在小說的某個段落裡曾回想起自己熟悉愛默生多於聖經,並了解到──迂迴地了解,很迂迴地──他從來沒讀過聖經。安德魯尋求荒野,好讓他能夠「成為上帝重要的一部份,自主而不受束縛」;然而稍後他在大自然裡所遭遇到的,是較為近似舊約聖經裡的上帝。威廉斯諷刺的幽默精彩之處就在於此; 相較於一味假設與上帝合而為一的溫和寬厚,如果安德魯知道多一點──儘管是透過聖經裡的詩行──來自上天的洪水、災禍,及難以阻擋的憤怒,他可能會過得好一點。
安德魯手持一封介紹信去找屠夫渡口鎮的一個「搞皮革」的商人傑‧迪‧麥唐納。麥唐納多年前已認識安德魯的父親,在波士頓參與過教會活動。安德魯手中的信讓他想起往事,他抱怨地說,「聽好,年輕人,我去你父親的教會是因為我覺得我可能會遇到一些能給我更好工作的人,而且為了相同的理由參加了你父親舉行的小型聚會。大半時間我甚至不知他們在說什麼。」
這是小說開始時的一個小場景,發生在安德魯遇見米勒並答應資助狩獵團之前,然而這場景同時強調了安德魯不滿於形式化的宗教活動,及人們參與此類活動的動機,也預視了安德魯身處荒野──神的另一個居所──卻對荒野完全不理解。
安德魯和賀治在等待米勒從愛爾華斯回來的日子裡,安德魯像小孩子一般反鎖在旅館房間裡,坐在窗前,殷切期盼著未來,那個可以讓他自我實現的未來。安德魯有可能成為愛默生的傳人,他要出發去體會深刻偉大的、精神層面的東西,但是貫穿整本小說的隱喻,建構出了一個更基本的論述,那就是安德魯必須從某種嬰兒期,或童年,或者更精確地說,是從嬰兒的思維走出來。「他腦海中是片片斷斷米勒所描述的荒野景象,而這些片段的景象閃爍、旋轉,並輕柔地組合成無預設的、陌生的圖案,就像萬花筒裡的彩繪玻璃碎片,隨著旋轉時任意吸收不相干或偶然的光源而自我擴張。」約翰‧威廉斯可能在暗示這種思維是童玩世界所構成。而稍後當米勒準備好所有物資回到屠夫渡口鎮,然後出發,出發後不久,威廉斯這樣寫道:
時間的流逝,呈現在與他同行的人,以及他自我審視時所察覺到的變化。他一天天地覺得他臉部的皮膚在天氣的影響下變硬,臉部的鬍渣因皮膚變粗糙反而顯得柔軟,他的手背被陽光曝曬而從紅色變褐色,到最後變得黝黑。他覺得自己的體型變瘦變結實;有時候他覺得走進了一個新的軀體,或者是走進了一個真正的軀體,只不過它以前一直隱藏在一層層不真實的柔軟、白晰與滑順之下。
甩掉了嬰兒肥後,一個男人從柔軟、白晰與滑順裡冒出。但是這個意象在小說稍後的情節裡用另一種方式呈現。那是當他們被冰天雪地所困,埋在厚厚的積雪裡好幾個月的時候。為了求生他們要把牛皮縫起來成為禦寒的皮囊,同時也是為自己製造了第二層皮。到了春天,彷彿經過了漫長的妊娠期,他們從皮囊爬出來;我們可以說,這意義是多麼的耐人尋味!
小說的正中央是撲殺水牛的開始,延續了四十頁。米勒相對容易地獵殺了一群五千隻的水牛,與四人歷盡艱辛到達與世隔絕的科羅拉多山谷,成了奇怪而幾乎令人費解的對比。當讀者越往下看,必定希望那些龐然大物的死亡更具深意,或者更具難度。然而,當經驗豐富的獵人米勒責備自己因為想太多而沒讓水牛一槍斃命時,便凸顯出這場大屠殺的盲目無情──這種盲目無情幾乎沒必要被強調:一時的分神──我們只能說他是因為猶豫,不能說是出於良知──似乎打斷了他的專注力而使他無法瞄準。當剩下為數不多的牛群停止了出於本能的亂轉及吼叫,像「一線黑色小溪流」被領頭的小水牛帶離山谷後,米勒機械式地為來福槍裝子彈,發射的動作也被終止。安德魯在旁邊裝子彈、冷卻過熱的槍枝、清理槍管、裝子彈,以及把槍枝回傳給米勒,成為了整體殺戮機器裡不可或缺的螺絲釘。當安德魯被這個機器所支配,而且毫無條件地參與其中,我們不會訝異他口中會說出:「他看著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或身處何方。」水牛逃進山谷深處之後,他們點算水牛屍體,安德魯卻在算到超過三十隻後,就無法找到數字算下去,這又讓讀者再次回到前面提到的嬰兒期問題:他是從嬰兒期走出來,抑或是退回去,二者產生了矛盾;是一個新的威廉‧安德魯被形塑出來,還是他在嚴重地退化?在這個血染的山谷裡,他已經沒有數字,在小說結尾,他甚至對他的同伴缺乏語言:「四人彼此對看,眼神緩緩移動著在搜尋著彼此的臉。他們沒有動,也不說話。我們心中有話要對彼此說,安德魯隱約想到,但是我們不知道那是什麼;我們心中有些話必須要說。」
處理「西部」議題的當代美國作家為數不少,他們皆認為那是一個重要,而且是典型的美國文類,但是他們用滑稽的(hilariously)、諧仿的手法(parodically)來處理,例如理查‧布羅提根(Richard Brautigan)一九七四年的《霍克賴恩的怪物:一本歌德式西部小說》(The Hawkline Monster: A Gothic Western)、珀斯瓦‧艾佛瑞(Percival Everett)一九九四年的《上帝之國》(God’s Country)──都帶來不錯的西部經驗──,或者是羅伯‧庫佛(Robert Coover)的《廢墟之城》(Ghost Town)裡層出不窮的滑稽可笑情節。但是約翰‧威廉斯嚴肅地處理西部小說,而更重要的是,他認真對待西部小說這個小說類型誕生的深層原因。即使是冒牌的、最老套的西部小說,都能滿足成千上萬的美國讀者,其背後是一種衝動、一種欲望、一種渴求,值得思考與發掘。
無論用任何方式所處理的「西部」,都能彰顯美國精神的某些內涵,這當然是老生常談的話,但是我們至今仍是津津樂道。「西部」是典型的美國題材,直接指向愛國主義這個核心價值,就像小布希在總統辦公室針對伊拉克的好戰份子說,「放馬過來啊!」這也是負責趕牛的牛仔、在德克薩斯出發移民西岸的篷車隊、藏身岩石縫隙間的神槍手,以及被瞄準的凶猛印地安人口中發出的喊聲──期待著敵人的出現、期待著挑戰,以重申及確認我們的民族性格。
我認為值得一提的是,威廉斯寫作《屠夫渡口》的同時,美國正全力支持越南總統吳廷琰,小說出版的時候也正是第一支美軍踏上越南的國土。此時,威廉斯還未能預知數以百萬計的寮國和柬埔寨國民很快便會死去──沾滿鮮血的是美國人的手,卻沒有任何正當的理由。
《屠夫渡口》描寫一位年輕人出發「找尋自我」,也描寫一個年輕國家強烈地堅持自我,到了不計成果的地步。在五千頭水牛幾乎全部被撲殺的山谷裡,安德魯彎身在草叢裡乾嘔,這個身影具體化了美國的一個歷史時刻,那個年輕而同心協力的美國。這場美國積極參與其中的紛爭只是一個機會,可以讓美國人再次確認其民族性格裡被認為是不朽而偉大的面向。但是就像在科羅拉多的山谷裡撲殺牛群、就像越戰,或許也像伊拉克戰爭,我們只得到一個令人噁心的民族性格。也或者是缺乏民族性格。約翰‧威廉斯在《屠夫渡口》中毫不退縮地面對人類機械式的瘋狂行為,暗示人類與大自然的結合──人性(man’s nature)──會是一個恐怖的景象。
一九八四年洛杉磯奧運結束後,我到了加州大學爾灣校區繼續我的研究所學業。奧克力‧霍爾(Oakley Hall)在他的辦公桌旁躬身趨前告訴我,「你是約翰‧威廉斯的學生!他寫過史上最好的西部小說。」奧克力‧霍爾本身是《瓦勒克》(Warlock)這本十分重要的西部小說的作者,此作品曾競逐一九五八年普立茲小說獎。一年後,戈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的《血色子午線》(Blood Meridian: Or the Evening Redness in the West)出版問世,與《屠夫渡口》和《瓦勒克》成為西部小說不朽的經典。
──米雪兒‧拉多蕾(Michelle Latiolais)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14折7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0 |
3折 | 1 |
4折 | 1 |
6折 | 1 |
7折以上 | 2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3 |
4折 | 3 |
5折 | 9 |
6折 | 3 |
7折 | 18 |
8折以上 | 3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約翰・威廉斯
優惠價: 9 折, NT$ 450 NT$ 5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作者簡介:
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 1922─1994)出生及成長於美國德州。威廉斯雖然在寫作和演戲方面頗有才華,卻只在當地的初級學院(兩年制大學)讀了一年即被退學。隨後威廉斯被迫參戰,隸屬空軍,在軍中完成了第一部小說的草稿。威廉斯退役後找到一間小出版社出版他的第一本小說,並且進入丹佛大學就讀,獲得學士及碩士學位。從1954年起,威廉斯開始在丹佛大學任教,直到1985年退休。在這段期間,威廉斯同時也是位活躍的講師和作者,出版了兩部詩集和多部小說,著名的小說有:《屠夫渡口》(1960)、《史托納》(1965)及《奥古斯都》(1972)。《奥古斯都》於1973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
譯者簡介:
馬耀民,畢業於台大外文系、外文研究所碩士及博士班,現任台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曾任台大外語教學與資源中心主任(2006─2012)。博士班時候開始從事翻譯研究,一九九七年完成博士論文《波特萊爾在中國1917─1937》並獲得博士學位,之後研究方向聚焦在一九四九年前中國現代文學與外國文學接觸的相關議題。近年則多探討翻譯倫理之相關論述,以及余光中、葉維廉等詩人兼譯者的複雜現象。在外文系除了教授西洋文學概論、歐洲文學史、文學作品讀法外,翻譯教學也是他關注的重點,連續教授翻譯與習作達二十年之久,曾領導外文系上具翻譯實務的老師先後成立了大學部的翻譯學程及文學院翻譯碩士學程,整合了台大豐富資源,讓台灣最優秀的學生獲得口筆譯的專業訓練,貢獻社會。他從碩士班修業其間即開始從事翻譯工作,除刊登於《中外文學》的學術性文章外,也曾負責國家劇院每月節目單的英譯工作,以賺取生活費,並奠定了翻譯教學的實務基礎。譯有《史托納》(啟明,二〇一四)。
名人推薦:
◎《史托納》作者約翰‧威廉斯又一部被遺忘的經典傑作
◎一本關於人與大自然的小說
◎環球影業與《美國心玫瑰情》導演山姆・曼德斯簽約將拍電影
◎紐約時報、紐約太陽報、芝加哥論壇報、英國衛報、丹佛郵報專文報導
◎知名作家奧克利・霍爾、米雪兒・拉多蕾感動推薦
引言
一九八一年,我在丹佛大學在約翰‧威廉斯的指導下開始我的研究所學業,他從一九五四年便開始在那裡任教。我修完第一個專題研究課後,他來到我的研究室,手上抱著一大疊書,他的身材不高,整個人幾乎被書擋住。他把書放在我的書桌上,告訴我,「不要管你曾經聽過和讀過的,讀這些作者吧,他們會是你的老師。你是一個不能被教導的作家,你必須要自我摸索。」他聲音裡豐富的音色迴盪在那小小的空間裡。然後他轉身穿過迷宮般的研究生研究間,往樓下陰暗的大堂走去。他穿著一件法蘭絨的西裝外套、寬鬆長褲,襯衫的領口繫著螺旋花紋的領巾。我從沒見過他有不同的穿著,即便是我在他去世前不久到阿肯色州費耶特維爾去看望他時。一位教授來看我,以及告訴我我是一個不能被教導的學生,是我被嚇得目瞪口呆的原因,而我從來沒有如此目瞪口呆過。年輕的我曾經站在教授的研究室門前假裝傻笑,等教授終於賞臉,從他的論文堆抬起頭來,表示可以進去開始討論;我唸研究所是想要被教導,是想要被一九七三年以小說《奧古斯都》(Augustus)榮獲國家圖書獎的約翰‧威廉斯教授教導。
約翰‧威廉斯身材瘦削,臉部滿佈皺紋,菸不離手的他在一九九四年死於肺氣腫。他提供書單給我之前,我剛剛開始閱讀他的作品,而他的書單包括福特‧馬多克斯‧福特(Ford Madox Ford)結構完美的《好兵》(Good Soldier)、伊迪絲‧華頓(Edith Wharton)的《歡樂之家》(The House of Mirth)、《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和《伊坦‧弗洛美》(Ethan Frome)、珍妮特‧劉易斯(Janet Lewis)精心安排、氣氛優美的歷史小說《馬丁‧葛爾的妻子》(The Wife of Martin Guerre)和《索倫‧奎司特的審判》(The Trial of Sören Qvist)。據威廉斯後來告訴我,珍妮特‧劉易斯的成就,是被她詩人兼文學批評家的丈夫伊佛‧溫特斯(Yvor Winters)所掩蓋。而對約翰‧威廉斯的作品有重大影響力的,則是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在他的指導下,我閱讀了《黛絲‧米勒》(Daisy Miller)、《仕女圖》(The Portrait of a Lady)、《金碗》(The Golden Bowl)和《奉使記》(The Ambassadors),學習如何描寫角色的內在意識。
約翰‧威廉斯寫了三部非常好的小說,每一本的類型都不一樣,而且每一個作品都大大地超越了自身類型的巢臼。一九六○年的《屠夫渡口》是西部小說;一九六五年的《史拓納》(Stoner)是「學院小說」,或毋寧是一部在學院圍牆內展開的小說;一九七二年的《奧古斯都》是一部以歷史文件及書信體建構的歷史小說,小說中的人物模擬西賽羅的雄辯風格,合力呈現這位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他總是以不完全是開玩笑的口吻,否認他在二次大戰服役於空軍時完成的第一本小說──一九四八年出版的《只有夜》(Nothing but the Night)──是他的著作。我在某種程度上為了尊重他的自我評價,從未讀過那本小說。
約翰‧威廉斯不一定完全認同或避免文類的成規,他甚至在文類成規開始對素材或故事或人物產生限制的時候,便會展現濃厚的興趣,一探究竟。威廉斯對文類的檢視──即便是他正在從事的文類──是帶著淵博的學問的、嚴肅的、具有啟發性的。在我們的專題研究課裡,在他一頭黑髮整齊貼服地向後梳,側著頭,嘴巴叼著香菸的形象背後,我幾乎聽到他要說出口的一句話:「打破成規不需要吵吵鬧鬧,或者弄得天翻地覆。」
在《屠夫渡口》中,哈佛大學的三年級學生,聽完了愛默生的演講後不久,便輟學往西部去。那年是一八七三年,美國的上流社會對牛皮大衣的瘋狂程度,使水牛皮買賣成為一樁可以讓人發財的生意,儘管在小說結束前,那些獵人對這個風潮的產生感到困惑:「他們當初為什麼要買牛皮大衣,我不知道;那股臭味還老是去不掉呢。」不過,不管有臭味或者沒有臭味,對威廉‧安德魯來說,那些牛皮及其經濟利益並不是他所追求的。就像愛默生一樣,他的父親也是一神論教會的傳道師,而安德魯也像愛默生一般,不是一個會待在學院裡的人。
有時候聽完了禮拜堂及教室裡絮絮叨叨的聲音後,他會逃離康橋的範圍,往西南方的田野及樹林去。在那裡的某些偏僻地方,站在赤裸的大地上,他感到頭腦沉浸在清新的空氣中,被提升到無限的空間裡,揮之不去的卑劣與壓迫消散在他身處的大自然裡。他在愛默生先生演講時聽到的一句話再次浮現心中:我成為一隻透明的眼。田野與樹林聚合身上,他變得極為渺小;他看到所有,無名的力量一波一波地在他身上流轉。他成為神的一部分,自由、無拘無束,這種感覺是他在國王禮拜堂、在大學教室裡,或是在康橋的街上無法體會的。他總是能夠感受到在樹林、在延綿的景色之外,西面遠方的地平線;在那裡,在某一瞬間,他看到某些景象,美得就如他未經開發的本性。
安德魯離開了波士頓,那裡「馬車往來如織,人們在彷彿是從行人道和車行道上長出來、排列整齊的榆樹下懶洋洋地費勁走著。」他離開了父親燈塔山附近克拉倫登街上的豪華房子和查爾斯河。他腦海中出現的查爾斯河「在農地、村落和市鎮間蜿蜒著,把人類和城市的廢棄物帶入波士頓港。」安德魯想要到一個沒有人到過的地方;雖然他離開了他出生長大的地方,他其實還沒出生,還沒長大。這是一個你曾經聽過的故事──一個故事的原型──是自我發現、是夢想的追尋、是毫不懼怕且充滿信心的自我實現、是年輕人到西部展開了或許連讀者都從未有過的經歷。但是約翰‧威廉斯嚴格審視這個浪漫故事、審視那股毫無批判反省的瘋狂精力:西部擴張、美國的昭昭天命、「美國精神」,以及非要前往美國新墾地才能覓得的個人主義。也是在這個背景下,約翰‧威廉斯對愛默生的超驗主義(Transcendentalism),以及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獲得真善美此類信條進行嚴厲的批判。而他對所謂大自然才能提供的心靈直觀(intuitive spirituality)、在大自然中人的靈魂與超靈(oversoul)或上帝得到契合等學說做了更尖刻的諷刺。作為一個入世未深的年輕人,威廉‧安德魯是西部小說的刻板角色,而此角色最能幫助約翰‧威廉斯達成任務:一個入世未深的年輕人找尋他在書本裡讀到的荒野。《屠夫渡口》充滿了反諷,但那是屬於刻骨銘心一類,一點都不好笑。
安德魯到達位於堪薩斯的屠夫渡口鎮的幾個小時內,便被說服贊助一個狩獵團,到科羅拉多的落磯山裡去。米勒這位富有經驗、靠山吃山的獵人,多年前在深山的幽谷裡發現一大群水牛,一直想要組一團獵人,以獲得這份巨大的金錢收入。小說裡隱約出現的可能性,是這個幽秘的山谷可能根本不存在,而米勒只是在撒謊,只想帶安德魯到外面走一趟碰碰運氣,但是,對安德魯來說,他想要的正是要到外面走一趟,要體驗荒野,並透過自我發現來體驗荒野所能提供給他的種種。
米勒用安德魯的錢前往堪薩斯的愛爾華斯,打算要請一個剝皮工人──弗雷德‧史耐達,和購買一些旅程上的必須物資。留下來的就是滿心期待的安德魯和米勒的死黨查里‧賀治,後者負責駕駛牛車和管理營地。賀治屬於西部小說的刻板人物,但是在約翰‧威廉斯熟練的手法下,他的角色是從刻板印象中萃取而來,而不是要進一步強化這個刻板角色。他失去一隻手掌、酗酒、對事情不表意見、隨口背誦聖經裡的段落,以及明顯地以聖經裡的一些陳腔濫調為基礎而發表平庸陳腐的言論。如果賀治身旁的人是在乎聖經的話,聖經這個話題可能很重要,但問題是,沒有人在乎,包括受過教育的安德魯在內。安德魯在小說的某個段落裡曾回想起自己熟悉愛默生多於聖經,並了解到──迂迴地了解,很迂迴地──他從來沒讀過聖經。安德魯尋求荒野,好讓他能夠「成為上帝重要的一部份,自主而不受束縛」;然而稍後他在大自然裡所遭遇到的,是較為近似舊約聖經裡的上帝。威廉斯諷刺的幽默精彩之處就在於此; 相較於一味假設與上帝合而為一的溫和寬厚,如果安德魯知道多一點──儘管是透過聖經裡的詩行──來自上天的洪水、災禍,及難以阻擋的憤怒,他可能會過得好一點。
安德魯手持一封介紹信去找屠夫渡口鎮的一個「搞皮革」的商人傑‧迪‧麥唐納。麥唐納多年前已認識安德魯的父親,在波士頓參與過教會活動。安德魯手中的信讓他想起往事,他抱怨地說,「聽好,年輕人,我去你父親的教會是因為我覺得我可能會遇到一些能給我更好工作的人,而且為了相同的理由參加了你父親舉行的小型聚會。大半時間我甚至不知他們在說什麼。」
這是小說開始時的一個小場景,發生在安德魯遇見米勒並答應資助狩獵團之前,然而這場景同時強調了安德魯不滿於形式化的宗教活動,及人們參與此類活動的動機,也預視了安德魯身處荒野──神的另一個居所──卻對荒野完全不理解。
安德魯和賀治在等待米勒從愛爾華斯回來的日子裡,安德魯像小孩子一般反鎖在旅館房間裡,坐在窗前,殷切期盼著未來,那個可以讓他自我實現的未來。安德魯有可能成為愛默生的傳人,他要出發去體會深刻偉大的、精神層面的東西,但是貫穿整本小說的隱喻,建構出了一個更基本的論述,那就是安德魯必須從某種嬰兒期,或童年,或者更精確地說,是從嬰兒的思維走出來。「他腦海中是片片斷斷米勒所描述的荒野景象,而這些片段的景象閃爍、旋轉,並輕柔地組合成無預設的、陌生的圖案,就像萬花筒裡的彩繪玻璃碎片,隨著旋轉時任意吸收不相干或偶然的光源而自我擴張。」約翰‧威廉斯可能在暗示這種思維是童玩世界所構成。而稍後當米勒準備好所有物資回到屠夫渡口鎮,然後出發,出發後不久,威廉斯這樣寫道:
時間的流逝,呈現在與他同行的人,以及他自我審視時所察覺到的變化。他一天天地覺得他臉部的皮膚在天氣的影響下變硬,臉部的鬍渣因皮膚變粗糙反而顯得柔軟,他的手背被陽光曝曬而從紅色變褐色,到最後變得黝黑。他覺得自己的體型變瘦變結實;有時候他覺得走進了一個新的軀體,或者是走進了一個真正的軀體,只不過它以前一直隱藏在一層層不真實的柔軟、白晰與滑順之下。
甩掉了嬰兒肥後,一個男人從柔軟、白晰與滑順裡冒出。但是這個意象在小說稍後的情節裡用另一種方式呈現。那是當他們被冰天雪地所困,埋在厚厚的積雪裡好幾個月的時候。為了求生他們要把牛皮縫起來成為禦寒的皮囊,同時也是為自己製造了第二層皮。到了春天,彷彿經過了漫長的妊娠期,他們從皮囊爬出來;我們可以說,這意義是多麼的耐人尋味!
小說的正中央是撲殺水牛的開始,延續了四十頁。米勒相對容易地獵殺了一群五千隻的水牛,與四人歷盡艱辛到達與世隔絕的科羅拉多山谷,成了奇怪而幾乎令人費解的對比。當讀者越往下看,必定希望那些龐然大物的死亡更具深意,或者更具難度。然而,當經驗豐富的獵人米勒責備自己因為想太多而沒讓水牛一槍斃命時,便凸顯出這場大屠殺的盲目無情──這種盲目無情幾乎沒必要被強調:一時的分神──我們只能說他是因為猶豫,不能說是出於良知──似乎打斷了他的專注力而使他無法瞄準。當剩下為數不多的牛群停止了出於本能的亂轉及吼叫,像「一線黑色小溪流」被領頭的小水牛帶離山谷後,米勒機械式地為來福槍裝子彈,發射的動作也被終止。安德魯在旁邊裝子彈、冷卻過熱的槍枝、清理槍管、裝子彈,以及把槍枝回傳給米勒,成為了整體殺戮機器裡不可或缺的螺絲釘。當安德魯被這個機器所支配,而且毫無條件地參與其中,我們不會訝異他口中會說出:「他看著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或身處何方。」水牛逃進山谷深處之後,他們點算水牛屍體,安德魯卻在算到超過三十隻後,就無法找到數字算下去,這又讓讀者再次回到前面提到的嬰兒期問題:他是從嬰兒期走出來,抑或是退回去,二者產生了矛盾;是一個新的威廉‧安德魯被形塑出來,還是他在嚴重地退化?在這個血染的山谷裡,他已經沒有數字,在小說結尾,他甚至對他的同伴缺乏語言:「四人彼此對看,眼神緩緩移動著在搜尋著彼此的臉。他們沒有動,也不說話。我們心中有話要對彼此說,安德魯隱約想到,但是我們不知道那是什麼;我們心中有些話必須要說。」
處理「西部」議題的當代美國作家為數不少,他們皆認為那是一個重要,而且是典型的美國文類,但是他們用滑稽的(hilariously)、諧仿的手法(parodically)來處理,例如理查‧布羅提根(Richard Brautigan)一九七四年的《霍克賴恩的怪物:一本歌德式西部小說》(The Hawkline Monster: A Gothic Western)、珀斯瓦‧艾佛瑞(Percival Everett)一九九四年的《上帝之國》(God’s Country)──都帶來不錯的西部經驗──,或者是羅伯‧庫佛(Robert Coover)的《廢墟之城》(Ghost Town)裡層出不窮的滑稽可笑情節。但是約翰‧威廉斯嚴肅地處理西部小說,而更重要的是,他認真對待西部小說這個小說類型誕生的深層原因。即使是冒牌的、最老套的西部小說,都能滿足成千上萬的美國讀者,其背後是一種衝動、一種欲望、一種渴求,值得思考與發掘。
無論用任何方式所處理的「西部」,都能彰顯美國精神的某些內涵,這當然是老生常談的話,但是我們至今仍是津津樂道。「西部」是典型的美國題材,直接指向愛國主義這個核心價值,就像小布希在總統辦公室針對伊拉克的好戰份子說,「放馬過來啊!」這也是負責趕牛的牛仔、在德克薩斯出發移民西岸的篷車隊、藏身岩石縫隙間的神槍手,以及被瞄準的凶猛印地安人口中發出的喊聲──期待著敵人的出現、期待著挑戰,以重申及確認我們的民族性格。
我認為值得一提的是,威廉斯寫作《屠夫渡口》的同時,美國正全力支持越南總統吳廷琰,小說出版的時候也正是第一支美軍踏上越南的國土。此時,威廉斯還未能預知數以百萬計的寮國和柬埔寨國民很快便會死去──沾滿鮮血的是美國人的手,卻沒有任何正當的理由。
《屠夫渡口》描寫一位年輕人出發「找尋自我」,也描寫一個年輕國家強烈地堅持自我,到了不計成果的地步。在五千頭水牛幾乎全部被撲殺的山谷裡,安德魯彎身在草叢裡乾嘔,這個身影具體化了美國的一個歷史時刻,那個年輕而同心協力的美國。這場美國積極參與其中的紛爭只是一個機會,可以讓美國人再次確認其民族性格裡被認為是不朽而偉大的面向。但是就像在科羅拉多的山谷裡撲殺牛群、就像越戰,或許也像伊拉克戰爭,我們只得到一個令人噁心的民族性格。也或者是缺乏民族性格。約翰‧威廉斯在《屠夫渡口》中毫不退縮地面對人類機械式的瘋狂行為,暗示人類與大自然的結合──人性(man’s nature)──會是一個恐怖的景象。
一九八四年洛杉磯奧運結束後,我到了加州大學爾灣校區繼續我的研究所學業。奧克力‧霍爾(Oakley Hall)在他的辦公桌旁躬身趨前告訴我,「你是約翰‧威廉斯的學生!他寫過史上最好的西部小說。」奧克力‧霍爾本身是《瓦勒克》(Warlock)這本十分重要的西部小說的作者,此作品曾競逐一九五八年普立茲小說獎。一年後,戈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的《血色子午線》(Blood Meridian: Or the Evening Redness in the West)出版問世,與《屠夫渡口》和《瓦勒克》成為西部小說不朽的經典。
──米雪兒‧拉多蕾(Michelle Latiolais)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2折 | 0 |
3折 | 1 |
4折 | 1 |
6折 | 1 |
7折以上 | 2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3 |
4折 | 3 |
5折 | 9 |
6折 | 3 |
7折 | 18 |
8折以上 | 3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14折7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