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華頓商學院著名中國通最新力作!
哈佛商學院熱門課程菁華!
面對中國空前快速發展,中國企業又是如何與全球競爭?
從傳統製造業到網路電商,中共的政治影響力無所不在,外資企業的機會又在哪?
.到中國經商,技術早晚會被轉移或偷走,你能保護自己維持領先嗎?
.公司的中國風險組合有適當的避險安排嗎?
.以黨領政下,為什麼中共依然沒有安全感?國內維穩、國防事務仍然占極高預算比例?
從世界工廠變世界市場,中國13億人的驚人消費力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場,然而許多外資卻也發現,他們在中國生存日益艱難。全球頂尖的中國商業經營個案分析團隊,從歷史、政治、企業管理三大面向,深入淺出剖析當前中國政府的實力和目的,大膽直陳中國經濟成長的關卡與在中國做生意的陷阱。所有現在或未來打算在中國投資經商者,來往兩岸的跨國企業經理人、上班族,都應該一讀。
延伸閱讀:
《走兩岸鋼索》、
《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
《互聯網+中國經濟成長新引擎》、
《未來產業》
作者簡介:
雷影娜〈Regina M. Abrami〉
雷影娜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執行委員會的委員對中國研究甚深,經常受邀評論中國企業的全球化現象、中國產業政策,以及非巿場因素與企業策略。現任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資深研究員、勞德管理及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所屬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委員,政治學資深講師。
她曾在哈佛商學院任教十一年,主講各國政府及政經、中國政經,以及EMBA利害關係人管理課程。她在哈佛商學院兩度被提名為赫爾曼研究員(Hellman Fellow),也因傑出服務榮獲羅伯‧葛林希爾獎(Robert Greenhill Award)。
柯偉林〈William Kirby〉
國際知名的現代中國史學家,擅長從國際脈絡下檢視中國近現代歷史,尤其是商業、經濟和政治的發展狀況。現任哈佛商學院史賓格勒家族﹙Spangler Family﹚工商管理學教授、哈佛大學T. M. Chang講座教授,曾獲哈佛大學提名為傑出服務教授。目前擔任哈佛中國基金會主席,也是上海哈佛中心教師召集人。
柯偉林的著作著重從國際脈絡檢討中國的企業、經濟和政治發展。他也在企業經理人在職班開中國經商環境的課程,撰寫或合寫三十多個有關中國的個案研究。
一九九二年加入哈佛之前,他在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擔任歷史學教授、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和大學本院院長。來到哈佛後,歷任歷史系系主任、哈佛大學亞洲中心主任,以及文理學院院長。
柯偉林畢業於達特茅斯學院、哈佛大學,曾獲柏林自由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榮譽博士,曾經擔任德國海德堡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訪問教授,也是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沃倫‧麥克法蘭〈F. Warren McFarlan〉
於哈佛商學院執教超過半世紀,現為貝克基金會(Baker Foundation)企管教授及艾伯特‧戈登(Albert H. Gordon )榮譽教授。從一九九〇至二〇〇四年,他擔任哈佛商學院資深副院長,先後主管研究、對外關係和亞太事務。二〇〇九年起,亦任北京清華經管學院客座教授及中國工商管理案例中心聯執主任。現任香港利豐集團及多家公司與非營利組織董事。
麥克法蘭學術著作豐富,開發撰寫兩百多例企管個案範本,十四本著作。在中國本土的個案教學與開發,影響尤其深遠,中國管理案例年會更設有「F.Warren McFarlan案例獎」。
譯者簡介:
林添貴
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譯作近百本。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進入中國,必須了解中國。本書三位作者,熟悉中國,既具有微觀的透視能力,也有宏觀的視野,有如最好的嚮導,帶領讀者進入中國複雜的政經世界而不至於迷路。
──馬紹章,前海基會副董事長兼副秘書長
本書對現代中國及其如何崛起為經濟大國、未來的發展,有非常深思的觀察和描述。凡是在中國經商的朋友,以及有心了解中國未來挑戰的人士,都必須拜讀。
——威廉‧希基﹙ William V. Hickey﹚,美商希悅爾﹙Sealed Air Corporation﹚前董事長暨執行長。
這幾位哈佛、華頓的名師對現代中國提出深具挑戰、但令人困惱的評估,同時也精闢地呈現了中國二十世紀的動盪歷史。作者雖然對中國是否已準備好承擔世界領導角色表示懷疑,這本書將幫助我們大家更進一步了解中國。
——羅德尼‧蔡斯﹙Rodney Chase﹚,英國石油公司集團前副執行長兼董事總經理
創業精神或許是美國的「成功祕方」,但它也是中國傳統的基本要素。本書從深刻的歷史了解提問:當中、美各擅勝場的創業經濟在全球市場對決時,誰領風騷?
——凱倫‧米爾斯﹙Karen Mills﹚,美國中小企業局前局長
作者懷疑中國能領導世界,也認為中國可能自始就沒有這種雄心壯志。分析了中國的深層矛盾後,這本書能教你在中國如何經商——這是一本佳作。
——楊榮文(George Yeo),新加坡前外交部長
名人推薦:進入中國,必須了解中國。本書三位作者,熟悉中國,既具有微觀的透視能力,也有宏觀的視野,有如最好的嚮導,帶領讀者進入中國複雜的政經世界而不至於迷路。
──馬紹章,前海基會副董事長兼副秘書長
本書對現代中國及其如何崛起為經濟大國、未來的發展,有非常深思的觀察和描述。凡是在中國經商的朋友,以及有心了解中國未來挑戰的人士,都必須拜讀。
——威廉‧希基﹙ William V. Hickey﹚,美商希悅爾﹙Sealed Air Corporation﹚前董事長暨執行長。
這幾位哈佛、華頓的名師對現代中國提出深具挑戰、但令人困惱的評估,同...
章節試閱
第一章 迷思與現代中國的形成
不理性地堅持真理,所造成的傷害可能更甚於理智的錯誤。
——湯瑪士‧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一八八〇年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富有群眾魅力的重慶市黨委書記薄熙來,也是前任遼寧省長、前任商務部長、革命元老之子,被中國共產黨開除出黨。身為與黨的最高層政治精精英有直接血緣的人物,所謂的「官二代」,薄熙來闖出「中國最文質彬彬、最有魅力的政治人物」的名聲。他因為改造被垂死的工業壓得喘不過氣的城市,以及保護中國企業對抗外國競爭,獲得各方好評。
現在,他被控訴種種濫權罪名,包括貪腐、掩護已被定罪的太太謀殺英國商人,以及「和若干女子有不當性關係」。即使他在二〇一三年八月以較輕罪名被起訴,薄熙來在次月遭定罪早已是定論。
原本似乎注定要躍登高層領導的薄熙來被打倒,是中國數十年來最大的政治醜聞之一。這代表什麼意義?從共產黨英雄被貶為貪婪惡棍,薄熙來證明了即使是高階幹部也必須站在國家和法律面前接受裁判嗎?或者薄熙來二〇一三年的受審只是證明,在中國國力大增、創造驚人繁榮、躍居全球大國之際,其執政黨和政治文化依然停留在從前的時代?換句話說,法治仍然屈服於中國共產黨變化多端的政治需求嗎?
三十多年前,也就是經濟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曾演出一齣公審大戲。一九八〇年十一月,上海演員出身的毛澤東遺孀江青出現在法庭,她和張春橋、姚文元和王洪文這「四人幫」,被以掀起文化大革命﹙一九六六至七六年﹚動亂及其他罪名起訴。庭審還未開始前,江青已在官方傳媒上被宣布有罪;法院派給她的公訴辯護律師稱她為「犯人」,電視每晚播放四人幫受審的新聞,向中國百姓昭告由亂而治,恢復秩序。關押已經四年、等候審判的四人幫,最後定讞犯下反革命之罪。他們全都長期坐牢,無聲無息死去。江青則在一九九二年自殺身亡。
相隔數十年,我們目睹了兩場政治上十分敏感的大案。引人關注的是,它們都位於中國「改革開放」的起始點,也就是鄧小平在一九七八年底所展開的市場導向建設,以及現階段的地位。兩個案件都發生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當性受到質疑之時;兩案都要讓人民覺得政府、而非共產黨在當家做主。它決心重建秩序。過去三十五年,中國的變化何只日進千里,但這個領域似乎沒怎麼變過。從這件事來看中國未來成長的能力,也就是它的領導能力,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如果中國崛起為全球領袖,它會是什麼樣的領導人?答案端視你如何相信現代中國的故事,以及中國共產黨在其中的角色。
這段歷史我們必須拿出來重提,讓讀者了解,否則根本無從了解現代中國的複雜性。許多談論中國的書,有關「歷史」部分只講近來的事件,本書不然。中國不是昨天才誕生;中國現代化的故事並非始於一九四九年共產黨主政後,也不是從一九七八年推動市場經濟後才開始,中國的崛起之路已經悄悄進行了一百多年。沒錯,共產黨把中國帶到一條獨特的路上,但從許多方面來講,這條路是過去許多做法的延續與結果。
換言之,我們必須先回顧過去,才能前瞻這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其實,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預言中國將要崛起。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就和現在一樣,市場上出現許多「中國崛起」的書刊,書名幾乎雷同,例如《The Dragon Awakes》、《China Awakened》、《Sun Yat Sen and the Awakening of China》、《Rising China》,以及一九〇四年出版的不尋常的一本書《New Forces in Old China:An Unwelcome but Inevitable Awakening》。﹙註1﹚今天,我們又看到這類的書名,如《The Dragon Awakes》、《China’s Rise》、《The Rise of China》、《China’s Ascent》、《As China Goes,So Goes the World》,以及或許最震撼的《當中國統治世界》﹙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註2﹚但是我們對於這次中國的崛起,以及中國共產黨在其中的角色,又有什麼真正的了解?
讓我們先從一開始就會提的問題開始:中國究竟有多老?通常中、外學生都異口同聲說:「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在每一本教科書裡,你都會找到這個答案。對此,我們則有不同看法:中國有悠久、偉大的文明,的確是世界史上最長久、持續的文明,但中國也是非常年輕的國家。做為一個政治實體,「中國」直到一九一二年才存在,接續著大清帝國,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從這點來看,中國可說相當現代。
有關中國現代史的論述,建構在幾個迷思上,這些迷思已經普及化到被人視同真理。不排除這些迷思,我們就無從處理支撐官方描述的慣常說法,包括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經濟發展、甚至面對當前經濟挑戰上,扮演了哪些角色。我們需要重新檢視歷史,才能回答本書的大哉問:中國能領袖群倫嗎?我們必須知道這個現代國家過去曾是什麼,才能評估未來會成為什麼。
歷史很重要
本章一開始,我們就談薄熙來垮台,此事件充分暴露中國政治制度不健全的一面。沒有人會相信,這件醜聞所反映出來的家世淵源的重要、據地為王、軍方勢力、政治力介入司法,以及貪瀆,有什麼迥異於其他案件的地方。不尋常之處在於,這些已根深柢固的因素竟會同時冒出來,讓全世界看得一清二楚。這並不代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力量強勁,反而暴露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制度始終脆弱,內部緊張也從未緩和。
在往後各章,我們將介紹目前中國引領風騷的創業領袖,他們必須在這套體系內小心走路才能成功。我們也將說明,中國的政治制度如何影響企業成敗。
對於中國的企業家而言,歷史也十分重要。二〇一〇年一月,「中國創業家論壇」在黑龍江省的著名滑雪旅遊度假區亞布力慶祝成立十週年時,曾宣稱二〇〇〇至二〇一〇年是中國私有企業的「黃金十年」。許多位世界級的優秀中國創業家都出席了這項論壇。論壇主 辦人、泰康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陳東升在主題演說中提醒與會人士,現代中國企業的第一個「黃金十年」發生在南京國民政府主政的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註8﹚
陳東升的發言受到相當矚目,因為此刻公、私有企業之間的緊張再度升起,而且不無向政府高層示警的意味:如果環境愈來愈險峻的話,民營企業將往別的地方發展。
另一位企業家提出更寬廣的視角。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頗富魅力,民國時期出生於浙江杭州市附近一處以培育創業者出名的地方。魯冠球天生是個生意人,但生不逢辰,偏偏就在共產黨當家初期要創業。這還真是中國歷史上對創業最不利的年頭。即使如此,他還是挺了下來。他被獲准於一九六九年開辦的小事業,現在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零組件製造廠,二〇一二年營業額達一百四十億美元。萬向集團現在也是全球多角化經營的公司,在美國也雇了不少員工。
魯冠球成功的祕訣何在?公開場合,他歸功於在他年輕時扼殺創業和經濟增長的同一個中國政府。私底下,他談到現代中國真正的實力在於區域的力量:「我們開玩笑說,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中國人;只要有市場,就有浙江人。」﹙註9﹚
一般的說法都是,中國共產黨在過去幾十年幫數億人脫貧。但真正出力的是誰呢?一旦有了成功機會,是魯冠球幫他的家人、同鄉,以及數萬名員工脫貧。
這些不尋常的民間創業家的故事,也是我們教學的個案研究,在往後幾章中可以說明今天中國的希望和局限。尤其這些案例讓我們可以評估共產黨在中國商業上持續、大有問題的角色,以及它對經濟行動者如何評估其成本和效益的影響。
因此,「中國能領袖群倫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清清楚楚指向當權者,以及他們是否有意願放棄部分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法治和公民權利。換句話說,該是承認由上往下的控制可能已經過時的時候了。現在,這不僅是效率不彰的源頭,還是不公平、不夠透明和社會緊張的原因。
中國現在位於十字路口上。一般的說法是,中國需要「經濟再平衡」,即從投資驅動、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轉向著重消費支出和本土創新。然而,中國的成功其實更緊密地繫於更大的再平衡,相關元素我們在本章已一一提出。
在人民共和國時期,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有顯著變化,近幾十年來才開始恢復共產黨上台前的創業精神,但共產黨的影響還未消失。因此,國家和社會要如何互動,以便最佳利用人民的才智呢?中國人民,尤其是創業家,如何能夠了解國家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呢?中國在二十一世紀能否領袖群倫這個問題,要看共產黨能否正視國家現在面臨的兩難而定。下一章我們就要提到「紅色資本家」的問題。
我們從這裡能汲取什麼樣的教訓?第一、歷史很重要。中國文明或許超過五千年,但中國成為國家只有一個世紀左右,仍然在打造現代國家的體制。第二、中國由不同區域組成,各區有其歷史、文化、經濟利益,有時候也有強大的區域領導人。在中國,任何策略都必須精微地演進,同時處理地方和中央的問題。第三、黨國無所不在,無法逃避,必須學會和它打交道。然而,和中國市場交往絕非短期的承諾,因為黨國本身就由人事、區域和複雜的組織網絡組成。你需要了解它們,而這很花時間。第四、軍方仍然是政權的基礎,和大清帝國一樣,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征服的朝代,將領土劃分為幾個軍區,薄熙來或許在其中幾個軍區有盟友。第五、既是征服的朝代,世家大族的統治延續不斷。一不小心就會碰到他們、他們的親戚、友人。再次提醒,你必須知道自己是在跟「誰」說話。這可不容易啊!
第一章 迷思與現代中國的形成
不理性地堅持真理,所造成的傷害可能更甚於理智的錯誤。
——湯瑪士‧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一八八〇年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富有群眾魅力的重慶市黨委書記薄熙來,也是前任遼寧省長、前任商務部長、革命元老之子,被中國共產黨開除出黨。身為與黨的最高層政治精精英有直接血緣的人物,所謂的「官二代」,薄熙來闖出「中國最文質彬彬、最有魅力的政治人物」的名聲。他因為改造被垂死的工業壓得喘不過氣的城市,以及保護中國企業對抗外國競爭,獲得各方好評。
現在,他被控訴種種濫權罪名...
推薦序
【推薦序】放不下的第六力——不確定性的根源/馬紹章
經商,本來就是一場冒險,到大陸經商,更是冒險中的冒險。冒險,需要勇氣、準備與智慧,才能滿載而歸。到大陸冒險,最怕的是先入為主的自以為是,只可惜,因此而陣亡者比比皆是。記得二○○一年第一次參訪大陸,一位已在大陸經商十餘年的台商就告訴我:「來大陸,先放掉過去你在台灣的認知和觀念,否則連怎麼失敗都不知道。」在海基會服務六年期間,也碰到不少台商陳情案件,準備不足、自以為是,幾乎是共同的問題。除了台商,外商也是一樣,這些都是許多血淚的教訓。這本書,是到大陸經商冒險的必讀指南,尤其是在每一章之後提出的問題,就像在提醒冒險者:「小心,陷阱就在這裡。」
進入中國,必須了解中國。本書三位作者,熟悉中國,既具有微觀的透視能力,也有宏觀的視野,有如最好的嚮導,帶領讀者進入中國複雜的政經世界而不至於迷路。中國的崛起是如此顯而易見,更有不少書籍以聳動的標題來吸引讀者目光,認為中國將會統治世界。這些書籍對民族主義者而言,有如鴉片,讓人自我陶醉。然而,作者用客觀的分析告訴讀者,他們並不贊同這樣的觀點。
三十年前,鄧小平的問題相對單純,主要就是經濟發展。為了經濟發展,共產黨引進了市場機制,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實施一胎化政策,打破大鍋飯,並且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今天,習近平面對的問題,複雜而險峻,四處可見矛盾的現象。中國的法律愈來愈多,可是司法依然無法獨立;GDP愈來愈高,但貧富愈來愈不均;網路人口愈來愈多,監控卻愈來愈嚴密;發展要靠民間,可是又放不下國有企業;它想競逐全球領袖,卻又自知底氣不足。中國的崛起,已碰到了瓶頸。以現在中國的實力,既無法買下世界,更無法領導世界,就像作者所言,大陸還缺少了文明化—包括文人治理的文官體制以及代表某種持久的人性價值,讓文明超越政治控制、物質發展和軍事力量。
誠如作者所言,在中國經營企業,不能不認識黨公司。共產黨和領導,這兩個不確定性,既可以是公司成功發展的助力,也可以是公司失敗的那隻黑手。作者的比喻很奧妙,麥可‧波特有五力分析,但黨和領導是看不見的第六力。儘管大陸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從鄧小平立下的「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個原則,卻歷久彌新。如果要說「中國模式」,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改革開放,應該是這個模式的核心。
這個中國模式,既是今日成功的原因,但也是問題的來源。大多數學者都認為,中國今天面臨的問題,其根源都在於政治體制,本書作者也不例外。如書中所言:「全世界沒有一個政黨永遠統治。問題不在它是否會失去權柄,而是它何時失去權柄、如何失去權柄。」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事實上,也沒有學者能解答這個問題,即使過去有關民主化的研究,放在中國的案例上,也是僅供參考而已。這是中國最大的不確定性。
中國現在是百病齊發,黨和領導也了解問題的複雜性與嚴重性,但放不下第六力,於是我們看到的改革,其實可以稱之為「類固醇療法」。習近平現在以強化共產黨與政府的治理能力、控制能力為手段,以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壓力。然而,類固醇固然有相當效果,但治標不治本,一停用可能讓病況更為嚴重。關鍵就在於服用類固醇期間,是否能找到更好的藥方,這才是對中共最大的考驗。
(本文作者為前海基會副董事長兼副祕書長)
【推薦序】放不下的第六力——不確定性的根源/馬紹章
經商,本來就是一場冒險,到大陸經商,更是冒險中的冒險。冒險,需要勇氣、準備與智慧,才能滿載而歸。到大陸冒險,最怕的是先入為主的自以為是,只可惜,因此而陣亡者比比皆是。記得二○○一年第一次參訪大陸,一位已在大陸經商十餘年的台商就告訴我:「來大陸,先放掉過去你在台灣的認知和觀念,否則連怎麼失敗都不知道。」在海基會服務六年期間,也碰到不少台商陳情案件,準備不足、自以為是,幾乎是共同的問題。除了台商,外商也是一樣,這些都是許多血淚的教訓。這本書,是到大...
作者序
過去十年,有關中國將如何改變世界、甚且領導世界的論著汗牛充棟。然而,我們並不認同此一說法。儘管過去三十年中國的經濟成長都接近一〇%,但其他領域如今正處於重大的轉折點。
中國基礎設施大規模改善、外匯存底龐大、在國際組織中地位上升、商品遍銷全球,這一連串令人目眩的成就之中,有一個現象卻很突出,那就是中國的政治體制一直沒有改變。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模仿蘇聯模式建黨,迄今仍掌握權柄,宣稱自己是「人民的前鋒」。它站在中國經濟、國家和社會的舵盤前,但是再也沒有人敢輕鬆地斷言它是中國穩定之源。
我們可以說,中國共產黨所建立的政體擋住了這個十三億人口大國的轉型之路,不論是經濟持續成長、社會福利永續等方面。問題其實很簡單:共產黨掌握了全中國的企業、大專院校、公民組織和國家機器,它是否能節制自己?如果不行,我們認為我們所認識的中國「奇蹟」將會走到終點。為確保組織的最高階層更能當責﹙accountability﹚,它必須要有所變革,讓共產黨的權威受到制衡,甚至是更劇烈的政治改革。
這並非無的放矢。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確已有了巨大的積極改變,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可惜並不均衡,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以國民生產毛額來看,中國在全世界排名仍只是第八十九名;反映貧富不均的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中國也高於它一向喜歡拿來做對比的美國和印度。然而,中國的整體所得已有長足進步,人民現在享有的自由程度是一九四九至七六年毛澤東時期所無法想像的。此外,受到下述三大力量影響,農村也已轉型:農業恢復商業化;工業快速拓展;人口由農村移入城市。這些浪潮已經以新形式重新整合了中國。如今,接受教育的機會大增,大學的品質也相當進步。中國企業踏入全球舞台競爭,和北美、歐洲企業在電信、重工機械及再生能源方面激烈競爭。此外,新興的中產和新富階級也已培養出對奢侈品、旅行和海外不動產的胃口。
從許多面向來看,中國蒸蒸日上,但也同時面臨很大的一些挑戰。缺乏當責、透明,加上高官貪腐駭人聽聞,使得國內外企業家都心懷忐忑。公路完善彌補不了治理拙劣。民營企業雖然生氣盎然,其發展卻深受依舊被國有企業壟斷的部門所限制。如果擔心智慧財產被竊的疑慮不能排除,硏發就不會興盛。最直接的一個問題就是:政治會穩定嗎?最近一次政治過渡所出現的動盪,提醒我們,共產黨攫取權力已經超過六十年,中國政治制度的體制化依然付之闕如。
若把注意力擺在中國政治集中化上,本書要翻轉中國奇蹟的傳統故事。我們不談中國政府如何協助好幾億人「脫貧」,我們強調的是中國工人、農民和企業家得到公平機會,如何讓自己脫貧的故事。同時,我們評估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共產黨往特定方向推動體制改革,卻造成愈來愈無法永續經濟增長的模式,甚且到了危險的水平。
鄧小平,從一九七八年直到一九九七年過世之前,都是中國最高領導人,他形容中國的經濟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中國今天的斷層可不是那麼容易跨越。在填補創新、社會平等、取得財務資源和產品品質保證等方面,摸著石頭過河可能還管用,可是黨和「人民」之間有很大的距離。每當高層貪腐醜聞在傳媒上爆開,或是在如今非常活躍的中國博客中非正式傳開來,這個鴻溝就愈加擴大。縱使有時候壓得下去,容許社會有空間討論、批評政經事務仍然很重要。
我們關注中國經濟模式背後的政治動力。我們相信,試圖回答「中國能領導群倫嗎?」、「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的世紀嗎?」這樣的問題,將使讀者更容易評估本身在中國做生意的策略,以及和愈來愈多在全球營運成功的公、私競爭者合作或對抗的策略。
要了解現代中國,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是什麼獨特力量導致中國出現特殊的經濟形式。歷史的、政治的過程,持續影響在中國經商做生意的方式,如果你不了解它們,仍以西方慣用的方式做決定,肯定會把你帶到毀滅之路。書中充滿了歷史的描述,因為它在今天的中國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也將助於界定未來中國的走向。
我們三位作者集合起來,把數十年來對中國田野研究的心得和經驗灌注到
這本書裡。除了我們個別有關中國的著作外,我們還製作了數十個哈佛商學院個案﹙見附錄B﹚,成為哈佛商學院課程「二十一世紀初在中國經商」的骨幹,也啟發了本書的寫作。我們從以下三個視角來撰寫這本書。
我們採取歷史學者的角度,從中國過去及當代的脈絡中,試圖了解它今天面對的挑戰根源。柯偉林﹙William Kirby ﹚告訴我們,二十世紀的中國忙著從最後皇朝的廢墟中推動現代化、建設「新中國」,有時也會出現悲劇結果。中國人民在毛澤東時期經歷最苦的慘境,當時既無外國占領,也無內戰可被中共用來做為「解放」的承諾何以破滅的藉口。二十一世紀,中國的故事就是這個大論述的一部分。今天,在我們思考中國的未來時,「過去」仍是重大因素。
另一個觀點來自政治經濟學者。瑞吉娜‧艾布拉米﹙Regina M. Abrami﹚把我們的注意力聚焦在中國共產黨統治逾六十年的影響。統治的後半期,經濟更加自由化,也更加和全球整合,然而私有企業和國家之間的關係依然脆弱。本書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既寬容又衝突,中國共產黨依賴民間部門提供重大經濟力量的故事。中共在政治上接受民間企業家的同時,也在測試自己是否有能力一方面鼓勵私人財富,另一方面防止最惡劣的濫權,如裙帶攀附、貪瀆橫行和非法的私有化。
最後一種視角是,管理專家從「欲在中國市場繼續成功,需要注意哪些變化」,提出觀點。沃倫‧麥克法蘭﹙ F. Warren McFarlan﹚ 曾經指導和觀察數十家想在當地成功的外資企業,看遍企業在中國的興衰,其中有些經營者就是我們的學生。現在,麥克法蘭同時在哈佛商學院和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開課,他發現本地及外資民間企業都愈來愈悲觀。
我們各自以不同的觀點和對中國的理解,為今天的中國勾勒出更完整的形貌,以及讀者需要注意的事項。本書獨特的歷史和政治觀點,對在中國工作的、對這些議題完全陌生的人士來說,極具參考價值。不論是跨國企業經理人、擘劃市場戰略的人士,乃至一般讀者,想對中國有更深入了解,都應該一讀。
如果你自覺對中國的了解不夠,想知道中國是如何走到現在的景況,本書提供的長期觀點肯定是預測未來的基礎,對中國的發展軌道提供了清醒的評估。
我們固然對中國近年的經濟改造感到敬佩,但如果中國不做出具體改革的話,我們也必須對其未來方向提出警告。
我們希望本書能帶來對話和辯論。不是要批評中國人民或中國文化,中國的確在上個世紀創下許多不凡成就,但中國也承認自己需要體制改革,而且肯定很艱難。危害中國未來的斷層線全導向一個方向:目前的政治制度仍對國家及人民的經濟生活持續強大的控制。在我們看來,這力量太強大了。
本書的每一章都將檢視造成今天中國狀況的力量,並探討如何改革,然後附上一系列戰略問題,供有興趣了解中國或在中國投資的人士思索。
本書各章反映了我們過去幾年在教學及撰寫案例上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基於這個理由,我們要感謝我們的學生,每一回教授「在中國經商」的課程時,他們幫助我們實地測試本書的許多想法。也要感謝在中國境內及其他地方的許多企業、政府組織和友人,提供我們時間和見識,尤其是允許我們就其中國業務撰寫教案的單位和人士。
(摘錄自導讀「重新檢視中國經濟奇蹟」)
過去十年,有關中國將如何改變世界、甚且領導世界的論著汗牛充棟。然而,我們並不認同此一說法。儘管過去三十年中國的經濟成長都接近一〇%,但其他領域如今正處於重大的轉折點。
中國基礎設施大規模改善、外匯存底龐大、在國際組織中地位上升、商品遍銷全球,這一連串令人目眩的成就之中,有一個現象卻很突出,那就是中國的政治體制一直沒有改變。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模仿蘇聯模式建黨,迄今仍掌握權柄,宣稱自己是「人民的前鋒」。它站在中國經濟、國家和社會的舵盤前,但是再也沒有人敢輕鬆地斷言它是中國穩定之源。
我們可以說,中...
目錄
推薦序 放不下的第六力——不確定性的根源 馬紹章
導論 重新檢視中國經濟奇蹟
第一章 迷思與現代中國之形成
第二章 黨公司:中國紅色資本主義的興起與侷限
第三章 工程國家:路的盡頭
第四章 計劃革新?
第五章 在中國獲致商業成功
第六章 全球中國:權力的極限
第七章 中國2034
推薦序 放不下的第六力——不確定性的根源 馬紹章
導論 重新檢視中國經濟奇蹟
第一章 迷思與現代中國之形成
第二章 黨公司:中國紅色資本主義的興起與侷限
第三章 工程國家:路的盡頭
第四章 計劃革新?
第五章 在中國獲致商業成功
第六章 全球中國:權力的極限
第七章 中國2034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84頁開數:25開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